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尿中代谢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晓岚 金晶 +5 位作者 李筱燕 季文君 韩连书 叶军 邱文娟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血苯丙氨酸(Phe)及尿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水平,探讨其血Phe水平与尿代谢产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5例HPA患儿,其中20例为轻度HPA(血Phe浓度〈360mmol/L)、35例为苯丙酮尿症(PKU,... 目的通过检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血苯丙氨酸(Phe)及尿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水平,探讨其血Phe水平与尿代谢产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5例HPA患儿,其中20例为轻度HPA(血Phe浓度〈360mmol/L)、35例为苯丙酮尿症(PKU,血Phe浓度360M200mmol/L);血r,he水平检测采用串联质谱干血滤纸片法;尿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水平检测采用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法。结果HPA患儿血Phe水平与尿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水平呈正相关(r=0.61~0.84,P均〈0.01)。轻度HPA与PKL噫儿尿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0%轻度HPA患儿及5.71%PKU患儿的尿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水平正常。结论HPA患儿尿中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水平的变化与血Phe浓度密切相关,单纯检测尿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乳酸可能导致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苯丙酮酸 苯乙酸 苯乳酸
下载PDF
两种羟基苯乙酸对大豆萌发的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阮维斌 刘默涵 +3 位作者 黄斌 阎飞 王敬国 高玉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85-788,共4页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豆根际土壤和残茬腐解液中的对羟基苯乙酸和间羟基苯乙酸的含量 ;在培养皿内研究两种酚酸对大豆生长抑制效应 ;研究了二者对大豆DNA熔点 (Tm)的影响 ,并采用SDS PAGE方法研究二者对根...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豆根际土壤和残茬腐解液中的对羟基苯乙酸和间羟基苯乙酸的含量 ;在培养皿内研究两种酚酸对大豆生长抑制效应 ;研究了二者对大豆DNA熔点 (Tm)的影响 ,并采用SDS PAGE方法研究二者对根系蛋白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大豆根际土壤和残茬腐解液中检测到对羟基苯乙酸 ;两种羟基苯乙酸处理后 ,大豆侧根数和主根长均显著减少 ,表现出明显的化感抑制效应 ,间羟基苯乙酸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两种羟基苯乙酸使大豆DNA的熔点 (Tm)下降 ,一些小分子蛋白的合成受到影响 ,从而抑制大豆生长 ,表现出典型的化感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化感效应 对羟基苯乙酸 间羟基苯乙酸
下载PDF
无机固体酸催化合成苯乙酸异丁酯 被引量:4
3
作者 文瑞明 马丽景 俞善信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7-258,269,共3页
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苯乙酸和异丁醇的酯化反应 ,合成了苯乙酸异丁酯。研究结果表明 ,硫酸氢钠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苯乙酸 /异丁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苯乙酸 /异丁醇 /硫酸氢钠的摩尔比... 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苯乙酸和异丁醇的酯化反应 ,合成了苯乙酸异丁酯。研究结果表明 ,硫酸氢钠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苯乙酸 /异丁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苯乙酸 /异丁醇 /硫酸氢钠的摩尔比 =1∶4∶0 .0 36 ,回流分水 2h)下 ,所得苯乙酸异丁酯的产率达 9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固体酸 催化合成 苯乙酸异丁酯 酯化反应 苯乙酸 异丁醇 硫酸氢钠催化剂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和醋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曹平 杨先贵 +2 位作者 唐聪明 王越 王公应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对碳酸二甲酯和醋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体系进行了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较为复杂,为了提高碳酸二苯酯收率,需要深入研究反应工艺过程和开发高效新型催化剂。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醋酸苯酯 碳酸二苯酯合成 酯交换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苯乙酸钠增强肿瘤细胞表面HLA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吉家祥 马宝骊 +2 位作者 王利 张继英 张汉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68-271,共4页
以分化绣导剂苯乙酸钠处理肿瘤细胞,以ELISA检测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MCF-7、MDA-453、MKN-45以及Hela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表达较低,而MKN-28和3AO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高表达。MDA-453、MKN-28、MKN-45、... 以分化绣导剂苯乙酸钠处理肿瘤细胞,以ELISA检测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MCF-7、MDA-453、MKN-45以及Hela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表达较低,而MKN-28和3AO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高表达。MDA-453、MKN-28、MKN-45、Hela以及3AO细胞表面亦表达HLA Ⅱ类分子,而MCF-7细胞表面缺乏HLA Ⅱ类分子。苯乙酸钠能够诱导MCF-7细胞表面表达HLA Ⅱ类分子;增强MCF-7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MDA-453、MKN-28、MKN-45、Hela以及3AO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并且肿瘤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的表达与苯乙酸钠的作用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酸钠 肿瘤细胞 表面HLA分子 表达 ELISA
