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玉平 王爱学 +4 位作者 马喜兴 梁博 张晓光 四荣联 王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T-bet,GATA-3和RORC在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T-bet基因... 目的探讨T-bet,GATA-3和RORC在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BR 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GATA-3和ROR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T-bet基因Δ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27.70和16.10,患者组T-bet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GATA-3基因ΔCt平均秩次值分别为18.25和36.27,患者组GATA-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者与正常人RORC基因ΔCt值分别为2.00±0.46与3.29±1.57,患者组RORC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转录因子T-bet,GATA-3和RORC可能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T—bet GATA-3 RORC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永哲 孙可歆 赵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142例UC患者(活动期22例、缓解期20例) 和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142例UC患者(活动期22例、缓解期20例) 和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UC患者急性期Foxp3 mRNA水平低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1.58±0.31 vs 3.27± 0.40,P<0.05);缓解期Foxp3 mRNA水平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P=0.104);PBMC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Walmsley评分标准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结论: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其参与了 UC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转录因子FOXP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5
3
作者 孟丽娟 李建勇 +5 位作者 陆化 吴汉新 吴冠宇 朱雨 刘澎 黄峻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及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来自12例正常人及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无血清培...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及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来自12例正常人及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联合APBSCs移植治疗4例恶性血液病。结果 能够从所有2 6 .3±8.8ml骨髓样本中提取MSCs,其中10例成功扩增。4例患者接受扩增后MSCs联合APBSCs输注。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0 .5×10 9/L和血小板≥2 0×10 9/L中位时间分别为9(8~11)d和8.3(7~10 )d。结论 应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可培养扩增临床规模的人MSCs。MSCs联合APBSCs共移植安全可行。快速的造血恢复提示在清髓性治疗后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联合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外周血基质干细胞培养鉴定及其向施万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戴翔 占小多 +5 位作者 江沿文 汤银娟 张丽华 刘忠英 董为人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基质干细胞(PBM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取血分离培养P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与鉴定,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rdU作用4h后BrdU的阳性率。P...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外周血基质干细胞(PBMSCs)并诱导分化为施万细胞的潜能。方法从SD大鼠取血分离培养P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与鉴定,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rdU作用4h后BrdU的阳性率。PBMSCs经β-巯基乙醇、全反式维甲酸及复合条件培养基等三个步骤向施万细胞定向诱导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100和P75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培养获得的PBMSCs中CD11b、CD29、CD45、CD49d、CD90及CD106的阳性率分别为19.97%、99.96%、46.62%、5.46%、71.22%和10.76%。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PBMSCs呈CD34阴性,而BrdU阳性率为(34.1±4.3)%。PBMSCs经定向诱导后S-100和P75的阳性率分别是(75.2±4.1)%和(78.9±4.6)%。结论从外周血分离获得的干细胞符合基质干细胞的特性,这些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为施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基质干细胞 施万细胞 分化
下载PDF
大定风珠治疗脑出血恢复期阴虚动风证证效关系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疆 张扬 +2 位作者 熊新贵 梁清华 赵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57-62,共6页
目的通过鉴定并分析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恢复期阴虚动风证患者大定风珠对证、镇肝熄风汤非对证治疗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从方证对应的角度寻... 目的通过鉴定并分析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恢复期阴虚动风证患者大定风珠对证、镇肝熄风汤非对证治疗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从方证对应的角度寻找脑出血恢复期阴虚动风证的证效关系蛋白质,并探讨脑出血恢复期阴虚动风证的本质内涵。方法分离对照组、脑出血恢复期阴虚动风组、脑出血恢复期阴虚动风对证治疗及非对证治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各组的PBMCs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PDQuest8.0软件分析,选取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应用MALDI-TOF-MS质谱仪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用Mascot软件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经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筛选出的2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中共有12个得到鉴定,其中脑出血恢复期阴虚风动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5个蛋白表达上调,4个蛋白表达下调,1个蛋白表达缺失;脑出血恢复期阴虚风动证大定风珠对证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7个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2个蛋白表达下调,2个蛋白表达上调,1个蛋白表达缺失;脑出血恢复期阴虚风动证镇肝熄风汤非对证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6个蛋白表达下调,3个蛋白表达上调,1个蛋白表达缺失。