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Modeling in Rabbits: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Analysis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建颜 易明 +1 位作者 姚尚龙 张雪萍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3期428-433,共6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new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 model in animals so as to study the general anesthetic mechanism at multi-levels in vivo. Twenty Japanese white rabbits were enrolled and ...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new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 model in animals so as to study the general anesthetic mechanism at multi-levels in vivo. Twenty Japanese white rabbits were enrolled and propofol(10 mg/kg) was administrated intravenously. Artery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various time points after injection,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ropofol were measured.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 was performed using Win Nonlin software. Propofol TCI within the acquired parameters integrated was conducted to achieve different anesthetic depths in rabbits, monitored by narcotrend. The pharmacodynamics was analyzed using a sigmoidal inhibitory maximal effect model for narcotrend index(NI) versus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propofol in Japanese white rabbits was best described by a two-compartment model. The target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propofol required at light anesthetic depth was 9.77±0.23 μg/m L, while 12.52±0.69 μg/m L at deep anesthetic depth. NI was 76.17±4.25 at light anesthetic depth, while 27.41±5.77 at deep anesthetic depth. The effect-site 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ke0) was 0.263/min, and the propofol dose required to achieve a 50% decrease in the NI value from baseline was 11.19 μg/m L(95% CI, 10.25–13.67). Our results established a new propofol TCI animal model and proved the model controlled the anesthetic depth accurately and stably in rabbits. The study provides a powerful method for exploring general anesthetic mechanisms at different anesthetic depths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ofol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modeling rabbit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anesthetic depth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
2
作者 徐陈琛 汪晓娟 +1 位作者 李亚 郭少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结合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价3种抗菌药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使... 目的探讨结合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比阿培南的药动学/药效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分别评价3种抗菌药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运用蒙特卡洛模拟不同治疗方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000次达到目标靶值f%T>MIC≥40%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共收集患者71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6.76%,对于该院MIC值的分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方案CFR均<90%;当MIC≤1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90%,当MIC值≥8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均<90%;3种抗菌药物MIC值的敏感相关性范围为-73.52%~-88.78%。结论相对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常规剂量治疗,对于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需增加剂量和给药频次或选择联合用药。临床治疗应重视细菌培养,需根据MIC值制订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蒙特卡洛模拟 碳青霉烯类药物 药动学/药效学 最低抑菌浓度 达标概率 累积反应分数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南
3
作者 卞星晨 黄志伟 +3 位作者 胡付品 武晓捷 李鑫 张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由于早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较窄,抑酶谱更广泛的酶抑制剂在不断研发之中。与一般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需明确β-内酰...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耐药菌所致感染,由于早期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谱较窄,抑酶谱更广泛的酶抑制剂在不断研发之中。与一般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前研究需明确β-内酰胺类药物或酶抑制剂本身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尤其是明确酶抑制剂是否具有抗菌活性。需要确定合适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适用的不同酶型的目标病原菌。本文主要介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前研究方法。临床前研究阶段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包括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两部分,前者主要为体外药效学研究和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研究,常用研究方法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测定、抗生素后效应测定及时间杀菌曲线。后者主要为动物药动学研究、感染动物药效学研究和感染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动物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中,需考虑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相互影响。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旨在阐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两组分药效学特点、药动学相似与否、PK/PD指数及其临床前PK/PD靶值,为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标适应症及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药动学 药效学 药动学/药效学靶值
