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compound of warming yang, descending turbidity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with Yin-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1
作者 Li-Bei Zhan Xiao-Dong Xiong Kai Zhao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21期26-31,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ound of owarming yang,descending turbidity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with yin-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Meth...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ound of owarming yang,descending turbidity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with yin-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Methods:Seventy-six patients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with yin-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irty-eight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compound of owarming yang,descending turbidity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orall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course of treatment covered for one month.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 observed the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indicators of renal function[serum creatinine(Scr),blood urea nitrogen(BUN),microalbuminuria(MALB)],indicators of glucose metabolism[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indicators of hemorheology[plasma viscosity(PV),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fibrinogen(FIB)],Cystatin-C(Cys-C),C-reactive protein(CRP)i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s,indicators of renal function(Scr、BUN、UAER),indicators of glucose metabolism(FPG、2hPG、HbAlc),indicators of hemorheology(PV、PAR、FIB),Cys-C and CR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the de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mpound of warming yang,descending turbidity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ha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reating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with yin-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by alleviating clinical symptoms,glucose metabolism,renal function and microcirculatory disturbance,and the mechanism related to alleviation of micro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und of warming yang Descending turbidity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Yin-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下载PDF
李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志成 刘桉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本虚标实 脾虚 痰浊 血瘀 调理脾胃 健脾养心 李延
下载PDF
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邓立梅 赵御凯 翟文姬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96-100,112,共6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19例瘀证SAP患者,并根据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组53例、痰瘀互结组63例、气滞血瘀组56例、痰浊闭阻组47例,另纳入50例瘀证SAP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余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情况、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闭阻组患者疗效均优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气虚血瘀组、痰瘀互结组、气滞血瘀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均低于气虚血瘀组和气滞血瘀组(P<0.05)。治疗后,5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治疗前,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痰浊闭阻组、痰瘀互结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高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对照组;治疗后,5组患者TC、TG、LDL均低于治疗前,HD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治疗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痰瘀互结组、痰浊闭阻组患者FIB、TT水平均低于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颗粒治疗不同中医证型的稳定型心绞痛均有一定效果,联合西医治疗应用优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其更适用于痰瘀互结证和痰浊闭阻证两种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胸痹 中医证型 气虚血瘀证 痰瘀互结证 气滞血瘀证 痰浊闭阻证 豁痰宣痹 化痰通络颗粒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虚、痰、瘀、毒”理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彤 姚秋菊 +2 位作者 陈勇 王毅刚 任毅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5期215-218,共4页
中医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大多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的本虚不足,以气虚为主,随后出现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邪气入侵,充斥脉络,胶着于颈部脉管,随之结聚成块,聚结不消,久病入络,脉络瘀阻,成为积聚,最终形成脉络癥积,发为本病;... 中医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大多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的本虚不足,以气虚为主,随后出现痰浊、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邪气入侵,充斥脉络,胶着于颈部脉管,随之结聚成块,聚结不消,久病入络,脉络瘀阻,成为积聚,最终形成脉络癥积,发为本病;另一方面,脉络癥积形成后,失于濡养,使人体气血阴阳愈发虚弱,进一步加重脉络受损,加速其发病,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痰浊 瘀血 热毒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基于“浊菀清窍”病机学说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超 丘宇慧 +1 位作者 章时杰 蔡业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237,共4页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糖尿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现代病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痴呆发病过程中的级联反应,包括但不限...