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periprosthetic knee infection and coexistent periprosthetic fracture: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Lin-Jie Hao Peng-Fei Wen +3 位作者 Yu-Min Zhang Wei Song Juan Chen Tao M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0期2321-2328,共8页
BACKGROUND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 and periprosthetic fracture(PPF) are among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Herein, we present one patient with these two complications w... BACKGROUND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 and periprosthetic fracture(PPF) are among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Herein, we present one patient with these two complications with detail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strategy, and outcome.CASE SUMMARY A 69-year-old female patient who suffered from PJI and PPF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as treated by a two-stage revision surgery. After thorough foreign material removal and debridement, we used a plate that was covered with antibiotic-loaded bone cement to link with a hand-made cement spacer to occupy the joint space and fix the fracture. Although the infection was cured, the fracture did not heal and caused bone defect due to the long interval between debridement and revision. In the revision surgery, a cemented stem and cortical allogenic splints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fracture and bone defect. At the final followup 27 mo after revision, the patient was satisfied with postoperative knee functions with satisfactory range of motion(104°) and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82 points). The radiographs showed no loosening of the prosthesis and that the bone grafts healed well with the femur.CONCLUSION Our two-stage revision surgery has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and may be considered in other patients with PJI and P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arthroplasty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COMPLICATIONS Surgical revi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Distal femur complex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gaprosthesis:Results in a case series of 11 patients
2
作者 Fabio Zanchini Antonio Piscopo +6 位作者 Valerio Cipolloni Federico Fusini Stefano Cacciapuoti Davide Piscopo Charlotte Pripp Luigi Aurelio Nasto Enrico Pol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2年第5期454-464,共11页
BACKG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in the elderly is controversial.Osteoporosis and pre-existent osteoarthritis are common comorbidities in the elderly which add to the need for ear... BACKG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in the elderly is controversial.Osteoporosis and pre-existent osteoarthritis are common comorbidities in the elderly which add to the need for early walking and rapid restoration of function and also pose significant obstacles to achievement of satisfactory results with standard fixation techniques.Recently,several authors have suggested that primary arthroplasty could be a viable alternative option to standard fixation techniques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complex distal femur fractures.AIM 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with 11 cases of distal femur fractures treated with knee arthroplasty and large femoral resection in a population of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85.METHODS Data from 11 consecutive patients(10 females,1 male)presenting with acute intra-articular supracondylar or intercondylar distal femur fractures and with pre-existent primary osteoarthritis who were treated with primary knee arthroplasty were recorded.We collected standard demographic data,comorbidities and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including Visual Analogical Scale(VAS),Oxford Knee Score(OKS)and Barthel’s Index.Post-operative joint range of motion(ROM)and standard radiographic data were also collected.RESULTS At a mean follow-up of 23.2 mo,all of the implants were well-positioned and osteointegrated.Furthermore,all the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walking either independently or with walking aids.There was a marked improvement in pain(VAS 4.5 postop vs 1.9 at the last follow-up),OKS score(29.5 postop vs 36.81 at the last follow-up),ROM(96.2°postop vs 102°at the last follow-up)and restoration of pre-injury ambulatory status(average Barthel Index 77.3).The radiographic evaluations showed good restoration of the articular geometry.No deaths and no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CONCLUSION In conclusion,we believe that knee megaprosthesis in the case of complex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is a valid surgical choice.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osteoporosis and pre-existing osteoarthritis.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is surgery should be performed by surgeons with proven experience in prosthetic hip and knee surgery and that a scrupulous selection of the cases is compl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replacement MEGAPROSTHESIS ELDERLY Distal femur fracture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林敏 吴文永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试验... 目的 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试验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膝关节功能(HSS)各子项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疼痛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2.0%(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骨强度下全膝置换过程中发生股骨前皮质切迹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周金海 李江伟 +6 位作者 王序全 庄颖 赵瑛 杨渝勇 王嘉嘉 杨阳 周仕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75-1782,共8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发生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不同骨质强度条件下发生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欠缺,三维有限元分析可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基础。