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基于“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
1
作者 李梦琰 王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成果。文章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不能仅从知性-理论逻辑来揭示,更需要从历史逻辑揭示其辩证的演进路径。即回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端的源头——古今中西之争,然后“还原”这一文明现代发展的历史内在逻辑,从而站在人类“世界历史”的高度评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这就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哲学审视,也是当前亟待推进的。其一,从历史逻辑的起点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起点并非文明内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在“古今中西之争”双重辩证逻辑中展开的。即一方面要从民族历史走进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要走出“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这就是“第二个结合”发生的社会历史辩证法。其二,从普遍性“世界历史”的辩证演进来看,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中巩固了其自身主体性,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三,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为轴心文明时代世界三大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辩证发展的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之后,最终也将在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上展现典范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历史哲学 古今中西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境域下哲学教育的重心与使命
2
作者 刘立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46,共8页
哲学教育源于古希腊,但哲学教育的学院化和专业化成熟于18至19世纪。哲学教育以提振人的精神生命为其基本特征。相对于西方哲学强调学以致知的理智分析路径,中国的哲学教育更强调学以成人的统观性与整全性。中国哲学教育的专业化建制至... 哲学教育源于古希腊,但哲学教育的学院化和专业化成熟于18至19世纪。哲学教育以提振人的精神生命为其基本特征。相对于西方哲学强调学以致知的理智分析路径,中国的哲学教育更强调学以成人的统观性与整全性。中国哲学教育的专业化建制至今已逾百年,但它依然整体上受制于西方,这也造成了哲学教育的某种危机。在中国式现代化境域下,哲学教育需要明确其重心与使命:哲学教育的重心在于深入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而哲学教育的政治意蕴本身却是超政治的,这或许也是哲学课程思政化的根本旨趣;哲学教育的使命在于汲取中国传统智慧,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走向个体生活,从而重铸其精神生命、提振其精神境界。哲学教育重心的凸显和其使命的完成有赖于哲学教育的博雅化,而这又要求哲学思想上的中西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精神生命 学以成人 真实问题 中西会通
下载PDF
21世纪之初工程哲学在东西方的同时兴起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伯聪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3期13-16,共4页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都是首先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可是,工程哲学却是于21世纪之初在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兴起和基本同步发展的。文章简要介绍了2002年以来工程哲学在中国和欧美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件和已经发表的重要著作,最后,简要评论了...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都是首先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可是,工程哲学却是于21世纪之初在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兴起和基本同步发展的。文章简要介绍了2002年以来工程哲学在中国和欧美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件和已经发表的重要著作,最后,简要评论了东、西方工程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工程哲学 中国 西方
下载PDF
东方与西方之间:犹太哲学及其对中国哲学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傅有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犹太哲学既不同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 ,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直觉主义哲学。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 ,是一条介于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亦东亦西”的思想之路。犹太哲学不仅在形式上利用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来解释自己的... 犹太哲学既不同于西方的理性主义哲学 ,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直觉主义哲学。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 ,是一条介于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亦东亦西”的思想之路。犹太哲学不仅在形式上利用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来解释自己的传统 ,而且做到了在内容上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与统一。犹太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意义在于 ,它认定了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表明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是可行的 ;中国现代哲学没有做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与西方哲学的真正融合 ,犹太哲学为未来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 ;作为一种宗教哲学 ,犹太哲学提醒未来的中国哲学应关注宗教信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哲学 理性与信仰 直觉 中西合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庆刚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重释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曲解之处。其合理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借鉴作用,而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则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下载PDF
