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rofiles of Chinese Red Soils with Varying Fertility Levels and Land Use Histories 被引量:11
1
作者 YAO HUAIYING, HE ZHENLI and HUANG CHANGYONG Department of Resource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7-103,共7页
Analysis of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eight Chinese red soils with different fertility levels and land use histories. The total amounts of PLFAs in the... Analysis of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eight Chinese red soils with different fertility levels and land use histories. The total amounts of PLFAs in the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basal respiration, indicating that total PLFA was closely related to fert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ese highly weathered soils. Soils for the eroded wasteland were rich in Gram-positive species. When the eroded soils were planted with citrus trees, the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had changed little in 4 years but took up to 8-12 years before it reached a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opulat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LFAs demonstrated that land use history and plant cover typ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However, the differenc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paddy field compared to other land uses was not larger than expected in this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red soil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盐碱地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小曈 黄立华 +3 位作者 刘伯顺 黄广志 杨璨 梁燕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6-1795,共10页
为阐明盐碱地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对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大安站盐碱地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研究了单施氮肥(N)、无机肥配施(NPK)、有机肥单施(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NPK)和秸... 为阐明盐碱地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对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大安站盐碱地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研究了单施氮肥(N)、无机肥配施(NPK)、有机肥单施(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RNPK)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共检测出57种PLFA生物标记,M、MNPK、RNPK和NPK处理的PLFA含量较N处理分别增加26.47%、29.76%、25.07%和13.20%,其中M、MNPK和RNPK处理显著高于N处理(P<0.05)。MNPK处理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的比值最大,较二者之比最小的M处理高6.00%,说明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RNPK处理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之比最小,较二者之比最大的M处理降低了13.71%,说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营养胁迫小,能有效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不同施肥处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大小表现为N处理土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最大,分别较3项指数最小的NPK处理增加10.91%、12.00%和13.7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盐分电导率(EC)、有机质和p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解释量分别为54.8%、39.8%和33.1%。因此,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单施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能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地 水稻 有机培肥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PLFA)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3
作者 唐莉娜 张秋芳 陈顺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应用PLFAs方法,研究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个数和各特征PLFA,如:16:00、18:1ω9c、10Me1... 采用田间试验,在等氮、磷、钾施用量,有机氮占总施氮量25%的条件下,应用PLFAs方法,研究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和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个数和各特征PLFA,如:16:00、18:1ω9c、10Me17:0、10Me 16:0、16:1ω5c、18:1ω7c等的相对生物量,均为配施有机肥的处理高于纯化肥处理(CK)。除甲烷氧化菌的特征PLFA 16:1ω5c含量是饼肥+化肥的处理大于鸡粪+化肥处理外,其它土壤微生物各特征PLFA的生物含量皆为鸡粪+化肥处理大于饼肥+化肥处理。结果还表明,与对照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提高烟叶中钾含量,降低烟叶氮含量,尤其是上部烟叶氮和烟碱的含量。饼肥、鸡粪与化肥配施,生产出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可提高上中等烟叶比例,增加烟叶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植烟土壤 磷脂脂肪酸(plfas) 烤烟品质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植株内生菌PLFAs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雪芳 刘波 +5 位作者 孙大光 朱育菁 段永平 夏育陆 阮传清 肖荣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2-944,共13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共检测到42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9种,不完全标记有33种。对PLFAs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柑橘黄龙病株...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共检测到42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9种,不完全标记有33种。对PLFAs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叶片内生菌PLFAs可以分为2大类群,类群I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均为不完全分布,类群Ⅱ的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在被检测的柑橘黄龙病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中均有分布。