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dermal type Ⅰ collagen injections in treating skin photoaging in patients from high-altitude areas
1
作者 Bin Yang Ao He +6 位作者 Bin-Bin Bu Gong Zhuo Qing-Zhu Zhou Jia-Hang He Liu Liu Wen-Li Huang Xian Zh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6期2713-2721,共9页
BACKGROUND Photoaging,a result of chronic sun exposure,leads to skin damage and pigmentation changes.Traditional treatments may have limitations in high-altitude areas like Yunnan Province.Intradermal Col Ⅰ injection... BACKGROUND Photoaging,a result of chronic sun exposure,leads to skin damage and pigmentation changes.Traditional treatments may have limitations in high-altitude areas like Yunnan Province.Intradermal Col Ⅰ injections stimulate collagen production,potentially improving skin quality.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is treatment for photoaging.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dermal typeΙcollagen(ColΙ)injection for treating photoaging.METHODS This prospective,self-controlled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intradermal injections of ColΙon skin photodamage in 20 patients from the Yunnan Province.Total six treatment sessions were conducted every 4 wk±3 d.Before and after each treatment,facial skin characteristics were quantified using a VISIA skin detector.Skin thickness data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ultrasound probes of the Dermalab skin detector.The Face-Q scale was used for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by the patients.RESULTS The skin thickness of the right cheek consistently increased after each treatment session compared with baseline.The skin thickness of the left cheek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third through sixth treatment sessions compared with baseline.The skin thickness of the right zygomatic region increased after the second to sixth treatment sessions,whereas that of the left zygomatic reg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fter the fourth through sixth treatment sessions.The skin thickness of both temporal reg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he fifth and sixth treatment sessions compared with baseline(P<0.05).These findings were also supported by skin ultrasound images.The feature count for the red areas and wrinkle feature count decreased following the treatment(P<0.05).VISIA assessments also revealed a decrease in the red areas after treatment.The Face-QSatisfaction with Facial Appearance Overall and Face-Q-Satisfaction with Skin sco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each treatment session.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CONCLUSION Intradermal ColΙinjection improves photoaging,with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and could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populations residing in high-altitud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AGING TypeΙcollagen Face-Q High-altitude area Skin photodamage Patient satisfaction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2
作者 师若迪 徐晨 俞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8-664,共7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自噬双标mRFP-eGFP-LC3质粒转染进ARPE-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株,随后随机分为6 h对照组、6h模型组、6 h雷帕霉素组;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光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自噬双标mRFP-eGFP-LC3质粒转染进ARPE-19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株,随后随机分为6 h对照组、6h模型组、6 h雷帕霉素组;12 h对照组、12 h模型组、12 h雷帕霉素组和24 h对照组、24 h模型组、24 h雷帕霉素组。对照组避光培养,模型组受光照刺激;雷帕霉素组加入10μmol/L雷帕霉素后受光照刺激,光源采用LED冷光灯,在(16500±500)lx光照强度下照射细胞6、12、24 h。检测转染效率,MTT检测ARPE-19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自噬流变化进行定性分析,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对Beclin1、LC3、P6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光照6、12、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01);雷帕霉素组经光照后细胞存活率高于模型组(P<0.05)。