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文瑞 冯金朝 +2 位作者 江天然 张立新 刘新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mmopiptantus mongolicus (Maxim. )Chen f. were studied. When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elev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thestomatal conductan...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mmopiptantus mongolicus (Maxim. )Chen f. were studied. When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elevation of air temperature, the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stomatal limitation value tended to decline simultaneously, while the interoellularCO2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two criteria discriminating the stomatal limitation of Photosynthesis suggeSted by Fmrquhar and Sharkey,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se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the decrease in Pn may not be due to stomatal factor. These studies proved that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 large subunit of Rubisco and the photochemical activities correlated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net photosyntheticrate, whieh may show that these two factors contribute primarily to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CO2 assimi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Stomatal limitation value RUBISCO electron transport activity
下载PDF
Improving Photosynthetic Responses during Recovery from Heat Treatments with Brassinosteroid and Calcium Chloride in Indian Bread Wheat Cultivars
2
作者 Suboot Hairat Paramjit Khur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5年第11期1827-1849,共23页
Climate change is expected to unleash severe and frequent heat waves in future, adversely affecting crop productiv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wo separate episodes of heat stress, mimicking... Climate change is expected to unleash severe and frequent heat waves in future, adversely affecting crop productiv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wo separate episodes of heat stress, mimicking heat wave conditions on the physiology of four Indian bread wheat cultivars and to study the ameliorating effects of epibrassinolide (BR) and calcium chloride on the recovery of these cultivars. The two thermo-tolerant cultivars C306 and K7903 suffered less inhibition of photosystem II efficiency as compared to the two thermo-susceptible cultivars HD2329 and PBW343. Application of BR and calcium chloride resulted in faster recovery in all the four cultivars. Measurement of the minimum fluorescence (Fo) versus temperature curves revealed a higher inflection temperature of Fo (Ti) for the two tolerant cultivars as compared to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s, emphasizing greater thermo stability of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The two thermo-tolerant cultivars showed higher photochemistry (ΦPSII) relative to the two susceptible cultivars. An increase in the steady state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in both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s as compared to the tolerant cultivars. Exp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faster recovery of the transcripts involved in photosynthesis in tolerant cultivars as compared to susceptible cultivars.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the ameliorating compounds resulted in faster recovery of transcripts in all the cultivar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under severe stress conditions tolerant cultivars showed faster recovery and a better thermo-stability of its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as compared to susceptible cultivars and application of epibrassinolide and calcium chloride could ameliorate the damaging effect of severe temperature stress to a considerable level in all the four cultivars und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NOSTEROID Calcium Chloride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Membrane Injury Index Non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下载PDF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partitioning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to photorespiration in four subtropical forest plants 被引量:8
3
作者 林植芳 彭长连 +1 位作者 孙梓建 林桂珠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0年第4期347-354,共8页
Photosynthetic rate (Pn) and the partitioning of noncyclic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to photorespiration (Jo) in seedlings of four subtropical woody plants growing at three light intensities were studied in th... Photosynthetic rate (Pn) and the partitioning of noncyclic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to photorespiration (Jo) in seedlings of four subtropical woody plants growing at three light intensities were studied in the summer time by measurement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CO2 exchange. Except Schima superba, an upper canopy tree species, the tree species Castanopsis fissa and two understory shrubs Psychotria rubra, Ardisia quinquegona had the highest Pn at 36% of sunlight intensity. The total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JF) and the ratio of Jo/JF were elevated in leaves under full sunlight. Jo/JF ratio reached 0.5-0.6 and coincid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oxygenation rate of Rubisco (Vo), the activity of glycolate oxidase and photorespiration rate at full sunlight. It is suggested that an increasing partitioning proportion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to photorespiration might be one of the protective regulation mechanisms in forest plant under strong summer light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TROPICAL forest plants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PHOTORESPIRATION GLYCOLATE OXIDASE ratio of oxygenation rate to CARBOXYLATION rate of Rubisco.
