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视阈下“箜篌”语源之考辨与商榷
1
作者 王玲娟 龙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8-102,共15页
箜篌是我国古代区别于琴瑟的有圆柱状调音通品的弹拨类弦乐器,《汉语外来词词典》认为即突厥语的qobuz/qūpūz。根据“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国家民族与中国古代之关系,通过考古实物、考古图像及相关语音和器形调查等综合研判,发现qobuz/q... 箜篌是我国古代区别于琴瑟的有圆柱状调音通品的弹拨类弦乐器,《汉语外来词词典》认为即突厥语的qobuz/qūpūz。根据“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国家民族与中国古代之关系,通过考古实物、考古图像及相关语音和器形调查等综合研判,发现qobuz/qūpūz是一种吹奏乐器,与箜篌的拨弦乐器不同类。就箜篌的语源,笔者倾向于古代亚述帝国在公元前19世纪就已经流行的卡农qanun/kanun,在流经地新疆维吾尔语(突厥语)中称为卡龙qalon。从器形来看,卡农琴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卧箜篌的原型,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由古波斯经新疆传入汉地,其槽体的制作材料逐渐改用竹子,槽体形状由梯形变为类似中国古代琴瑟的长方形。竖琴类箜篌harp,在古波斯叫坎克cang/cank,其发音也与“箜篌”较为接近,是伴随着佛教的东传而进入汉地的,其出现和兴盛的时间大约在公元3世纪至公元13世纪。从传入时间来看,qanun/kanun应早于cang/cank,因此,qanun/kanun很可能是“箜篌”的最早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语源 qanun/kanun “一带一路”
下载PDF
美索不达米亚的箜篌钩沉
2
作者 周菁葆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7-15,共9页
关于箜篌的历史研究,我国音乐学界已有一些成果,但是由于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箜篌资料在国内较为少见,因此,对丝绸之路箜篌的研究相对薄弱。弓型箜篌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角型箜篌出现在公元前2500—前2350年之间;到古巴比伦时期,公元... 关于箜篌的历史研究,我国音乐学界已有一些成果,但是由于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箜篌资料在国内较为少见,因此,对丝绸之路箜篌的研究相对薄弱。弓型箜篌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角型箜篌出现在公元前2500—前2350年之间;到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50—前1530年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到公元前704—前681年,巴比伦时期发展成为大型的角式箜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美索不达米亚 箜篌 箜篌形制 箜篌演奏方式
下载PDF
李贺听出了怎样的“弦外之音”?--《李凭箜篌引》新解
3
作者 鲁卫鹏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22-24,76,共4页
对《李凭箜篌引》的解读历来专注于其音乐描写,相对忽视了其想象世界的独特构画,几乎无视了其“诗言志”的一面。通过对李贺想象世界进行知识谱系性的寻绎,对诗人现实世界际遇的厘清并对关联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建构起一个新的意义阐释图... 对《李凭箜篌引》的解读历来专注于其音乐描写,相对忽视了其想象世界的独特构画,几乎无视了其“诗言志”的一面。通过对李贺想象世界进行知识谱系性的寻绎,对诗人现实世界际遇的厘清并对关联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建构起一个新的意义阐释图景:“芙蓉泣露香兰笑”因隐藏的典故不通而通,看似杂乱的神话实际上是作者内心逻辑推衍的表象,表面孤立的文本后其实还隐藏着与之形成互文关系的“言志”类文本,特别是诗人应酬式的书写还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尴尬的宦海生涯,而这一切为我们超越古人破解诗意提供了新的“秘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杜兰香 吴质 《李凭箜篌引》 《箜篌引》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及其传来乐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维平 《音乐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35-49,共15页
在中国音乐史上,丝绸之路的开创给我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也是推动汉唐千年音乐文化发生巨变的重要动力。何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流动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传来乐器对中国音乐产生了什么影响?本研究将围绕上述课题展开论述... 在中国音乐史上,丝绸之路的开创给我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也是推动汉唐千年音乐文化发生巨变的重要动力。何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流动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传来乐器对中国音乐产生了什么影响?本研究将围绕上述课题展开论述,并以琵琶与箜篌两类传来乐器为例探讨丝绸之路上的音乐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音乐 五弦琵琶 四弦琵琶 竖箜篌 凤首箜篌
下载PDF
唐代拍板、箜篌、方响在五代的流变——以冯晖墓彩绘砖雕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贾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种类繁多的中外乐器是唐代乐舞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甚为久远,尤其对五代影响更为直接。陕西地区出土的后周冯晖墓彩绘砖雕乐舞图中拍板、方响、箜篌3种乐器图像,是中国传统乐器、外来乐器从唐到五代的流变再现,其发展轨... 种类繁多的中外乐器是唐代乐舞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甚为久远,尤其对五代影响更为直接。陕西地区出土的后周冯晖墓彩绘砖雕乐舞图中拍板、方响、箜篌3种乐器图像,是中国传统乐器、外来乐器从唐到五代的流变再现,其发展轨迹与当时社会变迁相互映衬。这3种乐器不仅是唐代乐舞的重要组成,也是上承唐韵、下启宋风中极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其史学价值、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乐器 冯晖墓 拍板 方响 箜篌
下载PDF
