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ating Inclusive Global Value Chains under the BR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Goods Supply and Demand
1
作者 Ma Tao Chen Xi 《China Economist》 2021年第4期60-69,共10页
Supply and demand of public goods provide a brand-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inclusive global value chains(GVCs)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The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Supply and demand of public goods provide a brand-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inclusive global value chains(GVCs)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The supply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is an important positive variable for creating global value chains under the BRI,in which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volved,as well as thei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s),are microscopic entities.When the BRI’s supply of instrumental,institutional,and conceptual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is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demand of GVC entities for public goods,the BRI creates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extension of GVCs.GVCs created under the BRI are of great value in promoting inclusiveness,fair income distributio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Under the current GVC system,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wary about the BRI and even developed misgivings and biases.Nevertheless,developed countries ma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bridging gaps in the BRI’s development and complement their respective strength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win-win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 inclusive global value chains supply and demand of public goods developing countries SMES
下载PDF
The Supply-Demand Analysis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Chinese Rural Public Goods 被引量:2
2
作者 XIA Xiang-yang Marxism and Leninism Education,and He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Cangzhou 061001,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5期44-47,共4页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 is expounded.The rural public goods refer to the products and labors that satisfy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rural residents,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The rural public... The connotat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 is expounded.The rural public goods refer to the products and labors that satisfy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rural residents,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The rural public goods is characterized by non-excludability,non-competitiveness and indispensability of other general public goods.The supply situation of Chinese government to rural public goods is analyzed,as well as the demand situat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which includes farmers' demand on training,the assistance demand of rural weak groups,farmers' demand on comfortable living conditions and farmers' demand on "soft" public goods.The paths for innovating the supply mechanism of rural public goods are put forward,which cover perfecting the decision mechanism of public goods supply;scientifically distributing the supply responsibility of rural public goods;facilitating the reform of each supporting equipment and exploring the multiple capital collecting channels of rural public g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demand ANALYSIS Mechanis
下载PDF
公共物品理论视野下“三北”工程生态产品供求关系分析
3
作者 贾紫砚 贾云乾 +3 位作者 李硕 徐军 张景波 陈川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公共物品理论视野下,“三北”工程生态产品属于公共产品范畴。进一步加强“三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本质上是持续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序调节生... 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公共物品理论视野下,“三北”工程生态产品属于公共产品范畴。进一步加强“三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本质上是持续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序调节生态产品的供求关系。文中分别从供给、需求2个方面论述“三北”工程生态产品的供求关系,对影响供求关系的政府、市场、社会3种因素之间形成的博弈关系展开分析,认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推进“三北”工程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和需求,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三北”工程生态产品供求关系关键:一是要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二是要加强“三北”工程生态产品宣传教育,三是要建立“三北”工程生态产品考核评价体系,四是要健全“三北”工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生态产品 供求关系 “三北”工程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视障用户信息无障碍服务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亚军 郭一若 +1 位作者 李旭 杨志顺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6,共8页
