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Potential of Soil Bacteria Native 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9
1
作者 WANG Zhen-Yu GAO Dong-Mei +4 位作者 LI Feng-Min ZHAO Jian XIN Yuan-Zheng S. SIMKINS XING Bao-Sh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07-716,共10页
The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digenous to soil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was evaluated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isolated from contaminated... The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digenous to soil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was evaluated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isolated from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from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our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ight isolates were obtained.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salinity, pH, and the ratios of C, N, and P (C:N:P) for the maximum biodegradation of diesel oil, crude oil, n-alkane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indigenous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kinetics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nitored. In general, the mixed microbial consortia demonstrated wider catabolic versatility and faster overall rate of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than individual isolate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by indigenous bacteria for soil remedi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contaminated soil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soil remediation yellow river Delta
下载PDF
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星辉 周劲松 +1 位作者 余晖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3-607,共5页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水体颗粒物的存在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且在降解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效果 ;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 :颗粒物的存在...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对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水体颗粒物的存在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且在降解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效果 ;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 :颗粒物的存在影响体系中石油降解菌的生长 ,且固液两相中石油降解菌的生长规律不同 ,颗粒物影响石油类污染物在固液两相的分配 ,两相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不同 ,液相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而固相的降解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体污染 颗粒物 石油类污染物 生物降解 影响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污染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42
3
作者 王传远 杨翠云 +3 位作者 孙志高 杨玉玮 瞿成利 王允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部分油田生产区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研究了土壤的石油污染特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溢油处油泥含油率最高达6230mg/kg。石油污染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与含...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部分油田生产区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研究了土壤的石油污染特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溢油处油泥含油率最高达6230mg/kg。石油污染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与含油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TOC为0.22%~1.14%,其中老油井含量大于新油井。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发现部分石油污染区域土壤的TOC反而低于未污染区,这可能与碱蓬的覆盖状况有关。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全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所研究的石油生产区土壤总氮含量为207.74~870.20mg/kg,未受石油污染的生态核心区该值为591.02~938.28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皆呈下降趋势,土壤各层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石油烃污染导致石油污染土壤中C、N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在进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时需要添加相应的N营养元素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营养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加快其对石油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理化性质 土壤生物修复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
下载PDF
黄河水体石油类污染物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夏星辉 周劲松 +1 位作者 余晖 杨志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规律 .结果表明 ,向泥沙含量为 0g/L或 0 5 g/L的黄河水样中加入大约 10mg/L的石油类污染物 ,经过一星期左右的驯化期后 ,石油降解菌菌落水平逐步升高 ;当石油类污染物的初...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规律 .结果表明 ,向泥沙含量为 0g/L或 0 5 g/L的黄河水样中加入大约 10mg/L的石油类污染物 ,经过一星期左右的驯化期后 ,石油降解菌菌落水平逐步升高 ;当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为 11 6 4mg/L ,温度为 2 0℃时 ,泥沙含量为 0 5 g/L的黄河水样中大约 85 %的石油类污染物在 6 3d内能得到微生物降解 ;水体中泥沙的含量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均显著影响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 ,且在不同时段的影响不一 ;水体中泥沙的存在亦影响到石油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生物降解 水体颗粒物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对湿地芦苇和碱蓬幼苗生长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君宝 阚兴艳 +4 位作者 王雪宏 韩广轩 管博 谢文军 林乾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4-1261,共8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海湿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产油区,石油污染已成为本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子。在温室条件下模拟研究了该区滨海湿地土壤中2种不同浓度(0.5%、2.0%)石油污染对黄河三角洲地...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海湿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产油区,石油污染已成为本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子。在温室条件下模拟研究了该区滨海湿地土壤中2种不同浓度(0.5%、2.0%)石油污染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物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油浓度的增高,芦苇和盐地碱蓬株高的受抑制程度不断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污染对芦苇分蘖的抑制作用减弱,而对盐地碱蓬幼苗的分枝数抑制作用加大。随石油浓度的增加,盐地碱蓬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降低;芦苇幼苗则对石油污染表现出相对较强的耐受性。不同石油污染条件下芦苇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从整体上来看,石油烃类污染对盐地碱蓬幼苗的抑制作用要高于芦苇幼苗,也说明在处理石油烃类污染物中芦苇比碱蓬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 石油污染 芦苇 盐地碱蓬 模拟研究
下载PDF
水体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对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然 夏星辉 孟丽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5-861,共7页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对苯并[a]芘和苊的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苊在水/颗粒物混合体系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二者的生物降解,并且中沙(7~25μm...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黄河水体颗粒物的粒径和组成对苯并[a]芘和苊的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苯并[a]芘和苊在水/颗粒物混合体系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二者的生物降解,并且中沙(7~25μm)的促进作用最大,细沙(〈7μm)次之,粗沙(〉25μm)最小.在中沙、细沙和粗沙体系中,苯并[a]芘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48d、0.0212d^-1、0.0192d^-1,屈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88d^-1、0.0261d^-1、0.0218d^-1其影响机制主要包括:①颗粒物的存在促进了体系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增长,且中沙和细沙体系中微生物增长快于粗沙体系.②多环芳烃(PAHs)吸附于颗粒物表面,其解吸作用使得颗粒物附近PAHs的浓度相对较高,且由于微生物也主要生长于水/颗粒物界面,这样使得微生物和PAHs接触的机会增大.由于中沙和细沙体系中颗粒物对微生物和PAHs的吸附作用均远大于粗沙体系,因此使得中沙和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大于粗沙体系.另外,与中沙相比,细沙对PAHs的吸附作用更强,解吸相对困难,从而使细沙体系中PAHs的降解速率低于中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颗粒物 黄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