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络益肾方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piezo1的影响
1
作者 沈一凡 韩琳 +3 位作者 孟佳 贾奇 张晓宇 秦建国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492-1498,共7页
目的探讨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纤维化及压电式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的影响。方法以UUO大鼠为模型,以通络益肾方为... 目的探讨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纤维化及压电式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的影响。方法以UUO大鼠为模型,以通络益肾方为干预手段,以缬沙坦为阳性药,连续给药14天。观察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Ⅲ型胶原免疫组化评估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CD34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肾脏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蛋白印记法和转录PCR观察大鼠肾脏piezo1及其下游分子mRNA以及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和通络益肾方组血清肌酐(P<0.05)和尿素氮(P>0.05)较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镜下观察肾间质纤维化改变明显,PTC明显减少,piezo1表达增加,经通络益肾方和缬沙坦干预后UUO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程度改善,PTC增多,piezo1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iez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通络益肾方和缬沙坦干预均能降低piezo1蛋白表达(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和通络益肾方组PlGF表达增多(P<0.05);模型组PlGF的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MS-like tyrosine kinase 1,flt1)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缬沙坦组与通络益肾方组与模型组相比flt1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通络益肾方能明显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ezo1蛋白表达,上调ADM、PlGF及其受体flt1表达,减轻PTC损伤,起到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通络益肾方 UUO大鼠 piezo1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胎盘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管周毛细血管损伤在肾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诚 牛纪平 +1 位作者 满江位 杨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3,共7页
肾脏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管周毛细血管网络是其微血管系统中关键组成部分。管周毛细血管作为肾小管及肾间质的主要供应血管,参与肾小管的能量代谢、物质分泌和重吸收等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肾移植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管周毛细血管网络是其微血管系统中关键组成部分。管周毛细血管作为肾小管及肾间质的主要供应血管,参与肾小管的能量代谢、物质分泌和重吸收等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肾移植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以及肾脏纤维化过程均会引起管周毛细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数量减少,并加重移植肾间质纤维化,严重影响肾功能的长期稳定。因此,本文对管周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管周毛细血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以及移植肾纤维化进行综述,聚焦肾移植期间管周毛细血管的损伤机制和特异性改变,为防治肾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移植物的长期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管周毛细血管 缺血-再灌注损伤 排斥反应 纤维化 微血管损伤 微循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广研 陈香美 +3 位作者 汤力 师锁柱 张雪光 刘秀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9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在中度病变的病人表达最多,在重度者表达最少(P<0.05)。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于肾间质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中、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尿NAG酶的含量呈负相关(r=-0.57,P<0.05),与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性(r=-0.82,P<0.01)。结论: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IGA肾病 IgA肾病患者 毛细血管密度 肾小管间质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临床意义 周围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小鼠肾脏微血管损伤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韩红 孙东 +1 位作者 麻艳艳 尹忠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78-2481,2486,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小鼠肾脏管周毛细血管(PTC)损伤、继发低氧及肾组织纤维化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管周毛细血管损伤和缺氧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UUO组和对照组,采用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UUO...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小鼠肾脏管周毛细血管(PTC)损伤、继发低氧及肾组织纤维化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管周毛细血管损伤和缺氧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UUO组和对照组,采用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复制UUO模型,于术后1、3、7、14 d分别处死2组小鼠取左肾。采用M asson染色评定肾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低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PTC密度变化;免疫印迹检查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肾组织结构形态正常,无纤维化的表现。UUO术后第1 d TSP-1表达开始升高,第3-14 d时升高更加显著(P<0.05);VEGF在第1 d表达升高,第3-14 d表达逐渐降低(P<0.05);PTC密度随之逐渐下降,H IF-1α表达逐渐升高,肾间质面积逐渐扩大。相关分析显示,TSP-1与PTC密度呈负相关(r=-0.874),PTC密度与H IF-1α表达呈负相关(r=-0.930),VEGF表达与PTC密度呈正相关(r=0.745),PTC密度与肾纤维化面积呈负相关(r=-0.787),H IF-1α与肾纤维化面积呈正相关(r=0.835),均P<0.01。结论:UUO模型小鼠TSP-1表达升高,VEGF表达下降,PTC损伤和组织缺氧加重,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扩大;缺血和缺氧可能是UUO后肾组织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微血管 肾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单纯形算法动态优化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洪 胡汉芳 +3 位作者 尚素芬 丁天惠 顾峻岭 傅若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对PTC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寻优过程中同时考虑背景电解质的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和有机添加剂浓度对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表法... 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对PTC氨基酸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寻优过程中同时考虑背景电解质的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和有机添加剂浓度对体系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Long系数法和均匀设计表法确定初始单纯形顶点对分离体系进行动态优化。优化结果使17种PTC氨基酸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胶束 电动色谱 ptc氨基酸 分离 MEKC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脏微小血管病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丽芬 黄文政 吕仁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758-1761,共4页