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PLFAs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总体来看,不同朝向中,东面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高度中,下部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健康状态中,带有黄龙病原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比健康植株叶片更大。此外,不同朝向中,南面叶片真菌/细菌值最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G+/G)较大;不同高度叶片中,真菌/细菌值差异不明显,G+/G值差异明显,上部最大,下部次之,中部最小;不同健康状态中,健康叶片的真菌/细菌值高于黄龙病株叶片。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不同朝向和不同健康状态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不同高度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上能把柑橘黄龙病株不同朝向叶片内生菌种群区分开来。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带有黄龙病原的叶片聚为一类,不带黄龙病原的健康叶片分聚为两类,其中,不同朝向的叶片分聚在不同的亚类群中,表明柑橘黄龙病株内生菌PLFAs分布与叶片健康状态和叶片朝向均有紧密关系,与叶片健康状态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植物内生菌 磷脂脂肪酸 群落结构 叶片朝向 叶片高度 叶片健康状态
下载PDF
烷烃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应激响应及其降解特性
5
作者 欧娅雯 陈龙 +4 位作者 李丹洁 吴蔓莉 许殷瑞 王琪 冯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2-3042,共11页
污染物胁迫条件下土壤微生物会发生应激响应,然而目前对于烷烃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类群应激响应的时效性尚不清楚.论文以人工配制的十六烷污染黄绵土为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稳定同位素技术(phospholipid fatty acid technology-stable isot... 污染物胁迫条件下土壤微生物会发生应激响应,然而目前对于烷烃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类群应激响应的时效性尚不清楚.论文以人工配制的十六烷污染黄绵土为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稳定同位素技术(phospholipid fatty acid technology-stable isotope probing,PLFA-SIP)探究了烷烃污染对黄绵土中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的时效性及烷烃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土著微生物对十六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培养30 d时,十六烷含量由5000 mg·kg^(-1)降低至4693 mg·kg^(-1),降解率为6.14%.土壤中各微生物类群活性在受到十六烷污染3 d时无明显变化,随污染时长的增加,各微生物类群表现出“毒性响应(污染7 d)—毒性适应(污染15 d)—生长代谢(污染30 d)”的应激过程.在污染前期(污染7 d时),G^(-)细菌的^(13)C-PLFA含量为14.52 ng·kg^(-1),占总细菌^(13)C-PLFA总量的43.40%,说明在污染前期G^(-)细菌是土壤中存在的可利用十六烷的主要优势类群;污染中后期(污染15—30 d),G^(+)细菌和真菌的^(13)C-PLFA含量分别占^(13)C总量的33.81%和22.95%,说明污染后期G^(+)细菌和真菌对十六烷的降解代谢起到主要作用.研究表明土壤中十六烷的降解需要各微生物类群的协同代谢作用,污染前期主要由r—策略微生物(G^(-)细菌)降解十六烷,污染后期则主要由k—策略微生物(G^(+)细菌和真菌)执行降解功能.研究可为探明土壤微生物类群对烷烃污染响应的时效性及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污染物的利用特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污染土壤 PLFA-SIP 微生物群落 应激响应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红砂岭退化土壤改良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杨漫 徐国良 +8 位作者 舒灿伟 莫凌梓 杨现坤 邓光蔓 吴智健 李璐璐 凌雨楠 李俐宽 许子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6,共10页
红砂岭是红层地貌经土地退化形成的特殊荒漠化景观。土壤微生物可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分析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红砂岭退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从微生物角度评价不同改良措施对红... 红砂岭是红层地貌经土地退化形成的特殊荒漠化景观。土壤微生物可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技术分析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红砂岭退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从微生物角度评价不同改良措施对红砂岭退化紫色土的改良效果。试验基于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3种改良措施(菌剂、蚯蚓粪有机肥和秸秆覆盖),共设计8个处理:(1)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秸秆覆盖,(2)微生物菌剂+有机肥,(3)有机肥+秸秆覆盖,(4)微生物菌剂+秸秆覆盖,(5)秸秆覆盖,(6)微生物菌剂,(7)有机肥,(8)无处理的空白对照。研究红砂岭土壤退化背景下多种改良措施及其联合作用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分析土壤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改良效果,而蚯蚓粪有机肥和菌剂单一处理的改良效果有限;然而,相较于单一改良措施,多种改良措施配施无一例外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各类群生物量,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此外,与对照处理相比,多种改良措施配施和覆盖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真菌、丛枝真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降低革兰氏阳性菌与厌氧菌的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等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组成变化主要受含水量、p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综上所述,秸秆覆盖配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的综合作用能有效调节红砂岭退化土壤生态环境,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岭 土壤改良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唐莉娜 张秋芳 +5 位作者 刘波 林营志 刘丹莹 史怀 杨述省 王国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2期260-265,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PLFAs方法,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测度法,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一些特征PLFA生物标记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H)...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PLFAs方法,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测度法,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一些特征PLFA生物标记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纯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和Pielou均匀度(J)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D),且25%鸡粪+化肥的处理优于25%饼肥+化肥的处理;在烤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处理土壤中总PLFAs和各特征PLFA,如:16:0、18:1w9c、17:010Me、16:010Me、16:1w5c和18:1w7c等的相对生物量,均在烤烟生长后期达到最高值;且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总是高于纯化肥处理(CK)。除甲烷氧化菌的特征PLFA16:1w5c含量是25%饼肥+化肥的处理大于25%鸡粪+化肥处理外,其它特征PLFA,如:硫酸还原细菌(SRB)PLFA16:010Me和厌氧细菌PLFA18:1w7c生物含量皆为25%鸡粪+化肥处理大于25%饼肥+化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烤烟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PLFA)