箜篌与宋词演唱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希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6,共9页
箜篌为源自中土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弦乐器,而汉唐之际自异域传入的弦乐器的加入,又丰富了中土"箜篌"类乐器。在宋代歌舞表演中,卧箜篌、竖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凤首箜篌等以其丰富多样的外形、多变的乐律、极强的适应性,活跃... 箜篌为源自中土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弦乐器,而汉唐之际自异域传入的弦乐器的加入,又丰富了中土"箜篌"类乐器。在宋代歌舞表演中,卧箜篌、竖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凤首箜篌等以其丰富多样的外形、多变的乐律、极强的适应性,活跃于多种场合,为歌舞表演增加了视觉和听觉魅力。箜篌成为宋词演唱应用的独特乐器,也是赏鉴宋词文本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弦乐器 宋词演唱
下载PDF
丝路“箜”谈不空谈——丝绸之路上箜篌的名称、时间、地域、文化载体及原因诸问题的思考
7
作者 贺志凌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4-22,共9页
箜篌是丝绸之路的产物,它的历史比狭义丝绸之路要久远的多,是源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竖琴亚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同阶段,箜篌展现出了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与其主属文化是相一致的。如果能将其形制、形态上的不同及促成其变化的主流文... 箜篌是丝绸之路的产物,它的历史比狭义丝绸之路要久远的多,是源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竖琴亚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同阶段,箜篌展现出了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与其主属文化是相一致的。如果能将其形制、形态上的不同及促成其变化的主流文化对应清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因为它将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丝绸之路及先丝绸之路曾经的多元交流。竖琴到箜篌的文化过渡、箜篌自身的文化生发、箜篌与人和物的文化撞击都真实的在丝绸之路上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箜篌 丝绸之路 形制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比较
8
作者 王增斌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60-61,共2页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乐府古题,又均有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 《琵琶行》 《李凭箜篌引》 白居易 李贺
下载PDF
汉传佛经中的“琉璃琴”初探——兼以云冈石窟第六窟“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美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165,共5页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汉传佛经的译述流行,其中有关于"琉璃琴"的记载,前人多以为佛教经文中的"琉璃琴"即是古印度的维那(vīnā),同时,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所见的凤首箜篌,也是得自古印度维那的传承。文...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汉传佛经的译述流行,其中有关于"琉璃琴"的记载,前人多以为佛教经文中的"琉璃琴"即是古印度的维那(vīnā),同时,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洞窟所见的凤首箜篌,也是得自古印度维那的传承。文章结合古印度佛教洞窟遗址图像,对照古印度维那及丝绸之路的佛教洞窟中的凤首箜篌来加以考察,并以云冈石窟第六窟的"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重新省思汉传佛经中"琉璃琴"与维那、凤首箜篌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佛教 琉璃琴 维那(vina) 凤首箜篌 音乐图像 音乐考古
下载PDF
《公无渡河》诗题在唐宋嬗变之浅析
10
作者 王培瑶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0-25,共6页
《公无渡河》是汉乐府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历代诗人多有模拟,或重述其题,繁饰华缛以呈技炫才;或引申其义,悲歌慷慨以抒解情怀;或寄寓诗题,持重说理以陈情达意。千余年来,作为凝结着传统诗歌风骚精神的《公无渡河》,传达出的悲壮情感... 《公无渡河》是汉乐府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历代诗人多有模拟,或重述其题,繁饰华缛以呈技炫才;或引申其义,悲歌慷慨以抒解情怀;或寄寓诗题,持重说理以陈情达意。千余年来,作为凝结着传统诗歌风骚精神的《公无渡河》,传达出的悲壮情感和抗争精神,滋育了之后的众多诗人。通过探赜唐宋这一诗题中所渗透的不尽之意,可以看到故事原型被赋予渐趋固定的象喻意义,原本的乐府诗题逐渐走向政治化、文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无渡河》 诗题嬗变 政治化 文人化
下载PDF
一件在历史上被忽视的东方乐器——丝绸之路上的水平式角型竖琴研究
11
作者 王雅婕 《音乐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50-60,共11页
水平式的角型竖琴较为独特,以往中国学界几乎未曾对此类乐器有过关注。但其在早期西亚地区却自始至终有着广泛的运用,并多使用在列队、行军中,具有一定的"指挥"作用。波斯萨珊王朝的此类乐器形制已经较美索不达米亚有了一定... 水平式的角型竖琴较为独特,以往中国学界几乎未曾对此类乐器有过关注。但其在早期西亚地区却自始至终有着广泛的运用,并多使用在列队、行军中,具有一定的"指挥"作用。波斯萨珊王朝的此类乐器形制已经较美索不达米亚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系弦于横梁、演奏时共鸣箱平置于底部、用棒状拨子演奏等特点仍然保持了下来,而其应该也与后世的中亚巴泽雷克、中国新疆且末等地所发现的"皮囊腔"形直角竖琴实物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此类乐器属于哪一种箜篌乐器的类别?具有怎样的形制、样式、功能?又在东西交流中存在着怎样的传播和流变呢?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式角型箜篌 乐器东传 丝绸之路音乐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