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T杂合大片段缺失导致斑驳病一家系的临床表型
1
作者 张睿 谭妍 +2 位作者 马东来 王蓉蓉 张学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54-958,共5页
目的鉴定一个斑驳病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斑驳病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qPCR验证目的基因的缺失;采用gap-PCR结合Sanger测序法确定具体缺失的大小以及位点。结果在先证者4号染色体上... 目的鉴定一个斑驳病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斑驳病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qPCR验证目的基因的缺失;采用gap-PCR结合Sanger测序法确定具体缺失的大小以及位点。结果在先证者4号染色体上存在约1.74 Mb的杂合大片段缺失突变,其中包括了全部KIT(斑驳病的致病基因)。该缺失在家系中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在dbSNV数据库中未见该区域的缺失报道。该缺失是目前报道的最小的因KIT全长缺失而导致斑驳病表型的片段缺失。结论KIT缺失是导致该家系斑驳病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基因缺失 KIT 基因诊断 拷贝数变异(CNV)
下载PDF
A novel mutation of the K/T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piebaldism 被引量:1
2
作者 WEN Guang-dong ZHOU Cheng YU Cong DU Juan XU Qian-xi LIU Zheng-yi ZHANG Jian-z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325-2328,共4页
Background Human piebaldism is a rare autosomal dominant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congenital white forelock and depigmented patches of skin,typically on the forehead,anterior trunk and extremities.Mutations in the K... Background Human piebaldism is a rare autosomal dominant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congenital white forelock and depigmented patches of skin,typically on the forehead,anterior trunk and extremities.Mutations in the KIT gene have been propos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underlying changes in this disorder.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gene mutation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piebaldism.Methods A Chinese family with piebaldism presenting with white forelock and large depigmented skin macules on the abdomen,arms and legs was collected.DNA was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family members.The encoding exons with flanking intron regions of the KIT gene were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PCR)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Besides,DNA extracted from 100 ethnically matched population individuals was as controls.Results A heterozygous missense mutation c.2590T〉C was identified in the patients of the family.This mutation converted a serine residue to proline (p.Ser864Pro).The mutation was not found in their unaffected family members or normal controis.Conclusion A novel missense mutation c.2590 T〉C was found and it migh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iebaldism phenotype in the fam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baldISM gene mutation KITgene
原文传递
四川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滩控岩溶型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4
3
作者 金民东 曾伟 +5 位作者 谭秀成 李凌 李宗银 罗冰 张静蕾 刘吉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0-660,共11页
在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钻孔、取心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基础上,研究其储集层特征、不同类型储集层成因和控制因素,并预测有利储集区带分布。岩心上,根据储集空间类型的差异和其与"花斑"状岩溶系统的发育组合特征,... 在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钻孔、取心和室内分析测试资料基础上,研究其储集层特征、不同类型储集层成因和控制因素,并预测有利储集区带分布。岩心上,根据储集空间类型的差异和其与"花斑"状岩溶系统的发育组合特征,可将储集岩进一步划分为针孔、"花斑"针孔、溶洞及"花斑"溶洞等4种类型,其中"花斑"溶洞型储集层质量相对较好,其次为溶洞型和"花斑"针孔型,针孔型储集层质量相对较差。龙王庙组储集层的成因与控制因素表现为:区域浅滩化沉积作用形成了大面积颗粒云岩,以粒间孔和少量粒内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滩相层状孔隙层为后期岩溶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加里东期岩溶水沿先期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控制了岩溶水流体势,进而控制了储集层发育。沿古地貌斜坡带(磨溪201井—磨溪9井—磨溪12井一带)岩溶最为发育,往往形成"花斑"溶洞型或溶洞型储集层,是最有利的储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云岩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成因 “花斑”状岩溶系统 龙王庙组 四川盆地 磨溪—高石梯地区
下载PDF
