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o-silver induced ceramic coloring via control of glaze interface and phase separ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Cong-Xu Zhu Han-Lu Zhang +8 位作者 Wen-Jun Fa Feng-Wei Miao Xiang-Qing Kong Chun-Sheng Kong Ming-Hua Feng Yu Wang Wei-Wei Li Zhen-Li Huang Zhi Zhe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292-2300,共9页
As a kind of rare materials,nano-silver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s of catalysis,medical treatment,new energy and so on.However,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f nano-silver in cera... As a kind of rare materials,nano-silver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s of catalysis,medical treatment,new energy and so on.However,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f nano-silver in ceramic glazes.In this work,different color ceramic glazes were produced by tuning the nano-silver content and optimizing the firing process.The crystalline phase composition,micro-morphology and elemental distribution of fired glaze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pth.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s were studied.The surface of the glazes with varying Ag contents fired under the reducing atmosphere exhibited blue-white.And the blue color is attributable to Rayleigh scattering that may arise because the phase-separation structures existed in glazes.Interestingly,the color of the ceramic glazes with varying Ag contents changed to golden-yellow when the ceramic glazes were fired under the air atmosphere.Golden-yellow color of the samples fired under the air atmosphere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though Ag^(+) may be existed in the gla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ic glazes Nanosized silver Microscopic analysis COLORING phase separation
原文传递
磷酸盐釉熔体中光子微纳结构的形成及釉面冷却性能
2
作者 何沈超 展红全 +5 位作者 王晓梅 高洁 韩旭 谢志鹏 汪长安 罗志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在SiO_(2)-Al_(2)O_(3)-CaO-MgO-Na_(2)O-ZnO多元釉系统中以Ca_(3)(PO_(4))_(2)作为变量,采用白度仪、UV-vis、XRD、Raman、SEM等测试方法,探索不同Ca_(3)(PO_(4))_(2)添加量对于釉熔体中非晶光子晶体结构、釉面颜色、釉面冷却性能等的... 在SiO_(2)-Al_(2)O_(3)-CaO-MgO-Na_(2)O-ZnO多元釉系统中以Ca_(3)(PO_(4))_(2)作为变量,采用白度仪、UV-vis、XRD、Raman、SEM等测试方法,探索不同Ca_(3)(PO_(4))_(2)添加量对于釉熔体中非晶光子晶体结构、釉面颜色、釉面冷却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钙的引入能显著促进釉层分相,并促进釉层微观结构发生改变;引入磷酸钙较少量时,釉层结构由颗粒状变为短程有序的三维网络多孔海绵结构,釉色向蓝色系发展;随着磷酸钙的引入,分相作用导致三维网络状结构富硅相尺寸不断增大,在该三维网络状结构和两相折射率作用下,釉面具有极高的反射率,促使釉面呈乳白色效果;引入磷酸钙过量时,有大量棒状磷酸盐晶体析出,破坏釉层结构和釉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 磷酸钙 光子结构 冷却
下载PDF
吉州窑绿釉的无铅化复现与呈色调控
3
作者 温梦涛 张效华 岳振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07-3416,共10页
吉州窑作为宋代南方八大民窑之一,因绚丽的釉色而闻名于世。本文采用景德镇地区的传统陶瓷原料,以CuO为着色剂成功实现了吉州窑绿釉的无铅化制备,研究了CuO含量对铜釉色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O含量的增加,釉层粘度逐渐降低,釉... 吉州窑作为宋代南方八大民窑之一,因绚丽的釉色而闻名于世。本文采用景德镇地区的传统陶瓷原料,以CuO为着色剂成功实现了吉州窑绿釉的无铅化制备,研究了CuO含量对铜釉色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O含量的增加,釉层粘度逐渐降低,釉面依次呈现淡青色、青绿色、绿色、墨绿色、蓝色。Cu^(2+)的呈色主要以绿色为主,但高浓度的Cu^(2+)作为玻璃改性剂破坏了SiO_(2)网络,增加了非桥氧的数量和Cu^(2+)周围氧离子的密度,此时Cu^(2+)的呈色主要为蓝色。掺入CuO后,样品均存在圆形和蠕虫状两种相分离结构。当CuO含量较高时,圆形相分离结构尺寸较小满足瑞利散射,产生蓝色乳光,加深釉面呈色;当CuO含量较低时,圆形相分离结构尺寸较大满足米氏散射,产生白色乳光。吉州窑无铅绿釉的呈色机制是铜离子价态和相分离结构协同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州窑 无铅绿釉 CUO 相分离结构 离子配位 呈色机制
下载PDF
