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骨岩部在岩斜区手术入路中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玉海 卢亦成 +2 位作者 王春莉 袁国樑 廖建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为颞骨岩部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的颞骨岩部及其周围结构按手术入路分别从前、外、后三个方向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①磨除颞骨岩部尖 ,可以向下向外移动三叉神经 ;②外展神经是磨除颞骨岩... 目的 :为颞骨岩部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的颞骨岩部及其周围结构按手术入路分别从前、外、后三个方向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①磨除颞骨岩部尖 ,可以向下向外移动三叉神经 ;②外展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的内限 ;③面神经分为 5段 :颅内段 (12 .3 2mm)、内耳道段(9 .18mm)、迷路段 (5 .14mm)、鼓室段 (11.82mm)、乳突段 (17.90mm) ;④颈静脉球高度变异较大 ;⑤颈内动脉岩部膝距耳蜗 2 .65mm ,其水平段平行于岩大神经 ;结论 :①岩大神经是从前方磨除颞骨岩部十分重要的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岩斜区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翼腭窝骨性结构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玉婷 韩卉 +1 位作者 庞刚 孟庆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及其通道骨性结构的测量为临床鼻颅底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30例 (6 0侧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的形态、大小 ,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翼管前口的宽度为 (3 5...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及其通道骨性结构的测量为临床鼻颅底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30例 (6 0侧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的形态、大小 ,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翼管前口的宽度为 (3 5 3± 0 6 4 )mm ,后口的宽度为 (1 72± 0 5 0 )mm ,翼管的长度为 (14 74± 1 6 4 )mm。圆孔、蝶腭孔与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 (6 2 90± 3 81)mm、(5 2 99± 4 95 )mm。2 2侧 (36 6 7%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下方 ,11侧 (18 33%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侧 ,9侧 (15 0 0 % )位于蝶窦底的下方 ,18侧(30 0 0 % )凸入窦内 ,翼管的顶壁与窦底壁的骨质融为一体 ,3侧 (5 0 0 % )翼管上壁缺如 ,与蝶窦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解剖学 外科手术 颅骨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扩大颅中窝硬脑膜外经颞骨岩部入路至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玉海 卢亦成 +2 位作者 王春莉 袁国樑 楼美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研究颅中窝硬脑膜外经颞骨岩部入路进行岩斜区直接手术的手术方法 ,并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方法 :用 1 5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模拟颅中窝硬脑膜外经颞骨岩部入路进行岩斜区及其邻近结构的显露和解剖。结果 :①岩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 目的 :研究颅中窝硬脑膜外经颞骨岩部入路进行岩斜区直接手术的手术方法 ,并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方法 :用 1 5例成人尸体头部标本模拟颅中窝硬脑膜外经颞骨岩部入路进行岩斜区及其邻近结构的显露和解剖。结果 :①岩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十分重要的标志 ,通过它可以定位岩部颈内动脉、耳蜗和膝状神经节 ;②颅中窝硬脑膜外经颞骨岩部入路可以充分暴露从鞍背到桥延沟的岩斜区。结论 :①以岩大神经为标志磨除颞骨岩部为安全手术提供了保证 ;②此入路具有暴露好、神经血管损伤小的特点 ,特别适用于骑跨颅中、后窝的岩斜区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 颞骨岩部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部后壁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玉海 卢亦成 +2 位作者 王春莉 袁国梁 楼美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41-743,共3页
目的 :为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颞骨岩部的磨除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用 1 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模拟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磨除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结果 :岩部后壁磨除的范围可用一三角形表示 :从岩乙状窦交叉点到后半规管最... 目的 :为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颞骨岩部的磨除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用 1 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模拟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磨除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研究。 结果 :岩部后壁磨除的范围可用一三角形表示 :从岩乙状窦交叉点到后半规管最后部可磨除深度是 4 .52 mm;从后半规管最后部到前庭小管可磨除深度是 2 .1 4mm;从前庭小管到总脚可磨除深度是1 .88mm;从总脚到三角形的底可磨除深度是 2 .3 6mm。 结论 :岩乙状窦交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前入路 颞骨岩部 迷路 局部解剖学 岩斜区病变