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糖尿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现代病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痴呆发病过程中的级联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糖脂代谢异常、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胰岛素抵抗、神经炎症等导致的脑血管和血脑屏障损伤、脑神经元损伤。囿于糖尿病认知障碍目前并无明显有效的诊疗方法,蔡业峰教授基于其创新的“浊菀清窍”疾病病机假说,认为“浊菀清窍”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关键,并揭示了贯穿于糖尿病认知障碍始终的病理实质“浊”和“菀”,并提出“化浊菀,开清窍”为治疗该疾病的核心治疗大法。为糖尿病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治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菀清窍 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从虚瘀浊毒论探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鹏 张彬彬 +1 位作者 易琼 戴飞跃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早期属于中医“发热”范畴,晚期属于“厥证、脱证”范畴。脓毒症的定义中所包含的器官功能障碍,包括了人体多个器官,肾脏是最常受脓毒症影响的器官之一,会导致脓毒...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早期属于中医“发热”范畴,晚期属于“厥证、脱证”范畴。脓毒症的定义中所包含的器官功能障碍,包括了人体多个器官,肾脏是最常受脓毒症影响的器官之一,会导致脓毒症相关的急性肾损伤。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证候总体与中医学“关格”的证候相吻合,但其根本的病机,从发病机制来讲,离不开肾气亏虚,浊邪泛滥,瘀毒搏结,主要以肾虚、浊毒、瘀血为其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癃闭 关格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虚瘀浊毒
下载PDF
从津液代谢探讨对痴呆症的防治规律
7
作者 魏江平 阳勇 +1 位作者 张小梅 徐世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5-901,共7页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 津液是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是组成人体组织脏腑器官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备基础,在人体中的异常衍化与痴呆症的病理改变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梳理了津液代谢正常和人体认知功能康健的内在联系,从自然衰老时间轴分析了调控津液代谢相关脏腑与津液病变衍化及痴呆症退行性病理衍变的对应关系,强调津液代谢障碍是痴呆症形成的核心病机。归纳出在早期阶段应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预防调理方法;中期阶段则重在调理脾运,辨证用药;后期在强健脾运的基础上要扶助病脏,分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液 津液代谢 痴呆症 痰浊血瘀
下载PDF
中药复方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8
作者 丁文君 陈彩英 +1 位作者 沈明霞 靳锋 《河南中医》 2024年第6期935-941,共7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主要通过足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来改善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基于调控Wnt...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主要通过足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来改善糖尿病肾病。中药复方基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改善肾脏病变及纤维化,保护肾脏功能,进而延缓病程进展,在治疗中发挥激活自噬、减少炎症反应及减弱氧化应激等作用。目前,关于中药复方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在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能够得出中药复方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但由于中药复方成份复杂多样,大多数仅仅发现相关性,而没有分析其具体的活性成分;(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并未深入探索该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3)目前关于中医药的大部分实验为动物体内实验,缺乏体外细胞的相关实验探究。今后,需加强对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研究,并开展更多的体外细胞实验,进行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及靶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糖尿病肾病 中药复方 通络益肾温阳方 肾衰宁胶囊 糖肾平 固肾泄浊和络方 补阳还五汤 六味地黄丸 芪参益气滴丸 益肾化瘀方
下载PDF
基于“脾虚生痰,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健脾化痰祛瘀调节内质网应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雪 王颖 丛珊 《中医康复》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的一种慢性炎症改变,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造成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跟内质网应激有很大的关系,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导致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的一种慢性炎症改变,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造成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跟内质网应激有很大的关系,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脂质和胆固醇的超负荷等刺激因素,均可引起内质网的紊乱,进而诱发内质网应激。持续性存在的内质网应激状态会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理论认为,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日久生瘀,痰瘀互结阻于脉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本文基于“脾虚生痰,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健脾化痰祛瘀调节内质网应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为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质网应激 痰浊 瘀血
下载PDF
“气虚-血瘀-浊毒”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穆晨晨 赵见文 田军彪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9期1127-1131,1137,共6页
轻度认知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记忆力、视空间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受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于疾病的预后极为重要。现阶段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ISMCI)的认识及... 轻度认知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记忆力、视空间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受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于疾病的预后极为重要。现阶段西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ISMCI)的认识及治疗方案均较单一,且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中医学在ISMCI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ISMCI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且以气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气虚-血瘀-浊毒”在ISMCI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了解“气虚-血瘀-浊毒”在ISMCI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轻度认知障碍 气虚 血瘀 浊毒