原文传递
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冬小麦叶片和冠层尺度SIF与光合作用的关联变化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超 李萌 +3 位作者 褚荣浩 商东耀 成林 薛昌颖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9-1040,共12页
为探究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叶片和冠层尺度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开展冬小麦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田间试验,共设置三种水分条件[严重干旱(50%~60%田间持水量)、轻度干旱(65%~... 为探究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叶片和冠层尺度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开展冬小麦高温干旱复合胁迫田间试验,共设置三种水分条件[严重干旱(50%~60%田间持水量)、轻度干旱(65%~75%田间持水量)和正常供水对照组(80%~90%田间持水量)]和三个温度水平(半包式增温、全包式增温和大田环境温度对照组),分析不同胁迫处理下冠层和叶片尺度SIF、冠层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小麦叶片SIF与P_(n)和冠层SIF与GPP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日尺度和季节尺度叶片和冠层SIF总体均呈现出单峰型变化特征,季节尺度冠层SIF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叶片SIF明显,且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对叶片和冠层SIF的影响均大于单一高温或干旱胁迫。P_(n)和GPP总体分别呈现出双峰型和单峰型变化特征。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叶片SIF与P_(n)的相关性(R^(2)=0.42)小于冠层SIF与GPP的相关性(R^(2)=0.52),随着单一胁迫的增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逐渐降低,且干旱胁迫对二者关系以及P_(n)和GPP的影响均大于高温胁迫。此外,环境变量中温度对SIF与P_(n)关系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PAR)影响最小,且SIF与P_(n)之间的相关性随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VPD的增大先降后升,随PAR的增加先升后降。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冠层和叶片SIF大小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弱有一定关联性,并受环境变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叶片净光合速率 GPP 日尺度 季节尺度
下载PDF
锥栗不同树体结构对光的响应 被引量:20
5
作者 范晓明 袁德义 +4 位作者 杨斐翔 田晓明 唐静 张旭辉 朱周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426-7434,共9页
为探讨锥栗树体结构与光能利用的关系,从而为栗园标准化管理及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8年生华栗4号锥栗为试材,研究了锥栗不同树体结构的相对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阐述了不同树体结构对锥栗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响应。... 为探讨锥栗树体结构与光能利用的关系,从而为栗园标准化管理及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8年生华栗4号锥栗为试材,研究了锥栗不同树体结构的相对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阐述了不同树体结构对锥栗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3种锥栗树形(开心形、小冠疏层形及自然圆头形)树体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P_n)呈双峰曲线型峰值均出现在10:00,次峰值均在14:00,其中以开心形树体10:00的P_n最大为9.97μmol m^(-2)s^(-1);(2)锥栗不同树体结构的光合参数差异显著,开心形锥栗树体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显著低于小冠疏层形和对照处理,表明开心形树体的光合性能较强;(3)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开心形锥栗树体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树形及对照;(4)锥栗不同树体结构光合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P_n、蒸腾速率(G_s)、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0)、ETR及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开心形锥栗树体在光能利用效率方面优于自然圆头形和小冠疏层形有利于锥栗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树体结构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下载PDF
野生与栽培黄花蒿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满莲 韦霄 +3 位作者 蒋运生 唐辉 陈宗游 李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比较了相同种源的野生和栽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黄花蒿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183和1 564μmol m-2s-1,光补偿点(LCP)为17和18μmol 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 比较了相同种源的野生和栽培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黄花蒿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 183和1 564μmol m-2s-1,光补偿点(LCP)为17和18μmol 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8.78和22.38μmol 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8和0.075μmol m-2s-1,表明黄花蒿的光合能力强,能够利用很高的光强,且对弱光的适应性也较强。栽培黄花蒿的Pmax、LSP和最大羧化速率(Vcmax)显著高于野生黄花蒿,两者的LCP、不包括光下呼吸的CO2补偿点、AQY、光下呼吸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差异不显著。强光下栽培黄花蒿主要通过提高Vcmax和Jmax等来增强光合能力,强的光合能力有利于黄花蒿的生长,因此在人工栽培黄花蒿的过程中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开阔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净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羧化速率 电子传递速率
下载PDF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非同化器官光合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文杰 张衷华 +3 位作者 祖元刚 贺海升 关宇 李文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6,共9页
