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兰州段一株优势藻的分离鉴定及光照、pH、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葸玉琴 雷赟 +2 位作者 赖金霞 孔维宝 张爱梅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探究黄河兰州段水域的优势绿藻,从金牛街码头和中山桥水域采集水样,分离得到4株微藻,初步鉴定为小球藻属(Chlorella)、链带藻属(Desmodesmus)、近头状尖胞藻属(Raphidocelis)和空星藻属(Coelastrum),依次命名为Chlorella sp.HH13,Desm... 为探究黄河兰州段水域的优势绿藻,从金牛街码头和中山桥水域采集水样,分离得到4株微藻,初步鉴定为小球藻属(Chlorella)、链带藻属(Desmodesmus)、近头状尖胞藻属(Raphidocelis)和空星藻属(Coelastrum),依次命名为Chlorella sp.HH13,Desmodesmus sp.HH2C,Raphidocelis sp.HHTXZ和Coelastrum sp.HH4.4株藻培养9 d后生物量水平表现为HH13>HH2C>HHTXZ>HH4,选取HH13作为目标藻种探究其在最佳光照、pH和温度条件下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的积累.在BG11培养基中培养HH13,确定最佳光照强度为6000 Lux,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9和6.929 mg·g^(-1),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最高,分别为0.285%和7.661 mg·g^(-1);最佳pH值为7,生物量最高可达0.297 g·L^(-1),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53和9.711 mg·g^(-1),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分别为0.484%和5.674 mg·g^(-1);最佳温度为28℃,生物量最高为0.289 g·L^(-1),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796和6.07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0.288%,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5.898 mg·g^(-1).最终得到HH13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为6000 Lux、pH值为7、温度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分离鉴定 生物量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下载PDF
光调控红色红曲菌M7及MrVeA基因相关突变株的功能分析
2
作者 赵玉霞 何霞 +3 位作者 王丽玲 黄汇惠 匡林莎 何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为了探讨光调控对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MrVeA基因相关突变株ΔMrVeA、OEMrVeA功能的影响,采用MrVeA基因敲除、过表达技术分别构建基因缺失菌株(ΔMrVeA)和过表达菌株(OEMrVeA)。以避光(黑暗)为对照,分析红光和白光对红色红曲... 为了探讨光调控对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MrVeA基因相关突变株ΔMrVeA、OEMrVeA功能的影响,采用MrVeA基因敲除、过表达技术分别构建基因缺失菌株(ΔMrVeA)和过表达菌株(OEMrVeA)。以避光(黑暗)为对照,分析红光和白光对红色红曲菌M7、MrVeA基因突变株ΔMrVeA、OEMrVeA生长发育、红曲色素(Mps)和桔霉素(CIT)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突变株OEMrVeA闭囊壳和分生孢子的产量增加,菌丝发育、菌落颜色、生物量及色素含量与红色红曲菌(M.ruber)M7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产桔霉素能力比菌株M7降低7.03%,说明MrVeA基因的过表达会促进菌株M7的有性/无性繁殖,抑制桔霉素的生成。红光有利于突变株OEMrVeA的生长发育、有性/无性繁殖、红曲色素的生成,不利于突变株OEMrVeA生成桔霉素;白光不利于突变株OEMrVeA的生长发育、有性/无性繁殖、红曲色素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为低产甚至不产桔霉素的红曲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红曲色素 桔霉素 天鹅绒蛋白 光调控
下载PDF
磷恢复对磷饥饿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和部分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贾滢暄 张树林 +2 位作者 张达娟 戴伟 毕相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为探究磷饥饿及磷恢复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藻胆蛋白和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其进行磷饥饿处理7 d后再进行磷恢复,检测磷恢复前后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别藻蓝蛋白(allophyc... 为探究磷饥饿及磷恢复对铜绿微囊藻光合色素、藻胆蛋白和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其进行磷饥饿处理7 d后再进行磷恢复,检测磷恢复前后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磷饥饿处理7 d后,藻细胞密度为2.54×10^(7)cell·mL^(-1),显著低于对照组(3.11×10^(7)cell·m L^(-1))。磷恢复144 h后,处理组藻细胞密度为4.05×10^(7)cell·mL^(-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4.32×10^(7)cell·mL^(-1));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PC、APC、PE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在144 h时分别达到5.96、1.44μg·mL^(-1)和0.031、0.02、0.065 mg·L^(-1);MDA、H_(2)O_(2)含量和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48 h达到最大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6.2%、47.7%、51.1%。由此表明,磷恢复后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胆蛋白含量虽呈升高趋势,但难以恢复到对照水平;MDA、H_(2)O_(2)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也说明,从磷饥饿到磷恢复后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受到氧化损伤,并对细胞膜系统产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恢复 磷饥饿 铜绿微囊藻 光合色素 藻胆蛋白 抗氧化酶
下载PDF
