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ly Discovered Oil-bearing Mesoproterozoic Erathem within the Niu D1 Well, Liaoxi Depression, Yanliao Faulted Depression Zone, NE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SUN Qiushi GAO Xiaoyong +5 位作者 ZONG Wenming SUN Shouliang ZHANG Tao XIAO Fei LI Yongfei SHI L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02-203,共2页
Objective The Yanshan Fold Belt is located with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contains welldeveloped and widespread N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units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 Objective The Yanshan Fold Belt is located with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contains welldeveloped and widespread N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units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up to 9000 m.Previous studies identified many oil seedlings as well as asphalt and ancien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Northern Hebei depression and western Liaoning depression.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Mesoproterozoic and Ne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units are ideally suited for the formation of significant oil and gas resources.The Niu D1 well was drilled by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CGS)in the Niuyingzi area and intercepted oil immersions and oil-and gas-bearing units within a limestone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Proterozoic Gaoyuzhuang Formation(Fig.1).This study presents new biomarker compound and carbon isotope data that indicate that the oil within this formation was derived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the Hongshuizhuang Formation,part of the Mesoproterozoic Jixian Series,and the reservoir type is overthrust fault fractured anticline hydrocarbon reservoir.The oil reservoir within the Gaoyuzhuang Formation limestone might represent the oldest oil reservoir discovered to date within the Yanliao faulted depress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 China A NEWLY Discovered Oil-bearing MESOPROTEROZOIC Erathem within the Niu D1 WELL Yanliao Faulted depression ZONE liaoxi depression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南洼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运聚模式
2
作者 李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3,共9页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 辽西低凸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南部油气环绕辽西凹陷南洼呈带状分布,辽西凹陷南洼对油气的贡献以及贡献多寡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地区勘探进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绕辽西凹陷南洼分布的油气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厘清原油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辽西低凸起南部油气带分布在辽西大断层两侧,环绕辽西凹陷南洼东北侧的油藏有LD5N、SZ36、LD5和LD4油藏,其中LD4油藏和LD5东二下段油藏具有高甲藻甾烷、低C_(30)4-甲基甾烷的低成熟特征,来源于辽西凹陷南洼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LD5东二上段油藏和SZ36S油藏分布在断层两侧,发育甲藻甾烷、C_(30)4-甲基甾烷和伽马蜡烷,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于辽西凹陷南洼和辽中凹陷中洼混合来源;LD5N油藏和SZ36油藏具有高C_(30)4-甲基甾烷、低伽马蜡烷的特征,均为成熟原油,由辽中凹陷中洼烃源岩生成;②辽西凹陷南洼以低熟油为主,沿断层向LD5、LD4构造带深部运移充注,形成LD4和LD5东二下段油藏;LD5、LD4东二下段充满后,辽西凹陷南洼低熟油沿断层继续向浅部运移,与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在LD5东二上段、SZ36S汇合,形成LD5东二上段、SZ36S混合类油藏,辽中凹陷中洼成熟油向SZ36油藏东北侧运移,跨过辽西大断层后在浅部形成LD5N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甾烷 辽东湾 辽西凸起 辽西凹陷南洼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潜山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9
3
作者 吕丁友 杨明慧 +4 位作者 周心怀 魏刚 刘乐 李春霞 郑晓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0-496,共7页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 辽东湾坳陷辽西低凸起具有明确的南、中、北3段构造分段特征,潜山构造样式呈典型的翘倾断块状态,潜山地层结构由太古界变质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火山岩构成3层复式结构。辽西低凸起潜山油气聚集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古近系是否发育储层,二是辽中凹陷油气资源是否充足。因此,大规模的潜山油气聚集多是在主断槽油气供应充分、且潜山上覆古近系缺乏优质储层的情况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构造 油气聚集 辽西低凸起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用泥岩热解资料预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元林 修洪文 +4 位作者 孟凡晋 殷秀兰 王志国 黄文彪 姜文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43,共3页
