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design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for inerter-based devices on mitigating seismic responses of base isolated structures 被引量:4
1
作者 Li Yafeng Li Shouying Chen Zhengq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4期1021-1032,共12页
The optimal desig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ree control systems,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tuned inerter damper(TID)and tuned mass damper(TMD),on mitiga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base isolated structures,were sy... The optimal desig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ree control systems,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tuned inerter damper(TID)and tuned mass damper(TMD),on mitiga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base isolated structures,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First,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base isolated structure with each control system under white noise excitation were obtained.Then,the structur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s of the TVMD,TID and TMD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objectiv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control systems were all effective in minimizing the root mean square value of seismic responses,including the base shear of the BIS,the absolute acceleration of structural SDOF,and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base isolation floor and the foundation.Finally,considering the superstructure as a structural MDOF,a series of time histor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tivation sensitivity of the three control systems under far field and near fault seismic excit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ID and TMD with optimized parameters on mitiga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base isolated structures increased as the mass ratio increases,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ID was always better than TMD with the same mass ratio.The TVMD with a lower mass ratio was more efficient in reduc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than the TID and TMD.Furthermore,the TVMD,when compared with TMD and TID,had better activation sensitivity and a smalle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 isolated structure inerter optimal design seismic response vibration control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for rubber concrete layered periodic found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approximations of band gaps and mapping relations
2
作者 Wu Qiaoyun Xu Zhifeng +2 位作者 Xu Peishan Zeng Wenxuan Chen Xuyo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593-608,共16页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ubber concrete-layered periodic found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design,in which the band gaps play a paramount role.Aiming at providing better designs for these foundati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ubber concrete-layered periodic found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design,in which the band gaps play a paramount role.Aiming at providing better designs for these foundations,this study first proposes and validates the analytical formulas to approximate the bounds of the first few band gaps.In addition,the mapping relations linking the frequencies of different band gaps are presented.Furthermore,an optimal design method for these foundations is developed,which is validated through an engineering example.It is demonstrated that ensuring the superstructure’s resonance zones are completely covered by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ic foundation’s band gap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vibration attenuation effects,which is a good strategy for the design of rubber concrete layered periodic fou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dic foundation band gap vibration attenuation seismic isolation optimal design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下RC大跨轻柔拱桥减隔震支座方案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长江 崔皓蒙 +4 位作者 漆启明 韦旺 庄卫林 黄辉 袁得铮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626,共12页