THE PIGMENT-PROTEIN COMPLEXES OF HIGHER PLANTS MIGRATION IN THYLAKOID AND THE REGULATION OF LIGHT ENERGY DISTRIBUTION BETWEEN PHOTOSYSTEMS
4
作者 邓兴旺 梅镇安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87年第11期1170-1180,共11页
Appressed and non-appressed lamella membranes of Castor bean leaf chloroplasts were separated by non-ionic detergent Triton-X 100.Appressed membranes showed a high oxygen-evolving activity and low chl a/b ratio. Exami... Appressed and non-appressed lamella membranes of Castor bean leaf chloroplasts were separated by non-ionic detergent Triton-X 100.Appressed membranes showed a high oxygen-evolving activity and low chl a/b ratio. Examining with SDS-PTGE and liquid nitrogen temperature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y contained only PSII and light-harvesting pigment-protein complexes (LHCP),and there was no detectable amount of PSI. Freeze-fracture electromicroscopic observation confirmed that this part was really an appressed lamella membrane. Through divalent cation Mg++, the thylakoid membranes were induced to unstack and restack.With the addition of Mg++,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changed instantly. We realized that there existed two processes:One was a rapid process which was accomplished within 30 s. The other was a slow process of which the time duration was about 60 min. This dual effects of Mg++ had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We had analyzed the change of F685/F730 and discussed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pigment-protein COMPLEXES OF HIGHER PLANTS MIGRATION IN THYLAKOID AND THE REGULATION OF LIGHT ENERGY DISTRIBUTION BETWEEN PHOTOSYSTEMS
原文传递
红花黄色素对大鼠心梗后心肌重构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吴娅玲 喻春梅 陈淑红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SY)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究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利用冠状动脉左前支结扎法构建AM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Model组、氯沙坦组(10 mg/kg)...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SY)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究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利用冠状动脉左前支结扎法构建AM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Model组、氯沙坦组(10 mg/kg)、SY低剂量组(8 mg/kg)、SY高剂量组(32 mg/kg)、SY+Compound C组(32 mg/kg SY+10 mg/kg Compound C),并设假手术(Sham)组,每组12只。连续治疗4周后,使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大鼠心功能指标;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变化,计算胶原容积积分(CVF)、测定大鼠心肌细胞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r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B型钠尿肽(BNP)、心房钠尿肽(ANP)、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Ⅰ(LC3-Ⅱ/LC3-Ⅰ)、AMPK、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磷酸化AMPK(p-AMPK)、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LC3-Ⅱ/LC3-I、Beclin-1、p-AMPK、p-mTOR蛋白表达水平及SOD水平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细胞直径、CVF、COL-Ⅰ、COL-Ⅲ、BNP、ANP及P62蛋白表达水平、LDH水平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氯沙坦组、SY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有所缩小,心肌纤维排列趋于正常,LVFS、LVEF及LC3-Ⅱ/LC3-I、Beclin-1、p-AMPK、p-mTOR蛋白表达水平及SOD水平升高(P<0.05),LVEDD、LVESD、心肌细胞直径、CVF、COL-Ⅰ、COL-Ⅲ、BNP、ANP及P62蛋白表达水平、LDH水平降低(P<0.05);与SY高剂量组相比,SY+Compound C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LVFS、LVEF及LC3-Ⅱ/LC3-I、Beclin-1、p-AMPK、p-mTOR蛋白表达水平及SOD水平降低(P<0.05),LVEDD、LVESD、心肌细胞直径、CVF、COL-Ⅰ、COL-Ⅲ、BNP、ANP及P62蛋白表达水平、LDH水平升高(P<0.05)。结论SY可提高AMI心肌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心肌肥厚程度,缓解心肌纤维化进程,逆转心肌重构,可能与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上调心肌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构 红花黄色素 心肌梗死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西罗莫司靶蛋白
下载PDF
DRP1调控线粒体稳态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6