从供需视角出发研究信息无障碍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视障用户服务水平,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引。文章通过对作为需求方的视障用户和作为供给方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究公共图书... 从供需视角出发研究信息无障碍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视障用户服务水平,为公共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引。文章通过对作为需求方的视障用户和作为供给方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究公共图书馆视障用户信息无障碍服务需求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供需视角下公共图书馆视障用户信息无障碍服务模式;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从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场景以及服务技术等4个方面提高信息无障碍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信息无障碍 视障用户 扎根理论 供需视角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公交出行供求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忠义 董金昊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6,24,共7页
为揭示城市发展阶段公交出行与小汽车出行供求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与供给资源分配展开研究。在交通供求理论基础上,以大连市为例,并以小汽车交通与公共交通需求情况和道路交通资源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公交出行供求响应关系... 为揭示城市发展阶段公交出行与小汽车出行供求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与供给资源分配展开研究。在交通供求理论基础上,以大连市为例,并以小汽车交通与公共交通需求情况和道路交通资源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公交出行供求响应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建立量化方程。采用Venism软件模拟数据,得出大连市发展轨道交通后的阶段出行需求与道路供给的动态变化,其关系表明公共交通能在其间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得到了小汽车和公共交通与出行需求间较为理想的出行结构关系与不同阶段出行结构分担比例的动态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供求响应关系 系统动力学 公交优先 Venism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与优化策略——基于西部N市G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晓龙 韩美群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9,共14页
近年来,我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愈加凸显。对西部N市G区的调查发现,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既源于供给侧改革精准度不够,包括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文化活动、人才配备、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失衡,也源于需求侧管理的科学... 近年来,我国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愈加凸显。对西部N市G区的调查发现,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既源于供给侧改革精准度不够,包括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文化活动、人才配备、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失衡,也源于需求侧管理的科学性不足、领导注意力倾斜度偏差、管理部门融合度不深等。为纾解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需要打破传统“二元”思维模式,强化需求侧科学管理能力,扩展弹性供需空间,坚持兜底供给与跨界融合供给并举,促进形成多元高效联动供给格局,以此助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公共文化服务 供需结构 动态平衡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基于双重失衡环境的网络舆情演化机理与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钦莹 任晓丽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6,共9页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的快捷性、非理性加剧了网络舆情生态的失衡与恶性发展。厘清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机理,为辅助政府相关部门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的快捷性、非理性加剧了网络舆情生态的失衡与恶性发展。厘清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机理,为辅助政府相关部门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将舆情系统划分为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子系统,构建信息供需、情绪态势双重失衡环境下的系统动力学舆情演化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论]结果表明: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四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风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双重失衡环境下事件危害程度、网络媒体的涉利程度、网民参与约束、意见领袖作用、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等因素对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程度较大。最后,从网民主体信息溯源、形成心理震慑效应、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抨击处罚恶意营销媒体、强化网民媒体自我约束、加大问责监管力度防范化解舆情危机,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生态 网络舆情 系统动力学 双重失衡环境 信息供需失衡 情绪态势失衡
下载PDF
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分析——基于公共产品供需均衡视角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保卿 谭先华 王巧荣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44,共6页
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影响着绩效审计供给和需求的性质、数量以及均衡过程。实现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要依据公共产品供需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供需状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刺激需求,促进供给,实现二者互... 政府绩效审计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理论影响着绩效审计供给和需求的性质、数量以及均衡过程。实现政府绩效审计供需均衡要依据公共产品供需理论,结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供需状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刺激需求,促进供给,实现二者互动;以动态与变化的眼光分析和考察决定互动的诸多因素,进而构建合理有效的均衡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 供需均衡 准公共产品 边际社会效益 边际社会成本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樊丽明 解垩 石绍宾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4,共9页
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 基于3省245个农户的调查表明,农民当前最急需的公共品是卫生医疗、农田基础设施;农民的公共品需求有如下特点:硬品优先于软品;物质需求优先于精神需求;现实优于长远;切身利益重于宏观环境。合意的公共品供给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政策和义务教育,农民对公共品供给最不满意的是农村社会养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和农村金融。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公共品的规模、质量、价格和农户的人口社会学背景。最后,对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矩阵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根据公共品供需衔接状况、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程度,实行不同的公共品供给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需求 农村公共品 供需均衡
下载PDF
生态产品供求机理一般性分析——兼论生态涵养区“富绿”同步的路径 被引量:59
10
作者 孙庆刚 郭菊娥 安尼瓦尔·阿木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5,共7页
