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xploration in the Course of “Physical Geography”
1
作者 Huan Wang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CAS 2023年第3期327-334,共8页
“Physical Geography” is a course to study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reveal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various physical geography elements, with rich ideological... “Physical Geography” is a course to study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reveal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various physical geography elements, with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high moral value, and is an important course to cultivate geographical professional interests and enhance national pride. By fully sort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deeply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reasonably designing the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mens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hysical geography curriculum. Tak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s the main line, the educational elements in five aspects were refined, namely, philosophical thinking, power of a big country, patriotism, strict science,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and achieved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moisturizing and silent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geograph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Establish Virtue and Cultivate People
下载PDF
REFORM AND TEACHING QUALITY—EXEMPLIFICATION OF 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2
作者 李春芬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2年第3期83-89,共7页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involved in teaching quality. Among them teaching materials or textbooks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 presentation of which relies first of all on the viewpoint to structure the content... There are a number of factors involved in teaching quality. Among them teaching materials or textbooks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 presentation of which relies first of all on the viewpoint to structure the contents geographically. Whatever branch of geography you are teaching or in pursuit, geographical viewpoint is vital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 discussing innovation of geographical education about these institutions with the course of 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as an example.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discipline is in pressing need of innovation and thereby upgrading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下载PDF
The featur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between Qinling Mountains and Huanghuai Plain
3
作者 马建华 李剑 千怀遂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4期437-446,共10页
The featur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between Qinling Mountains and Huanghuai Plain possess transitional characters evidently in two directions: one is from the western mountain to the eastern ... The featur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between Qinling Mountains and Huanghuai Plain possess transitional characters evidently in two directions: one is from the western mountain to the eastern plain and the other is from southern subtropical zone to northern temperate zone. Torrential rain, especially strong torrential rain is frequent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and there are many torrential rain centers. A majority of torrential rain is distributed among 100-200 m asl. The winter temperature at 100-400 m asl is higher than that in Huanghuai Plain whose altitud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January appears at 350-400 m asl.The thickness of warm slope belt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varies from 100 m to 250 m asl. The formation of torrential rain and warm slope belt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local terrain. Frequent torrential rains and warm slope belt had tremendous influences on the soil properties, plant distribution and local climate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mountains huanghuai plain characters of physical geography torrential rain warm slope belt
下载PDF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graphy of Arid Land in China
4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0年第3期221-221,共1页
A book, Physical Geography of Arid Land in China, mainly edited by Prof. Xi CHEN from 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been published by Science Press in July of 2010.
关键词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graphy of Arid Land in China
下载PDF
略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保继刚 翁时秀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社会影响力并未随之高涨。相反,在面对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地理学家的声音日趋微弱。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论文和纵向研究项目数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 21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社会影响力并未随之高涨。相反,在面对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地理学家的声音日趋微弱。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论文和纵向研究项目数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中国地理学的融合发展,使得地理学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学者——在远离地理学主干的细枝末节上越走越远,逐渐淡忘了地理学解决重要问题时所倚赖的“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加强地理学解决重要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科地位和社会地位,中国地理学应走融合发展道路。应加强地理学综合教育,尽快建立中国地理学的引领性问题体系,围绕问题体系,指明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走向融合的具体路径,并发挥“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等评选活动的引导作用,借此传播地理学融合发展的方式、机制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地理学的时代特征、二元论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红山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总体上与科学体系的发展亦步亦趋。20世纪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裂曾严重消解了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专业分化与研究主题的纵深发展造成了学科的空心化。面对21世纪复杂性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和新的科学...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总体上与科学体系的发展亦步亦趋。20世纪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裂曾严重消解了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专业分化与研究主题的纵深发展造成了学科的空心化。面对21世纪复杂性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和新的科学综合体的到来,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大学课堂上让自然与人文再度融合,通过学术语言的规范、学科理论的构建、研究范式的转换,将二元论的影响消融于无形,能以一种整体化、系统性的观念来应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地理学 复杂系统 综合研究 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地理学中自然与人文耦合的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3