作者 汤中 唐云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3-448,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H_(2)O_(2)干预ARPE-19细胞模型,将ARPE-19细胞分为3组,NG组: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细胞6 h;H_(2)...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构建H_(2)O_(2)干预ARPE-19细胞模型,将ARPE-19细胞分为3组,NG组: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细胞6 h;H_(2)O_(2)组:先采用650μmol·L^(-1)H_(2)O_(2)干预细胞,此后培养方式及时间与NG组相同;H_(2)O_(2)+Mdivi-1组:先采用10μmol·L^(-1)Mdivi-1处理ARPE-19细胞2 h,再给予650μmol·L^(-1)H_(2)O_(2)干预,此后培养方式及时间与NG组相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DRP-1/DRP1、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型蛋白(Vimintin)及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形态;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ZO-1表达水平。结果H_(2)O_(2)组细胞p-DRP-1/DRP1蛋白表达比值高于NG组,H_(2)O_(2)+Mdivi-1组细胞p-DRP-1/DRP1蛋白表达比值低于H_(2)O_(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Mdivi-1组细胞较H_(2)O_(2)组线粒体碎片化程度得到改善。H_(2)O_(2)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4.42±0.29)与NG组(1.00±0.17)及H_(2)O_(2)+Mdivi-1组(2.15±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组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值(0.16±0.12)与NG组(1.00±0.09)及H_(2)O_(2)+Mdivi-1组(0.42±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_(2)O_(2)组细胞上皮样标志物表达下降,间质样标志物表达上升,H_(2)O_(2)+Mdivi-1组细胞上皮样标志物表达上升,间质样标志物表达下降。各组细胞α-SMA、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Vimintin及ZO-1相对表达量比较,H_(2)O_(2)组与NG组及H_(2)O_(2)+Mdivi-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ZO-1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显示,H_(2)O_(2)+Mdivi-1组的细胞连接紧密程度优于H_(2)O_(2)组。结论DRP1可调控线粒体动态平衡,靶向DRP1可改善线粒体功能并抑制EMT进展,从而减轻H_(2)O_(2)诱导的RPE细胞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 线粒体功能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及对损伤侧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张茜 赵瑞杰 +2 位作者 李喜朋 赵杨 赵卫丽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对损伤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观察ONOO-及Heme/NaNO_(2)/H_(2)O_(2)途径对脑组织蛋白硝基化以及HSYA的影响,探讨HSYA对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只S...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对损伤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观察ONOO-及Heme/NaNO_(2)/H_(2)O_(2)途径对脑组织蛋白硝基化以及HSYA的影响,探讨HSYA对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及HSYA干预组(HSYA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NT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实验观察HSY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情况的影响,初步探讨HSY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选取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IRI组)及HSYA治疗组(HSYA+CIRI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3-NT蛋白表达水平,使用ABTS法检测T-AOC,使用ELISA法检测CAT、SOD及GSH-Px。结果经细胞实验发现ONOO-及Heme/NaNO_(2)/H_(2)O_(2)途径均可增加脑组织中3-NT且经HSYA预处理后对3-NT具有明显抑制作用。HSYA组脑组织中3-NT含量明显低于Model组(P<0.05)。经动物实验发现HSYA具有改善CIRI后脑组织的损伤,降低3-NT蛋白表达,升高T-AOC、CAT、SOD及GSH-Px在脑组织内中含量,对损伤侧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HSYA+CIRI组损伤侧脑组织中3-NT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IRI组(P<0.05),损伤侧脑组织中3-NT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CIRI组(P<0.05),损伤侧脑组织中T-AOC、CAT、SOD及GSH-Px含量明显高于CIRI组(P<0.05)。结论HSYA可抑制ONOO-及Heme/NaNO_(2)/H_(2)O_(2)途径在体外对脑组织蛋白硝基化的修饰作用,且HSYA可抑制损伤侧脑组织中3-NT含量,提高T-AOC、CAT、SOD及GSH-Px含量,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蛋白硝基化
下载PDF
44%单嘧·扑灭津可湿性粉剂胁迫对粟苗期生理代谢的影响
9
作者 解丽丽 张建华 +2 位作者 裴磊 原向阳 郭平毅 《杂草学报》 2023年第2期57-65,共9页
