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Micro-wear and Micro-friction Properties for Bionic Non-smooth Concave Compon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HanZhi-wu XuXiao-xia +1 位作者 QiuZhao-mei RenLu-quan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Five kinds of 45# steel samples with concave features on the surface were manufactured using Laser Texturing Technology (LTT). Optimum design theory was used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and a two-level orthogonal table-... Five kinds of 45# steel samples with concave features on the surface were manufactured using Laser Texturing Technology (LTT). Optimum design theory was used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and a two-level orthogonal table-L 16 (2 15 ) design was adopted . Micro-wear and micro-friction experienced by samples with concave surface features and samples with smooth surfaces were compared experimentally. The wear resistance of samples with concave surface features was increased most, and different surface morphologi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nic non-smoothness experiment optimum FRICTION wear ANTI-wear
下载PDF
Thermal,corrosion and wear analysis of copper bas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alumina and graphite 被引量:1
2
作者 Venkatesh R Vaddi Seshagiri R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46-355,共10页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s are important in marine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structural support components like bearings, bushes and blocks. The copper hybrid metal matrix components are the ne... The 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s are important in marine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structural support components like bearings, bushes and blocks. The copper hybrid metal matrix components are the new avenues explored in this front. A novel combination of alumina and graphite were considered as the reinforcements in a copper b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al matrix composite.Power metallurg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MC. The Vickers' s hardness value of 64.9 Hv has been observed by increasing the volume of alumin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material samples to estimate the exact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identified that 450-700℃ would be conducive. The TGA curves shows two step decomposition exists between 430 ℃-460 ℃. FT-IR analysis was done to confirm the peak values of the materials. FTIR exposed the peak value of 1600 cm^(-1) for alumina where as for Copper and graphite peak values have been 2840 cm^(-1) and 17260 cm^(-1)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o dynamic analysis was done to estimate the rate of corrosion on the samples. The sample with nano and micro reinforcements offered intensive resistance to corrosion. The presence of graphite minimized the weight loss of the samples during the corrosion test. Finally the wear rates of the sample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Pin On Disc experimental setup. The samples with nano material reinforcement and with a maximum proportion of graphite exhibited a better wear rate of 1.52×10^(-12) m^2/kg under maximum loa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A FTIR CORROSION pin-on-disc wear rate
下载PDF