下载PDF
基于多靶点PK-PD模型评价丹酚酸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雪 王玉浩 +2 位作者 郑运思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4,共8页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基于上述标志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选用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k从整体角度量化机体状态,并以参数k的变化率作为替代药效指标建立多靶点PK-PD模型,用以考察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al A对各标志物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参数k与表征心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al A的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药物对参数k的改善程度I之间的关系。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的多靶点PK-PD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为多靶点中药PK-PD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缺血性心衰 标志物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多靶点
下载PDF
不同烧伤程度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柳 角述兰 +1 位作者 思永玉 杨露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7-781,共5页
目的结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研究不同烧伤程度患者高代谢期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烧伤手术患者58例,男45例,女13例,年龄18~60岁,ASAⅡ或Ⅲ级,按照烧伤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n=20)为对照组,瘢痕患者,行瘢痕切除修复... 目的结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研究不同烧伤程度患者高代谢期靶控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烧伤手术患者58例,男45例,女13例,年龄18~60岁,ASAⅡ或Ⅲ级,按照烧伤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n=20)为对照组,瘢痕患者,行瘢痕切除修复植皮术;B组(n=20)为中度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C组(n=18)为重度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B、C组患者无休克表现,处于高代谢期(患者均在烧伤后6~14d施行手术,心排血量增高)。丙泊酚以3.5μg/ml的靶浓度TCI诱导并维持,辅以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60。于丙泊酚TCI前,TCI后1、2、5、10、15、20、30、40、50、60、90min,停止TCI时及停药后1、3、5、8、10、20、30min抽取动脉血3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测定丙泊酚血浆药物浓度(Cm),用DAS软件计算程序处理数据,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组实测丙泊酚Cm均高于靶浓度,在TCI后2min升高达到稳态,20min后开始逐渐下降,C组Cm明显低于A、B组(P<0.05);C组的分布容积(V1、V2、V3)、清除率(CL)、消除速率常数(K10)均明显高于A、B组(P<0.05);三组其余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应用丙泊酚TCI需要设定更高的靶浓度及输注速率。中度烧伤患者高代谢期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非烧伤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下载PDF
肺靶向制剂——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的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云霞 包定元 +2 位作者 曾昭贤 何晓 陆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以125I标记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小鼠静脉注射后测定其体内分布,结果表明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在小鼠肺部浓度最高,由靶向性参数判定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靶向作用明显,靶向效率较高。用微生物分析法测定并比较了肺组织中硫酸链霉素... 以125I标记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小鼠静脉注射后测定其体内分布,结果表明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在小鼠肺部浓度最高,由靶向性参数判定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靶向作用明显,靶向效率较高。用微生物分析法测定并比较了肺组织中硫酸链霉素及其明胶微球的浓度,结果显示,在硫酸链霉素明胶微球给药量约为硫酸链霉素一半的情况下,肺部的药物浓度仍可达到或超过非微球剂。用苏通氏培养基二倍稀释法测得硫酸链霉素及其明胶微球MIC值均为0.2mg/L。小鼠实验性肺结核治疗结果表明,以实际硫酸链霉素量计,微球剂约为非微球剂的1/3时,即可达到相同的治疗作用,当用药量约为非微球剂的2/3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链霉素 明胶微球 肺靶向给药系统 肺结构 药动学 药效学 药理
下载PDF
0期临床试验:新药临床研究的新模式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骏 宋紫辉 +2 位作者 蔡永明 刘昌孝 张宗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1-585,共5页
0期临床试验是一种先于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开展的研究,旨在评价受试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0期试验的特点是:小剂量、短周期、少量受试者、不以药物疗效评价为目的。0期试验主要用于作用靶点指标和(或)生物标记物的抗肿瘤... 0期临床试验是一种先于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开展的研究,旨在评价受试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0期试验的特点是:小剂量、短周期、少量受试者、不以药物疗效评价为目的。0期试验主要用于作用靶点指标和(或)生物标记物的抗肿瘤候选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评价。一般可将0期临床研究的类型分为3类。开展0期临床研究可参考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探索性研究药物指南"。0期临床试验的局限性可以通过良好的试验设计加以克服。对于分子靶向的抗癌药物,0期临床研究可提高研究效率和后续研究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期临床试验 靶点 生物标记物 探索性研究药物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下载PDF
