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北坡前山带12种植物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1
作者 程平 汤东 +3 位作者 王凯 杨璐 张志刚 李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705,共15页
【目的】前山带是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动态生理适应性和抗旱性评价方法,筛选植被恢复的适宜树种,对该区域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新疆天山北坡前山带种植的12种植物为研... 【目的】前山带是天山北坡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动态生理适应性和抗旱性评价方法,筛选植被恢复的适宜树种,对该区域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新疆天山北坡前山带种植的12种植物为研究对象,观测灌水后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分析干旱和复水对植物光合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12种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1)干旱胁迫后,土壤水分散失在0-20 cm层最快,20-40 cm层次之,40-60 cm层最慢,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策略改变生长情况来适应干旱;(2)干旱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PSⅡ潜在活性(F_(v)/F_(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而抗逆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复水后各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均未达到初始水平;(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n、叶绿素含量、ETR和MDA含量等指标贡献率较大,梭梭、柽柳、刺蔷薇和柠条锦鸡儿抗旱性较强,‘中亚沙棘’、‘新棘5号’、‘新棘1号’和山杏次之,而‘新棘4号’、‘新棘3号’、文冠果和‘新棘2号’较弱。【结论】Pn、叶绿素含量、ETR和MDA含量可作为评价植物适应干旱的重要指标;新疆天山北坡前山带植被生态恢复应优先选择梭梭、柽柳、刺蔷薇及柠条锦鸡儿进行建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前山带 干旱胁迫 植被恢复 抗旱性评价
下载PDF
邯郸山前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变及其驱动力
2
作者 左雪峰 侯新伟 +4 位作者 李向全 王振兴 桂春雷 高明 李金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0年以前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1960年以后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演化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下水源汇项逐渐发生变化;邯郸山前平原排泄项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大于补给项,降水入渗和地下水开采始终是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80.82%,2001—2019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75.79%,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山前平原 地下水流场 演变 驱动力 贡献率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地区柯克亚周缘叶探1井油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3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5 位作者 李勇 蔡振忠 杨宪彰 谢会文 陈才 孙春燕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塔西南山前西昆仑冲断带柯东构造带叶探1井在二叠系普斯格组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综合研究,对柯克亚周缘二叠系普斯格组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 塔西南山前西昆仑冲断带柯东构造带叶探1井在二叠系普斯格组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综合研究,对柯克亚周缘二叠系普斯格组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研究认为,研究区内二叠系普斯格组发育陆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段发育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面积1.0×10^(4)km^(2),厚度最大达到800m,集中段有机质丰度为0.92%~1.16%,以菌藻类生源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高;普斯格组下段发育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沙坝优质砂岩储层,砂体厚度为42.5~63m,砂地比为27%~47%,是一套分布较广的区域性储层,与普斯格组上段泥岩组成优质储盖组合;柯克亚周缘发育印支期、喜马拉雅期两期构造变形,古生界叠瓦冲断、强烈逆掩叠置,圈闭成排成带,喜马拉雅期进一步挤压抬升改造,局部复杂化,形成的叠瓦冲断带为勘探有利区。根据普斯格组天然气干燥系数分析,折算Ro为1.31%~1.42%,与下盘烃源岩成熟度相当,表明油气来自下盘逆掩叠置烃源岩,经历早油晚气的成藏过程,成藏具有“逆掩叠置下盘供烃、下生上储、断裂输导”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二叠系普斯格组圈闭成排成带分布,已发现圈闭9个,面积301km^(2),天然气资源量约为2930×10^(8)m^(3),凝析油资源量约为2×10^(8)t,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南山前地区 柯克亚周缘 二叠系普斯格组 叶探1井 重大发现 成藏条件
