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方法对沙棘叶茶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能力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雪涛 赵三虎 +3 位作者 张先廷 李红法 李霞 高文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35-42,共8页
该文分别以水和60%乙醇为提取溶剂,在55、75℃和95℃下对沙棘叶茶整叶和沙棘叶茶粉进行提取,比较提取物中总黄酮、可溶性总多酚、异鼠李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和α-糖苷酶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温度为95℃时,沙棘叶... 该文分别以水和60%乙醇为提取溶剂,在55、75℃和95℃下对沙棘叶茶整叶和沙棘叶茶粉进行提取,比较提取物中总黄酮、可溶性总多酚、异鼠李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和α-糖苷酶抑制能力。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60%乙醇、提取温度为95℃时,沙棘叶茶粉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总黄酮、可溶性总多酚、异鼠李素含量分别为(82.59±1.80)、(117.02±1.93)、(1.592±0.074)mg/g,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的能力最强,其EC_(50)值分别为(0.1419±0.0006)、(0.3571±0.0048)、(0.8156±0.0013)mg/g,还原力最高为(118.65±2.40)mg/g,α-糖苷酶抑制能力最强,IC50值为(0.3930±0.0101)mg/g。通过主成分分析,该提取物的样品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能力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普洱熟茶-荷叶速溶茶浸提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2
作者 王藤 赵明 +4 位作者 李瑞明 董爱玲 何娅飞 马燕 李成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8期49-56,共8页
以普洱熟茶和荷叶为原料,以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浸提工艺,以喷雾干燥加工速溶茶,并感官审评及分析活性成分含量。优化浸提工艺普洱熟茶-荷叶的质量比(m:m)为6∶4,20倍体积的40%食用乙醇浸提48 h,过滤,重复浸提2次,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 以普洱熟茶和荷叶为原料,以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浸提工艺,以喷雾干燥加工速溶茶,并感官审评及分析活性成分含量。优化浸提工艺普洱熟茶-荷叶的质量比(m:m)为6∶4,20倍体积的40%食用乙醇浸提48 h,过滤,重复浸提2次,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到速溶茶,收率为18.56%。该速溶茶呈棕黄色,具有滋味醇厚、清香回甘的感官特性。此外,速溶茶含有茶多酚(11.36%)、游离氨基酸(1.61%)、可溶性糖(4.87%)、茶红素(0.91%)、茶黄素(0.74%)、茶褐素(13.19%)、总黄酮(7.70%);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18种游离氨基酸,主要为丝氨酸(8.37 mg/g)、精氨酸(3.07 mg/g),检测到没食子酸(14.67 mg/g)、儿茶素(4.77 mg/g)等11种多酚类物质。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风味良好、富含活性成分的普洱熟茶-荷叶速溶茶,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荷叶 速溶茶 浸提工艺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桑叶茶活性成分、功效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夏文银 吴劲轩 +2 位作者 殷浩 王香君 夏川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217-224,共8页
我国的桑叶资源丰富,在食品领域主要为将桑叶加工成桑叶茶。桑叶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其黄酮、生物碱、多糖、γ-氨基丁酸等活性成分是功能食品、临床医学等行业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桑叶茶加... 我国的桑叶资源丰富,在食品领域主要为将桑叶加工成桑叶茶。桑叶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病毒、抗氧化等功效,其黄酮、生物碱、多糖、γ-氨基丁酸等活性成分是功能食品、临床医学等行业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桑叶茶加工仍处于探索阶段,其活性成分含量和功效与桑树品种、加工工艺密切相关。该文系统总结了桑叶茶的活性成分、功效及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桑叶茶的高值化开发利用以及桑叶保健茶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 活性成分 功效 功能性食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枸杞茶醋醋酸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强晓 张紫瑗 +3 位作者 耿贝贝 李天萌 袁宇轩 夏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该研究以枸杞芽茶和玉米须为原料,采用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C-2005发酵制备枸杞茶醋,以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枸杞茶醋醋酸发酵工艺,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前后的功能活性成分和... 该研究以枸杞芽茶和玉米须为原料,采用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C-2005发酵制备枸杞茶醋,以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枸杞茶醋醋酸发酵工艺,对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前后的功能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枸杞茶醋的最优醋酸发酵工艺为初始酒精度9%vol,巴氏醋杆菌AC-2005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初始pH值3.5。在此优化条件下,枸杞茶醋的总酸含量为7.10 g/100 mL,pH值为3.56,还原糖含量为1.70 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28 g/100 mL,其理化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与发酵前相比,枸杞茶醋中的总酚(2.27 mg/mL)和总黄酮含量(0.94 mg/mL)显著升高(P<0.05),甜菜碱含量(2.30 mg/mL)无显著变化(P>0.05),类胡萝卜素含量(0.62 mg/mL)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分别为20.27%、12.71%和1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茶醋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功能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单株枸杞芽叶茶风味品质分析