针对不同靶点新型抗结核药物的药效和药动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爽 肖春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结核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最重大的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又死灰复燃。随着多药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抗结核药物已不能满足临床的治疗要求,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本文选取了最新进入临床研究或临床前研究的抗结核候选药... 结核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最重大的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又死灰复燃。随着多药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抗结核药物已不能满足临床的治疗要求,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本文选取了最新进入临床研究或临床前研究的抗结核候选药物,按照其不同的作用靶点综述了各个药物的药效学及药动学性质,为今后抗结核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药物靶点 新型抗结核药物 药动学 药效学
下载PDF
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邵琨 陈冰 周佩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9-495,共7页
细胞外浓度测定作为目前器官移植临床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主要手段,与免疫抑制剂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不理想。随着液相质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检测技术逐渐成熟。由于细胞内浓度测定可直接检测靶细胞内的药物... 细胞外浓度测定作为目前器官移植临床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主要手段,与免疫抑制剂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不理想。随着液相质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检测技术逐渐成熟。由于细胞内浓度测定可直接检测靶细胞内的药物暴露水平,理论上能更好地反映免疫抑制剂的药效。本文总结了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的历史与现状,着重介绍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其与药效的相关性。免疫抑制剂细胞内浓度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免疫抑制剂 治疗药物监测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下载PDF
方剂体内/血清成分谱与靶成分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被引量:101
10
作者 黄熙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77-279,共3页
为了在方剂药效物质及其动力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我们的有关理论与实验积累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和讨论了方剂进入体内成分状况的概念与意义.方剂体内/血清成分谱与靶成分这一术语,因为较吻合现代科学语汇,其涵义能... 为了在方剂药效物质及其动力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我们的有关理论与实验积累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和讨论了方剂进入体内成分状况的概念与意义.方剂体内/血清成分谱与靶成分这一术语,因为较吻合现代科学语汇,其涵义能较好解决该领域基本难题和能与中医药理论有机结合.该概念对于方剂药效物质及其动力学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血清成分谱 靶成分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phase I trials in cancer medicin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ast decade 被引量:1
11
作者 Anthony W. Tolcher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5-820,共6页
The adv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 combined with an unsustainable rate of failure in 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 has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new approaches to clinical trials. Early clinical trials are no exception, wit... The adv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 combined with an unsustainable rate of failure in 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 has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new approaches to clinical trials. Early clinical trials are no exception, with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ventual success rate of late stage trials through evolving phase I trial methodologies, the addition of extensive pharmacodynamic studies, and early adoption of patient selection strategies. Unfortunately, some of these new approaches have met with mixed results. Furthermore, no clear metrics are availabl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designs are more successful than previous strategies.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phase I trials and draws upon several examples of strategies that have been successful as well as those that have not, and outlines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phase I trials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individual malignancies emer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审查 抗癌药物 演变 恶性肿瘤 分子生物学 药物开发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重症患者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育珠 杜倩 +3 位作者 陶丽 韩鹃 陈晓敏 张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第7期18-24,共7页
