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谢冰昕 吴欣芳 +2 位作者 冯硕 李乔 王恒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加减方对痰热内扰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心内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痰热内扰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失眠患者150...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加减方对痰热内扰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心内科病房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痰热内扰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失眠患者150例,试验组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片治疗,疗程4周,对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率变异性(HRV)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最终138例纳入统计分析,试验组70例,对照组68例。两组治疗前后PSQI得分指标均有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76.4%。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胸痛、胸闷、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脘腹痞闷方面有所改善,在心悸、头晕、烦躁、口干口苦方面有明显疗效,在头痛、纳差方面无明显疗效。对照组在入睡困难方面具有明显疗效,在头晕方面有所改善,其余方面无明显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RV,窦性心搏间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方对痰热内扰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慢性失眠患者的中医证候、HRV以及失眠改善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温胆汤 痰热内扰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心率变异性 中医证候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正进 张雪锋 +2 位作者 陶静秋 茅婷婷 范洁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痰热内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AIS痰热内闭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剔除2...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痰热内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AIS痰热内闭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研究过程中2组各剔除2例,最终均纳入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SV)、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研究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14 d,2组血清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TG、TC、LDL-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血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血清HDL-C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 d、7 d、14 d,2组PSV、LSV、HSV及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PSV、LSV、HSV及FIB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 d、7 d、14 d,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西药治疗AIS痰热内闭证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痰热内闭证 安宫牛黄丸 神经功能 血脂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将息疗法结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肝郁兼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艳 陈明达 +1 位作者 张蕾 张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9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将息疗法结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老年肝郁兼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荆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郁兼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 目的探究将息疗法结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老年肝郁兼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荆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郁兼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将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睡眠指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睡眠效率(SE)、慢波睡眠(SWS)时间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觉醒时间(AT)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E、SWS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A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6/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28/60)(P<0.05)。结论老年肝郁兼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采用将息疗法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改善SWS时间、SE、AT指标,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失眠症 肝郁 痰热内扰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将息疗法
下载PDF
定喘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刘由敏 伍礼荣 黄河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4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定喘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将乐县总医院治疗的100例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 目的:探讨定喘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将乐县总医院治疗的100例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定喘汤合过敏煎加味治疗,对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试验组为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治疗中定喘汤合过敏煎加味展现出来积极的临床疗效,加速了患者症候的缓解,促进了肺部功能的改善,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喘汤 过敏煎 过敏性哮喘 急性发作期 痰热郁肺证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急性高血压性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5