光照6、12、24 h后模型组红色荧光斑点较对照组逐渐增多,绿色荧光斑点也随之增加,Merge图中从光照12 h开始黄色斑点数量增多明显。雷帕霉素组在光照6、12、24 h时红色荧光斑点较模型组加强,绿色荧光较模型组弱。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模型组胞内见较多的自噬泡,雷帕霉素组细胞见大量聚集分布自噬囊泡。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发现光照6、12、24 h后,模型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LC3Ⅰ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P62蛋白表达较低。而采用雷帕霉素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在光照6 h时Beclin 1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明显、在12、24h时Beclin 1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LC3Ⅱ/LC3Ⅰ的比值均高于模型组;P62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光照可诱导ARPE-19细胞自噬现象的发生,且雷帕霉素能上调其自噬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光损伤 雷帕霉素 自噬
下载PDF
遮阴条件下两种短命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适应性差异
3
作者 付慧蓉 李嫚 +5 位作者 景玉婷 赵恒明 伍勇 张城铭 刘红玲 庄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为探明短命植物的光合适应性,本研究以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和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遮阴率为75%的4个时间梯度(0、1、7、14 d)下两种短命植物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及遮阴14 d后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的... 为探明短命植物的光合适应性,本研究以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和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遮阴率为75%的4个时间梯度(0、1、7、14 d)下两种短命植物叶绿素荧光日变化及遮阴14 d后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 0 d时,两种短命植物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合效率Y (Ⅰ)和Y (Ⅱ)在午间(14:00)明显降低(P <0.05),存在午间光抑。2)遮阴1和7 d,两种短命植物光合效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14:00时上升至峰值,并伴随环式电子传递流量子产量[Y (CEF)]上升,光抑制被改善;14 d时,卷果涩芥PSⅠ受体端限制引起的量子产量[Y (NA)]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 (NO)]升高,光系统受损,光合活性下降。3)与未遮阴环境相比,遮阴环境的午间14:00卷果涩芥光合活性下降95.3%,光损伤程度增加95.0%,硬萼软紫草光合活性上升4.0%,热耗散效率下降18.6%。4)遮阴14 d后,两种短命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生物量均下降,且卷果涩芥的下降率高于硬萼软紫草。综上,硬萼软紫草较卷果涩芥耐阴,14 d内的遮阴均可提高硬萼软紫草的光保护能力,改善光抑制,而卷果涩芥的改善效果仅限7 d内,超过7 d时光合利用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抑制 光损伤 光保护 光合效率 日变化 卷果涩芥 硬萼软紫草
下载PDF
铜藻应对强光胁迫的光合适应
4
作者 张琦 李凌雪 +4 位作者 何健龙 王宁 刘凯 刘丽娟 徐智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近年来,以漂浮种群出现的铜藻金潮频繁暴发,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入侵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负面影响。金潮暴发时,藻体于海水表面漂浮会接受更高的光强,但铜藻应对强光胁迫的光合响应机制尚不明确。设置低光(460μmol/(m^(2)... 近年来,以漂浮种群出现的铜藻金潮频繁暴发,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入侵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负面影响。金潮暴发时,藻体于海水表面漂浮会接受更高的光强,但铜藻应对强光胁迫的光合响应机制尚不明确。设置低光(460μmol/(m^(2)·s))、中光(920μmol/(m^(2)·s))、高光(1380μmol/(m^(2)·s))3个强光水平,探讨铜藻在强光胁迫下的光合响应及适应。结果显示,经120 min强光处理后,铜藻的光合效率显著降低,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随光照时间和强度的增加逐渐下降,高光条件下F_(v)/F_(m)值最小。相应地,强光处理后,单位反应中心吸收、耗散的能量以及捕获用于还原质体醌A的能量均显著增加,电子传递受到抑制,低、中、高3个强光水平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_(max))较初始状态分别降低了28.83%、40.34%、54.14%。同时,铜藻通过提高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净关闭率、增强非光化学淬灭和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来抵御高光胁迫。恢复弱光240 min后,3种光强处理下铜藻的F_(v)/F_(m)、R_(max)和色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F_(v)/F_(m)和叶绿素a、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光处理组均恢复到初始值。以上结果说明,在不同强度的强光下,铜藻光合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胁迫,同时铜藻能通过多种光保护手段减轻胁迫,推测漂浮于海水表面的铜藻在中午受到强光胁迫后,可能经下午和晚上的弱光周期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使得铜藻能够适应漂浮生活并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引起金潮暴发。研究结果为揭示铜藻金潮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 光损伤 光修复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海黍子对强光的光合响应及适应能力研究
5