5
作者 潘冠均 封娇 +6 位作者 段淋渊 张炫鹂 戴国礼 帅平 秦垦 郝志龙 张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4-273,共10页
为探明枸杞单株芽叶的适制茶类,本研究将2种枸杞单株芽叶分别用绿茶和白茶加工工艺,制成4种枸杞芽叶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生化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 为探明枸杞单株芽叶的适制茶类,本研究将2种枸杞单株芽叶分别用绿茶和白茶加工工艺,制成4种枸杞芽叶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生化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及多元统计分析4种枸杞芽叶茶的风味特征。结果表明,M单株加工的绿茶感官品质得分最高,其次是M和A单株分别加工的白茶,而A单株加工的绿茶得分最低。M单株加工的绿茶类黄酮含量最高,A单株加工的绿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4种茶中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香叶基丙酮、正己醇、二氢猕猴桃内酯、苯乙醇、苯甲醇、萘、α-松油醇为AB、MB呈现花香、清香的特征香气成分;1-辛烯-3-醇为AL呈现果香的特征香气成分;2,5-二甲基吡嗪、3,5-辛二烯-2-酮、β-环柠檬醛、苯甲醛、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为ML呈现花果香、清香的特征香气成分。可见M单株适制绿茶、白茶,A单株适制白茶,A、M单株加工白茶呈花香、清香的风味特征,A单株加工绿茶呈果香的风味特征,M单株加工绿茶呈花果香、清香的风味特征。本研究明确了枸杞A、M单株适制茶类及枸杞芽叶茶的风味特征,为枸杞芽叶茶的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芽叶茶 挥发性成分 生化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 香气活度值(OAV)
下载PDF
桑叶茶及其加工技术研究
6
作者 陈怀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91-94,共4页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药食同源产品桑叶茶受到了广泛关注。桑叶茶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还因其具有潜在保健功效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探究了桑叶茶的研究现状、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桑叶茶的主要营养成分...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药食同源产品桑叶茶受到了广泛关注。桑叶茶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还因其具有潜在保健功效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探究了桑叶茶的研究现状、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桑叶茶的主要营养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并探讨其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桑叶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氨基酸、黄酮、多酚、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价值较高;桑叶茶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保健作用,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菌等;建议从采摘与预处理、杀青、揉捻和干燥技术等方面提高桑叶茶加工技术。研究为桑叶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推动桑叶茶及其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 营养成分 药理作用 加工技术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茶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7
作者 王萌萌 姚恒 +2 位作者 党玉东 吴史博 刘保兰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3期92-95,100,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初步研究提取物中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1,1-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50%、料液...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初步研究提取物中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1,1-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0℃、乙醇浓度50%、料液比1∶50(g∶mL),在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5.52%。所提取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OH、DPPH·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 超声波辅助提取 总黄酮 工艺优化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特异茶树品种“紫娟”不同茶产品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吕海鹏 梁名志 +2 位作者 张悦 王立波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127,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分别制备"紫娟"绿茶(炒青、烘青、蒸青和晒青)、红茶和乌龙茶产品,从感官品质、化学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角度出发,尝试提出"紫娟"茶的最佳加工方式,为其更为合理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基础和... 