薇甘菊因为其在新生境的强入侵能力而臭名昭著,有关其入侵的光合生理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而对非同化器官光合特性少见报道。以叶片为对照,对非同化器官花、果、茎、根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化效率以及不同器官光合碳... 薇甘菊因为其在新生境的强入侵能力而臭名昭著,有关其入侵的光合生理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而对非同化器官光合特性少见报道。以叶片为对照,对非同化器官花、果、茎、根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化效率以及不同器官光合碳固定对群落碳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非同化器官光合电子传导速率均低于叶片,但是其色素利用效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叶片。在生殖生长季节,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的时期内,非同化器官的光合碳固定对薇甘菊生长起到积极作用。把不同器官的光合碳固定量尺度放大到群体水平发现,基于使用红外线CO2分析法和叶绿素荧光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布的薇甘菊非同化器官(生殖器官、茎和根等)分别占群体总光合能力的19%和49%,说明非同化器官光合在薇甘菊生长和入侵中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尽管薇甘菊叶片为典型C3植物特征,结果发现了茎以及主叶脉内存在类似C4途径的、具有丰富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结构。C4途径的光合效率远比C3植物高可能是薇甘菊非同化器官光合叶绿素效率高于叶片的一个原因,尚需要更多的直接生化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非同化器官 光合碳固定 光合电子传导速率 PSII光化效率 饱和光合速率 维管束鞘结构
下载PDF
低温对三种暖季型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马博英 金松恒 +1 位作者 徐礼根 蒋德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研究了低温对假俭草、狼尾草、中华结缕草三种暖季型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引起假俭草、狼尾草、中华结缕草三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初始荧光F0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Fv′... 研究了低温对假俭草、狼尾草、中华结缕草三种暖季型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引起假俭草、狼尾草、中华结缕草三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初始荧光F0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II电子传递量子产率(Ф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下降,致使光合速率(Pn)急剧下降。至低温处理后72h,三种暖季型草坪草中Fv/Fm、Fv′/Fm′、qP、ФPSⅡ、qN的值结缕草>狼尾草>假俭草,F0则出现相反的结果,Pn值结缕草>狼尾草>假俭草。研究还表明,利用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可快速地筛选不同基因型暖季型草坪草的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暖季型草坪草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电子传递
下载PDF
不同供磷水平对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郭延平 陈屏昭 +1 位作者 张良诚 张上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缺磷培养条件下 ,叶片中无机磷含量 (Pi)、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表观量子效率 (AQY)、光化学效率 (Fv/Fm)及电子传递速率 (ETR)下降 ,光呼吸...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温州蜜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缺磷培养条件下 ,叶片中无机磷含量 (Pi)、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表观量子效率 (AQY)、光化学效率 (Fv/Fm)及电子传递速率 (ETR)下降 ,光呼吸速率 (Pr)与净光合速率 (Pn)之比升高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 ,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给缺磷培养的植株叶片喂KH2 PO4,Pn、Rubisco活性、RuBP再生速率、光化学效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及Pr/Pn比值可得到迅速恢复。在营养液磷浓度过高条件下 ,叶片中的Pi升高 ,Pn、Rubisco活性及RuBP再生速率下降 ,对叶绿素含量、Pr、AQ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光合速率 PBⅡ光化学效率 电子传递 供磷水平 叶片
下载PDF
模拟水流条件下初级生产力及光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高光 陈宇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08-1815,共8页
为探讨水动力作用及其他物理因子改变对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999年 5月 8日~ 6月 2 4日在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生态实验槽内进行模拟水动力实验 ,分 3种水流状态 2种光强测定初级生产力及其他相关参数。分析了初级... 为探讨水动力作用及其他物理因子改变对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999年 5月 8日~ 6月 2 4日在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生态实验槽内进行模拟水动力实验 ,分 3种水流状态 2种光强测定初级生产力及其他相关参数。分析了初级生产力、光合速率的垂直分布 ,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变化 ,并借助光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在静止状态下 ,当水表面光强大于 5 0 0μmol/ (m2 · s)时 ,0~ 0 .4 m处存在光抑制现象 ,最大初级生产力出现在 0 .4~ 0 .6 m,此后由于动力作用使水体悬浮物增加 ,改变了水下光照条件 ,致使最大初级生产力呈向上移动的趋势 ,出现在 0~ 0 .2 m间 ;光合速率在静止状态下随深度递减缓慢 ,而到大水流状态则递减极为迅速 ,大水流状态下的平均光合速率明显低于静止状态和小水流状态 ;基于 2种类型的光动力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的 P- I曲线相关性很好 ,2种模型模拟的结果比较接近 ,基本上能够反映太湖光合速率随光强变化的实际情况 ;在太湖这种大型浅水湖泊 ,水动力的作用使得水体中悬浮物增加 ,造成光强的迅速衰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 初级生产力 P-I曲线 光合速率
下载PDF
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旗叶光合能量利用对氮素和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绪成 于显枫 +1 位作者 马一凡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46-1057,共12页
