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ion of tracheal defect using the contralateral musculo-periosteum flap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eus with clavicular periosteum
1
作者 林煌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5年第3期214-214,共1页
To reconstruct tracheal defect after tumor excision,we used the contralateral musculo-periosteum flap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eus with clavicular periosteum.Methods The contralateral musculo-periosteum flap of the s... To reconstruct tracheal defect after tumor excision,we used the contralateral musculo-periosteum flap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eus with clavicular periosteum.Methods The contralateral musculo-periosteum flap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eus with clavicular periosteum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tracheal defect when the blood supply to the ipsilateral sternocleidomastoideus was destroyed because of lymphonode clearing or radiotherapy.The pedicle of the musculo-periosteum flap was dissected adequately and the blood supply was protected carefully.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with epithelization and osteogenesis.The endotracheal tubes were pulled out safely without trachea stenosis in all the patients.Conclusion The contralateral musculo-periosteum flap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eus with clavicular periosteum could reconstruct the tracheal defect when the ipsilateral blood supply was damaged.This method exte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sculo-periosteum flap.3 refs,4 f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nstruction of tracheal defect using the contralateral musculo-periosteum flap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eus with clavicular periosteum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Hemipelvectomy Defect Using a Fillet Flap with Femoral Periosteum
2
作者 Masaki Yazawa Tsuyoshi Kaneko +1 位作者 Sumitoshi Katsumata Kazuo Kishi 《Surgical Science》 2010年第2期49-52,共4页
Backgrounds: Reconstruction after hemipelvectomy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habilitation into society. The pelv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support of the intra-abdominal organs. Methods: We operated 3 cases using fill... Backgrounds: Reconstruction after hemipelvectomy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habilitation into society. The pelv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support of the intra-abdominal organs. Methods: We operated 3 cases using fillet flaps with the femoral periosteum for reconstruction of hemipelvectomy defect. Results: It is useful to elevate the flap all around with the femoral periosteum, because the periosteum can be sutured to supporting pelvic structures with the aim to support intra-abdominal organs. Conclusion: Without alternative supports for the bony pelvis, pelvic reconstructions are at risk for hernia and it may be difficult for outpatients to fit their habiliments after radical cure. The rigid support for the intra-abdominal organs occur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uture pelvic and femoral perioste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IPELVECTOMY RECONSTRUCTION FILLET flap periosteum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在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连海鹏 王科 +3 位作者 古雨浓 李建武 白国玺 