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至2014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康洪霞 王奇娟 +1 位作者 刘秋明 李京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7期853-855,共3页
目的分析2001至2014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状和效果,探讨各项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动态数列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运用秩相关分析探讨各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 目的分析2001至2014年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状和效果,探讨各项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动态数列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运用秩相关分析探讨各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1至2014年,我国各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住院分娩率上升最快,平均上升速度达2.10%;2014年,不同地区在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587、21.357,均P<0.05)。同时,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6.25%和6.73%;2014年,两指标的地区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856、14.455,均P<0.05)。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与各保健服务指标之间均存在强的负相关(|rs|值为0.776~0.996,均P≤0.001),其中两项死亡率均与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的相关性最大。结论 2014年,我国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以及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仍存在地区差异,尚需进一步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围生儿死亡率 孕产期保健 住院分娩率
下载PDF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素洁 徐彩生 郑丽璇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10年产科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1993-1997年(A组)剖宫产率25.77%,而1998-2002年(B组)剖宫产...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10年产科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结果 1993-1997年(A组)剖宫产率25.77%,而1998-2002年(B组)剖宫产率48.62%,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剖宫产从A组第6位升到B组第2位,从5.83%上升到26.30%,而难产、胎儿窘迫及疤痕子宫指征相对下降。两组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上升,围生儿的病死率并未相应降低;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产科知识,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新生儿窒息 围生儿死亡率 社会因素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超 马晓艳 王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159-316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妊高征患者血尿酸含量,估计妊高征病情发展,监测肾功能早期变化及预测妊娠结局。方法对97例妊高征患者,测定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含量及尿蛋白定性检查,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晚期44例作为对照。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 目的通过测定妊高征患者血尿酸含量,估计妊高征病情发展,监测肾功能早期变化及预测妊娠结局。方法对97例妊高征患者,测定血尿酸、肌酐、尿素氮含量及尿蛋白定性检查,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晚期44例作为对照。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子痫组尿酸含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蛋白++组、尿蛋白+++组与尿蛋白++++组组间比较血尿酸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尿素氮在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子痫组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体重与血尿酸含量呈负相关,不同血尿酸含量围生儿死亡率不同,随着血尿酸含量增高围生儿死亡率增加。结论血尿酸可以估计妊高征病情发展,也可作为妊高征肾功能损害比较敏感指标,与围生儿结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妊高征 肾功能 围生儿死亡率
下载PDF
灰色模型对全国城乡围产儿死亡率趋势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戴琼 徐海青 +2 位作者 汪鸿 赵职卫 张玄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全国城乡围产儿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06-2015年城乡围产儿死亡率数据为基础,建立GM(1,1)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城市GM(1,1)预测模型为:x(t+1)=-0.122027ex... 目的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全国城乡围产儿死亡率进行预测,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06-2015年城乡围产儿死亡率数据为基础,建立GM(1,1)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城市GM(1,1)预测模型为:x(t+1)=-0.122027exp(-0.068223t)+0.130527,(C=0.1439,P=1.0000);农村GM(1,1)预测模型为:x(t+1)=-0.117048exp(-0.086928t)+0.118098,(C=0.1439,P=1.0000);模型拟合精度优(C=0.1439,P=1.0000),同时利用模型外推预测了今后4年(2017-2020年)我国城市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4.07‰、3.80‰、3.55‰和3.31‰;农村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4.09‰、3.75‰、3.43‰和3.15‰。结论 GM(1,1)模型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围产儿死亡率预测效果较好,对我国妇幼保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死亡率 GM(1 1)模型 预测
下载PDF
近6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宗侠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分析近6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剖宫产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2013—2015年剖宫产率为40.3%,显著低于2010—2012年的4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分析近6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围产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剖宫产的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2013—2015年剖宫产率为40.3%,显著低于2010—2012年的4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3年围产儿病死率分别为0.9%和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3年不同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年来,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发生显著变化,围产儿病死率未见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病死率
下载PDF
加强社区保健服务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祖荣 葛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1997年第5期279-280,共2页
通过对1990~1996年7年间南京地区10区5县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孕产妇死亡与社区围产保健服务之间关系,探讨如何切实加强社区保健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 围产期 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 中国
下载PDF
政府卫生支出对围产儿死亡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飞 梁鸿 郭有德 《中国卫生资源》 2013年第4期233-236,共4页
