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志意辨证从精神魂魄论治多梦症
1
作者 李婷 阎兆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多梦症是指睡眠不安,眠中梦境连绵不休,醒后感觉神疲、头昏的一种病症。志意御精神、收魂魄,属于对精神动作行为更高层次的调控。在志意辨证理论中,对多梦症的辨证不在脏腑形体,而在精神魂魄。
关键词 志意辨证 精神魂魄 多梦症 消梦
下载PDF
论庄子灵魂不死思想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松辉 张海英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100,共5页
学界认为庄子没有灵魂不死的观念。而事实上,庄子在继承了前人灵魂不死观念的基础上,又有所改造,承认人人皆有灵魂,但一般人的灵魂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而得道之人通过精神修养,可以使自己的灵魂不死不灭,甚至升天成仙。
关键词 庄子 灵魂 魂交 精神不死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中的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进德 王景晓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26,共5页
在中国,人们认为梦是灵魂出游所见,已逝者的灵魂、祖先等超自然物就有可能在梦中与梦者的灵魂进行交流,因此梦就成了人与神灵交通的信道而对未来具有预兆意义,而在《聊斋志异》里梦的模式和作用则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灵魂
下载PDF
成都东山客家方言中关于生命的民俗语言现象诠释 被引量:3
4
作者 兰玉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3-36,53,共5页
关于生命的诞生、成长、存在和消失,成都东山客家方言有自己的言说方式。本文诠释了一些反映生命意识和信仰的重要民俗语言现象,重点指出东山客家人所信奉的童子、月亮、树木、秧根、寄生、龙等,是万物有灵观的产物和残存,同时还指出了... 关于生命的诞生、成长、存在和消失,成都东山客家方言有自己的言说方式。本文诠释了一些反映生命意识和信仰的重要民俗语言现象,重点指出东山客家人所信奉的童子、月亮、树木、秧根、寄生、龙等,是万物有灵观的产物和残存,同时还指出了客家繁复的丧葬习俗所反映的灵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现象 生命意识 信仰 万物有灵观 灵魂观
下载PDF
阮籍《咏怀诗》与《红楼梦》的隐晦手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旭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阮籍和曹雪芹有共同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动机,《咏怀诗》和《红楼梦》运用隐晦手法有三个特点:引用前人词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借"美人"意象表明心迹、抒写志趣;借怀古咏史伤时刺世、反思历史。《咏怀诗》的主题是诉诸于灵... 阮籍和曹雪芹有共同的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动机,《咏怀诗》和《红楼梦》运用隐晦手法有三个特点:引用前人词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借"美人"意象表明心迹、抒写志趣;借怀古咏史伤时刺世、反思历史。《咏怀诗》的主题是诉诸于灵魂的痛苦与焦虑这个最当下的存在,《红楼梦》的主题是诉诸于灵魂的引导和拯救这个最迫切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怀诗 红楼梦 隐晦 灵魂
下载PDF
论关汉卿戏剧的魂梦情节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轼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关汉卿戏剧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常用鬼魂梦境来延续情节、敷衍场面。《窦娥冤》、《蝴蝶梦》等均是如此。关汉卿从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出发塑造出来的鬼魂形象与梦兆情节,与一般的宗教迷信不同,它们起到了对人间法制的... 关汉卿戏剧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常用鬼魂梦境来延续情节、敷衍场面。《窦娥冤》、《蝴蝶梦》等均是如此。关汉卿从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出发塑造出来的鬼魂形象与梦兆情节,与一般的宗教迷信不同,它们起到了对人间法制的微弱的监督作用,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积极的战斗意义,也具有撼人心魄、发人深省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鬼魂梦兆 美学理想 积极意义
下载PDF
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睿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80,共6页
李贺其人其诗是诗歌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它表现的是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苦闷与不甘心的奋争,其结果是愿望和追求终归一梦。因此,王孙的身份与潦倒一生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只能在艳羡与描写人间豪奢的同时,把期盼寄托... 李贺其人其诗是诗歌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它表现的是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苦闷与不甘心的奋争,其结果是愿望和追求终归一梦。因此,王孙的身份与潦倒一生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只能在艳羡与描写人间豪奢的同时,把期盼寄托给了上帝,这正是一个天才诗人的自叙传,即被残酷现实扭曲了的灵魂的自我发掘。因而,美感与道德相悖,妍丽与可怖并存,美与丑对出,构成了长吉诗理的审美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理 自叙传 发掘灵魂 李贺
下载PDF
习近平“根、魂、梦”论述与“中国梦”思想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15,93,共5页
"根、魂、梦"是2010年习近平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提出的侨务论述,是"中国梦"思想的先声。它强调悠久的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和关联。"根、魂、梦"论... "根、魂、梦"是2010年习近平面向海外华侨华人提出的侨务论述,是"中国梦"思想的先声。它强调悠久的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契合和关联。"根、魂、梦"论述的提出与中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世情、国情密切相关,也是习近平长期以来重视侨务工作和文化建设、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逻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根、魂、梦” 中国梦 华侨华人 侨务