李战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18-3022,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92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6例),偶数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92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6例),偶数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8.69±3.25)岁,机械损伤24例,车祸伤17例,压砸伤5例,予以传统清创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8.51±3.12)岁,机械损伤25例,车祸伤15例,压砸伤6例,予以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皮瓣成活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感觉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4.96±4.25)min、抗生素使用时间(5.69±1.14)d、住院时间(18.98±2.87)d、换药次数(4.28±1.01)次、皮瓣切取面积(47.26±4.85)cm^(2),对照组分别为(61.02±5.69)min、(11.25±2.05)d、(28.65±3.16)d、(9.26±1.95)次、(55.36±5.1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53、16.464、16.251、12.355、8.309,均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皮瓣成活总体优良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为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8,P=0.002)。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19.79±3.02)分比(16.02±2.84)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32±0.59)分比(4.21±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8、12.389,均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χ^(2)=9.902,P=0.007)。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2%(3/46)比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P=0.036)。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前足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 前足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感觉功能
下载PDF
适形骨片后壁重建技术在外耳道胆脂瘤术中应用探讨
4
作者 张媛 闫艳 +7 位作者 李子博 张晨 张淼 郑凡君 李雨青 王晨晨 刘日渊 赵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61,共6页
目的 探讨自体乳突皮质骨制备适形骨片重建外耳道后壁治疗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33例乳突气化良好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病例,行部分乳突切开+自体皮质骨外耳道后壁重建术,自体乳突皮质骨雕刻成适形骨片重建外耳道后壁,并... 目的 探讨自体乳突皮质骨制备适形骨片重建外耳道后壁治疗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33例乳突气化良好的Ⅲ期外耳道胆脂瘤病例,行部分乳突切开+自体皮质骨外耳道后壁重建术,自体乳突皮质骨雕刻成适形骨片重建外耳道后壁,并以筋膜(骨膜)瓣覆盖完成外耳道成形。结果 33耳手术均顺利完成,共31耳一次手术实现干耳,随访无胆脂瘤复发、无重建外耳道后壁塌陷及狭窄闭锁;其中1例患者术后鼓膜穿孔,二次手术后鼓膜完整、愈合良好;1例患者术后重建的外耳道后壁出现窦道与乳突腔相通而导致间断耳漏,二次手术后干耳并恢复了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共32耳干耳。另有1耳外耳道胆脂瘤复发,同时伴耳漏及耳道狭窄。结论部分乳突切开+自体皮质骨适形骨片外耳道后壁重建手术治疗Ⅲ期外耳道胆脂瘤,以筋膜(骨膜)瓣予以覆盖完成外耳道成形,可有效清除病变同时恢复接近正常外耳道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应用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后壁重建 自体乳突皮质骨 适形骨片制备 带蒂骨膜瓣
下载PDF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发惠 张春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 目的: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尺、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来自:桡侧副动脉皮支2~6支,外径(0.6±0.3)mm;骨间后动脉皮支6~9支,外径(0.7±0.3)m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支3~5支,外径(0.8±0.2)mm;尺、桡动脉腕背支皮支2~6支,外径(0.6±0.1)mm.尺骨中上段骨膜血管来自骨间后动脉的肌骨膜支6~8支,外径0.3~1.0mm;骨间后动脉桡侧骨皮支与桡骨中段裸区骨膜血管吻合.上述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和神经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干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其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适宜手背远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后皮神经 营养血管 远端蒂 复合瓣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联合臀中肌支大转子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德伟 张耀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6,244,共4页
目的: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及手术方式。方法:在52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对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升支的臀中肌支走行、分布及臀中肌的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旋股外侧... 目的:进一步为临床应用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及手术方式。方法:在52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对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升支的臀中肌支走行、分布及臀中肌的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起始点外径(2.5±0.8)mm,其上行支分布于大转子前外侧部,供血范围4.0cm×2.0cm×3.5cm,下行支分布于股骨前外侧的骨膜,供血范围9.7cm×4.6cm。臀中肌支起点至入肌点的距离为(3.5±0.8)cm,血管在近臀中肌止点处有小动脉穿出至大转子上部和外侧面。臀中肌由多条血管供血,诸血管肌支在肌肉内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结论:可设计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联合升支的臀中肌支为蒂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股骨中上段缺损的手术方式,并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便、术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横支 臀中肌支 大转子 骨瓣 骨膜瓣