目的: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分别制备"紫娟"绿茶(炒青、烘青、蒸青和晒青)、红茶和乌龙茶产品,从感官品质、化学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角度出发,尝试提出"紫娟"茶的最佳加工方式,为其更为合理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借鉴。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紫娟"茶产品茶汤中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感官品质等;此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紫娟"不同茶产品的香气成分组成。结果:"紫娟"茶产品的总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关系,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活性与其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青绿茶及红茶的感官品质较好。结论:从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感官品质等多方面考虑,"紫娟"茶产品的制作以采用烘青或炒青绿茶的制作工艺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 加工工艺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香气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忠华 吴月燕 张燕忠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香;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红茶工艺制成桑叶茶>绿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乌龙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且都明显高于桑叶固定样;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17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均高于桑叶固定样,并以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且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的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组分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 加工工艺 感观品质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吕海鹏 张悦 +2 位作者 陈兴华 蔡良绥 林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2-50,共9页
目的:分析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茶汤的抗氧化活性、茶汤中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活性、清除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 目的:分析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茶汤的抗氧化活性、茶汤中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活性、清除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活性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4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检测分析3种不同花色种类白茶茶汤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测定不同花色种类白茶茶汤中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种不同花色种类的白茶相比,白毫银针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显著高于白牡丹和寿眉的抗氧化活性(P<0.05);而白牡丹和寿眉的抗氧化活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氨基酸、莽草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在3种不同花色种类的白茶茶汤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茶茶汤的抗氧化活性主要与儿茶素类化合物总量、总黄酮含量以及有机酸总量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中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奎尼酸的相关性最强。结论: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品质化学成分的含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花色种类 加工工艺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林河通 林娇芬 +2 位作者 林大才 赵云峰 陈绍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65,共6页
研究了杀青工艺条件对安溪油柿叶绿茶类黄酮、维生素C、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鲜叶不切,直接以炒青机炒青有利于保留柿叶绿茶类黄酮、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等活性成分;低温短时杀青有利于柿叶绿茶活性成分的保留... 研究了杀青工艺条件对安溪油柿叶绿茶类黄酮、维生素C、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等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鲜叶不切,直接以炒青机炒青有利于保留柿叶绿茶类黄酮、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等活性成分;低温短时杀青有利于柿叶绿茶活性成分的保留,杀青条件以120℃,1min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油柿 柿叶绿茶 杀青条件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柿叶复合茶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绍兰 范小红 +3 位作者 张新富 胡建辉 刘迪克 辛淑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1-24,共4页