Tool Wear Prediction in Micro-end-milling with Hard Material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欣 赵学平 +1 位作者 陈杰 门金来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7年第3期359-363,共5页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 machining have increased drastically in the last ten years. However, tools with less than lmm diameter using for micro-mills have very short and unpredictable life when they are used to cut h...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 machining have increased drastically in the last ten years. However, tools with less than lmm diameter using for micro-mills have very short and unpredictable life when they are used to cut hard metals. In this study, preliminary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test program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and i- dent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ool wear at the micro-scale with hard material.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Taguchi method were efficient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cutting condition and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A simple model was also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width of slots on the workpiece along the cutting length. The obtained re- suits can provide the basic guidelines for parameter setting of micro-end-milling with hard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ol wear micro-end-milling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stainless steel Taguchi method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TiC Impurities on Dry-sliding Wear of Polycrystalline Ceramic
4
作者 BENDAOUDI Seif Eddine BOUNAZEF Mokhtar DJEFFAL Ali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2年第4期570-575,共6页
The wear behavior of titanium silicon carbide MAX phase was investigated.Samples of highly pure TiSiCand containing 8% of TiC,sliding dryly against Corundum counterpart,were tested at various speeds increasing from 5 ... The wear behavior of titanium silicon carbide MAX phase was investigated.Samples of highly pure TiSiCand containing 8% of TiC,sliding dryly against Corundum counterpart,were tested at various speeds increasing from 5 to 60 m/s and under applied pressure of 0.1-0.8 MPa.The sliding-wear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Tribometer,at room temperature of 15℃ with a relative humidity of 10%.The exper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TiC particles can be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wear rate for certain ranges of sliding speed and applied pressure.The sliding-wear performances were expressed as a mathematical model,obtained through a modelling by the method of design of experiment.The influence of TiC impurities on the wear behaviors was also investigat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ear mechanisms of samples are more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iC under the effect of applied pressu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liding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ding-wear pin-on-disc design of experiments mathematical model polycrystalline ceramic
下载PDF
周向振动钻削中麻花钻后刀面过快磨损机理试验研究
5
作者 陈应舒 陈纯 王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2-265,270,共5页
