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xy-coal Combustion for a Swirl Burner with EDC Model 被引量:6
1
作者 崔凯 刘冰 +3 位作者 吴玉新 杨海瑞 吕俊复 张海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3-201,共9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xy-coal combustion for a swirl burner 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preheating chamber are studied numerically.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in the prediction of flame temperature and igni- t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xy-coal combustion for a swirl burner 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preheating chamber are studied numerically.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in the prediction of flame temperature and igni- tion position, eddy dissipation concept (EDC) model with a skeletal chemical reaction mechanism wa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combustion of volatile matter.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under six oxidant stream conditions with dif- ferent OjN2/CO2 molar ratios: 21/79/0, 30/70/0, 50/50/0, 21/0/79, 30/0/70 and 50/0/50. Results showed that 02 en- richment in the primary oxidant stream is in favor of combustion stabilization, acceleration of ignition and increase of maximum flame temperature, while the full substitution of N2 by CO2 in the oxidant stream delays ignition and decreases the maximum flame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overall flow field and flame shapes in these cases are very similar at the same flow rate of the primary oxidant stream.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coal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xy-coal with 30% 02 and 70% CO2 in the oxidant stream, indicating that the rear condition is suitable for retrofitting an air-coal fired boiler to an oxy-coal one. The swirl burner with a specially designed preheating chamber can increase flame temperature, accelerate ignition and enhance burning intensity of pulverized coal under oxy-coal combustion. Also, qualitative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indicated the burner can reduce the overall NOx emission under certain 02 enrichment and oxy-coal combustion conditions against the air-coal combu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coal eddy dissipation concept model COAL swirl burner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as-particle flows with radial bias combustion and centrally fuel rich swirl burners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争起 周珏 +2 位作者 陈智超 孙锐 秦裕琨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pplied to gas-particle flows of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ir ducts and burner region, and of two kinds of swirl burners. The modeling results of Radial Bias Combustion (RBC) burner well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pplied to gas-particle flows of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air ducts and burner region, and of two kinds of swirl burners. The modeling results of Radial Bias Combustion (RBC) burner well agreed with the data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Phase-Doppler anemometry (PDA) experiment by Li, et al. The modeling test conducted in a 1025 t/h boiler was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aerodynamics for a Central Fuel Rich (CFR) burner, and the Internal Recirculation Zone (IRZ) was measured. In addition, gas-particle flows with a CFR burner we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whose results accorded with the test data fundamentally.