作者 李宝齐 徐智广 +3 位作者 李凌雪 韩典峰 于皓 严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为探讨入侵性海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在漂浮状态下对强光的光合响应及适应能力,使用太阳模拟器模拟出低、中、高3个强光照水平(460、920、1380μmol photons·m^(-2)·s^(-1)),将海黍子在3种强光下暴露2 h后再进行弱光(... 为探讨入侵性海藻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在漂浮状态下对强光的光合响应及适应能力,使用太阳模拟器模拟出低、中、高3个强光照水平(460、920、1380μmol photons·m^(-2)·s^(-1)),将海黍子在3种强光下暴露2 h后再进行弱光(9.2μmol photons·m^(-2)·s^(-1))恢复4 h。实验期间,分别在0、0.5、1、1.5、2、3、4、5、6 h取样测定藻体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电子传递、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及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c含量。结果显示,在强光暴露阶段,海黍子光合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在460、920、1380μmol photons·m^(-2)·s^(-1)3种强光处理后,F_(v)/F_(m)分别较初始状态降低了43.96%、51.15%和76.93%;最大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较初始状态分别降低了36.93%、54.44%、64.84%;单位反应中心吸收、耗散的能量以及捕获用于还原质体醌A(QA)的能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电子传递受到阻碍。叶绿素a、叶绿素c含量均显著低于初始值,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初始值(P<0.05)。在弱光恢复阶段,3种强光处理藻体的F_(v)/F_(m)、NPQ、rETR_(max)、光合色素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低强光处理组(460μmol photons·m^(-2)·s^(-1))藻体相关参数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研究表明,在强光暴露时海黍子PSII系统反应中心随光强增加受抑制或损坏程度增大。当光强减弱后,海黍子可以通过提高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增强NPQ来消除强光抑制,说明在强光处理后海黍子体内多种保护和恢复机制共同发生了作用。海黍子能够适应白天海水表面较强的光照,在温度、营养盐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漂浮在海面的群体有保持快速生长、并最终发展成为金潮的潜在危害。研究结果可为海黍子金潮暴发的生态机制研究和预警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黍子 光照强度 叶绿素荧光 光损伤 光保护
下载PDF
枸杞籽油对中波紫外线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6
作者 王学红 尹星星 +2 位作者 陆杰 张靖鹏 杨永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5,共9页
明确枸杞籽油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光损伤的防护作用,进一步提高枸杞籽油的利用率。采用GB 5009.168—2016、GB 5009.83—2016、DB64/T 1514—2017、《保... 明确枸杞籽油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s,HaCaT)光损伤的防护作用,进一步提高枸杞籽油的利用率。采用GB 5009.168—2016、GB 5009.83—2016、DB64/T 1514—2017、《保健食品中功效成分检测方法》和GB 5009.82—2016(第一法)提供的方法分别测定枸杞籽油主要活性成分脂肪酸、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叶黄素、谷甾醇以及维生素E的含量,利用HaCaT细胞构建UVB光损伤模型,检测枸杞籽油对UVB诱导的光损伤HaCaT细胞存活率、凋亡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凋亡相关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枸杞籽油可明显提高UVB光损伤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5),促进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mRNA的表达(P<0.01),抑制细胞内ROS的生成(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因子Bcl-2相关X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和p53 mRNA的表达(P<0.01),减少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P<0.05)。结果表明枸杞籽油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及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UVB所致HaCaT细胞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籽油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光损伤 凋亡 炎症
下载PDF
紫苜蓿提取物抵抗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7
作者 黄芳 周利丹 卢伊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探究紫苜蓿提取物(Medicago Sativa extract,MS)抵抗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模型,高频蓝光(High-energy visible light,HEVL)照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产生ROS自由基模型,紫外线照射Ha... 目的: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探究紫苜蓿提取物(Medicago Sativa extract,MS)抵抗光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通过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模型,高频蓝光(High-energy visible light,HEVL)照射角质形成细胞(HaCaT)产生ROS自由基模型,紫外线照射HaCaT后细胞活力、产生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_(2),PGE_(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模型及HEVL诱导的人体皮肤损伤模型来验证MS的抗光损伤功效。结果:M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为0.048%,质量分数为0.25%~0.5%的MS可显著减少HEVL照射下的HaCaT细胞中ROS活性氧的产生,质量分数为0.1%~0.3%的MS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紫外线辐照损伤模型中细胞存活率,并降低PGE_(2)和MMP-1的表达量。在HEVL诱导的人体皮肤损伤模型中,质量分数为0.5%~5%的MS能明显降低皮肤红斑的形成,增加皮肤亮度,减少黑色素的生成。结论:MS作为一种植物来源的抗光损伤型原料,可应用于舒缓、修护及抗皱类功效宣称的产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苜蓿提取物 光损伤 抗氧化 高频蓝光 紫外线 抗皱
下载PDF
