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bial changes in rhizospheric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fter bioremedi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LINXin LIPei-jun +2 位作者 ZHOUQi-xing XUHua-xia ZHANGHai-r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87-990,共4页
Effects of bioremedi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re a scientific problem to be solved. Changes in dominate microbial specie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microorganisms ... Effects of bioremedi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re a scientific problem to be solved. Changes in dominate microbial species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bacteria and fungi in rhizospheric soils after bioremediation were thus evaluated using field bioremediatio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hanged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11 bacterial strains which are mostly Gram positive bacteria and 6 fungal species which were identified. The total amount of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bacteria and fungi increased after bioremediation of microbial agents combined with planting maize. On the contrary, fungi in rhizospheric soils were inhibited by adding microbial agents combined with planting soyb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mediation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contaminated soil petroleum hydrocarbon
下载PDF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Potential of Soil Bacteria Native 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9
2
作者 WANG Zhen-Yu GAO Dong-Mei +4 位作者 LI Feng-Min ZHAO Jian XIN Yuan-Zheng S. SIMKINS XING Bao-Sh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07-716,共10页
The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digenous to soil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was evaluated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isolated from contaminated... The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digenous to soil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was evaluated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isolated from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from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our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ight isolates were obtained.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salinity, pH, and the ratios of C, N, and P (C:N:P) for the maximum biodegradation of diesel oil, crude oil, n-alkane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indigenous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kinetics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nitored. In general, the mixed microbial consortia demonstrated wider catabolic versatility and faster overall rate of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than individual isolate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by indigenous bacteria for soil remedi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contaminated soil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soil remediation Yellow River Delta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博文 张敬沙 方海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大量关注,尤其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两者互利的共生关系让植物-微生物组合更好地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应用范围和降解效率。本文概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降解...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环境友好、修复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大量关注,尤其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两者互利的共生关系让植物-微生物组合更好地结合两者的优点,有效提高生物修复的应用范围和降解效率。本文概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梳理联合修复技术的应用形式,重点讨论不同形式的植物-微生物组合的协同效应,并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更好地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植物 微生物 联合修复
下载PDF
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培军 郭书海 +5 位作者 孙铁珩 台培东 张春桂 白玉兴 孙强 生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455-1458,共4页
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在实用规模的预制床上采用堆制技术进行生物修复 .通过投加肥料、菌剂、控制水分和pH ,可使微生物获得较好的生态环境 .当稀油、高凝油、特稠油和稠油污染的土壤中原油总量为 2 5 .8~ 77.2 g·kg-1土时 ,经... 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在实用规模的预制床上采用堆制技术进行生物修复 .通过投加肥料、菌剂、控制水分和pH ,可使微生物获得较好的生态环境 .当稀油、高凝油、特稠油和稠油污染的土壤中原油总量为 2 5 .8~ 77.2 g·kg-1土时 ,经过近 2个月的运行 ,石油总量的去除率可达 38.37%~ 5 6 .74 % .石油中芳烃、沥青和胶质混合物是制约石油快速降解的主要因素 .在处理过程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的优势菌株 ,其中有 6株真菌、6株细菌和 1株放线菌 .研究结果为石油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实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原油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堆制 土壤污染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5
