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联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公共空间人员总体舒适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夏飞 闻卫 +3 位作者 袁博 夏麟 张浩 陆剑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66-2173,共8页
针对舒适度PMV指标计算模型参数常常需要人工统计的方式,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提出了一种联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公共空间人员总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在获取室内人员的图像后,首先在Faster R-CNN中加入了改进后的FPN,并通过自适应... 针对舒适度PMV指标计算模型参数常常需要人工统计的方式,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提出了一种联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公共空间人员总体舒适度计算方法.在获取室内人员的图像后,首先在Faster R-CNN中加入了改进后的FPN,并通过自适应聚类方法生成适用于室内人员识别的锚框,提升了图像中人员及其状态识别的准确度.然后结合室内环境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湿度信息,通过LSTM神经网络可以计算出当前环境下人员的总体舒适度.最后应用提出的方法对实际场景进行了测试,并通过PMV指标程序计算了PMV值.实验结果表明,由提出的模型得到的人员总体舒适度和实际情况的误差绝对值在0.03之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总体舒适度 特征金字塔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高速列车经过地下时车站站台人员舒适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耀月 闫亚光 解会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976-7982,共7页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评估了列车通过地下车站时列车风波动对站台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并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建立了地下高铁车站的隧道-车站-列车模型。在不相邻的站台上布置25个测点来监测列车运行经过车站时站台上的风速波动,研究风速波动规律...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评估了列车通过地下车站时列车风波动对站台人员舒适度的影响,并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建立了地下高铁车站的隧道-车站-列车模型。在不相邻的站台上布置25个测点来监测列车运行经过车站时站台上的风速波动,研究风速波动规律及其对站台人员舒适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站台风速波动与运行时速关系较大,且时速越高风速波动越复杂;站台出入口处风速波动情况更加复杂,列车经过入口后还会引起不可忽视的风速波动;列车运行时速在低于350 km/h,站台列车风风级基本在2~3级范围,人员相对舒适;列车运行时速达到350 km/h时,站台风速已超过5 m/s,需要划定人员舒适度范围。关于高速列车经过地下车站对人员舒适度的影响方面研究不多,此研究将为站台候车人员舒适度标准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舒适度 数值模拟 舒适度范围 风速波动 地下车站 高铁
下载PDF
包装设计中的人机工程 被引量:9
3
作者 苏毅超 谭哲丽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9,25,共3页
运用人机工程学的观点分析包装设计问题 ,围绕着宜人性论述了包装设计中的人、机、环境三大内容及关系。
关键词 人机工程 包装设计 包装材料 包装结构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下穿隧道爆破施工引起的振动对既有地铁车站内人员舒适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冰峰 张顶立 +1 位作者 陈铁林 傅洪贤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7,共7页
依托下穿大连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的大连市南雁四回路输电线路改造时电力隧道爆破施工工程,根据设计文件和试验段试验结果确定电力隧道爆破方案和参数;基于对振动引起人员舒适性评价指标的调研,选取最大加权振动烈度(KBFmax)作为评价指... 依托下穿大连地铁1号线会展中心站的大连市南雁四回路输电线路改造时电力隧道爆破施工工程,根据设计文件和试验段试验结果确定电力隧道爆破方案和参数;基于对振动引起人员舒适性评价指标的调研,选取最大加权振动烈度(KBFmax)作为评价指标;监测电力隧道爆破施工引起既有地铁车站内不同位置处质点的峰值振动速度及相应主振频率,同时调研距离本车站最近的司乘人员和站台人员是否有明显异常震感;依据计算得到的KBFmax和车站内人员的震感定量分析爆破振动对车站内人员舒适性的影响,并提出适用于既有地铁车站内人员的KBFmax。结果表明:轨道基床上质点的KBFmax≥9.6时,司乘人员有较明显异常震感,KBFmax≤9.3,无明显异常震感;站台上质点的KBFmax≥11.0时,站台上的人员有很明显异常震感,KBFmax≥8.6时,有较明显异常震感,而当KBFmax≤7.7时,无明显异常震感。建议适用于既有地铁车站内人员的KBFmax取值为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地铁车站 人员舒适性 最大加权振动烈度 振动速度 主振频率
下载PDF
基于卷积网络的浮式平台人员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姚骥 武文华 于思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为了解决浮式平台六自由度运动对平台人员舒适度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浮式平台人员舒适度平台研究。基于分形学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实测荷载信息进行降维分析以选取混合特征参数。同时将半潜式平台运动响应简化为刚体... 为了解决浮式平台六自由度运动对平台人员舒适度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浮式平台人员舒适度平台研究。基于分形学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实测荷载信息进行降维分析以选取混合特征参数。同时将半潜式平台运动响应简化为刚体运动,利用中心差分和矢量叠加法,推导了平台任一点处的加速度和六自由度的对应关系。针对平台运动产生的人员眩晕等问题,基于ISO6897-1984(E)规范给出了人员舒适度评价方法。利用全连接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荷载特征参数与人员舒适度等级的关系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环境荷载参数的人员舒适度评价方法。其训练准确率达到了99.77%且检验准确率达到100%,预测成果可为平台作业和服役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平台 原型实测信息 分形维数 人员舒适度 卷积神经网络 中心差分 ISO6897-1984(E)
