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洁 李响 +7 位作者 魏兵 张红英 刘卫平 李甘地 李俸媛 郭嘉 唐源 刘柏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方法 制备肾上腺组织芯片,含样本163例,其中正常肾上腺1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嗜铬细胞瘤4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72例,肾上腺皮质癌22例,肾上腺转移癌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标记的诊断价值。方法 制备肾上腺组织芯片,含样本163例,其中正常肾上腺15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嗜铬细胞瘤4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72例,肾上腺皮质癌22例,肾上腺转移癌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多种免疫标记的表达情况。结果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肾上腺髓质100% (5 /5),嗜铬细胞瘤60. 5% (23 /38),肾上腺皮质肿瘤及转移癌呈阴性; CgA:嗜铬细胞瘤阳性率86 .8%(33 /38); Syn:嗜铬细胞瘤阳性率73. 7% (28 /38),肾上腺皮质癌阳性率28 .6% (6 /21),肾上腺皮质腺瘤及转移癌呈阴性;S- 100蛋白:嗜铬细胞瘤支持细胞阳性率47 4% (18 /38);MelanA(A103)和inhibinα在嗜铬细胞瘤呈阴性,但肾上腺皮质及皮质肿瘤高表达。结论 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必须联合应用ADM、CgA、S- 100蛋白等多种标记。组织芯片技术为快速原位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肾上腺髓质素 组织芯片
下载PDF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廖惠花 蔡伟华 莫坚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884-887,共4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2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加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腹及肿瘤探查时... 目的:总结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2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加硬膜外组和全麻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腹及肿瘤探查时有显著性变化,全麻加硬膜外组HR、MAP、SBP、DBP较对照组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有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是最适宜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春明 孔垂泽 +2 位作者 孙志熙 宫大鑫 姜元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位于无嗜铬组织的部位,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嗜铬细胞瘤复发原因多种。多发及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为降低复发率,术前应明确肿瘤是否为多发,术中应避免肿瘤组织的种植或残留,对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复发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围术期麻醉和管理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玉华 崔伟华 +1 位作者 董鹏 田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与开腹手术比较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与10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观察人工气腹前(开腹组手术开始前)、人工气腹后20min(开腹组手术切皮后20min)、分离... 目的与开腹手术比较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术期的麻醉和管理。方法选择10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与10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观察人工气腹前(开腹组手术开始前)、人工气腹后20min(开腹组手术切皮后20min)、分离肿瘤时和肿瘤切除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情况,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与人工气腹前比较,腹腔镜组患者在人工气腹后20min、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HR)较插管后明显增快(P<0.05)。与手术开始前比较,开腹组患者分离肿瘤时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而肿瘤切除后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分离肿瘤时的心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使用降压药、升压药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住院天数与开腹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麻醉所承担的风险与开腹手术相似,但创伤小,住院天数有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麻醉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易感基因的热点区域的筛选
5
作者 王栋 李汉忠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筛选与散发型嗜铬细胞瘤易感基因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临床诊断的42例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病例。提取嗜铬细胞瘤及外周血的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法检测遗传型嗜铬细胞瘤的突变基因;在证实为... 目的筛选与散发型嗜铬细胞瘤易感基因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临床诊断的42例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病例。提取嗜铬细胞瘤及外周血的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法检测遗传型嗜铬细胞瘤的突变基因;在证实为散发型的部分病例中,用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NP 6.0芯片)对其肿瘤组织及外周血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精确定位可能的热点区域;然后以Q-PCR技术在其余的病例中进一步验证,从而最终确定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相关的染色体片段。结果 38例散发型病例,4例遗传型病例。通过SNP 6.0芯片扫描发现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较扩增更为常见,缺失的染色体包括1p、3q、17p、22q和11p。1p上的chr1:74 957 006~86 132 879,chr1:58 096 424~67 700 471和chr1:98 902 091~107 622 4303个片段的缺失最为常见;Q-PCR验证后,上述3个片段仍为最常见的缺失区域。4例Ret突变者均出现上述3个片段的缺失。结论 1号染色体短臂的部分区域上可能存散发型嗜铬细胞瘤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型嗜铬细胞瘤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基因
下载PDF
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7
6
作者 虞雪融 郭向阳 +1 位作者 罗爱伦 李汉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12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作为腹腔镜组;13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作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腹腔镜手...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12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作为腹腔镜组;13例开腹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作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气腹及肿瘤探查时有一定的波动,但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对镇痛药的需要量都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仍有一定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但患者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治(附34例报告)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翀宇 祝宇 +10 位作者 沈周俊 吴瑜璇 谢欣 周文龙 孙福康 徐兆平 张荣明 邵远 王浩飞 芮文斌 黄欣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肾上腺皮质癌1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转移癌8例;皮质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脂肪肉瘤1例;肾... 目的:探讨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肾上腺皮质癌1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8例;肾上腺转移癌8例;皮质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瘤1例;脂肪肉瘤1例;肾上腺髓外浆细胞瘤1例。全部34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23例,有内分泌功能改变者2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9例肿瘤全切,4例肿瘤小部分或包膜残留,1例仅探查取活检。3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个月~5年。死亡11例,死亡患者生存期为5~29个月,平均21个月。结论:对于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并且术后的随访很重要。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化疗和放疗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预后较好,MIBG和酚苄明可改善患者生存。对于转移性肾上腺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孤立的转移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恶性肿瘤 肾上腺皮质癌 恶性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转移癌
原文传递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4
8
作者 宁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2-883,共2页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目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D测定间羟甲肾上腺素类物质(MNs)是嗜铬细胞瘤的首选生化诊断,而CT、MRI和PET皆可用于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但邻碘苯甲基胍(123I-MIBG)是更为特...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目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D测定间羟甲肾上腺素类物质(MNs)是嗜铬细胞瘤的首选生化诊断,而CT、MRI和PET皆可用于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但邻碘苯甲基胍(123I-MIBG)是更为特异的定位诊断方法。基因筛查已被推荐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进行。手术仍是最佳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间羟甲肾上腺素类物质 ^123I标记的邻碘苯甲基胍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探讨
9
作者 钟锦秀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1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4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全麻+硬膜外组(B组),每组12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适合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4例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A组)和全麻+硬膜外组(B组),每组12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切除前后均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B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小于A组(P<0.05),麻醉清醒及拨管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全麻+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范围小,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麻醉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