周向振动钻削是一种新型的孔加工方式,麻花钻是实现这种加工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现场加工过程中发现,麻花钻后刀面的过快磨损是制约周向振动钻孔质量和钻头寿命的重要因素。基于产品抽样钻孔试验与正交试验,对高速钢麻花钻后刀面的过快磨... 周向振动钻削是一种新型的孔加工方式,麻花钻是实现这种加工的重要工具,然而在现场加工过程中发现,麻花钻后刀面的过快磨损是制约周向振动钻孔质量和钻头寿命的重要因素。基于产品抽样钻孔试验与正交试验,对高速钢麻花钻后刀面的过快磨损失效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麻花钻后刀面的磨损量与机床参数及钻削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周向振动钻床,对麻花钻后刀面过快磨损的主要影响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机床自身的参数与加工的工艺参数对麻花钻后刀面的过快磨损均有影响,其中机床自身参数主要是摆振的弧度及圆频率;工艺参数主要为纵向进给量和钻削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花钻后刀面 过快磨损 影响因素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气-固两相流喷嘴实验的20G钢冲蚀机理研究
6
作者 邓宽海 程金亮 +4 位作者 林元华 黄耕 刘冰 梅宗斌 秦大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0-61,共12页
目的由天然气管道内壁减薄及穿孔导致的天然气泄漏事故频繁发生,输气管道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冲蚀磨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明确输气管道材料的冲蚀行为及机理,为抗冲蚀材料设计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方法基于AST... 目的由天然气管道内壁减薄及穿孔导致的天然气泄漏事故频繁发生,输气管道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冲蚀磨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明确输气管道材料的冲蚀行为及机理,为抗冲蚀材料设计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方法基于ASTM-G76测试标准,采取气-固喷嘴冲蚀试验研究方法,利用空气射流冲蚀实验机,开展不同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下天然气管道材料20G钢的气-固冲蚀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设备分析试样表面冲蚀形貌及特征;采用Ahlert冲蚀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20G钢的冲蚀率方程。结果当冲击速度(15~72 m/s)增大时,冲蚀率随之增大。当冲击角度(15°~90°)增加时,冲蚀率随之减小。冲蚀面积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低冲击角度下(15°、30°),固相颗粒的“犁削”为主要冲蚀及材料移除机制。在中等冲击角度下(45°、60°),冲蚀机制呈现混合形式,犁削、压实与开裂共同作用于材料表面。在高冲击角度下(75°、90°),以压实和开裂为主要冲蚀及材料移除机制。结论在气固两相流作用下,20G钢的冲蚀磨损过程符合典型的塑性材料冲蚀规律。颗粒冲击速度不会直接影响冲蚀机制,颗粒冲击能量的变化是影响冲蚀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适用于天然气管道材料抗冲蚀性能对比和CFD冲蚀模型的冲蚀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20G钢 冲蚀机理 气固两相流 冲蚀速率方程 冲蚀试验
下载PDF
直角弯管结构改进及冲蚀磨损特性分析
7
作者 闫冲冲 华剑 +1 位作者 吉效科 黄天成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减小弯管的冲蚀磨损,改进普通弯管结构形成弧形、梯形和矩形弯管,利用Fluent中DPM模型、湍流模型和冲蚀磨损模型对4种弯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弧形、梯形和矩形弯管的抗冲蚀性能较普通弯管分别提高14.54%、3.73%、12.38%,4种... 为减小弯管的冲蚀磨损,改进普通弯管结构形成弧形、梯形和矩形弯管,利用Fluent中DPM模型、湍流模型和冲蚀磨损模型对4种弯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弧形、梯形和矩形弯管的抗冲蚀性能较普通弯管分别提高14.54%、3.73%、12.38%,4种弯管的冲蚀分布均呈现椭圆形和V形形貌,冲蚀磨损相比于普通弯管明显减轻;4种弯管的最大冲蚀速率随流速、含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冲蚀区域不随流速、含砂量的变化而变化,不论流速、含砂量为何值,弧形弯管最大冲蚀速率<矩形弯管<梯形弯管<普通弯管;弧形底长、弧形高度、排列间隔三个因素对弧形弯管最大冲蚀速率的影响为弧形高度>排列间隔>弧形底长;弧形弯管抗冲蚀性能最佳组合为弧形底长3 mm、弧形高度2 mm、排列间隔3 mm,抗冲蚀性能较普通弯管提高22.60%。该结果可为弯管的冲蚀防护和结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弯管 结构改进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计算 抗冲蚀性能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水环境下酚醛树脂基滑动轴承材料组分和摩擦学性能的优化
8
作者 徐建 解挺 +2 位作者 尹延国 孟响 李文博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0,共6页
针对酚醛树脂(PF)基潜水泵滑动轴承材料存在吸水率过大、摩擦性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性能优化研究。以酚醛树脂为基体,添加石墨(Gr)、聚四氟乙烯(PTFE)、玻璃纤维(GF)、剑麻纤维(SF)、硫酸钡(BaSO_(4))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利用热压成形制... 针对酚醛树脂(PF)基潜水泵滑动轴承材料存在吸水率过大、摩擦性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性能优化研究。以酚醛树脂为基体,添加石墨(Gr)、聚四氟乙烯(PTFE)、玻璃纤维(GF)、剑麻纤维(SF)、硫酸钡(BaSO_(4))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利用热压成形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讨论了各填料不同含量对复合材料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GF:SF,PTFE,Gr,BaSO_(4);通过分析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的均值,发现随着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降低;水环境下复合材料平均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PTFE,Gr,BaSO_(4),GF:SF;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GF:SF,Gr,BaSO_(4),PTFE。通过试验求得水环境下性能最优的复合材料配方为3%Gr,8%PTFE,20%GF,10%SF,16%BaSO_(4),43%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水环境 摩擦磨损 吸水率 最优配方