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对UVB诱导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潘梦 崔俊宇 +8 位作者 罗娜 李卓男 周佳锘 钟小刚 温志腾 陈浩 王珂珂 彭竞一 宋宇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初步探究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Diodon hystrix skin collagen,DHSC)对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CTL)、模型组(MOD)、DHSC低剂量组(L)、DHSC中剂量组(M)、DHSC高剂量组(H... 初步探究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Diodon hystrix skin collagen,DHSC)对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将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CTL)、模型组(MOD)、DHSC低剂量组(L)、DHSC中剂量组(M)、DHSC高剂量组(H)、基质对照组(B)、阳性对照组(Y),以UVB诱导法建立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观察DHSC对小鼠背部皮肤的作用情况并进行双盲法红斑评分,HE染色后观察DHSC对皮肤组织病理的影响,Masson染色后观察组织中胶原蛋白的结构,并通过比色法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密斑刺鲀鱼皮胶原蛋白可以有效减轻UVB辐射引起的小鼠皮肤外观形态、组织结构及胶原蛋白组织的改变,通过抑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表现出对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斑刺鲀 胶原蛋白 紫外线B 皮肤急性光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不同剂量UVA1光疗对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皮肤光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邓蕙妍 田歆 +2 位作者 李华平 陈教全 朱慧兰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33-33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1(UVA1)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程度,平衡UVA1光疗作用与光损伤的关系,以期获得治疗的最大效益。方法模拟不同剂量UVA1照射治疗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模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肤的光损伤程度并对光损伤相关指标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1(UVA1)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程度,平衡UVA1光疗作用与光损伤的关系,以期获得治疗的最大效益。方法模拟不同剂量UVA1照射治疗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模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肤的光损伤程度并对光损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剂量和照射次数的增加,皮肤出现黑斑的小鼠比例高于无晒伤表现或红斑的小鼠(P<0.05),但皮肤厚度和组织形态学与未照光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皮肤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检测显示,随着照射剂量和照射次数的增加,小鼠皮肤MDA含量也随之升高(P<0.05);对GSH而言,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小鼠皮肤GSH含量下降(P<0.05);不同的照射次数对小鼠皮肤GSH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不同剂量的UVA1光疗均可造成皮肤光损伤,并随着剂量和次数的增加而损伤加重。但短期内这种光损伤是轻微的,尤其是低剂量UVA1照射,中高剂量UVA1照射则需考虑光疗作用与光损伤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1 光疗 光损伤 丙二醛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膳食营养组分改善视网膜光损伤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英梁 刘翼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78-389,共12页
随着电子设备和各种照明产品的普及,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率急剧增加,已成为现代社会危害视觉健康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膳食补充花色苷、类胡萝卜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VA等营养成分能够有效改善视力、提高视网膜抗氧化应激... 随着电子设备和各种照明产品的普及,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率急剧增加,已成为现代社会危害视觉健康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膳食补充花色苷、类胡萝卜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VA等营养成分能够有效改善视力、提高视网膜抗氧化应激能力。因此,本文综述视网膜光损伤发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膳食营养成分改善视网膜光损伤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以期为通过膳食营养补充预防和改善视网膜光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光损伤 花色苷 类胡萝卜素 营养组分
下载PDF
薰衣草总黄酮对皮肤光损伤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雅 徐磊 +3 位作者 刘荣昌 努热孜姑丽·托合提卡地尔 谭为 顾政一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9,共8页
目的:探究薰衣草总黄酮抗小鼠皮肤光损伤的有效性及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为薰衣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4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UVB组、溶剂组、维生素E组(0.013 g/kg)、薰衣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0.25、1.2... 目的:探究薰衣草总黄酮抗小鼠皮肤光损伤的有效性及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为薰衣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84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UVB组、溶剂组、维生素E组(0.013 g/kg)、薰衣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0.25、1.25、2.50 g/kg)。建立小鼠皮肤光损伤模型,观察薰衣草总黄酮对光损伤模型小鼠行为特征、背部皮肤状态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伊红和维多利亚蓝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小鼠表皮厚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薰衣草总黄酮能够明显减轻小鼠皮肤外观损伤程度、表皮厚度及皮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且能显著增强Nrf2、Keap1、HO-1、NQO1、GCLC蛋白的相对表达。结论:薰衣草总黄酮对小鼠皮肤光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总黄酮 皮肤光损伤 氧化应激 Nrf2通路
