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1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下载PDF
郭嗣本与唐贞观时期北疆经营探究
2
作者 赵海军 王庆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0,共5页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 郭嗣本墓志近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郭嗣本墓志记载了郭嗣本家族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相关仕宦。郭嗣本在传世史书中记载有限,墓志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对于研究郭嗣本的仕宦以及唐初史事都起到了补遗的作用,特别是郭嗣本曾参与了唐初与突厥的战争和交往等,对于研究唐初与突厥的关系也起到作用,志文还记载了郭嗣本曾担任鸿胪寺卿,对于了解和认识唐初的对外交往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嗣本墓志 突厥 贞观 鸿胪寺
下载PDF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空心砖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艳朋(领队) 曾宇 +3 位作者 韩冬 张振宇(摄) 张鹏轩(绘图) 赵通(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村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发现有6座空心砖墓,时代集中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圹、竖穴墓道洞室和斜坡墓道洞室等多... 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村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发现有6座空心砖墓,时代集中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圹、竖穴墓道洞室和斜坡墓道洞室等多种结构,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形制特征,对探索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新城 西石羊墓群 西汉时期 空心砖墓
下载PDF
2022年山西永济东丰路战国至秦墓葬发掘简报
4
作者 张光辉 施光玮 +3 位作者 富宝财 韩明星 李宵月(绘图) 王晨阳(绘图) 《文物季刊》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2022年2月至6月,为了配合山西省永济市相关基本建设工作,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项目范围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清理墓葬20座,包括竖穴土... 2022年2月至6月,为了配合山西省永济市相关基本建设工作,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项目范围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清理墓葬20座,包括竖穴土坑墓、瓮棺墓、瓦棺墓等,为晋南地区战国至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济 战国 陶器墓 瓮棺葬
下载PDF
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97GYM130发掘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焦南峰 王保平(摄影) +4 位作者 张麦平(绘图) 刘君幸(绘图) 王保平 李库 马永嬴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F0003,共10页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 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高陵县(现高陵区)汉阳陵陪葬墓区发掘了一座有独立墓园、规模较大的墓葬(97GYM130),出土印文为“周应”的铜质印章一枚。经考证,周应在西汉景帝时期官至列侯,墓葬的形制结构、出土的“半两”铜钱等随葬品也证实了该墓时代为西汉早期,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帝陵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阳陵 陪葬墓 墓园 周应
下载PDF
西汉周应墓相关问题探析
6
作者 李库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周应墓为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之一,位于阳陵东区陪葬墓区域,其以列侯身份陪葬,设有独立的墓园,规格较高。墓葬为西汉前期典型的斜坡墓道洞室墓,以简单的木结构在墓室门前构筑的“前厅”。陪葬的塑衣式陶俑是墓主生前“家吏”“家臣”和... 周应墓为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之一,位于阳陵东区陪葬墓区域,其以列侯身份陪葬,设有独立的墓园,规格较高。墓葬为西汉前期典型的斜坡墓道洞室墓,以简单的木结构在墓室门前构筑的“前厅”。陪葬的塑衣式陶俑是墓主生前“家吏”“家臣”和“侍从”的替代品。推测该墓建于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时代明确,为西汉阳陵陪葬墓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陪葬墓 周应 列侯 墓葬形制