下载PDF
基于血浊理论探讨风痰瘀阻型中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11
作者 刘满满 韩萍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85-688,共4页
风痰瘀阻证是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证型之一,传统中医治法疗效欠佳,预后不良,致残率高,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思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阐述了血浊致脏腑虚、脑髓伤为发病之基,致风痰瘀... 风痰瘀阻证是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证型之一,传统中医治法疗效欠佳,预后不良,致残率高,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思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阐述了血浊致脏腑虚、脑髓伤为发病之基,致风痰瘀阻、脑络伤为核心病机;结合现代研究证实血浊为该病的病理枢纽,提出在传统治则加用化浊行血中药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理论 风痰瘀阻型 中风 发病机制 治疗思路
下载PDF
基于“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探讨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辨治思路
12
作者 刘怀伟 孙丽蕴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可以用来描述这一现象。本文提出“高梁之变”之“浊邪”可能为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因,并阐述浊邪引发银屑病的病机及防治思路。浊邪化生痰湿、血瘀、郁热等病理产物,通过浊热...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可以用来描述这一现象。本文提出“高梁之变”之“浊邪”可能为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因,并阐述浊邪引发银屑病的病机及防治思路。浊邪化生痰湿、血瘀、郁热等病理产物,通过浊热入血、浊瘀互结、浊聚肤燥、郁热化毒、浊淫关节、浊热酿脓的病理过程,参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各个病程阶段。重视化浊法在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侧重分消化浊、通阳化浊、健脾化浊之法。倡导合理饮食,避免“高梁之变”在银屑病及共病的预防方面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代谢综合征 高梁之变 浊邪 病因病机 郁热
下载PDF
试论肥为百病之长
13
作者 李茂生 李惠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911-1918,共8页
通过对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社会中肥胖的产生原因及肥胖对现代各系统疾病谱影响的整理与归纳,提出“肥为百病之长”的病因病机观,认为肥胖为引发现代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肥胖的核心病机为痰湿、瘀浊... 通过对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社会中肥胖的产生原因及肥胖对现代各系统疾病谱影响的整理与归纳,提出“肥为百病之长”的病因病机观,认为肥胖为引发现代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肥胖的核心病机为痰湿、瘀浊。“百病皆由痰作祟”,痰可留滞五脏六腑,可走经窜络,其致病变幻多端,故因肥胖所致之痰饮可殃及五脏六腑及经络百骸;痰湿停聚日久则可生浊毒、瘀毒,对其他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影响较大,因此可称肥胖为“诸病之源”。现代社会中,因肥胖而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为主的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主流疾病谱,而因肥胖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同时还严重影响着诸多传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康复,肥胖因而亦成为“百病之长”。“肥为百病之长”的病因病机观的提出,一方面期望促进民众对肥胖的重视和管理,针对性改良肥胖者“多坐、多思、多吃,少走、少动、少耗”的“三多三少”不良生活与饮食方式,加强自身肥胖的防治;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医临证者在辨证论治疾病时,应充分考虑肥胖患者的“痰湿壅盛”的体质基础,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肥为百病之长 诸病之源 生活与饮食方式 痰湿 痰浊 浊毒 瘀毒
下载PDF
基于痰浊血瘀理论浅谈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策略
14
作者 李树红 赵海军 刘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3期168-170,共3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痰浊血瘀是其常见分型。痰浊血瘀型冠心病病机典型,临床分期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文章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冠心病的中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痰浊血瘀是其常见分型。痰浊血瘀型冠心病病机典型,临床分期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文章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冠心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同时也对近年来针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及实验室研究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痰浊血瘀证 综述
下载PDF
痛风方对急性痛风血清IL-1β、IL-6、TNF-ɑ的影响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的构建
15
作者 丁宇康 喻建平 +2 位作者 罗红梅 史晓东 夏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31-133,共3页
目的基于痛风方对急性痛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析痛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理论构建。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0月江西省中医院风湿科的35例急性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痛风方进行治疗,疗程2~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 目的基于痛风方对急性痛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析痛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理论构建。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0月江西省中医院风湿科的35例急性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痛风方进行治疗,疗程2~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前三者在不同证候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1β、IL-6、TNF-α水平在湿热蕴结、湿热瘀结兼肝肾气虚证候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痛风方对IL-6和TNF-α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初步奠定痛风湿热浊瘀互结核心病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浊瘀互结证 痛风方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降尿酸方对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NLRP3/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
16