目的:探讨不同骨质强度下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发生...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发生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不同骨质强度条件下发生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欠缺,三维有限元分析可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基础。目的:探讨不同骨质强度下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发生股骨前皮质切迹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预防膝关节置换后发生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获取健康成年人的股骨CT数据,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软件建立膝关节股骨侧置换三维模型,然后构建不同深度的股骨前皮质切迹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并分析不同骨强度、不同股骨前皮质切迹深度对股骨髁上生物应力的影响,并分析股骨前皮质切迹骨水泥填补前、后的股骨前髁截面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任何骨质强度下,髁上应力都随股骨前皮质切迹深度加深而增加;在正常骨质情况下,当股骨前皮质切迹深度在3 mm和4 mm间有一个应力突变点;在骨质疏松情况下,当股骨前皮质切迹深度在2 mm和3 mm间有一个应力突变点;②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发生股骨前皮质切迹且深度超过骨皮质厚度时,随着骨质强度降低,股骨髁上应力逐渐增大;③使用骨水泥填补股骨前皮质切迹深度为3 mm的模型,股骨前髁截面应力下降;④结果显示,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该避免股骨前皮质切迹出现,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如术中出现股骨前皮质切迹且深度超过骨皮质厚度时,可以采用骨水泥均匀填充股骨前皮质切迹以降低股骨髁上应力,降低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前皮质切迹 骨质疏松 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Periprosthetic sub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 in a megaprosthesis of the knee
5
作者 Raju Vaishya Ajay Pal Singh Abhishek Vaish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14-315,共2页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eriprosthetic posttraumatic fracture of subtrochanteric region of femur alter a megaprosthesis of the knee, done for resistant non- union of distal femur with secondary osteoarthrosis in a 51...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eriprosthetic posttraumatic fracture of subtrochanteric region of femur alter a megaprosthesis of the knee, done for resistant non- union of distal femur with secondary osteoarthrosis in a 51 years old man. Treatment with a locking femoral plate was able to achieve primary union with a good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femur Femoral fractures knee
原文传递
等速训练在股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沈良册 杨秋红 +2 位作者 吴玉玲 吴立红 林建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住院及门诊骨折患者3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两组均采用中药熏蒸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等速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器械训...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住院及门诊骨折患者3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两组均采用中药熏蒸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等速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器械训练(股四头肌训练椅)。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屈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重比、平均功率、屈伸肌肌力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屈曲度、屈伸弧增加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等速测试结果比较,两组除屈伸肌肌力比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屈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重比、平均功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而两组治疗后屈伸肌肌力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速训练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的康复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训练 股骨 骨折 制动 膝关节僵硬 关节松动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的骨折(英文) 被引量:8
7
作者 朱兴阳 苏海涛 黄永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887-6895,共9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与骨质疏松、骨缺损、假体、患者脆弱以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有关,其防治较困难。目的:综合近几年的文献以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治疗、康复及预防。方法:应用计...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与骨质疏松、骨缺损、假体、患者脆弱以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有关,其防治较困难。目的:综合近几年的文献以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治疗、康复及预防。方法:应用计算机分别检索PubMed和Spinger Link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分别设定为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和1980年至2011年,检索词设定为"periprosthetic fracture,knee",检索语言设定为英语,共检索到626篇文章。结果与结论: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0篇文章。结果表明,随着全膝置换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高,因其预后较差,所以要重视其预防,这一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内在的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固定技术等外在因素。Rorabeck分型是全膝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用的分型方法,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并不理想;Kim分型将会更有效的指导临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逆行髓内钉以及翻修等,合适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局部骨质量、患者的健康状况等,目前尚缺乏完美的原则来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将有益于预防固定过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丢失。因此,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在牢固固定的同时,应该尽量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骨组织工程研究 人工假体 假体周围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 治疗 康复 预防 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的双钢板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占丰 邢时通 +3 位作者 严世贵 吴立东 吴浩波 施利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股骨远端双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股骨远端双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内外侧双入路组(双入路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63~79(67.2±5.9)岁;骨折根据AO-OTA分型,33-A2型11例,33-A3型4例;摔伤12例,交通伤3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治疗。髌旁内侧入路组(单入路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61~74(64.6±6.0)岁;骨折按照AO-OTA分型,33-A2型3例,33-A3型3例;摔伤5例,交通伤1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3、12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双入路组随访时间12~18(14.2±2.6)个月,单入路组随访时间12~16(12.6±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07.2±10.4)min、(213.9±30.4)ml,单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5.4±12.8)min、(256.8±3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时双入路组HSS评分分别为82.9±5.7、84.8±7.1,单入路组HSS分别为83.6±6.1、86.3±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HSS评分,双入路组优2例,良13例;单入路组优1例,良4例,中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5,P=0.1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双入路组2例出现并发症,单入路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能获得较好的膝关节功能,髌旁内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内外侧双入路术后引流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下载PDF