为了应用泥岩热解资料预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深度,进行了泥岩热解与有机酸测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泥岩热解S3(S3为岩石热解P3峰,代表有机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与剩余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所得到的经验公... 为了应用泥岩热解资料预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深度,进行了泥岩热解与有机酸测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泥岩热解S3(S3为岩石热解P3峰,代表有机二氧化碳的总含量)与剩余总有机酸含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应用所得到的经验公式和泥岩热解资料,计算了渤海湾盆地辽河西部凹陷南段泥岩的剩余总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单井泥岩剩余总有机酸含量与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有机酸的高值带对应于次生孔隙发育带;当深层泥岩中剩余有机酸的含量低于50μg/g时,次生孔隙发育带逐渐消失;该地区泥岩有机酸含量大于50μg/g对应的深度范围为1500~3850m,就是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深度范围。采用该方法预测的深层(埋深超过3500m)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的下限深度,可以作为深层油气勘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热解 有机酸 次生孔隙发育带 地球化学录井 深层 辽河西部凹陷
下载PDF
辽西拗陷凌源地区洪水庄组烃源岩石油地质特征及生烃潜力 被引量:10
5
作者 宗文明 孙求实 +5 位作者 郜晓勇 郑磊 石蕾 李永飞 孙守亮 张涛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2期165-174,192,共11页
洪水庄组页岩是燕辽裂陷带的主力烃源岩层,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而辽西拗陷的洪水庄组研究相对薄弱,对烃源岩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该区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为揭示辽西拗陷洪水庄组烃源... 洪水庄组页岩是燕辽裂陷带的主力烃源岩层,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而辽西拗陷的洪水庄组研究相对薄弱,对烃源岩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等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该区中—新元古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勘探部署工作.为揭示辽西拗陷洪水庄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保存条件,以辽西拗陷凌源地区辽凌地2井和3条剖面的洪水庄组样品为对象,进行了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西拗陷凌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局部含Ⅱ2和Ⅲ型;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1.15%~2.26%,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部分样品过成熟,综合评价为中到好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凌源地区以洪水庄组为生油层,可构成2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且处于有利储集相带,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界 洪水庄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 辽西拗陷
下载PDF
辽西-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油源及成藏期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欧光习 李林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7-91,共5页
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研究了辽西-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沥青、油苗显示相对集中的地层(雾迷山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油气的来源、成熟程度与成藏期次。研究表明,区内中-上元古界部分地层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源... 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研究了辽西-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沥青、油苗显示相对集中的地层(雾迷山组、铁岭组和下马岭组)油气的来源、成熟程度与成藏期次。研究表明,区内中-上元古界部分地层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源岩多达到成熟-高成熟的演化阶段,是中-上元古界油气的主要贡献者。中-上元古界储层中存在大量类型各异的油气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的产状与光学特征可以判定它们分属不同地质时期储层流体活动的产物,指出中-上元古界经历了三到四期的油气成藏过程,中晚期油气成藏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冀北坳陷 中-上元古界 油源 成藏期
下载PDF
辽西凹陷古近纪沙三中期1000m极超深水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钟建华 倪良田 +10 位作者 邵珠福 孙宁亮 郝兵 孙洪滨 刘宝 刘闯 杨冠群 王滨 李伟华 于艳玲 罗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3,共13页
