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te Palm Tree’s Defense Mechanisms from Viral Infection and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1
作者 Sabah A. A. Jassim Richard G. Limoges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has uncovered no reported cases of date palm trees infected by a virus and no viral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by farmers. In spite of the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 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has uncovered no reported cases of date palm trees infected by a virus and no viral infec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by farmers. In spite of the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 they inhabit, the abundance of viral infestations in the soil, other plants and organisms surrounding the trees and the frequency of import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of these trees into the region. Such conditions should cause the date palms to also be infected. Notably, other palm trees do not exhibit the same level of innate viral immunity that is found in date palms. The date palm tree’s innate viral immunity is a virgin area in botanical research. The biological segment in date palm tree DNA that enables survival under genotoxic radiation also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is field of study may enable the breeding of othe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s to improve desert ecology and economy, land management,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E PALM trees phoenix dactylifera L. ANTIVIRAL DEFENSE Mechanisms INNATE Immunity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下载PDF
焦化厂周边PM_(10)-梧桐叶片-土壤介质中PAHs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金平 赵文昌 +5 位作者 谢海赟 马英歌 张进 马静 梨伟 王文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02-1805,共4页
为了研究焦化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梧桐叶片、土壤3介质中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相关性,连续1 a采其周边PM10、梧桐叶片及土壤样品,利用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M10、梧桐叶片、土壤3种介质中PAHs总量年平均值分... 为了研究焦化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梧桐叶片、土壤3介质中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相关性,连续1 a采其周边PM10、梧桐叶片及土壤样品,利用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M10、梧桐叶片、土壤3种介质中PAHs总量年平均值分别为101.11 ng/m37、9.45 ng/g和121.53μg/g;PM10中苯并(a)蒽、苯并(g,h,i)、荧蒽、苯并(a)芘等高环数的多环芳烃占明显优势;在梧桐叶片中萘、苊、苯并(a)芘和苯并(g,h,i)的含量较高;土壤中苊烯、芘、苯并(a)蒽等3和4环的PAHs占较大比例.5月梧桐树叶中只含有苊和芘,而且浓度较低,分别为0.16 ng/g和0.63 ng/g;7、8月梧桐叶中PAHs总量显著提高,从39.19 ng/g上升到150.94 ng/g.通过相关性推断,焦化厂PAHs主要来源为复合污染;梧桐叶片中PAHs各组分浓度与土壤和PM10中各组分的浓度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PM10 梧桐叶片 土壤 PAHS
下载PDF
梧桐树叶吸附铜离子前后红外光谱分析比较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贯羽 张敬华 +1 位作者 邹卫华 韩润平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90-392,共3页
本文对吸附Cu2+前后梧桐树叶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梧桐树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吸收带组成。1735cm-1和1615cm-1处的吸收峰是由C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515cm-1的吸收峰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243cm-1... 本文对吸附Cu2+前后梧桐树叶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比较。梧桐树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吸收带组成。1735cm-1和1615cm-1处的吸收峰是由C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515cm-1的吸收峰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243cm-1处是苯羟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1447cm-1处的吸收峰为CH3和CH2的不对称弯曲振动峰,1370cm-1处是甲基的弯曲振动峰。吸附Cu2+后,羧基的羰基峰(1735cm-1附近)向低波数移动1—2cm-1,酮羰基峰(1616cm-1附近)向高波数移动2—8cm-1;天然树叶1242cm-1处的吸收峰红移至1238cm-1处。