审视与思考: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之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欢 费加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的核心内容和直接表达形式,是主导一项体育项目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技术发展理念作为运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元素,贯穿整个运动发展的始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法对几十年来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进行比较,揭示了... 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的核心内容和直接表达形式,是主导一项体育项目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技术发展理念作为运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元素,贯穿整个运动发展的始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法对几十年来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进行比较,揭示了中西方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存在的差异性,指出了当今世界乒坛格局形成的关键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乒乓球技术发展理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中西方 技术理念 对比
下载PDF
哲学形上学的返本与开新——杨国荣教授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国荣 戴兆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杨国荣教授发表的"具体的形上学"三书,构建了当代哲学形上学的一个理论相态。这一理论体系既有对传统哲学的继承和阐扬,也体现了哲学家从中西互动史思结合的角度创立哲学形上学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 哲学形上学 中西互动 史思结合
下载PDF
中西方乐学理念下的教学观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17年第3期187-205,186+230,共21页
乐学观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教学理念,是儒家思想特别是“乐”的境界文化和人生哲学在学习上的表现;西方崇尚快乐的教学理念也由来已久,与其长期信奉的自然主义、快乐主义哲学息息相关,二者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总结和探讨中... 乐学观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教学理念,是儒家思想特别是“乐”的境界文化和人生哲学在学习上的表现;西方崇尚快乐的教学理念也由来已久,与其长期信奉的自然主义、快乐主义哲学息息相关,二者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总结和探讨中西方共同的乐学理念的演进历程、理论基础、主要内涵和基本观点,特别是快乐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构建以乐学理念为内核的教学观,对于我们理解、研究和创新当下的快乐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学 教育理念 教学观 中西方
下载PDF
反思新道统法哲学的话语逻辑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 赵玉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新道统法哲学是针对"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之问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法哲学。新道统法哲学通过中西之争和古今之辩而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有必要对中西之争和古今之辩的话语逻辑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由于两者内含的辨析逻辑层次不一... 新道统法哲学是针对"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之问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法哲学。新道统法哲学通过中西之争和古今之辩而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有必要对中西之争和古今之辩的话语逻辑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由于两者内含的辨析逻辑层次不一致而导致内在的紧张,需要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合理解释和调整。由于新道统法哲学对知识论的逻辑没有交待清楚而导致诸多错误理解,因此需要对知识构建论的内在逻辑进行调整,以消除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道统法哲学 中西之争 古今之辩 话语逻辑 魏敦友
下载PDF
明末至清前期“子学”比附“西学”的境遇和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仲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利用传统学术资源,与西学知识进行"比附",论证"中西相通"或"西学中源",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思想界认识西学的重要途径。以先秦诸子为核心的"子学"从一开始便充当了"申西比附"的依据... 利用传统学术资源,与西学知识进行"比附",论证"中西相通"或"西学中源",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思想界认识西学的重要途径。以先秦诸子为核心的"子学"从一开始便充当了"申西比附"的依据和资料来源。士人通过"以子证西",一方面认识了部分西学知识,维护了对"中学"的自信和坚守,但另一方面也因此阻碍了对西学的学习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附 西学中源 子学 中西交流
下载PDF
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信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4-57,共4页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60余人,他们围绕... 由清华大学哲学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二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60余人,他们围绕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成就及中国哲学的重建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汇 中国哲学重建 张岱年先生
下载PDF
中国古典气论对朝鲜徐敬德之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振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23,共7页
徐敬德是朝鲜王朝著名哲学家,尤其在气论哲学上成就斐然。徐敬德气论深受中国古典气论之影响,中国古典气论所彰显的泛生命性、泛道德性、前逻辑性三大特点在徐敬德哲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中西哲学范畴与概念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西方... 徐敬德是朝鲜王朝著名哲学家,尤其在气论哲学上成就斐然。徐敬德气论深受中国古典气论之影响,中国古典气论所彰显的泛生命性、泛道德性、前逻辑性三大特点在徐敬德哲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中西哲学范畴与概念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西方哲学史上那种获得“绝对的纯粹形式”的“纯粹概念”,在以中国与朝鲜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中是不存在的。表现在概念与范畴上的东西方哲学不可通约性的矛盾,有待于学人进一步的发掘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敬德 朝鲜哲学 中西比较
下载PDF
哲学一词的中文定型与中国现代哲学地图的形成——中国现代哲学的理论缘起和定型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104,共6页
西方的philosophy在西学东渐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进,最后以现代汉语的"哲学"一词定型,这个定型史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但体现了中国、西方、日本三方复杂的互动,而且突显了中国现代性演进中的哲学追求方式。"哲学&q... 西方的philosophy在西学东渐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演进,最后以现代汉语的"哲学"一词定型,这个定型史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不但体现了中国、西方、日本三方复杂的互动,而且突显了中国现代性演进中的哲学追求方式。"哲学"一词定型之后,由中西交融而生的中国现代哲学,表现为三方面:新儒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三方面又体现为三种功用,即西方哲学的学术追求、新儒学的生命境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汉译 中西日互动 中国现代哲学地图 三方三用