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2003-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构成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回归模型,以最小二乘法(OLS)研究政府卫生支出对围产儿死亡率效果。发现政府卫生支出显著地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而且存在一定的边际递减效应。因此,... 以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划2003-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构成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回归模型,以最小二乘法(OLS)研究政府卫生支出对围产儿死亡率效果。发现政府卫生支出显著地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而且存在一定的边际递减效应。因此,认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卫生转移支付是缩小区域健康差距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卫生支出 围产儿死亡率 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变系数回归模型 边际递减效应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淑芬 张华 庞秋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4期532-533,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及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12例患者均在严密监护下治疗,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终止妊娠。结果HELLP综合征Ⅲ级5例,足月产3例,早产儿2例,死亡1例;HELLP综合征Ⅱ级4例,...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及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12例患者均在严密监护下治疗,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终止妊娠。结果HELLP综合征Ⅲ级5例,足月产3例,早产儿2例,死亡1例;HELLP综合征Ⅱ级4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2例;HELLP综合征I级3例,早产1例,足月儿2例,其中双胎1例。围生儿死亡率8.3%(1/12)。治疗4~6h终止妊娠8例,24~48h及72h终止妊娠各2例。12例患者均剖宫产痊愈出院。11例患者终止妊娠血小板1—3d恢复正常,1例终止妊娠后9d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予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应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子痫前期疾病,适时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HELLP综合征 围生儿死亡率 结局分析
下载PDF
24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处理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浩云 曹辉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0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对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5年来的24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患者中243例痊愈,1例因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产后心衰,呼衰,双侧胸腔积液而死亡。分娩新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措施,以及对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5年来的24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患者中243例痊愈,1例因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产后心衰,呼衰,双侧胸腔积液而死亡。分娩新生儿死产6例。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正确的处理,可预防或减轻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开展产前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疾病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下载PDF
76例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文清 孙艳萍 +2 位作者 杨妹 王菁鹏 罗婷婷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年第8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宫内死胎发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孕满28周的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死胎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分类依次为妊娠合并症24例,占31.... 目的探讨宫内死胎发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孕满28周的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死胎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分类依次为妊娠合并症24例,占31.58%;脐带因素20例,占26.32%;胎盘因素17例,占22.37%;胎儿因素15例,占19.74%。胎儿畸形是宫内死胎的主要致死原因。结论加强产前保健、监护和高危妊娠管理,积极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正确估计胎儿成熟,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胎儿宫内死亡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胎 原因 围产儿 死亡率 措施
下载PDF
2009—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文英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6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2009-2014年围产儿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有效的防控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由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院上报的所有围产儿死亡监测报告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2009-2014年围产儿死亡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有效的防控和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9-2014年间由深圳市龙岗区各级医院上报的所有围产儿死亡监测报告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9-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5.8‰(1404例),其中常住人口总的围产儿死亡率为4.68‰,流动人口为7.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围产儿死亡与产妇年龄、孕胎数、出生体重、孕周、产检次数、合并症或并发症、分娩方式和户籍类别等有关。结论 2009-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加强宣传优生优育,加强对流动人群的管理,提高孕期保健及孕检、产检意识,管理高危人群,及时筛查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死亡率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27例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云玲 朱丹玲 马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227例围生儿死亡及评审资料,探讨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227例围生儿死亡个案和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围生儿死亡总数227例,... 目的:统计分析227例围生儿死亡及评审资料,探讨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227例围生儿死亡个案和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围生儿死亡总数227例,围生儿平均死亡率为7.35‰,9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2)孕产妇年龄<25岁及>35岁时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着胎儿孕周、体质量增加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3)围生儿死因前三位分别是先天畸形(17.62%)、妊娠合并症(10.57%)、脐带因素(10.13%)。(4)围生儿死亡评审结论中可避免死亡为133例(58.60%),不可避免死亡为94例(41.40%),表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仍有较大的空间。结论:加强公众健康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尽早发现胎儿发育畸形并及时终止妊娠;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做好妊娠风险评估、高危专案管理;继续规范进行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围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落实各项干预措施,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儿 死亡率 死亡原因
下载PDF
山西省1986年婴儿死亡回顾调查
13
作者 钱碧华 郑建中 刘爱敏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36-243,300,共8页