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velocity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les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primary air’s rigidity of CFR burner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RBC burner, and the primary air mixes with the secondary air later. Furthermore, high concentration region of pulverized coal exists in the burner’s central zone whose atmosphere is reduced, and trajectories of particles in IRZ of CFR burner are longer than that of RBC burner. They are favorable to coal’s igni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NOx e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rl burner gas-particle flows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Measurements of Non-reacting and Reacting Flow Fields of a Liquid Swirl Flame Burner
3
作者 CHONG Cheng Tung HOCHGREB Simon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94-401,共8页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quid fuel spray and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side a combustor is crucial for designing a fuel efficient and low emission device.Characterisation of the flow field of a model gas turbine ...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quid fuel spray and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side a combustor is crucial for designing a fuel efficient and low emission device.Characterisation of the flow field of a model gas turbine liquid swirl burner is performed by using a2-D 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PIV)system.The flow field pattern of an axial flow burner with a fixed swirl intensity is compared under confined and unconfined conditions,i.e.,with and without the combustor wall.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main swirling air flow is investigated under open and non-reacting conditions.The result shows that axial and radial velocities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decreased flow density and increased flow volume.The flow field of the main swirling flow with liquid fuel spray injection is compared to non-spray swirling flow.Introduction of liquid fuel spray changes the swirl air flow field at the burner outlet,where the radial velocity components increase for both open and confined environment.Under reacting condition,the enclosure generates a corner recirculation zone that intensifies the strength of radial velocity.The reverse flow and corner recirculation zone assists in stabilizing the flame by preheating the reactants.The flow field data can be used as validation target for swirl combustion mode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field swirl flame gas turbine burner 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PIV)
下载PDF
On the Role of Electrodes in Introducing Airflow Distortion in Residential Oil Burners
4
作者 Mebougna L. Drabo Narinder K. Tutu +2 位作者 Thomas Butcher Rebecca Trojanowski Stephen U. Egarievwe 《Engineering(科研)》 2019年第5期260-271,共12页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of airflow through a retention head residential oil burner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velocity field near and around the fuel spray. The simulations revealed (as expec...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of airflow through a retention head residential oil burner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velocity field near and around the fuel spray. The simulations revealed (as expected, based on some previous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the velocity flow field to be far from axisymmetric. Moreover, the center of the swirling airflow was found to be at some radial distance away from the physical centerline of the flame tube. Since it was suspected that the two electrodes just upstream of the retention ring of the burner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flow distortion, additional CFD simulations were then carried out for the cases of no electrodes and 4-electrodes.