红外光谱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吸附Cu2+后树叶的结构仍保持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树叶 铜离子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以‘凤丹白’为母本的杂交及其育种潜力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韩欣 成仿云 +4 位作者 肖佳佳 王越岚 张栋 王莹 钟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个杂交组合,授粉2023朵花,获得43...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个杂交组合,授粉2023朵花,获得43508粒杂交种子。结果表明:1)‘凤丹白’自然授粉结实率高(19.13粒/朵),且明显高于自花授粉结实率(0.4粒/朵),属于异花授粉植物,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凤丹白’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紫斑牡丹杂交结实率(18.44、23.84、26.62粒/朵)均较高,表明‘凤丹白’的杂交亲和性较强;3)结实率受父本花型影响,皇冠型最低(10.42粒/朵)且与其他花型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与雄蕊高度瓣化而花粉减少且生活力下降有关;4)‘凤丹白’与‘贵妃插翠’‘黑龙锦’等39个品种杂交结实率(33.33、35.89粒/朵等)高于其自然授粉结实率,对提高油用牡丹种子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总之,‘凤丹白’的育性强、亲和性高,是一种育种潜力巨大的优良牡丹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白’ 牡丹 杂交 育种
下载PDF
3种农林生产剩余物厌氧发酵的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晓曼 邱凌 +1 位作者 冯茵菲 郑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9-372,共4页
以3种农林废弃物(佛手瓜茎叶、蘑菇废料和梧桐叶)为发酵原料,在(30±1)℃恒温条件下,通过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种原料日产气量、pH值和气体成分等动态指标的测定,探究各种原料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3种原料均配成2000 g发酵液、并且... 以3种农林废弃物(佛手瓜茎叶、蘑菇废料和梧桐叶)为发酵原料,在(30±1)℃恒温条件下,通过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种原料日产气量、pH值和气体成分等动态指标的测定,探究各种原料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3种原料均配成2000 g发酵液、并且总固体含量为8%的条件下,3种原料产气都有两个高峰,且持续时间相当。蘑菇废料,梧桐叶的累积产气量分别是453603、2770和14470 mL,日平均产气量分别为657、216、482 mL/d。在发酵过程中梧桐叶和蘑菇废料的pH值变化较为正常,第8天时测得两者的甲烷体积分数均在40%以上。佛手瓜茎叶在发酵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酸积累现象,进入甲烷化阶段也比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废料 梧桐叶 佛手瓜茎叶 厌氧发酵 特性
下载PDF
梧桐树叶制备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春兰 苏秀霞 李仲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4-45,73,共3页
以梧桐树叶为原料,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制备条件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 以梧桐树叶为原料,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的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制备条件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从而制定出最佳合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树叶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反相乳液 吸水性树脂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和罗格列酮对绵羊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史晓雪 牛占宇 +3 位作者 幸超 张三润 闫婉姝 张润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8-2336,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子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子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4.8%胡麻籽,梧桐子油组(W组)饲喂C组饲粮+15 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C组饲粮+8 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 d,其中过渡期10 d,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W组背最长肌中反-11油酸(trans-11 C18∶1)、反-9,12亚油酸(trans-9,12 C18∶2)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亚麻酸(C18∶3)(n-6)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花生烯酸(C20∶1)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与C组相比,L组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is-9,trans-11 CL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PUFA/饱和脂肪酸(SFA)显著增加(P<0.05),C18∶3(n-6)和SF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癸酸(C10∶0)、顺-9油酸(cis-9 C18∶1)和花生三烯酸(C20∶3)(n-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20∶1的含量;饲粮中添加罗格列酮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和cis-9,trans-11 CLA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10∶0、cis-9 C18∶1和C20∶3(n-3)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子油 罗格列酮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 脂肪酸 绵羊
下载PDF