目的:调查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在本院重症患者中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达标情况,为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 目的:调查常用的6种抗菌药物在本院重症患者中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达标情况,为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接受TDM的危重症患者。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患者PK/PD指数,对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结果以及纳入的6种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分布范围、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重症患者26例,均接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伏立康唑、氟康唑6种抗菌药物中的2~3种联合抗感染治疗,共计100份血浆样本及204个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患者群体谷浓度和PK/PD指数差异大,TDM靶值和PK/PD靶值总体不达标率分别高达45.28%和55.36%。结论:6种抗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中的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率均较低,普遍存在低暴露和过暴露情况。提示应在此类患者中开展TDM,以精准调整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重症患者 治疗药物监测靶值 药动学/药效学靶值 非房室模型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在危重症患者中TDM靶值和PK/PD靶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微生物疗效分析
13
作者 董育珠 陶丽 +3 位作者 韩鹃 廉衡 杜倩 张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307-231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3种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未达标的危险因素以及2种靶值和微生物疗效的关系,为精准... 目的:探讨影响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3种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靶值和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靶值未达标的危险因素以及2种靶值和微生物疗效的关系,为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中至少1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利用优化采样方案采集每位患者的3~4份血浆样本,借助非房室模型结合经典药动学理论计算PK/PD参数。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究3种药物TDM靶值和PK/PD靶值未达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接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美罗培南治疗的25名危重症患者的96份血浆样本,共计151份血药浓度-时间数据。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的谷浓度(trough concentration,Cmin)达标率低,分别为20.00%、22.22%和23.53%;万古霉素PK/PD靶值达标率、未达标率和超标率分别为20.00%、60.00%和2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的PK/PD靶值达标率分别为11.11%和17.65%,未达标率分别高达88.89%和76.47%。影响因素探究发现肌酐清除率是影响3种抗菌药物Cmin和PK/PD靶值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细菌根除组患者的万古霉素Cmin[(15.329±7.522)mg·L^(-1)vs.(6.273±0.754)mg·L^(-1),P=0.019]和AUC0~24 h/MIC(578.47±413.86 vs.175.94±17.07,P=0.028)均显著高于细菌未根除组。结论: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在危重症患者中的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率低,未达标率高,普遍存在低暴露和过暴露情况。提高TDM靶值和PK/PD靶值达标率均可能提高患者细菌根除率,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此类患者中开展TDM,为精准给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美罗培南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靶值 药动学/药效学靶值 微生物疗效
原文传递
替考拉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与给药方案优化 被引量:31
14
作者 江学维 梁蓓蓓 +2 位作者 王凯 王瑾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62-1664,共3页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糖肽类药物替考拉宁一直作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之一。替考拉宁口服不吸收,蛋白结合率高,半衰期长,大部分以原型经肾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半衰期延长。替考拉宁对多种革兰氏...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糖肽类药物替考拉宁一直作为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之一。替考拉宁口服不吸收,蛋白结合率高,半衰期长,大部分以原型经肾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半衰期延长。替考拉宁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敏感,杀菌曲线相对平缓,为非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呈现持续效应,有明显抗生素后效应。当AUC/MIC≥345时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此,应使用负荷剂量使其快速达到有效谷浓度,同时应重视维持剂量,也可根据不同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方案优化 负荷剂量 有效谷浓度
原文传递
治疗性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昌孝 蔡永明 樊慧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7-264,共8页
抗体药物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性抗体药物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前和临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获得一定进展。本文从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挑战,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和抗体... 抗体药物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性抗体药物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前和临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获得一定进展。本文从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挑战,抗体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和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例等四方面思考治疗性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问题。展望今后发展,其一是生物分析方法的建立面临挑战,也是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基础。其二是药代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分析面临挑战。对于具有明显的靶向性抗体药物,靶向分布是药动学研究的关键,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数据分析、暴露量-效应评价,靶向递药释药的挑战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分析 靶向分布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 研究挑战
原文传递
基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药动/药效相关性研究解读与策略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义芳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1-1528,共8页