R_2O-RO-Al_2O_3-B_2O_3-SiO_2系统快烧自生乳浊釉的化学组成与分相行为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伟东 黄建国 +1 位作者 孙承绪 张樵英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本研究选择具有大范围实用分相区、适合快速烧成的R2 O(K2 O ,Na2 O) -RO(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系统 ,研究了该多元系统全熔块乳浊釉组成与结构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使釉熔体在快速烧成... 本研究选择具有大范围实用分相区、适合快速烧成的R2 O(K2 O ,Na2 O) -RO(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系统 ,研究了该多元系统全熔块乳浊釉组成与结构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使釉熔体在快速烧成过程中自发产生分相 ,形成微米 -亚微米级液 -液不混溶结构 ,从而产生良好的乳浊效果。本文对各氧化物对分相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釉 乳浊釉 快速烧成 陶瓷釉 R2O-RO-Al2O3-B2O3-SiO2系统 组成
下载PDF
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伟东 李家治 +2 位作者 邓泽群 吴隽 郭景坤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选取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南宋和元代地层出土的青釉瓷片,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高温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从釉的析晶及分相的物理化学基础入手,研究了瓷釉... 选取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南宋和元代地层出土的青釉瓷片,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高温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从釉的析晶及分相的物理化学基础入手,研究了瓷釉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首次发现南宋和元代地层出土瓷釉都是析晶-分相釉,并探讨了釉呈色及玉质感形成与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晶 分相 能量色散 呈色 瓷釉 显微结构 相组成 物理化学 场发射 X射线荧光光谱仪
下载PDF
R_20-RO-Al_2O_3-SiO_2-P_2O_5系分相/析晶乳浊釉乳浊粒子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22
6
作者 武秀兰 任强 王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在普通石灰碱釉的基础上引入骨粉和滑石,形成R2O-RO-Al2O3-SiO2-P2O5系统釉料,通过调整釉料的化学组成获得分相/析晶乳浊釉。利用XRD,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SiO2与P2O5和SiO2与MgO的摩尔比与釉层显微结构的关系,分析了乳浊粒子(玻... 在普通石灰碱釉的基础上引入骨粉和滑石,形成R2O-RO-Al2O3-SiO2-P2O5系统釉料,通过调整釉料的化学组成获得分相/析晶乳浊釉。利用XRD,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了SiO2与P2O5和SiO2与MgO的摩尔比与釉层显微结构的关系,分析了乳浊粒子(玻璃液滴和微晶)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浊釉 分相 析晶 机理
下载PDF
低温快烧自生乳浊釉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伟东 黄建国 +1 位作者 孙承绪 张樵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0,共3页
简述了在低温快烧条件下制备自生乳浊釉的研究思路、相关工作基础及实现的关键和难点。自生乳浊釉是通过釉熔体在烧成过程中产生一级或多级分相或析出微晶而实现乳浊效果的,打破了传统扎浊釉外加晶粒乳浊剂的单一乳浊方式,具良好的应用... 简述了在低温快烧条件下制备自生乳浊釉的研究思路、相关工作基础及实现的关键和难点。自生乳浊釉是通过釉熔体在烧成过程中产生一级或多级分相或析出微晶而实现乳浊效果的,打破了传统扎浊釉外加晶粒乳浊剂的单一乳浊方式,具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烧成 分相乳浊 乳浊釉 施釉 陶瓷
下载PDF
玻璃体多次分相原理及其在瓷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海波 林营 +4 位作者 薛绪平 王芬 苗建民 侯佳珏 朱建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8-1481,共4页
论述了玻璃体中发生多次分相的原理及分相后非晶态固体的微观形貌,分析了多次分相在古今颜色釉及乳浊釉中的应用原理及作用,指出了多次分相理论在硅酸盐玻璃及瓷釉中的潜在应用方向。
关键词 玻璃体 多次分相 颜色釉 乳浊釉
下载PDF
分相-析晶乳浊釉的制备及其乳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包镇红 苗立锋 +1 位作者 江伟辉 段学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52-1955,1961,共5页
采用天然矿物原料,通过四角配料法优化组成制备出了无锆的分相-析晶乳浊釉。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乳浊釉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乳浊机理。结果表明:该乳浊釉中P2O5和B2O3促进釉分相,CaO和MgO促进... 采用天然矿物原料,通过四角配料法优化组成制备出了无锆的分相-析晶乳浊釉。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乳浊釉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乳浊机理。结果表明:该乳浊釉中P2O5和B2O3促进釉分相,CaO和MgO促进釉析晶,分相与析晶结构并存,釉层中均匀分布着大量尺寸接近可见光波长的球形孤立液滴和细小的透辉石晶体,两者对可见光强的散射作用是釉面产生乳浊的根本原因,优化出的乳浊釉白度可达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 析晶 乳浊釉