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9
9
作者 沈建国 郭亭 +2 位作者 曾晓峰 赵建宁 周利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需解决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上有众多相同之处,文中探讨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需解决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上有众多相同之处,文中探讨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8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及5例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48~78岁,平均61.5岁。由同一组人员都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结果 13例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假体是否松动以及局部骨质量来综合考虑,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假体周围 骨折 股骨近段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自飞 孙斌峰 +4 位作者 杨小海 汪清 钱平康 吴晓峰 徐锋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2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前正中切口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24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38.3±9.5)岁。交通事故伤12例,摔跌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 目的 :探讨膝前正中切口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24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38.3±9.5)岁。交通事故伤12例,摔跌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30 min^8 h,平均(2.2±0.3)h。按AO/ASIF分型,B1型4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4例。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0±1.7)个月。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70.0±8.2)min,术中出血量90~400 ml,平均(180±36)ml;负压引流量30~90 ml,平均(50.0±7.1)ml。所有患者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不连以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5例,一般3例。结论:采用膝前正中切口治疗股骨髁间骨折临床疗效良好,具有骨折解剖复位、软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固定术 膝关节
下载PDF
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松军 王兆杰 +2 位作者 谭伟源 邝立鹏 陈军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2期9029-9034,共6页
背景: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常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但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也各说不一。目的:筛选分析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1例股骨髁部复杂骨折患治疗后6及12个月回访信息,依... 背景: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常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但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也各说不一。目的:筛选分析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1例股骨髁部复杂骨折患治疗后6及12个月回访信息,依Merchan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情况、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骨折类型、固定方式、手术时机、内固定后石膏固定情况、切口愈合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功能锻炼情况等12项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总结出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以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作为因变量Y,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X,选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性别(X1)、是否合并伤(X3)和软组织损伤情况(X4)及手术时机(X6)共4个因素不能引入模型,说明上述4个因素与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无显著相关。其他8个因素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表明患者内固定前致伤原因(X2)、内固定前骨折类型(X5)、内固定方式的选择(X7)和植骨与否(X8)、内固定后石膏固定与否(X9)、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锻炼与否(X10)及伤口愈合情况(X11)、骨愈合程度(X12)等8个危险因素与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有较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股骨髁 骨折 膝关节 内固定 髓内钉 钢板 影响因素 多元逐步回归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铭春 王治 +2 位作者 郑士伟 杨铁毅 宋炜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15例干骺端闭合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左侧9例,右侧6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或胫骨近端LISS行...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15例干骺端闭合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左侧9例,右侧6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随访5~26个月,平均13.2月。完全负重时间为12~26周,X线骨愈合时间11~24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浅表感染1例,皮肤水疱2例,经换药后愈合。无深部感染及皮肤坏死,无骨筋膜室综合征。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11例、良3例、中1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满意率为93.3%(14/15)。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2周出现胫骨内侧骨块明显移位伴髁间分离,二次手术在胫骨平台内侧加以支撑钢板固定,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良;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8周出现膝内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2°),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中。结论LISS适用于单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及骨质疏松性股骨干远端骨折的治疗;对于胫骨平台C3型骨折内侧平台粉碎严重时,不能过分依赖LISS系统,或将接骨板置于内侧,而应该考虑在内侧辅助支撑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复杂骨折 股骨 胫骨 膝关节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CPM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成少安 温宏 +1 位作者 陈华 王振文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54-255,共2页