作者 刘五星 骆永明 +2 位作者 滕应 李振高 吴龙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4-639,共6页
对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其生物修复具有环境友好、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生物修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真菌-细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韩慧龙 汤晶 +2 位作者 江皓 张敏莲 刘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9-195,共7页
提出并研究了真菌和细菌协同强化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刺孢小克银汉霉菌(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在泥浆体系中考察了Cun.echinulata和E.cloacae的生长及其对石... 提出并研究了真菌和细菌协同强化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从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刺孢小克银汉霉菌(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在泥浆体系中考察了Cun.echinulata和E.cloacae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烃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最高分别为其纯培养体系的3倍和20倍,细胞衰亡则被明显推迟;混合培养体系中石油烃的去除率高于真菌和细菌纯培养体系石油烃去除率的总和;采用多次接种新鲜菌种的培养方式能够强化混合培养体系对石油烃的降解.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接入由Cun.echinulata和E.Cloacae所组成的真菌-细菌微生物制剂实施原位修复,结果表明,Cun.echinulata和E.Cloacae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烃的降解不受土著微生物的抑制,最适工艺条件为:水和木屑含量分别为25%和6%(质量分数),Cun.echinulata和E.cloacae接种量分别为2.5×104和2.5×107CFU/g.接种上述真菌-细菌40 d后石油烃去除率可达约65%,而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烃去除率为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刺孢小克银汉霉菌 阴沟肠杆菌 协同降解
下载PDF
植物与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继朝 崔岩山 +1 位作者 张燕平 邹树增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了研究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基础上,采用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了4种植物和筛选到的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选择中原油田地区的原油和潮土,采取人工污染方法,设计石油污染水... 为了研究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在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基础上,采用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了4种植物和筛选到的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选择中原油田地区的原油和潮土,采取人工污染方法,设计石油污染水平为15g·kg-1。试验设置3类处理,即单独添加微生物、单独种植植物(分别为向日葵、狗牙根、棉花、高丹草)、微生物分别与4种植物(向日葵、狗牙根、棉花、高丹草)组合。结果表明: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单独添加石油降解微生物,120d时,石油降解率达到67.0%;向日葵、狗牙根、棉花、高丹草对土壤中石油降解也具有一定效果,120d时,石油降解率分别达到38.23%、36.57%、40.67%、38.67%;添加微生物和种植植物联合对石油降解能力大小顺序为棉花+微生物>向日葵+微生物>狗牙根+微生物>高丹草+微生物。其中,棉花与微生物联合修复120d可以使污染土壤石油降解率达到85.67%,在各种处理中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植物 微生物 生物修复
下载PDF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8
8
作者 徐金兰 黄廷林 +1 位作者 唐智新 肖洲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2-628,共7页
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7株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7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SY21为不动细菌属,SY22为奈瑟氏球菌属,SY23为邻单胞菌属、SY24为黄单胞菌属、SY42为动胶菌属、SY43为黄杆菌属、SY44为假单胞菌属.... 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7株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7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SY21为不动细菌属,SY22为奈瑟氏球菌属,SY23为邻单胞菌属、SY24为黄单胞菌属、SY42为动胶菌属、SY43为黄杆菌属、SY44为假单胞菌属.7株菌的降油试验结果表明,降解8d后,加菌试样的石油烃降解率均达到80%左右,7株菌的石油烃降解速率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接种量越大,石油菌数量越多,石油烃降解率随接种量的增加而提高.采用SY43和SY23菌株对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高效菌株SY43和SY23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去除,去除率可达88.4%和73.4%,其中菌株SY43的修复效果优于SY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降油菌 石油污染土壤 接种量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长料堆式异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姜昌亮 孙铁珩 +6 位作者 李培军 张春桂 张海荣 马学军 姚德明 杨桂芬 杨桂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79-282,共4页
应用长料堆式处理技术在长 2 0m、宽 10m的实用规模预制床上对辽河油田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 .处理工程设 8个长条状堆料单元 ,每个堆料单元长 8m、宽 2m、高 0 .35m .当稀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 (TPH)为 4.16... 应用长料堆式处理技术在长 2 0m、宽 10m的实用规模预制床上对辽河油田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 .处理工程设 8个长条状堆料单元 ,每个堆料单元长 8m、宽 2m、高 0 .35m .当稀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 (TPH)为 4.16~ 7.72 g·10 0 g-1土时 ,经过 5 3d的运行 ,TPH去除率 45 .19%~ 5 6 .74% .本研究为石油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实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堆制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堆制微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丁克强 尹睿 +2 位作者 刘世亮 张海荣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137-1140,共4页