对生态产品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指出正确理解生态产品的概念要把握其时代特征并应在学术研究中明确其含义。认为生态产品本身是自然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生产或创造的,但从人类需求的角度观察,该类产品又是不可或缺的,与物质产品、... 对生态产品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指出正确理解生态产品的概念要把握其时代特征并应在学术研究中明确其含义。认为生态产品本身是自然的产物,并不是人类生产或创造的,但从人类需求的角度观察,该类产品又是不可或缺的,与物质产品、文化产品一起构成支撑现代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类产品。人类从生态产品所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和舒适性服务中获得效用。人类经济系统运作中通过消耗生态资源和排放废物对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产生负向冲击;人类通过主动增加生态资源存量提高自然界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封闭区域条件下生态产品的供需均衡模型表明生态产品与人类所需其他产品的相对效用是区域居民决策的微观基础。该模型对封闭区域通常需要依次经历一个求富毁绿、富绿并进的发展进程提供了合理解释,并认为生态产品的供给与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微笑"的U型曲线关系。与以往普遍认为将生态涵养区隔离成"孤岛"能更好地保持生态原貌的直观认识不同,开放的两区域生态产品供需均衡模型则表明生态涵养区与城镇化地区区际联系越紧密,越能够使生态涵养区形成专业化提供生态产品的内在激励机制,从而避免封闭区域模型中生态涵养区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路径,有效解决"求富"与"求绿"的现实矛盾。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未来中国政府不仅要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同时应将区域补偿金额与该区域生态产品的供给量相联系。另外需要改善生态补偿区与城镇化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增加城镇化地区对生态涵养区的反哺力度,包括实行对生态涵养区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为生态涵养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以实现生态涵养区"富绿"同步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供求均衡 生态涵养区 生态系统服务 边际效用 公共物品
下载PDF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基于安徽省3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士云 江激宇 栾敬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31-336,共6页
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为了探索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以及农村公共产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安徽省的抽样调查资料,采用统计描述和加权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是欠... 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为了探索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情况以及农村公共产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安徽省的抽样调查资料,采用统计描述和加权分析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徽是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公共产品供给的缺口较大。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需求顺序依次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技术服务和培训、村庄改造、搞好村建设规划、幼儿园及小学建设、合作医疗及统筹养老保险等。因此,政府在进行公共产品投资决策时,应根据农民需求考虑投资优先顺序,有所侧重并逐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 需求 安徽省
下载PDF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研究——基于西方公共产品相关理论模式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小林 白晋湘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1-434,共4页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 体育公共产品 供给 需求偏好
下载PDF
中国农业保险供需“双冷”的经济解释 被引量:25
13
作者 郭颂平 张伟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11,128,共11页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保险并没有承担起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防范农业风险的职能,而是陷入了"供给有限、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从供求角度看,过高的经营成本和赔付率导致保险公司供给不足,农民的低收入和农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保险并没有承担起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防范农业风险的职能,而是陷入了"供给有限、需求不足"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从供求角度看,过高的经营成本和赔付率导致保险公司供给不足,农民的低收入和农业保险的高费率则造成需求疲软。从产品属性来看,农业保险供需"双冷"的成因在于它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其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正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让政府参与农业保险的供给,即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供给 需求 准公共物品
下载PDF
会计准则供求关系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钟高 赵宏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29-35,共7页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资源稀缺性、供给垄断性、消费非竞争性和供求双方效用函数矛盾性的基本特点。本文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探求会计准则供求关系的本质和特性 ,兼及考察影响会计准则供求及其成本的因素 ,以助于从效益观念出发...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资源稀缺性、供给垄断性、消费非竞争性和供求双方效用函数矛盾性的基本特点。本文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探求会计准则供求关系的本质和特性 ,兼及考察影响会计准则供求及其成本的因素 ,以助于从效益观念出发重构市场经济下会计准则体系 ,并促进会计准则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供求关系 经济分析 成本效益 交易成本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校园公共产品困境研究──以某高校“小黄车”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婷 王建秀 苏振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和非竞争性使得其自身具有成为"公地悲剧"的较大可能性。校园公共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具有多方的利益主体,但相互间利益的不对等容易引发校园公共产品的提供与使用的混乱。从"某高校‘小黄车’损坏严...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和非竞争性使得其自身具有成为"公地悲剧"的较大可能性。校园公共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具有多方的利益主体,但相互间利益的不对等容易引发校园公共产品的提供与使用的混乱。从"某高校‘小黄车’损坏严重"的困境出发,以其涉及的相关利益者为视角,分析校园公共产品供求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多方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模型,探讨学校与学生之间管理与使用中出现"囚徒困境"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从而试图为校园公共产品的有效管理提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困境 供求机制 博弈
下载PDF
我国公共产品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沙 郭佩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1-74,共4页