下载PDF
基于ADPI和吹风感指数的客舱热舒适性模拟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家泉 吴垌 连美如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送风速度对飞机客舱热舒适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建立波音737经济舱的仿真模型,对制冷工况下客舱流场内风速场、温度场进行仿真模拟。选取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Air Diffusion ... 为了研究不同送风速度对飞机客舱热舒适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建立波音737经济舱的仿真模型,对制冷工况下客舱流场内风速场、温度场进行仿真模拟。选取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以及吹风感指数DR(Draft Rate)作为评价指标,并在传统指标基础上加入对人员分布密度OD(Occupied Density)的考虑。根据采样点数据,通过数据拟合得到送风速度与ADPI_(OD)、DR_(OD)之间的曲线关系,求解得最优送风速度,从而使桥载空调的控制更高效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热舒适性 ADPI DR 人员分布密度
下载PDF
一种电动矿用人员运输车平顺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云 郭爱军 《陕西煤炭》 2019年第5期14-20,共7页
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包括车身、前悬、后悬、转向机构、车轮等部件的运输车仿真模型,建立了整车Adams虚拟样机。将仿真路面设置为随机路面、满载过坎、满载过沟3种情形,模拟实际车辆运输情况,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整车满载平顺性进行分... 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包括车身、前悬、后悬、转向机构、车轮等部件的运输车仿真模型,建立了整车Adams虚拟样机。将仿真路面设置为随机路面、满载过坎、满载过沟3种情形,模拟实际车辆运输情况,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整车满载平顺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路面上,车辆以较低时速(不大于50 km/h)行驶时,人体会有些不舒服,但不影响健康;当三角形、单个凸块作为脉冲输入,以较低车速(例如10 km/h)通过时,对车体造成的冲击较小,没有超出合理的范围,人体不会受到危害,平顺性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矿用人员运输车 平顺性 仿真研究 Adams/Car软件
下载PDF
基于人员流量的商业建筑夏季环境热舒适模型研究
8
作者 周电 《现代建筑电气》 2018年第4期6-9,16,共5页
商业建筑的人员流量变化较高,空调控制温度的设定模式不能根据人员流量变化进行调节,不但增加建筑空调能耗,而且降低建筑环境的热舒适性。根据经典的室内热舒适模型,建立了基于人员流量的商业建筑室内控制温度模型,对上海地区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的人员流量变化较高,空调控制温度的设定模式不能根据人员流量变化进行调节,不但增加建筑空调能耗,而且降低建筑环境的热舒适性。根据经典的室内热舒适模型,建立了基于人员流量的商业建筑室内控制温度模型,对上海地区商业建筑的调查问卷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建筑 热舒适模型 人员流量 控制温度
下载PDF
某密闭环境长期作业军人环境适应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安改红 范利君 +5 位作者 李超 陈学伟 余涛 袭著革 马强 王静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1-888,共8页
目的分析密闭舱室长期作业军人环境适应性动态变化特征,建立一种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为保障密闭环境军人作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名男性军人在任务前、初期、中期、末期、后期共5个时间点,采用红外体温计测量体温,心电记录仪测... 目的分析密闭舱室长期作业军人环境适应性动态变化特征,建立一种环境适应性评价方法,为保障密闭环境军人作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名男性军人在任务前、初期、中期、末期、后期共5个时间点,采用红外体温计测量体温,心电记录仪测量心电图;采用环境舒适度问卷测量作业军人对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光照强度、出汗、正向情绪等的感觉分数和热舒适度,用以表征军人主观环境适应性;采用热舒适度仪测量环境微小气候,以及预期平均热感觉指数(PMV)和预期不满意百分比(PPD),以表征客观环境适应性。结果(1)密闭环境大部分区域处于人体舒适范围,温度介于23~26℃,湿度为30%~70%;(2)任务期军人主观感受显示,在任务初期、中期,军人自感温度较低,且温度感觉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2=0.9812,P<0.05);湿度感受适中,中期略微干燥,且与空气湿度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光照感觉末期偏弱;在中末期,闷热感增加;末期军人情绪烦躁感增强;(3)PMV及PPD显示,在任务初期、中期感觉凉,但任务前期、末期、后期较舒适;在任务过程中主观环境舒适感持续降低;(4)各测量时间点口温无明显变化,在任务前、初期、中期,平均皮温明显低于任务末期及后期(P<0.05);平均皮温与环境温度和温度感觉均成显著正相关(r2=0.9319,P<0.05;r2=0.805,P<0.05);(5)影响军人环境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为出汗感、光照强度感受、环境温度、热感觉、平均皮温及空气湿度;其中不舒适的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出汗感、热感觉降低军人环境适应性;而正向情绪、心率变异性良好则对军人环境适应性有促进作用。结论随任务时间的延长,军人环境适应性降低,其受微小气候影响,亦受到心理适应过程的影响。针对密闭环境长期作业人员环境适应性的变化特征,可在任务不同时期调整密闭环境微小气候要素,以维护作业人员舒适度,稳定军人情绪,维护作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环境 环境适应性 热舒适性 军人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