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Vegetable Pot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with Planetary Gear Train 被引量:8
1
作者 Zhipeng Tong Gaohong Yu +2 位作者 Xiong Zhao Pengfei Liu Bingliang Y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87-97,共11页
It has been challenging to design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based on given key points and trajectories,because it involves dimensional synthesis and rod length optimization.In this paper,the dimensional synthesis of ... It has been challenging to design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based on given key points and trajectories,because it involves dimensional synthesis and rod length optimization.In this paper,the dimensional synthesis of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with planetary gear train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of given key points and the trajectory of the endpoint of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Given the positions and orientations requirements of the five key points,the study first conducted a dimensional synthesis of the linkage size and center of rotation.The next steps were to select a reasonable solution and optimize the data values based on the ideal seedling trajectory.The link motion was driven by the planetary gear train of the two-stage gear.Four pitch curves of noncircular gears wer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and distribu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io according to the data.For the pitch curve with two convex points,the tooth profile design method of incomplete noncircular gear was applied.The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was tested by a virtual prototype and a physical prototype designed with the obtained parameter values.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design requirements,confirming that the mechanism meets the expected requirements for picking seedlings up.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design method of vegetable pot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for an automatic vegetable transpla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incomplete noncircular gear Mechanism dimension synthesis Planetary gear train Seedling pick-up mechanism
下载PDF
一种基于权值缩减克服IR-Drop的忆阻器阵列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2
作者 缪伟伟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3年第3期51-57,63,共8页
忆阻器阵列(Memristor-Based Crossbar)能够有效地加速神经网络中的矩阵运算。然而,忆阻器阵列会受到IR-Drop的影响,降低到达忆阻器的计算电压,导致计算精度下降。为减轻IR-Drop对忆阻器阵列计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值缩减的神... 忆阻器阵列(Memristor-Based Crossbar)能够有效地加速神经网络中的矩阵运算。然而,忆阻器阵列会受到IR-Drop的影响,降低到达忆阻器的计算电压,导致计算精度下降。为减轻IR-Drop对忆阻器阵列计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值缩减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首先,在网络训练中添加L2正则化,使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权值尽可能分布在较小值范围,以此提高计算精度对IR-Drop的鲁棒性。然后,利用基于行列约束的映射算法将大权值映射到受IR-Drop影响小的忆阻器上,减小忆阻器阵列精度损失。最后,迭代减小受到IR-Drop影响大的大权值,再通过重训练调整被减小值的附近权值,提升忆阻器阵列的计算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忆阻器阵列的计算精度,最多可以将忆阻器阵列计算精度提升至接近理想状态,精度损失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阵列 神经网络训练 IR-drop 映射算法
下载PDF
高速切换场景下的双门限判决算法研究
3
作者 孙志国 王程 +1 位作者 王震铎 宁晓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6-1201,共6页
传统的越区切换算法无法应对高速列车提速带来的通信质量需求增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门限判决的位置触发切换算法,以提升越区切换时的通信质量。选择大小双门限值,能够有效减少信号强度波动带来的影响。在接收信号强度波动较小时采用... 传统的越区切换算法无法应对高速列车提速带来的通信质量需求增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门限判决的位置触发切换算法,以提升越区切换时的通信质量。选择大小双门限值,能够有效减少信号强度波动带来的影响。在接收信号强度波动较小时采用双门限中的较小值,波动较大时则采用较大值,针对每次测量结果实时进行连续双判决。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切换算法,双门限判决算法能够使得切换发生位置更靠近基站重叠区域的中点,进而降低切换掉话率和切换失败率。同时双判决减小了平均切换次数,使通信体验得到了极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区切换 LTE-R 列车通信系统 双门限判决 掉话率 切换失败率 性能仿真 动态检测
下载PDF
三种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米若宁 石晶 +3 位作者 杨洁 陈兴玉 王东华 宋阿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的不同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队列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12/2022-05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初次诊断为隐匿性近视且未经过任何...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的不同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队列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12/2022-05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初次诊断为隐匿性近视且未经过任何相应近视控制训练的患儿60例120眼。