下载PDF
中国不同气候类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姜懿珊 孙迎韬 +1 位作者 张干 罗春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55-1364,共10页
森林土壤微生物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其群落结构和影响因素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磷脂脂肪酸(PLFAs)因其仅在活体微生物中存在的特性,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直观反映土壤中不同... 森林土壤微生物决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其群落结构和影响因素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磷脂脂肪酸(PLFAs)因其仅在活体微生物中存在的特性,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直观反映土壤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以土壤微生物为对象,采用PLFA方法,分析了中国全部6种气候类型中天然森林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理化性质,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6种气候类型中,土壤容重、土壤pH、土壤凋落物碳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土壤碳氮比和土壤总磷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真菌群落生物量在6种气候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随气候类型从寒带-温带-热带变化中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暖温带土壤真菌与细菌比值最高(0.7),显著高于亚热带、热带土壤(0.4-0.5)。热带土壤和高原土壤的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比显著高于其他气候类型(1.3-1.5),亚热带土壤最低(0.7)。气候(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土壤容重、土壤总氮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PLFAs质量分数所代表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呈现显著相关关系(P<0.01)。综上,在中国6种气候类型中,森林土壤中总PLFAs所代表的生物量差异不大,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土壤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生物量 气候类型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强 王瑞 +4 位作者 梁艳 何亚兰 南岭 王晓琨 徐德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耕作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种植作物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肥配施(NP)、氮磷钾肥配施(NPK)和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对土壤养分和微生...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耕作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种植作物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肥配施(NP)、氮磷钾肥配施(NPK)和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因施入肥料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其中CK和化肥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低于M或MNP处理;施肥处理通过提供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M处理尤其是MNP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较CK、NP、NPK处理均发生显著改变,MNP处理可增加细菌、放线菌生物量和微生物总生物量,降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细菌的值,提高微生物养分利用能力以及群落的多样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区培肥土壤以及农田生态管理模式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微生物 黄土丘陵区 土壤养分 磷脂脂肪酸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多样性 被引量:65
10
作者 张秋芳 刘波 +3 位作者 林营志 史怀 杨述省 周先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27-4137,共11页
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是一种可定性和定量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研究以烟田土壤为例,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即丰富度(S)、均匀度(J)、Simpson优势度(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和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 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是一种可定性和定量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方法。研究以烟田土壤为例,应用生态学评价方法,即丰富度(S)、均匀度(J)、Simpson优势度(D)、Shannon-Wiener(H1)、Brillouin(H2)和McIntosh(H3)多样性指数等测度方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PLFAs生物标记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先后出现了43种PLFAs,将其聚类分析,可以将所获得的PLFAs分成五大类:第Ⅰ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和多样性,PLFA为18:1ω9c的真菌生物标记;第Ⅱ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和多样性,PLFA为16:0的假单胞菌生物标记;第Ⅲ类为高含量、高频次,多样性中等,PLFA为16:1ω5c的甲烷氧化菌生物标记;第Ⅳ类为中等含量,频次较高,多样性中等,含有表征好氧菌的i15:0、a15:0、i16:0和a17:0的PLFA,还有表征厌氧菌的18:1ω7c以及硫酸盐还原菌的16:0 10Me;第Ⅴ类为低含量,低频次和多样性,其特征生物标记有表征好氧菌的i15:0 3OH、15:1iG、a16:0、i16:1 G、i16:1 H、17:0、i17:0、15:0 2OH、15:0 3OH、17:0和17:0 2OH的PLFAs,存在有表征真菌的18:3ω6c(6,9,12)、放线菌的17:0 10Me和18:0 10Me以及表征原生动物的20:4ω6,9,12,15c。说明供试土壤中能够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菌依次是真菌、假单胞菌、甲烷氧化菌和部分的好氧菌、厌氧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将为合理调节土壤微生态系统提供指导,是一种可行的评价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PLFA) 生物标记 多样性
下载PDF
Sherlock MIS系统应用于土壤细菌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吴愉萍 徐建明 +2 位作者 汪海珍 胡宝兰 吴建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2-647,共6页
以10种已知菌株为例,对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Sherlock MIS)的细菌鉴定准确性及培养基、活化时间和取样区域等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SBA培养基培养的细菌的鉴定准确率很高,除苏云金杆菌外其他菌株均鉴定... 以10种已知菌株为例,对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Sherlock MIS)的细菌鉴定准确性及培养基、活化时间和取样区域等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TSBA培养基培养的细菌的鉴定准确率很高,除苏云金杆菌外其他菌株均鉴定到种的水平;但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细菌后,系统对供试菌株鉴定效果不理想。不同活化处理中所有样品的鉴定结果均正确,但以菌种活化2次后的SI值(相似指数)更高;取菌在二区或是三区则对鉴定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RLOCK MIS 细菌鉴定 磷脂脂肪酸 土壤