斑驳病c-kit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志淼 徐哲 +1 位作者 卜定方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检测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例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位点以TaqⅠ酶及SmaⅠ酶... 目的:检测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例斑驳病患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针对所发现的突变位点以TaqⅠ酶及SmaⅠ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检测。结果:2例患儿c-kit基因分别于第1862位C→A及第1784位T→C,使密码子GCT→GAT和CTG→CCG,导致Ala621Asp及Leu595Pro突变。2例患儿父母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不存在此两种基因突变。结论:Ala621Asp及Leu595Pro均为新生(denovo)突变,此突变是2例散发斑驳病患儿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基因 C-KIT 突变 基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孔珍珍 陆江涛 +1 位作者 刘春保 黄永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124,共4页
目的了解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研治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相关文献,并选取符合条件的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共... 目的了解并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研治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的相关文献,并选取符合条件的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共纳入中文文献8篇,其中,A级文献5篇,B级文献3篇,共计患者851例,其中干预组514例,对照组337例;(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癜风比单纯西医治疗的有效率更高(RR=1.14,RR 95%CI=1.06~1.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1,P=0.0007),漏斗图基本对称,文献无发表偏倚;(3)治疗白癜风所采用的西药主要为他克莫司软膏或左旋咪唑片、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三联剂,所采用的中药制剂主要有桃仁、当归、红花、黄芪、白蒺藜、川芎、赤芍、紫草、乌贼骨、紫河车、墨旱莲和补骨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白癜风的疗效,使用频数较高的药物,为寻找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白癜风 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斑驳病c-kit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邓伟平 陆春 +2 位作者 朱国兴 林群娣 冯佩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2-713,729,共3页
目的研究一斑驳病家系先证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 it基因第2565位G→C,使密码子TGT→... 目的研究一斑驳病家系先证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经组织病理、电镜检查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确立斑驳病的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此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中先证者存在k it基因第2565位G→C,使密码子TGT→TCT,导致Ser862Cys突变。100例健康对照组不存在此突变。结论Ser862Cys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1例斑驳病大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葛宏松 李越 +2 位作者 张成 漏琼 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4-956,共3页
目的研究1例中国汉族斑驳病大家系临床表型及其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斑驳病家系3代14人所有患者及健康个体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所有样本以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KIT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并进行Sanger测序... 目的研究1例中国汉族斑驳病大家系临床表型及其KI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斑驳病家系3代14人所有患者及健康个体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所有样本以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KIT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并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先证者前额可见菱形分布的白斑横跨发际线,白斑处头发发白,前胸、腹部、四肢可见脱色素斑,部分白斑周边可见数个色素沉着斑;此外,左小腹部可见深褐色咖啡斑。先证者外公、大姨及姐姐有不同程度发病,先证者母亲未见皮损;在该家系患者中均检测到KIT基因的错义突变c.272A> T(p.Asn91Ile)。在家系内的先证者健康母亲也检测到KIT基因的错义突变c.272A>T。100例健康对照及家系内其他健康者中均未发现上述突变。c.272A>T未见文献报道。结论斑驳病患者的临床表型存在不一致性,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c.272A>T,p.Asn91Ile)可能是引起该斑驳病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该家系存在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突变
下载PDF
6063铝合金化学导电氧化后出现花斑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 被引量:2
8
作者 钱建国 祁建国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694-697,共4页
6063铝合金壳体化学导电氧化处理(即铬酸盐转化)后表面经常出现花斑,严重影响产品的美观。6063铝合金的化学成分、钎焊过程和基于Na OH的碱性化学除油前处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改用以下碱性化学除油工艺可以解决该问题:Na3PO4 40~60 g... 6063铝合金壳体化学导电氧化处理(即铬酸盐转化)后表面经常出现花斑,严重影响产品的美观。6063铝合金的化学成分、钎焊过程和基于Na OH的碱性化学除油前处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改用以下碱性化学除油工艺可以解决该问题:Na3PO4 40~60 g/L,Na2CO3 30~40 g/L,OP乳化剂少量,操作温度60~7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导电氧化 铬酸盐转化膜 花斑缺陷 碱性除油 故障处理
下载PDF