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all flow distortions (velocity deviations from axisymmetric value) vanish when no electrodes are present and that the flow distortions are reduced by a factor of 2 when two additional dummy electrodes (for a total of 4 electrodes) are included in the burner design. Furthermore, for the 4-electrode case, the eccentricity of the swirling airflow is reduced by almost a factor of 3 as compared to the base design case of 2-electr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DISTORTION RESIDENTIAL Oil burner RETENTION Head Flame Tube swirl AIRFLOW
下载PDF
空气射流特征对纯氨旋流燃烧火焰影响规律
5
作者 谢智成 徐义书 +3 位作者 张凯 余荣浩 韩金克 刘小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8,共14页
氨是理想能源,为更好利用纯氨燃料,开发适用纯氨燃料的燃烧器,通过数值模拟对某10 kWth天然气旋流燃烧器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其纯氨燃烧和氮氧化物排放性能进行计算及仿真分析,探讨空气射流特性对火焰形态、温度分布、NO生成及排放的影响... 氨是理想能源,为更好利用纯氨燃料,开发适用纯氨燃料的燃烧器,通过数值模拟对某10 kWth天然气旋流燃烧器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其纯氨燃烧和氮氧化物排放性能进行计算及仿真分析,探讨空气射流特性对火焰形态、温度分布、NO生成及排放的影响规律,以优化燃烧器纯氨燃烧能力。燃烧早期,旋流对燃料和空气混合影响大,而燃烧后期湍流强度对该过程影响大。发现通过增大空气射流孔面积(由12.8 mm^(2)增至19.2 mm^(2))、增加空气射流角度(由15°增至30°)均可增强旋流强度,促进燃料和空气混合,促进氨燃料快速着火和稳定燃烧,缩短着火距离。但过大的射流角度可能导致空气和燃料出现短暂分离,推迟混合过程,延长着火距离。此外,减小射流孔面积、增大射流角度还将增强燃烧器喷嘴附近湍流强度,促进氨燃料和空气混合燃耗,产生局部高温区,导致NO生成浓度升高。经对比优化,空气射流孔面积19.2 mm^(2)、射流角度15°、射流速度19.83 m/s时纯氨燃烧器实现稳定低NO燃烧,着火距离0.024 m、火焰长度0.446 m,NO生成峰值浓度和排放浓度分别降至443×10^(-6)和37.7×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燃烧 数值模拟 旋流燃烧器 预热解 NO
下载PDF
HBS-LNSB Ⅲ 型旋流燃烧器回流区和着火距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铭 严晓勇 +8 位作者 刘晓东 陈晓龙 胡珺 张永 田绍钢 骆宏飞 蒋峰 黄继忠 张苗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针对某煤粉燃烧器的回流区和着火距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考查了中心风量、外二次风量、内二次风量以及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对回流区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内二次风量的变化对回流区宽度的影响最大,中心风量对回流区与燃烧器的轴向距离... 针对某煤粉燃烧器的回流区和着火距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考查了中心风量、外二次风量、内二次风量以及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对回流区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内二次风量的变化对回流区宽度的影响最大,中心风量对回流区与燃烧器的轴向距离影响最大。试验结果为不同煤种燃烧时的燃烧器配风选择提供依据。通过对各影响因素下煤粉着火距离的研究发现,针对着火距离短的易燃煤种,为了避免燃烧器喷口烧损,提高中心风量以及一次风速是最有效的措施。由于低负荷下炉内整体温度水平低,煤粉着火距离变长,可以适当提高易燃煤种的掺烧比例。对于着火温度较高的煤种,中心风量、内外二次风量的变化对于其着火距离均有明显的规律性,内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旋流强度带来的风量变化的影响。不同煤种着火距离的工业试验为旋流燃烧器的配风选择提供了指导。煤种发生较大变化时应进行回流区与着火距离的工业试验,为燃烧器配风找到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回流区 着火距离 旋流强度 中心风
下载PDF
600 MW超临界前后对冲锅炉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覃跃 李德波 +3 位作者 覃吴 阚伟民 余冯坚 金凤雏 《湖南电力》 2024年第6期46-54,共9页
为了研究旋流燃烧器在不同风量配比下的传热特性,基于CFD技术对某电厂600 MW超临界前后对冲锅炉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到不同风量下的冷态动力场、热态温度场及组分分布,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风风速小于6 m/s时,中心... 为了研究旋流燃烧器在不同风量配比下的传热特性,基于CFD技术对某电厂600 MW超临界前后对冲锅炉进行模拟计算,从而得到不同风量下的冷态动力场、热态温度场及组分分布,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风风速小于6 m/s时,中心风刚性较差,流场平均速度较低,无法抵抗回流的高温烟气;中心风风速大于8 m/s时则易造成回流区紊乱,影响动力场的均匀稳定。中心风增大5 m/s会使着火点位置延后约6%,同时煤粉点燃的最高温度升高约34%。这是由于中心风的刚性在不断增强,从而引导烟气回流区汇聚并形成高速气流场,快速引燃风粉混合物实现充分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传热特性 中心风 对冲锅炉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电厂旋流燃烧器烧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8
作者 齐泽龙 郭森 《锅炉制造》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电厂旋流燃烧器喷口烧损事故的情况并针对旋流燃烧器出现的喷口烧损变形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同类型机组后续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喷口烧损 解决措施