为探明除草剂44%单嘧·扑灭津可湿性粉剂(WP)对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苗期生理代谢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在其3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44%单嘧·扑灭津WP,研究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 为探明除草剂44%单嘧·扑灭津可湿性粉剂(WP)对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苗期生理代谢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在其3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44%单嘧·扑灭津WP,研究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对除草剂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的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且光合色素含量随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的增加而下降,随时间的延长有所上升。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的SS含量和SP含量随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NR活性随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时间的延长有所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张杂谷10号的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NR活性与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显著负相关(P<0.05),SP含量则与胁迫时间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绿素b(Chlb)含量与胁迫时间极显著正相关。晋谷21号的叶绿素a含量和NR活性与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显著负相关(P<0.05),Car含量与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绿素a+b含量与胁迫时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当44%单嘧·扑灭津WP剂量≤1800 g/hm^(2)时,44%单嘧·扑灭津WP对张杂谷10号和晋谷21号幼苗的伤害较小,粟可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单嘧·扑灭津WP 张杂谷10号 晋谷21号 光合色素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固定化培养中氮磷浓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岩 刘海燕 +2 位作者 李武阳 王丽娟 罗光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该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实验对象,探究培养基中不同氮浓度(5、15、30、45 mmol·L^(-1))和磷浓度(0.5、1.5、3.0、4.5 mmol·L^(-1))对固定化生物膜培养模式下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中规模化... 该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实验对象,探究培养基中不同氮浓度(5、15、30、45 mmol·L^(-1))和磷浓度(0.5、1.5、3.0、4.5 mmol·L^(-1))对固定化生物膜培养模式下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中规模化高效培养螺旋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氮、磷浓度的升高,螺旋藻的生物量密度和产率先增高后降低,并在30 mmol·L^(-1)氮和3.0 mmol·L^(-1)磷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低氮、低磷条件会影响螺旋藻的藻体结构,表现为单细胞藻丝变短,螺旋变少,导致生物膜细胞密度降低。(2)与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螺旋藻光合色素含量随着培养基中氮、磷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30 mmol·L^(-1)氮或者3.0 mmol·L^(-1)磷条件下达到最大值。(3)培养基中磷浓度固定时,螺旋藻的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 v/F 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着氮浓度增加而增大,氮的缺乏会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进而削弱螺旋藻光合作用;培养基中氮浓度固定时,螺旋藻的F v/F m和ETR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4)低氮、低磷条件下虽不利于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却可以刺激可溶性多糖的积累,并且磷源限制程度越严重,螺旋藻蛋白质含量越低,多糖含量越高。研究认为,调节营养液中氮、磷浓度可定向诱导螺旋藻蛋白和多糖等高值化产物的合成,生产中可通过调控氮、磷浓度来促进相应目标产物的合成积累;螺旋藻生物膜对氮浓度的耐受程度较磷浓度更强,螺旋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在高氮(45 mmol·L^(-1))培养下均较高,同时生物质产量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氮磷浓度 生物量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 蛋白质 多糖
下载PDF
板栗壳色素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肥胖小鼠的脂代谢紊乱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云 梅晓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7-186,共10页
目的:探讨板栗壳色素(CSP)对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饮食(N)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20 mg/kg CSP(HFD-L)组、高脂饮食+50 mg/kg CSP(HFD-H)组、高脂饮食+20mg/kg儿茶素(HFD... 目的:探讨板栗壳色素(CSP)对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饮食(N)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20 mg/kg CSP(HFD-L)组、高脂饮食+50 mg/kg CSP(HFD-H)组、高脂饮食+20mg/kg儿茶素(HFD-C)组,每周测量小鼠体质量和进食量,14周后检测小鼠肝脏和附睾脂肪质量、血清血脂水平,进行脂肪与肝脏形态学分析,检测肝脏中脂肪代谢关键蛋白的表达等。结果:与HFD组相比,HFD-L和HFD-H组小鼠体质量增长量分别降低28.67%和39.16%;附睾脂肪质量分别降低23.63%和42.80%;CSP能减少进食量、脂肪细胞的扩大和肝脏脂肪的积累,降低血清TG、TC、LDL-C、ALT和AST水平,升高HDL-C,显著升高小鼠肝脏组织中p-AMPK/AMPK、p-ACC/ACC、PPAR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SREBP-1c和HMGCR的表达量,且作用效果比单一儿茶素效果好。结论:板栗壳色素具有改善肥胖小鼠脂代谢的作用,此作用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壳色素 高脂饮食 肥胖 脂代谢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12