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40眼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B组20例40眼接受翻转拍视力训练,C组20例40眼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随访12 mo,观察三组患儿初诊,干预后6、12 mo时等效球镜度数(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CC)、调节灵敏度(AF)、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6、12 mo,三组患儿AL、SE和AF较初诊有差异(均P<0.05),干预后6 mo与12 mo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B组和C组SE和AF均高于A组(均P<0.05),干预前后CC比较无差异(均P>0.05)。三组患儿干预后6、12 mo外环颞侧、鼻侧、下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初诊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干预后6 mo与12 mo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三组患儿干预前后其余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防控近视作用优于翻转拍视力训练及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及接受翻转拍训练可延缓隐匿性近视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近视 0.01%阿托品滴眼液 翻转拍训练 眼轴 等效球镜 调节灵敏度 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350 km/h高速铁路隧道行车振动的波阻板隔振特性研究
5
作者 吴再新 袁哲 +4 位作者 杨建近 曲帅 罗盼明 杨吉忠 朱胜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5-53,118,共10页
地下铁路行车速度的提高对车致环境振动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350 km/h高速铁路隧道行车诱发的振动问题开展研究。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构建了地下铁路车致振动预测模型,并通过现场振动试验验证其准确性。... 地下铁路行车速度的提高对车致环境振动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350 km/h高速铁路隧道行车诱发的振动问题开展研究。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构建了地下铁路车致振动预测模型,并通过现场振动试验验证其准确性。通过数值计算详细探讨了波阻板(wave impeding block,WIB)宽度、埋深和材料属性对隔振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上方土体中设置水平WIB可显著降低行车引发的地面振动。特别地,当WIB布设位置靠近振源较近时,对5 Hz以上的振动成分呈现出显著的隔振效果。同时,WIB宽度、埋深与其隔振性能直接相关,但过大的宽度和埋深可能导致远场地面振动增强;多孔聚苯乙烯波阻块相较于橡胶、细砂及C30混凝土展现出最佳的隔振性能,特别是在5~200 Hz的振动频率范围内有较好隔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波阻板(WIB) 车致地面振动 落轴冲击试验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单线铁路区段开行一对摘挂列车运行图优化研究
6
作者 梁巍 张天伟 +1 位作者 李峰 佟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8,共8页
单线铁路摘挂列车运行图优化,有助于加速车辆周转和货物送达。由于顺向车流在车站等待时间确定,故列车开行时只考虑上行和下行的逆向车流。当每日开行一对摘挂列车时可采用上开口、下开口和交叉方案等3种运行图形式,使用0-1变量将其转换... 单线铁路摘挂列车运行图优化,有助于加速车辆周转和货物送达。由于顺向车流在车站等待时间确定,故列车开行时只考虑上行和下行的逆向车流。当每日开行一对摘挂列车时可采用上开口、下开口和交叉方案等3种运行图形式,使用0-1变量将其转换成1种。考虑摘挂列车交叉车站选择逻辑约束,列车在车站到达和出发时刻、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等运行过程约束,逆向车流在中间站停留总时间、所需货物作业时间等约束,建立以逆向车流在中间站停留车分钟之和最小为目标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引入大M将其非线性约束转换成线性,得到线性整数规划模型。设计6个车站算例,使用数学软件求得最优解,根据求解结果从不同角度对摘挂列车运行图优化提出建议,为运行图编制和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摘挂列车 列车运行图 单线铁路 整数规划模型
下载PDF
高水平女性运动员离心超负荷跳深及下肢生物力学表现研究
7
作者 刘丽芳 钮兴仪 +2 位作者 唐宇林 胡文操 周喆啸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6期72-78,93,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高水平女性运动员在执行离心超负荷跳深任务(AEL-DJ)时下肢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明晰离心超负荷的最佳参数值,以期为女性运动员制定跳深训练计划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10名女子高水平运动员完成下落高度(20cm、3...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高水平女性运动员在执行离心超负荷跳深任务(AEL-DJ)时下肢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明晰离心超负荷的最佳参数值,以期为女性运动员制定跳深训练计划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10名女子高水平运动员完成下落高度(20cm、30cm、40cm、50cm和60cm)联合负重(10%~20%BW,20%~30%BW)的AEL-DJ测试。采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与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完成AEL-DJ过程中下肢刚度、关节力矩及功率等指标数据。结果:高水平女性运动员在执行AEL-DJ过程中,选择重负重搭配50~60cm高度时,下肢刚度、膝踝关节力矩、功率以及腾空高度等指标表现较好(P<0.05);当选择轻负重搭配20~30cm高度时,膝踝关节功率和腾空高度等指标表现较好(P<0.05)。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在重负重下,选择50~60cm下落高度进行AEL-DJ练习,可释放最佳蹬伸功率及腾空高度,但膝踝关节外翻损伤风险高。轻负重搭配20~30cm下落高度,既表现较好腾空高度又兼备高下肢刚性,在提高跳跃表现的同时避免损伤,因此推荐女性运动员选择此组合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深 增强式训练 离心超负荷训练 高水平女性运动员 下肢生物力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李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步行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步幅、步宽)水平和康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0%(36/47),高于对照组的51.06%(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步频、步速、步幅、步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满意度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68.09%(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步行功能评分、步态参数水平和康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卒中 偏瘫 足下垂 步行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杜鑫 刘迪生 +5 位作者 米尔艾合麦提江.吾拉木 黄凤 张涛 胡俊霞 王桂玲 郭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51-2854,共4页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足下垂 针灸 康复训练 肌电图
下载PDF