针对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药动/药效(PK/PD)相关性研究进行研读与解析,通过示范性的研究方案,提出创新策略。中药PK/PD相关性研究要求在机体病理状态下,同一含药血清平行进行,内容主要包括多成分PK参数测定;血清/靶组织动态指纹图谱和多... 针对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药动/药效(PK/PD)相关性研究进行研读与解析,通过示范性的研究方案,提出创新策略。中药PK/PD相关性研究要求在机体病理状态下,同一含药血清平行进行,内容主要包括多成分PK参数测定;血清/靶组织动态指纹图谱和多靶/生物标志物药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研究PK/PD结合模型,选择分析程序,表征有效成分群浓度-时间-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展指纹谱-PD相关性分析,从化学指纹和代谢指纹追踪药效变化规律;构建能表征保留时间和效应相关的特征效应峰指纹谱和能表征峰面积消长和效应相关的量效指纹谱;将成分群指纹-药效指纹(特征效应峰指纹谱和量效指纹谱)-药代指纹谱图中的多维特征信息整合;加工与编辑,构建有效成分群的"活性整合指纹图谱"的多维图像。基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PK/PD相关性研究为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及阐明真正起作用的物质基础,弄清有效成分群的体内相互作用等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多成分多靶点 药动学 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活性整合指纹图谱 解读与策略
原文传递
目标浓度干预概况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凌静 焦正 钟明康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综述目标浓度干预(target concentration intervention,TCI)理论,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及评述。结果 20世纪60年代,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进... 目的综述目标浓度干预(target concentration intervention,TCI)理论,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及评述。结果 20世纪60年代,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进入临床实践,并协助个体化用药。但随着治疗药物监测实践的发展,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如忽视个体间变异及药效,因此不能达到安全有效使用药物的目的。目标浓度干预理论利用患者和疾病的所有相关信息,综合药动学、药效学原理,可分析和解释体内药物浓度和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克服了治疗药物监测的缺陷,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方法和策略。结论目标浓度干预理论是在治疗药物监测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对临床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浓度干预 变异 治疗药物监测 药动学 药效动力学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氟氧头孢对临床菌株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冀希炜 吕媛 +1 位作者 李耘 卢炜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氟氧头孢体外抗菌活性数据、蛋白结合率数据、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给药方案时氟氧头孢的PK/PD参数。方法用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百分比(%f T_(>MIC))... 目的通过对氟氧头孢体外抗菌活性数据、蛋白结合率数据、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给药方案时氟氧头孢的PK/PD参数。方法用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百分比(%f T_(>MIC))数据作为与氧氟头孢药效相关的PK/PD指标。用计算出的不同%fT_(>MIC)的目标达成分数(TA%)评估药效。对1 g q6 h,1 g q8 h,1 g q12 h,2 g q12 h氧氟头孢的PK/PD参数(%fT_(>MIC))相应值进行相互比较。最佳给药方案选择:用NONMEM软件,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各产生1000个患者群体的数据,考察每一个给药方案对于每一种菌株的药效。结果 1 g q12 h,1 g q8 h,1 g q6 h,输注1 h,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70%fT_(>MIC)达到率分别为66.8%,93.8%和89.1%;对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70%fT_(>MIC)达到率分别为62.3%,78.7%和81.8%。2 g q12 h给药,50%和70%fT_(>MIC)达到率与q8 h或q6 h类似。但更高的抗菌药效指标达成概率2.0 g q12 h给药不如1 g q8 h或1 g q6 h。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等都具有很好的PK/PD特点。结论氟氧头孢作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无论缩短给药间隔还是延长输液时间,都可一定程度提高疗效。但与延长输注时间相比,尤以缩短给药间隔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头孢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剂量设计 抗菌药效指标达成概率 蒙特卡罗模拟
原文传递
麻醉药的药代/药效学模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文妍 董希玮 张马忠 《药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355-360,共6页
麻醉是药物诱导的一种或多种行为状态,包括意识消失、遗忘、镇痛及麻痹等,常需联合使用多种麻醉药物。与其他临床治疗药物不同,麻醉药给药后迅速分布于血液、脑或其他作用部位,数分钟内产生麻醉效应并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恢复。麻醉药... 麻醉是药物诱导的一种或多种行为状态,包括意识消失、遗忘、镇痛及麻痹等,常需联合使用多种麻醉药物。与其他临床治疗药物不同,麻醉药给药后迅速分布于血液、脑或其他作用部位,数分钟内产生麻醉效应并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恢复。麻醉药的药理效应平行于效应位浓度,但无论是单次注射还是持续给药,效应位浓度及药物效应总是滞后于血浆药物浓度。为精确控制麻醉药物效应,需充分了解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和特点。重点介绍静脉麻醉药的药代/药效学、建模、浓度-效应关系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情况,为麻醉医师优化药物临床使用方案及对其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学药效学 麻醉药 建模 药物相互作用 靶控输注
原文传递
生物学导向协调药效和药代的药物设计
20
作者 郭宗儒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创新药物的核心是构建融合具有药效药代和安全性的化学结构,将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统一到分子中,前药多以化学原理协调药代和药效间的关系,自21世纪以来更多借助生物学原理形成创制新药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从药物化学的视角简析一些平台技... 创新药物的核心是构建融合具有药效药代和安全性的化学结构,将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统一到分子中,前药多以化学原理协调药代和药效间的关系,自21世纪以来更多借助生物学原理形成创制新药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从药物化学的视角简析一些平台技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性质 微观结构 药效学 药代学 靶向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