下载PDF
旋流数对氨气-甲烷旋流预混合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杨证淳 王平 +2 位作者 钱伟佳 张泽雨 程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为了分析旋流数对径向旋流燃烧器中氨气-甲烷火焰结构稳定性以及一氧化氮(NO)排放特性的影响,对旋流数分别为0.71,1.153,1.278的三个湍流预混合燃烧进行了实验测量及大涡模拟(LES)计算研究,这三个火焰的氨气、甲烷体积比均为6:4,当量比... 为了分析旋流数对径向旋流燃烧器中氨气-甲烷火焰结构稳定性以及一氧化氮(NO)排放特性的影响,对旋流数分别为0.71,1.153,1.278的三个湍流预混合燃烧进行了实验测量及大涡模拟(LES)计算研究,这三个火焰的氨气、甲烷体积比均为6:4,当量比为0.8。经对比分析发现:LES计算得到的OH基分布与实验拍摄的火焰结构图像吻合较好;随旋流强度增加,火焰面逐渐向内收缩,呈现更为紧凑的花瓣形,而流场中的中央回流区及角落回流区均起到了稳定燃烧的作用。LES计算表明,流场中质量回流率沿轴向连续变化,其峰值约为35%。此外,实验结果和LES结果均显示,旋流数对NO的排放有较强的影响,在旋流数为1.153时,NO的排放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甲烷火焰 旋流燃烧器 大涡模拟 旋流强度 NO排放
下载PDF
醇基燃料燃烧器的优化设计
10
作者 胡艳花 李万陶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2期31-35,39,共6页
为了强化醇基燃料的燃烧效果,降低NOx的排放量,对轻油燃烧器进行优化,设计出旋流器和烟气回流装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旋流角度、旋流叶片的个数和回流口宽度下炉内温度分布规律及炉膛出口处NOx浓度的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强化醇基燃料的燃烧效果,降低NOx的排放量,对轻油燃烧器进行优化,设计出旋流器和烟气回流装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旋流角度、旋流叶片的个数和回流口宽度下炉内温度分布规律及炉膛出口处NOx浓度的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叶片角度从20°增大到60°时,火焰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炉膛出口处NO浓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当旋流叶片角度成40°时,炉膛内的局部高温区面积最小,且炉膛出口处NO浓度排放量最低;旋流叶片的个数从8个增加到16个时,炉膛内火焰充满度逐渐增加,温度也不断升高,而炉膛内的高温区面积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出口处NO浓度的排放量也是先减小后增大。当旋流叶片有12个时,出口处NO浓度的排放量最低;回流口宽度从0 mm增大到30 mm时,炉膛温度逐渐降低,火焰长度也不断减小,且出口处的NO浓度排放量也减小。当回流口宽度为30 mm时,炉膛出口处NO浓度的排放量最少,且比无回流口时降低了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优化设计 旋流结构 烟气回流 NOx浓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旋流器安装角对低旋流燃烧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尹航 戴韧 +1 位作者 张建辉 钟仕立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4-671,共8页
分别采用粒子速度影像(PIV)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低旋流燃烧器出口下游冷态流场,分析旋流器安装角对低旋流流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安装角与流场中产生回流区时的临界旋流数无关,高旋流与低旋流的分界点约为0.47;安装角较大的... 分别采用粒子速度影像(PIV)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低旋流燃烧器出口下游冷态流场,分析旋流器安装角对低旋流流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安装角与流场中产生回流区时的临界旋流数无关,高旋流与低旋流的分界点约为0.47;安装角较大的旋流器下游流场的发散角和低速区较大;随着轴向距离增大,中心轴线上无量纲轴向速度衰减很快,并且两个旋流器的衰减速率基本相当,左右有两个峰值,安装角较大的旋流器两个峰值衰减速率较大并且峰值之间的距离增大幅度较大;径向速度随着中心射流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安装角较大旋流器的径向速度较小;旋流器安装角为40°时后方的流场具有较高的湍动能,火焰传播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安装角 旋流燃烧器 旋流强度 旋流数 雷诺应力湍流模型
下载PDF
OPCC型旋流燃烧器大面积烧损的关键原因及改造措施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德波 沈跃良 +2 位作者 邓剑华 狄万丰 徐齐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0-436,共7页
针对某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OPCC型旋流燃烧器大面积烧损给该电厂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旋流燃烧器烧损的原因,包括旋流燃烧器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和现场运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全炉膛进行了热态数值模拟,得... 针对某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OPCC型旋流燃烧器大面积烧损给该电厂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旋流燃烧器烧损的原因,包括旋流燃烧器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和现场运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全炉膛进行了热态数值模拟,得到旋流燃烧器烧损的关键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结果表明:内二次风旋流强度过大是造成旋流燃烧器烧损的主要原因;一次风风筒所用材质为碳钢,材料的耐热等级不够,应采用高温耐磨合金钢整体铸造;陶瓷粘贴工艺不妥易造成陶瓷脱落,改进陶瓷粘贴工艺可避免陶瓷脱落;中心风风筒为耐热钢,现场观察到其氧化严重,应改进中心风风筒材料制造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C型旋流燃烧器 旋流强度 烧损 改造措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0MW旋流燃烧方式煤粉炉炉内燃烧试验和数值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颉 孙锐 +3 位作者 吴少华 陈炳华 李争起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15-22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电站锅炉炉内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利用PHOENICS软件,采用IPSA两相流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对一台有16只...