以秋季柿叶为原料,通过比较研究不发酵型与发酵型柿叶茶的加工与品质特征,选择出不发酵型柿叶茶,即柿叶经过清洗-沥水-摊晾-滚筒杀青(260℃)-揉捻(40min)-造形(85℃)-烘干(90℃)-提香(95℃、50 min)工序制作,其品质较优;并与西洋参、麦... 以秋季柿叶为原料,通过比较研究不发酵型与发酵型柿叶茶的加工与品质特征,选择出不发酵型柿叶茶,即柿叶经过清洗-沥水-摊晾-滚筒杀青(260℃)-揉捻(40min)-造形(85℃)-烘干(90℃)-提香(95℃、50 min)工序制作,其品质较优;并与西洋参、麦冬、射干、刺五加、茉莉花、玫瑰花、菊花等中药材进行拼配制作复合茶,利用均匀设计方案确定最佳种类及拼配比例,结果表明:柿叶茶45.8%(2.71 g)、西洋参10.3%(0.61 g)、麦冬8.6%(0.51 g)、刺五加26.0%(1.54g)、玫瑰花9.3%(0.55g),按此比例可配制成汤色、香气、滋味俱佳的柿叶复合茶。既丰富了柿叶茶的风味,又赋予了复合茶润喉利咽、美容安神的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 加工工艺 复合茶 感官审评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桑叶乌龙茶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施英 廖森泰 +2 位作者 刘军 任德珠 邹宇晓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533,共9页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叶乌龙茶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对上述重要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晒青18 min、摇青3次、220℃杀青、包揉6次、90℃炒干的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保健成分保留率相对较高,香气成分形成的风味较好,具有良好的桑叶乌龙茶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乌龙茶 加工工艺 营养活性成分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法
下载PDF
柿叶茶及其加工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卫娟 杜改改 +2 位作者 孙鹏 刁松锋 傅建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7-1611,1539,共6页
为了解柿叶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采用DPPH·、ABTS+·、还原能力(Fe3+和Cu2+)和金属络合能力(Fe2+和Cu2+)等方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加工过程中黄酮、总酚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了解柿叶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采用DPPH·、ABTS+·、还原能力(Fe3+和Cu2+)和金属络合能力(Fe2+和Cu2+)等方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加工过程中黄酮、总酚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柿叶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络合过渡金属离子这两种途径实现;杀青、浸泡、做形、晾干和炒制等步骤不同程度提高了柿叶茶抗氧化活性,其中炒制后ABTS+·清除和Cu2+还原能力显著提高,DPPH·清除、Fe3+还原、Cu2+络合能力与柿叶无显著性差异,但Fe2+络合能力显著下降;黄酮、总酚含量炒制后与柿叶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抗氧化能力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含量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茶 加工过程 抗氧化活性 黄酮 总酚
下载PDF
安溪油柿叶茶加工过程中叶片形态和细胞组织结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娇芬 林河通 +2 位作者 林艺芬 陈艺晖 孔祥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9期1611-1615,共5页
运用显微技术,观察安溪油柿叶茶加工过程中的萎凋、杀青、揉捻工序对柿叶形态和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鲜叶对比,经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加工后的柿叶细胞器和细胞组织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叶片萎蔫揉卷、具有茶叶性状特征。
关键词 安溪油柿 加工工艺 柿叶茶 叶形态 显微结构
下载PDF
窨制对茉莉花茶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梅春 朱育菁 +5 位作者 王阶平 潘志针 肖荣凤 王艳娜 刘波 陈秀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4209-4216,共8页
目的探究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茶叶主要活性成分及抑制肝癌和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利用四极杆飞行时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茉莉花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窨制... 目的探究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茶叶主要活性成分及抑制肝癌和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利用四极杆飞行时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茉莉花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窨制过程的茉莉花茶样本进行分析;利用四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m,MTT)测定茉莉花茶抑制肝癌和胃癌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本研究从茉莉花茶中鉴定出8种酚酸类及其衍生物、7种儿茶素、2种原花青素二聚体和6种黄酮醇苷类化合物。茉莉花茶细毛尖在窨制花茶过程中,其含有的黄酮、总儿茶素、生物碱、咖啡碱、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的含量逐渐下降;茉莉花茶龙峰在窨制成花茶过程中,其总多酚、可可碱、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GCG和ECG的含量逐渐上升,茶碱、没食子酸、GC含量则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窨制次数的茉莉花茶各自聚为一类。