作者 刘萍 郭嘉鑫 刘中天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7-62,共6页
以Tris-HCl溶液为缓冲溶液,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中药小分子红花黄色素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情况,测试了283 K和310 K时的结合常数,考查了共存金属离子Cu^(2+)、Ni^(2+)、Zn^(2+)对二者结合常数的影响,计算了它们结合过... 以Tris-HCl溶液为缓冲溶液,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中药小分子红花黄色素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情况,测试了283 K和310 K时的结合常数,考查了共存金属离子Cu^(2+)、Ni^(2+)、Zn^(2+)对二者结合常数的影响,计算了它们结合过程的ΔG、ΔH、ΔS。同时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红花黄色素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及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与BSA的结合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结合过程是一个焓和熵共同驱动的自发过程,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静电引力。此外,金属离子Cu^(2+)、Ni^(2+)、Zn^(2+)的存在降低了红花黄色素与BSA的结合常数,表明金属离子与红花黄素之间存在着竞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牛血清蛋白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超声征象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蛋白水平变化对诊断评估乳腺癌准确性分析及指导意义分析
13
作者 王丽萍 李东风 +1 位作者 马静 张双铭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2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征象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蛋白水平变化对诊断评估乳腺癌准确性分析及指导意义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患者均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超声征象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蛋白水平变化对诊断评估乳腺癌准确性分析及指导意义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9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患者均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蛋白水平。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96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患者作为乳腺增生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征象、PEDF蛋白水平的差异,分析超声血流信号与乳腺癌病灶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PEDF蛋白表达间的关系,观察PEDF蛋白阳性表达在乳腺癌相关诊断中的评估价值。结果:超声征象(形态、钙化、血流分级、RI、周围高回声晕及内部回声)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患者间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乳腺增生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超声血流信号越好,病灶直径也越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也越高,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也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病灶直径>2 cm患者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病灶直径≤2 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ED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征象与PEDF蛋白有助于诊断乳腺癌的病灶性质,对评估乳腺癌的病灶直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征象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蛋白 乳腺癌 准确性 指导意义
下载PDF
孕晚期血清irisin、RBP-4与妊娠期高血压病情关系及对妊娠结局影响
14
作者 李雪 王梦梅 杨红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4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清鸢尾素(iris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病情的关系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50例、重...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清鸢尾素(iris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病情的关系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妇产科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33例,产前检查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risin、RBP-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risin、RBP-4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病情关系,比较不同irisin、RBP-4水平孕妇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妊娠不良结局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irisin(254.60±28.74 ng/L)低于对照组(552.44±56.66 ng/L),RBP-4(42.25±5.22μg/ml)高于对照组(23.36±3.26μg/ml),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irisin水平依次升高,血清RBP-4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孕晚期血清irisin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41,P<0.05),RBP-4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66,P<0.05)。