下载PDF
甘肃敦煌新出魏晋十六国镇墓文研究
7
作者 魏军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2014-2015年,甘肃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新发现魏晋十六国镇墓文,对研究古代敦煌姓氏家族及基层行政组织演变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镇墓文记录翟氏、窦氏、钟氏、孙氏、王氏等5姓7人,补充和丰富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敦煌姓氏资料,也弥补... 2014-2015年,甘肃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新发现魏晋十六国镇墓文,对研究古代敦煌姓氏家族及基层行政组织演变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镇墓文记录翟氏、窦氏、钟氏、孙氏、王氏等5姓7人,补充和丰富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敦煌姓氏资料,也弥补相关家族人物活动的时代缺环。镇墓文记录曹魏、前凉、后凉时期敦煌乡里名称,不仅填补曹魏、后凉在敦煌设乡里的资料空白,也证明十六国时期敦煌乡里设置、名称沿革的延续性,还反映魏晋十六国时期敦煌乡里百姓埋葬地和组织名称的新变化,推进了魏晋十六国时期敦煌乡里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 敦煌镇墓文 姓氏 基层行政组织
下载PDF
春秋时期东夷与淮夷贵族墓葬用鼎比较研究
8
作者 丁燕杰 燕生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6,共9页
淮夷与东夷族同属周代夷人的支系,两者关系密切。东夷与淮夷邦国贵族墓葬在基本用鼎组合上具有一致性,都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偶数组合列鼎。但是,东夷族还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奇数组合列鼎,且有多套列鼎共用现象,每套鼎还有数量的差... 淮夷与东夷族同属周代夷人的支系,两者关系密切。东夷与淮夷邦国贵族墓葬在基本用鼎组合上具有一致性,都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偶数组合列鼎。但是,东夷族还使用形制、大小相同的奇数组合列鼎,且有多套列鼎共用现象,每套鼎还有数量的差异。淮夷邦国普遍仅使用1套2鼎列鼎,不同等级贵族列鼎数量、套数无明显差异。另外,兽首牺鼎的使用成为淮夷群舒贵族墓葬用鼎的独特现象。这些礼俗异同折射出春秋时期东夷与淮夷邦国在文化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东夷 淮夷 墓葬 用鼎
下载PDF
关中地区秦汉空心砖墓与陵邑移民
9
作者 陈波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 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为五期。在此基础上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分布和文化源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空心砖墓的大量出现可能与陵邑徙民活动有关,其发展与衰落受到了中原地区的持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秦汉时期 空心砖墓 陵邑移民
下载PDF
陕西西安浐灞生态区广大门汉墓M14发掘简报
10
作者 田亚岐 王曾 +4 位作者 李鑫 赵巧 陈爱东 贾蓉(绘图) 王洋(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6,F0002,共16页
2020年5月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广大门村DK6宗地勘探发掘古代墓葬17座,围沟1组。其中M14为带有墓园的“甲”字形长斜坡墓道土圹墓,出土了铜、陶、铁、铅、金、玉、石、骨、角、蚌器等各类遗物117件(组),推测墓主级别可至列侯。这... 2020年5月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广大门村DK6宗地勘探发掘古代墓葬17座,围沟1组。其中M14为带有墓园的“甲”字形长斜坡墓道土圹墓,出土了铜、陶、铁、铅、金、玉、石、骨、角、蚌器等各类遗物117件(组),推测墓主级别可至列侯。这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列侯墓葬及葬制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浐灞生态区 广大门汉墓 西汉中晚期 列侯墓
下载PDF
陕西西安焦村蒙元墓葬发掘简报
11
作者 张全民 郭永淇(摄影) +4 位作者 吕帆 蔡涛(摄影) 张蕊侠(绘图) 郭瑞(绘图) 王喜刚(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65,F0003,共17页
200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焦村发掘了3座蒙元时期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出土墓志、石函、陶俑、模型明器等遗物,较为丰富。其中一座墓葬的墓主为蒙古帝国都总领傅元明,纪年为蒙哥汗四年(1254年)。墓葬位于蒙元时期奉元城... 2008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焦村发掘了3座蒙元时期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出土墓志、石函、陶俑、模型明器等遗物,较为丰富。其中一座墓葬的墓主为蒙古帝国都总领傅元明,纪年为蒙哥汗四年(1254年)。墓葬位于蒙元时期奉元城,属于家族墓。此次发掘为关中地区蒙元早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元城 蒙元墓葬 傅元明