作者 施顺孝 盛文国 +6 位作者 龙连圣 吴钟华 王伟 谢虎 方文杰 莫成平 王梦凡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9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急性高血压性出血性脑卒中(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急性高血压性出血性脑卒中(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高于治疗前,脂多糖结合蛋白(LBP)、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1P水平高于对照组,LBP、8-OHd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应用于HICH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出血性脑卒中 痰热内闭清窍证 安宫牛黄丸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颅内高压疗效观察及对血清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吴宇慧 罗文慧 毛巧玲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颅内高压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以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痰热内闭证基底结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脑出血颅内高压常规方...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颅内高压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以及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痰热内闭证基底结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脑出血颅内高压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医证候积分、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CP、MA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R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ICP、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剧烈头痛、动作迟缓、嗜睡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3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Aoc、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T-Aoc、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热内闭证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能有效改善颅内高压,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颅内高压 痰热内闭证 安宫牛黄丸 氧化应激指标 血清B型钠尿肽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对痰热内扰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孙靖 帕丽扎提·巴合提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痰热内扰型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痰热内扰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痰热内扰型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痰热内扰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焦虑程度、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悸、心烦、焦虑不安、失眠多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缓解痰热内扰型GAD患者的焦虑症状,能够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症 痰热内扰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临床观察
8
作者 宋云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药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93.88%,46/49)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7.08%,37/48);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中药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眩晕 痰湿内阻证 中医药疗法 清热化湿法 健脾和胃法
下载PDF
黄煌辨体质分阶段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9
作者 常美如 张静艺 +1 位作者 骆守真 郑艳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黄煌教授认为,“风胜则动”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位在肝与筋脉,与肺、脾、肾、心等脏关系密切。本病分为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正虚风中证、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五个证型,并根据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以“方-病-人... 黄煌教授认为,“风胜则动”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位在肝与筋脉,与肺、脾、肾、心等脏关系密切。本病分为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正虚风中证、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五个证型,并根据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以“方-病-人”诊疗模式辨其体质精准选方用药。早期以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为主,治宜清热,兼顾化痰、通腑、熄风、镇惊,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风引汤;中期以正虚风中证为主,治宜祛风散邪、益气养血并重,方选续命汤;晚期以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为主,治宜温补理虚,兼顾调气行水,方选真武汤、薯蓣丸。黄教授在临证施治过程中治风却不拘泥于熄风,求其生风之本、风中之因,切合病机,随证化裁,还注重调整体质偏颇,从整体上平衡阴阳、调畅气机、调和脏腑,辨体质分阶段治疗帕金森病,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风胜则动” “方-病-人” 分期论治 辨体质 痰热生风证 热盛动风证 正虚风中证 阳虚动风证 虚劳化风证 黄煌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辨证回顾性调查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史锁芳 闽婕 李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了解哮喘的证型分布和四诊信息出现的频率 ,考证现代医学指标与证型的相关性 ,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现场调查和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 1 1 2份支气管哮喘 (发作期 )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 ,重点收集中医证型、四诊信息... 目的 了解哮喘的证型分布和四诊信息出现的频率 ,考证现代医学指标与证型的相关性 ,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现场调查和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 1 1 2份支气管哮喘 (发作期 )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 ,重点收集中医证型、四诊信息及检测指标等数据 ,对数值变量进行t检验 ,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 ,多因素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1 2例支气管哮喘痰热蕴肺证占哮喘 4个证型的 83 .93 %。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最大呼气流率、75 %肺活量最大呼气量、5 0 %肺活量最大呼气量及肺纹理增粗与痰热蕴肺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证型分布呈极度偏态 ,大多集中在痰热蕴肺证 ;肺纹理增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发作期 中医辨证 调查报告 痰热蕴肺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临床验证方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王力宁 王雪峰 +12 位作者 原晓风 李燕宁 高树彬 姜之炎 洪丽君 张炜 胡香玉 刘小凡 王孟清 李伟伟 许尤佳 李立新 杨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年第5期386-391,共6页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临床疗效及各治疗方案的优势。方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儿科肺炎协作组的13家医院中进行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诊疗方案验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临床疗效及各治疗方案的优势。方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儿科肺炎协作组的13家医院中进行中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诊疗方案验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资料完整的病例共640例,均符合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随机分为内治组207例、外治组205例、内外合治组228例。内治组方案:风热闭肺证用以麻杏石甘汤加味,痰热闭肺证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内服汤剂或保留灌肠;外治组方案:采用背穴药物贴敷;内外合治组方案:同时用内治组方案与外治组方案,即内服汤剂(或保留灌肠)+药物背穴贴敷。各组常规静脉滴注中成药热毒宁注射液7d;肺部啰音明显者加用丹参注射液3d。总疗程14d。