苗期遮阴对凤丹白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汤正辉 沈植国 +1 位作者 丁鑫 程建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9,共6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凤丹白(牡丹)苗期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自然光照条件下,凤丹白苗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凤丹白(牡丹)苗期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夏季晴天、自然光照条件下,凤丹白苗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遮阴处理;当年生苗遮阴7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2年生苗遮阴60%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自然光照条件下,2年生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高于1年生苗。经过遮阴处理的F_v/F_m均显著高于全光照植株。试验结果说明:夏季大田中午强光、高温条件下,凤丹白幼苗光合作用受光抑制显著,遮阴可有效减轻光抑制,综合比较各参数可知,遮阴60%最适合凤丹白播种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白(牡丹) 苗期 遮阴 光合特性 荧光参数
下载PDF
梧桐的象征意蕴考论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克诚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3-69,共7页
梧桐作为文学中的意象 ,文化中的事象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蕴 ,是既定的话语工具。
关键词 梧桐 情操 资质 秋愁 乡思 爱情 相思
下载PDF
凤薮丽羽:海外珍禽“倒挂鸟”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当宋、元、明代,缘士人的题咏,令被称之为“桐花凤”和“绿毛么凤”、“罗浮凤”、“倒挂子”的美艳小禽十分脍炙人口。前者乃雀形目花蜜鸟科的“绿喉太阳鸟”,而后数者缘其“倒挂”的生态特征,则为分类上属于雀形目极乐鸟科,栖息地为... 当宋、元、明代,缘士人的题咏,令被称之为“桐花凤”和“绿毛么凤”、“罗浮凤”、“倒挂子”的美艳小禽十分脍炙人口。前者乃雀形目花蜜鸟科的“绿喉太阳鸟”,而后数者缘其“倒挂”的生态特征,则为分类上属于雀形目极乐鸟科,栖息地为今分隶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国的伊里安岛及其附近区域的“蓝极乐鸟”、“红极乐鸟”。至于中国从“下港”、“浡泥”等国的“贡献”中得到它们,标明中世纪的东南亚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珍禽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风 绿毛么凤 倒挂 伊里安岛 珍禽市场
下载PDF
楚国丝绸中“扶桑凤鸟纹”造型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庆 方敏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4,共4页
针对当前学术界中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丝绸纹样时出现的"重视动物纹,轻视植物纹"及将植物纹与动物纹割裂的现象,将扶桑与凤鸟合体共生的图形看作一个完整的纹样,提出"扶桑凤鸟纹"的概念,立足于楚人的文化、哲学等因素... 针对当前学术界中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丝绸纹样时出现的"重视动物纹,轻视植物纹"及将植物纹与动物纹割裂的现象,将扶桑与凤鸟合体共生的图形看作一个完整的纹样,提出"扶桑凤鸟纹"的概念,立足于楚人的文化、哲学等因素,一方面要从现代象征思维的角度对传统艺术中"形而上"的精神进行还原、理解,进一步探寻、还原楚人当时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另外一方面要在现代设计中将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象征思维方式进行拓展、发扬,为开创新的"中国风"而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 丝绸 扶桑凤鸟纹 造型特征 象征意义
下载PDF
碧梧翠竹 以类相从——桐竹关系考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香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5-20,共6页
梧桐与竹分别为凤凰的栖止之所与食物。桐、竹在现实应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更为广泛的并联。桐、竹是弦乐与管乐的代称;桐孙、竹孙是生殖崇拜之物;桐杖、竹杖是母丧、父丧所持之杖;梧、竹是祝寿词中的常见意象。桐竹是"比德&q... 梧桐与竹分别为凤凰的栖止之所与食物。桐、竹在现实应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更为广泛的并联。桐、竹是弦乐与管乐的代称;桐孙、竹孙是生殖崇拜之物;桐杖、竹杖是母丧、父丧所持之杖;梧、竹是祝寿词中的常见意象。桐竹是"比德"意象,具有风神俊朗、节操高直的复合内涵,体现出"清"、"贞"和合的特点。元代以后,梧竹成为绘画的重要题材,体现文人的笔墨意趣、人格襟怀。宋代以后,梧竹是私家园林的常见景点,其清幽之境是文人对俗世的对抗与超越。梧竹不仅是文学意象,也是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 竹子 文学意象
下载PDF
“桐枝·桐孙·疏桐”意象考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香顺 《阅江学刊》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桐枝是凤凰、禽鸟的栖息之所。秋冬之际,桐枝高耸,与风雪摩戛、抗争。梧桐易生速长,树围逐年而增,桐枝也不断叉生,梧桐与桐枝是岁月流年的标记。桐孙是桐枝的别名。梧桐在古代被冠以柔木、阳木等美名,桐枝挺秀、孳蕃,桐孙成为子嗣之美... 桐枝是凤凰、禽鸟的栖息之所。秋冬之际,桐枝高耸,与风雪摩戛、抗争。梧桐易生速长,树围逐年而增,桐枝也不断叉生,梧桐与桐枝是岁月流年的标记。桐孙是桐枝的别名。梧桐在古代被冠以柔木、阳木等美名,桐枝挺秀、孳蕃,桐孙成为子嗣之美称。桐孙木质坚实,是上佳的琴材。梧桐阔叶疏枝,从六朝到宋朝,疏桐寒井、疏桐寒鸟、疏桐缺月的意象组合模式递相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 桐枝 桐孙 疏桐
下载PDF
PiCUS3在南京市梧桐树干空洞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毅明 韩文泉 《城市勘测》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Pi CUS3是新型的应力波探测设备,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用于活立木的树干空洞的无损探测。本文在阐述Pi CUS探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探测树木空洞的具体流程与措施,对探测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i CUS设备可以在不损伤... Pi CUS3是新型的应力波探测设备,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用于活立木的树干空洞的无损探测。本文在阐述Pi CUS探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探测树木空洞的具体流程与措施,对探测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i CUS设备可以在不损伤树木的状况下有效探测出树干是否存在空洞以及空洞的位置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US 树干空洞探测 南京市 梧桐树
