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孙媛媛 倪春湘 +2 位作者 赵浩 马丽 仲畅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风险管控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留置PICC的肿瘤病人1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DT风险管控护理,比较两组PICC穿刺、维护质量、相关性静脉血栓及腋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维护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腋下静脉Vmax、Vmean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1%,低于对照组的11.58%(P<0.05)。结论:MDT风险管控可提高肿瘤病人PICC穿刺、维护质量,改善腋下静脉循环,有利于改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预防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王九凤 王莉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选用合适的中心静脉给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 目的 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选用合适的中心静脉给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血液肿瘤患者80例,根据置管方法不同随机分为VPA组38例和PICC组42例,比较2组并发症、舒适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VPA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PICC组的26.19%,VPA组未发现导管阻塞、血流感染、皮肤过敏等并发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6个维度的比较中,1个社会关系功能无差异,其余5个VPA组均高于PICC组,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A组舒适度更高(P<0.05)。结论 相比于PICC静脉给药方法,VPA并发症少,舒适度好,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足血液肿瘤患者长期治疗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肿瘤
下载PDF
Analysis of Use and Outcom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3
作者 Sulav Sapkota Radheshyam Naik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PICC line;studying the cause of early removal of PICC line. Methods: All PICCs inserted in adult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in Hematology and Medical Oncology 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 Global (HCG) Hospital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as per the proforma, till PICCs were removed or patient expired and the pattern of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Results: Eighty-four PICCs were inserted over a period of initial nine months and followed for a total of 1 year with three months post insertion duration for a total of 10,868 catheter-days (mean of 129 days i.e. 4.3 months, range: 1 to 288 day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PICC was chemotherapy (100%). Among them 19 (22%) PICCs had complications and 12 were removed at the rate of 1.1/1000 PICC-days. Complications with ha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ere more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olid tissue malignancies. Conclusions: Despite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rates, PICCs are a relatively safe and cost effective mode of establishing central venous a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Vascular Access Device (VA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 P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PICC相关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钮祎朋 张红梅 +1 位作者 杨姣姣 张红旭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397-401,共5页
目的:构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性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490例接受PICC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临床资料,3∶7比例以简单随机抽... 目的:构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性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490例接受PICC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临床资料,3∶7比例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建模组(147例)与验证组(343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PICC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与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147例病人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为27.8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压水平、体质指数(BMI)、合并糖尿病、穿刺部位、穿刺导管尖端位置、既往中心静脉导管(CVC)或PICC置管史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PICC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预测PICC相关血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组与验证组的C-inde分别为0.941,0.844。结论:基于年龄、血压水平、BMI、合并糖尿病、穿刺部位、穿刺导管尖端位置、既往CVC或PICC置管史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PICC相关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王炜 郝其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 目的:通过筛选高龄病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PICC置管高龄病人临床资料,统计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上肢DVT分为DVT组与非DVT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上肢DVT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拟合优度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PICC置管高龄病人上肢DVT发生率为20.35%(46/22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恶性肿瘤、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置管期间手术史是影响高龄PICC置管病人上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637,P=0.291。结论:基于高龄病人PICC导管相关性上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对预防高龄PICC置管病人发生上肢DVT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黄清兰 魏金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接收的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在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接收的结直肠癌PICC置管患者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对组间的并发症情况、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CPPSM)评分比对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促进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且能确保整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外周静脉中心置管 集束化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负性情绪
下载PDF
Power PICC Solo与CV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林珠豆 邓漫漫 杜丹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末端瓣膜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application of 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olo,Power PICC Solo)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末端瓣膜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application of 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olo,Power PICC Solo)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根据患者置管方法分为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组(n=58)和CVC组(n=42),PICC组采用Power PICC Solo,CVC组采用CVC。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成功情况、操作时间、导管置留时间、置管费用、置管后舒适度、患者液体流速、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PICC组置管成功率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操作时间短于CVC组,导管置留时间长于CVC组,置管费用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患者舒适度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后第1、10、20、30天,PICC组患者液体流速均低于CVC组,且2组患者置管后第30天流速均低于置管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气胸、导管异位、导管脱落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操作技术满意度评分为(17.24±2.17)分,高于CVC组的(14.07±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C比较,Power PICC Solo能够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操作时间,延长导管置留时间,提高患者置管后舒适度,但置管费用较高,且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成功率 导管置留时间 满意度