下载PDF
“一锅煮”合成异黄酮 被引量:7
6
作者 汪秋安 陈贺 +1 位作者 汤建国 范华芳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6-87,105,共3页
以芳基酚和苯乙酸为原料,用三氟化硼乙醚作溶剂和催化剂,在C1试剂DMF/PC l5体系中,“一锅煮”合成7-羟基异黄酮及其类似物,产率在90%以上。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
关键词 异黄酮 芳基酚 苯乙酸 合成
下载PDF
生物滴滤塔处理青霉素车间VOCs中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汪群慧 田书磊 +2 位作者 张兰河 谢维民 孙世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89-2093,共5页
青霉素生产及产品提纯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采用生物滴滤塔对青霉素车间精馏残液中挥发出的含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等有机物的废气,进行了3个多月中试规模的连续处理.结果表明,在青霉素车间正常... 青霉素生产及产品提纯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采用生物滴滤塔对青霉素车间精馏残液中挥发出的含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等有机物的废气,进行了3个多月中试规模的连续处理.结果表明,在青霉素车间正常排放废气(控制生物滴滤塔的进气流量为7.5 m3/h),且醋酸丁酯的进气质量浓度Ci<2 000 mg/m3,正丁醇Ci<2 400 mg/m3,苯乙酸Ci<370 mg/m3时,其去除率分别>95%、92%和接近100%,此时废气总VOCs的Ci<6 800 mg/m3,其去除率>94%.在有人为添加污染物的高负荷状态下,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的最大进气容积负荷分别为:373.4 g/m3.h、317.2 g/m3.h和209.5 g/m3.h.生物滴滤塔内微生物相丰富,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操作容易,长期运行稳定,易于实现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醋酸丁酯 正丁醇 苯乙酸
下载PDF
生物滴滤塔处理药厂含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的挥发性混合废气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群慧 田书磊 +1 位作者 谢维民 张兰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研究采用装有特制ZX0 2型填料的生物滴滤塔 ,对某药厂青霉素车间现场发生的主要含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等混合废气进行了 3个多月的连续处理中试试验 .主要考察了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的进气污染物质量负荷 (Nw)、停留时间和喷... 研究采用装有特制ZX0 2型填料的生物滴滤塔 ,对某药厂青霉素车间现场发生的主要含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等混合废气进行了 3个多月的连续处理中试试验 .主要考察了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的进气污染物质量负荷 (Nw)、停留时间和喷淋水量对各自去除率的影响及生物降解性能 .实验运行结果表明 ,当醋酸丁酯、正丁醇和苯乙酸的最大Nw 为 2 2 9 5g/ (m3 ·h)、2 75 . 4 g/ (m3 ·h)和 4 2. 5 g/ (m3 ·h)时 ,其去除率分别为 96 %、95 %和 10. 0 % .说明本生物滴滤塔能有效去除该厂混合废气 ,其最佳运行参数为 :停留时间 31 .2s ,喷淋水量为 4L/ (L·d) .该滴滤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无堵塞现象 ,无需经常进行反冲洗 ,可长期稳定运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醋酸丁酯 正丁醇 苯乙酸
下载PDF
高温高压水中乙酸苯酯无催化水解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4
9
作者 鹿骋 吕秀阳 +2 位作者 何龙 高飞 任其龙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测定了乙酸苯酯在高温高压水中(压力15MPa,温度152~216℃)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外加催化剂的情况下,乙酸苯酯能够顺利进行水解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迅速增大,选择性从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拟合得到反应活...  测定了乙酸苯酯在高温高压水中(压力15MPa,温度152~216℃)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外加催化剂的情况下,乙酸苯酯能够顺利进行水解反应。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迅速增大,选择性从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拟合得到反应活化能为67.77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苯酯 水解反应 反应动力学 高温高压水
下载PDF
麻竹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8
10
作者 乔桂荣 李海营 +2 位作者 蒋晶 孙宗修 卓仁英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以麻竹(Dendroc alamus latiflorus Munro)花药为材料,于M8+2mg·L-1NAA+0.5mg·L-16-BA+15mg·L-1PAA+7.5mg·L-1STS+500mg·L-1CH+100mg·L-1proline+100mg·L-1glutamin+5.4%maltose+0.8%agar的诱导培... 以麻竹(Dendroc alamus latiflorus Munro)花药为材料,于M8+2mg·L-1NAA+0.5mg·L-16-BA+15mg·L-1PAA+7.5mg·L-1STS+500mg·L-1CH+100mg·L-1proline+100mg·L-1glutamin+5.4%maltose+0.8%agar的诱导培养基上成功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在此培养基上继代可形成体胚并分化成苗,初步建立了麻竹花药一步成苗的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麻竹 苯乙酸
下载PDF
耐盐及苯乙酸、甲基对硫磷降解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智 洪青 +2 位作者 徐剑宏 张国顺 李顺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4-559,共6页