为探明不同地震动输入对某大跨轻柔拱桥减隔震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近远场地震下桥梁结构的响应规律,得到大桥支座的优化布置方案.首先,基于模态分析,对比该桥与传统钢筋混凝土(RC)拱桥动力特性差异;其次,选取不同脉冲周期... 为探明不同地震动输入对某大跨轻柔拱桥减隔震的影响,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近远场地震下桥梁结构的响应规律,得到大桥支座的优化布置方案.首先,基于模态分析,对比该桥与传统钢筋混凝土(RC)拱桥动力特性差异;其次,选取不同脉冲周期的近场地震动、近场无脉冲及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记录;最后,研究近远场地震下拱桥的响应行为和损伤演化路径,得到优化桥梁的减隔震支座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近场脉冲及远场长周期地震下的桥梁结构响应大于无脉冲地震响应;纵竖向地震下高墩柱剪力及弯矩包络曲线呈“S”形,墩身中部易形成塑性铰,高阶振型影响显著;桥梁纵桥向先于横向震损,损伤路径依次为矮柱、高墩柱及拱肋实心-空心截面段;摩擦摆支座减震效果最佳但位移较大,高阻尼支座方案在近场中长脉冲周期及远场长周期地震下仍会发生损伤,板式橡胶支座方案因无法保证支座同步滑移而不能形成准隔震体系;“高阻尼+摩擦摆”混合方案的支座位移小,拱肋及墩柱均处于弹性,是近断层大跨轻柔RC拱桥的优选减隔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轻柔拱桥 近场脉冲型地震 远场地震 损伤演化 混合减隔震设计 高阶振型
下载PDF
减隔震技术对9度近断层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与经济性分析
4
作者 潘毅 晏方浩 +2 位作者 熊耀清 金杨颜 胡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4-42,共9页
为研究减隔震技术对9度近断层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及其经济性,以某多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结构力学指标为85%的规范限值的原则下,对其分别进行抗震、减震、隔震设计,采用ETABS软件建立结构的抗震、减震、隔震模型并对其进行... 为研究减隔震技术对9度近断层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及其经济性,以某多层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保证结构力学指标为85%的规范限值的原则下,对其分别进行抗震、减震、隔震设计,采用ETABS软件建立结构的抗震、减震、隔震模型并对其进行近断层和非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以及工程量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模型在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反应大于非近断层地震动下的。在近断层罕遇地震下,相较于抗震模型,隔震模型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6898%,楼面峰值加速度减小7677%,楼层剪力减小8367%;相较于抗震、减震模型,隔震模型在近断层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下的响应及填充墙破坏程度最小,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最优。相较于抗震模型,减震、隔震模型造价分别降低857%、554%,所以减震设计的工程造价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度设防烈度 近断层地震动 框架结构 隔震设计 减震设计 抗震性能 经济性
下载PDF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中美隔震设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蜀泸 张志军 +1 位作者 李嘉琪 罗秀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介绍了中国《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以下简称《隔标》)和美国Minimum design loads and associated criteria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ASCE 7-16)隔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并针对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 介绍了中国《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以下简称《隔标》)和美国Minimum design loads and associated criteria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ASCE 7-16)隔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并针对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以下简称《抗规》)设计的某9度区近场隔震结构,进行了两国规范的设计对比。按《抗规》设计的隔震结构,仍然能满足《隔标》的设计要求。ASCE 7-16对于隔震支座考虑了老化和环境、测试、制造等因素引起的性能参数变化,并按隔震支座的上限及下限属性进行了结构设计。基于相同地震概率水准(50年超越概率2%)的设计对比研究表明,ASCE 7-16的等效侧力法计算值高于《隔标》,按ASCE 7-16要求选择的地震波反应谱明显高于《隔标》,其时程分析结果也大于中国规范,对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上、下限属性 时程分析法 等效侧力法
下载PDF
桥梁抗震设计关键内容与减震、隔震技术的应用
6
作者 卢重阳 尉锦辉 +2 位作者 王佳 陈曦 原家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8期139-142,共4页
为避免因发生地震而出现的桥梁结构失稳、倒塌问题,该文针对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桥梁结构出现的震害,提出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点、减隔震技术的运用对策,旨在以桥梁工程为例,对比减隔震技术相较于非减隔震技术在提升抗... 为避免因发生地震而出现的桥梁结构失稳、倒塌问题,该文针对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桥梁结构出现的震害,提出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点、减隔震技术的运用对策,旨在以桥梁工程为例,对比减隔震技术相较于非减隔震技术在提升抗震性能、降低震害风险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研究将为桥梁抗震设计,合理运用减隔震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抗震技术 减隔震技术 设计要点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直接基于位移的非规则减隔震桥梁抗震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少威 项敬辉 +1 位作者 李建中 陈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5,共8页
根据性能抗震设计的思想,提出一种高低墩减隔震桥梁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可设计各桥墩配筋率及支座参数,使纵桥向地震作用下各墩保持弹性、各支座达到相同的损伤状态,并实现地震剪力或墩底弯矩的均匀分配。以某工程背景桥... 根据性能抗震设计的思想,提出一种高低墩减隔震桥梁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该方法可设计各桥墩配筋率及支座参数,使纵桥向地震作用下各墩保持弹性、各支座达到相同的损伤状态,并实现地震剪力或墩底弯矩的均匀分配。以某工程背景桥梁为例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比较两者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此外,对比了剪力均匀和墩底弯矩均匀这两种地震力分配方式下桥梁的地震响应。对于各墩采用相同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减隔震桥梁,当按照该方法进行设计时,推荐采用墩底弯矩均匀的地震力分配方式,该分配方式能更好的发挥材料性能、节约工程造价,但同时应保证墩高较低的桥墩有足够的抗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非规则桥梁 减隔震桥梁 基于位移的设计 基于性能的设计
下载PDF