目的 观察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行CPM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索行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方法 股骨远端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的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 ,CPM组病例术后 2 4h内开始行膝关节CPM康复 ,维持 10~ 1... 目的 观察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行CPM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索行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方法 股骨远端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的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 ,CPM组病例术后 2 4h内开始行膝关节CPM康复 ,维持 10~ 14d ,而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伸屈锻炼 ,于术后 10d和 6周对膝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 ,将结果与非CPM组进行比较。结果 CPM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显著优于非CPM组。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康复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膝关节 CPM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KimⅠB型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雨润 陈瀛 +3 位作者 林朋 孙伟 刘成刚 王立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9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女性8例,男性1例,年龄65~92岁,平均(75.3±8.7)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膝关节表面置...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9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女性8例,男性1例,年龄65~92岁,平均(75.3±8.7)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假体为骨水泥型。Kim分型均为ⅠB型。骨折发生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14年,平均(6.1±3.9)年。依据骨折特点,采用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随访时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骨折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通过骨折部位的疼痛情况及X线片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8±8.5)个月。8例患者骨折部位负重VAS评分为0分,达到临床愈合;1例术后骨折未愈合。骨折临床愈合率88.9%(8/9)。末次随访时HSS评分20~90分,平均(74.0±19.6)分;除1例骨折不愈合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针对不同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股骨
下载PDF
AO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继武 徐忠世 谢伟平 《西部医学》 2014年第8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 研究AO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钢板内固定的对照组各50... 目的 研究AO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钢板内固定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2±7.2)ml、术后引流量(21.8±3.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0.8)、完全负重下地时间(89.4±12.3)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0.5年以及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64.83±9.81、67.53士18.44、72.41±19.35)及HSS评分(89.36±17.63、92.33±14.92、97.22±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AO微创内固定系统 髋关节 膝关节
下载PDF
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骏 高田田 杨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假体髋...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设定为对照组,采用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的30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哈里斯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及帕克-帕尔莫移动评分(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手术前后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且无发生特殊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65. 12±22. 13) min、(1 986. 52±875. 63) ml、(955. 25±520. 17) ml、(12. 98±5. 11) d]显著优于对照组[(76. 38±24. 64) min、(2 437. 42±953. 87) ml、(1 226. 44±553. 09) ml、(15. 52±5. 8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HHS及PPMS评分分别为(73. 66±16. 05)分,(8. 37±2. 13)分,显著优于术前的(4. 46±1. 34)分、(0. 83±0. 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HHS评分及PPM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 42±14. 83)分、(7. 15±1. 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 29±6. 3)周,与对照组的(15. 03±7. 5)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 86±0. 9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 73±1. 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患者HHS和PPMS评分明显提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组配式股骨假体 髋关节翻修
下载PDF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铁成 许多红 +2 位作者 张伟伟 朱琳 王宝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髓内钉组(4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髓内钉组(43例)和锁定钢板组(38例)。髓内钉组患者采用PFN治疗,锁定钢板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锁定钢板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锁定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行走能力、关节稳定性、伸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及Rasmussen膝关节功能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玉敏 许晓琳 +3 位作者 许金秀 刘秀丽 黄冬冬 程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4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并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5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并股骨颈骨折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5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碳酸钙D3+阿仑膦酸钠+鲑鱼降钙素;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00~400 mg溶于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qd。2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3、2例患者脱落。术后18个月,试验组髋关节功能评分70~79分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58% vs.6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18个月,试验组患者Gruen法分区R1~R5区的骨密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6~R7区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假体松动情况,均未见发热、皮疹、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葛根素,可增强患者股骨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 骨密度
全文增补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峰 聂宇 +1 位作者 李一凡 符东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45-948,共4页
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退行性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膝关节置换数量逐年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但伤情复杂,要求骨科医生熟悉和精通关节及创伤修复技术。预期... 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退行性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膝关节置换数量逐年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但伤情复杂,要求骨科医生熟悉和精通关节及创伤修复技术。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患者术后功能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上升。本文就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置换
下载PDF
TKA术后一种假体周围骨折的力学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岩 张恒岩 +2 位作者 王君 张嘉 郇勇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股骨远端易发生由外侧下方至内侧上方的骨折。通过人体站立、屈膝、行走等工况的模拟,分析股骨远端塑性应变及应力的分布情况,揭示该种骨折发生的原因。股骨髁部位塑性应变在三种工况下...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股骨远端易发生由外侧下方至内侧上方的骨折。通过人体站立、屈膝、行走等工况的模拟,分析股骨远端塑性应变及应力的分布情况,揭示该种骨折发生的原因。股骨髁部位塑性应变在三种工况下均出现在髁间窝及假体边缘线附近。行走时,塑性应变主要出现在股骨髁外侧,向内侧上方扩展,与骨折线走向吻合,是引发股骨远端外侧下方至内侧上方骨折的重要原因。并且,股骨干外侧应力明显大于内侧,且大应力区集中的外侧靠近股骨髁部位,这是导致该种骨折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远端 假体周围骨折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