目的:观察微血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中发病的关键作用。方法:以单侧肾切除并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测定动态观察4、8、12、16、20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PTC)、血管内膜厚度、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肾小... 目的:观察微血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中发病的关键作用。方法:以单侧肾切除并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测定动态观察4、8、12、16、20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PTC)、血管内膜厚度、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肾小球体积、细胞外基质等指标。结果:随造模时间延长,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开放面积减少,肾小球体积增大,肾间质PTC网减少,动脉内膜增厚,肾小球硬化指数、系膜基质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间质PTC网与肾小球硬化呈明显负相关,PTC网越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褂开放面积减少,肾小球硬化更严重;同时PTC网减少导致肾缺血也是肾间质纤维化和肾乳头坏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硬化指数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代红 李芙蓉 +2 位作者 张莹 程悦 袁发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994-2996,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选择性培养液培养后移植到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选择性培养液培养后移植到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微血管密度的改变。应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组在术后14、21d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毛细血管变形表现为明显的扭曲、萎缩或扩张。移植组在14、21d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PCI)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高于同期较UUO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移植组Ang-1、VEGF表达第7天显著增加,随后迅速下降,而移植组各时相点均高于同期UUO组(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移植以旁分泌、自分泌机制参与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下载PDF
梗阻性肾病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樊彩斌 温端改 +4 位作者 侯建全 郭震华 周云 严向明 王兴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6-388,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梗阻性肾病模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PTC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CUUO)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C的密度和VEGF的表... 目的观察梗阻性肾病模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PTC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CUUO)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C的密度和VEGF的表达水平,TUNEL法对PTC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原位凋亡测定,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第7天VEGF染色局部增强,PTC数量变化不显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很少见。第14-28天,VEGF表达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PTC数量减少,肾小管扩张或萎缩明显。电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PTC内皮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为凋亡;TUNEL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第14天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结论PTC减少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VEGF表达不足引起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肾病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凋亡
下载PDF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和间质血管病变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隆琦 王骏 +3 位作者 张文 王伟铭 赵彩霞 陈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8期669-672,753,754,共6页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大鼠模型中间质血管损伤状况及其病变机制。方法:按随机分组将1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6 h组、24 h组,每组5只,测定血尿素氮水平,并观察...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大鼠模型中间质血管损伤状况及其病变机制。方法:按随机分组将1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6 h组、24 h组,每组5只,测定血尿素氮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巨噬细胞浸润、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血管的分布,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I/R 6 h、24 h组与sham组相比,BUN明显升高(P<0.05),巨噬细胞浸润明显(P<0.05),VEGF表达量下降,间质血管密度下降(P<0.05),上皮细胞凋亡增多(P<0.05)。结论:I/R损伤后炎症细反应所致间质血管密度降低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 管周毛细血管网炎症反应
下载PDF