重型斑驳病一家系KIT基因新突变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荃 林志森 +4 位作者 李名扬 张洁 汪慧君 王晓雯 杨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确定一斑驳病家系KIT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共3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对KIT基因的全部21个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以150名正常人为对照。结果:先证者及其患病母亲均发现位于KIT基因第17号外显子... 目的:确定一斑驳病家系KIT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共3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对KIT基因的全部21个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以150名正常人为对照。结果:先证者及其患病母亲均发现位于KIT基因第17号外显子c.A2419G(p.K807E)错义突变,父亲和其他150名对照者中未发现此突变。结论:该家系患者的发病是由KIT基因c.A2419G(p.K807E)突变所致,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基因 KIT 突变 黑素细胞
下载PDF
一例重型斑驳病患者的KIT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伟平 彭琛 +1 位作者 陈敏华 戴少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9-954,共6页
【目的】对1例斑驳病小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KIT和SLUG(SNAI2)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寻找致病性突变。【方法】应用PCR扩增KIT和SLUG基因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新突变的测序分析... 【目的】对1例斑驳病小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KIT和SLUG(SNAI2)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寻找致病性突变。【方法】应用PCR扩增KIT和SLUG基因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新突变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结果】家系先证者SLUG基因检测未发现异常,KIT基因检测到1个国际数据库中尚未报道的点突变c.860T>A(p.V287E),患者父母均未检测到此突变。该突变位于KIT基因编码蛋白的细胞外配体结合区域,第287位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可能导致了与249位谷氨酸相排斥,破坏了D3结构域中βD和βD/βE稳定性,最终影响SCF(stem cell factor)的结合功能。【结论】KIT基因的新生突变可能是引起本重型斑驳病患者发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SLUG基因 denovo突变
下载PDF
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花斑病的研究
11
作者 邹如金 田保平 +1 位作者 季维智 李瑞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A00期68-68,78,共2页
树鼩作为一种实验动物已在许多实验室驯养繁殖。在进入家养条件下,由于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我们实验室饲养的树鼩中,有部分树鼩出现块状脱毛现象。我们进行了临床检查。血液氨基酸,矿物质和睾酮含量的测定,... 树鼩作为一种实验动物已在许多实验室驯养繁殖。在进入家养条件下,由于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在我们实验室饲养的树鼩中,有部分树鼩出现块状脱毛现象。我们进行了临床检查。血液氨基酸,矿物质和睾酮含量的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结果与讨论 临床检查 11只脱毛动物中,脱毛部位多发生于尾根部,两后腿外侧,臂部和腰背部,严重时尾根部、两后腿和腰背部的毛全部脱落。脱毛部位裸露的皮肤光滑,无色素沉着,无红肿、炎症、皮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 花斑病
下载PDF
白发症与系统疾病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红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白发症(canities)或灰发症(poliosis)是指部分毛发或全部毛发变白或变灰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毛囊中的黑素细胞产生色素减少,或黑素细胞数量减少甚至缺乏。白发症的病因涉及年龄、遗传、代谢、免疫、内分泌、肿瘤、营养缺乏、及药物... 白发症(canities)或灰发症(poliosis)是指部分毛发或全部毛发变白或变灰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毛囊中的黑素细胞产生色素减少,或黑素细胞数量减少甚至缺乏。白发症的病因涉及年龄、遗传、代谢、免疫、内分泌、肿瘤、营养缺乏、及药物等因素。白发症可以是独立的一种疾病,也可以是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有时可作为内脏疾病的重要诊断线索。文中复习文献并对系统疾病伴白发症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发症 灰发症 白化病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 CHEDIAK-HIGASHI综合征 Griscelli综合征 斑驳病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锌缺乏症
下载PDF
斑驳病1例
13
作者 覃俊 皮肖冰 王晓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94-895,共2页
患儿女,8岁。出生时即有多处白斑,额部白发,背部色素斑。其父有类似病史。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表皮突变平,基底层细胞间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诊断:斑驳病。
关键词 斑驳病 诊断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电镀金层出现花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14
作者 熊俊良 杜楠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273-1275,共3页
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铝合金表面电镀金层出现花斑的原因,并通过工艺试验进行排查。确定了酸性化学镀镍过程中搅拌力度不够和基体镀前发生锈蚀是主要原因。在酸性化学镀镍过程中应对溶液进行有效搅拌,并且在每步工序... 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铝合金表面电镀金层出现花斑的原因,并通过工艺试验进行排查。确定了酸性化学镀镍过程中搅拌力度不够和基体镀前发生锈蚀是主要原因。在酸性化学镀镍过程中应对溶液进行有效搅拌,并且在每步工序之后充分清洗零件。必要时在混酸腐蚀后打磨工件或采取工序间防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镀镍 电镀金 花斑缺陷 防锈 搅拌
下载PDF
斑驳病一家系
15
作者 邹晓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0-591,共2页
斑驳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典型特征是先天性白发和白斑。先证者女,2岁3个月,额、腹及双下肢白斑和白色额发2年余。其父亲亦有白色额发和白斑,家族成员共3代19人,患病6人,年龄最小2岁,最大72岁。每代均有成员发病,男3... 斑驳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典型特征是先天性白发和白斑。先证者女,2岁3个月,额、腹及双下肢白斑和白色额发2年余。其父亲亦有白色额发和白斑,家族成员共3代19人,患病6人,年龄最小2岁,最大72岁。每代均有成员发病,男3例,女3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下载PDF