下载PDF
葡糖基芦丁复配物对皮肤光损伤的修护功效研究
12
作者 宁新娟 黄俊 张晨娟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皮肤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会增加ROS产生,导致红斑、色素沉着、皱纹等问题,因此,及时修复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损伤非常必要。本研究基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机制,评估了含葡糖基芦丁、密蒙花提取物和Symrelief 100的组合物(RBS组合物)对暴露... 皮肤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会增加ROS产生,导致红斑、色素沉着、皱纹等问题,因此,及时修复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光损伤非常必要。本研究基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机制,评估了含葡糖基芦丁、密蒙花提取物和Symrelief 100的组合物(RBS组合物)对暴露于紫外辐射下的不同皮肤细胞的作用。角质细胞实验发现,RBS组合物能够提升紫外线照射后角质细胞的活力(P<0.01),降低ROS含量(P<0.01),提升屏障相关蛋白FLG和LOR基因表达水平(P<0.01),抑制炎症因子PGE2表达(P<0.01);成纤维细胞实验发现,RBS组合物能够抑制MMP-1(P<0.05),提升I型胶原蛋白(Col I)生成(P<0.01);黑色素细胞实验发现,RBS组合物显著降低酪氨酸酶活力(P<0.01),抑制黑色素生成(P<0.05)。本研究表明,RBS组合物能够修复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损伤,具有改善晒伤、晒黑、晒老问题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ROS 修复光损伤 RBS组合物 皮肤细胞
下载PDF
强脉冲光子嫩肤系统在面部美容方面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明利 李春明 +1 位作者 董萍 柳大烈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目的 观察Quantum光子嫩肤系统在面部美容方面的治疗范围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位于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区域、波长近于 5 5 0~ 12 0 0nm的宽谱线光源对光老化和光损伤皮肤进行非介入性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应用治疗雀斑、毛细... 目的 观察Quantum光子嫩肤系统在面部美容方面的治疗范围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位于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区域、波长近于 5 5 0~ 12 0 0nm的宽谱线光源对光老化和光损伤皮肤进行非介入性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应用治疗雀斑、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皱纹等各种类型患者共 64 2例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Quantum光子嫩肤系统对光老化和光损伤皮肤的非介入性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子嫩肤系统 面部美容 临床应用 并发症 皮肤衰老
下载PDF
一种尚待开发的中药——竹黄 被引量:27
14
作者 钟树荣 赵海 +1 位作者 李安明 戚天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竹黄是中国传统的中药之一。从生态学、药物化学、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竹黄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初步探讨了竹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其微生物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尚待深入。
关键词 中药 竹黄 竹红菌素 自敏光氧化 光损伤
下载PDF
高等植物PSⅠ和PSⅡ光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天来 路涛 +2 位作者 刘玉凤 齐明芳 孙周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19,共7页
高等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当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会发生光抑制。其中光系统Ⅱ(PSⅡ)是光抑制的原初部位,它在许多逆境下被抑制甚至破坏,而光系统Ⅰ(PSⅠ)在特定环境胁迫下也会发生光破坏现象。分别从PSⅠ光抑制的... 高等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当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会发生光抑制。其中光系统Ⅱ(PSⅡ)是光抑制的原初部位,它在许多逆境下被抑制甚至破坏,而光系统Ⅰ(PSⅠ)在特定环境胁迫下也会发生光破坏现象。分别从PSⅠ光抑制的发生机理及其光破坏防御和PSⅡ光抑制的作用机理、D1蛋白周转及PSⅡ修复循环等方面概述了近年该热门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分析了两个光系统反应中心受破坏的机理及其异同。最后,对今后值得深入研究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抑制 光破坏 PSⅠ PSⅡ
下载PDF
HeLa细胞对竹红菌甲素摄取的直接观察与动态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娜飞 李景福 +5 位作者 曹恩华 王家珍 陈天明 俞信 王苏生 孙江政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61-266,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测定方法和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了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A,HA)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和光敏损伤效应。结果显示:HA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中,只有很少量的HA进... 利用荧光光谱测定方法和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研究了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A,HA)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和光敏损伤效应。结果显示:HA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中,只有很少量的HA进入细胞核中。细胞对HA的吸收,随着培养液中HA浓度的增大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保温时间超过16小时,或当HA浓度达87μg/ml以上时,细胞对HA的吸收呈现饱和趋势。保温时间在24小时以内,对HA排出较快,24小时的排出量为50%。实验还表明HA加上光照后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提示HA光敏作用靶部位是细胞膜,而引发的脂自由基等产物可能是诱导DNA等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竹红菌甲素 光敏损伤