采用开顶式气室盆栽培养小麦,设计2个大气CO2浓度、2个光照强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测算小麦叶片光化学速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叶绿体磷酸丙糖利用效率(TPU)等... 采用开顶式气室盆栽培养小麦,设计2个大气CO2浓度、2个光照强度和2个氮水平的组合处理,通过测定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测算小麦叶片光化学速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叶绿体磷酸丙糖利用效率(TPU)等参数,研究施氮量和光强对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旗叶光合能量传递与分配的影响,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光合能量分配对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的作用机制及其氮素调控。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小麦叶片的光呼吸电子传递速率(J0)和Rubisco氧化速率(V0)显著下降;光合电子流的光化学传递速率(JC)、Rubisco羧化速率(VC)和TPU则明显升高,而且施氮后变化幅度加大;小麦叶片JC/JF(PSⅡ反应中心总电子流速率)和TPU/VC显著增加,经过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流更多地进入碳同化过程,表现较高的光合速率(Pn)。遮荫提高了叶片光化学速率和PSⅡ反应中心总电子流速率(JF),这一作用在低氮叶片尤为突出,但使得J0和V0明显升高,并显著降低JC/JF,所以Pn明显下降。正常光照条件下,增施氮素可提高小麦叶片的JF、JC、VC和TPU,并使高大气CO2浓度下J0和V0较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显著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植物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遮荫后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JC、VC、TPU、JC/JF和TPU/VC显著高于正常大气CO2浓度处理,而且这一变化不受氮素水平的显著调节。因此,氮素在高大气CO2浓度下对小麦叶片光合能量利用的调节因光强而异,正常光照下可显著改善小麦叶片对光合能量的利用状况,而遮荫后这一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 氮素 光强 电子传递速率 光能分配 小麦
下载PDF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理 被引量:19
12
作者 曾伟 蒋延玲 +1 位作者 李峰 周广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4-2510,共7页
针对当前植物光合机理模型中植物光合参数没有考虑干旱胁迫影响的不足,以东北地区蒙古栎为研究对象,基于蒙古栎对不同水分响应的植物生理生态模拟试验,探讨了蒙古栎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定量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影响蒙古栎叶片... 针对当前植物光合机理模型中植物光合参数没有考虑干旱胁迫影响的不足,以东北地区蒙古栎为研究对象,基于蒙古栎对不同水分响应的植物生理生态模拟试验,探讨了蒙古栎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定量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严重影响蒙古栎叶片的光合参数。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与土壤含水量呈抛物线关系(P<0.01),且在土壤体积含水量35.45%(相当于土壤质量含水量23.63%)接近田间持水量(27.4%)时达到最大值。蒙古栎幼苗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与土壤水分呈抛物线关系(P<0.01),即Vcmax、Jmax、TPU对土壤水分具有相同的响应趋势,但各光合参数达到最大时的土壤水分阈值却不相同。同时,基于蒙古栎光合作用参数对水分变化响应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植物光合参数模型,为最终建立适用于所有植物的水热因子协同影响的光合参数模型提供了依据与技术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最大净光合速率 最大羧化速率 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磷酸丙糖利用率 光合参数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藻类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放氧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曼 曾波 +1 位作者 张怡 韩博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087-7091,共5页
由于直接测定藻类的光合速率耗时且不方便,研究者们常通过测定藻类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方式来间接反映其光合速率,理论上,以氧气产生来度量的总光合速率(PGross)与电子传递速率(ETR)之间应该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然而,由于温度的变化会... 由于直接测定藻类的光合速率耗时且不方便,研究者们常通过测定藻类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的方式来间接反映其光合速率,理论上,以氧气产生来度量的总光合速率(PGross)与电子传递速率(ETR)之间应该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然而,由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藻类的光呼吸等耗氧的生理过程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中的氧气释放,因此温度可能会对PG ross与ETR之间的线性关系产生影响。研究了温度变化对蛋白核小球藻(Cholorella pyrenoidosa)、菱形藻(Nitzschia sp.)和水生集胞藻(Synechocystis aquetilis Sauv.)的总光合放氧速率(PGross)与电子传递速率(ETR)之间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Gross/ETR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低温条件下PGross/ETR比值较高,说明在相同的电子传递速率的情况下水的光裂解产生的氧有更多的可以释放出来;在高温条件下PGross/ETR比值相对较低,说明高温条件下可能有相对更多的水光裂解产生的氧被用于耗氧的生理过程而没有释放出来。研究表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光合放氧与电子传递之间并不呈线性关系,这说明将ETR作为实际光合生产的评价指标时要谨慎,不能不加分析地直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电子传递速率 温度 光合放氧
下载PDF
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叶氮含量、比叶重的关系 被引量:126