下载PDF
库车山前气体钻井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4
作者 胥志雄 冯少波 +5 位作者 范玉光 张权 李宁 陈凯枫 颜辉 赵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塔里木油田从2006年来在库车山前大北、博孜、迪北3个区块开展了气体钻井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针对塔里木库车山前高陡巨厚砾岩层研磨性强、可钻相差、井壁稳定性差等,开展了空气钻井技术的探索、升级配套以及优化完... 塔里木油田从2006年来在库车山前大北、博孜、迪北3个区块开展了气体钻井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针对塔里木库车山前高陡巨厚砾岩层研磨性强、可钻相差、井壁稳定性差等,开展了空气钻井技术的探索、升级配套以及优化完善,有效解决了库车山前砾石核心区地层难钻的问题,大幅提高了钻井效率,新实施井平均机械钻速达到6.93 m/h,是同区钻井液钻进的两倍以上,钻井周期较设计缩短54.2%;针对迪北构造阿合组致密敏感性储层采用氮气钻完井技术,“零污染”钻进,扩大了勘探发现,提高了开发产能,DB104井日产气量高达72.6×104m3,日产油量51.36 m3,与同区块常规钻完井方式相比,大幅度提高了日产气量。但气体钻完井中仍然存在油钻杆完井管柱不能满足长效安全生产等问题,建议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以保障氮气钻安全钻进和开发。通过文章的梳理,有助于塔里木油田气体钻井技术进一步发展,同时为国内其他区块的气体钻井技术升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 致密砂岩气藏 阿合组储层 气体钻井 提速提效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井砂垢堵塞成因及靶向解除技术
5
作者 曹立虎 江同文 +4 位作者 潘昭才 孙涛 张宝 吴红军 易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4,共10页
塔里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具有超高温、超高压、高矿化度、储层裂缝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气井生产过程中砂垢堵塞问题突出,据统计最高影响气田产能达800×104 m^(3)/d。为实现超深气井高效解堵,通过气水两相结垢... 塔里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具有超高温、超高压、高矿化度、储层裂缝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气井生产过程中砂垢堵塞问题突出,据统计最高影响气田产能达800×104 m^(3)/d。为实现超深气井高效解堵,通过气水两相结垢热力学预测模型、裂缝性储层岩石力学实验、井筒内气液固流动模拟等研究,揭示了超深气井砂垢复合堵塞成因,并形成了靶向解堵复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温流动压降结垢、裂缝面破裂出砂”是超深气井出砂结垢的内在机理;②结垢固化松散砂桥形成复合堵塞是气井堵塞减产的主要原因,其中靶向除垢是解堵复产的关键所在;③靶向除垢解堵区域为井筒变径处和井周5 m内基质—裂缝系统,气井堵塞率30%~60%为最佳解堵时机;④非酸性除垢解堵液相比常用的酸性解堵液,在同级别溶垢能力的基础上,腐蚀速率降至0.49 g/(m^(2)·h),可同时满足低腐蚀和高效除垢的技术要求。结论认为,形成的超深气井靶向除垢解堵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超深气田规模应用159井次,有效率达93.3%,累计增产天然气75.08×10^(8)m^(3),已成为西气东输主力气井快速解堵复产的“冬保良方”,可为国内外同类气田解堵复产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山前超深层 高温流动压降结垢 裂缝性储层出砂 砂垢复合堵塞 非酸性靶向除垢解堵
下载PDF
库车山前超深巨厚致密砂岩纵向细分层改造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彭芬 张宝 +3 位作者 杨鹏程 薛浩楠 彭建新 盛志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白垩系储层为超深巨厚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已改造井产气剖面测试显示常规笼统改造纵向厚储层动用不充分,产能释放不彻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层厚度大且中间有明显隔层的井可实施分层压...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白垩系储层为超深巨厚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已改造井产气剖面测试显示常规笼统改造纵向厚储层动用不充分,产能释放不彻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层厚度大且中间有明显隔层的井可实施分层压裂,提高纵向改造程度。通过工程地质一体化研究,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建立了一套多尺度近远井裂缝精细识别方法;基于钻井漏失量与产量关系认识,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构造位置、钻井井漏、裂缝发育情况、力学活动性等资料的储层评估分类方法;通过双封隔器管柱力学精细校核,增加伸缩管,优化暂堵材料粒径,形成了“机械+暂堵”软硬分层压裂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巨厚储层高效动用,应用20口井,改造后单井产气量由6.7×10^(4)m^(3)/d提高至34.0×10^(4)m^(3)/d,平均增产4倍,提产效果显著,为巨厚致密砂岩储层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 超深厚储层 致密砂岩 复合分层 精细改造
下载PDF