作者 陆黎黎 徐黎 +1 位作者 辛家东 高建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9-2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降尿酸方对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PBMCs中NLRP3/IL-1β的影响。方法:从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选取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降尿酸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和对照组(降尿酸方安慰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各3例受试者。对试验组... 目的:探讨降尿酸方对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PBMCs中NLRP3/IL-1β的影响。方法:从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随机选取6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降尿酸方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和对照组(降尿酸方安慰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各3例受试者。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与3例正常人群共15例样本的外周血白细胞进行mRNA-seq分析;提取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BMCs中NLRP3、IL-1β蛋白水平差异,RT-qPCR检测PBMCs中NLRP3、Caspase-1、IL-1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KEGG分析降尿酸方治疗后涉及到的通路有NOD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试验组干预12周后PBMCs中NLRP3、IL-1β蛋白水平降低,NLRP3、Caspase-1、IL-18基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尿酸方可以抑制痰浊瘀阻型尿酸性肾病患者NLRP3/IL-1β信号通路,减轻对肾脏的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尿酸方 尿酸性肾病 痰浊瘀阻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NOD结构域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β信号通路
下载PDF
脾功能本质与“从脾论治”治法方药研究的探索与展望
17
作者 刘乃华 林传权 +3 位作者 高永 史亚飞 朱梦露 潘华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608-2614,共7页
“脾主运化,脾气散精”是脾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中焦脾土可运化水谷并转输精微,维护机体糖脂代谢稳态,“脾主运化,脾气散精”与糖脂代谢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一致性。脾虚则纳运失职,易感外邪;气虚血滞而内生湿热,久积不通则化瘀为毒,导致... “脾主运化,脾气散精”是脾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中焦脾土可运化水谷并转输精微,维护机体糖脂代谢稳态,“脾主运化,脾气散精”与糖脂代谢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一致性。脾虚则纳运失职,易感外邪;气虚血滞而内生湿热,久积不通则化瘀为毒,导致“炎-癌”转化,“脾虚为本,瘀毒互结”与“炎-癌”转化在病理改变上具有相关性。健脾散精化浊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健脾化瘀解毒可遏制胃的“炎-癌”转化进程。从机体糖脂代谢角度探索“脾主运化,脾气散精”功能本质的科学内涵,聚焦消化系统重大疾病的“炎-癌”转化进程并探讨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癌前病变等的证候演变规律及其“从脾论治”的药效机制,将丰富脾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助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已成为当前脾胃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象理论 脾主运化 脾气散精 “炎-癌”转化 从脾论治 健脾散精化浊 健脾化瘀解毒
下载PDF
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筠禹 刘剑 +3 位作者 赵进东 程若东 张文锦 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1958-1962,共5页
目的:观察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淮北市中医院、安庆石化医院等多家医院门诊收治的90例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 目的:观察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淮北市中医院、安庆石化医院等多家医院门诊收治的90例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及相关血液指标改善情况等。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相关指标、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指标等方面均有着明显改善,治疗组各方面指标的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对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相关指标、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均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还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总生物碱 痰浊瘀阻型 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罗氏肾病Ⅲ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祝轩 陈曦霞 +3 位作者 王儒平 何泳谦 王春蓬 罗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15-821,共7页
【目的】探讨罗氏肾病Ⅲ号方(由海藻、黄芪、丹参、熟地黄、煅牡蛎、鱼腥草、荆芥穗等组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 【目的】探讨罗氏肾病Ⅲ号方(由海藻、黄芪、丹参、熟地黄、煅牡蛎、鱼腥草、荆芥穗等组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CK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罗氏肾病Ⅲ号方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86/90),对照组为81.11%(73/9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胱抑素C(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14/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氏肾病Ⅲ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浊毒瘀阻型3-5期非透析CKD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缓解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排出量,且用药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肾病Ⅲ号方 脾肾亏虚 浊毒瘀阻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 炎症因子 肾功能
下载PDF
从“浊”论治“脂脑同病”
20
作者 杨静静 张敬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9-562,576,共5页
罹患脑病患者多伴有脂质异常,“脂脑同病”为张敬华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各家理论提出的概念,以期为临床中医学脑病的诊疗开辟新思路。其治疗脑病从“浊”入手,认为浊盛正虚为根本病机,治疗当顾护脾胃,祛浊的同时兼顾脏腑功能。将... 罹患脑病患者多伴有脂质异常,“脂脑同病”为张敬华老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各家理论提出的概念,以期为临床中医学脑病的诊疗开辟新思路。其治疗脑病从“浊”入手,认为浊盛正虚为根本病机,治疗当顾护脾胃,祛浊的同时兼顾脏腑功能。将“脂脑同病”分为“脂浊-痰瘀互结-浊毒”3个阶段分阶段施治,同时结合《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认为脂浊阶段当“未病先防”,以降脂化浊为主;痰瘀互结阶段当“既病防变”,以痰瘀同治为主;浊毒阶段当“病后防复”,以解毒化浊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脑同病 浊邪 治法方药 顾护脾胃 降脂化浊法 痰瘀同治 解毒化浊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