采用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堆式堆制处理方法 ,对辽河油田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处理研究 .处理工程设 4个处理料堆单元 ,每个处理单元长 118.5cm ,宽 6 5 .5cm ,高 12 .5cm .研究结果表明 ,当进行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为 5 .... 采用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堆式堆制处理方法 ,对辽河油田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处理研究 .处理工程设 4个处理料堆单元 ,每个处理单元长 118.5cm ,宽 6 5 .5cm ,高 12 .5cm .研究结果表明 ,当进行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为 5 .2 2 g·10 0 g-1土时 ,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chrysospori um) ,经过 5 5d的运行 ,石油烃总量去除率达 5 4.2 % .堆制处理中影响污染土壤石油烃总量生物降解的主要变化因子为污染土壤的O2 和CO2 含量、降解石油烃微生物的数量、污染土壤pH的变化 .通过监测这些数据的变化 ,可直接反映该工程的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 .本处理工程采用定期通风措施 ,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廉 ,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用化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污染土壤清洁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堆制 微生物降解 土壤污染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93
11
作者 丁克强 孙铁珩 李培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5,共6页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nd main methods of cleaning the pollutants were dealt with in the paper.The key principles,technological types, effect factors ,consolidation of the technology,present ...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s and main methods of cleaning the pollutants were dealt with in the paper.The key principles,technological types, effect factors ,consolidation of the technology,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ioremediation of the soil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s we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石油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复Ⅲ.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五星 骆永明 +2 位作者 滕应 李振高 吴龙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4-999,共6页
在对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接种含石油降解菌的菌剂、添加营养、定期翻动以及栽种植物等方式对其进行了修复。试验表明,添加氮磷等营养后,土壤中的烃降解菌明显增加,石油降解速率显著加快,但接种菌剂以及... 在对石油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接种含石油降解菌的菌剂、添加营养、定期翻动以及栽种植物等方式对其进行了修复。试验表明,添加氮磷等营养后,土壤中的烃降解菌明显增加,石油降解速率显著加快,但接种菌剂以及定期翻动对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在修复试验进行到120 d后,对部分处理进行了植物修复。试验表明栽种狼尾草后,土壤中石油降解速率显著加快,生物毒性明显降低。另外,试验结束后对土壤中的总DNA进行了提取和基于16S rDNA V3区的PCR-DGGE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修复处理改变了土壤中优势细菌的群落结构,使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土壤污染 生物修复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与调控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钟毅 李广贺 +2 位作者 张旭 金文标 杜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为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降解效应,选用中国北方某油田区现场的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投加除油菌、调节氮磷营养含量和水分含量等强化措施的修复试验。经过180d修复,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达70.6%,去除速率达0.15g·... 为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降解效应,选用中国北方某油田区现场的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投加除油菌、调节氮磷营养含量和水分含量等强化措施的修复试验。经过180d修复,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达70.6%,去除速率达0.15g· kg^-1·d^-1,与自然条件相比,石油污染物半袁期由929d减少为103d。饱和烃去除率占总石油去除的75%以上,主要为十八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一烷与三十四烷。初期投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快速启动作用,但后期多次投菌对生物修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氮磷营养水平的适当调节有利于生物修复进行,本试验中对除油菌生长和石油去除最有利的有效态碳氮比为C:N=100:1~50:1。在石油去除过程中,土壤石油去除速率的变化与除油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微生态环境调控对于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降解 除油菌 营养水平
下载PDF
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2阶段生物修复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培军 台培东 +3 位作者 郭书海 刘宛 蔺欣 张春桂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78,共5页
建立了污染土壤预制床处理工程 ,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堆腐处理 ,历时 2个阶段 ,共运行2 1 0d .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 (TPH)为 2 5 8~ 77 2 g·kg- 1时 ,经过 5 3d(为第 1阶段 )的运行 ,TP... 建立了污染土壤预制床处理工程 ,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堆腐处理 ,历时 2个阶段 ,共运行2 1 0d .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 (TPH)为 2 5 8~ 77 2 g·kg- 1时 ,经过 5 3d(为第 1阶段 )的运行 ,TPH去除率 3 8 3 7%~ 5 6 74 % .第 2年 (为第 2阶段 )继续处理 1 5 6d ,TPH降解率达到 66 5 9%~80 96% .连续运行结果表明 ,污染土壤中易分解的石油烃污染物大部分在第 1阶段得到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辽河油田 堆腐
下载PDF
土壤的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5
作者 孙清 陆秀君 梁成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当今土壤的石油污染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土壤石油污染的治理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从石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与迁移、对作物的影响及生物修复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微生物降解 污染物迁移 生物修复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秀霞 耿春香 +2 位作者 房苗苗 吴伟林 单宝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9-414,共6页