大青山山前断裂土右旗西段莲花山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及年龄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赟胜 王爱国 +3 位作者 邵延秀 刘兴旺 张波 贾源源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大青山山前断裂位于河套盆地北缘,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前人对该段古地震特征做过较多研究,但是因测年技术手段限制,以及在同一断层剖面拥有较多能有效约束古地震事件的测年数据较少、且能揭露出较多古地震事件的剖面偏少。本文通过对... 大青山山前断裂位于河套盆地北缘,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前人对该段古地震特征做过较多研究,但是因测年技术手段限制,以及在同一断层剖面拥有较多能有效约束古地震事件的测年数据较少、且能揭露出较多古地震事件的剖面偏少。本文通过对大青山山前断裂土右旗西段莲花山东侧古地震探槽的开挖,利用光释光年代学数据对古地震事件进行有效约束,并结合前人在该段探槽的年代数据,运用断层逐次限定法综合分析,得出土右旗西段断裂距今约11 500年发生了5次古地震事件,平均复发间隔2 260年。该段断裂5次古地震事件由新到老分别为:1.28~1.42 ka、3.41~3.60 ka、4.08~5.01 ka、8.26~9.32 ka和10.70~11.30 ka。最新一次活动事件应该为公元849年地震。同时,探槽揭露该段断层呈正断层性质,倾角在∠58°~∠77°之间。根据经验公式,包头段、土右旗西段和土左旗西段的潜在发震能力分别在M_W6.8~7.1、M_W6.8~7.1和M_W7.1~7.2左右。本文经验公式得出的震级偏小,可能存在级联破裂,后期需进一步结合其他手段对大青山山前断裂西段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山前断裂 土右旗西段 莲花山 古地震探槽 复发间隔 正断层
下载PDF
河套盆地北缘色尔滕山河流地貌参数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8
作者 王平 宋金跃 +9 位作者 酆少英 高守杰 孟祥帅 刘栋梁 邓小娟 李倩 贾佳 花鑫升 宋威 王胜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9-1145,共17页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 地貌形态是构造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产物,主要通过构造活动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等来调节。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古老造山带往往可以忽略构造驱动的岩石抬升,使得研究岩石抗侵蚀能力对其地貌雕刻的贡献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活动造山带地貌研究的结果显示地貌主要受控于活动构造,关于岩性对地貌演化影响的报道较少。色尔滕山山前断裂为河套盆地北缘的一条重要控盆断裂,全新世以来该断裂的活动性较强,曾发生过两次较大震级地震(M6.4和M5.9)。前人活动构造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具有空间差异,中部乌加河镇活动性最强,两端逐渐减弱。但相对河套盆地北缘其他大型断裂(如狼山山前断裂、乌拉山北缘断裂和大青山山前断裂),该断裂的地貌参数研究较少。同时其地貌演化特征及发育机理仍然不清楚,这些均制约了对该断裂的变形动力学理解。本文基于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对该断裂进行详细的河流地貌学参数研究,包括使用Arcgis和Matlab脚本提取色尔滕山山前33条河流的子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HI)和相应河道陡峭指数(K_(sn))、河道纵剖面及其裂点等地貌学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HI值大部分处于0.40~0.66之间,其中乌加河镇附近具有高值,流域盆地处于发育的壮年期。瞬态河道和稳态河道均沿着色尔滕山山前断裂走向分布,可能表明色尔滕山山前大部分河道目前处于瞬时地貌向均衡地貌演化阶段,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瞬态河道裂点成因存在岩性和构造共同控制的现象。河道陡峭指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乌加河镇附近(S13~S20)陡峭指数较大,向两边陡峭指数逐渐减小,在S8河流以西又有增大的趋势。通过结合岩性和降雨情况分析发现,河道陡峭指数除了受岩性抗侵蚀能力影响外,其分布还与色尔滕山山前断裂垂直滑移速率分布和垂直位错分布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是岩性差异和色尔滕山山前断裂活动分段差异性共同控制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岩性和构造对地貌的协同塑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滕山山前断裂 面积-高程积分 河道纵剖面 裂点 陡峭指数
下载PDF
川北山前带寒武系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
9
作者 张明何 魏祥峰 +8 位作者 高波 戎佳 刘珠江 燕继红 杨琪航 王佳乐 刘慧萍 游浪 刘自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2-1006,共15页
研究川北山前寒武系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对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和岩心资料,结合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川北山前带... 研究川北山前寒武系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对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和岩心资料,结合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等分析测试资料,研究川北山前带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模式、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筇竹寺组页岩主要为强脆性硅质页岩和中等脆性硅/黏土混合质页岩,根据总有机碳含量(TOC)—沉积构造—矿物组分将其划分为16种岩相类型川北山前带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主要为富有机质纹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相、富有机质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相和含有机质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相。