下载PDF
《红楼梦》文化现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红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11,共4页
《红楼梦》文化现象是《红楼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楼梦》文化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大量的研究文章,是近30年来红学领域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 《红楼梦》文化现象是《红楼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世纪80年代至今,《红楼梦》文化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大量的研究文章,是近30年来红学领域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红楼梦》与中华传统文化总论研究、《红楼梦》与精神文化现象、《红楼梦》与物质文化现象、《红楼梦》与域外物质文明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丰富扩大了《红楼梦》研究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中国传统文化 红楼文化 文化现象
下载PDF
寻觅那梦中的“海市蜃楼”——《了不起的盖茨比》之美国梦解读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治云 郑际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菲茨杰拉德的最有成就的小说,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追求“美国梦”幻灭的原因,揭示了盖茨比在现实和梦想两个世界来回挣扎的过程,展示了其难圆的美国梦的关键在于正与负灵魂的对抗和没有颜色...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菲茨杰拉德的最有成就的小说,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追求“美国梦”幻灭的原因,揭示了盖茨比在现实和梦想两个世界来回挣扎的过程,展示了其难圆的美国梦的关键在于正与负灵魂的对抗和没有颜色爱情的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梦 正与负的灵魂 没有颜色的爱情
下载PDF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魂灵托梦现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梓梅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72-74,共3页
古代文学作品中,魂灵托梦现象频频出现,故事俯拾即是,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同时,由于社会矛盾的不同、文化心理的不同,决定了魂灵托梦故事的文化层面,作家利用虚幻的艺术手法,以魂灵托梦形式抨击社会上的丑恶,赞... 古代文学作品中,魂灵托梦现象频频出现,故事俯拾即是,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同时,由于社会矛盾的不同、文化心理的不同,决定了魂灵托梦故事的文化层面,作家利用虚幻的艺术手法,以魂灵托梦形式抨击社会上的丑恶,赞扬人间的善美,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魂灵托梦 思想基础 文化心理 社会矛盾 文化层面 虚幻艺术
下载PDF
论《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德芬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9-92,共4页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在更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小说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徐枕亚对《红楼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悲凉"上,并未思考这种悲凉的深层原因,也未能将它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观照《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关系,我们可以对《玉梨魂》的价值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梨魂》 《红楼梦》 人物形象 情感模式 缺陷 感伤主义
下载PDF
《红楼梦》:“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纪念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100周年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知常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8-35,共8页
王国维在美学思考起步伊始就从《红楼梦》“接着讲” ,目光远大 ,思想敏捷。前人忽视了《红楼梦》与民族的精神底蕴的内在关系的角度 ,忽视了《红楼梦》作为民族的伟大灵魂苏醒与再生的史诗的一面 ,而王国维正是由此入手 ,进入《红楼梦... 王国维在美学思考起步伊始就从《红楼梦》“接着讲” ,目光远大 ,思想敏捷。前人忽视了《红楼梦》与民族的精神底蕴的内在关系的角度 ,忽视了《红楼梦》作为民族的伟大灵魂苏醒与再生的史诗的一面 ,而王国维正是由此入手 ,进入《红楼梦》所开创的灵魂的维度 ,尤其是进入对于“第三种悲剧”即“悲剧之悲剧”的揭示 ,从而开创了一种阐释《红楼梦》的新的可能性。但是 ,在经由人与灵魂的维度进入悲剧之后 ,他却转而寻求“解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精神 悲剧之悲剧
下载PDF
“分形叙事”与《红楼梦》“三玉”渊源考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世瑞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红楼梦》的"三玉"在叙事中形成三重世界,进而构成叙事的三重结构,这种写法是借鉴和发展了前代佛道两家的分形故事、灵怪和传奇类小说里的"梦遇""离魂"创作手法,即人物形象在叙事里分为虚实两体,各在敷... 《红楼梦》的"三玉"在叙事中形成三重世界,进而构成叙事的三重结构,这种写法是借鉴和发展了前代佛道两家的分形故事、灵怪和传奇类小说里的"梦遇""离魂"创作手法,即人物形象在叙事里分为虚实两体,各在敷演故事,在小说里形成"两重形象、两重叙事"的格局。小说的这种写法可称之为"分形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分形叙事 梦遇 离魂