下载PDF
国人乙状窦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庆玲 韩卉 +2 位作者 庞刚 胡玉婷 张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 目的 为耳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乙状窦沟 (GSS)的形态、位置及GSS上曲在颅骨表面的标志点 ,测量GSS的宽度、深度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距离。结果 GSS呈“乙”字型 ,83 33%的顶乳突缝前角投影在GSS上曲处。GSS的宽度左侧平均为 (10 92± 1 80 )mm ,右侧平均为 (12 0 0± 1 6 5 )mm ;深度左侧平均为 (4 15± 1 4 0 )mm ,右侧平均为 (5 2 7± 2 2 7)mm。GSS宽度及深度均有显著的侧别差异。GSS前外侧缘到前庭导水管外口、内耳门下后缘、后半规管、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 (7 85±2 4 7)mm、(2 1 6 9± 4 97)mm、(8 5 4± 2 74 )mm、(12 4 2± 2 4 6 )mm。结论 GSS为颞骨岩部后面的一个重要的骨性结构 ,顶乳突缝前角处可 (作为GSS上曲定位的参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沟 解剖学 颅骨 颞骨岩部 组织学 半规管
下载PDF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海勇 李文胜 +4 位作者 王辉 蔡梅钦 罗伦 张保豫 郭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运用"逆向骨窗形... 目的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DM)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个体化3D-DM,运用"逆向骨窗形成"技术设计并模拟颞骨岩部骨窗形成。然后在3D-DM辅助下对颞骨岩部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逆向骨窗形成技术可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3D-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颞骨岩部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颞骨岩部磨除,提高术中颞骨岩部磨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逆向骨窗形成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 内镜解剖
下载PDF
Dorello管区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牛朝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 目的 为临床Dorello管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头颅标本Dorello管区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①Dorello管由Gruber韧带、岩尖及上斜坡外侧缘三者构成的一个骨纤维管道。Dorello管顶主要由Gruber韧带构成 ,Dorello管顶至底间最大垂直距离为 2 14mm± 0 70mm。②展神经经过Dorello管外 1/ 3(5 6 7% )或中 1/ 3(4 3 3% )。展神经伴行动脉为脑膜背侧动脉的分支 ,83 3%以单干形式经过展神经内侧。③展神经入海绵窦点距颈内动脉后升部后壁 3 97mm± 1 83mm ,在Meckel腔内侧 3 11mm± 0 95mm。结论 在Dorello管区展神经及其伴行动脉位置恒定 ,手术中应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解剖学 组织学 展神经 Dorello管
下载PDF
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处理岩斜区病变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5-548,553,共5页
目的 :研究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岩斜区直接手术的方法 ,寻找出该入路的标志点和颞骨岩部的磨除方法 ,并观察手术的暴露范围和优缺点。方法 :用 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 ,显微镜下 (× 6~ 2 5 )解剖经颞骨岩... 目的 :研究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岩斜区直接手术的方法 ,寻找出该入路的标志点和颞骨岩部的磨除方法 ,并观察手术的暴露范围和优缺点。方法 :用 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标本 ,显微镜下 (× 6~ 2 5 )解剖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结果 :岩乙状窦交叉点、内淋巴囊裂是磨除颞骨岩部后面的重要标志 ,用内淋巴囊裂可以初步定位前庭小管、总脚和后半规管。此入路能够暴露从鞍背到延髓中上部的区域 ,以暴露中岩斜区最佳。离断内淋巴囊 ,可扩大骨磨除的面积 ,增加手术的暴露。结论 :以岩乙状窦交叉点、内淋巴囊裂为标志为安全磨除颞骨岩部后面提供了保证。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具有手术距离短、视野暴露充分的特点 ,特别适用于骑跨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人路 岩斜区 岩乙状窦交叉点 颞骨岩部 内淋巴囊裂
下载PDF