从石油污染土样中筛选和纯化了2株降解石油污染物的高效微生物菌株H和F,以它们为生物活性物质,采用生物大分子仿生合成出的纳米多孔SiO2为载体,通过表面吸附固定化方法将其固定,制备出固定化微生物。将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含有石油污染... 从石油污染土样中筛选和纯化了2株降解石油污染物的高效微生物菌株H和F,以它们为生物活性物质,采用生物大分子仿生合成出的纳米多孔SiO2为载体,通过表面吸附固定化方法将其固定,制备出固定化微生物。将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含有石油污染物土壤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该固定化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50 h一次降解率高达96.2%;通过8次的反复实验,50 h的原油降解效果保持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污染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传远 杨翠云 +3 位作者 孙志高 杨玉玮 瞿成利 王允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部分油田生产区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研究了土壤的石油污染特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溢油处油泥含油率最高达6230mg/kg。石油污染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与含...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部分油田生产区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研究了土壤的石油污染特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溢油处油泥含油率最高达6230mg/kg。石油污染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与含油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TOC为0.22%~1.14%,其中老油井含量大于新油井。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发现部分石油污染区域土壤的TOC反而低于未污染区,这可能与碱蓬的覆盖状况有关。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全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所研究的石油生产区土壤总氮含量为207.74~870.20mg/kg,未受石油污染的生态核心区该值为591.02~938.28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皆呈下降趋势,土壤各层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石油烃污染导致石油污染土壤中C、N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在进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时需要添加相应的N营养元素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营养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加快其对石油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理化性质 土壤生物修复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
下载PDF
酵母菌-细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婷 张承东 +3 位作者 齐建超 张清敏 乔俊 陈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72-1477,共6页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和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石油污染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酵母菌-细菌混合菌剂在对石油烃的去除中...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和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石油污染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酵母菌-细菌混合菌剂在对石油烃的去除中表现出协同作用,连续培养32 d后混合菌处理组对总石油烃(TPH)的去除率达到29.9%,较单菌处理组高约50% 混合菌处理组脱氢酶活性高于单菌,并与石油烃去除率呈很好的相关性 前期低分子量烷烃降解效果明显,对于C15-C21的高分子量烷烃的降解效果主要在第32天时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热带假丝酵母菌 粪链球菌
下载PDF
黑麦草-不动杆菌组合体系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永军 曹中利 +3 位作者 贾海燕 赵永明 刘伟 韩薇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盆栽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微生物(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组合体系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总石油烃含量为4 420.18 mg/kg、脱氢酶活性为230.52μg/(g·d)、苯酚毒性当量浓度(... 以盆栽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微生物(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组合体系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总石油烃含量为4 420.18 mg/kg、脱氢酶活性为230.52μg/(g·d)、苯酚毒性当量浓度(TEQ_(phenol))为1 633.21 mg/L的初始条件下,强化组总石油烃降解率最高为53.08%,是对照组的1.60倍;土壤的脱氢酶活性达到637.73μg/(g·d),是对照组的10.64倍;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大幅降低,TEQ_(phenol最终降低至171.08 mg/L。说明该组合体系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且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毒物质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生物毒性 黑麦草 不动杆菌
下载PDF
固体微生物菌剂在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政 顾贵洲 +2 位作者 宁春莹 李法云 杨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5-1204,共10页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固体微生物菌剂对该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考察了最优修复条件及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是以粉砂为主的灰漠土,含水率低,含油率高,...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固体微生物菌剂对该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考察了最优修复条件及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是以粉砂为主的灰漠土,含水率低,含油率高,弱碱性,土壤中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有效含量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最优修复条件为土壤孔隙度55%、含水率25%、固体菌剂添加量5%、氮/磷摩尔比10、生物表面活性剂添加量0.5%,在此条件下经过60d的生物修复,含油率由最初的4.07%下降到1.81%,降解率为55.53%,小于C_(27)的正构烷烃得到了明显的降解,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单靠改善外在环境条件进行生物刺激,无法有效去除石油烃,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强化是去除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微生物菌剂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 生物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