下载PDF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卫红 林建华 +3 位作者 洪发兰 张发惠 郑和平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目的 :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 ,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 ,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 ,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 19例 ,随访 1年 ,在术后 3~ 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 ,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血管 腕背支 骨膜瓣 移位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和骨膜瓣肘关节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8
作者 郭进学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彭建强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和尺、桡骨前部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骨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和尺、桡骨前部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骨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了以尺、桡侧返动脉为蒂的臂内、外侧筋膜瓣;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前臂后筋膜瓣;以骨间前动脉为蒂的尺、桡骨前部骨膜瓣。这些瓣膜的血管蒂长,血供丰富,可取面积大,质地坚韧致密。结论:上述带血管蒂的筋膜瓣和骨膜瓣可作为肘关节成形术的填充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骨膜瓣 肘关节成形术 解剖学
下载PDF
以骨间后血管为蒂的邻近骨膜瓣在前臂骨不连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德洪 张春 兰金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目的:报道以骨间后血管为蒂的邻近骨膜瓣治疗前臂骨不连的方法。方法:在传统的骨缺损端游离植骨的基础上,外包以骨间后血管为蒂的邻近骨膜瓣治疗前臂骨不连16例。结果:经随访6~18个月,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骨不连。结论:此... 目的:报道以骨间后血管为蒂的邻近骨膜瓣治疗前臂骨不连的方法。方法:在传统的骨缺损端游离植骨的基础上,外包以骨间后血管为蒂的邻近骨膜瓣治疗前臂骨不连16例。结果:经随访6~18个月,效果良好,无一例出现骨不连。结论:此手术简单,易掌握,疗效确切可靠,不失为治疗前臂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血管 骨膜瓣 骨不连 前臂骨折
下载PDF
骨膜瓣复合异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大伟 田清业 +3 位作者 刘光军 刘雪涛 王谦 杨磊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胫骨去抗原后制备异体骨标本,制作大段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复合开窗的异体骨进行修复。将6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 目的探讨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胫骨去抗原后制备异体骨标本,制作大段骨缺损动物模型。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复合开窗的异体骨进行修复。将6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进行修复;对照组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骨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以异体骨直接进行修复。术后观察骨缺损大体标本及X线影像,对移植物及其周围软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形成并改造塑形,新生血管长入骨缺损处,其血管化、新骨形成和骨单位成熟均较对照组早。结论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可缩短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优于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 同种异体移植
下载PDF
自体组织移植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侯春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综述骨科领域较常见的自体组织移植,如皮瓣、肌瓣、骨(膜)瓣等移植在修复重建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自体组织移植发展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其应用进展,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今... 目的综述骨科领域较常见的自体组织移植,如皮瓣、肌瓣、骨(膜)瓣等移植在修复重建外科应用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自体组织移植发展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其应用进展,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目前临床选用较多的几个游离皮瓣供区是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肩胛皮瓣、颞顶筋膜瓣以及各种穿支皮瓣等。其中穿支皮瓣具有受区修复好和供区损失小的优点。由于肌肉皮瓣游离移植的优点较多,因此替代了单纯肌肉游离移植。较常用的肌皮瓣为背阔肌肌皮瓣,可急诊移植血管桥接修复,也可保留胸背神经移植修复,或应用桥式游离肌皮瓣移植修复等。骨缺损、骨不连是骨科的一大难题。常用的带血供骨移植供骨部位有肋骨、髂骨、腓骨及肩胛骨等,可应用治疗大块骨缺损、骨不连、骨缺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骨肿瘤切除后植骨等。结论利用自体组织移植来修复组织缺损已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皮瓣 肌瓣 骨(膜)瓣