7
作者 叶超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进入人类世以来,随着重大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涌现,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地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地理学研究的是复杂交织的人地关系问题,所以需要先在内部摒除二元论的偏见,实现自然(包括GIS)与人文的耦合。对中国地理学而... 进入人类世以来,随着重大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涌现,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地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地理学研究的是复杂交织的人地关系问题,所以需要先在内部摒除二元论的偏见,实现自然(包括GIS)与人文的耦合。对中国地理学而言,自然与人文耦合的关键或难点在于方法论。应对挑战,地理学共同体应该鼓励面向重大问题的、多元化的交叉研究,促进数据、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共创治理科学新范式,逐步改变重理轻文的学科评价导向。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地理学内部的交叉融合以及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至关重要,人文与自然的耦合是地理学应该始终坚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人地耦合 方法论 可持续发展 治理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各尽其能,共克难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蔡运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化与科学的分化一致,是一种进步。两者各有优势,都为科学认知和实践应用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两者也有共同的旨趣和手段,融合起来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可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和挑战...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化与科学的分化一致,是一种进步。两者各有优势,都为科学认知和实践应用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两者也有共同的旨趣和手段,融合起来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可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和挑战提供独特的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分化与融合 各自优势与共同旨趣 当代重大问题和挑战
下载PDF
生态经济地理:一个有利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合的构想
9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1 位作者 刘伟 陈彩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5,共8页
回应当前学界关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能否走向融合的讨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利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融合的生态经济地理分析框架,提出关注“人”作为本身级联产业、技术、制度系统复杂关联的地域巨系统的能动性变化,及其与生态系统之间... 回应当前学界关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能否走向融合的讨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利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融合的生态经济地理分析框架,提出关注“人”作为本身级联产业、技术、制度系统复杂关联的地域巨系统的能动性变化,及其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双向反馈关系,通过探讨环境变化和技术变革背景下人地系统耦合机制和调控途径,在综合权衡中寻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答案。选用“桑-基鱼塘生态经济系统百年演变”“数据中心的‘数-能-水’系统级联”“生态修复规划的人文视角”3个案例来阐明生态经济地理的研究视角与思路。最后,围绕“格局―过程―关联―路径”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生态经济地理需重点关注的4个研究议题: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各要素耦合格局、不同系统间要素流动过程及影响、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区域复杂关联、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以上述议题为牵引,加强自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促进地理学科的融合发展,提升地理学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学科融合 生态经济地理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地理学革新的枢纽
10
作者 朱鹤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用学科;树立本体文理交叉科学观提升地理学人的学术素养,创新地理学高等教育意在培养新型的文理思维融合的地理学人才,三方面革新主要植根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深度融合。由此地理学成为一个包括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内许多问题无法替代的学科,以独特的魅力学科挺立于科学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深度融合 文理思维融合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探讨
11
作者 任升莲 刘建敏 +1 位作者 陈义华 丁安心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理学”内容庞杂、原理抽象、时空跨度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根据一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理学”内容庞杂、原理抽象、时空跨度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根据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构建了“自然地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过程管理和考核等5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和建设。课程引入思政元素,合理应用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和各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一流课程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以史为鉴 被引量:6
12
作者 克里斯蒂安·凯斯特洛特 洛伦佐·巴尼奥利 +1 位作者 丁雁南(译) 安宁(校)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简要回顾19世纪以来地理学术史可见,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过去从未曾统一过,至少在如今论证地理学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有其用武之地时所追求的那种形式上是如此。不过,自然地理学已开始认识到实证主义的局限,这为解... 简要回顾19世纪以来地理学术史可见,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过去从未曾统一过,至少在如今论证地理学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有其用武之地时所追求的那种形式上是如此。不过,自然地理学已开始认识到实证主义的局限,这为解决眼下正在影响我们星球的一些紧迫问题开启了一条合作路径。文章在结尾部分以实例展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合作的可能状态,倡导学界多关注政治-地志学取径,将地区在权力结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纳入考量,从而集中探讨世界范围内区域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地志学 后实证主义
下载PDF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13