下载PDF
鞋跟高度与穿着经验对青年女性下楼梯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闫晓芹 赵春燕 +1 位作者 孙威 王疆娜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7,共8页
为探讨鞋跟高度与穿着经验对青年女性下楼梯身体动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20名有穿着经验和20名无穿着经验的青年女性穿着1、3.5、7cm四种高跟鞋下楼梯的身体稳定性参数。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 为探讨鞋跟高度与穿着经验对青年女性下楼梯身体动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20名有穿着经验和20名无穿着经验的青年女性穿着1、3.5、7cm四种高跟鞋下楼梯的身体稳定性参数。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有穿着经验组相比,无穿着经验组在前后方向的动态稳度显著减小;与1cm平跟鞋相比,穿5cm和7cm高跟鞋时内外侧方向的动态稳度、质心-压心距离和质心-压心倾斜角均显著减小。结果表明,鞋跟高度增加,年轻女性下楼梯时内外侧方向的身体动态稳定性下降、跌倒风险增大,有穿着经验者的身体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跟鞋 稳定性 鞋跟 跟高 穿着经验 动态 青年女性
下载PDF
液控随钻扩眼器球座冲蚀规律及结构优化
10
作者 徐泽庆 王德贵 +2 位作者 刘少胡 李若雯 敬幸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169,238,共9页
在随钻扩眼的过程中,扩眼器球座的冲蚀较为严重,尤其是球座旁通孔附近。基于冲蚀理论与固液两相流理论,结合DPM离散相模型对扩眼器球座进行冲蚀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扩眼器球座冲蚀的影响规律。此外,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各参数对... 在随钻扩眼的过程中,扩眼器球座的冲蚀较为严重,尤其是球座旁通孔附近。基于冲蚀理论与固液两相流理论,结合DPM离散相模型对扩眼器球座进行冲蚀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扩眼器球座冲蚀的影响规律。此外,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各参数对冲蚀磨损的影响程度,并优化扩眼器球座结构。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可知:影响球座冲蚀磨损的因素依次为流量>含砂比>颗粒直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流量35 L/s、含砂比3%、黏度0.028 Pa·s、颗粒直径0.25 mm、颗粒密度1 500 kg/m~3,此时球座的冲蚀率最小,为4.52×10^(-6) kg/(m~2·s)。为了减少扩眼器球座的冲蚀,对球座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球座旁通孔角度为顺时针倾斜45°、圆角半径为7 mm、个数为6,相比优化前的球座冲蚀率降低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扩眼器 冲蚀磨损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高碳中锰耐磨钢凝固过程溶质微观偏析模型
11
作者 李民 刘洪波 +5 位作者 车晓锐 刘颖 张杰 张彩东 田志强 徐浩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9-1096,共8页
通过定向凝固、电子探针(EPMA)、Factsage等多种实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对中锰耐磨钢凝固过程溶质元素微观偏析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定向凝固试验中当拉速为50μm·s-1时,中锰钢的二次枝晶间距平均值为59.77μm;中锰... 通过定向凝固、电子探针(EPMA)、Factsage等多种实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对中锰耐磨钢凝固过程溶质元素微观偏析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定向凝固试验中当拉速为50μm·s-1时,中锰钢的二次枝晶间距平均值为59.77μm;中锰钢凝固过程组织转变为L→L+γ→γ属于奥氏体凝固模式,无包晶反应的发生,也无铁素体相及其他相的出现;中锰钢定向凝固过程中Mn、Cr在枝晶间的含量明显高于枝晶内,表明Mn、Cr元素发生了明显的正偏析行为;通过对各特征参数求解,构建了中锰钢溶质元素微观偏析模型,发现中锰钢定向凝固过程中Mn元素偏析指数与Brody–Flemings模型符合较好,而Cr元素偏析指数与Clyne–Kurz模型分布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耐磨钢 电子探针 定向凝固 二次枝晶间距 微观偏析模型
下载PDF
滑动电接触磨损量最小的最佳载荷实验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郛凤仪 娄晓妹 +3 位作者 李本君 陈忠华 李雷 石立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了揭示滑动电接触载流摩擦磨损特性,寻找最优的运行条件,以弓网系统受流为研究对象,对法向载荷如何影响受电弓滑板和接触导线之间载流磨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电流条件下,磨损量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递增;载流条件下则... 为了揭示滑动电接触载流摩擦磨损特性,寻找最优的运行条件,以弓网系统受流为研究对象,对法向载荷如何影响受电弓滑板和接触导线之间载流磨损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电流条件下,磨损量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递增;载流条件下则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磨损特性: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磨损量呈现出先减小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且下降率大于上升率,同时定义了磨损量最小时的法向载荷值为最佳法向载荷,发现最佳法向载荷值随着速度的增大相应增大.当法向载荷大于此值时,主要磨损为机械磨损,法向载荷小于此值时,主要磨损为电气磨损.该研究结果对最优载荷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接触 弓网系统 最佳载荷 载流 摩擦磨损 实验 机械磨损 电气磨损