多塔大底盘RC框架隔震建筑抗震韧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吉智 王心宇 +1 位作者 李爱群 杨参天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以位于Ⅷ度区(0.3 g)的某多塔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大底盘隔震设计,研究了在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3个塔楼的动力响应,并基于韧性评价标准对该隔震方案展开了2个地震水准下的抗震韧性评价。... 以位于Ⅷ度区(0.3 g)的某多塔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大底盘隔震设计,研究了在设防、罕遇地震作用下3个塔楼的动力响应,并基于韧性评价标准对该隔震方案展开了2个地震水准下的抗震韧性评价。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基本周期延长至原来的3倍,降低了地震作用,有效控制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楼面绝对加速度的显著控制基本消除了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结构构件以及位移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修复费用主导了建筑的修复费用。建筑的修复时间由阶段Ⅰ中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控制,此隔震方案下建筑的抗震韧性等级达到了三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塔大底盘RC框架 隔震设计 设防地震 罕遇地震 抗震韧性
下载PDF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以电流互感器为例
9
作者 张毅 夏旭忆 +4 位作者 李海洋 尚庆学 李吉超 刘如山 王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224,共13页
提出了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的构造与解耦设计方法,通过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设备顶部加速度响应为非隔震设备的7.32%~32.57%;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 提出了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的构造与解耦设计方法,通过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设备顶部加速度响应为非隔震设备的7.32%~32.57%;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实际残余位移在不同地震动类型、地震动强度下均小于设计值。隔震支座具有较强的抗倾覆能力,可满足支柱类电气设备层间隔震需求,竖向地震输入影响时隔震支座的性能有所削弱,变形增大。电气设备的隔震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本体的抗震性能与支架的动力放大作用,慎重选择隔震设计目标,避免支座达到极限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抗倾覆 自复位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多跨长联矮塔斜拉桥减隔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鹏 杨喜文 《铁道勘察》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多跨长联连续梁结构存在固定墩地震力大、延性部位震后不易恢复等问题,在高烈度震区抗震设计存在困难。为了解决高速铁路多跨长联矮塔斜拉桥的抗震设计问题,以某(65.65+8×110+65.65) m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 多跨长联连续梁结构存在固定墩地震力大、延性部位震后不易恢复等问题,在高烈度震区抗震设计存在困难。为了解决高速铁路多跨长联矮塔斜拉桥的抗震设计问题,以某(65.65+8×110+65.65) m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积分方法,对单固定墩、刚构连续梁和摩擦摆支座隔震3种不同的抗震体系方案进行分析比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摩擦摆支座隔震体系方案优势明显,在地震作用下,与单固墩体系相比,桥墩横桥向墩底弯矩普遍减小70%以上,固定墩纵桥向墩底弯矩减小约80%;进一步通过摩擦摆隔震支座参数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支座参数,获得较好的支座变形量、墩顶剪力,减隔震效果明显。因此,在桥墩剪跨比小、下部结构刚度大的情况下,设置摩擦摆隔震支座后,可显著减小地震时下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使各个桥墩受力均匀,同时通过合理的支座设计可满足大震位移需求,并具有足够的自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多跨长联连续梁结构 矮塔斜拉桥 减隔震设计 摩擦摆隔震支座 高烈度震区
下载PDF
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底板设计方法研究
11
作者 叶创坤 杨晓东 +1 位作者 陶忠 孙任武 《科技通报》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隔震多塔楼串联上部结构的连接板,会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而连接板能可靠传递水平力是多塔楼整体隔震结构方案的重要前提条件,若连接板提前受损或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将会降低。为保证连接板不早于上部结构发生破坏,本文以一大底板多塔楼隔... 隔震多塔楼串联上部结构的连接板,会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而连接板能可靠传递水平力是多塔楼整体隔震结构方案的重要前提条件,若连接板提前受损或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将会降低。为保证连接板不早于上部结构发生破坏,本文以一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案例为基础,提出基于主应力的底板承载力验算及配筋设计方法,首先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大底板双塔楼隔震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并对底板进行配筋设计和抗震性能验算,最后根据配筋设计结果,利用SAUSAGE非线性分析软件,分析罕遇地震下底板的损伤。结果表明:采用大底板多塔楼隔震方案以后,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根据主应力进行抗震设计的底板能够满足各地震水准的性能目标,罕遇地震下,底板未先于上部结构发生破坏,仍能保证结构整体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板多塔楼 隔震结构 连接板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基于提离模型的基础隔震结构支座拉应力研究
12
作者 王彦 肖逸夫 尚守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186,共10页
在隔震结构设计中橡胶支座的拉应力问题至关重要.为研究隔震支座在出现拉应力后的受力状态,提出了一种支座提离行为假定,将提离状态概括为一种受力平衡的减支座体系,实现提离状态的简便解法.类比偏压构件提出适于衡量倾覆效应大小的荷... 在隔震结构设计中橡胶支座的拉应力问题至关重要.为研究隔震支座在出现拉应力后的受力状态,提出了一种支座提离行为假定,将提离状态概括为一种受力平衡的减支座体系,实现提离状态的简便解法.类比偏压构件提出适于衡量倾覆效应大小的荷载等效偏心率概念,采用转换系数统一表达各荷载组合,从而得到较简明的表达式.推导了各受力阶段的等效偏心率、支座内力和应力、整体转角的解析式,提出支座临界平均面压要求,计算了有关的高宽比限值.结果表明,支座拉应力主要受水平地震作用、高宽比、支座性能及布置形式的影响;在8度(0.2g)、8度(0.3g)、9度(0.4g)地区,允许支座出现拉应力时等效偏心率限值分别为0.24、0.22、0.20,相应的高宽比限值分别为4.5、3.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基础隔震 支座拉应力 高宽比限值
下载PDF
某医疗框架-剪力墙结构隔震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欣 赵远征 雷远德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1,共8页