eNOS/NO途径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与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雁 牛潼 +3 位作者 白海涛 杨晓晶 张燕林 羊钦裕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间质纤维化小鼠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4只KM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间质纤维化小鼠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4只KM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32只;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n=32只。观察4周,每周检测各组小鼠血BUN、Scr及一氧化氮,流式细胞计数外周血CD133+/VEGFR+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间质CD34+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实时定量PCR检测肾皮质e NOS、VEGF mRNA表达。结果 UUO组血一氧化氮、内皮祖细胞计数、肾间质微血管密度、e NOS、VEGF mRNA表达水平持续下降,在第2、3、4周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氧化氮水平与肾间质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715,P<0.05);e NOS mRNA表达水平与肾间质微血管密度(r=0.624,P<0.05)、内皮祖细胞计数(r=0.375,P<0.05)、VEGF mRNA(r=0.351,P<0.05)呈正相关。结论 e NOS/NO途径参与了UUO小鼠肾间质微血管的调节,其调节涉及对血管舒张功能影响、介导促血管肾脏因子VEGF mRNA表达及动员内皮祖细胞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肾小管周围微血管 内皮祖细胞 血管生长因子 小鼠
下载PDF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章斌 王伟铭 +2 位作者 周同 吴开胤 陈楠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2004年第5期279-282,i002,共5页
目的观察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5/6肾切除建立肾衰动物模型 ,设正常组 (n=6) ,假手术组(n=6) ,手术组 (n=7)。术后定时测定血压及24h尿蛋白量 ,12周后取血 ,尿标本及肾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判断肾... 目的观察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5/6肾切除建立肾衰动物模型 ,设正常组 (n=6) ,假手术组(n=6) ,手术组 (n=7)。术后定时测定血压及24h尿蛋白量 ,12周后取血 ,尿标本及肾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 (TI)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毛细血管以及III型胶原、Fibronectin(FN)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 ,手术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PTC)密度明显减少 (P<0.01)。此外 ,大鼠PTC密度与TI、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III型胶原、FN在小管间质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减少是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并在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功能减退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损伤 毛细血管 手术 正常 Ⅲ型胶原 FN 表达 免疫组化方法 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衰
下载PDF
Banff移植肾病理电子显微镜诊断标准及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亚冰 郭晖 +1 位作者 官阳 钟伟雄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1-396,共6页
随着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移植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中,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之后,各类移植器官病理学诊断的Banff标准得以不断更新和... 随着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移植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中,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之后,各类移植器官病理学诊断的Banff标准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子显微镜(电镜)的超微病理学观察在移植肾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复发性疾病和新发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发现和早期合理治疗有助于保障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减少移植肾失功。本文介绍了电子显微镜及其超微病理诊断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肾病理中有关电镜诊断标准的研究历程及主要进展,总结了在移植肾活检电镜诊断中的典型病变、标准术语及诊断标准,旨在为临床器官移植及基础器官移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移植病理学 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 电子显微镜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超微病理学 供者特异性抗体 移植肾肾小球病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基膜多层
下载PDF
黄芪益肾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杰 高艳霞 +2 位作者 米彩云 蔡宏瑜 王宁宇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3期4281-428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益肾方对符合中医证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CKD 2-4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目的探讨黄芪益肾方对符合中医证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CKD 2-4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益肾方,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8 d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28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水平(TSP-1),以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的变化。结果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治疗组治疗28 d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14 d与治疗28 d同一时相2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肾功能明显改善,蛋白尿减少(P<0.05),TSP-1水平显著降低而VEGF水平增高(P<0.05);较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蛋白尿减少,TSP-1显著降低(P<0.05)而VEGF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TSP-1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黄芪益肾方可通过抑制TSP-1表达同时上调VEGF水平促进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修复,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达到保护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益肾方 慢性肾衰竭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网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Netrin-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曹宁 冯江敏 +5 位作者 李旭 李书 孙立 石红 马健飞 王力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Netrin-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5/6肾切除的SD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空质粒IRES2-EGF转染)、治疗组(质粒NETRIN-1-IRES2-EGF转染)。于术后第12周处死大鼠... 目的探讨Netrin-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5/6肾切除的SD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空质粒IRES2-EGF转染)、治疗组(质粒NETRIN-1-IRES2-EGF转染)。于术后第12周处死大鼠,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生化检测观察治疗后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Netrin-1的表达定位;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量。结果术后第12周时治疗组的血BUN、Scr及肾脏病理均得到明显改善,而24h尿蛋白无明显改善;治疗后Netrin-1蛋白及PTCs的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Netrin-1通过增加PTCs密度而起着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 管周毛细血管网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15