结论初步鉴定了脑出血恢复期阴虚动风证对证与非对证治疗方证效应的相关蛋白,这些蛋白功能涉及应激、细胞代谢、细胞迁移、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等;大定风珠对证治疗则能有效地调节多个异常表达的蛋白,非对证治疗则使蛋白表达明显异常,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方证相应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阴虚动风证 大定风珠 单个核细胞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清肝利湿汤干预慢性乙肝肝胆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戴姣 戴幸平 +3 位作者 邢之华 李萃 李家邦 蒋荣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目的:分析清肝利湿汤治疗慢性乙肝(CHB)肝胆湿热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探讨清肝利湿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来源20例CHB肝胆湿热证患者用清肝利湿汤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单个核... 目的:分析清肝利湿汤治疗慢性乙肝(CHB)肝胆湿热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探讨清肝利湿汤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来源20例CHB肝胆湿热证患者用清肝利湿汤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cells,PBMC).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用清肝利湿汤治疗前后的差异蛋白质进行测定肽质量指纹谱.检索MSDB和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及质谱鉴定,找到质和/或量有明显改变的38个点.本研究鉴定了9个清肝利湿汤治疗前后的CHB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Rho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热休克蛋白70,纤维蛋白gamma链前体,F肌动蛋白alpha链亚单位,纤维蛋白beta链前体,XTP3TPA反式激活蛋白,假想蛋白,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1/M2,假想蛋白片段.结论:这些差异蛋白有助于了解CHB肝胆湿热证患者病理机制过程及清肝利湿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清肝利湿汤 慢性乙型肝炎 肝胆湿热证 单个核细胞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下载PDF
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感染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维 闻玉梅 +1 位作者 罗玉芳 李平洋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阳性鸭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PBMN)细胞,洗涤10次后,腹腔接种出壳24小时以内的雏鸭。接种量为每只2.5×10~6个细胞。接种后每隔2周取血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及DHBV DNA。在分别两次试... 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阳性鸭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PBMN)细胞,洗涤10次后,腹腔接种出壳24小时以内的雏鸭。接种量为每只2.5×10~6个细胞。接种后每隔2周取血检测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及DHBV DNA。在分别两次试验中发现,接种后2周9%~50%受体鸭转为DHBV DNA阳性,至第6周阳性者中大部分鸭DHBV DNA仍持续阳性。以末次细胞洗涤液及DHBV DNA阴性鸭的PBMN细胞分别接种雏鸭作对照,均未致感染。本文首次证明DHBV感染鸭的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离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具有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单个核细胞 实验感染
下载PDF
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广煜 陈庆伟 +2 位作者 李兴升 杨彦 李桂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64-1068,共5页
背景: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也参与出生后血管发生和血管内膜损伤后修复,对治疗缺血性疾病意义重大,但目前对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还存在争议。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并比较其生物学... 背景: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也参与出生后血管发生和血管内膜损伤后修复,对治疗缺血性疾病意义重大,但目前对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还存在争议。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并比较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铺被的培养瓶中贴壁培养,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完全培养基诱导培养,对获得的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以及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与结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多,集落状生长,增殖能力强;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少,散在生长,消化后能贴壁但不能传代。两种不同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贴壁细胞CD133、CD34、Flk-1、Ⅷ因子在不同时段呈阳性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il-acLDL、FITC-UEA-1均为双染。透射电镜检查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发现W-P小体。提示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均能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但前者是早期内皮祖细胞,后者为晚期内皮祖细胞,两者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内皮祖细胞 骨髓 外周血 分离 鉴定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早期内皮祖细胞 晚期内皮祖细胞 生物学特性 大鼠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Mononuclear cells from the cord blood and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is there a potential for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被引量:4
9
作者 Hani Koh Kyoujung Hwang +2 位作者 Hae-Young Lim Yong-Joo Kim Young-Ho Le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018-2024,共7页