基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和《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对位于高烈度地区的某医疗建筑进行了详细的隔震设计与分析。项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4层,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板,隔震支座拟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采用YJK... 基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和《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对位于高烈度地区的某医疗建筑进行了详细的隔震设计与分析。项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4层,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板,隔震支座拟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采用YJK软件对其进行了设防地震作用下的CCQC反应谱分析,研究了层剪力比、层间位移角等重要参数,并采用Paco-SAP软件对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评估了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抗震性能。隔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可有效降低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剪力,上部结构可按设防烈度降低1度采取抗震措施,各塔各层间位移角均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相关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低于1/100,隔震支座的极值面压、支座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构件性能水准均处于轻微损坏和轻度损坏之间,极少数构件出现中度及以上损坏,该隔震结构基本满足“中震不坏”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隔震支座 隔震设计 高烈度区 框架⁃剪力墙结构 整体分析设计
下载PDF
超大地震作用下基于直接设计法的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以2023年土耳其地震为例
14
作者 王昱翔 叶昆 张博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4-111,共8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了7.8级地震,其破坏力远超一般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通过对部分台站地震记录所进行的反应谱分析初步表明,该次土耳其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了目前中国抗震规范所规定的最高设防标准。因此,...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了7.8级地震,其破坏力远超一般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通过对部分台站地震记录所进行的反应谱分析初步表明,该次土耳其地震的强度远远超出了目前中国抗震规范所规定的最高设防标准。因此,基于中国规范设计的基础隔震结构在该次土耳其地震作用下能否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亟待研究。基于以上分析,该文选取采用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6层、8层和10层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各结构简化为集中质量的多自由度串联模型,并使用《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提出的直接设计法进行了结构设计。以土耳其地震的部分台站记录作为输入激励,同时作为对比选择了22条规范9度罕遇等级的普通远场地震开展了广泛的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国抗震规范最高设防等级的基础隔震结构在规范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在该次土耳其地震作用下,有相当部分情况的基础隔震结构会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结构变形和楼层加速度响应远超一般的常规地震;增大隔震系统周期能够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变形、楼层加速度和隔震层变形;增大隔震系统屈重比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上部结构变形和隔震层变形,但是对于楼层加速度的控制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直接设计法 巨震作用 地震性能 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in China 被引量:10
15
作者 PAN Peng YE LiePing +1 位作者 SHI Wei CAO HaiY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036-3046,共11页
The concepts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emerged in the early 1970s.In China,the first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was finished in 1993,and the first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was built a... The concepts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emerged in the early 1970s.In China,the first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was finished in 1993,and the first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was built at about the same time.Up to 2007,China had more than 600 seismic isolation and about 100 energy dissipation building structures.In 2008,the huge Wenchuan earthquake hit the southwest of China,which triggered a bloom of new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representative applications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in China,reviews the state-of-the-practice of Chinese design,an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applications.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Basic design procedures are becoming standardized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s,which mainly involve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earthquake forces,selection of ground motions,modeling and time-history analyses,and performance criteria.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es using multiple ground motions a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sign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Regulations,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evices,balance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cost,comparison with real responses,and regular inspection are identified as the issues that should be improv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development history design practic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基于高面压分离式隔震装置的大墩高差连续梁桥试验与抗震分析
16