作者 罗怀良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开展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系统研究有助于课程育人的有效落实.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包括从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中挖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中挖掘创...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开展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系统研究有助于课程育人的有效落实.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包括从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中挖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中挖掘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从课程的国家与区域内容中挖掘家国情怀.其教学设计应基于成果导向理念(OBE),使用基本教学范式加灵活方式实施,突出课程思政的区域特色.实施策略包括完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系统性,教师引领和学生感悟融合,持续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果共建共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自然地理学 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设计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基于野外台站的“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伟斌 赵传燕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75-1780,共6页
利用野外台站建设的优势开展“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探索的重点方向。本文以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从野外台站的选择、实践内容的设计与优化、新教... 利用野外台站建设的优势开展“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探索的重点方向。本文以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从野外台站的选择、实践内容的设计与优化、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基于野外台站的实践教学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分析了实践教学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的成效,并提出了改进方向,为今后“自然地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台站 自然地理学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综合地理学的环境和区域观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进社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环境是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同议题,也是地理学的这两个子学科走向融合的桥梁。为了研究地球表面人文地理过程与自然地理过程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复杂的地球景观,采用区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应是一个选向,以求化繁为简。区域的划分... 环境是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同议题,也是地理学的这两个子学科走向融合的桥梁。为了研究地球表面人文地理过程与自然地理过程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复杂的地球景观,采用区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应是一个选向,以求化繁为简。区域的划分和分析应以地理过程为基础,并强调在该过程中对连锁反应的发现。区域划分虽然在地理学家之间存在一定的任意性,但一个好的区域划分应该发现更重要和客观的事实,揭示更深入的道理,以获得更高的认可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性存在于人类社会对自然地理过程与人文地理过程相互作用的认知并采取的行动中。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应该挖掘、分析、整理和解释这些认知及采取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区域地理 地理过程 综合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浅谈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的基础——与凯斯特洛特与巴尼奥利文章的对话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尚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受凯斯特洛特和巴尼奥利两位学者合著文章的启发,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有3个基础:1)两个学术群体面对的本体论需要接近;2)两个学术群体彼此包容对方的方法论;3)科研运行组织方式有利融合。为了更好地论证作者提出的3个融合基... 受凯斯特洛特和巴尼奥利两位学者合著文章的启发,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有3个基础:1)两个学术群体面对的本体论需要接近;2)两个学术群体彼此包容对方的方法论;3)科研运行组织方式有利融合。为了更好地论证作者提出的3个融合基础,文章选用“北京中心城区色彩管控案例”作为例证,将这3个基础不存在的状态下,自然地理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面对这个实际问题时会采纳的差异性研究路径,以及渐行渐远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支融合 本体论 方法论
下载PDF
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的“物理+”新情境问题——以地理中“潮汐现象”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恩阳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2-5,共4页
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结合地理学科中的“潮汐现象”在非惯性系中引入惯性力的概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对潮汐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培养学科融合意识,学习并掌握新的物理知识,从科学本质的视角理解... 基于学科融合视角,结合地理学科中的“潮汐现象”在非惯性系中引入惯性力的概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对潮汐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培养学科融合意识,学习并掌握新的物理知识,从科学本质的视角理解地理“反直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高中物理 高中地理 潮汐
下载PDF
朝向综合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及未来本土实践——基于地理哲学视角的阐释
18
作者 郭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7-1359,共13页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贯中逐步积累新知且朝向整体性的显现过程。2)在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地理学以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有,以未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在;地理学的知识生产总是在实践中动态存在,探索实践中的动力和过程,更能理解地理学的存在和本质。通过对地理学阶段性差异的协调达到普遍性意识,才能体现地理哲学的有效功用和终极诉求。3)未来中国必将进入复杂发展和实践阶段,“叠写的中国”必然更需要“叠写的地理学知识”。地理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需要具有融合不同时空维度智慧的综合性眼光,并根据时代变化与诉求,建立明确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积极推动地理哲学体系建设的本土化,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发展历史 地理哲学 综合地理学
下载PDF
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地理类研学基地实施有效性研究
19
作者 刘欣琪 白欣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3期34-45,共12页
综合调研了北京地区自然地理类社会大课堂与研学基地,将承接学校数量、举办活动次数作为自然地理类研学基地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究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研学课程质量对基地实施有效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优质的师资与硬件设施和高... 综合调研了北京地区自然地理类社会大课堂与研学基地,将承接学校数量、举办活动次数作为自然地理类研学基地实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究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研学课程质量对基地实施有效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优质的师资与硬件设施和高质量研学课程是研学基地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并据此结果对研学基地的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基地 自然地理类 有效性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研究
20
作者 郑孝遥 罗永龙 +3 位作者 孙丽萍 郭良敏 俞庆英 接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8期63-66,72,共5页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效果与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新发展,该文分析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面向“产出导向”的三位一体考核方式,从人...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检验教学效果与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新发展,该文分析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面向“产出导向”的三位一体考核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考核内容与形式三个维度阐述建设路径,并说明该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地理学 自然地理 综合实习 困境 改革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