其中前两类岩相为页岩气主要勘探开发岩相;②富有机质页岩TOC普遍高于2%,富有机质页岩具南厚北薄、西厚东薄分布的特征,有机质丰度具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③拉张槽及区域内隆-凹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差异分布的主要原因,区内不均衡构造演化加剧了页岩的非均质性展布;繁盛发育的低等浮游生物及细菌等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来源,早期快速海侵下缺氧的深水环境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晚期摩天岭古陆和汉南古陆的持续隆升对有机质富集起抑制作用;④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演变控制了富有机质页岩在纵向上呈旋回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式 控制因素 富有机质页岩 筇竹寺组 寒武系 川北山前带
下载PDF
秦岭北麓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模式
10
作者 袁磊 马涛 +3 位作者 韩双宝 李甫成 吴玺 李海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秦岭北麓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分析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模式对于加强秦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进关中平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1年在渭河流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运用... 秦岭北麓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分析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模式对于加强秦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进关中平原乃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9—2021年在渭河流域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秦岭至渭河河谷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及模式。结果表明:由基岩区至细土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向HCO3·SO4-Ca·Na型转变,溶解性固体总量(TDS)浓度由254 mg/L增至889 mg/L,分带性不强;随着地下水流动,水-岩作用主要由碳酸盐岩风化溶滤控制向硅酸盐岩与岩盐风化溶滤控制转变,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增强;14C测年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年龄多在2 450 a以内,地下水循环更新快,蒸发浓缩作用不显著;山前洪积扇作为地下水重要的涵养区与径流通道,对于关中平原潜水和承压水水质保障有关键作用,由于洪积扇含水层防污性能差,在地下水开发利用和工农业活动中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保护 秦岭北麓 水文地球化学 溶解性固体总量(TDS) 离子比 演化规律
下载PDF
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及成因
11
作者 郑娜 何登发 +2 位作者 汪仁富 孟宪武 王莹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80,共13页
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陆内构造变形活动的理想场所之一。龙门山山前带的构造变形整体具有纵向分段、横向分带、垂向分层的特点。为了明确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变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分层差异变形成因。本文应用浅表地质露头、数字高程与... 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陆内构造变形活动的理想场所之一。龙门山山前带的构造变形整体具有纵向分段、横向分带、垂向分层的特点。为了明确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变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分层差异变形成因。本文应用浅表地质露头、数字高程与三维地震数据等资料,开展龙门山山前带中段构造样式的识别及分层差异解析,绘制典型剖面构造演化图,计算关键层位缩短量。研究表明:龙门山山前带发育多种类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其中,上三叠统叠瓦逆冲构造以及深部逆冲楔在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广泛发育。总体来看,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大致以嘉陵江组为界,呈叠瓦逆冲构造系统与深部中小尺度冲断构造系统垂向叠置的构造特征,滑脱层对分层变形起着控制作用。此外,岩性也影响着分层变形,嘉陵江组膏盐岩等区域性分布的软弱层在变形中发挥着传递应变的滑脱层作用;多期次变形的叠加也是导致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山前带 构造样式 分层变形 多重滑脱
下载PDF