下载PDF
钧釉分相微结构与钧瓷呈色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家凡 法文君 +2 位作者 王杰 冯铭华 郑直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3,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钧瓷中分相法呈色的物理光学原理以及烧制气氛对分相小液滴及呈色现象的影响。研究表明:分相釉的呈色机理符合Rayleigh散射及Mie散射规律,控制分相小液滴尺寸及分布状态是获得分相色釉的关键。即当分相小...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钧瓷中分相法呈色的物理光学原理以及烧制气氛对分相小液滴及呈色现象的影响。研究表明:分相釉的呈色机理符合Rayleigh散射及Mie散射规律,控制分相小液滴尺寸及分布状态是获得分相色釉的关键。即当分相小液滴尺寸小于100 nm时,釉层以Rayleigh散射为主,釉色呈蓝色;而分相小液滴尺寸大于入射光波长时,则以Mie散射为主,釉色呈乳白色;同时利用Rayleigh散射和Mie散射,通过合理控制分相小液滴尺寸及分布状态还可以获得红色钧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呈色机理 烧制气氛 分相小液滴
下载PDF
组成及工艺条件对分相/析晶乳浊釉乳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武秀兰 任强 王芬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9,共4页
以天然矿物原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合理的组成设计和工艺控制,使R2O-RO-Al2O3-SiO2-P2O5系釉在高温下发生分相和析晶,得到分相/析晶乳浊釉。XRD、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表明:在高骨粉区域以分相乳浊为主,其连续相为富铝、硅贫磷的硅酸盐玻... 以天然矿物原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合理的组成设计和工艺控制,使R2O-RO-Al2O3-SiO2-P2O5系釉在高温下发生分相和析晶,得到分相/析晶乳浊釉。XRD、SEM、EDS等测试技术研究表明:在高骨粉区域以分相乳浊为主,其连续相为富铝、硅贫磷的硅酸盐玻璃,分散相是富磷、锌、镁贫铝、硅的磷硅酸盐玻璃,分散相粒子粒度约为0.3~0.8μm,且分布均匀,釉面白度80%、光泽度101%;在骨粉和滑石均较高的区域,得到分相和析晶共存的乳浊釉,析出的晶体以原顽火辉石为主,釉面白度85%、光泽度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浊釉 分相 析晶 工艺条件
下载PDF
低温烧成硼分相生料乳浊釉的研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包镇红 苗立锋 江伟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7-69,76,共4页
以高岭土、石英、长石、天然硼钙石、煅烧ZnO等为原料,制备了K_2O-Na_2O-CaO-ZnO-SiO_2-Al_2O_3-B_2O_3系统分相生料乳浊釉,在1140℃低温烧成,釉面白度可达85.8。分别研究了Al_2O_3、B_2O_3和ZnO含量对釉料乳浊度的影响,并通过对优化配... 以高岭土、石英、长石、天然硼钙石、煅烧ZnO等为原料,制备了K_2O-Na_2O-CaO-ZnO-SiO_2-Al_2O_3-B_2O_3系统分相生料乳浊釉,在1140℃低温烧成,釉面白度可达85.8。分别研究了Al_2O_3、B_2O_3和ZnO含量对釉料乳浊度的影响,并通过对优化配方进行TEM、EDS及XRD测试分析,研究了其乳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Al_2O_3含量降低,B_2O_3含量提高,釉面白度有增高趋势;釉层中均匀分散着大量粒径为100nm左右的球形液滴状乳浊粒子,其与基体之间的较大折射率差是釉面产生较高乳浊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乳浊釉 分相
下载PDF
组成对分相-析晶乳浊釉显微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江伟辉 廖奇丽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组成对分相-析晶乳浊釉显微结构及釉面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B2O3和P2O5能促进分相形成,并且由于分相具有很小的表面张力而使其液滴易于长大。适量引入CaO能使液滴尺寸增大,体...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组成对分相-析晶乳浊釉显微结构及釉面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B2O3和P2O5能促进分相形成,并且由于分相具有很小的表面张力而使其液滴易于长大。适量引入CaO能使液滴尺寸增大,体积分数提高,但过量引入会由于析晶而使体积分数降低。控制分相液滴尺寸接近可见光波长以及使釉中析出适量钙钠长石晶体可获得最佳的乳浊效果,而液滴过大或过小都难以获得较佳的乳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 乳浊釉 显微结构 组成 釉面性状
下载PDF
R_2O–RO–B_2O_3–SiO_2–Al_2O_3–P_2O_5–CaF_2系分相–析晶乳浊釉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江伟辉 廖奇丽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6-1361,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釉料组成和烧成工艺,制备了R_2O–RO–B_2O_3–SiO_2–Al_2O_3–P_2O_5–CaF_2多元系光亮无锆的分相–析晶乳浊釉。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釉的显微结构及分相...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釉料组成和烧成工艺,制备了R_2O–RO–B_2O_3–SiO_2–Al_2O_3–P_2O_5–CaF_2多元系光亮无锆的分相–析晶乳浊釉。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釉的显微结构及分相与析晶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析晶与分相结构并存,分相促进析晶;尺寸接近可见光波长的孤立液滴和所析出的钙钠长石晶体是釉面产生乳浊的根本原因。研究了不同烧成制度对分相–析晶乳浊釉显微结构的影响,发现缓冷釉样的分相液滴尺寸明显大于急冷釉样,急冷釉样中的第二相形貌表里存在明显差异,内部呈球形液滴状,表面则为蠕虫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 析晶 乳浊釉 显微结构