下载PDF
UVA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巍 郑跃 +3 位作者 许庆芳 刘晨 陆春 赖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8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用长波紫外线(UVA)单次照射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 目的:探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s)急性和慢性光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8代的细胞进行实验。用长波紫外线(UVA)单次照射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剂量UVA照射后第1、2、3天HDFs的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照射后HDFs的增殖活性。慢性光损伤HDFs模型采用8-甲氧沙林(8-MOP)避光孵育细胞24h,随后以含8-MOP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置换培养基,行9J/cm^2 UVA照射,照射完成后换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含10%胎牛血清)避光传代培养,21d后显微镜下观察HDFs形态;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计算衰老细胞率。结果:单次UVA照射导致HDFs增殖率下降,与UVA剂量呈正相关。UVA在剂量为≤10J/cm^2时,细胞存活率保持在>85%;而UVA剂量≥15J/cm^2时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20 J/cm^2时存活率为50%左右,至25 J/cm^2时仅为约25%。慢性光损伤HDFs诱导组(即UVA+MOP组)几乎所有细胞均出现体积变大、细胞颗粒增加等细胞老化的特征性改变;SA-β-Gal染色细胞的阳性率>95%。结论:UVA单次照射可成功建立HDFs急性光损伤模型,UVA联合8-MOP构建HDFs慢性光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急性光损伤 皮肤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大豆与玉米叶片光破坏的防御 被引量:20
18
作者 许长成 赵世杰 +2 位作者 樊继莲 孟庆伟 邹琦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8年第1期17-23,共7页
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大豆叶片光呼吸速率(Pr)降低的幅度小于Pn,使Pr/Pn比率升高。在轻度及中度干旱下,PSII光化学效率(Fv/Fm)能在暗置后较快地恢复。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下降,非光化学猝死系数升高。干旱使叶... 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大豆叶片光呼吸速率(Pr)降低的幅度小于Pn,使Pr/Pn比率升高。在轻度及中度干旱下,PSII光化学效率(Fv/Fm)能在暗置后较快地恢复。随干旱强度的增加,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下降,非光化学猝死系数升高。干旱使叶片β-胡萝卜素及紫黄质含量下降,而玉米黄质含量(Z)与叶黄素库增加。与大豆相比,玉米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的Z含量和较大的叶黄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叶绿素 光破坏 叶黄素 大豆 玉米 干旱胁迫
下载PDF
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对中波紫外线辐射的应激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健伟 骆丹 +2 位作者 朱洁 徐丽贤 吉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69-37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皮肤细胞即原代黑素细胞(MC)与角质形成细胞(KC)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30、60、90、120mJ/cm2)UVB照射上述两种细胞,评估UVB对细胞作用的时间及剂量效应,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 目的:观察两种皮肤细胞即原代黑素细胞(MC)与角质形成细胞(KC)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30、60、90、120mJ/cm2)UVB照射上述两种细胞,评估UVB对细胞作用的时间及剂量效应,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细胞记数法记录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UVB照射后,KC的形态学改变、生长曲线及细胞活性的损伤程度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加重;MC在较低剂量时无明显受损,但达到一定剂量后其损伤程度亦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加重。另经30mJ/cm2照射孵育24h、48h及72h后,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细胞活性比值比较(72h/48h,72h/24h),发现KC活性比依次递减(分别为1.81和1.23);MC的活性比则相反(分别为0.94和1.01)。结论:低剂量UVB照射后,MC无形态学受损,其细胞突起增多,活性增强;较高剂量UVB照射后,MC和KC均有不同程度受损,KC的损伤程度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加重,而MC仍可在48h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 黑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原代 MTT法 应激能力
下载PDF
植物光合作用光抑制分子机理及其光保护机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陶宗娅 邹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2期9-18,共10页
综述了陆生高等植物光系统Ⅰ的光抑制特点、两个光系统反应中心受强光破坏的分子机理及其异同、发生光抑制时两个光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光合机构内存在的一些光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光系统 光抑制 光破坏分子机理 保护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