下载PDF
长期施肥管理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2
12
作者 卜洪震 王丽宏 +4 位作者 尤金成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340-3347,共8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理、施用化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化肥和60%有机肥+化肥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总磷脂脂肪酸的量。长期施用化肥后,群落中含有iC15:0的微生物明显增多,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后,群落中含iC15:0微生物明显减少,而含aC15:0微生物则显著增加。通过对21种测得磷脂脂肪酸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87.6%。除C12:0和C15:0外,大部分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环式脂肪酸的变异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中反映出来。从肥料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看,第一主成分及第二主成分可以解释肥料处理变异的89.8%,相比较而言,化肥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相互间的差别较小,60%有机肥处理与秸秆还田处理几乎重合。【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肥料处理差异可以在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变化上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施肥 微生物量碳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3
作者 陈振翔 于鑫 +2 位作者 夏明芳 戴朝霞 孙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8-832,共5页
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是基于生物化学手段的一种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新技术,它具有对细胞生理活性没有特殊的要求,对样品保存时间也要求不高等优点,由样品中所有微生物提供信息,是一种快捷、可靠的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PLFA在微生物生... 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PLFA)是基于生物化学手段的一种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新技术,它具有对细胞生理活性没有特殊的要求,对样品保存时间也要求不高等优点,由样品中所有微生物提供信息,是一种快捷、可靠的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PLFA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微生物群落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指示特定微生物以及营养状况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生物标记物 生物量 群落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生态学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67
14
作者 郭梨锦 曹凑贵 +2 位作者 张枝盛 刘天奇 李成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77-1584,共8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艺措施响应敏感,为此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短期耕作和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0~5cm)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1年在湖北省均川镇,设置了免耕(NT)和翻耕(PT)两种耕...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艺措施响应敏感,为此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短期耕作和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0~5cm)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1年在湖北省均川镇,设置了免耕(NT)和翻耕(PT)两种耕作方式以及6000kg·hm-2(SR3)、4000kg·hm-2(SR2)、2000kg·hm-2(SR1)、0kg·hm-2(SR0)四种还田量试验。为期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田土壤共检测出了21种不同的磷脂脂肪酸类型,以iC15:0、C16:0、10Me17:0、Cyc19:0为主,分别占总磷脂脂肪酸的9.6%~11.6%、16.1%~19.0%、8.7%~13.0%和7.6%~9.8%,各处理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在25.35~43.06nmol·g-1波动;免耕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显著降低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量以及真菌/细菌、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Shannon-Winner指数;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细菌、真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物量以及真菌/细菌、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f丰度指数。因此,秸秆还田提高了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短期免耕主要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磷脂脂肪酸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颜慧 钟文辉 +1 位作者 李忠佩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对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磷脂脂肪酸(PLFA)特性及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施肥处理增加了PLFA的种类和微生物量;... 对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磷脂脂肪酸(PLFA)特性及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施肥处理增加了PLFA的种类和微生物量;施肥土壤的真菌PLFA量大于不施肥土壤,细菌PLFA量小于不施肥土壤,说明真菌较细菌更能适应养分贫瘠的条件.NPK平衡施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PLFA总量均高于施无机氮肥和未施肥处理,两者分别比未施肥处理高222%和79%,表明NPK平衡施肥和施有机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施肥还可增加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水稻土 施肥 磷脂脂肪酸 脲酶 磷酸酶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8
16
作者 白震 张明 +1 位作者 宋斗妍 张旭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244-3253,共10页
以未施肥(CK)和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黑土肥料定位站NP、NPK、MCK(有机肥)、MNP(有机肥+氮磷)、MNPK(有机肥+氮磷钾)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SMBN)... 以未施肥(CK)和休闲(Fallow)处理为对照,研究黑土肥料定位站NP、NPK、MCK(有机肥)、MNP(有机肥+氮磷)、MNPK(有机肥+氮磷钾)等长期有机、无机肥施用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PLFA)、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SMBC或SMBN)等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有效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显著地增加了SMBC(SMBN)和真菌、细菌的PLFA含量以及磷酸酶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值;而长期NP或NPK处理不但未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甚至抑制了磷酸酶活性及大多数菌群生长。总细菌PLFA与饱和脂肪酸或单烯脂肪酸与环化脂肪酸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LFA主成分分析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PLFA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脂肪酸易受无机肥施用影响,而G-菌或G+菌脂肪酸更易受有机肥影响。休闲处理高水平微生物活性与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是黑土细菌群落而不是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酸(碱)性磷酸酶 土壤微生物 施肥 农田黑土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凋落物组成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1