下载PDF
私密艺术--临淄战国齐墓出土贝壳画刍议
12
作者 郑岩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1991年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发掘所获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文物,以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得到印证。这些用以把玩的小幅绘画属于私密的、“非礼”的“无益之作”,但却显示出早期绘画艺术超越宗... 1991年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发掘所获三件战国中晚期带有彩绘的贝壳新近公布,由此使得海外博物馆收藏的同类文物,以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得到印证。这些用以把玩的小幅绘画属于私密的、“非礼”的“无益之作”,但却显示出早期绘画艺术超越宗教、礼仪与教化功用,具有审美价值的一面,丰富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史基本脉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画 战国 私密艺术 齐国墓葬
下载PDF
汉晋时期河西走廊张掖地区的开发研究——以黑水国汉代墓葬为例
13
作者 王宁远 申冉冉 辛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黑水国汉代墓葬出土的农具、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和人骨为人们了解河西走廊张掖地区汉晋时期生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鉴定结果和人骨碳氮同位素检测结果,可以揭示汉晋时期黑水国人群的食物... 黑水国汉代墓葬出土的农具、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和人骨为人们了解河西走廊张掖地区汉晋时期生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通过动物骨骼、农作物遗存鉴定结果和人骨碳氮同位素检测结果,可以揭示汉晋时期黑水国人群的食物结构和生业模式特点。墓葬出土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随葬动物有鸡、猪、绵羊、黄牛、狗、马,人骨骨胶原碳稳定同位素主要呈现C3和C4混合信号,部分呈现C3信号和C4信号,氮稳定同位素值相较牛羊等家养食草动物较高。综合研究说明汉晋时期河西走廊形成麦类、粟黍和豆类的混合农业模式,所以黑水国汉代先民摄取的粮食作物来源呈多样化。同时,河西走廊畜牧业发达,使当时人群摄取了大量的肉食资源,导致蛋白质摄入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国汉墓 河西走廊 张掖地区 汉晋时期 生业经济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宋辽金墓葬中顶心悬镜现象再探
14
作者 丁曼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 宋辽金时期,墓室顶心多悬挂铜镜。本文以这一时期发现的28例悬镜为研究基础,将墓顶悬镜、与铜镜组合的墓顶意象、墓室内的结构和装饰视为统一的整体进行考察,认为悬镜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并且结合《营造法式》,探讨了“悬镜”语汇在屋宇、佛塔地宫建筑空间中的共享;而其表现意涵,是“取光明破暗”和“驱邪压胜”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墓葬 悬镜 营造法式 取光明破暗
下载PDF
川渝地区南宋石室墓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15
作者 黄青岩 徐怡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对重庆及四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进行排比分期,研究其发展趋势及流变现象,将其具体分为乾道及之前(1173之前)、淳熙年间(1174-1189)、绍熙至嘉定(1190-1224)、嘉定之后(1224之后)四期,其中第三期又以庆元(1195-1200)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在上述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断代问题。此外,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当时同地域地面木构及仿木构建筑特点及形制发展的异同,补充川渝地区宋代建筑的研究材料,阐释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在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南宋 石室墓 仿木构 建筑形制 分期
下载PDF
陕西咸阳茂苑小区一期汉墓发掘简报
16