足下垂助行仪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燕平 罗佳 +2 位作者 杨京辉 马启寿 符卫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1-926,共6页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训练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训练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佩戴足下垂助行仪。30 min/次,1次/d,5 d/周,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L)、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和足印分析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步态。结果治疗前,两组FMA-LL评分、FAC分级、步态参数(步速、步宽、两侧步长差)均无显著性差异(t<0.765,Z=0,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FAC分级和步速均有提高,两侧步长差与步宽均减小(t>2.190,Z>3.630,P<0.05);观察组FMA评分、FAC分级、步速及两侧步长差均优于对照组(t>2.030,Z=-2.560,P<0.05),但两组间步宽无显著性差异(t=0.570,P>0.05)。结论足下垂助行仪联合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同步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用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足下垂助行仪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生物反馈结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踝关节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英杰 程杨 +2 位作者 丁华 于黎丽 甄希成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例脑卒中足下垂自愿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3~67岁。将其随机分为A组(运动训练组)和B组(生物反馈结合运动训练组),每组各10例。使用手法肌力评定(...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例脑卒中足下垂自愿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63~67岁。将其随机分为A组(运动训练组)和B组(生物反馈结合运动训练组),每组各10例。使用手法肌力评定(MMT)分级标准的Kendall百分比法,评定胫前肌肌力;用通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活动度;用改良的Ashworth(MAS)量表评定小腿腓肠肌的痉挛程度;用ME 6000型表面肌电仪收集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变化。结果通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与治疗前相比,B组患者胫前肌徒手肌力和均方根肌电值、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强(P<0.01);与A组相比,B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胫前肌徒手肌力、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强(P<0.05),胫前肌均方根肌电值明显增大(P<0.01);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均增强显著(P<0.01),同时小腿腓肠肌的痉挛程度及均方根肌电值也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3个月系统的生物反馈结合运动训练,一定程度地提高了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踝关节运动功能,而且结合康复运动训练更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缺血性卒中 足下垂 踝关节功能 运动训练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对跳深动作结构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晓峰 陈民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9-92,共4页
使用三维测力平台、Panasonic摄像机和MONARK 834E型功率自行车对20名男学生疲劳前后跳深动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引起跳深动作结构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表现为重心速度的下降、腾起距离减少,以及与地接触时间显著性增加等特点;... 使用三维测力平台、Panasonic摄像机和MONARK 834E型功率自行车对20名男学生疲劳前后跳深动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引起跳深动作结构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表现为重心速度的下降、腾起距离减少,以及与地接触时间显著性增加等特点;膝关节功能不断下降,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明显增大,膝关节峰值功率显著性降低,最大横向和纵向的冲击力明显增大,垂直蹬伸力显著性降低。这些生物力学参数的改变,不但大幅降低了跳深训练的效果,同时增大了关节和肌肉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性疲劳 跳深练习 增强式训练
下载PDF
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在轻度近视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丽萍 赵洪超 +5 位作者 陈前 曾涛 赵惠琼 王纹姬 许娜 李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在轻度近视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轻度近视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研究组给予0.... 目的探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在轻度近视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轻度近视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研究组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比较2组瞳孔直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眼压、眼调节灵敏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瞳孔直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眼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 0.05);2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6个月时眼调节灵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轻度近视患者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可明显调节眼调节灵敏度,控制屈光度、眼轴长度增长,改善患者视力水平,相较于单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眼压未出现明显大幅度变化,更有效的进行近视防控、改善眼部调节功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水平 调节灵敏度 轻度近视 视功能训练 阿托品滴眼液
下载PDF