公共产品作为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引入到我国学术界的时间不长,其基础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多元化的演化过程,其间伴随着多种思想、学科的交叉与针锋。探究其思想渊源与理论演变历程,将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的公共产品理论框架的构建。本文... 公共产品作为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引入到我国学术界的时间不长,其基础理论发展经历了一个多元化的演化过程,其间伴随着多种思想、学科的交叉与针锋。探究其思想渊源与理论演变历程,将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的公共产品理论框架的构建。本文试图在公共产品思想溯源的基础上,梳理与述评我国公共产品基础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力求搭建一个系统的我国关于公共产品基础理论研究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我国目前研究的最近进展,从而促成一个独立的中国特色的公共产品基础理论研究框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公共需求 公共资源 市场经济 供给效率
下载PDF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12个村庄道路和水利设施的调查 被引量:14
17
作者 罗兴佐 房红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缺口、价格水平、供给制度及农民的心理比较对供给效率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道路基础建设、自来水供给、灌溉设施等质量、数量、价格、供给效率、是否征求意见、需求及满意度、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统计,分析...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缺口、价格水平、供给制度及农民的心理比较对供给效率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道路基础建设、自来水供给、灌溉设施等质量、数量、价格、供给效率、是否征求意见、需求及满意度、资金筹集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认为:农村公共物品在质量上和数量上的供需缺口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表达机制越完善,农民对公共物品的满意度就越高,供给效率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供需缺口 供给制度 供给效率
下载PDF
取消农业税费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双敏 陈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取消农业税费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被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由过去农民承担的制度外供给变为制度内供给,全国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逐步增加。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后,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很大... 取消农业税费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被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由过去农民承担的制度外供给变为制度内供给,全国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逐步增加。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后,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层政府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导致了基层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能力的萎缩,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突出。第二,自上而下的农村供给决策机制尚未改变,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尚未建立,多层级政府决策程序链过长与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三,多层政府自身的负担与农村农民农业需要的公共服务争夺资源的矛盾没有解决。本文以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状况、供给状况分析为基础,针对农村供需之间的具体矛盾,结合中国具体的行政管理体制及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需矛盾 供给机制
下载PDF
从“供给驱动”到“需求引导”: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转型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立成 何乐平 冷忠晓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75-81,共7页
当前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驱动"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包括资金约束导致供给总量不足;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诱致供需脱节;政府一次性"资金输入"导致日常维护不力。混合型供给的"需求引导"模式将社... 当前政府主导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驱动"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包括资金约束导致供给总量不足;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诱致供需脱节;政府一次性"资金输入"导致日常维护不力。混合型供给的"需求引导"模式将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和政府行政动员密切结合,将决策权赋予村民以及相关的民间组织,在市场原则激励和引导下,以政府的行政动员作为辅助,促进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代表两种供给模式的贵州Q村、山东B村的村级道路建设效果案例比较表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不可能依靠"供给驱动"模式下的单一供给主体实现,可行的选择是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需求引导"模式。由"供给驱动"向"需求引导"模式转型须打破政府垄断供给局面,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民主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物品 供给模式 供给驱动 需求引导 村级道路
下载PDF
公众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舜 王天维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104,共14页
公共需求是影响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在公众通过公共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上。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公众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公共需求是影响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在公众通过公共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上。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公众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不同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降低了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比重,增加了生产性支出比重;呼吁机制具有增进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降低生产性支出的效果。"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方式与呼吁机制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民生支出项目的偏好同质性越高,呼吁机制的正向影响效应越明显。表明公众需求偏好表达会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效果存在冲突,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公共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促进公共品供需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需求 偏好表达 公共支出结构 似不相关回归 公共品供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