作者 谢高文 刘卫鹏(摄影/执笔) +4 位作者 王长虹(摄影/绘图/执笔) 武杰(摄影/绘图/执笔) 魏嘉黎(摄影/执笔) 邱雅暄(绘图) 谢雪菲(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 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咸阳茂苑小区一期范围内发掘汉代墓葬百余座。其中M1、M9和M49为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年代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随葬有陶器、漆器、铜牌饰、石祖及幼布三百、差布五百等王莽货币,推测墓主为居住于茂陵邑南部郊区的普通民众。这为探索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关中地区墓葬形制、丧葬习俗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咸阳市 汉代墓葬 石祖 王莽钱币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十六国墓葬壁画与纸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吐鲁番地区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壁画和纸画具有相同的内容、功能甚至使用方式,整体上来源于河西地区的墓葬壁画,甚至直接延续后者往西变化的趋势,反映了河西尤其是其西端地区人口的迁入和文化的移植,同时也反映出较为复杂的文化因素和突... 吐鲁番地区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壁画和纸画具有相同的内容、功能甚至使用方式,整体上来源于河西地区的墓葬壁画,甚至直接延续后者往西变化的趋势,反映了河西尤其是其西端地区人口的迁入和文化的移植,同时也反映出较为复杂的文化因素和突出的地方色彩,说明以汉文化为核心和底色,各种文化向该地区的影响和汇集。其内容多现实、朴素,与丧葬信仰有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北斗为代表的司命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地区 十六国时期 墓葬 壁画 纸画
下载PDF
略论咸阳底张村十六国墓出土陶连枝灯上的佛像
18
作者 冉万里 刘呆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在咸阳底张村十六国墓M54出土的陶连枝灯上贴塑有8尊坐佛像,佛像具有浓郁的犍陀罗佛像造像特征。M54的年代在4世纪后期至5世纪初的后秦时期,陶连枝灯上贴塑的坐佛像为十六国时期佛像增添了新资料。同时,在作为随葬品的陶连枝灯上贴塑佛... 在咸阳底张村十六国墓M54出土的陶连枝灯上贴塑有8尊坐佛像,佛像具有浓郁的犍陀罗佛像造像特征。M54的年代在4世纪后期至5世纪初的后秦时期,陶连枝灯上贴塑的坐佛像为十六国时期佛像增添了新资料。同时,在作为随葬品的陶连枝灯上贴塑佛像的做法,对探讨十六国时期长安地区的佛教信仰、丧葬习俗与佛教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墓葬 陶连枝灯 佛像
下载PDF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石构墓葬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红贤 陈洪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石构墓葬是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较有特色的一类文化遗存,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石椁墓、石围墓、石封门板墓和石封堆墓四种类型。石椁墓和石围墓出现最早,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宗日墓地。随后,石构墓葬的类型增多,出现了石封门板墓及石封堆... 石构墓葬是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较有特色的一类文化遗存,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石椁墓、石围墓、石封门板墓和石封堆墓四种类型。石椁墓和石围墓出现最早,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宗日墓地。随后,石构墓葬的类型增多,出现了石封门板墓及石封堆墓,空间分布范围也逐渐沿黄河向东拓展。整体来看,共和盆地以东至兰州附近是甘青地区石构墓葬的主要分布区。至迟在青铜时代,这类墓葬已经开始向周边扩散,川西北是主要的影响区。东周时期,伴随着东部周秦文化势力的西渐,甘青地区的石构墓葬渐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史前时期 石构墓葬 文化交流
下载PDF
陕西咸阳坡刘村十六国墓M2发掘简报 被引量:5
20
作者 耿庆刚 +7 位作者 李秉桓(绘图) 刘军幸(绘图) 岳幼军(绘图) 李钦宇(照相) 王保平(照相) 李雨生 崔梦鹤 赵汗青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F0002,共16页
2019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坡刘村发掘了一座十六国时期墓葬,该墓葬保存完好。墓道发现“天水姜沖”铭文砖,墓室出土“西陵县侯夫人”印章及陶瓷器、铜器、金饰片等,并且还有位置明确、组合清晰的一批女乐俑。M2的... 2019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坡刘村发掘了一座十六国时期墓葬,该墓葬保存完好。墓道发现“天水姜沖”铭文砖,墓室出土“西陵县侯夫人”印章及陶瓷器、铜器、金饰片等,并且还有位置明确、组合清晰的一批女乐俑。M2的发掘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伎乐演变、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 十六国时期 墓葬 “西陵县侯夫人” “天水姜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