下载PDF
双流道泵输送固液介质的水力性能及磨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祖超 崔宝玲 +2 位作者 李昳 谭东华 偶国富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69,75,共6页
为分析固液混合物对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为10mm和36mm的固体颗粒对双流道泵在不同浓度和流量下开展输送固液两相介质的水力性能试验,并对泵的磨损进行分析。水力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量下,随着输送混合物中固体颗粒... 为分析固液混合物对双流道输送泵性能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为10mm和36mm的固体颗粒对双流道泵在不同浓度和流量下开展输送固液两相介质的水力性能试验,并对泵的磨损进行分析。水力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量下,随着输送混合物中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入口表压、出口表压、扬程及效率呈递减趋势。与输送清水时比较,当输送固液两相介质时,随着流量的增大,轴功率上升较快,扬程的下降量在不同流量下几乎相同;效率曲线在不同流量下比输送清水时效率要低,差值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同流量同浓度比工况下,泵的进出口压力、扬程和汽蚀性能在输送较大直径固体颗粒时,明显下降。通过对双流道泵磨损的分析表明,叶轮磨损部位主要在前盖板外缘、流道内偏前盖板的流道表面、压力面进口边,压力面的磨损区域呈三角形;泵体的磨损部位主要在周壁、隔舌及泵体口环处。本研究可为固液两相双流道离心泵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道泵 固液两相 磨损 水力试验
下载PDF
激光处理非光滑凹坑表面耐磨试验的均匀设计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任露泉 王再宙 韩志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本文采用试验优化技术中的均匀设计方法 ,实施了影响凹坑非光滑表面耐磨性的多因素复杂试验。通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icence)处理试验数据 ,得出了激光处理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耐磨的多因素回归方程 ,... 本文采用试验优化技术中的均匀设计方法 ,实施了影响凹坑非光滑表面耐磨性的多因素复杂试验。通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icence)处理试验数据 ,得出了激光处理仿生非光滑凹坑表面耐磨的多因素回归方程 ,发现速度、负荷、时间的凹坑圆周方向的距离对耐磨性有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处理 非光滑凹坑 表面耐磨试验 均匀设计 耐磨性 磨损
下载PDF
碳增强的聚醚醚酮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庆卫 孙俊英 +2 位作者 江宏卫 孙康 王禹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评价碳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CFPEEK)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损性。方法:(1)采用国产材料和工艺研制出碳纤CFPEEK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下对其本身以及与不同磨擦偶的耐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髋臼假体材料超高分... 目的:评价碳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CFPEEK)作为髋臼假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损性。方法:(1)采用国产材料和工艺研制出碳纤CFPEEK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下对其本身以及与不同磨擦偶的耐磨损性能进行测试,并与传统髋臼假体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作比较。(2)体外研究CFPEEK磨屑对巨噬细胞ANA-1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_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与传统的人工关节材料比较,以确定各材料间生物学反应的差异。结果:(1)CFPEEK的体积磨损率只为UHMWPE的1/2,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UHMWPE(Alpha=0.01水平)。CFPEEK与钴铬钼合金(CoCrMo)对磨将产生最少的磨屑(Alpha=0.01水平)。CFPEEK与CoCrMo对磨时的摩擦系数最低。(2)各实验组IL_(-1β)和TNF-α的释放都有增高,实验结果总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UHMWPE组明显高于CFPEEK组(Alpha=0.01水平)。结论:CFPEEK材料具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是一种未来髓臼假体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生物相容性材料 磨损 体外研究
下载PDF
基于磨损正交试验的温挤压模具优化设计 被引量:28
16
作者 孙宪萍 刘强强 +1 位作者 杨兵 王雷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76,92,共5页
以汽车转向螺杆的杯-杆件温热挤压凹模为例,通过对温挤压成形工序的分析,得到影响温挤压凹模磨损寿命的4个主要因素,即凹模入口处圆角大小、模具初始硬度、模具初始温度、摩擦因子。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标准正交实验表,通过Deform-3D数值... 以汽车转向螺杆的杯-杆件温热挤压凹模为例,通过对温挤压成形工序的分析,得到影响温挤压凹模磨损寿命的4个主要因素,即凹模入口处圆角大小、模具初始硬度、模具初始温度、摩擦因子。设计四因素四水平标准正交实验表,通过Deform-3D数值模拟软件,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进行温挤压凹模型腔磨损正交试验。以凹模磨损量最小为目标获得凹模模具的最优四因素组合,并得出在温挤压内孔工序中模具初始硬度对凹模磨损影响最大,对实际生产中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有一定指导作用。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凹模在温挤内孔中稳定阶段的磨损量,并预测出模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挤压模具 磨损 正交试验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不同岩石特性下TBM滚刀刀圈磨损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毅敏 周明 +2 位作者 毛晴松 朱宗铭 张旭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6-1460,共5页
