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年冻土斜坡稳定性的模拟分析
1
作者 郝君明 贾佩钱 李旺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3,共12页
气候变暖改变了多年冻土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和物理特性,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目前多年冻土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多采用极限平衡方法,然而这种方法难以分析活动层水分场、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及其耦合效应下的斜坡稳定性。因此,将Mohr-Coul... 气候变暖改变了多年冻土活动层的水热状态和物理特性,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性。目前多年冻土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多采用极限平衡方法,然而这种方法难以分析活动层水分场、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及其耦合效应下的斜坡稳定性。因此,将Mohr-Coulomb准则整合加入到冻土热-水-力模型之中,建立了多年冻土斜坡的热水力耦合模型(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 model,THM),定量分析了夏季极端高温对多年冻土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择了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某一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极限平衡模型和THM模型计算了其稳定性,并对比分析了模拟结果和现场观测数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HM模型模拟结果与传统极限平衡方法计算结果相吻合,且数值模拟得到的滑移面位置、位移量级和最终形态与现场实测资料相一致;在夏季极端高温条件下,当多年冻土活动层融化至1.45 m时,斜坡将沿着融化锋面失稳,且滑移面基本平行于坡面。研究结果对寒区各类工程边坡塌陷和热融滑塌的过程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极限平衡模型 热水力耦合模型 斜坡稳定性
下载PDF
气候变化影响下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闫宏业 蔡德钩 +4 位作者 答治华 张先军 刘有乾 米维军 刘晓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威胁着高原铁路路基及下伏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但以往研究缺乏综合考虑铁路沿线气候、多年冻土及路基稳定性的系统分析。针对这一研究的不足,基于铁路沿线气象和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监测数据,分析铁...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威胁着高原铁路路基及下伏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但以往研究缺乏综合考虑铁路沿线气候、多年冻土及路基稳定性的系统分析。针对这一研究的不足,基于铁路沿线气象和多年冻土路基地温监测数据,分析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气温降水、天然场地年平均地温与天然上限、路基人为上限及路基左右路肩沉降变化,揭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热稳定性变化,为多年冻土区铁路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20年来,铁路沿线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2℃和80mm;相较于2007年,2020年铁路沿线天然场地多年冻土年均地温平均升高0.1℃,多年冻土天然上限平均下降0.58 m,路基人为上限平均抬升2.34 m,路基左路肩平均沉降大于右路肩,存在阴阳坡效应。整体而言,铁路多年冻土路基状态稳定,运行状态良好,建设运营期间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有效,但面向未来气候加剧变化趋势,应提前谋划多年冻土保护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气候变化 多年冻土 冻土上限 阴阳坡效应 地温监测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桥梁桩基通用计算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廖立坚 苏伟 +2 位作者 杨新安 王雨权 李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为保障复杂地质环境中铁路桥梁桩基础的结构安全,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提出一种通用的复杂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计算方法。选择静水、负摩阻力、膨胀土和地震液化土作为4种基本特殊地质,以桥梁桩基设计规范中的m法和单桩承载力计算式为基础... 为保障复杂地质环境中铁路桥梁桩基础的结构安全,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提出一种通用的复杂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计算方法。选择静水、负摩阻力、膨胀土和地震液化土作为4种基本特殊地质,以桥梁桩基设计规范中的m法和单桩承载力计算式为基础,提出它们各自分别作用时的计算方法和综合作用时的耦合效应算法。结果表明:季节冻结深度线、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线、中性点深度线和急剧层深度线可作为冰、液态水、冻土、负摩阻力、膨胀土的分界线;该方法在规范基础上增加的计算步骤、计算参数和外载增量可以移植到桩基通用设计程序中,并适用于任意复杂特殊地质条件计算,可为实现该条件下铁路桥梁桩基安全、高效、精细化的计算提供支持。研究成果应用于铁路桥梁设计中,节省桩长约5%、桩身配筋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复杂地质 桩基计算 冻土上限 耦合效应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in the Xidatan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4
4