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电站锅炉炉内实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其热态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已成为验证数学模型和指导工程实践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该文利用PHOENICS软件,采用IPSA两相流模型及煤粉燃烧综合模型,对一台有16只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两侧墙对冲布置的200MW燃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炉内燃烧器区域以及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场和燃烧产物的组分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锅炉热态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情况较好。结果表明:在燃烧器出口处形成了高煤粉浓度和高温区,使得煤粉着火及时,燃烧器区域维持较高温度,炉内煤粉燃烧充分,从而表明了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具有高效稳燃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炉内燃烧 试验 数值计算 旋流燃烧方式 旋流燃烧器 200MW燃煤锅炉
下载PDF
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气固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对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争起 孙锐 +2 位作者 孙绍增 吴少华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8-23,43,共7页
在气固两相实验台上采用三维PDA系统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及蜗壳燃烧器出口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发现前者在中心回流区边缘附近形成了较高的颗粒浓度,中心回流区中颗粒浓度也较大,后者在中心回流区及边缘附近颗粒浓度较... 在气固两相实验台上采用三维PDA系统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及蜗壳燃烧器出口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发现前者在中心回流区边缘附近形成了较高的颗粒浓度,中心回流区中颗粒浓度也较大,后者在中心回流区及边缘附近颗粒浓度较小,壁面区域则较大。分析了两相流动特性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工业试验进行了验证,表明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效、稳燃、低污染、防止结渣和防止高温腐蚀的新一代旋流燃烧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旋流燃烧器 气固流动 燃烧器 燃烧
下载PDF
低NO_x工业燃气燃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波 吴雨 +3 位作者 王元华 徐宏 谭金龙 蒋良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9-204,共6页
随着环保政策对工业炉NOx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需要开发新型低NOx燃烧器,以对现有加热炉进行改造。本文介绍了燃气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综述了燃料分级(再燃)燃烧、旋流燃烧、脉动供燃料燃烧、富氧燃烧以及温和与深度低氧稀释(MILD... 随着环保政策对工业炉NOx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需要开发新型低NOx燃烧器,以对现有加热炉进行改造。本文介绍了燃气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综述了燃料分级(再燃)燃烧、旋流燃烧、脉动供燃料燃烧、富氧燃烧以及温和与深度低氧稀释(MILD)燃烧等几种新型低NOx燃烧技术。结合石化管式加热炉结构和管内流体的特点指出:在不对现有炉子整体结构做改造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新型结构的燃料分级燃烧器能够减少加热炉NOx的排放;旋流技术能够强化反应物的混合与燃烧过程,然而其对NOx生成量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MILD燃烧技术在体积热强度高的加热炉上较容易实现。多种低NOx燃烧技术组合使用会取得比单一措施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NOX燃烧器 管式加热炉 燃料分级 旋流燃烧 MILD燃烧
下载PDF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流动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裕琨 孙锐 +2 位作者 李争起 孙绍增 吴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72-76,共5页
利用一维热膜风速仪系统测量了新型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的湍流流场 ,研究了一次风率和旋流二次风率对新型旋流燃烧器单相冷态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燃用贫煤和烟煤采用不同一次风率 670t/h锅炉上工业性试验表明 ,径向浓淡旋流... 利用一维热膜风速仪系统测量了新型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的湍流流场 ,研究了一次风率和旋流二次风率对新型旋流燃烧器单相冷态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在燃用贫煤和烟煤采用不同一次风率 670t/h锅炉上工业性试验表明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具有高的燃烧效率、低的氮氧化物 (NOx)排放量 ,长期运行没有发现炉膛结渣和水冷壁管高温腐蚀 ,在燃用贫煤 52 %、燃用烟煤 50 %锅炉额定负荷下可长时间无助燃油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径向浓淡旋流 煤粉燃烧器 流动特性
下载PDF
600 MW超临界旋流燃烧锅炉炉内温度场数值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建全 孙保民 +3 位作者 白涛 曾令艳 孟顺 李学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共7页