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德俊 万经海 +5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程宏伟 汪宇扬 张圣邦 郭致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在部分岩斜区侧方入路基础上,对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力求取得良好显露的同时,使手术入路更加简便、安全、实用,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 目的在部分岩斜区侧方入路基础上,对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力求取得良好显露的同时,使手术入路更加简便、安全、实用,降低创伤,减少并发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对入路涉及重要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拍照。结果在4cm×3cm大小骨窗范围内完成所有手术操作,入路涉及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等,可较好的显露脑干腹侧间隙、岩骨背侧及桥小脑角区。结论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能取得和Kawase入路、乙状窦前入路、部分迷路切除岩骨尖(PLPA)入路等侧方入路相似或相近的显露,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切开术 颞骨岩部/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前庭小管外口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树立 漆松涛 +3 位作者 冯文峰 彭林 张嘉林 邱炳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1-222,232,共3页
目的 :研究前庭小管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为经岩骨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2例( 6 4侧 )新鲜颅底标本上观察前庭小管的形状 ,并测量其长度及其到内听孔下后缘、乙状窦前缘、岩骨嵴、颈静脉孔上缘的距离 ,对比双侧的差异。结果 ... 目的 :研究前庭小管的形态及毗邻关系 ,为经岩骨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2例( 6 4侧 )新鲜颅底标本上观察前庭小管的形状 ,并测量其长度及其到内听孔下后缘、乙状窦前缘、岩骨嵴、颈静脉孔上缘的距离 ,对比双侧的差异。结果 :前庭小管多为弧形 ( 4 8% ) ,其次为S型 ( 2 8% ) ,折线形最少 ;前庭小管长度及其到内听孔下后缘、乙状窦前缘、岩骨嵴、颈静脉孔上缘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 :9.7、1 0 .7、9.6、8.8和 9.5mm ,其中到乙状窦和颈静脉孔的距离两侧有显著性差异 ,均以右侧较短。结论 :前庭小管是经岩骨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国人和国外人种在解剖上存在一定差异 ,乙状窦前置和高颈静脉以右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骨 前庭小管外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技术改进及相关解剖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喜跃 何理盛 +1 位作者 康德智 陈陆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38-40,T003,共4页
目的 从应用解剖学入手 ,量化和微创化研究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及技术改进。 方法 对 10具 (2 0侧 )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岩部前表面显微结构的横断面观察 ,测量相关数据 ;对 3具 (6侧 )头颅标本模拟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 ,进行入路全... 目的 从应用解剖学入手 ,量化和微创化研究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及技术改进。 方法 对 10具 (2 0侧 )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岩部前表面显微结构的横断面观察 ,测量相关数据 ;对 3具 (6侧 )头颅标本模拟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 ,进行入路全程解剖观察 ,在微创化基础上探求扩大手术显露范围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结果  (1)形成带血管蒂颞肌 -筋膜瓣 ,供重建颅底用 ,减少术后脑脊液漏。(2 )确定棘孔、半月节压迹、弓状隆起 (AE)为入路重要路标 ,测量 AE与岩嵴的交点 -半月节压迹的距离为 2 2 .15± 1.4 8mm,外展神经 -半月节压迹 4 .5 0± 0 .36 mm。(3)磨除卵圆孔前外缘骨质 ,切开下颌神经鞘膜和半月节硬膜间腔 ,使中颅底内侧硬膜充分脱离前岩骨 ,扩大手术暴露。 (4 )结扎岩上窦内侧 ,硬膜切口呈双“T”形 ,扩大岩尖区及桥小脑角硬膜内结构的显露范围。 结论 确定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的重要路标 ,明确安全切除颞骨岩部前部及岩尖区骨质的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局部解剖学 显微外科手术 颞骨岩部
下载PDF
国人内耳门的解剖形态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树立 漆松涛 +2 位作者 冯文峰 张嘉林 彭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0-520,共1页
目的 为临床经岩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42例标本内耳门的形态,测量其长度、宽度及其与岩骼毗邻间距离。结果 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中央,双侧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讨论 内耳门与毗邻的各个重要结构有着稳定的解剖关系,内耳孔... 目的 为临床经岩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42例标本内耳门的形态,测量其长度、宽度及其与岩骼毗邻间距离。结果 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中央,双侧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讨论 内耳门与毗邻的各个重要结构有着稳定的解剖关系,内耳孔后和外耳道后上棘的连线可以确定岩骨后部磨除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 局部解剖学 岩骨 内耳门
下载PDF