作者 LUO Jing NIU Fu-jun +2 位作者 LIN Zhan-ju LIU Ming-hao YIN Guo-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765-778,共14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of permafrost in the Xidatan region,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borehole drilling, an...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s of permafrost in the Xidatan region,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 borehole drilling, and thermal monitoring data. Results from GPR profiles together with borehole verifi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lowest elevation limit of permafrost occurrence is 4369 m above sea level in 2012.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the maximal rise of permafrost limit is 28 m from 1975 to 2012. The total area of permafrost in the study region has been decreased by 13.8%. One of the two previously existed permafrost islands has disappeared and second one has reduced by 76% in area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In addition, the ground temperature in the Xidatan region has increased from 2012 to 2016, with a mean warming rate of ~0.004℃ a^(-1) and ~0.003℃ a^(-1) at the depths of 6 and 15 m, respectively. The rising of permafrost limit in the Xidatan region is mainly due to globalwarming. However, some non-climatic factors such as hydrologic processes and anthropic disturbances have also induce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f the air temperature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northern permafrost boundary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may continue rising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permafrost Climate warming permafrost limit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Thermal monitoring.
下载PDF
岛状多年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热状态及工程措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贺 蔡德钩 +3 位作者 闫宏业 张先军 王斌 刘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为揭示岛状多年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热状态,提出合理有效的制冷结构,在新建哈尔滨至伊春高速铁路某车站试验段开展现场监测,获得岛状多年冻土的地温数据;基于实测地温数据,采用冻土水热耦合理论,对将在试验段实施的两侧双排普通热棒路基... 为揭示岛状多年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热状态,提出合理有效的制冷结构,在新建哈尔滨至伊春高速铁路某车站试验段开展现场监测,获得岛状多年冻土的地温数据;基于实测地温数据,采用冻土水热耦合理论,对将在试验段实施的两侧双排普通热棒路基、两侧双排+中心单排全季热棒路基、两侧单排+基底横向通铺全季热棒路基3种制冷路基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3种制冷路基结构的地温分布特征及对下伏岛状多年冻土的降温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铁力地区年均气温和降水呈增大趋势,天然场地岛状多年冻土地温在-0.3℃左右,属于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3种制冷路基结构中,两侧单排+基底横向通铺全季热棒对岛状多年冻土保护及降温效果最优,两侧双排普通热棒最差。普通热棒路基的多年冻土上限呈“两侧凸,中间凹”形态,抬升不明显;全季热棒路基的多年冻土上限呈“上凸缓斜平顶”形态,抬升显著。研究成果可对多年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建设和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铁路路基 岛状多年冻土 普通热棒 全季热棒 冻土上限
下载PDF
Modeling Regional and Local-scale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Using Equivalent-elevation Method 被引量:3
6
作者 LI Jing SHENG Yu +5 位作者 WU Jichun WANG Jie ZHANG Bo YE Baisheng ZHANG Xiumin QIN X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n equivalent-elev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latitude and elevation on regional and local-scale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nd to model the general... This study proposes an equivalent-elev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latitude and elevation on regional and local-scale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nd to model the general permafrost-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regional and local-scale area.It is found that the Gaussian curve―an empir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variations of altitudinal permafrost lower limit (PLL) and latitud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could be applied in regional-and local-scale area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a latitude-sensitive interval of 30°-50°N.The curve was then used to evaluate