使用可实现k-ε双方程模型,对600 MW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ow NOx axial swirl burner,LNASB)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风量及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热态流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燃烧器拟改进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 使用可实现k-ε双方程模型,对600 MW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ow NOx axial swirl burner,LNASB)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风量及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热态流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燃烧器拟改进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二次风对回流区影响较大,外二次风对扩展角影响明显,增大中心风速可以增加回流区根部距离;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及风量过大时容易引起火焰偏斜贴壁,中心风退出后燃烧器喷口处温度上升明显,中心给粉可以有效地增加火焰离喷口距离,为最佳改进方案。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通过设备改进和燃烧调整,解决了锅炉长期以来的恶性结渣问题,为LNASB燃烧器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防结渣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强度 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 数值模拟可实现k-ε模型
下载PDF
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秦裕琨 李争起 吴少华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1-244,共4页
文中回顾了国内外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根据二次风的供入方式、一次风粉混合物煤粉浓度的不同将此类技术分为三类:普通型、分级燃烧型、浓缩型,浓缩型又分为高浓度型及浓淡型,总结了各种类型燃烧器在火焰稳定性、燃烧效率、NO... 文中回顾了国内外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根据二次风的供入方式、一次风粉混合物煤粉浓度的不同将此类技术分为三类:普通型、分级燃烧型、浓缩型,浓缩型又分为高浓度型及浓淡型,总结了各种类型燃烧器在火焰稳定性、燃烧效率、NOx排放、结渣、高温腐蚀、调节性能等方面的特点,指出浓淡型旋流煤粉燃烧器是我国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分类 浓淡燃烧 分级燃烧 锅炉
下载PDF
二次风旋流强度可调范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兵臣 宋景慧 +2 位作者 沈跃良 李德波 周少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6-921,共6页
利用Ansys 12.0软件对实际电站锅炉的炉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内、外二次风旋流强度对炉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流强度的增加,中心回流区开始远离燃烧器出口轴线位置,回流区长度增加,回流区面积增大,当旋流强度大于某... 利用Ansys 12.0软件对实际电站锅炉的炉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内、外二次风旋流强度对炉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流强度的增加,中心回流区开始远离燃烧器出口轴线位置,回流区长度增加,回流区面积增大,当旋流强度大于某一数值时,将不能形成较好的中心回流区,易发生飞边现象;外二次风旋流强度对回流区的影响较大,但调节范围却较小,而内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可调范围较大;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旋流强度的可调范围分别为0.58~2.74和0.58~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内二次风 外二次风 旋流强度 中心回流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湍流模型对强旋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孙锐 李争起 +2 位作者 吴少华 陈力哲 秦裕琨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50-1758,共9页
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单相冷态试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旋转对湍流流场的影响 ,采用 k-ε双方程及其修正模型和二阶矩雷诺应力模型 (DSM) ,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强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k-ε双方程模型定性上可... 在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单相冷态试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旋转对湍流流场的影响 ,采用 k-ε双方程及其修正模型和二阶矩雷诺应力模型 (DSM) ,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强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k-ε双方程模型定性上可以预报出强旋流场的主要特点 ,但回流区的预报区域偏大 ,轴向速度的预报结果与试验值有一定差距 ,预报的回流速度偏低 ,速度衰减过快 ,这是由于 k-ε湍流模型采用了较多的简化和未考虑旋转对湍流的影响。采用基于旋转体系使湍流脉动加强和削弱两种作用的修正方法对 k-ε双方程的湍流耗散率方程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 :从旋转体系可使湍流能量加强出发的 Bardina涡量修正方法 ,预报回流区范围较标准 k-ε湍流模型缩小 ,更加接近于试验值。其计算结果优于使湍流脉动削弱的 Richardson修正。DSM模型对轴向回流速度和切向速度后期分布预报结果较上述模型有较大改善 ,可体现出湍流雷诺应力非均匀各向异性的特点 ,虽然此模型仍有收敛速度慢、计算时间长的缺点 ,但对预报强旋流动是一个精度较高、极具潜力的方法。图 9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强旋流动 数值模拟 炮煤燃烧器 K-ε模型 雷诺应力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