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体质量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雪玲 万宾 +1 位作者 王改珍 徐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对妊娠期体质量增长推荐标准、相关理论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明确国内开展妊娠期体质量干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干预、以助产士为主导及基于互联网和信息化平台的多学科干预策略,旨在降低妊娠期超重、肥胖及... 对妊娠期体质量增长推荐标准、相关理论及干预方法进行综述。明确国内开展妊娠期体质量干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干预、以助产士为主导及基于互联网和信息化平台的多学科干预策略,旨在降低妊娠期超重、肥胖及妊娠期体质量增长异常对母婴的危害,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体质量 体质量增长 肥胖 超重 母婴健康 生活方式 综述文献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极重度肥胖局部软组织坏死患者围手术期的皮肤管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林娜 魏雪菁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极重度肥胖局部软组织坏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措施,为加速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极重度肥胖局部软组织坏死患者进行综合入院评估,制订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完善术前准备、细致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极重度肥胖局部软组织坏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措施,为加速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极重度肥胖局部软组织坏死患者进行综合入院评估,制订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完善术前准备、细致的创面处置、加强正常皮肤管理、积极心理疏导、合理饮食指导6个方面。结果患者坏死创面愈合良好,住院期间未发生正常皮肤损伤相关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伴极重度肥胖局部软组织坏死患者,制订针对性、一体化的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肥胖 软组织坏死 糖尿病 围手术期 皮肤管理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超重、胰岛素抵抗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盛吉莅 诸剑芳 +1 位作者 黄元安 金肖青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超重与相关血液指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围绝经期患者72例,分为体重正常组(正常组)和体重超重组(超重组),并检测两组志愿者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等血液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超重与相关血液指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围绝经期患者72例,分为体重正常组(正常组)和体重超重组(超重组),并检测两组志愿者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等血液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收集大便样本,并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超重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高于正常组,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门水平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是围绝经期女性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超重组围绝经期女性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纲水平上,超重组变形菌数量高于正常组患者(P<0.01),在科和目水平上脱硫弧菌数量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P<0.0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体重增加的同时伴随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可能与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超重 胰岛素抵抗 肠道菌群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下载PDF
青岛市6~17岁在校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珊 康康 +7 位作者 薛白 刘小晖 吴洁 石学香 付齐齐 张晓菲 赵慧 任志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岛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对超重和肥胖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2—2021年青岛市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年百分比变化率和年平均百分比变化率通过Joinpoint回归分析模...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岛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对超重和肥胖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2—2021年青岛市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年百分比变化率和年平均百分比变化率通过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计算。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对超重肥胖率的影响。结果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年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6.46%、19.18%。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百分比变化率分别为1.4%、4.8%,且超重和肥胖率随着年龄增加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肥胖率整体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时期效应显示超重和肥胖风险随着时期推移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超重风险RR值由2012年0.99上升到2021年1.14,肥胖风险RR值由2012年0.94上升到2021年1.50;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风险随着队列推移先快速增加,2009年出生队列超重风险(RR=1.02)和2013年出生队列肥胖风险(RR=1.24)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结论2012—2021年青岛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轻出生队列超重肥胖风险高,但是有缓慢下降趋势。应关注高风险人群管理,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政策,以遏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不断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超重和肥胖 趋势分析 年龄-时期-队列效应
原文传递
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邵婷 陶慧慧 +7 位作者 倪玲玲 孙艳丽 严双琴 顾春丽 曹慧 黄锟 郝加虎 陶芳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探讨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生命早期影响因素。方法孕妇和孕期基本信息来源于中国安徽出生队列(C—ABCS)中的马鞍山市出生队列,该队列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马鞍... 目的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探讨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生命早期影响因素。方法孕妇和孕期基本信息来源于中国安徽出生队列(C—ABCS)中的马鞍山市出生队列,该队列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马鞍山市4家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孕期保健的孕妇中招募研究对象,共计5084名孕妇及4669名单胎活产儿进入队列。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对该队列进行随访,最终3797名儿童纳入本次分析。相应性别及月龄儿童BMI高于WHO标准中BMI第85百分位数界定为超重,高于第95百分位数界定为肥胖(排除病理性及继发性肥胖者);参考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新修订的孕期增重推荐值判定母亲孕期增重情况。运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随访到的3797名母亲中,孕前低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22.6%(858名)、7013%(2671名)、6.2%(234名)和0.9%(34名)。有孕期增重数据的3563名母亲中,孕期增重不足、适宜和过度者分别占12.4%(443名)、25.9%(922名)和61.7%(2198名)。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1.5%(437名),肥胖率为10.8%(411名)。控制分娩孕周、儿童性别、月龄、出生体重、6月龄母乳喂养和目前家庭月收入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超重肥胖(OR=2.01,95%CI:1.53~2.65)和孕期增重过度(OR=1.65,95%CI:1.35—2.03)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孕前低体重是保护因素(OR=O.49,95%CI:0.39~0.62)。母亲孕前较高的BMI和孕期增重不适宜对儿童超重肥胖存在联合作用:与仅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孕期增重过度或孕期增重不足的单独作用相比,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合并孕期增重过度或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合并孕期增重不足,子代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更高,OR(95%CI)值分别为2.90(1.97—4.28)、3.17(1.44~6.97)。结论母亲孕前较高的BMI和不适宜的孕期增重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孕妇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调整孕前BMI,并根据孕前BMI控制孕期增重,以在生命早期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怀孕期间 超重 肥胖症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超重/肥胖患者高胰岛素血症与低钾周期性瘫痪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冬梅 余叶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高胰岛素血症与超重/肥胖患者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低钾周瘫)的关系。方法以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的散发型低钾周瘫患者作为病例组,测定其基础状态和进食标准餐后1~4h的血糖、血胰岛素、血钾水平,并与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均匹配... 目的研究高胰岛素血症与超重/肥胖患者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低钾周瘫)的关系。方法以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的散发型低钾周瘫患者作为病例组,测定其基础状态和进食标准餐后1~4h的血糖、血胰岛素、血钾水平,并与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均匹配的无低钾周瘫的超重/肥胖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14例、女性2例),初始发病年龄20~50岁不等。两组受试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均在进餐后1h达峰值,同步血钾达谷值;病例组餐后1h胰岛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钾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高胰岛素血症的男性超重/肥胖者应警惕散发型低钾周性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 低钾周期性瘫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