To investigate a possibl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cell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cerebral palsy using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m PBMCs),we compared t... To investigate a possibl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cell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cerebral palsy using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m PBMCs),we compare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neurotrophic factors in PBMCs and m PBMCs from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to those from healthy adult donors and to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donated from healthy newborn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were found between PBMCs and m PBMCs.However,i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6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 PBMCs as compared to PBMCs,and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3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m PBMCs as compared to PBMCs.In healthy adult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oth interleukin-1βand interleukin-6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 PBMCs as compared to PBMCs.The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 in m PBMC from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d blood or m PBMCs from healthy adults.The expression of G-CSF in m PBMCs from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as comparable to that in the cord blood bu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 PBMCs from healthy adults.Lower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interleukin-1β,interleukin-3,and-6)and higher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interleukin-8 and interleukin-9)were observed from the cord blood and m PBMCs from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rather than from healthy adult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 PBMCs from cerebral palsy and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healthy newbor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seed cells for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trophic factor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cord blood G-CSF mobilized 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DNA、RNA及血红蛋白同时提取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西平 钱新华 刘志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经细胞裂解液处理,上清提取RNA,沉淀提取DNA,用分离液分离所得红细胞沉淀制备血红蛋白溶液。经对抽提物质量进行评价,发现3种提取物质量均高。本法能从少量外周血中同时分离DNA、RNA及血红蛋... 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中的有核细胞,经细胞裂解液处理,上清提取RNA,沉淀提取DNA,用分离液分离所得红细胞沉淀制备血红蛋白溶液。经对抽提物质量进行评价,发现3种提取物质量均高。本法能从少量外周血中同时分离DNA、RNA及血红蛋白,高效易操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外周血 DNA RNA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早产低体质量儿产妇在妊娠期的外周血、龈沟液炎性因子浓度对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力 孙春燕 朱浩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对照分析早产低体质量儿(PLBW)产妇在妊娠期外周血、龈沟液(GCF)炎性因子浓度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202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PLBW的产妇3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29例为同期住院、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产妇。两组对... 目的对照分析早产低体质量儿(PLBW)产妇在妊娠期外周血、龈沟液(GCF)炎性因子浓度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202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PLBW的产妇3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29例为同期住院、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产妇。两组对象均在分娩前接受了外周血及GCF中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IL-10)检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外周血及GCF处的IL-1、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浓度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观察组产妇在妊娠期的外周血及GCF处的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明显,应制定相应的口腔抗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低体质量儿 产妇 妊娠期 牙周病 炎性因子 外周血 龈沟液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防治
12
作者 孟凡义 伍柏松 +5 位作者 孙竞 冯茹 周淑芸 刘启发 杨艺 朱京娜 《白血病》 1999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 研究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时 GVHD发生状况 ,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成年人白血病 13例 ,经预处理 (CTX12 m g/ kg- 1· d- 1 ,TBI9Gy~ 10 Gy)后移植 HL A相合的经 G- CSF3 0 0 μg/ d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0×... 目的 研究 Allo- PBSCT治疗白血病时 GVHD发生状况 ,探讨其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成年人白血病 13例 ,经预处理 (CTX12 m g/ kg- 1· d- 1 ,TBI9Gy~ 10 Gy)后移植 HL A相合的经 G- CSF3 0 0 μg/ d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10× 10 9/ kg;应用小剂量环孢菌素 A联合短程 MTX预防 GVHD。结果  GVHD发生率 5 3 .4 % ,其中 度以上 GVHD占 4 3 % (3 / 7) ,无直接死于 GVHD者。结论  PBSCT患者 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增高 ,CSA血药浓度与 GVHD发生密切相关 ,NK细胞比例可能协助诊断 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双特异抗体COC183B_2×anti-CD28对卵巢上皮癌细胞杀伤效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莹 冯捷 +5 位作者 周志勇 张众 李小平 林晴 叶雪 黄华粱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4,I001,共5页