作者 周晓华 冯建平 +1 位作者 邓卓维 袁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针对我国西南山区高烈度区大墩高差连续梁桥的抗震难题,提出在桥梁抗震设计时混合使用高面压聚氨酯支座与分离式隔震支座来调节桥墩之间的刚度差距。针对分离式隔震支座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支座耗能构件单独工作及支座整体工作时的... 针对我国西南山区高烈度区大墩高差连续梁桥的抗震难题,提出在桥梁抗震设计时混合使用高面压聚氨酯支座与分离式隔震支座来调节桥墩之间的刚度差距。针对分离式隔震支座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了支座耗能构件单独工作及支座整体工作时的力学性能,并结合以往学者进行的高面压聚氨酯支座试验研究了新型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新型隔震装置合理搭配,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与刚度调节能力。在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Midas Civil进行建模,对位于我国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沿线的某座具有典型特点的实际桥梁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隔震装置对于大墩高差连续梁桥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大墩高差梁桥 地震波 聚氨酯支座
下载PDF
橡胶夹芯钢管灌注隔震桩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宁 胡斌斌 +3 位作者 施传浩 李鹏军 王瀚 蒋序君 《建筑施工》 2024年第4期590-593,共4页
在建筑行业中,一些高精密设备厂房、车间等对建筑物减隔震要求比较高,为避免周边环境道路等对建筑物的震动影响,通常情况下会在建筑物基础设置减震支座或者在建筑物周边设置隔震沟等减隔震措施。但也存在建筑物周边场地受限等情况,无法... 在建筑行业中,一些高精密设备厂房、车间等对建筑物减隔震要求比较高,为避免周边环境道路等对建筑物的震动影响,通常情况下会在建筑物基础设置减震支座或者在建筑物周边设置隔震沟等减隔震措施。但也存在建筑物周边场地受限等情况,无法进行隔震沟等设置,因此考虑在建筑物桩基上包裹减隔震材料,进而切断或者减少周边环境道路等振动通过基础桩基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主要研究通过减隔震桩的设计减少周边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特殊环境下减隔震桩的施工,减隔震桩施工的质量保证以及减隔震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等,总结的经验可供类似项目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与生产 隔震桩施工 隔震桩质量保证措施 护筒防护
下载PDF
高烈度山区不同地形下常规桥梁地震响应分析
18
作者 叶洪波 张哲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高烈度地震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常设在深沟河谷或陡坡半填半挖处,不同地形处桥梁的地震响应和损伤机理可能不一致。为研究地形因素和结构抗震体系对桥梁地震响应及损伤机理的影响,将山区地形总结为3类典型地形,基于有限... 高烈度地震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受复杂地形条件限制常设在深沟河谷或陡坡半填半挖处,不同地形处桥梁的地震响应和损伤机理可能不一致。为研究地形因素和结构抗震体系对桥梁地震响应及损伤机理的影响,将山区地形总结为3类典型地形,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并依托在建项目分别建立各地形处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有限元模型,利用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对桥梁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1)高烈度震区桥梁地震响应受地形和抗震体系影响显著,桥梁抗震性能表现为“W”型地形>“槽”型地形>“V”型地形,减隔震体系>延性抗震体系;2)当联内平均墩高大于32 m时,桥梁采用减隔震体系可能失效,是否失效与相邻联的刚度有关,相邻联刚度越小,失效概率越大;3)设置横向高低墩可使墩底横桥向剪力减小、使顺桥向弯矩增大、使同一盖梁下矮墩更易遭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震区 延性抗震体系 减隔震体系 山区地形
下载PDF
基于等效线性化隔震结构设计周期折减系数研究
19
作者 张龙飞 舒瑞 +1 位作者 周宴民 郭平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1,共8页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提出的隔震设计是基于复振型分解反应谱等效线性化的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但未提及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如何取值。基于此,根据刚度串联关系推导等效单自由度隔震体系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探讨隔震结构周期折...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提出的隔震设计是基于复振型分解反应谱等效线性化的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但未提及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如何取值。基于此,根据刚度串联关系推导等效单自由度隔震体系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探讨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填充材料、不同填充率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验证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与名义周期比、非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存在函数关系;墙体开洞与通高墙体的隔震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均随着填充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填充率相同时,呈现出随填充材料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墙体开洞会增大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且隔震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范围相对较窄,为0.915~0.965;数值有限元模拟与理论结果偏差小于3%,吻合度高,以验证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说明该简化计算方法对隔震工程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一体化直接设计法 周期折减系数 简化计算公式 数值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效费比的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20
作者 王振 李祚华 +2 位作者 许亚昆 滕军 何春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隔震(振)技术是提升地铁上盖建筑抗震性能和舒适度的有效措施,优化此类结构设计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适用于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的全寿命效费比评估模型;采用基于结构响应的全寿命评估方法,研究了周期比、质量比、隔震层... 隔震(振)技术是提升地铁上盖建筑抗震性能和舒适度的有效措施,优化此类结构设计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提出了适用于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的全寿命效费比评估模型;采用基于结构响应的全寿命评估方法,研究了周期比、质量比、隔震层刚度及阻尼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效益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地铁上盖隔震(振)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隔震层后结构地震损失主要集中于下部结构,上、下部结构质量比越大地震损失越小;上下部结构周期比越大,地震损失越小;隔振层刚度与隔振效益呈正相关;采用提出的优化算法对原型结构优化后,地震损失费用可减小30%,竖向振动加速度级可减小2 dB,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上盖 隔震(振)结构 全寿命费用 效费比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