the latitudinal effect on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through transforming the latitudinal effect into a kind of altitudinal difference of PLL.This study then calculated the local equivalent-elevation value by overlaying the altitudinal difference of PLL onto real elevation at a certain location.The equivalent-elevation method was verified in an experimental subwatershed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However,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should be further tested in order to extend for future studies.The use of equivalent-elevation values can build a platform for comparing the regional general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in the plateau,and for basing further evaluations of local factors' effects on regional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valent-elevation method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permafrost lower limit (PLL) Gaussian curve plat- form funct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Climate warming over 1961–2019 and impacts on permafrost zon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Xiaoying Li Huijun Jin +4 位作者 Long Sun Hongwei Wang Ruixia He Yadong Huang Xiaoli C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767-788,共22页
In boreal forest ecosystems, permafrost and forest types are mutually interdependent;permafrost degradation impacts forest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The Xing’an permafrost in Northeast China is on the southe... In boreal forest ecosystems, permafrost and forest types are mutually interdependent;permafrost degradation impacts forest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The Xing’an permafrost in Northeast China is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Eastern Asia latitudinal permafrost body. Under a warming climate, permafrost undergoes rapid and extensive degradation. In this study, the frost-number (Fn) model based on air temperatures and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s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Xing’an permafrost,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air and ground-surface temperatures from 1961 to 2019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rtheast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and substantial climate warming over the past 60 years. The rises in mean annual air and mean annual ground-surface temperatures were higher in permafrost zones than those in the seasonal frost zone. The frost numbers of air and ground-surface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 for determining the southern limit of latitudinal permafrost and for permafrost zonation. The southern limits of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sporadic permafrost, and latitudinal permafrost moved northward significantly. According to the air-temperature frost-number criteria for permafrost zoning,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1960s, the extent of Xing’an permafrost in Northeast China had decreased by 40.6% by the 2010s.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increase in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s at 0.03 ℃ a^(−1), the extent of permafrost in Northeast China will decrease to 26.42 × 10^(4) by 2020, 14.69 × 10^(4) by 2040 and to 11.24 × 10^(4) km^(2) by 2050. According to the ground-surface temperature frost-number criteria, the southern limit of latitudinal permafrost was at the 0.463. From the 1960s to the 2010s, the extent of latitudinal permafrost declined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ecosystem-protected Xing’an-Baikal permafrost,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e.g., more prudent and effective forest fire management and proper logging of forests) of the Xing’an permafrost eco-environ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warming permafrost zonation Southern limit of latitudinal permafros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