目的 :检测双特异抗体 (bispecificantibody ,BsAb)COC183B2 ×anti CD2 8在体外介导预激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系SKOV3的杀伤效力。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对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COC183B2 ×anti CD2 8进... 目的 :检测双特异抗体 (bispecificantibody ,BsAb)COC183B2 ×anti CD2 8在体外介导预激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卵巢上皮癌细胞系SKOV3的杀伤效力。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对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COC183B2 ×anti CD2 8进行诱导表达 ,用ELISA方法测定表达产物与卵巢癌抗原和CD2 8抗原结合的活性后 ,与SKOV3和预激活的PBMC共孵育。 6h后用非放射性细胞毒分析试剂测定预激活的PBMC对SKOV3细胞毒性作用 ,并在镜下观察SKOV3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ELISA结果显示 ,COC183B2 ×anti CD2 8可与卵巢癌抗原和CD2 8抗原双向结合 ;细胞毒性试验显示 ,在体外COC183B2 ×anti CD2 8能介导预激活的PBMC特异杀伤SKOV3细胞 ;4h时镜下可见玫瑰花环形成 ,12h可见肿瘤细胞溶解。结论 :COC183B2 ×anti 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183B2×anti-CD28 卵巢上皮癌 双特异抗体 卵巢肿瘤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毒性试验 生物治疗
下载PDF
外周血miR-622表达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招锦兰 李婵 +4 位作者 吴婉华 欧宜静 陈锐聪 李琳 韦励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2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miR-622表达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早期E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5年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 目的分析外周血miR-622表达与早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早期E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5年随访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调查两组基线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并比较,重点观察外周血中miR-622水平与早期EOC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全部45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早期EOC患者,经5年随访,复发26例,复发率为57.78%;初步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后,经回归分析,外周血人附睾蛋白4过表达,miR-622低表达与早期EOC患者术后复发有关(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人附睾蛋白4、miR-622水平预测早期EOC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0.80,且在外周血人附睾蛋白4、miR-622水平的cut-off值分别为41.415pmol/L、1.240时,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早期EOC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复发可能与术前外周血miR-622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腹腔镜手术 复发 外周血miR-622 相关性
下载PDF
首发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裴杨柳 于恩彦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26-729,743,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差异,以及TH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首发... 目的探讨首发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差异,以及TH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92例,其中单相抑郁症47例,双相抑郁症45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94例。比较3组对象外周血TH水平,分别分析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H水平与HAMD-24、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对象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T3、T4、FT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患者外周血TSH、T3、T4、FT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双相抑郁组外周血T3水平高于单相抑郁组(P<0.05)。单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SH水平与HAMD-24体重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308,P<0.05),FT4水平与HAMD-24日夜变化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380,P<0.05)。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4水平与HAMD-24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HAMA总分均呈正相关(r=0.366、0.356,均P<0.05),FT4水平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首发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H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明显降低,而单相抑郁症与双相抑郁症患者仅T3水平存在差异;外周血TSH、FT4、T4等指标与HAMD-24、HAM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外周血 甲状腺激素 相关性
下载PDF
IL-16在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中外周血表达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郑舒华 陈敏昌 于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487-1488,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IL-16)在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5例,将这15例SRNS患儿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IL-16)在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5例,将这15例SRNS患儿根据治疗过程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IL-16与24h尿蛋白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比较,以及活动期和对照组比较,活动期NS患儿IL-16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活动期SR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6浓度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L-16在SRNS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SRNS患儿活动期IL-16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缓解期回复正常水平;IL-16浓度水平与SRNS患儿蛋白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16 临床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荣青峰 魏晓霞 +1 位作者 郭娜 赵乃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2-866,共5页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和26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于伤后第2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表达及其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2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和26例健康受试者纳入本研究。