辽西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发育了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古近系。辽西凹陷古近纪覆水深度可达1 000m,是一个极超深水凹陷;超深水的发现主要是通过地震剖面解析古近纪齐家扇体来获得,通过解析1518和1631两条... 辽西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发育了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古近系。辽西凹陷古近纪覆水深度可达1 000m,是一个极超深水凹陷;超深水的发现主要是通过地震剖面解析古近纪齐家扇体来获得,通过解析1518和1631两条测线(结合岩芯沉积特征)获得了沙三中期扇三角洲前缘前积层的最大高度为1 000m,并将其反演成古水深,发现辽西凹陷在古近纪沙三中期最大水深约为1 150m,在这种极超深水的条件下发育了非常特殊的以含大量泥漂砾的砂砾重力流为主的沉积;扇三角洲前积层倾角为26°~29°;辽西凹陷古近纪的水深变化经历了一个极快速变深和缓慢变浅的演化过程,其快速沉陷是岩浆底辟热侵蚀塌陷及地表侵蚀使得盆地基底快速大幅沉降所致;辽西凹陷的极超深水在这种极端的裂谷快速沉降的动力背景下形成的,为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及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辽西凹陷沙三中期与东营凹陷沙三中期极超深水的发现还揭示了渤海湾盆地沙三中期可能存在超大规模的深水或超深水坳陷,进而揭示了渤海湾盆地和黄海可能存在大范围的优质烃源岩和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超深水 古近系 沙三段 前积层 裂谷 油气 辽西凹陷
下载PDF
燕辽裂陷带辽西拗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守亮 李永飞 +8 位作者 张涛 陈树旺 唐友军 郜晓勇 孙求实 孙月成 周铁锁 宗文明 石蕾 《地质与资源》 CAS 2021年第3期341-349,共9页
燕辽裂陷带辽西拗陷多口钻井钻遇油气显示,使得该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古老海相地层再次成为油气勘探及研究的焦点.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岩心样品开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据此分析了其生源... 燕辽裂陷带辽西拗陷多口钻井钻遇油气显示,使得该地区中—新元古界的古老海相地层再次成为油气勘探及研究的焦点.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辽凌地1井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岩心样品开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据此分析了其生源信息、沉积环境及生烃潜力.综合分析认为,辽凌地1井高于庄组属于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II1型,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已大量生排烃.高于庄组烃源岩饱和烃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呈前单峰型,主峰碳多为nC_(17),具有C_(27)规则甾烷优势,指示其母质输入以低等生物为主.综合萜烷类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高于庄组生源主要为低等菌藻类.另外,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较低的Pr/Ph比值,反映出高于庄组烃源岩主体形成于咸水还原环境,个别层位可能为强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生烃潜力 高于庄组 烃源岩 辽西拗陷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红外在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冀北-辽西坳陷中元古界下马岭组油气包裹体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先进技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Micro FT-IR)在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程度,还可划分油气的成藏期次和油气类型。以冀北-辽西坳陷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为例,利...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先进技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Micro FT-IR)在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程度,还可划分油气的成藏期次和油气类型。以冀北-辽西坳陷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为例,利用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油气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至少存在两期次的油气充注,早期为具有较高CH2/CH3比值的中-重质油,晚期为具有较低CH2/CH3比值的轻质油或凝析油气,轻质油或凝析油气包裹体作为烃源岩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是辽西-冀北地区的主要油气类型。实践表明,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是研究油气包裹体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 冀北-辽西坳陷 油气包裹体 成藏期次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玉花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23期68-70,共3页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主要发育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以及热演化生烃的不均衡性制约着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本文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辽东湾地区主力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IES盆地模拟技术...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主要发育三套烃源岩,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以及热演化生烃的不均衡性制约着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本文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研究辽东湾地区主力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IES盆地模拟技术,模拟平面展布特征,得出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古近系烃源岩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熟度 辽中凹陷 辽西凹陷 辽东湾
下载PDF
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评价及其在烃源岩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以辽西拗陷中元古界蓟县系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蕾 宗文明 +2 位作者 孙求实 李永飞 陈树旺 《地质与资源》 CAS 2022年第3期367-374,共8页