电针配合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魏瑞瑶 李旭明 麻海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10期723-724,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加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进行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加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进行对照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MT肌力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电子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有效,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腓总神经损伤 足下垂 电子生物反馈训练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检测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见平 王济红 +1 位作者 曹培卫 陈明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并应用表面肌电图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减重组加减重平板训练,5次/周,1单元/d,30min/单元,共8周。记录治疗前后踝关节背伸或跖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足下垂的疗效,并应用表面肌电图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减重组加减重平板训练,5次/周,1单元/d,30min/单元,共8周。记录治疗前后踝关节背伸或跖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并计算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及踝关节肌群肌电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减重组治疗后患足踝背伸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腓肠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患足踝跖屈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胫骨前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减重平板训练有利于踝关节肌肉的恢复,有利于改善主动肌-拮抗肌的协同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表面肌电图 脑卒中 偏瘫 足下垂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珊 田峻 +3 位作者 李正发 杨明 常海 栾春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32例脑卒中所致足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行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32例脑卒中所致足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行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1.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登梯测验时间及10米最快步行速度分别为(33.48±4.92)分、(41.39±6.22)分、(18.35±3.82)秒、(58.12±9.41)m/min,对照组分别为(29.35±5.40)分、(36.95±6.80)分、(22.34±3.95)秒、(51.03±10.22)m/min,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足下垂
下载PDF
超等长练习机制与跳深训练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30
17
作者 罗炯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3,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超等长(Ploymetric)收缩机制的研究回顾,提出了训练对象的力量基础、训练水平、体重、训练负荷等差异决定了超等长训练方式的特殊性。跳深作为发展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一种超等长练习的代表,其高度选择、动作的变化、负...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超等长(Ploymetric)收缩机制的研究回顾,提出了训练对象的力量基础、训练水平、体重、训练负荷等差异决定了超等长训练方式的特殊性。跳深作为发展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一种超等长练习的代表,其高度选择、动作的变化、负荷强度等可变因素必须与具体运动专项相结合,遵循区别对待原理,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 跳深 爆发力 述评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锻炼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董卫卫 裴建 张见平 《四川中医》 2017年第6期207-210,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系统性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均实施常规处理与系统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持续1个月。结果:观察组踝背屈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胫前肌肌力、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能力评分、Tinetti步态评分均升高、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均下降,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系统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症状的改善,其确切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建议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康复训练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足下垂
下载PDF
早期介入传统中医康复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秀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87-9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确实可行的、有效的综合康复疗法。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8例。A组为早期介入电针、推拿、中药泡脚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组即治疗...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确实可行的、有效的综合康复疗法。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8例。A组为早期介入电针、推拿、中药泡脚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组即治疗组,B组为单纯现代康复训练组即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在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将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程度、胫前肌肌力、足背屈的角度、步行能力、ADL评定进行两组比较;治疗3个月时,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A组优于B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传统中医康复的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康复训练 电针 推拿 中药泡脚
下载PDF
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果 刘真 +1 位作者 徐捷 兰晓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1期97-98,10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初—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患者足下垂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患者足下垂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初—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患者足下垂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患者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患者足下垂采用早期介入中医传统康复疗法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上康复训练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现代康复训练 卒中 足下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