分别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14天的症候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 3组病例临床症候积分在第7,14天时均明显减少。各组主症减分率结果比较,第7天内外合治组减分率高于内治组、外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3组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热闭肺证第7天内外合治组减分率高于内治组、外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3组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闭肺证第7,14天3组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发热、痰壅、咳嗽、气喘、肺部啰音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综合疗效比较,第7天内外合治组愈显率70.2%(160/228)高于内治组59.9%(124/207)、外治组56.6%(116/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热闭肺证第7天内外合治组愈显率74.0%(77/104)高于内治组58.1%(54/93)、外治组54.7(58/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闭肺证第7天各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第14天各组愈显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内治法、采用药物贴疗法的外治法与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均有显著疗效;中医药疗法治疗肺炎早期更具优势;药物贴敷疗法更显简单方便,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喘嗽 风热闭肺证 痰热闭肺证 内治法 外治法 儿童
下载PDF
内外合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痰热闭肺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可 杨维华 +3 位作者 熊梦颖 张鑫 肖韵 李慧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杨维华教授结合多年诊治小儿肺炎喘嗽的经验,认为此病以肺热多见,其主要病机特点为痰热蕴积于体内,临证多内外之法兼施,内服运用自拟八味清肺汤,外施以清肺膏外敷、刮痧疗法等,内清蕴热,外透郁邪,内外兼治,屡获验效。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 痰热闭肺证 内外合治 八味清肺汤 清肺膏 杨维华
下载PDF
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配合针灸对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疗效及对中医症状、下肢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宋剑英 李季 +2 位作者 李聪 郭耀光 楚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配合针灸对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疗效及对患者中医症状、下肢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诊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21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给予... 目的研究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配合针灸对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疗效及对患者中医症状、下肢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诊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21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给予降血压、抗血小板和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同时选取督脉、手厥阴经和足太阴经穴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05%(91/107)和71.96%(77/107)(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N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和N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和血浆黏度(PSV)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HSV、LSV和PSV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足静态压力占比和患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均明显升高,两组健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足静态压力占比和患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高于对照组,健足中部动态压力峰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下肢简化Fugl-Meyer万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痰热内闭证中风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血液流变学特征,促进足底压力和患肢功能恢复正常,对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痰热内闭证 羚角钩藤汤 温胆汤 针灸 下肢功能 足底压力
下载PDF
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燕 曹晓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863-186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穴位埋线法对痰热内扰型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25例,针刺组24例,口服药物组26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疗效。结果:埋线组、针刺组及口服药物组均可... 目的:探讨微创穴位埋线法对痰热内扰型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25例,针刺组24例,口服药物组26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疗效。结果:埋线组、针刺组及口服药物组均可明显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埋线组在总分改善方面及提高睡眠质量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在总分改善方面与口服药物组相当,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方面优于口服药物组(P<0.05),但在改善睡眠时间方面不及口服药物组(P<0.05);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效果与针刺组相当,均优于口服药物组(P<0.05);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埋线组与口服药物组,后2者接近。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PSQI计分改善及中医症状改善均以埋线组最佳,针刺组次之(P<0.05),并且2者的总有效率也优于口服药物组(P<0.01),即2组维持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对于痰热内扰型不寐,微创穴位埋线疗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片近似,优于针刺法,在改善中医症状及疗效维持方面有一定优势,少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针刺 药物疗法 痰热内扰型 不寐
下载PDF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羚羊角汤治疗痰热内闭清窍型脑出血26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史玉虎 许辉 刘慧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羚羊角汤治疗痰热内闭清窍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羚羊角汤治疗,疗程2... 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羚羊角汤治疗痰热内闭清窍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羚羊角汤治疗,疗程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浆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HSP7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值和血浆HSP70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和羚羊角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热内闭清窍型脑出血疗效较好,尤其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和血浆HSP70水平方面较常规西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痰热内闭清窍证 复方麝香注射液 羚羊角汤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脂肪衰减参数在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婷 董淑娟 韩艳俊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1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脂肪衰减参数(FAI值)在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48例和健康对照组144例。