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存在较强的有机非均质性,利用有限的测试样品难以表征整套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以辽西拗陷辽凌地2井为研究对象,对蓟县系主要烃源岩层铁岭组与洪水庄组进行剖析,在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层的测井响... 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存在较强的有机非均质性,利用有限的测试样品难以表征整套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以辽西拗陷辽凌地2井为研究对象,对蓟县系主要烃源岩层铁岭组与洪水庄组进行剖析,在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变系数ΔlogR技术刻画该井烃源岩TOC,进而实现烃源岩分级评价,得到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一般在2%以上,明显高于铁岭组,有机质类型都以Ⅱ型为主并含少量Ⅰ型干酪根,烃源岩都处于生气高峰期的过成熟阶段,应为蓟县系主力烃源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变系数ΔlogR 铁岭组 洪水庄组 蓟县系 辽西拗陷
下载PDF
渤海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飞龙 王德英 +3 位作者 燕歌 王改卫 王广源 杨喜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574,共9页
探讨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成因。利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方法,研究显示:原油包括轻质油、稠油、特稠油3种类型,从北洼向南洼原油物性依次变差。轻质原油主要分布在北洼,稠油在3个洼陷均有分布,特稠... 探讨辽西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成因。利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等方法,研究显示:原油包括轻质油、稠油、特稠油3种类型,从北洼向南洼原油物性依次变差。轻质原油主要分布在北洼,稠油在3个洼陷均有分布,特稠油主要分布在南洼馆陶组。北洼原油整体成熟度中等,但油源和受降解程度差异较大,可分为4类原油,其中有2类原油的碳同位素显示主要为沙四段烃源岩供烃,只是伽马蜡烷含量不同,显示沙一段烃源岩供烃量不同,且它们均未遭受生物降解;另外2类原油则为沙三段烃源岩供烃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烃源岩供烃,饱和烃色谱特征显示一个遭受严重生物降解,而另一个未遭受生物降解。中洼原油沉积环境偏氧化、高成熟度、遭受严重生物降解,其油源以沙三段烃源岩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南洼原油沉积环境偏氧化、低成熟度、遭受强烈生物降解,以沙三段烃源岩供烃为主,混入少量沙一段。油藏层位和埋深控制了原油遭受生物降解程度,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控制了原油成熟度,沙四段烃源岩分布和沉积环境控制了供烃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生物降解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下载PDF
辽西凹陷Z区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竞 辛仁臣 宋修艳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1期38-43,共6页
辽西凹陷Z区位于辽东湾海域西南部,已在古近系发现了绥中36-1亿吨级油田,展示了辽西南洼为富烃洼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以古近系东营组为目标层系,综合分析全区的古生物、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将Z区东营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 辽西凹陷Z区位于辽东湾海域西南部,已在古近系发现了绥中36-1亿吨级油田,展示了辽西南洼为富烃洼陷,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以古近系东营组为目标层系,综合分析全区的古生物、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将Z区东营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d3、SQd2和SQd1,其中SQd3、SQd2均可进一步划分出湖扩域和高位域不同的层序界面在古生物、岩性、测井响应、地震反射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构造—古地貌对层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斜坡高部位和凸起区,东营组超覆于基岩之上,上覆馆陶组与东营组之间有明显的削截现象。东营组各三级层序内部,总体上表现出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且具有不同的岩性、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东营组 层序界面 层序格架
下载PDF
辽东湾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梁建设 张功成 +2 位作者 苗顺德 李友川 陈桂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9-746,共8页
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是否发育烃源岩,是该凹陷油气勘探首要问题。以源控论为基本指导思想,从沉积相研究入手,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及油源对比,综合评价了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在大量地震资料及单井资料分析基础上,认为辽... 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是否发育烃源岩,是该凹陷油气勘探首要问题。以源控论为基本指导思想,从沉积相研究入手,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及油源对比,综合评价了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在大量地震资料及单井资料分析基础上,认为辽西凹陷沙河街组发育大规模中深湖相,特别是辽西中洼沙四段发育中深湖相沉积,具备形成烃源岩的先决条件。通过在该凹陷取的33个油样及48个岩样分析,认为沙河街组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中腐泥组和壳质组含量普遍较高,富含浮游藻类,干酪根类型为Ⅰ~Ⅱ型。盆地模拟认为辽西凹陷生烃门限约2 500 m,沙三段进入生烃门限,具备大规模生烃条件,沙一段未进入生烃门限。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辽西凹陷原油的4-甲基甾烷/C29规则甾烷比值基本上都大于0.5,三芳甾烷/三芳甲藻烷值分布范围0.94~3.88,均值为1.51,与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认为沙三段和沙四段是辽西凹陷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层段。有机相和沉积相综合分析认为,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整体优越,但各次洼烃源岩分布有一定差异性,中洼发育2套沙河街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南洼沙三段烃源岩最好,北洼烃源岩规模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分析 油源对比 沙河街组 辽西凹陷