作者 樊彩斌 温端改 +4 位作者 侯建全 严春寅 周云 严向明 王兴东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1,175,共4页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CUUO)模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SD大鼠CUUO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C的密度,TUNEL法对PTC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原位凋亡测定,透射电镜显示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CUUO)模型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SD大鼠CUUO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C的密度,TUNEL法对PTC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原位凋亡测定,透射电镜显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梗阻第1周,Flk-1阳性PTC数量变化不显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很少见。第2、4周,Flk-1阳性的PTC数量减少,肾小管扩张或萎缩明显。电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PTC内皮细胞的死亡形式主要为凋亡;TUNEL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第14 d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在梗阻第2周时,PTC密度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负相关(r=-0.863,P<0.01)。结论PTC损伤是以内皮细胞凋亡为主要特征,PTC减少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凋亡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世军 刘志红 +2 位作者 周虹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是否存在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以及其沉积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455例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C4d、C1q和C3的沉积,并与21例C4d阳性的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进行比...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是否存在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以及其沉积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455例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C4d、C1q和C3的沉积,并与21例C4d阳性的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例LN患者(3·29%)肾小管PTCC4d弥漫阳性主要为Ⅳ型狼疮,其中,Ⅱ型LN3例,Ⅳ型LN9例,Ⅲ+Ⅳ型LN1例,Ⅳ+Ⅴ型LN2例。本组患者抗核抗体均强阳性,73·3%的患者抗dsDNA阳性,40%的患者抗Smith抗体阳性,60%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有患者补体C3均明显下降,80%患者补体C4下降。同时,LNPTCC4d沉积阳性的患者,绝大多数合并其他补体成分的沉积,12例(80%)患者伴有C1q共沉积,4例患者(26·7%)伴C3沉积,2例患者(13·3%)伴IgG沉积,而21例移植肾C4d阳性急性排斥患者未发现其他补体成分的共沉积。LN患者PTCC4d阳性沉积者肾组织PTC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部分LN患者肾组织PTCC4d沉积,其存在自身免疫功能亢进和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伴PTCC4d阳性的沉积者不同,LN患者PTCC4d阳性的同时,合并有其他补体成分的沉积,而其PTC并无特殊的病理学改变,提示LN患者PTCC4d沉积的机制有别于抗体介导的肾移植急性排斥,它的存在可能代表了LN中一个相对独特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D 狼疮性肾炎 管周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肾小管 患者 沉积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其意义
下载PDF
马兜铃酸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丢失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圆圆 李艺 +3 位作者 王帅 官涛 郑科 黄云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丢失与肾小管损伤、增殖修复的关系。方法 40只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马兜铃酸组(AA组)。AA组小鼠连续腹... 目的观察小鼠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丢失与肾小管损伤、增殖修复的关系。方法 40只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马兜铃酸组(AA组)。AA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马兜铃酸溶液5 mg/(kg·d),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于7、9 d后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主要检测肾小管损伤积分、PTC丢失量(CD34组化染色)和肾小管增殖(PCNA组化染色)在肾皮质、皮髓交界和髓质的变化,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9 d AA组小鼠肾小管损伤积分(2.02±0.81)、(2.82±1.31)、PTC丢失量(22.47±20.62)、(40.00±23.50)及PCNA表达量(3.31±2.14)、(1.30±1.07)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肾小管损伤积分和PTC丢失量9 d组高于7 d组,且两组均在肾皮质处最高,皮髓交界处次之,髓质处最低;相反,肾小管PCNA阳性细胞数9 d组低于7 d组,且两组皮质阳性细胞数均低于皮髓交界。相关分析显示PTC丢失量与肾小管损伤呈正相关,与肾小管PC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其中皮质处相关性最高(P<0.05)。结论 PTC损伤与AAN肾小管上皮细胞持续损伤和修复不良高度相关,PTC丢失可能是AAN进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肾小管损伤修复
下载PDF
移植肾活检组织C4d免疫组化方法的比较
18
作者 赵杰 王慧萍 +2 位作者 陈莹 冯时 陈江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活检组织C4d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寻求其实验的标准化。方法 121例移植肾活检和10例供肾标本根据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四个组:C4d弥漫阳性组、局灶阳性组、阴性组和供肾组,采用ALPCO和ABCAM两种C4d抗体,石... 目的探讨移植肾活检组织C4d免疫组化检测方法 ,寻求其实验的标准化。方法 121例移植肾活检和10例供肾标本根据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四个组:C4d弥漫阳性组、局灶阳性组、阴性组和供肾组,采用ALPCO和ABCAM两种C4d抗体,石蜡切片行手工免疫组化和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器套染技术(以下简称机器套染),比较两种抗体和染色方法的染色结果。结果 ALPCO和ABCAM两种抗体手工免疫组化和机器套染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均有良好着色,在20例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为弥漫阳性组标本中,染色强度在+至+++之间,而机器套染均为+,有7例标本机器套染染色强度低于手工染色,但并不改变染色的弥漫程度,另有3例其机器套染为局灶阳性;而ABCAM抗体其手工免疫组化和机器套染染色强度除1例为阴性外,其余均为+,有3例手工免疫组化和4例机器套染为局灶阳性。对于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为局灶阳性组的标本,其机器套染和AB-CAM抗体染色重复性较差:其机器套染有1例为阴性,而ABCAM抗体手工免疫组化有2例、机器套染有3例为阴性。ALPCO抗体手工免疫组化阴性组和供肾组标本,其机器套染和ABCAM抗体染色均为阴性,重复性良好。同时机器套染与手工免疫组化相比,拥有更好的染色背景,而且大大缩短了染色时间,更有利于急诊肾活检和免疫组化实验的标准化。结论虽然ALPCO和ABCAM两种抗体染色效果有小的差异,但总体重复性良好。ABCAM抗体在染色过程中尤其是机器套染应注意防止假阴性。手工免疫组化和机器套染联合使用为C4d免疫组化染色提供更为快捷、可靠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D 移植肾活检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手工免疫组化 机器套染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沉积的临床病理意义