下载PDF
股外侧肌上端肌支股骨骨(膜)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桂午 郑和平 +3 位作者 蔡肖岚 张发惠 胡万华 闫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报道股外侧肌上端肌支股骨骨 (膜 )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 在 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外侧肌上端血管肌支的分支分布情况 ,设计以股外侧肌支为蒂的股骨骨 (膜 )瓣移位术 ,并进行了摹拟手术。 1989年 2月~ 1999年 2... 目的 报道股外侧肌上端肌支股骨骨 (膜 )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 在 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外侧肌上端血管肌支的分支分布情况 ,设计以股外侧肌支为蒂的股骨骨 (膜 )瓣移位术 ,并进行了摹拟手术。 1989年 2月~ 1999年 2月 ,以股外侧肌支为蒂切取股骨骨 (膜 )瓣移位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骨缺损 7例。结果 股外侧肌上端肌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 ,肌支在大转子尖下 (16 .8± 3.0 ) cm发出肌骨膜支和骨膜支 ,肌骨膜支外径 1.4~ 1.7mm,长度 2 .7~ 5 .6 cm,骨膜支外径 0 .4~ 0 .6 mm,长度 1.2~ 1.5 cm。骨膜血管向下或水平走行 ,达骨膜后发出吻合支 ,参与形成股骨血管网 ,分布于股骨上段。临床应用的 7例 ,术后经 18~ 42个月的随访 ,骨折于术后 10~ 18周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度在 180°者 4例 ,12 0°者 2例 ,6 5°者 1例。供区愈合良好 ,无不适。结论 以股外侧肌上端肌支为蒂的股骨骨 (膜 )瓣 ,可用于修复股骨中上段的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 骨瓣 股骨骨折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带蒂骨膜瓣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爱军 张振兴 +1 位作者 王道奎 曹培成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方法 分析本科收治的6例经颅修补的脑脊液鼻漏,采用带蒂骨膜瓣翻转缝合及EC胶严密封闭漏口。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脑脊液漏均停止。通过4个月~2年随访,仅有1例术后3个月轻微复发,保守治...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方法 分析本科收治的6例经颅修补的脑脊液鼻漏,采用带蒂骨膜瓣翻转缝合及EC胶严密封闭漏口。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脑脊液漏均停止。通过4个月~2年随访,仅有1例术后3个月轻微复发,保守治疗自愈。结论 该方法取材方便,抗感染能力强,一次手术成功率高。尤其适应于额窦后壁、筛窦顶部骨折或缺损所致的脑脊液鼻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骨膜瓣修补 外伤性 脑脊液鼻漏 脑损伤
下载PDF
外踝前血管外踝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焱祥 夏仁云 +3 位作者 余国庆 周拥军 方斌 邱建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6-577,共2页
目的:为治疗距骨骨折,骨不连及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供区。方法: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外踝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邻近血管间的吻合关系。结果:外踝前动脉起始于胫前动脉(占46.9%)或足背动脉(占53.1%),... 目的:为治疗距骨骨折,骨不连及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供区。方法: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外踝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邻近血管间的吻合关系。结果:外踝前动脉起始于胫前动脉(占46.9%)或足背动脉(占53.1%),起始外径(1.2±0.2)mm,干长(3.6±0.4)cm,伴行静脉2条,外径分别为(1.1±0.2)mm和(1.1±0.1)mm。该动脉位于足母长伸肌、趾长伸肌深面,向外下方达外踩。与外踝邻近血管分支相吻合,形成外踝网,经墨汁注射供血范围为4.0cm×2.5cm。结论: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外踝骨膜骨瓣移位可修复距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前血管 外踝骨膜骨瓣 移位术 距骨骨折
下载PDF
带血管的薄层皮质骨-骨膜瓣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又年 刘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08-209,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新方法。方法以游离皮质骨-骨膜瓣移植治疗骨不愈合、骨缺损病例。结果自2001年6月到2005年12月,共用以治疗骨不愈合13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皮质骨-骨膜瓣血运丰富,易成活,并发症少,是治疗骨不愈合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血管 皮质骨 骨膜瓣 移植治疗 骨不愈合 骨折不愈合 新方法 骨缺损 并发症 游离 术式 理想 病例
下载PDF
