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株嗜热解烃菌对原油的降黏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高配科 王燕森 +3 位作者 张宏祚 潘晓轩 李国强 马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0-4245,共6页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解烃菌是能利用石油烃作为碳源生长代谢,并产生气体、有机酸、脂肪酸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菌 原油 降解 乳化 降黏
下载PDF
嗜热解烃菌的组合降黏降解机理 被引量:6
2
作者 齐义彬 曹美娜 +2 位作者 黄立信 俞理 修建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8-22,共5页
从华北油田二连巴19断块筛选到两株高温解烃菌,命名为间和TB。研究发现这两株解烃菌的复配降黏降解效果大于每株单菌效果,复配后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69.43%,乳化降黏率达到了85.5%,乳化的平均粒径达到了18.24μm。比单菌的平均乳化粒径... 从华北油田二连巴19断块筛选到两株高温解烃菌,命名为间和TB。研究发现这两株解烃菌的复配降黏降解效果大于每株单菌效果,复配后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69.43%,乳化降黏率达到了85.5%,乳化的平均粒径达到了18.24μm。比单菌的平均乳化粒径25.46μm减小了28.4%。原油Pr/nC17的比值由0.25降低到0.21;Ph/nC18的比值由0.11下降到0.09;(C21+C22)/(C28+C29)的比值由1.10上升到1.42。结果说明微生物对原油具有很好降解和降黏效果,四组分分析和全烃色谱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通过分解原油中的长链饱和烃和芳香烃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解烃菌 降黏 降解
下载PDF
嗜蜡菌的筛选及其对稠油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卫强 李佳 +1 位作者 王国付 张晓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6-182,共7页
由于黏度大、流动性差等,稠油开发和集输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利用微生物改善稠油的性能比业界的传统做法更为经济、环保。从辽河油田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嗜蜡菌(ZL-7),优化出其最佳培养温度为45℃,培养周期为7d;含菌体的富集培养液(菌悬... 由于黏度大、流动性差等,稠油开发和集输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利用微生物改善稠油的性能比业界的传统做法更为经济、环保。从辽河油田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嗜蜡菌(ZL-7),优化出其最佳培养温度为45℃,培养周期为7d;含菌体的富集培养液(菌悬液)处理稠油7d后,对稠油有较明显的降黏、除蜡的作用;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监测稠油的粒径长度分布(CLD)与粒径分布(DDD),发现稠油小粒径所占比率上升,大粒径所占比率下降,粒径平均值较之前有所下降,有利于稠油乳状液的制备及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蜡菌 稠油 降黏除蜡 粒径
下载PDF
微生物对稠油降解、降粘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晓博 洪帅 +2 位作者 姜晗 王卫强 张海娟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3期617-621,共5页
稠油因其有高粘、流动性差、不宜开采的特点成为石油开采运输的研究重点;微生物降解稠油技术因高效、不污染油品,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较大。目前,解烃菌的菌种数量虽然众多,但是这些菌种对地层、油藏的伍配性太强,只适应特定的油品;降解胶... 稠油因其有高粘、流动性差、不宜开采的特点成为石油开采运输的研究重点;微生物降解稠油技术因高效、不污染油品,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较大。目前,解烃菌的菌种数量虽然众多,但是这些菌种对地层、油藏的伍配性太强,只适应特定的油品;降解胶质、沥青质方面微生物存在着一定难度,这类菌种较少而且作用周期较长。论述了影响稠油流动性的因素、近几年来微生物降解稠油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日后的微生物降解稠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菌 稠油降解 稠油降粘 胶质
下载PDF
几株采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菌种鉴定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冯蕾 杨新平 +2 位作者 陈竞 秦新政 代学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从克拉玛依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了8种可用于MEOR的菌株.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为酵母菌,菌株I为芽孢杆菌属,其余6种为假单胞菌属.菌液活菌数和光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在35℃下当盐度≤5%时各菌株生长良好,盐度为8%和10%时菌株D不生长,... 从克拉玛依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出了8种可用于MEOR的菌株.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为酵母菌,菌株I为芽孢杆菌属,其余6种为假单胞菌属.菌液活菌数和光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在35℃下当盐度≤5%时各菌株生长良好,盐度为8%和10%时菌株D不生长,其余菌珠的长势有不同程度减弱;在35℃、pH值4~10条件下各菌株均可生长,其中菌株D在酸性条件下,菌株A,B,C在中性条件下,菌株E,F,H,I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各菌株在40℃和45℃下生长良好,温度升至50℃时菌株A不生长,升至55℃时菌株B和E不生长,在60℃下各菌株均不生长.8种菌株在35℃下使克拉玛依两口井的稠油粘度(25℃)下降25.2%~70.6%,其中菌株B,E,F对两口井的稠油均有很高的降粘率.对3种菌株处理后的稠油族组分变化作了简要讨论.图2表6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微生物 采油微生物 生理生化特性 菌种鉴定 微生物降粘 稠油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