下载PDF
北曲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与能剧《关羽》主旨臆说 被引量:1
15
作者 麻国钧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往日研究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之著述,全部集中在"鬼魂戏"范畴之内。然而,该剧不能简单地以"鬼魂"二字给予判断,而是一出"镇魂"意义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以及信仰风... 往日研究关汉卿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之著述,全部集中在"鬼魂戏"范畴之内。然而,该剧不能简单地以"鬼魂"二字给予判断,而是一出"镇魂"意义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以及信仰风俗中源远流长的"镇魂"文化思维在元人北曲杂剧的体现,是古典戏曲海量作品中历史较早而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与之相颉颃却晚出的日本能剧《关羽》也以镇魂为主旨,二者异曲而同工。本文在指出与探索该剧"镇魂"母题的同时,比较该剧与能《关羽》的异同,进而指出以"镇魂"为母题的剧作在中日古典戏剧中的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魂戏 元杂剧 关汉卿 《关张双赴西蜀梦》 《关羽》 能剧 谣曲
下载PDF
精神心理现象之本质新观
16
作者 维之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5-10,共6页
新近报道的"灵魂转世"事件,实际是可用脑对远处信息的超常感知之理来解释的,故这并不必然证明人有不死的实体灵魂存在,心理意识仍然可理解为主观精神现象。又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 新近报道的"灵魂转世"事件,实际是可用脑对远处信息的超常感知之理来解释的,故这并不必然证明人有不死的实体灵魂存在,心理意识仍然可理解为主观精神现象。又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它们不具备"本质"的特征;而"知"则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性命攸关的基本性质,所以精神心理现象的本质当是"知"(觉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实体 心理现象 本质
下载PDF
“运河战略”:唤起全民族创新思维的宏伟蓝图——读《世界现代化概览》有感
17
作者 吴述尧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运河战略"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先生设计的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其核心思想是超越,而超越的动力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创新。本文从文化、教育和科学三方面谈点认识。
关键词 创新 基因 灵魂 追梦
下载PDF
异域文豪的心灵之约——《红楼梦》与《浮士德》的精神对话
18
作者 杜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91-94,共4页
论文立足于文学文本,力求在异质文学之间寻求一种文本解读方式。据此,笔者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中西方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互为参照,展示出灵肉母题呈现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相似之处,彰显中西方两位文学大师的精... 论文立足于文学文本,力求在异质文学之间寻求一种文本解读方式。据此,笔者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中西方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互为参照,展示出灵肉母题呈现过程中的同步性和相似之处,彰显中西方两位文学大师的精神契合点,并发掘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浮士德》 灵肉母题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曲魂梦现象艺术风格略论
19
作者 刘福燕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鬼魂与梦境作为艺术构件进入戏曲创作,与它们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文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它们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戏曲的表现领域,而且展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理想主义美学风格。由于适应了民族的普遍心理和审美理想,魂梦戏曲显示出长久的... 鬼魂与梦境作为艺术构件进入戏曲创作,与它们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文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它们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戏曲的表现领域,而且展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理想主义美学风格。由于适应了民族的普遍心理和审美理想,魂梦戏曲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梦现象 虚幻的心理 美学风格
下载PDF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20
作者 蒋星煜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对于《牡丹亭》的评价,近人多加以肯定和榆扬,以为是经典之作,本文则对《牡舟亭》在文学艺术上的利弊得失,予以重新检验讨论,期能作公允的评断,以供治《牡丹亭》学者之参考和省思。笔者检视《牡丹亭》诸出,发现《牡丹亭》五十五... 对于《牡丹亭》的评价,近人多加以肯定和榆扬,以为是经典之作,本文则对《牡舟亭》在文学艺术上的利弊得失,予以重新检验讨论,期能作公允的评断,以供治《牡丹亭》学者之参考和省思。笔者检视《牡丹亭》诸出,发现《牡丹亭》五十五出并非全为精华,其中也有非精华,甚至是糟粕的。归结《牡丹亭》经典之处实在于《游园》《惊梦》《寻梦》三出,如果把《游园》《惊梦》作为一出,“历千古不朽”之因就在这两出。换言之,全剧“幕色”写得婉约秀美,而“还魂”则相形见绌了。而于演之场上时,则既要考虑全剧是否全系精华,也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习惯,一味求全,不足取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还魂记 汤显祖 游园 惊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