为了研究岩石特性对TBM滚刀刀圈磨损的影响,本文基于TBM滚刀性能测试试验台,利用与实际TBM滚刀刀圈性能相同的滚刀刀圈试样,开展了滚刀刀圈试样与5种TBM工程典型岩石的对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对摩岩石抗压强度的升高,刀圈试样的磨损量... 为了研究岩石特性对TBM滚刀刀圈磨损的影响,本文基于TBM滚刀性能测试试验台,利用与实际TBM滚刀刀圈性能相同的滚刀刀圈试样,开展了滚刀刀圈试样与5种TBM工程典型岩石的对摩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对摩岩石抗压强度的升高,刀圈试样的磨损量呈递增趋势,与红砂岩对摩时刀圈试样的磨损量最小,为0.2 g;与片麻岩对摩时刀圈试样的磨损量最大,为35.18 g;与红砂岩、锈石、花岗岩、汨罗麻岩四种岩石对摩时,刀圈试样的磨损去除机制均以微观切削去除为主,只是微观切削去除的程度不同;与片麻岩对摩时,刀圈试样所受载荷和振动较大,刀磨损机制转变为以微观切削和脆性断裂去除机制为主,导致刀圈试样磨损量剧增。本研究成果可为不同岩石特性下TBM滚刀刀圈性能选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特性 滚刀刀圈 磨损量 磨损去除机制 对摩实验 磨损性能 微观切削 脆性断裂
下载PDF
销-盘试验的热-应力-磨损耦合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方宇 桂良进 范子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115,共9页
销-盘磨损试验涉及复杂的热-应力-磨损耦合现象。基于广义Archard磨损模型和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发模拟销-盘磨损试验过程中热-应力-磨损耦合模拟分析的顺序耦合方法。分析销-盘试验的瞬态温度场,将温度场作为热载荷分析摩擦副的应... 销-盘磨损试验涉及复杂的热-应力-磨损耦合现象。基于广义Archard磨损模型和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发模拟销-盘磨损试验过程中热-应力-磨损耦合模拟分析的顺序耦合方法。分析销-盘试验的瞬态温度场,将温度场作为热载荷分析摩擦副的应力-磨损耦合问题;分析过程中考虑温度对摩擦副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广义Archard磨损系数和摩擦因数对温度和接触压力的依赖性。热传导分析考虑摩擦生热、销-盘接触传热、各个表面与空气之间的强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以及热辐射。将该方法用于销-盘磨损试验的模拟,得到温度场、接触压力和磨损量的演变过程,揭示温度场对接触和磨损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销-盘磨损试验 温度场 应力 磨损 有限元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轮轨材料滚动磨损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蕾 何成刚 +3 位作者 赵相吉 王文健 郭俊 刘启跃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7,共6页
针对高寒地区温度环境特点,设计了低温环境轮轨磨损模拟试验装置,实现了低温环境下轮轨滚动磨损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室温(23~25℃)及–60℃试验温度下轮轨试样的滚动摩擦系数、磨损量、硬度及表面损伤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室温环... 针对高寒地区温度环境特点,设计了低温环境轮轨磨损模拟试验装置,实现了低温环境下轮轨滚动磨损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室温(23~25℃)及–60℃试验温度下轮轨试样的滚动摩擦系数、磨损量、硬度及表面损伤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室温环境条件相比,低温环境条件下轮轨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量均明显增大;低温环境下试验后轮/轨硬度比较室温环境下增大,车轮硬化情况严重;随温度的降低,轮轨试样的表面磨痕呈现出不同的损伤机制;所设计低温环境轮轨磨损模拟试验机可用来评价不同低温环境下车轮与钢轨材料摩擦磨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轮轨 摩擦磨损 损伤 模拟试验
下载PDF
颗粒射流冲击材料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姚军 曾子华 +3 位作者 周芳 董士刚 赵彦琳 李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66-2272,共7页
颗粒冲击材料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工业领域中。应用实验测量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颗粒射流冲击材料(304不锈钢)的磨损行为。考虑了颗粒粒径、运动轨迹、颗粒-壁面撞击点分布以及所导致材料物相结构变化。实验测试包括材料... 颗粒冲击材料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工业领域中。应用实验测量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颗粒射流冲击材料(304不锈钢)的磨损行为。考虑了颗粒粒径、运动轨迹、颗粒-壁面撞击点分布以及所导致材料物相结构变化。实验测试包括材料质量损耗、材料元素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面微观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对相应的颗粒射流冲击材料行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流场,颗粒场以及相应材料磨损。结果表明:颗粒射流冲击下颗粒运动轨迹与撞击点的分布不同,造成了材料样品表面磨损区域明显不同。颗粒-壁面碰撞不仅会导致材料损失而且会造成材料物相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射流 磨损 数值计算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