H1 (Halomonassp.)是一株耐高盐浓度 (1 8%NaCl,W V)和降解苯乙酸的菌株 ,pDT3质粒为pUC1 9插入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 (mpd基因 )构建而成。采用HindⅢ酶切 ,获得含有完整mpd基因片段 ,克隆到广宿主质粒pKT2 3 0和pBBR1 MCS2上 ,构建... H1 (Halomonassp.)是一株耐高盐浓度 (1 8%NaCl,W V)和降解苯乙酸的菌株 ,pDT3质粒为pUC1 9插入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 (mpd基因 )构建而成。采用HindⅢ酶切 ,获得含有完整mpd基因片段 ,克隆到广宿主质粒pKT2 3 0和pBBR1 MCS2上 ,构建成质粒pKT MP和pBBR MP。通过三亲杂交 ,在辅助质粒pRK2 0 1 3的帮助下 ,将质粒pKT MP和pBBR MP转移到H1中 ,得到的工程菌H pKT MP和H pBBR MP具有耐盐、降解苯乙酸和水解甲基对硫磷的功能 ,其中H pBBR MP水解酶活性与亲本菌株甲基对硫磷降解菌 (Pseudomonasputida)DLL E4相当 ,而H pKT MP水解酶活性要提高 1倍左右。经过传代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苯乙酸 甲基对硫磷 降解 基因工程菌 三亲杂交 含盐废水
下载PDF
[Mn(H_(2)O)(phen)_(2)(PAc)](ClO_(4))的合成、红外光谱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8
12
作者 乐学义 杨光 卢其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7-430,共4页
The complex [Mn(H2O)(phen)2(PAc)](ClO4) was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ivity, IR spectrum and X ray diffraction methods, where phen=1,10 phenanthroline and PAc=phenylac<IMG SRC... The complex [Mn(H2O)(phen)2(PAc)](ClO4) was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molar conductivity, IR spectrum and X ray diffraction methods, where phen=1,10 phenanthroline and PAc=phenylac<IMG SRC="IMAGE/06200090.JPG" HEIGHT=11 WIDTH=12>etate group.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pace group, , with a=0.9289(2)nm,b=1.2425(2)nm,c=1.4791(3)nm,α=114.34(3)°,β=91.25(3)°,γ=104.65(1)°,V=1.4893(4)nm3,Z=2,F(000)=686,Dc=1.489g·cm-3,μ=0.589mm-1. The Mn?ion has a six coordinate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with the four nitrogen atoms of two phen ligands,a coordinated water oxygen atom, and a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of PAc-. There is π πstack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phen rings from two neighbor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酸 锰(Ⅱ)配合物 1 10-邻菲咯啉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脱铝超稳Y催化苯乙酸与β-苯乙醇的酯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先友 李谦和 +1 位作者 尹笃林 张敏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31,共3页
研究了脱铝超稳 Y催化苯乙酸与 β 苯乙醇直接酯化反应 ,考察了催化剂硅铝比、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带水剂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反应在 4 h内完成转化率达 92 %以上 。
关键词 八面沸石 催化 苯乙酸 苯乙酯 酯化 苯乙醇
下载PDF
生物滴滤法去除硫化氢与苯乙酸混合废气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兰河 谢维民 +2 位作者 汪群慧 田书磊 焦中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1-374,共4页
采用填充ZX03型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与C6H5CH2COOH的混合制药废气。主要考察了不同进气浓度比例下H2S与C6H5CH2COOH的去除效率,不同流量下的压力损失及气体停留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2S与C6H5CH2COOH进气浓度比例的提... 采用填充ZX03型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与C6H5CH2COOH的混合制药废气。主要考察了不同进气浓度比例下H2S与C6H5CH2COOH的去除效率,不同流量下的压力损失及气体停留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2S与C6H5CH2COOH进气浓度比例的提高,H2S的去除率均保持在95%以上,C6H5CH2COOH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当H2S与C6H5CH2COOH的进气质量浓度分别为ρ(H2S)<400 mg/m3与ρ(C6H5CH2COOH)<800 mg/m3,其最佳气体停留时间为30 s。该生物滴滤塔压力损失小,无堵塞现象,可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苯乙酸 硫化氢 填料
下载PDF
苯甲酸和苯乙酸对松材线虫及细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谈家金 冯志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62,共4页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苯甲酸(BA)和苯乙酸(PA)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水培枝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及对分离自松材线虫虫体和健康马尾松的细菌菌株GD1和GD2的作用。结果显示,BA和PA对马尾松离体松叶、松枝均具有毒...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苯甲酸(BA)和苯乙酸(PA)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水培枝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及对分离自松材线虫虫体和健康马尾松的细菌菌株GD1和GD2的作用。结果显示,BA和PA对马尾松离体松叶、松枝均具有毒性,其中BA的毒性较强;一定浓度的BA能增强松材线虫的活力,低浓度BA和较高浓度PA均能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低浓度PA能促进菌株GD1的繁殖;高浓度BA和高浓度PA均能抑制松材线虫的活力,其中BA的抑制活性较强;高浓度BA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高浓度BA和较高浓度PA均能抑制菌株GD1的繁殖,而BA和PA对菌株GD2繁殖的抑制活性较对菌株GD1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苯乙酸 松材线虫 细菌 活性 BA PA 马尾松 松叶 松枝 毒性 浓度 繁殖 菌株 GDL GD2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与醋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沈荣春 方云进 +1 位作者 肖文德 朱开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97-900,共4页