下载PDF
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及寒区环境退化 被引量:71
8
作者 罗栋梁 金会军 +3 位作者 林琳 何瑞霞 杨思忠 常晓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8-546,共9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强,处于季节冻土向片状连续多年冻土过渡区的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退化显著.巴颜喀拉山南坡清水河地区岛状冻土分布南界向北萎缩5km;清水河、黄河沿、星星海南岸、黑河沿岸、花石峡...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增强,处于季节冻土向片状连续多年冻土过渡区的青海高原中、东部多年冻土退化显著.巴颜喀拉山南坡清水河地区岛状冻土分布南界向北萎缩5km;清水河、黄河沿、星星海南岸、黑河沿岸、花石峡等岛状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出现融化夹层和不衔接多年冻土,有些地区冻土岛和深埋藏多年冻土消失,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季节冻结深度变浅;片状连续多年冻土地温升高、冻土厚度减薄.1991—2010年巴颜喀拉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90m和100m,1995—2010年布青山南北坡不连续多年冻土分布下界分别上升80m和50m.造成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气候变暖,使得地表年均温度由负变正,冻结期缩短,融化期延长,冻/融指数比缩小.伴随着冻土退化,高寒环境也显著退化,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度降低,高寒沼泽湿地和河湖萎缩,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造成了地表覆被条件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中东部 多年冻土退化 多年冻土分布下界 气候变暖
下载PDF
中国大陆森林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多年冻土线、气候雪线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3 位作者 王书兵 傅建利 王燕 赵志中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89-299,共11页
在自然植被垂直带谱上一般以暗针叶林带的上限代表森林线,它的海拔高度取决于温度及其年较差。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现代暗针叶林带上限的海拔高程和10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我国的森林线的理论海拔高度,并编绘出我国的森林... 在自然植被垂直带谱上一般以暗针叶林带的上限代表森林线,它的海拔高度取决于温度及其年较差。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现代暗针叶林带上限的海拔高程和10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我国的森林线的理论海拔高度,并编绘出我国的森林线高程等值线图以及多年冻土线与森林线高差等值线图和现代气候雪线与森林线高差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森林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多年冻土线、气候雪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台站 气候 气象资料 多年冻土 高程 空间分布特征 高差 林带 上限 基础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祁连山多年冻土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杜二计 赵林 李韧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371,共8页
探地雷达用于多年冻土区的勘测一般通过钻孔和探坑进行直接对比来确定冻土层分布状况,但在野外工作中,钻孔资料一般很难得到,而探坑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也很难开挖,这给冻土层的野外确定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用雷达探测资料寻找浅层... 探地雷达用于多年冻土区的勘测一般通过钻孔和探坑进行直接对比来确定冻土层分布状况,但在野外工作中,钻孔资料一般很难得到,而探坑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也很难开挖,这给冻土层的野外确定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用雷达探测资料寻找浅层地下冰深度来确定多年冻土上限的深度,企图能在没有现场对比资料的情况下寻找一种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多年冻土的简易方法.探测结果显示,通过地貌特征寻找浅层地下冰可能存在的典型地段进行雷达探测能很容易确定多年冻土上限的位置.2007年在祁连山区利用Pulse EKKO Pro探地雷达进行了多年冻土的野外探测,结果显示:大雪山老虎沟海拔3 684 m(39.5907°N;96.4339°E)处多年冻土上限约为2.2 m,在冷龙岭北坡的水管河源头海拔4 053 m(37.5463°N;101.7709°E)至海拔3 907 m(37.5508°N;101.7752°E)处的多年冻土上限深度为2.5 m,在宁昌河源头沿河岸从海拔3 448 m(37.5649°N;101.8455°E)至海拔3 377 m(37.5797°N,101.8377°E)处多年冻土上限为2.4 m,在走廊南山的观山河源头海拔3 468 m(39.2615°N;98.6715°E)处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在2 m左右.另外根据4个勘察区多年冻土特征地貌分布区的最低分布海拔总结得出,老虎沟地区为冻土下界分布最高地区,关山河源头为冻土下界分布最低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降水和植被的差异造成的结果,降水量大和植被良好的地区多年冻土下界的分布海拔就低,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祁连山 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上限 多年冻土下界
下载PDF