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中,irisin>254.60ng/L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irisin≤254.60ng/L孕妇,RBP-4>42.25μg/ml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RBP-4≤42.25μg/ml孕妇(均P<0.05)。孕晚期血清irisin、RBP-4水平以及年龄均为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孕晚期血清irisin水平降低、RBP-4水平升高,且二者水平与疾病的病情程度有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关,提示临床参考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 妊娠期高血压 病情程度 鸢尾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内质网氨基肽酶1和Sprouty1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凌琬茗 张晓茹 +2 位作者 刘晓霞 陈银肖 刘岩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表皮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和Sprouty1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病理室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断的12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蜡块标本进行研究,并纳入病例组... 目的研究银屑病皮损组织中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表皮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和Sprouty1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病理室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断的12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蜡块标本进行研究,并纳入病例组;另外选取该院实验室保存的120例健康体检者的皮肤组织蜡块标本作为对照,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PEDF、ERAP1和Sprouty1的表达差异,单因素分析银屑病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PEDF、ERAP1和Sprouty1表达差异,分析PEDF、ERAP1和Sprouty1与银屑病患者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PEDF、ERAP1 mRNA和蛋白均呈高表达,Sprouty1 mRNA和蛋白均呈低表达(P<0.05);②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的PEDF、ERAP1表达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Sprouty1表达明显低于轻中度患者(P<0.05);③PEDF、ERAP1的表达均与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Sprouty1的表达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PEDF、ERAP1和Sprouty1的表达与正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PEDF、ERAP1和Sprouty1的表达均与银屑病皮损组织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在银屑病患者治疗以及诊断中可将PEDF、ERAP1和Sprouty1作为新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色素上皮源性因子 表皮内质网氨基肽酶1 Sprouty1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雷珠单抗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高迁移族率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净 刘向玲 苏邵波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观察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中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高迁移族率蛋白1(HMGB1)的表达,探讨雷珠单抗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健康级C57/B6J新生小鼠60只,随... 目的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观察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中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高迁移族率蛋白1(HMGB1)的表达,探讨雷珠单抗对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取7日龄健康级C57/B6J新生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IR组、OIR+雷珠单抗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于出生后7 d在正常环境中饲养至17 d,OIR组及OIR+雷珠单抗组于出生后7 d放置于体积分数(75±2)%氧气中,在此环境中饲养至12 d,之后在正常常氧环境中饲养至17 d。期间OIR+雷珠单抗组于12 d行右眼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雷珠单抗1μl,各组小鼠均于17 d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过量麻醉处死。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新生血管情况;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PEDF、HMGB1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未见血管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OIR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紊乱,可见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IR组PEDF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下降,HMGB1在视网膜中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IR+雷珠单抗组与OIR组比较,PEDF表达量上调,HMGB1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IR模型中PEDF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下降,HMGB1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上升,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ROP的发展;通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PEDF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上升,HMGB1在视网膜中表达量下降,表明雷珠单抗可能通过调节PEDF和HMBG1的表达从而抑制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高迁移族率蛋白1