通过碳酸二甲酯与醋酸苯酯进行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筛选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浓度、物料配比、温度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其它合成路线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醋酸苯酯 合成 碳酸二苯酯 研究 酯交换法 二丁基氧化锡 钛酸丁酯 钛酸乙酯
下载PDF
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苯乙酸甲酯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海福 崔秀兰 +2 位作者 郝东升 吴燕妮 李志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本文以稀土固体超强酸SO2 - 4/TiO2 /La3 + 为催化剂 ,苯乙酸和甲醇为原料合成了苯乙酸甲酯 ,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 ,醇酸比为 3∶1,催化剂用量为 10g/mol苯乙酸 ,反应时间为 3h为最佳反应条件 ,酯化率为 89.1%。
关键词 稀土固体超强酸 苯乙酸甲酯 酯化 合成 催化合成
下载PDF
苯乙酸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朝华 李小玉 +3 位作者 游潮 李国平 邓峰 罗大山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用0、2.5、5.0和7.5 mmol/L不同浓度的PA,分别在PA诱导24、48、72、96 h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TF)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进一步用免疫细胞化...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用0、2.5、5.0和7.5 mmol/L不同浓度的PA,分别在PA诱导24、48、72、96 h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TF)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进一步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A显著抑制C6细胞增殖,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阳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PA作用后GFAP表达增强。随P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PA对胶质瘤C6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酸 胶质细胞瘤 凋亡
下载PDF
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C_6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宇 陈宝琴 +2 位作者 王校复 李凡 周建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C6的诱导分化作用,并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苯乙酸对细胞增殖存在剂量(25mmol/L,...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C6的诱导分化作用,并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苯乙酸对细胞增殖存在剂量(25mmol/L,50mmol/L)依赖性抑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PM值降低,肿瘤细胞DNA合成减少;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所占比例下降,S期相对升高。结论:苯乙酸可阻抑细胞增殖周期,使细胞周期增殖循环中止于S期中DNA合成准备期S0期,DNA合成减少,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酸 胶质瘤细胞 C6 DNA合成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的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早期无创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伟宇 王宜萍 +4 位作者 张美江 张军波 张东丽 楚清脆 叶建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7-1142,共6页
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同时测定了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尿液中的两种标志物:具有电活性的苯丙酮酸及非电活性的苯乙酸。考察了运行液添加剂、SDS浓度、工作电极电位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 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同时测定了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者尿液中的两种标志物:具有电活性的苯丙酮酸及非电活性的苯乙酸。考察了运行液添加剂、SDS浓度、工作电极电位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两种标志物在15 m 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苯丙酮酸和苯乙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50、0.92 mg/L。苯丙酮酸、苯乙酸浓度与峰高分别在3.0~1.0×103mg/L、2.0~5.0×103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峰高与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3.2%(苯丙酮酸)和2.2%、4.3%(苯乙酸)。该方法已成功用于PKU患儿尿液中两种标志物的测定,且完全避免了尿液中尿酸对标志物测定的干扰,有望用于PKU患儿的早期无创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酸 苯乙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