14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以秦岭南部的宁陕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富县和神木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气候带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mass)、比叶重(LM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之间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饱和速... 以秦岭南部的宁陕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富县和神木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气候带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mass)、比叶重(LM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之间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神木地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Pmax均显著高于宁陕和富县。3个地区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的Pmax、PNUE、ФPS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草本植物的Pmax和PNUE明显高于灌木和乔木。由南向北分布的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随着气候干旱的加剧,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均呈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功能型植物的LMA的大小比较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宁陕、富县和神木地区近60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与Nmass、PNUE与LMA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Pmax与Nmass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对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max与PNUE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Pmax与ФPSⅡ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饱和速率 光合氮利用效率 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 氮含量 比叶重 功能型
下载PDF
4种木本植物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和吸收光能分配特性对光强的适应 被引量:33
15
作者 林植芳 彭长连 +2 位作者 孙梓健 林桂珠 温达志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2000年第5期387-392,共6页
以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热带自然林乔木荷树、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罗伞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的分配对生长光强的适应特性。 4种植物生长于 10 0 %、36 %和 16 %的自然光下 8个月 ,叶片的光化学速率... 以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热带自然林乔木荷树、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罗伞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的分配对生长光强的适应特性。 4种植物生长于 10 0 %、36 %和 16 %的自然光下 8个月 ,叶片的光化学速率和热能耗散速率随光强增大而提高 ,热能耗散占总的光能吸收的比例也因光强不同而改变 ,16 %光下的相对热耗散率约为 40 %~ 45 % ,10 0 %自然光下增大至 5 0 %~ 75 %。叶片总的非环式电子流速率及其分配到光呼吸的比例在 10 0 %光强下最高。乔木和灌木的电子传递和光能分配特性在 16 %光下相似 ,在 10 0 %光下差别较明显。除灌木种有较高的热耗散比例之外 ,其余的参数皆比乔木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 热耗散 光合电子传递 分配 木本植物
下载PDF
高大气CO_2浓度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能量分配的调节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绪成 于显枫 +1 位作者 王红丽 马一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9-1076,共8页
探讨了施氮量对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功能叶光合能量传递与分配的影响,进而明确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的能量分配调节作用。采用开顶式气室盆栽法,通过测定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大气CO2浓度和施氮水平下的叶氮浓度、光合速... 探讨了施氮量对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功能叶光合能量传递与分配的影响,进而明确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的能量分配调节作用。采用开顶式气室盆栽法,通过测定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大气CO2浓度和施氮水平下的叶氮浓度、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Pn-Ci)响应曲线和荧光动力学参数,测算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分配去向。与在正常CO2浓度(400μmol mol-1)条件下相比,在高大气CO2浓度(760μmol mol-1)下,小麦叶氮浓度显著下降,N200处理(200mg kg-1)叶片抽穗期叶氮浓度的下降幅度较拔节期高335.7%。N200处理较N0处理(0mg kg-1)提高小麦叶片光适应下PSⅡ反应中心最大量子产额(Fv′/Fm′)、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开放比例(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光化学反应的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c)和Rubisco羧化速率(Vc)显著升高,而光呼吸的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o)和Rubisco氧化速率(Vo)明显降低;施氮使Jc、Jo、Vc和Vo值均呈上升趋势,而且Jc和Vc达到显著差异。高大气CO2浓度下Jo/Jc和Vo/Vc显著降低,施氮后小麦拔节期叶片Jo/Jc和Vo/Vc降低,但抽穗期Jo/Jc升高而Vo/Vc无明显变化。叶氮浓度与小麦叶片Jc、Jo和Vo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且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Jc、Jo和Vo对氮浓度的敏感性降低。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PSⅡ反应中心开放比例增加,非光化学耗能降低,更多的光合电子进入光化学过程;施氮后使小麦叶氮浓度增加,提高光合能力,改变了能量分配,这是高氮条件下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被缓解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增高 施氮量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光能分配 小麦
下载PDF
生殖生长期两优培九功能叶光反应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光辉 陈国祥 +2 位作者 江玉珍 苑中原 吕川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59-1966,共8页
