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方治疗淋巴瘤用药规律探析
1
作者 孔德丽 王鑫研 代兴斌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6期57-61,共5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方治疗淋巴瘤用药规律,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探讨古今用药变化及对现代临床的启示意义。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医古籍中方名或主治包含“瘰疬”“痰核”的古方。采用Excel2019构建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方治疗淋巴瘤用药规律,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探讨古今用药变化及对现代临床的启示意义。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医古籍中方名或主治包含“瘰疬”“痰核”的古方。采用Excel2019构建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5.0统计用药频率,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Python3.1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0.9.2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259首古方,包含483味中药,用药频次为2256次,其中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12味,核心药物包括甘草、当归、乳香、没药、连翘等。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排名前4的药物组合为乳香-没药、乳香-当归、没药-当归、当归-甘草。聚类分析得到5种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提示古方治疗淋巴瘤以补益正气贯穿全程,兼用辛温通络、清热化痰、和营养血、祛风通玄、疏肝健脾等治法。结论淋巴瘤古今用药基本一致,古方重视应用解表药,现代临床应用化痰药比重增加,高频药物当归在淋巴瘤治疗中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瘰疬 痰核 古方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35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玉峰 何蕊 +1 位作者 魏姗姗 杨从鑫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风温肺热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和千金苇茎汤...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风温肺热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和千金苇茎汤加减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及治疗第10天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胸部X线炎性渗出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3天及治疗第10天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3天及治疗第10天WBC及CRP低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胸部X线炎性渗出吸收面积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温肺热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热壅肺证 麻杏石甘汤 千金苇茎汤
下载PDF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在痰热壅肺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娅微 董晓斐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6期74-76,87,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在痰热壅肺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住院的明确为痰热壅肺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在痰热壅肺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住院的明确为痰热壅肺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加味麻杏石甘汤中药治疗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部炎症持续时间、胸片肺部炎症消退时间、半年内再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及治愈好转情况。结果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为(2.87±1.19)d,咳嗽、气促等症状的持续时间为(3.24±1.39)d,肺部啰音消退时间为(4.44±1.70)d,胸片肺部炎症消退时间为(4.78±1.30)d,观察组在半年内再发下呼吸道感染(2.19±1.09)次,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从临床疗效来看,观察组治愈好转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用于治疗痰热壅肺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可以有效的缩短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等症状及体征恢复的时间,降低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阿奇霉素 痰热壅肺 小儿病毒性肺炎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合杏苏散加减治疗痰湿型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王怀宇 赵岩 曲轶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7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痰湿型小儿咳嗽应用半夏厚朴汤合杏苏散加减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小儿咳嗽患儿100例展开研究实验,择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月,将参与实验的患儿以系统抽样方法分成两个小组,即比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 目的研究痰湿型小儿咳嗽应用半夏厚朴汤合杏苏散加减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小儿咳嗽患儿100例展开研究实验,择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月,将参与实验的患儿以系统抽样方法分成两个小组,即比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比照组择用常规西医疗法,联合组择用半夏厚朴汤合杏苏散加减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进状况及医治效果。结果肺脏功能对照可知,联合组患儿在医治结束之后,肺功能改进状况突出,即第1秒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指标均较比照组更优秀(P<0.05);联合组的医治效果十分突出,总有效率达96.00%,相较总有效率为74.00%的比照组而言更为显著(P<0.05);联合组的中医证候有显著改善,其证候分值较低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型小儿咳嗽症的医治可以运用半夏厚朴汤合杏苏散加减疗法,其临床效果较为杰出,于患儿肺脏功能的改进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型小儿咳嗽 杏苏散 半夏厚朴汤
下载PDF
麻杏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瘀阻型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栾大丽 《河南中医》 2023年第8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观察麻杏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瘀阻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痰热瘀阻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常规组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 目的:观察麻杏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瘀阻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痰热瘀阻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常规组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麻杏苇茎汤加减。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D3^(+)、CD4^(+)及CD8^(+)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38%,常规组有效率为78.00%,两组患儿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吸收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WBC、CRP、ESR、IL-6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高于本组治疗前,CD8^(+)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瘀阻型支原体肺炎,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炎性因子及血沉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儿童 痰热瘀阻证 麻杏苇茎汤 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链球菌感染验案抉微
6
作者 孙广瀚 刘健 +3 位作者 黄旦 龙琰 鲍丙溪 张颖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5-18,28,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病机复杂,病情缠绵,为医学难治之症,治疗颇为棘手,内伤之证合并外感邪毒亦属难上加难。本文通过病因病机、治疗特色、常用药对来总结刘健教授治疗大偻的经验。刘健教授治疗大偻特色以健脾益肾,调护元气;化痰祛瘀,贯...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病机复杂,病情缠绵,为医学难治之症,治疗颇为棘手,内伤之证合并外感邪毒亦属难上加难。本文通过病因病机、治疗特色、常用药对来总结刘健教授治疗大偻的经验。刘健教授治疗大偻特色以健脾益肾,调护元气;化痰祛瘀,贯穿始终;顺时制宜,综合治疗。常用药对为山药、茯苓;桃仁、红花;杜仲、狗脊;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 治疗特色/健脾益肾 化痰祛瘀 药对/山药配茯苓 桃仁配红花 杜仲配狗脊 蒲公英配白花蛇舌草 验案 刘健
下载PDF
刘琼治疗亚急性咳嗽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琦玢 刘琼 +2 位作者 罗畅通 潘家文 刘晓芳 《河南中医》 2018年第7期1012-1015,共4页
刘琼教授认为亚急性咳嗽在初期多以风寒、风热、凉燥、温燥为主,以风燥之邪伤肺,肺气失于宣将,发为咳嗽;咳嗽迁延不愈,表邪已去,病久伤及脏腑,或化燥伤阴,或灼津为痰,痰湿、痰热内蕴,三焦失司,既而发为"顽咳""久咳"... 刘琼教授认为亚急性咳嗽在初期多以风寒、风热、凉燥、温燥为主,以风燥之邪伤肺,肺气失于宣将,发为咳嗽;咳嗽迁延不愈,表邪已去,病久伤及脏腑,或化燥伤阴,或灼津为痰,痰湿、痰热内蕴,三焦失司,既而发为"顽咳""久咳"。辨证方面,刘教授认为当首先辨干咳、湿咳,再分表里虚实及所属脏腑,治疗应以治肺脏为主,还应兼顾肝、心、脾、肾等他脏,从整体论治,重视祛痰、泻火、祛风。湿咳偏于风寒,可用止嗽散加减;偏于风热者,可用桑菊饮加减。湿咳为痰热证,方用清金化痰汤;为痰湿证,方用二陈汤。干咳偏于温燥,方用桑杏汤加减;偏于凉燥,方用杏苏散;干咳无表证多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及小柴胡汤合二陈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咳嗽 干咳 湿咳 刘琼 止嗽散 桑菊饮 清金化痰汤 二陈汤 桑杏汤 杏苏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