Seismic analysis of the active character of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明才 高景华 +2 位作者 荣立新 王广科 王小江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392-398,401,共8页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ucture zone in north and east China which cross Beijing,with the NE-NNE extent spans approximately 620 km.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fault zone activi...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s a large-scale structure zone in north and east China which cross Beijing,with the NE-NNE extent spans approximately 620 km.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fault zone activity due to the close relation of active structures and earthquakes.Regarding the fault activity,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opinions:1) it is a large deep fault zone;2) it is an active fault zone and an earthquake structure belt;and 3) it is not an earthquake structure belt.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active character of the fault,the deep tectonic setting and the activity since the Quaternar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ecent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to make a joint interpretation.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s not a large lithospheric fault because the early middle Pleistocene(Q(P2)) layers are offset by the fault and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Q(P2)) and late Pleistocene layers are not offset by the fault.We determine that the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in the area is not an active fault and is also not a large lithospheric fault.This study result provides important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for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and, especially,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the capital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hang Mountain piedmont fault active fault seismic exploration drilling borehole verification
下载PDF
江苏省宜兴地区碎石土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13
作者 张纪星 宋京雷 +2 位作者 刘洪 王亚山 刘宝生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针对江苏省宜兴地区典型碎石土滑坡地质灾害,开展了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土滑坡主要发育于宜兴南部山区山前缓坡地带,自然边坡坡度不大于15°;滑坡体具有上土下岩的二元结构特征,滑坡破坏模式为后退... 针对江苏省宜兴地区典型碎石土滑坡地质灾害,开展了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土滑坡主要发育于宜兴南部山区山前缓坡地带,自然边坡坡度不大于15°;滑坡体具有上土下岩的二元结构特征,滑坡破坏模式为后退式渐进整体变形破坏的牵引式滑坡,表现为地形改造+降雨诱发;滑坡体轴向水平距离为改造后边坡前缘高差的10.0~12.0倍。采用坡面修整、抗滑桩、回填压脚、挡土墙和截排水沟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消除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坡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收敛于定值,坡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土滑坡 山前缓坡地带 牵引式滑坡 稳定性 防治措施 宜兴地区
下载PDF
变排量注替防漏固井技术在KS区块储层的应用
14
作者 杨川 曹乔黎 +5 位作者 王志刚 张峰 鲜明 冯予淇 袁彬 刘忠飞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28-32,42,共6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储层埋藏深、地层复杂、裂缝发育,安全密度窗口窄,对环空压力变化极为敏感,在固井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漏,导致整体固井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后期生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传统固井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应用特点进行分析... 针对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储层埋藏深、地层复杂、裂缝发育,安全密度窗口窄,对环空压力变化极为敏感,在固井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漏,导致整体固井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后期生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传统固井工艺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基于塞流固井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变排量固井工艺,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固井设计方法。变排量固井设计包括雷诺数计算、流态判别、变排量施工参数设计、变排量施工对环空流体性能要求。现场应用实践表明:采用变排量注替防漏固井技术能有效地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风险,防止井漏,提高顶替效率,解决库车山前储层尾管固井地层裂缝发育、固井安全密度窗口窄、地层承压能力低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山前储层 塔里木油田 固井 防漏 变排量注入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研究