下载PDF
梧桐的文化意蕴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涵子 严志刚 姜卫兵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分析梧桐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总结出梧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君子象征、祥瑞化身、愁思寄托等文化意蕴;提出梧桐在园林绿化中的庭院孤植、公园点缀、厂矿群植、行道列植等应用方式,并就其推广应用问题进行了... 在分析梧桐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总结出梧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君子象征、祥瑞化身、愁思寄托等文化意蕴;提出梧桐在园林绿化中的庭院孤植、公园点缀、厂矿群植、行道列植等应用方式,并就其推广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 文化 园林绿化
下载PDF
梧桐的历史传说与栽培史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曾煜 《古今农业》 2006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梧桐的名实考证,梧桐的传说及其文化含义,历史上利用梧桐栽培的历史。
关键词 梧桐 栽培历史
下载PDF
青桐溃疡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云华 高丙东 +2 位作者 秦绪兵 刘玉田 高亮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28-30,共3页
介绍了青桐溃疡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国内新纪录 青桐 溃疡病 症状 病原 发病规律
下载PDF
论环境传播中的网络动员——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春燕 《新媒体与社会》 2013年第3期257-269,共13页
在高歌猛进的工业化时代,中国进入了环境事故的多发期,环境议题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议题。环保制度的缺失、社会认知的偏差、传统媒体的失语等原因激发了公民个人的环境传播参与热情。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等自媒体传播优... 在高歌猛进的工业化时代,中国进入了环境事故的多发期,环境议题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议题。环保制度的缺失、社会认知的偏差、传统媒体的失语等原因激发了公民个人的环境传播参与热情。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等自媒体传播优势凸显,公民参与由传统的社会动员转变为当前的网络动员。本文以2011年"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分析环境传播议题中网络动员发生的原因,以及政府部门在环境议题中应对网络动员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动员 环境传播 南京梧桐树事件 微博
下载PDF
改性植物纤维对碱性品红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奉丽媛 余军霞 +2 位作者 蔡晓丽 朱菁 池汝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7-62,共6页
采用简单温和的方法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梧桐树叶,考察了静态吸附中初始含量、反应时间、pH和离子含量以及动态吸附中溶液初始含量对其吸附碱性品红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吸附中改性后的梧桐树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量为362.2 mg/g,... 采用简单温和的方法制备了均苯四甲酸二酐改性梧桐树叶,考察了静态吸附中初始含量、反应时间、pH和离子含量以及动态吸附中溶液初始含量对其吸附碱性品红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态吸附中改性后的梧桐树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量为362.2 mg/g,是未改性的2倍,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反应730 min后达平衡。当溶液pH从8.0降低到2.0时,改性吸附剂对碱性品红的吸附量从297.4 mg/g降低到168.1 mg/g。共存离子Ca^(2+)和Na^+对碱性品红影响很小。动态吸附中,饱和吸附量随着初始含量的增大而增大,Yoon-Nelson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以上结果表明,改性植物纤维对碱性品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望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树叶 均苯四甲酸二酐 吸附 碱性品红
下载PDF
Fe_4O_3@MnO_2改性梧桐落叶对地下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祥敏 张庆乐 +2 位作者 孟冬 李庆山 张丽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8-250,共3页
研究了用改性梧桐落叶作生物吸附剂去除地下水中的氟离子,考察了溶液pH、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对氟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2.00、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20.00mg/L... 研究了用改性梧桐落叶作生物吸附剂去除地下水中的氟离子,考察了溶液pH、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对氟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2.00、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20.00mg/L、反应时间为60.01min时,氟离子的最大去除率可达88.63%。与Freundlich方程相比,Langmuir方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更好,氟离子最大吸附量为98.04mg/g。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说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梧桐落叶 吸附 氟离子 响应曲面 热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