1986年山西省11个县市婴儿死亡率为27.42‰,新生儿死亡率为20.27‰,围产儿死亡率为24.93‰;山区明显高于平原地区,乡村高于城市,多胎高于1、2胎,非消毒接生明显高于新法接生和科学接生,手术产高于顺产,早产高于足月产,双胎高于单胎,产... 1986年山西省11个县市婴儿死亡率为27.42‰,新生儿死亡率为20.27‰,围产儿死亡率为24.93‰;山区明显高于平原地区,乡村高于城市,多胎高于1、2胎,非消毒接生明显高于新法接生和科学接生,手术产高于顺产,早产高于足月产,双胎高于单胎,产母年龄增大三个率的水平也增高。从多因素分析看,上述几个原因是影响婴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被引入回归方程,回代正确率为96%。从死亡婴儿看,有1/4婴儿死前未能得到就诊,有2/3死于家中,说明死前就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死亡率 调查 山西
下载PDF
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指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胜英 汪玲 +3 位作者 吕军 曹彬 万红 刘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江西省1999年与2005年的妇幼卫生保健年报表,并对随机抽取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后期死亡率、婴...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江西省1999年与2005年的妇幼卫生保健年报表,并对随机抽取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后期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低体重患病率均有所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1999年与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结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农村地区孕妇与围生儿在围产期医疗保健的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保健 围产儿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下载PDF
西安市2003-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水平 宋晓彬 +10 位作者 周引荣 王艳 倪懿 梁芳 钱瑞丽 相晓妹 李世红 郑兴荣 刘璐 贾淼 刘藜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年第5期550-555,共6页
目的 了解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关因素,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8年在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天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 目的 了解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关因素,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8年在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天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2008年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3.590,P=0.000〈0.05),平均为7.90‰,低于我国平均水平,6年下降了22.01%(χ2=15.761,P=0.000〈0.05)。出生缺陷中以神经管缺陷最多,其次为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为15.87/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43.651,P=0.000〈0.05)。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8.62‰,显著高于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7.18‰(χ2=25.333,P=0.000〈0.05)。男童出生缺陷率为8.34‰,显著高于女童7.16‰(χ2=17.124,P=0.000〈0.05)。四季出生缺陷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920,P=0.589〉0.05)。产母年龄在25-29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产母年龄〉35岁和〈20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χ2=64.185,P=0.000〈0.05)。缺陷儿产母有21.06%在孕早期有过致畸因素,5.81%有异常生育史,1.33%有出生缺陷家族遗传史。31.22%出生缺陷在产前通过B超等手段已确诊。出生缺陷儿中围产儿死亡率为299.24‰,显著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死亡率4.55‰(χ2=37 972.440,P=0.000〈0.05)。结论 加强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即做好孕前保健、孕早期保健,二级预防即全面产前筛查与高危孕妇的产前诊断,三级预防即新生儿体检、疾病筛查等,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出生缺陷 围产儿死亡率 神经管缺陷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我国围产儿省际健康公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诗婷 应晓华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39,共9页
目的:系统分析围产儿健康因素对中国围产儿死亡率省际差距贡献度的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基尼系数刻画围产儿死亡率省际差异变化特征,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分解影响省际因素的贡献度。结果:2002—2020年围产儿死亡率均值由12.92‰降至4.6... 目的:系统分析围产儿健康因素对中国围产儿死亡率省际差距贡献度的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基尼系数刻画围产儿死亡率省际差异变化特征,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回归分解影响省际因素的贡献度。结果:2002—2020年围产儿死亡率均值由12.92‰降至4.64‰、基尼系数由0.20降至0.14,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口比重)、卫生系统(财政卫生支出、卫生技术人员和妇幼机构数量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以及人口结构(受教育年限),其对省际不公平贡献度分别是63.15%,21.75%和15.10%,其中,卫生系统的贡献程度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围产儿死亡率的省际不公平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相关改革要从财政支出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着手,也要对社会经济进行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死亡率 省际 公平性
下载PDF
2001至2016年新疆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芳 王小丽 +1 位作者 王炜琦 李文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7期861-865,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2001至2016年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探讨各项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动态数列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运用秩相关分析探讨各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 目的分析新疆2001至2016年孕产期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探讨各项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动态数列和多样本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的时间趋势和地区差异,运用秩相关分析探讨各保健服务指标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1至2016年,新疆各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呈上升趋势,其中住院分娩率上升最快,年平均上升速度达3.42%;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速度为9.69%;2016年新疆3个地区(东疆、北疆、南疆)在建卡率、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66、6.718、7.807,均P<0.05);在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36、1.416、2.947、3.793,均P>0.05)。孕产妇死亡率与各保健服务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s|值为0.838~0.985,均P<0.01),且与住院分娩率和产前检查率的相关性最大(rs值分别为-0.985、-0.982,均P<0.01)。结论新疆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指标进展符合全国孕产保健事业发展的方向,但孕产期保健效果指标进展与服务指标开展未完全同步。新疆3个地区(东疆、北疆、南疆)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存在差异,应加强新疆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连续性,尤其是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需要引起格外重视,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率 围产儿死亡率 孕产期保健服务 新疆