下载PDF
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英 薛嵋 +1 位作者 陶雍 毛静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99-3403,共5页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 目的:调查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形成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血管通路门诊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资料,将病人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采用病人信息调查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3 864例PICC置管病人信息,76例确诊为PICC-UEVT,PICC-UEVT发生率为1.97%,血栓发生时的带管时间为58.5(22.25,122.25)d,57.89%(44/76)为浅静脉血栓,23.68%(18/76)为深静脉血栓,18.42%(14/76)为广泛静脉血栓形成。将PICC置管病人按照年龄、性别、诊断进行匹配,最终血栓组73例,无血栓组14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导管功能障碍是发生PICC-UEV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ICC-UEVT是较常见的PICC相关并发症,以浅静脉血栓为主,导管相关性皮炎与功能障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袁娜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研究中医适宜技术在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价值研究。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预防上肢静脉血栓护理方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中医适宜技术预防,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两组病人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锁骨下静脉血流参数、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置管后第7天、第21天观察组锁骨下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第14天、第28天观察组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PICC置管病人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锁骨下静脉血流速,降低D-二聚体水平,且不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恶性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PICC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丽 颜美琼 +6 位作者 薛慧 李晓旭 刘腊根 施如春 孟爱凤 赵云 张柳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综述有导线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病人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研究现状,包括PICC置管前的多学科团队评估、PICC置管路径选择、PICC置入难点及对策、PICC置管后护理要点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起搏器 安全性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wborn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Combining with PICC 被引量:1
11
作者 Patiman Tuerho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Purpose: Research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bining very low birth weight newborn (VLBWN)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UVC)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Method: 60 cases of VLBWN ch... Purpose: Research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bining very low birth weight newborn (VLBWN)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UVC)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Method: 60 cases of VLBWN checked in our hospital’s ICU a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mbination group (n = 30) and PICC group (n = 3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Combination of UVC and PICC is applied on newborn of combination group while only PICC is applied on newborn of PICC group. These two groups’ newborn’s PICC catheterization operation time, PICC indwelling time, weight gain, hospital stays, hospital infection, planned extubation, successful single puncture, adverse events and other indexes are observed. Result: Newborns in combination group have less PICC catheterization operation time and less hospital stays than newborns in PICC group while newborns in combination group have longer PICC indwelling time and greater weight gain than newborns in PICC group. The difference her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mbination group’s hospital infection ratio (3.33%) is lower than that of PICC group (23.33%). The difference her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Newborns in combination group have a 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93.33% and a successful single puncture rate of 93.33%, which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newborn in PICC group (respectively 73.33% and 70.00%). The difference her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Newborns in combination group have an adverse event occurrence rate of 43.33%, lower than that of PICC group (70.00%). The difference her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ombination of UVC and PICC on VLBWN can greatly improve PICC catheterization efficiency and newborn patients’ nutriture and redu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thu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 Low BIRTH Weight NEWBORN (VLBWN) UMBILICAL VEIN catheterization (UV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Nutrition Complication
下载PDF
身高结合体质指数预测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封凤 徐红霞 +2 位作者 胥喆 王铃 金爱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171-3174,共4页
目的:探究身高结合体质指数(BMI)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预测效果。方法:根据身高和BMI构建PICC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选取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同一个病人使用Rountree法和模型预测法预测置管... 目的:探究身高结合体质指数(BMI)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最佳置管长度的预测效果。方法:根据身高和BMI构建PICC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选取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同一个病人使用Rountree法和模型预测法预测置管长度,并分析其与置管后X线摄片确定的理想长度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行PICC置管的614例病人,Rountree法预测置管长度为(41.88±2.28)cm,模型预测法预测的置管长度为(39.30±2.44)cm,理想长度为(39.01±2.20)cm。模型预测法、Rountree法与理想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853。结论:模型预测法预测的导管长度比Rountree法更接近理想长度,可作为预测PICC置管长度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身高 体质指数 置管长度 预测
下载PDF
PICC带管出院病人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塘芳 陈春 +1 位作者 祁广晶 诸海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842-2848,共7页
目的: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病人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并进行应用,探讨其对PICC置管病人院外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74例PICC带管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 目的:构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病人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并进行应用,探讨其对PICC置管病人院外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74例PICC带管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PICC带管出院病人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设计的PICC带管出院病人护理干预方案。评估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肿瘤病人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健康调查简表(SF-36)、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CPPSM、ESCA、SF-36、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制定的个性化干预方案可将高效、优质的护理延伸至病人出院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病人带管出院的护理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敏感性结局指标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 护理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欢欢 唐绪妹 +1 位作者 张鑫 周晴 《上海护理》 2023年第9期44-49,共6页