下载PDF
分次加硒法培养高富硒量螺旋藻及其对藻体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填烽 崔小峰 +2 位作者 杨芳 郑文杰 白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51,共4页
在螺旋藻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次添加无机硒(Na2SeO3)进行富硒处理。设置11个实验组,分别从第1天至第10天分次加硒,观察不同硒处理组中螺旋藻对无机硒的富集转化及其光合色素、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螺旋藻生长的第7、8、9三天分次... 在螺旋藻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次添加无机硒(Na2SeO3)进行富硒处理。设置11个实验组,分别从第1天至第10天分次加硒,观察不同硒处理组中螺旋藻对无机硒的富集转化及其光合色素、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螺旋藻生长的第7、8、9三天分次加硒(实验组7),可获得硒产率1743.06μg/L、有机硒比率为86.85%的高富硒量螺旋藻,与对照相比,其硒含量增加150倍,生物量也明显提高(1.34g/L,对照组为1.18g/L);该实验组藻体中的硒主要分布在水溶性蛋白质中,占总硒含量的60.51%,占有机硒含量的69.67%;螺旋藻主要营养物质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类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此富硒方法是螺旋藻高值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光合色素 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 富硒量 螺旋藻 藻体 别藻蓝蛋白 水溶性蛋白质 胡萝卜素含量 硒含量
下载PDF
UV-B辐射对烟草光合色素和几种酶的影响 被引量:49
18
作者 刘敏 李荣贵 +1 位作者 范海 杜桂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6,共6页
对UV-B胁迫条件下烟草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B辐照后,烟草叶片内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种色素比对照分别上升了21%、10%、27%;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 对UV-B胁迫条件下烟草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B辐照后,烟草叶片内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3种色素比对照分别上升了21%、10%、27%;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上升,同工酶图谱分析证实,有一种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利用重组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ora)GGPP合成酶免疫家兔,制备了兔抗GGPP合成酶的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显示,UV-B辐照可使烟草叶片GGPP合成酶(GGPS)的表达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UV-B 光合色素 蛋白 过氧化物酶 GGPP合成酶
下载PDF
野生和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分离和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宏辉 杜林方 +2 位作者 贾勇炯 梁厚果 汤泽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4-38,共5页
用混和去垢剂(SDS、OG)增溶和温和电泳方法,对野生和黄化大麦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进行了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的分离和比较,并结合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对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组分中,LHCⅡ和LH... 用混和去垢剂(SDS、OG)增溶和温和电泳方法,对野生和黄化大麦的叶绿体类囊体膜进行了色素蛋白复合体组成的分离和比较,并结合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对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组分中,LHCⅡ和LHCⅠ的含量都较野生型大寿明显减少;并讨论了黄化大麦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含量的减少与其光合速率降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色素蛋白 类囊体膜
下载PDF
缺乏叶绿素的油菜突变体的叶绿体组成和结构变化(英文) 被引量:24
20
作者 赵云 杜林方 +2 位作者 杨胜洪 李世崇 张义正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8期877-880,共4页
对黄化突变体Cr352 9和野生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 352 9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和组成进行了比较。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体Cr352 9叶片具有较少的类囊体、较少的垛叠膜区和较少的叶绿素含量。突变体的Chla/Chlb比值较高 ,是野生型的 2倍。... 对黄化突变体Cr352 9和野生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 352 9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和组成进行了比较。与野生型相比 ,突变体Cr352 9叶片具有较少的类囊体、较少的垛叠膜区和较少的叶绿素含量。突变体的Chla/Chlb比值较高 ,是野生型的 2倍。电泳结果表明 ,突变体类囊体膜中LHCⅡ和其三聚体LHCⅡ 的含量减少。SDS_PAGE分析显示 ,LHCⅡ的脱辅基蛋白在突变体类囊体膜中明显减少。免疫印迹进一步表明 ,所有LHCⅡ组分的含量仅为野生油菜的类囊体膜的 1 / 3。突变体Cr352 9的天线系统比野生型 352 9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类囊体膜 色素蛋白 叶绿素减少突变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