17
作者 陈法霖 郑华 +2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张凯 屠乃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3-611,共9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凋落物多样性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度,继而潜在地改变凋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学机制有助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通过小盆模拟试验,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的方...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凋落物多样性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度,继而潜在地改变凋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学机制有助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通过小盆模拟试验,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物种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凋落物分别与白栎和青冈的凋落物混合,与单一针叶凋落物分解时相比,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 acids,PLFA)总量低于单一针叶处理,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对多度高于单一针叶处理,真菌则相反,群落真菌/细菌低于单一针叶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真菌;(2)主成分分析表明: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与单一针叶凋落物分解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两个时期(分解9个月和18个月)主成分一分别可以解释65.74%和89.63%的变异,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18∶2ω6,9、18∶1ω9c、17∶0和10Me18∶0等磷脂脂肪酸;(3)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的相对多度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负相关,真菌则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正相关,群落真菌/细菌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正相关。针阔凋落物混合分解通过改变凋落物C/N和木质素/N,提供了对分解者更为有利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凋落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PLFA
下载PDF
岷江干旱河谷造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王卫霞 罗达 +5 位作者 史作民 李东胜 唐敬超 刘世荣 刘千里 何建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0-898,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时间和立地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时间(2002、2006和2011年)及不同立地条件(退耕地和宜林荒山地)营建的岷江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时间和立地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时间(2002、2006和2011年)及不同立地条件(退耕地和宜林荒山地)营建的岷江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造林时间较短,不同造林时间的人工林间土壤化学性质没有差异,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着造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立地条件下则表现为退耕还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各菌群生物量较高。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外界因素变化的反映更灵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各菌群生物量显著相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造林 立地条件 干旱河谷
下载PDF
双季稻区稻田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卜洪震 王丽宏 +3 位作者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6-832,共7页
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有机质周转以及土壤肥力与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取双季稻区6种主要的水稻土类型,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共检... 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土壤有机质周转以及土壤肥力与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选取双季稻区6种主要的水稻土类型,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中共检测出了21种不同的磷脂脂肪酸类型,其中紫色土磷脂脂肪酸总量最高,达到107.05ngg-1干土,河沙泥磷脂脂肪酸含量最低,为59.75ngg-1干土。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及相互间的比值变化看,6种土壤类型间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6.7%,除C16:0外,大部分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环式脂肪酸的变异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中反映出来,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含羟基的脂肪酸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类型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下载PDF
长期施用氮、磷及有机肥对农田黑土PLFA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白震 张明 +2 位作者 闫颖 郑立臣 张旭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 研究黑土长期肥料定位站CK、N、P、NP、单施有机肥(MCK)、有机肥与氮肥(MN)、有机肥与磷肥(MP)、有机肥与氮磷肥(MNP)等8处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和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及单施P处理显著促进真菌、细菌生长,提高真菌/细菌比值;单施N对细菌或真菌无显著影响;与MCK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真菌、细菌影响不同:总细菌脂肪酸由大到小依次为MCK(54.7 nmol·g-1)>MP(49.7nmol·g-1)>MN(44.8 nmol·g-1)>MNP(42.6 nmol·g-1);而真菌生物量则随化肥施用而增加,表现为MP(28.5 nmol·g-1)>MN(26.0 nmol·g-1)>MNP(22.8 nmol·g-1)>MCK(22.0 nmol·g-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总微生物群落或总细菌受速效钾与硝态氮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硝态氮与总氮是G+菌生长的主要限制养分,而速效钾是影响G-菌的最主要因素,真菌更易受有效磷与铵态氮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 黑土 无机肥 有机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