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2 位作者 王书兵 赵志中 傅建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03-312,共10页
本文主要根据多年冻土与气候参数的相关关系,结合现代多年冻土分布,依据我国104个气候台站的气象数据,计算出年平均温度、年较差和多年冻土线理论海拔高度,研究我国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高程明显受高度地带性和... 本文主要根据多年冻土与气候参数的相关关系,结合现代多年冻土分布,依据我国104个气候台站的气象数据,计算出年平均温度、年较差和多年冻土线理论海拔高度,研究我国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高程明显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控制,自北向南海拔高度逐渐增大。东部地区的多年冻土线高程从东北的<1200m,至海口附近增到5700m;西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高程从阿尔泰山的2600m,至昆仑山增至4500m左右,要比东部同纬度的冻土线高出1400~800m;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线高程基本上稳定在4500~5000m。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中国现代气候多年冻土线与气候雪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多年冻土 气候参数 冻土分布 冻土线 空间分布特征 气候雪线
下载PDF
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退化及其趋势初步评估 被引量:101
12
作者 金会军 于少鹏 +2 位作者 吕兰芝 郭东信 李英武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处于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 地温高、厚度小、热稳定性差、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强.过去40 a来该区多年冻土退化主要表现为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增大, 厚度减薄, 地温升高, 融区扩大, 多年冻土岛消失等.气候变暖及该区森... 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处于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 地温高、厚度小、热稳定性差、对气候变暖的敏感性强.过去40 a来该区多年冻土退化主要表现为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增大, 厚度减薄, 地温升高, 融区扩大, 多年冻土岛消失等.气候变暖及该区森林植被的锐减是导致多年冻土退化的普遍性和基础性因素, 而多种人为活动影响起了加速促进作用.依据多年冻土南界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密切相关关系, 据1991-2000年平均气温-1.0~1.0 ℃等值线给出了现今多年冻土南界位置, 并探讨了未来40~50 a后气温升高1.0~1.5 ℃情况下多年冻土南界的可能北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小兴安岭 多年冻土南界 多年冻土退化趋势评估 气候变暖 森林采伐
下载PDF
暖季强降雨对多年冻土南界斜坡路基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东明 沈宇鹏 张鲁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50-254,共5页
青藏铁路在多年冻土南界地区,夏季强降雨后的入渗,不仅破坏了冻土路基内地温场,降低了土体的强度,同时入渗产生的渗透压力降低了斜坡路基的稳定性。文章采用有限元对青藏铁路安多段多年冻土斜坡路基进行降雨入渗的模拟,并将渗流分析结... 青藏铁路在多年冻土南界地区,夏季强降雨后的入渗,不仅破坏了冻土路基内地温场,降低了土体的强度,同时入渗产生的渗透压力降低了斜坡路基的稳定性。文章采用有限元对青藏铁路安多段多年冻土斜坡路基进行降雨入渗的模拟,并将渗流分析结果作为路基稳定性计算的水力条件。计算结果表明,该冻土斜坡稳定性系数在降雨结束20h内持续变小,而最小值出现在降雨后2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南界 降雨 稳定性 入渗
下载PDF
疏勒河上游冻土区高寒草地NDVI分布特征及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兆叶 宜树华 +3 位作者 叶柏生 任世龙 许民 李乃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1-675,共5页
全球变暖对多年冻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温升高和活动层厚度增大,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从而对多年冻土区植被产生影响。以祁连山西段干旱-半干旱区的疏勒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土类型区高寒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 全球变暖对多年冻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地温升高和活动层厚度增大,导致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从而对多年冻土区植被产生影响。以祁连山西段干旱-半干旱区的疏勒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土类型区高寒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建立不同冻土类型区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极稳定型冻土区到季节性冻土区,NDVI呈倒"U"形分布特征;1995年以来,极稳定型和稳定型冻土区NDVI略有增加,亚稳定型和过渡型冻土区NDVI增加相对明显,植被覆盖有所增加;不稳定型和季节性冻土区NDVI减少。从极稳定型冻土区到季节性冻土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素从热量过渡到水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上游 高寒草地 NDVI-LST 制约因素
下载PDF
西部高海拔多年冻土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新龙 符敏 付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z1期1324-1326,共3页
在综合冻土研究文献及勘察报告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高海拔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厚度及温度的发育规律,同时就影响其地带性发育规律的因素进行了阐述,有益于正确抉择多年冻土区的基础工程问题。
关键词 多年冻土 高海拔 多年冻土下界