斑驳病并发多发性咖啡斑1例KIT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艳红 汪慧君 +4 位作者 陈官芝 汤晓婷 林志淼 杨勇 汤占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检测1例斑驳病并发多发性咖啡斑患者的KIT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KRT5、KRT14、ABCB6、POFUT1、POGLUT1及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 目的:检测1例斑驳病并发多发性咖啡斑患者的KIT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KRT5、KRT14、ABCB6、POFUT1、POGLUT1及KIT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Sanger测序发现该例患者KIT基因14号外显子的第2017位碱基发生T→G杂合突变(c.2017T>G),导致其编码第673位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p.C673G)。其余上述基因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结论:该例患者最终确诊为KIT基因突变导致的斑驳病,基因检测是确诊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色素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牛奶咖啡斑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斑驳病合并咖啡斑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苇雪 李海玲 +2 位作者 毛秋霞 姜祎群 李诚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5,177,共3页
患者女,23岁。全身散在白斑及棕色斑23年。皮肤科情况:额前中线部位可见境界清楚的禾规则形乳白色斑片,其上头发根部、眉毛呈白色。下颏、躯干前部、四肢可见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乳白色斑片,其间有岛屿状正常色素斑及咖啡斑。躯干、... 患者女,23岁。全身散在白斑及棕色斑23年。皮肤科情况:额前中线部位可见境界清楚的禾规则形乳白色斑片,其上头发根部、眉毛呈白色。下颏、躯干前部、四肢可见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乳白色斑片,其间有岛屿状正常色素斑及咖啡斑。躯干、四肢正常皮肤间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咖啡斑。直径〉15mm的咖啡斑数量9个。双侧腋窝、腹股沟散在分布直径1~5mm的色素斑(Crowe’s征)。诊断:斑驳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咖啡斑 神经纤维瘤病1型
下载PDF
小麦双基因型混合种群的稳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傅兆麟 李洪琴 杨书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35,共5页
The stable effect of binary genotypic mixed population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salt-resistance in Binzhou prefecture of north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1989-1993.T... The stable effect of binary genotypic mixed population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salt-resistance in Binzhou prefecture of north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1989-1993.The result shown that the stable effect in the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of binary genotypic pop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mono-genotypic popu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iebald saline-alkaline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双基因型 混合种群 稳态效应
下载PDF
特比奈芬凝胶治疗20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成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5期23-23,25,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奈芬凝胶对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外用特比奈芬凝胶治疗,每日2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特比奈芬凝胶治疗体股癣、花斑糠疹及手足癣等浅部真菌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4%、90.9%。结...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奈芬凝胶对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外用特比奈芬凝胶治疗,每日2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特比奈芬凝胶治疗体股癣、花斑糠疹及手足癣等浅部真菌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4%、90.9%。结论特比奈芬凝胶外用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奈芬凝胶 体股癣 花斑糠疹 手足癣
下载PDF
斑驳病患者KIT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艳艳 陈少锋 黄燕君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研究斑驳病患者中KIT基因突变,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调查2个斑驳病家系,其中家系1共有10名成员,4人为斑驳病患者;家系2共有8名成员,3人为斑驳病患者。对患者及其家系中健康人的KIT基因进行测序,并选择同时期100... 目的:研究斑驳病患者中KIT基因突变,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调查2个斑驳病家系,其中家系1共有10名成员,4人为斑驳病患者;家系2共有8名成员,3人为斑驳病患者。对患者及其家系中健康人的KIT基因进行测序,并选择同时期100例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患者均表现为先天性白斑和白色额发,且白斑数目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白斑形状从开始时的三角形或棱形逐渐融合成大片,分布从开始时的前额逐渐分布至四肢、关节、躯干,白斑面积达体表总面积60%以上。测序结果表明,两个家系中7例患者存在同样的突变,即KIT基因的第12位外显子中的第1 861位碱基发生改变,从鸟嘌呤(G)突变成腺嘌呤(A),导致621位氨基酸残基从缬氨酸变成了苏氨酸,而家系中健康人及对照组在此位点不存在该基因突变。扩增21个外显子,全部扩增成功,其他外显子未发现突变情况。结论:斑驳病患者中存在KIT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驳病 KIT基因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