下载PDF
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张东荪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的一个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耀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7,共8页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岳霖所谓"第二种态度"从事"中华哲学史"研究,始终不移地把"中华哲学"当作"中华特有的哲学",把"中华哲学史"当作"中华哲学的史"。其《中国哲学史讲义》等著述,是一项专门凸显中华哲学特殊性的"中华哲学史书写"。此种书写之哲学基础,就是当时流行欧西的"知识社会学",以及他本人"接着"欧西所创发的"知识文化学"。他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乃是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哲学 并置派 中华哲学史 知识社会学 张东荪 冯友兰
下载PDF
新型的世界哲学应当是怎样的——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谈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法 《哲学分析》 CSSCI 2018年第1期26-40,196,共15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种新型的世界哲学,新型的世界哲学需要从人类的哲学传统,主要是中西印哲学传统中去吸取力量,看待中西印哲学的新方式应为理解其特质提供新的视点:西方哲学重空间,印度哲学重时间,中国哲学时空兼顾。西方哲学这一特...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种新型的世界哲学,新型的世界哲学需要从人类的哲学传统,主要是中西印哲学传统中去吸取力量,看待中西印哲学的新方式应为理解其特质提供新的视点:西方哲学重空间,印度哲学重时间,中国哲学时空兼顾。西方哲学这一特质使之引导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这一特质有其真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真理的一面,印度哲学和中国亦是如此。新型的世界哲学应由中西印哲学的特质共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世界哲学 中西印哲学比较 重空间-重时间-时空兼顾
下载PDF
中西方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之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庆利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5-30,共6页
功利主义作为一门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虽然成熟于19世纪的英国,但从其发展来看则有着一段漫长历史。而在这段漫长的发展史中,中西方功利主义政治哲学虽然同属于一种理论学派,并且在理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原则及外在彰显上具有着一致性,... 功利主义作为一门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虽然成熟于19世纪的英国,但从其发展来看则有着一段漫长历史。而在这段漫长的发展史中,中西方功利主义政治哲学虽然同属于一种理论学派,并且在理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原则及外在彰显上具有着一致性,但双方却因为彼此地域的差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及文化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二者保有一致性同时,又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治国原则上存在着彼此的差异性,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二者不同的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功利主义 中国 西方
下载PDF
以中评西:中国哲学的另类叙事方式
17
作者 周炽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146,共9页
以西评中的叙事方式在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与之相反的以中评西的叙事方式似乎没有起那么大的作用,但却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中国哲学,不会成为西方哲学的附庸而在世界哲学中占一席之地。以中... 以西评中的叙事方式在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与之相反的以中评西的叙事方式似乎没有起那么大的作用,但却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中国哲学,不会成为西方哲学的附庸而在世界哲学中占一席之地。以中国的直觉评西方的理智(梁漱溟)、以中国的修养评西方的知识(熊十力)、以中国的两轮评西方的二元(陈荣捷)等等,都是意味深长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中评西 以西评中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中西马”哲学的创造性发展
18
作者 常改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40-46,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中西马”哲学交融发展的结果。它科学地把握了“中西马”哲学的异同,是“中西马”哲学平等对话的结果,是“中西马”哲学荟萃的结果,是“中西马”哲学的创造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中西马”哲学交融发展的结果。它科学地把握了“中西马”哲学的异同,是“中西马”哲学平等对话的结果,是“中西马”哲学荟萃的结果,是“中西马”哲学的创造性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与发展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中西马”哲学 创造性发展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的东西关系问题探讨——以粤、桂两省(区)为例
19
作者 叶岱夫 《热带地理》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粤桂两省区为例 ,用地理哲学的理论为指导 ,深入分析了当前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相关的 6个东西关系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用地理哲学规律剖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背景 ,可以加深对西部地区和大开发战略本质的认识 ,从而拓宽开发西部... 以粤桂两省区为例 ,用地理哲学的理论为指导 ,深入分析了当前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相关的 6个东西关系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 ,用地理哲学规律剖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背景 ,可以加深对西部地区和大开发战略本质的认识 ,从而拓宽开发西部的思路 ,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西部大开发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东西关系 地理哲学 广东 广西 移民 资源
下载PDF
中西伦理学“道德理性”及其现代挑战
20
作者 俞懿娴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综观中西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二者思想在先秦和古希腊时期最为接近,同样强调"道德"和"理性"具有客观永恒之价值与标准。迨西方文明发展进入现代,其传统伦理思想即受到批判和质疑。因此,不仅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和西... 综观中西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二者思想在先秦和古希腊时期最为接近,同样强调"道德"和"理性"具有客观永恒之价值与标准。迨西方文明发展进入现代,其传统伦理思想即受到批判和质疑。因此,不仅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和西化的过程中传统伦理思想式微,西方文明本身的伦理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伦理学 道德理性 比较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