下载PDF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古冻土及古环境考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思忠 金会军 +7 位作者 郭东信 吕兰芝 常晓丽 何瑞霞 于少鹏 孙广友 张秋良 周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3-1049,共7页
中国北方地区保留了晚更新世以来大量的冰缘遗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在寒区和干旱区分别出现冰缘地貌、正逆向沙化等问题,综合不同区域的地质遗迹,从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分析气候环境变化问题.2008年5-7月调查中,在鄂尔多斯和大同... 中国北方地区保留了晚更新世以来大量的冰缘遗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在寒区和干旱区分别出现冰缘地貌、正逆向沙化等问题,综合不同区域的地质遗迹,从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分析气候环境变化问题.2008年5-7月调查中,在鄂尔多斯和大同地区分别发现了新的砂楔和土楔;在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研究站设立了8个钻孔和2套自动气象站,开启了冻土、湿地、积雪研究以及现代陆面过程对下伏冻土影响的研究;在黄岗梁地区新发现了一个冻融褶皱;调查了松嫩沙地古沙丘及古土壤活动与冻土进退的关系;发现小兴安岭地区冻土退化显著,岛状冻土散布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三江平原西部农业开发强烈改变了地表覆盖,冻土温度升高显著,冻土上限下降明显,甚至厚度较薄的冻土消失.后期工作希望通过综合、集成分析以上结果,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冻土南界及环境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兴安岭 冰缘地貌 古土壤 冻土南界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结构设计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阳升 罗梅云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5,共4页
研究目的:本文从分析冻土区路基表层的冻胀特征和底层的融沉特征入手,提出路基结构设计中冻土区路基表层的防冻胀措施以及低含冰量冻土和高含冰量冻土路基的防热融措施。研究结论:认为按地质和地温条件处理冻土,保持多年冻土上限不下降... 研究目的:本文从分析冻土区路基表层的冻胀特征和底层的融沉特征入手,提出路基结构设计中冻土区路基表层的防冻胀措施以及低含冰量冻土和高含冰量冻土路基的防热融措施。研究结论:认为按地质和地温条件处理冻土,保持多年冻土上限不下降后,路基结构按“封闭系统”冻结条件进行设计,表层冻融层内用不冻胀的粗粒料填筑,其它部分按常规路基设计,即可满足多年冻土区路基结构功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季节融化层 上限 冻胀 融沉
下载PDF
表面设置热反射涂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勇强 黄晓明 +2 位作者 廖公云 赵永利 何平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1年第1期42-47,共6页
作者利用室内试槽铺筑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热反射涂层路面结构的温度场试验与检测,并结合获得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路表设与不设热反射涂层两种方案的路表温度、变温速率、温度梯度、变温幅度和相位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有... 作者利用室内试槽铺筑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了热反射涂层路面结构的温度场试验与检测,并结合获得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路表设与不设热反射涂层两种方案的路表温度、变温速率、温度梯度、变温幅度和相位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和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反算了主要热辐射特性参数。研究成果在保护西部地区冻土上限值和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上有重要参考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反射涂层 沥青路面 温度场 室内试验 多年冻土上限 辐射吸收率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人为上限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小军 米维军 +1 位作者 魏永梁 武小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结合片石气冷加碎石护坡组合路基、片石气冷路基、碎石护坡路基、热棒路基及普通素土路基等结构形式地温和变形的现场监测数据,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人为上限的变化规律、形态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 结合片石气冷加碎石护坡组合路基、片石气冷路基、碎石护坡路基、热棒路基及普通素土路基等结构形式地温和变形的现场监测数据,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人为上限的变化规律、形态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人为上限形态类型为人为上限升入路基本体的A型和人为上限升入基底土层中的B型,且路基人为上限的变化已基本趋于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的沉降也逐渐趋稳;路基累计沉降量与路基高度成正比而与人为上限的上升值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路基 人为上限 稳定性 沉降 青藏铁路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冰缘环境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之久 宋长青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古植被、古动物的间接标志以及冰缘现象等直接标志为依据,认为把我国晚更新世多年冻土南界划到北纬39—40°最为合适。进入全新世中国北方的气候出现过明显的波动和干湿变化,在高温期时气温较现在高1—2℃,在小冰期气温较... 本文根据古植被、古动物的间接标志以及冰缘现象等直接标志为依据,认为把我国晚更新世多年冻土南界划到北纬39—40°最为合适。进入全新世中国北方的气候出现过明显的波动和干湿变化,在高温期时气温较现在高1—2℃,在小冰期气温较现在低2.0—2.5℃。这些变化对植被和动物的生存、迁移以及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多年冻土下限和雪线高度与现代相比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冰缘环境 石线 多年冻土 第四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