目的总结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脉通、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 目的总结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脉通、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站、WHO网站、BMJ、Up To Dat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关于血液科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预防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分级及整合。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干预性研究2篇、专家共识3篇,总结出包括PICC评估与管理、置管前预防、置管中预防、置管后预防和健康教育5个方面的3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其经济负担提供循证依据,但应结合临床现况,针对性地运用最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 预防 循证护理
下载PDF
PICC与CVC测量中心静脉压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15
作者 何晴 王静 +1 位作者 刘楠楠 马艳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4期2499-250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PICC与CVC监测中心静脉压的自身对照的非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536组中心静脉压测量配对数据。通过PICC与CVC测量中心静脉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9,95%CI(-0.09,0.47),P=0.189];不同的材质、型号和腔数的PICC与CV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通过PICC和CV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无差异。受纳入文献质量及数量限制,仍需要开展高证据等级原始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CVP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中心静脉导管 CVC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效添 纪铮 +4 位作者 王秋舟 胡小霞 陈虹秀 付岚 张晓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8-1547,共10页
目的:系统检索国内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并对其基本特征、建模过程、预测性能和验证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由2... 目的:系统检索国内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并对其基本特征、建模过程、预测性能和验证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文献资料提取,并根据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个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建模人群以肿瘤病人为主(n=7);11个模型报道了其预测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或C指数为0.64~0.89;5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4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质量评价结果为1个低偏倚风险和12个高偏倚风险。预测模型中最常见且赋值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化疗史、血栓史、糖尿病、肥胖或体质指数(BMI)≥25 kg/m2、导管尖端位置异位/非最佳位置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结论:现有研究表明,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但整体研究质量偏低,仍需从模型构建过程、模型验证和结果报告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便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可早期识别PICC相关性血栓高危人群的可靠的、科学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对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导管维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丽红 温晓宇 胡文磊 《循证护理》 2023年第5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对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导管维护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142例肿瘤PICC置管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对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导管维护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7月收治的142例肿瘤PICC置管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1例。对照组化疗间歇期接受常规健康教育与延续护理,研究组化疗间歇期接受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导管维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置管1个月、4个月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微信延续护理可提高肿瘤PICC置管病人化疗间歇期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导管维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健康教育 微信 延续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自我管理能力 导管维护质量 护理
下载PDF
Economic Analysis of Port and PICC in Long-term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for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in Chinese Oncology Hospital Setting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立波 靳勇 +3 位作者 蒋理添 陈丽萍 白旭明 王剑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年第2期52-57,共6页
OBJECTIVE: To calculate and compare the cost of Port and PICC's application in long-term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and to support the decision making of hospital manager.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and patient s... OBJECTIVE: To calculate and compare the cost of Port and PICC's application in long-term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and to support the decision making of hospital manager.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and patient survey in 2 oncology centers in China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st and impact of Port and PICC for patients. The cost at different time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nd tornado graph was drawn. RESULTS: Direct cost of Port at 0.5, 1, 1.5, and 2 years were7442, 8005, 8553, and 9131 CNY, and 4700, 9399, 14032, 18799 CNY for PICC respectively. Direct & indirect cost at 0.5, 1, 1.5, and 2 years were 9291, 11704, 14101, 16529 CNY for Port and 9697, 19393, 29023, 38787 CNY for PICC.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productivity loss and device maintenance cost were the most in?uential factors to the result. CONCLUSION: Port had higher cost in short term and less in long term compared with PICC. Patients expected to get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ore than 0.5 year should use Port if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costs we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PORT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Cost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庆珍 杨昱 刘轶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ICC置...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4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14例)与研究组(21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其中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置管,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异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导管尖端到位率、置管异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适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腔内心电图技术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并发症
下载PDF
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使用氯己定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梦娣 王征 马亚男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70-1372,1376,共4页
目的探讨氯己定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60例,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和B组(60例,采用0.5%... 目的探讨氯己定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60例,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和B组(60例,采用0.5%聚维酮碘消毒),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过敏性皮炎分度、12项瘙痒症严重程度量表(12-PSS)评分,临床疗效及PICC并发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皮肤消毒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过敏性皮炎红斑及瘙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皮肤消毒 氯己定醇 过敏性皮炎 聚维酮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