MTT结果显示,茉莉花茶细毛尖和龙峰的水浸出物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IC50分别为264.81~272.69μg/mL和377.46~435.95μg/mL,抑制胃癌细胞细胞BGC823的IC50分别为42.49~46.35μg/mL和24.85~57.57μg/mL。茉莉花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强于肝癌,细毛尖窨制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变化,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先下降后上升;龙峰窨制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15.5%,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增强45.3%。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茉莉花茶的抗癌功效,明晰了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抗癌功效的变化,为消费者正确认识茉莉花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 活性成分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不同采摘时间及制作方式对洞庭碧螺春茶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桃云 胡翠英 +4 位作者 张正垠 蒋晨威 朱昫飏 朱本顺 纪丽莲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评价不同采集时间及制作方式对同一地点洞庭碧螺春茶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国标法及常用实验方法对常规活性成分、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上,明前茶与明后茶相差不大;可溶性蛋白含量明前茶显著高于明... 为评价不同采集时间及制作方式对同一地点洞庭碧螺春茶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国标法及常用实验方法对常规活性成分、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进行测定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上,明前茶与明后茶相差不大;可溶性蛋白含量明前茶显著高于明后茶,而在鲜叶与炒制茶之间差异不显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明后鲜叶,最低的是明前炒制茶。维生素C、有机酸和灰分含量,鲜叶显著高于炒制茶,其中明后鲜叶含量最高。四种碧螺春茶中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炒制茶显著高于鲜叶,其中明后炒制茶含量最高。六种矿质元素在明后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明前茶,同时在鲜叶中的含量也要高于相应的炒制茶中。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明前茶的总氨基酸含量及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明后茶,鲜叶与相应炒制茶之间的总氨基酸及风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碧螺春茶 采摘时间 制作方式 活性成分 分析评价
下载PDF
桑叶理化成分及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青茹 王彬 +3 位作者 周春江 刘婧 张晓伟 贺晶 《农产品加工(下)》 2017年第6期48-51,53,共5页
桑叶是药食同源的绿色新资源食品,含有黄酮、多糖、GABA、DNJ等多种功能性成分,不含咖啡因且滋味尚佳,适宜加工为代用茶。目前,桑叶茶加工以桑绿茶为主,桑红茶、桑叶乌龙茶及发酵桑叶茶亦有研究。
关键词 桑叶茶 GABA DNJ 理化成分 加工技术
下载PDF
发酵型香蕉复合果汁饮料的研制及营养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韦璐 孙钦菊 +4 位作者 黄杰 王艳娜 卓佩琳 黎玫崎 姚美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0-215,共6页
以香蕉、芒果、六堡茶汤为主要原料,佰生优益生菌果蔬酵素发酵菌为菌种,研制发酵型香蕉复合果汁饮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并对其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等营养活性成分含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 以香蕉、芒果、六堡茶汤为主要原料,佰生优益生菌果蔬酵素发酵菌为菌种,研制发酵型香蕉复合果汁饮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并对其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等营养活性成分含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香蕉浆50%,芒果汁5%,白砂糖添加量6%、佰生优益生菌果蔬酵素发酵菌接种量0.04%、茶汤添加量5.0%,发酵时间5.0 d,发酵温度34℃,此条件下得到的饮料色泽淡黄透亮、具有香蕉和芒果固有的浓郁香味,酸甜适中,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蛋白质、总糖、总多酚的含量分别为16.80%、1.20 g/kg、10.90 mg/100 g、9.91 g/100 g、0.38 mg/mL。其中总糖和总多酚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较小,处于稳定状态,而可滴定酸度、蛋白质呈明显上升状态,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芒果 六堡茶 复合果汁饮料 发酵工艺 营养活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茶树品种酶活性的鲜叶混合加工工夫红茶品质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怀生 粟本文 +1 位作者 钟兴刚 舒珲 《茶叶通讯》 2017年第3期32-35,共4页
为了提升湖南中小种工夫红茶品质,在测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以茶树良种槠叶齐和碧香早鲜叶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试验,对样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不同... 为了提升湖南中小种工夫红茶品质,在测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基础上,采用传统工艺,以茶树良种槠叶齐和碧香早鲜叶为原料进行混合加工试验,对样品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大,其加工的工夫红茶品质差异明显;采取不同品种鲜叶混合加工,能有效提高中小叶种工夫红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品质成分 酶活性 中小叶种 加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