19
作者 杨晓青 黄岩杰 +5 位作者 杨月丽 毕亮亮 张秋爽 丁樱 任献青 翟文生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0-276,共7页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的沉积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LN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提供免疫学证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证实...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的沉积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LN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提供免疫学证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的临床资料。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外即肾小管基底膜、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和肾间质小动脉C1q的沉积,连续切片分析C1q表达与相应组织病变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法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C1q表达水平与肾组织病理评分(活动性肾小管间质指数、活动性肾小球指数、活动性指数、慢性肾小管间质指数、慢性肾小球指数、慢性指数)、肾损伤临床指标(24 h尿蛋白量、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该研究纳入LN患者71例,年龄(20.83±11.77)岁(7~48岁),其中男性14例(19.72%),女性57例(80.28%)。LN病例分型Ⅱ型6例,Ⅲ型21例,Ⅳ型18例,Ⅴ型8例,Ⅲ+Ⅴ型12例,Ⅳ+Ⅴ型6例。石蜡切片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基底膜和/或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和/或肾间质小动脉C1q阳性60例(84.51%),以肾小管基底膜阳性率最高(50例,70.42%)。C1q在肾小管基底膜呈散在或局灶沉积44例(61.97%)。C1q在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呈散在或局灶沉积32例(45.07%)。肾小管基底膜C1q阳性比例以LNⅣ型(15/18)最高。肾小管周毛细血管C1q阳性比例以LNⅡ型(5/6)最高。肾组织连续切片结果显示,C1q主要表达在肾小管间质炎症病变区域,肾小管萎缩区域无C1q阳性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基底膜C1q阳性百分比与活动性肾小管间质指数(r=0.640,P<0.001)、尿α1微球蛋白(r=0.573,P<0.001)、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r=0.404,P=0.008)及血肌酐(r=0.399,P=0.001)均呈正相关,与其他肾组织病理评分和24 h尿蛋白量均无相关性。C1q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与24 h尿蛋白量、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肌酐和肾组织病理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C1q在肾小管基底膜沉积可能是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常规肾脏病理诊断中予以标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C1Q 肾小管基底膜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Shen-Qi-Wan Protects the Renal Peritubular Capillary Injury from Adenine-mediated Damage by Upregulating Aquaporin 1 被引量:1
20
作者 Yuting Bao Yehui Zhang +5 位作者 Yuanxiao Yang Xueming Chen Luning Lin Yunbo Fu Liting Ji Changyu Li 《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Background:Shen-Qi-Wan(SQW),a commonly used prescription against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a nephroprotective action in adenine-induced kidney injury.However,the mechanism of... Background:Shen-Qi-Wan(SQW),a commonly used prescription against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a nephroprotective action in adenine-induced kidney injury.However,the mechanism of SQW in renal injury remains unclear.Objective: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SQW on peritubular capillary injury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assays.Methods:The effect of SQW on the peritubular capillary injury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measuring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function,inflammatory cytokines,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D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and AQP1(Aquaporin 1)levels in the kidney,cell migration,and lumen forming capacity.Results:SQW supplementation could ameliorate dysfunction of the HPA and renal function loss induced by adenine.SQW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MCP-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and VCAM-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level.Alternatively,SQW administration showed an ameliorating effect from the toxicity and alleviated the injury of capillaries around renal tubules instigated by adenine through increasing AQP1 mRNA and protein level.SQW medicated the serum enhanced the migration and lumen formation ability of HMEC-1 cells,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QP1 protein level.Moreover,AQP1 knockdown efficiently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and lumen formation ability in HMEC-1 cells,and weakened the effect of SQW medicated serum.Conclusio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QW attenuated peritubular capillary injury in adenine-induced CKD model rats through boosting angiogenesis in endothelial cell,and AQP1 may be a potential target of SQW for treating the renal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eritubular capillary injury Shen-Qi-Wan AQP1 VEGF ADENI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