下载PDF
熔析/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武秀兰 王芬 任强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0-22,29,共4页
概述了熔析/分相乳浊釉的乳浊机理,综述了熔析/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并对乳浊釉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乳浊釉 熔析 分相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沙窑乳浊釉——又一种唐代的分相釉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显求 张志刚 黄瑞福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4-240,共7页
唐长沙铜官窑乳浊釉不含微米级的颗粒。暗场显微镜下发现其中含亚微米散射粒子。透射电镜和微区电子衍射确定了该乳浊釉的组成。显微图像仪求得了孤立小滴的粒度分布。化学分析了胎釉的组成。其组成与历代中国分相釉对比,具有分相釉的... 唐长沙铜官窑乳浊釉不含微米级的颗粒。暗场显微镜下发现其中含亚微米散射粒子。透射电镜和微区电子衍射确定了该乳浊釉的组成。显微图像仪求得了孤立小滴的粒度分布。化学分析了胎釉的组成。其组成与历代中国分相釉对比,具有分相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长沙窑 唐代 乳浊釉 分相釉
下载PDF
清凉寺窑汝官瓷和张公巷窑青瓷釉的析晶-分相结构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雪华 赵维娟 +6 位作者 孙洪巍 邱霞 孙新民 李国霞 郭敏 谢建忠 郭木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分相结构,结果表明: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釉都具备析晶-分相结构特征,釉的分相结构与钙长石析晶相伴生,分相的形貌有孤立液滴状和三维连通状。从而揭示青瓷釉迷人外观下所隐含的科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寺窑汝官瓷 张公巷窑青瓷 显微结构 析晶 分相
下载PDF
分相乳浊釉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雅琴 曹春娥 +1 位作者 卢希龙 余峰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8-533,共6页
无乳浊剂的分相乳浊釉是业内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分相乳浊釉的定义与机理,介绍了分相乳浊釉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各种分相乳浊釉的特点、性能、乳浊机理和不同组分对乳浊效果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分相乳浊釉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 无乳浊剂的分相乳浊釉是业内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述了分相乳浊釉的定义与机理,介绍了分相乳浊釉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各种分相乳浊釉的特点、性能、乳浊机理和不同组分对乳浊效果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分相乳浊釉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浊釉 分相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NKMCAS系辉石型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晶相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况学成 陈显求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OM、TEM、XRD等技术研究了辉石型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晶相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艺术外观的影响。揭示了辉石型白瓷釉的非平衡态下的晶相规律。找出了辉石型白瓷釉的较佳的组成范围,发现了晶间玻璃相发生了液相分离,指出了辉石型... 本文利用OM、TEM、XRD等技术研究了辉石型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晶相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艺术外观的影响。揭示了辉石型白瓷釉的非平衡态下的晶相规律。找出了辉石型白瓷釉的较佳的组成范围,发现了晶间玻璃相发生了液相分离,指出了辉石型白瓷釉属于析晶—分相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型 白瓷釉 瓷釉 化学成分 晶相
下载PDF
蓝色钧瓷基础釉的微观分相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勇 李国霞 孙洪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4,共4页
依据蓝色系钧官瓷釉的组分,配制了蓝色系钧瓷的基础釉料,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釉的微观分相结构。结果显示: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样品分相结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釉色。经过800℃保温30 min热处理的基础釉,其第二相粒子的粒径在100... 依据蓝色系钧官瓷釉的组分,配制了蓝色系钧瓷的基础釉料,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釉的微观分相结构。结果显示:不同温度热处理的样品分相结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釉色。经过800℃保温30 min热处理的基础釉,其第二相粒子的粒径在100 nm左右,有蓝色乳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官瓷 基础釉 蓝色 分相 乳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