15
作者 陈畅 王帆 +2 位作者 张大伟 向立云 芦昌兴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山前平原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其洪水兼具了山洪和城市洪水的特征,为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增加了难度。以小清河济南市黄台桥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变体的洪水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 山前平原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其洪水兼具了山洪和城市洪水的特征,为水文模拟和洪水预报增加了难度。以小清河济南市黄台桥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循环神经网络变体的洪水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洪水预报模型既适用于对场次洪水的预报,又适用于对长系列洪水过程的连续预测,且能够灵活地输出流量、水位过程,在一定预测步长内拥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网络构建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且随预测步长的延长,其性能衰减最弱,能够作为山前平原型城市河道洪水预报的新方法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城市河道 山前平原型城市 神经网络 BiGRU
下载PDF
山前砾石区表层HTI介质速度各向异性建模方法
16
作者 孔凡勇 谢安 +5 位作者 夏建军 张录录 王利业 王伟 于金林 韦建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0,共7页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 中国西部山前带表层普遍发育巨厚砾石沉积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存在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层析反演模型与垂向速度相差较大,导致三维资料静校正量计算精度和叠前深度偏移的中—浅层成像均受到较大影响。基于HTI介质理论,提出初至正演确定对称轴和分方位层析拟合建立各向异性模型的方法。首先通过各向异性调查微测井的表层结构正演初至时间和实际资料的初至时间对比确定各向异性对称轴特征,再对分方位初至层析反演模型进行椭圆拟合,求取初始快速度、慢速度和对称轴方位,使用二维VTI各向异性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求取对称轴方向速度的校正系数校正对称轴方位速度,进而建立山前砾石覆盖区的各向异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近地表 各向异性 分方位层析 正演模拟 建模方法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风蚀沙化作用及其生态地质效应
17
作者 刘建宇 聂洪峰 +4 位作者 宋保芳 肖春蕾 袁国礼 尚博譞 潘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0-1033,共14页
【研究目的】阴山北麓作为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受风蚀作用影响严重。本文通过研究该地区风蚀作用、土地荒漠化与植被类型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风蚀作用对基岩风化成土过程的影响,揭示风蚀对土地沙化的影响,诠释生态地质特... 【研究目的】阴山北麓作为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受风蚀作用影响严重。本文通过研究该地区风蚀作用、土地荒漠化与植被类型分布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风蚀作用对基岩风化成土过程的影响,揭示风蚀对土地沙化的影响,诠释生态地质特征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选择该地区缓坡丘陵、低山丘陵和中山三种地貌区的基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不同风蚀强度下岩石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过程、土壤质地特征以及地表植被类型与覆盖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缓坡丘陵区受风蚀作用影响较大,细粒风化产物大量迁出,表土Al_(2)O_(3)含量显著减少,土壤剖面CIA值变化异常、厚度变薄、养分流失、保水能力下降,植被类型以草为主,稀疏矮小,覆盖度较低;低山丘陵区受风蚀作用影响较小,黏粒、粉粒少量迁出,少量极细砂迁入,表土Al_(2)O_(3)含量减少,土壤CIA值变化正常、厚度变化不大、养分少量流失,植被类型以草为主,分布相对密集,且有低矮灌木生长;中山区受风蚀作用影响最小,以黏粒、粉粒物质迁入为主,风化产物迁出甚少,表土Al_(2)O_(3)含量增加,CIA值显著升高,植被类型以低矮灌木为主,山坡上有大片乔木生长,长势较好。【结论】强烈的风蚀作用使得阴山以北缓坡丘陵区土壤中的细粒物质被迁移至中山区,造成缓坡丘陵区土壤厚度与质量较中山区差,因此缓坡丘陵区植被稀疏,土地沙化较严重,山地区植被涨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基岩风化 风蚀作用 阴山北麓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秦岭山前眉县低温地热水及伴生氦气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元红 吕俊 +3 位作者 张育平 罗娜宁 李兵 申小龙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6,共9页