带蒂筋膜瓣骨膜瓣髋关节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进学 郭伟 +1 位作者 马建军 张超纪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对髋关节邻近的腹壁筋膜,大腿筋膜和股骨中、上段骨膜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给髋关节成形术提供术式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例灌注颜料的成尸标本上,观察了腹壁下部筋膜、大腿前内侧部筋膜和股骨中、上段骨膜的血供和分布,测... 目的对髋关节邻近的腹壁筋膜,大腿筋膜和股骨中、上段骨膜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给髋关节成形术提供术式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例灌注颜料的成尸标本上,观察了腹壁下部筋膜、大腿前内侧部筋膜和股骨中、上段骨膜的血供和分布,测量了血管蒂的长度及筋膜瓣和骨膜瓣的利用面积.结果观测到以旋股外动脉降支为蒂的大腿筋膜瓣和股骨中、上段骨膜瓣,以及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腹壁筋膜瓣.它们的血管蒂长,瓣膜可取面积大,血管间吻合丰富,血供充足,质地坚韧致密.结论带旋股外动脉降支的大腿筋膜瓣和股骨中、上段骨膜瓣与带腹壁浅动脉的腹壁筋膜瓣,可作为髋关节成形术选择术式的填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蒂 筋膜瓣和骨膜瓣 髋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大转子区筋膜骨膜血管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常文 徐达传 +1 位作者 黎忠文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为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下肢标本上对大转子区筋膜和骨膜的形态特点及其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大转子区筋膜较厚,分浅、深两层,与臀大肌筋膜和大转子骨膜通过疏松结缔组织相... 目的:为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下肢标本上对大转子区筋膜和骨膜的形态特点及其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大转子区筋膜较厚,分浅、深两层,与臀大肌筋膜和大转子骨膜通过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筋膜和骨膜的动脉来源为多源性,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深支、臀下动脉大转子支、第1穿动脉升支、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横支。它们在大转子形成广泛的吻合。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管径为1.7±0.5mm,长3.3±0.7cm,其筋膜支和骨膜支是大转子的主要营养血管。臀下动脉大转子支管径1.4±0.5mm,长5.2±0.8cm,常与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吻合。结论:带筋膜血管的骨膜骨瓣比不带筋膜的骨膜骨瓣血供丰富。根据大转子区筋膜和骨膜的血管分布特点,可设计带筋膜血管的股方肌蒂大转子骨膜骨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子区 骨膜 筋膜骨膜骨瓣 胫骨骨折 解剖学
下载PDF
带隐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修复股骨缺损骨不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何尚宽 黄位耀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3,共3页
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隐动脉的起源有3种类型,起点平均距离胚骨平台11.2cm,外径1.9mm,主要分布到胫骨上段。以隐血管为蒂可切取胫骨前内侧4×15cm以内的骨膜骨瓣或更大范围的骨膜瓣,用以修复股骨中... 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隐动脉的起源有3种类型,起点平均距离胚骨平台11.2cm,外径1.9mm,主要分布到胫骨上段。以隐血管为蒂可切取胫骨前内侧4×15cm以内的骨膜骨瓣或更大范围的骨膜瓣,用以修复股骨中下段骨折或骨不连。经12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缺损 隐动脉 胫骨瓣 骨膜瓣
下载PDF
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锷峰 屠传建 +4 位作者 钱辉 骆明 马骏 娄纪祥 蒋小霞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中应用。方法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入路开颅的患者74例,分为人工脑膜组36例和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组38例,2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并减张... 目的探讨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中应用。方法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入路开颅的患者74例,分为人工脑膜组36例和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组38例,2组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并减张缝合硬膜,观察术后的硬膜间积液等并发症和经济负担。结果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组术后无并发症,经济负担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膜为蒂的颞深筋膜瓣在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硬脑膜减张缝合的手术操作方法可以安全应用,是对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术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为蒂 颞深筋膜瓣 颅脑损伤
下载PDF
尺动脉腕背支骨膜瓣修复三角纤维软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郭涛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 为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 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解剖观测尺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 结果 尺动脉腕背支在豌豆骨近侧 3.9± 1 .2 cm处起于尺动脉 ,经尺神经前方 (少数... 目的 为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 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解剖观测尺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 结果 尺动脉腕背支在豌豆骨近侧 3.9± 1 .2 cm处起于尺动脉 ,经尺神经前方 (少数经后方 ) ,在尺侧腕屈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穿出后 ,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穿深筋膜沿前臂尺侧缘上行 ,与前臂尺侧其他皮支相吻合 ,降支粗大 ,经尺骨头前方与豌豆骨之间进入手背 ,与小指掌背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升、降支分别在起始处发出 1~ 3支、外径 0 .2~ 0 .7m m骨膜支营养尺骨远端前内面的骨膜。 结论 在升、降支分支前结扎尺动脉腕背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尺骨 尺动脉 腕关节 骨膜 外科皮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