于伤后第2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r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α和TR8)mRNA表达。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严重多发伤患者血FT3水平显著降低,PBMCs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α及TRβmRNA表达显著降低[TRαmRNA:(3.86±0.54)vs.(5.24±1.17),P〈0.05;TRβmRNA:(9.86±2.27)w.(13.57±2.4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严重多发伤患者血FT3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核受体TRβmRNA表达与损伤严重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5,-0.496,P=0.018,0.007)。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甲状腺激素信号转导活性显著降低,血FT3水平及PBMCsTRβmRNA表达与损伤严重度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在严重多发伤不良临床预后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甲状腺激素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多ADP-核糖聚合酶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东育 李芳 舒强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1-40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多ADP-核糖聚合酶(PARP)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活动性、SLE缓解患者和健康对照,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PBMCs中PARP的表达水平和PARP的裂解片断,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 目的:探讨多ADP-核糖聚合酶(PARP)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活动性、SLE缓解患者和健康对照,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PBMCs中PARP的表达水平和PARP的裂解片断,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BMCs的凋亡。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SLE活动性患者PBMCs凋亡率(16.3±4.0)%明显高于SLE非活动性组患者(5.6±2.9)%和健康对照(5.2±4.2)%(t值分别为4.83和5.05,P〈0.05),SLE活动性患者PBMCs PARP的表达(3.2±0.8)明显低于SLE非活动性组患者(7.1±2.2)和健康对照(7.1±2.4)(t值分别为7.66和7.07,P〈0.05)。而PARP的裂解片断增多。PBMCs凋亡率和PARP的表达水平在SLE缓解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PBMCs中PARP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随着SLE患者病情的好转,PARP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提示PARP的降低可能促进SLE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ARP的裂解可能导致SLE患者PBMCs的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细胞凋亡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线粒体DNA在百草枯中毒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丽 朱长清 陈怡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利用体外实验研究线粒体DNA(mtDNA)在百草枯(PQ)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PQ处理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然后利用绝对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tDNA的含量,以激光共聚焦成像... 目的利用体外实验研究线粒体DNA(mtDNA)在百草枯(PQ)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首先用PQ处理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然后利用绝对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tDNA的含量,以激光共聚焦成像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来验证PQ对线粒体的损伤作用。接着通过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mtDN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的趋化活性,并用流式细胞术确定趋化细胞的亚型。同时应用Xcelligence系统和体外血管通透性试剂盒检测了mtDNA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最后验证mtDNA在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结果PQ致A549细胞损伤的半数致死浓度为600μmol/L,且A549细胞的生存率及对线粒体的损伤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P〈0.05)。PQ致细胞损伤释放出的mtDNA可以非特异地趋化单核细胞,但在血管通透性方面没有影响。并且mtDNA不能直接刺激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可以引起主要的促纤维化因子TGF-μ1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Q损伤细胞释放的mtDNA在PQ所致炎症及增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线粒体DNA 炎症反应 细胞增殖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血管通透性 转化生长因子μ1
原文传递
芝莲化癥颗粒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宗耀 苗明三 +2 位作者 蒋士卿 杨静 胡玮佳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对芝莲化癥颗粒影响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为确定该制剂的功能主治和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制备H22肝癌实体瘤荷瘤小鼠模型,选取主要指标: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血素、溶血空斑的形成,外周血淋巴细胞... 目的:对芝莲化癥颗粒影响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为确定该制剂的功能主治和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制备H22肝癌实体瘤荷瘤小鼠模型,选取主要指标: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血素、溶血空斑的形成,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各项对比实验。结果:芝莲化癥颗粒以30 g·kg-1、15 g·kg-1、7.5 g·kg-1的剂量给荷瘤小鼠连续10天灌服,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大剂量组可显著促进荷瘤小鼠溶血素及溶血空斑的形成,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芝莲化癥颗粒能够显著提高感染H22肝癌实体瘤小鼠的肌体免疫力,其功能主治项可以描述为:能够显著提高肌体免疫力,缓解肝细胞癌对肝脏的损害,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莲化癥颗粒 荷瘤小鼠 免疫功能 H22肝癌实体瘤 巨噬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