颞骨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开荣 兰永树 +1 位作者 吕亚萍 胡兴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观测成人的100例干燥整颅、20例颅底标本、15例尸头及36侧正常颅底CT资料;观测项目为与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颞骨表面标志与岩部内重要结构的位置及其间距。结果:整颅及颅底内面各... 目的: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观测成人的100例干燥整颅、20例颅底标本、15例尸头及36侧正常颅底CT资料;观测项目为与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有关的颞骨表面标志与岩部内重要结构的位置及其间距。结果:整颅及颅底内面各项测量结果左右侧比较U均<1.96,P均>0.05,颞骨内重要结构间及与表面标志间距离测量结果多数项目男女性间比较U均>1.96或>2.58,P<0.05或<0.01;颅中窝入路可以弓状隆起作标志寻认上骨半规管以确认内耳道,也可以岩大神经管裂孔为标志暴露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与迷路段确认内耳道底;磨除岩尖部骨质时可以颈动脉管后壁与内耳门内侧缘的连线作为界线。结论:颞骨表面标志点间距及颞骨岩部内重要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可为经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术中岩部重要结构的定位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颞骨 颞骨岩部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后路重建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1 位作者 杨新东 潘俊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对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骨盆后环骨折治疗中的钢板有效固定区、置钉角度及深度进行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1具成人骨盆标本,测量钢板有效固定区、耳状面距、腰骶干内缘距、腰骶干外缘距、骶椎间孔距、偏离角度。结果... 目的对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骨盆后环骨折治疗中的钢板有效固定区、置钉角度及深度进行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1具成人骨盆标本,测量钢板有效固定区、耳状面距、腰骶干内缘距、腰骶干外缘距、骶椎间孔距、偏离角度。结果钢板有效固定区为(54.29±4.63)mm,近髂后上棘第1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28.30±4.15)mm,腰骶干内缘距为(52.58±3.55)mm,骶椎间孔距(46.89±4.29)mm,第1枚螺钉偏离角度为>(13.80°±8.78°),<(30.19°±11.15°),近髂后上棘第2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24.02±2.72)mm,近髂后上棘第3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18.79±2.45)mm,近髂后上棘第4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18.9±3.15)mm,腰骶干外缘距为(33.35±3.47)mm,第4枚螺钉偏离角度内偏9.24°±3.9°,外偏6.85°±3.1°。结论该研究对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在每侧髂骨翼置入4枚螺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 骨盆骨/解剖学和组织学 重建钢板
下载PDF
儿童颞骨岩部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劲松 丁美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颞骨岩部的解剖特点 ,以利于儿童岩部的手术。方法 :对 8例 5~ 7岁的儿童头颅颞骨进行了骨性标志、面神经的走行、半规管的相对位置的观察 ,同时对 6例成人头颅进行了比较性的观察 ,测量了有关数据。结果 :儿童颞骨气房... 目的 :了解儿童颞骨岩部的解剖特点 ,以利于儿童岩部的手术。方法 :对 8例 5~ 7岁的儿童头颅颞骨进行了骨性标志、面神经的走行、半规管的相对位置的观察 ,同时对 6例成人头颅进行了比较性的观察 ,测量了有关数据。结果 :儿童颞骨气房发育较成人差 ;65 %儿童后半规管下脚平面神经垂直段的中点 ,水平半规管更向下倾斜 ;岩部的上下径、面神经垂直段较成人短 [(3 6.3± 2 .6) <(4 5 .1± 3 .2 ) ]mm、[(9.3± 1.2 ) <(13 .9± 2 .3 ) ]。结论 :儿童颞骨结构与成人有较大区别 ,乳突部气房形成与否对半规管的位置影响较大 ;儿童经岩部手术应考虑到这些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面神经 半规管 气房 解剖学 儿童
下载PDF
淫羊藿影响骨折愈合的骨组织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洪定钢 时光达 《中医正骨》 1999年第2期3-4,6,共3页
以中医“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运用骨计量学技术,对淫羊藿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淫羊藿早期能促进骨折处血肿机化吸收、软骨钙化、骨痂生长及外骨痂桥接;后期能促进骨痂改建,使板层骨提... 以中医“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运用骨计量学技术,对淫羊藿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淫羊藿早期能促进骨折处血肿机化吸收、软骨钙化、骨痂生长及外骨痂桥接;后期能促进骨痂改建,使板层骨提早出现和髓腔再通。骨计量参数显示该药能促进骨痂生长,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促进骨基质钙化,提高破骨细胞活性和数量,加速骨痂的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淫羊藿 药效学 解剖学 组织学 实验
下载PDF
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利萍 刘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1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3 D-DM用于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3例成人头部标本,对其头部46侧进行灌注,行CT扫描,利用3 Dview计算机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3 D-DM个体化重建。结果通过对个体化3 D-DM测量结果进行比较,3 D-DM测量到的圆... 目的分析3 D-DM用于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3例成人头部标本,对其头部46侧进行灌注,行CT扫描,利用3 Dview计算机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3 D-DM个体化重建。结果通过对个体化3 D-DM测量结果进行比较,3 D-DM测量到的圆孔距离眶下裂长度,圆孔距离翼管开口、卵圆的长度及颧弓根距离耳蜗的长度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 D-DM具体展示其优势,体现应用于内镜经鼻颞骨岩部解剖中的临床使用价值,对临床以及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模型 颞骨岩部 解剖 内镜