秦岭山前眉县地热水资源丰富,伴生气中氦气丰度较高,专门针对该区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尚未开展。通过对地热流体的化学组分、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断裂分析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地热水矿化度为638.96~1026... 秦岭山前眉县地热水资源丰富,伴生气中氦气丰度较高,专门针对该区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尚未开展。通过对地热流体的化学组分、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断裂分析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地热水矿化度为638.96~1026.83 mg/L,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地热水变质程度低,属于未平衡或部分平衡水,溶质主要来自硅酸盐类岩石风化;地热水δD为-77.3‰~-70.8‰,δ^(18)O为-10.9‰~-9.8‰,均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地热水平均补给高程约为1030 m,补给水源温度4.9~7.0℃,最大循环深度约为3200 m。地热水伴生气以氮气为主,烃类气体含量低,氦气丰度相对较高;地热水伴生气中甲烷δ^(13)C平均值为-52.8‰,δD平均值为-247‰,伴生气具有较小的R/Ra值和较大的^(4)He/^(20)Ne值。研究揭示:秦岭山区的大气降水通过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下渗并储存于断裂裂隙和砂岩孔隙中,经地温加热后形成地热水;地热水水源近且充足,封闭性差,循环速度快且深度浅,是秦岭山前眉县地热水低温量大的主要原因;地热水伴生气中的氦主要来自壳源,由地壳岩石中铀、钍元素放射性衰变形成。研究成果为开发利用秦岭山前眉县地区的地热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地热水 氦气 氢氧同位素 成因机制 秦岭山前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堵漏颗粒粒径推荐方法
19
作者 刘凡 刘裕双 +3 位作者 张震 李永健 刘策 马志虎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井漏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桥接堵漏是最常用的堵漏技术手段,其中架桥颗粒粒径是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堵漏成败,目前架桥颗粒粒径的选择主要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堵漏颗粒粒径推荐方法。该... 井漏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桥接堵漏是最常用的堵漏技术手段,其中架桥颗粒粒径是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堵漏成败,目前架桥颗粒粒径的选择主要依赖经验,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堵漏颗粒粒径推荐方法。该方法基础数据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区域126口完钻井的测井、录井及防漏堵漏施工数据,其输入层为基于皮尔森算法筛选出的23项主要参数,输出层为0~750μm、750~1 500μm、1 500~4 000μm、4 000μm以上等4个架桥颗粒粒径区间。训练测试了10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测井数据、录井数据及测井+录井数据等三类数据集上的准确率,测井+录井数据集上各算法得分普遍高于测井和录井数据集。在测井+录井数据集上,支持向量机和极限随机树算法的F1得分最高,达到0.9以上。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极限随机树算法的架桥颗粒粒径推荐模型在库车山前一口井上验证2井次,两种算法模型的架桥颗粒粒径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堵漏效果一致,在桥堵粒径级配科学优选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漏 桥堵技术 架桥颗粒粒径 机器学习算法 库车山前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郑州市洪涝模拟模型研究
20
作者 罗秋实 沈洁 李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7,78,共7页
郑州市位于山前平原地带,受气候和地形条件影响,历史上极端暴雨频发,洪涝灾害十分严重,是国家防办公布的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针对郑州市区开展洪涝分析,是服务郑州市防洪排涝,保障郑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M... 郑州市位于山前平原地带,受气候和地形条件影响,历史上极端暴雨频发,洪涝灾害十分严重,是国家防办公布的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针对郑州市区开展洪涝分析,是服务郑州市防洪排涝,保障郑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MIKE系列模型,考虑复杂构筑物和内河水系河网的影响,在城市降雨产流模拟、大区域汇流及洪水演进模拟、城市地下管网排水模拟等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郑州市洪涝模拟模型,并利用2011年、2015年和2021年实测暴雨洪水资料进行了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不大,可用于郑州市洪涝模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模拟评估 山前平原地带 耦合模型 郑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