下载PDF
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潜力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国民 王德英 +2 位作者 王飞龙 王清斌 王富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8-565,638,共9页
研究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品质及生烃潜力,探讨该边缘凹陷油气勘探前景。在现有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特征,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古环境分析以及盆地模拟,综合评价沙四段烃源岩生烃潜力,结果显示:①沙四段沉积时期整体... 研究辽西凹陷沙四段烃源岩品质及生烃潜力,探讨该边缘凹陷油气勘探前景。在现有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特征,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古环境分析以及盆地模拟,综合评价沙四段烃源岩生烃潜力,结果显示:①沙四段沉积时期整体处于干热气候、微咸水、弱氧化-还原沉积环境,由于中洼陆源输入较大,形成Ⅱ2型干酪根,烃源岩TOC平均质量分数为1%,为一般烃源岩;中-北洼远离陆源输入,具有较高的藻类丰度,形成Ⅱ1型干酪根,烃源岩TOC平均质量分数高达4%,为高丰度优质烃源岩。②沙四段烃源岩排烃门限深度大约在2.8 km,整个沙四段烃源岩都已成熟,进入生烃高峰。辽西凹陷中-北洼烃源岩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大,将是今后围绕沙四段勘探的主力洼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沉积相 地球化学 古环境 资源潜力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西凹陷中央反转带原油成因类型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德瑞 牛成民 +3 位作者 王德英 郭涛 潘文静 郭龙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458,共15页
辽西凹陷中央反转带是辽东湾探区优质轻质原油的富集区,但关于该地区原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文章通过系统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及对比,识别出辽西凹陷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沙三段、沙四段3套有效烃源岩,但... 辽西凹陷中央反转带是辽东湾探区优质轻质原油的富集区,但关于该地区原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文章通过系统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及对比,识别出辽西凹陷沙河街组发育沙一段、沙三段、沙四段3套有效烃源岩,但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差异明显。研究证实3套烃源岩的有机质组成均以浮游生物为主,其中沙一段浮游生物含量最高,陆源输入最少,沙四段有机质组成中沟鞭藻含量明显高于沙一段和沙三段。此外,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均沉积于淡水—微咸水弱碱性还原环境,沙一段烃源岩沉积于半咸水—咸水碱性强还原环境。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央反转带发现的原油划分为3种类型,结合油源对比研究表明第Ⅰ类原油为沙三段和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主要分布在中央反转带的中块和东块中部地区;第Ⅱ类原油来自沙四段烃源岩,仅分布在中央反转带东块南部地区;第Ⅲ类原油为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混源油,主要分布在中央反转带西块以及东块北部地区。在此基础之上对辽西凹陷中央反转带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辽西凹陷中央反转带油气藏受“源—断—砂”三因素耦合控制,即有效烃源岩分布、油源断裂与砂体匹配程度控制了油气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沙河街组 三芳甾烷 油源对比 辽西凹陷
下载PDF
辽西凹陷A油田特稠油油藏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婷婷 徐长贵 陈保柱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5,I0001,共6页
辽西凹陷A油田在浅层发现大规模特稠油油藏,油藏具有油水倒置和油藏边界垂向上呈不规则弧形的特征。针对该特殊现象,利用流体包裹体、原油分析和盆地模拟等地质资料及手段,对其特稠油藏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稠油的形成主要与东营组... 辽西凹陷A油田在浅层发现大规模特稠油油藏,油藏具有油水倒置和油藏边界垂向上呈不规则弧形的特征。针对该特殊现象,利用流体包裹体、原油分析和盆地模拟等地质资料及手段,对其特稠油藏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稠油的形成主要与东营组的2期成藏和生物降解稠化作用密切相关,第1期东营组储层成藏之后遭受了初次降解作用,原油物性变差,降低了对盖层条件的要求,并在第2个成藏期受破坏,运移至浅层,再次经历快速降解作用,在差保存条件下形成大规模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凹陷 稠化期次 降解机制 特稠油
下载PDF
辽西凹陷北洼沙河街组沉积层序结构与有利砂体分布 被引量:7
18
作者 常艳艳 林畅松 +1 位作者 周心怀 夏世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71-1380,共10页
综合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表明,辽西凹陷北洼古近系沙河街组存在完整的地层序列,其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沙一段和沙二段之间不存在不整合层序界面;SQs3-1(沙三上段)在相对隆起区遭受剥蚀,但在坳陷带内发育完整.沙河街组发育的主要沉... 综合地震、测井及岩心等资料表明,辽西凹陷北洼古近系沙河街组存在完整的地层序列,其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沙一段和沙二段之间不存在不整合层序界面;SQs3-1(沙三上段)在相对隆起区遭受剥蚀,但在坳陷带内发育完整.沙河街组发育的主要沉积体系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滩坝等,其分布受到了同沉积断裂、次级古隆起、古坳陷分布的制约.研究区内有利的储集体包括分布于古隆起边缘低位体系域的砂体、洼陷中部的深水重力流砂体、古隆起高部位的碳酸盐岩等.它们与下部沙三段发育的大套暗色泥岩及上覆的沙一段泥质层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并在古隆起边缘、次级洼陷带、断裂坡折带及缓坡边缘形成岩性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街组 层序格架 岩性-地层圈闭 辽西凹陷 石油地质 沉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