下载PDF
国人前庭导水管外口的解剖学测量
18
作者 庞刚 韩卉 +2 位作者 孟庆玲 胡玉婷 张媛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为耳外科、颅底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淋巴囊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 )下观测 31例 (6 2侧 )正常国人干颅骨标本的前庭导水管(VA)外口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①VA外口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份 ,外... 目的 为耳外科、颅底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淋巴囊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 )下观测 31例 (6 2侧 )正常国人干颅骨标本的前庭导水管(VA)外口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①VA外口位于颞骨岩部后面的中份 ,外形多呈弧形 (5 9 6 8% ) ,平均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8 4 7± 3 4 2 )mm、(0 86± 0 36 )mm ;②VA外口与内耳门的平均间距为 (9 71± 1 38)mm ;③弓形下窝的出现率为5 4 84 %。结论 VA外口与毗邻结构有着稳定的解剖关系 ,可以作为手术时特定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外口 解剖学 测量 组织学 颅骨标本
下载PDF
国人内耳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庆玲 韩卉 +1 位作者 庞刚 胡玉婷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测内耳门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为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40例头颅标本内耳门的形态、位置,测量其长度、宽度及与毗邻结构间的距离,并对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内耳门位于颞骨岩部后面,83.3%... 目的:观测内耳门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为神经外科及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40例头颅标本内耳门的形态、位置,测量其长度、宽度及与毗邻结构间的距离,并对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内耳门位于颞骨岩部后面,83.3%呈椭圆形,25.0%有内再道口上棘,内耳门与颈静脉孔、后半规管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45mm和15.64mm,双侧数据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内耳门是颞骨岩部后面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其与毗邻结构间有稳定的解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门 迷路 岩部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20
作者 高玉海 杨芳芳 +3 位作者 葸慧荣 李文苑 甄平 陈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胶囊(ITFC)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索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纽、ITFC-1组及ITFC-2组。其中。ITFC-1组和ITFC-2组分别以50mg·k-1...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胶囊(ITFC)对生长期大鼠峰值骨密度和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索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纽、ITFC-1组及ITFC-2组。其中。ITFC-1组和ITFC-2组分别以50mg·k-1·d-1ITFC和100mg·kg-1·d-1ITFC灌胃,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在灌胃后4、8、12周测定全身骨密度。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右侧股骨和腰椎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右侧胫骨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TFC-1组和ITFC-2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和8周时,ITFC-1组和ITFc-2组全身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时,ITFC-1组和ITFC-2组大鼠全身骨密度、离体骨密度及血清BALP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TFC-2组大鼠骨小梁宽度和数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RACP5b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TFC-2组大鼠离体骨密度、血清BALP、骨小梁数量和面积百分比均高于ITFC-1组,骨小梁分离度和血清TRACP5b均低于ITFC-1组(均P〈0.05)。结论:ITFc有可能通过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及改善骨组织微结构来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投药和剂量 淫羊藿甙/治疗应用 骨质疏树中药疗法 骨和骨组织/解剖学和组织学 疾病模型 动物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