下载PDF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宇芳 陈苏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65-166,共2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 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3至 1997年剖宫产率为 3 0 .3 4% ,显著低于 1998至 2 0 0 2年的 45 .3 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迁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对 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3至 1997年剖宫产率为 3 0 .3 4% ,显著低于 1998至 2 0 0 2年的 45 .3 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在剖宫产指征中 ,妊娠并发 (合并 )症始终处于第 1位 ,社会因素上升为第 2位 ,头盆不称为第 3位 ,胎儿窘迫为第 4位。围产儿死亡率 1993至 1997年为 16.85‰ ,1998至 2 0 0 2年为 17.79‰ ,两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 ,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 ,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 ,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手术指征 围产儿 死亡率 临床资料
下载PDF
Clinical profile and outcome of obstetric ICU patients. APACHE II, SOFA, SAPS II and MPM scoring systems for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被引量:1
19
作者 Pratibha Devabhaktuni Srinivas Samavedam +5 位作者 Gopal V. S. Thota Saraschandrika V. Pusala Kasturibai Velaga Lavanya Bommakanti Maljini Nawinne Precella Thomas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9期41-50,共10页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various scoring systems, APACHE II, SOFA, SAPS II and MPM for the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of the obstetr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in a well supported ICU unit. Material and method...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various scoring systems, APACHE II, SOFA, SAPS II and MPM for the prediction of prognosis of the obstetr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in a well supported ICU unit. Material and method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all the obste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between October 2011 and December 2012, during a period of 15 months.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of three categories: demographic, obstetric and ICU related. Results and Analysis: The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postpartum period (n = 28, 53.84%) were more than the antenatal admissions (n = 24, 46.16%). 32.69% of admissions were in the third trimester.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delivery was emergency caesarean section (n = 27/40, 67.5%). Total caesarean deliveries were 35/40 = 87.5% in ICU patients. The mortality prediction scores were calculated for 41 patients only as acid blood gas analysis was not available for the rest. Patients required ventilation—51.92%, hemodialysis—19.23%, inotropic support—38.46%, blood transfusion—50%.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for ICU parameters has shown that hospital stay (p = 0.011) and ventilation days (p = 0.014)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maternal outcome. Age (p = 0.789), ICU stay (p = 0.701) and RRT (p = 0.632) are not significant. Among the obstetric ICU admissions,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30.76%) was the predominant cause followed by obstetric haemorrhage (23.07%). Discussion: HELLP syndrome and eclampsia (n = 4, 57%) were the major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s with anaesthetic mishaps accounting for 29% (n = 2). One (14%) death was due to Eisenmenger’s syndrome. In one case of H1N1 admitted with ARDS, caesarean section was done in MICU for worsening respiratory distress. The maternal mortality in this series of cases was 7/52 = 13.46%, excluding the unavoidable cases of maternal death (3 cases brain dead at admission and one cardiac arrest in emergency room), our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is 3/48 = 6.25%. The predicted mortality as measured by all scoring systems (for 41 patients) was between 17% and 30%. The observed mortality was around 17%. Hence a reduction in mortality of 40% has been achieved due to intensive care. Conclusions: Leading cause of maternal mortality was HELLP syndrome.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dmission to ICU. In this study, all the scores were equally significant in predicting maternal mortality. Amongst the interventions done for these patient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eems to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STETRIC ICU Maternal mortality Scoring Systems for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rates (pmr) APACHE II SAPS II SOFA MPM Preeclampsia HELLP Syndrome
下载PDF
2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迁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25
20
作者 夏颖丽 郑卫红 +1 位作者 王文素 武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2期76-77,71,共3页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以及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20年来剖宫产病例资料分为前后两组(1984-1993年和1994—2004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4~199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7.41%,而1994—2004年的剖宫产率... 目的探讨近2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迁以及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20年来剖宫产病例资料分为前后两组(1984-1993年和1994—2004年)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984~199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7.41%,而1994—2004年的剖宫产率高达43.28%,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胎儿窘迫在前10年的剖宫产指征中居第二位原因,占18.18%,在后10年中,该指征已跃居为剖宫产的第一位原因,占31.0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从0.76%增加到4.76%(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0.67‰和13.79‰,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和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率,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死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