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荧光动力学分析和生理生化研究技术,对生殖生长期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大面积推广稻汕优63功能叶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水平进行系统研究,比较光反应特性。结果表明:(1)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功能叶叶绿素... 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荧光动力学分析和生理生化研究技术,对生殖生长期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大面积推广稻汕优63功能叶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水平进行系统研究,比较光反应特性。结果表明:(1)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功能叶叶绿素含量高22.90%,光合功能期长约50%,叶绿素a/b比值高36.78%;(2)光能吸收与分配方面,两优培九功能叶单位叶面积吸收的光能不占优势,但保持高吸收的稳定期长,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多,热耗散的能量比例较少,进入电子传递链的能量高;(3)荧光参数分析发现两优培九PSII供体侧、受体侧和反应中心性能优良,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为电能效率较高;(4)叶绿体放氧活性、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活性均显著高于汕优63,表明两优培九电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动力学 功能叶 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光合功能期 PSII供体侧、受体侧和反应中心
下载PDF
不同磷水平下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安娜 桂仁意 +2 位作者 宋瑞生 潘月 戎洁庆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为了解不同磷水平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试验以无性繁殖的雷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0,0.5,5.0,50.0,500.0 mg.L-1)对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通量密度-光... 为了解不同磷水平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试验以无性繁殖的雷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0,0.5,5.0,50.0,500.0 mg.L-1)对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通量密度-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AR-ETR)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升高,幼苗叶片潜在光化学活性(Fo/Fm)呈逐渐降低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0~50.0 mg.L-1磷质量浓度范围内逐渐下降。磷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适时最小荧光(Ft)和可变荧光(Fv)均达到最大值,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较大,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NPQ)相对较低,说明在5.0 mg.L-1磷质量浓度下,雷竹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较强,接近适宜雷竹幼苗生长的磷质量浓度。磷质量浓度过高(50.0和500.0 mg.L-1)均导致雷竹幼苗叶片ETR下降,热耗散增加,光化学效率和光量子产额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雷竹 叶绿素荧光 光通量密度-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AR-ETR)响应曲线
下载PDF
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机理模型在超级晚稻光合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俐 贺晓鹏 +4 位作者 边建民 朱昌兰 傅军如 吴杨 贺浩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37-1944,共8页
【目的】了解光合电子流对超级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对超级晚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超级晚稻高光效育种打下基础。【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量不同超级晚稻品种的电子传递速率对... 【目的】了解光合电子流对超级晚稻光合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对超级晚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超级晚稻高光效育种打下基础。【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量不同超级晚稻品种的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利用叶氏光合机理模型分析超级晚稻光合特性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叶氏光合机理模型可较好地拟合超级晚稻叶片的光合电子流对光的响应曲线,由此得到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饱和光强(PARsat)与实测值高度符合。超级晚稻品种的ETRmax和PARsat均显著高于对照汕优46(P<0.05),超级晚稻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较大,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τmin)较短。此外,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σ′ik)和处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Nk)也影响着超级晚稻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结论】超级晚稻通过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影响光合电子流,进一步影响其光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捕光色素 超级晚稻
下载PDF
青菜和芥菜感染芜菁花叶病毒(TuMV)后的光合特性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东亚 洪健 +1 位作者 陈集双 蒋德安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9-602,共4页
研究了青菜(BrassicachinensisL.cv.Suzhou)和芥菜(B.junceaL.cv.Wenzhou)受芜菁花叶病毒(TuMV)侵染后的光合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感病青菜和芥菜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健康对照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胞间CO2浓度也... 研究了青菜(BrassicachinensisL.cv.Suzhou)和芥菜(B.junceaL.cv.Wenzhou)受芜菁花叶病毒(TuMV)侵染后的光合特性变化。结果表明:感病青菜和芥菜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健康对照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胞间CO2浓度也有所下降;叶绿体的电子传递活力尤其是光系统 (PS )电子传递活力显著下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显示,感病青菜叶片的Fv/Fo和Fv/Fm值明显降低,而感病芥菜的叶片Fv/Fo和Fv/Fm值受影响程度较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TuMV对两种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均造成了伤害,并且对PS 的伤害程度大于P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菜 芥菜 芜菁花叶病毒 叶绿素含量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