使用Fibro Touch检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FAI值,按照201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脂肪衰减参数(FAI值)在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148例和健康对照组144例。使用Fibro Touch检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FAI值,按照2011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脂肪肝超声分级。结果: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的FAI值进行比较,发现患者的FAI值明显高于健康人(t=37.414,P=0.000),表明FAI值可用于定量检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比较不同分级中医证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FAI值,发现不同中医证型FAI值各不相同(F=3.15,P<0.05),且重度痰瘀互结证患者的FAI值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P<0.05),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P<0.05),表明FAI值可用于诊断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对FAI值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FAI值和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r=0.758,P=0.000),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FAI值随之升高;采用ROC曲线分析,FAI值诊断轻度脂肪肝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中度脂肪肝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表明FAI值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检测准确率高。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脂肪衰减参数可定量、准确诊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脂肪衰减参数 肝郁气滞证 肝郁脾虚证 痰湿内阻证 湿热蕴结证 痰瘀互结证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勇军 沙城华 王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8期3101-3104,3113,共5页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及奥拉西坦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口服或鼻饲(每次1丸,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痰热内闭清窍证症状(神昏、项强、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评分及血清MDA、SOD、TAC、GSH-Px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及血清SOD、TAC、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NIHSS评分、痰热内闭清窍证各项症状评分及血清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9/49)(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脑出血痰热内闭清窍证患者疗效显著,且有明显抗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急性脑出血 痰热内闭清窍证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耳穴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卓彩琴 周卫国 +1 位作者 蒋巧燕 胡彦兴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9期2817-281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2例和29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方剂温胆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服用西药艾司唑仑,两组均治疗一疗... 目的分析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2例和29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方剂温胆汤加减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服用西药艾司唑仑,两组均治疗一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89.65%,两组总有效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耳穴贴压联合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小,无成瘾性,无宿醉现象,能被大多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温胆汤 痰热内扰 失眠
下载PDF
感染后咳嗽证型时间节律(子午流注)系统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钟 吴佩佩 +2 位作者 刘正 李晓琳 朱惠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4期1-3,65,共4页
[主要目的]分析感染后咳嗽证型时间节律。[资料来源]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感染后咳嗽患者,发放病程-症状-时间观察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研究类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1年龄18~75岁。2中医证候:肝火... [主要目的]分析感染后咳嗽证型时间节律。[资料来源]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感染后咳嗽患者,发放病程-症状-时间观察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研究类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1年龄18~75岁。2中医证候:肝火犯肺、脾肺气虚、痰湿蕴肺、风热犯肺、阴虚肺燥等。3配合填写问卷,保证调查资料正确、完整。排除1发病前有其它严重基础疾病及器官功能不全。2精神病及其他不能配合研究。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发放问卷610份,回收588份,有效578份。[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建立数据库,管理员建立相应录入程序,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构成比;统计感染后咳嗽证候频数。[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纳入578例,脾肺气虚19.9%,亥时;风热犯肺和风邪恋肺各19.38%、16.26%,午时;痰湿蕴肺20.59%,卯时;肝火犯肺14.7%,酉时;阴虚风燥9.17%,未时。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与时间节律密切相关,脾肺气虚多咳在亥时(夜间睡前),风热犯肺、风邪恋肺多咳在午时,阴虚风燥多咳在未时,肝火犯肺多咳在酉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证型 时间节律 子午流注 痰湿蕴肺 脾肺气虚 风热犯肺 风邪恋肺 肝火犯肺 阴虚风燥 系统综述
下载PDF
论厥阴病 被引量:23
20
作者 肖相如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683-1691,共9页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 厥阴为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可以将其概括为:两阴交尽,谓之厥阴;阴极阳生,极而复返,这是厥阴的生理。厥阴病是伤寒最后的厥证阶段。外感病的发生是从太阳开始的,因为太阳主表,外邪不经太阳则无由进入人体;外感病的死亡则在厥阴,因为厥阴是人体阴阳之气交替转换的阶段,厥阴病乃人体阴阳之气不能正常交替,即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特征就是"厥","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再发展就是"阴阳离决",即死亡。厥阴病篇讨论了很多种厥,但厥阴病主要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是从热厥开始的,其他的厥是为了和厥阴病鉴别。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如果厥阴病讨论的是厥,则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原文并没有揭示厥阴病的本质特征,与之相关联的是,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厥证 热厥 寒厥 脏厥 蛔厥 冷结膀胱关元 血虚寒凝 痰厥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 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气郁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