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居“异地重生”的探索与思考——以南方科技大学“风雅颂”传统文化实景教育基地为例
1
作者 杨华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针对南方科技大学将校园内既有的商代屋背岭遗址和碉楼、大榕树等原福光村旧址遗存,与受赠的两栋传统徽派民居南山挹秀、忠孝堂整合建设“风雅颂”传统文化实景教育基地的项目要求,该文分析了项目的四个挑战——多元文脉的差异、空间格... 针对南方科技大学将校园内既有的商代屋背岭遗址和碉楼、大榕树等原福光村旧址遗存,与受赠的两栋传统徽派民居南山挹秀、忠孝堂整合建设“风雅颂”传统文化实景教育基地的项目要求,该文分析了项目的四个挑战——多元文脉的差异、空间格局的矛盾、建筑尺度的落差、使用功能的异化,方案设计以两栋徽派传统民居的重生为焦点,通过筑、廊、园三个核心要素的有机布局和精巧设计,塑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共生、传统与现代兼容的文脉生态环境。进而从文脉生态的建构、空间场所的营造、建筑尺度的调和、使用功能的重置四个方面对民居异地重生进行了思考,并总结了民居异地重生的关键,即建构一个异地与在地、传统与当下文化融合的文脉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 异地重生 文脉生态
下载PDF
在地化劳动课程:内涵、价值与路径
2
作者 唐丽芳 魏国武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在地化劳动课程是指以国家劳动文件课程为纲,通过在地化重构劳动课程愿景、丰富劳动课程内容和革新实施路径,将劳动课程同当地境脉相联结以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和地方认同的课程形态,具有境脉性、过程性和统整性特征。在地化劳动课程具有... 在地化劳动课程是指以国家劳动文件课程为纲,通过在地化重构劳动课程愿景、丰富劳动课程内容和革新实施路径,将劳动课程同当地境脉相联结以培育学生劳动素养和地方认同的课程形态,具有境脉性、过程性和统整性特征。在地化劳动课程具有多种价值:弥合劳动文件课程与学生经验落差,实现有意义学习;归正劳动教育中的普遍知识与地方知识失衡,延传地方文化;融通学校教育与地方境脉失联,促进学校持续发展;联通劳动素养与地方认同疏离,塑造健全人格。以“培育全面发展的有根人”为逻辑起点,构建高质量在地化劳动课程要做到五点:融入地方诉求,重构在地化劳动课程愿景;整合地方知识,设计在地化劳动课程内容;联动地方力量,规划在地化劳动课程实施;融入地方境脉,拓展在地化劳动实践体验;面向地方境脉,培育教师在地化课程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化劳动课程 在地化教育 课程实施 地方境脉
下载PDF
隐于市而明于心--徐渭艺术馆建筑光环境设计回顾
3
作者 王小冬 李宁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11-12,共2页
只有促成人的活动和建筑空间的融合,才能使静态的空间成为动态的场所,恰到好处的建筑光环境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建筑空间的吸引力来促成这种融合。以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的建筑光环境设计为例,分析了光环境与建筑界面、街区肌理、城市... 只有促成人的活动和建筑空间的融合,才能使静态的空间成为动态的场所,恰到好处的建筑光环境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建筑空间的吸引力来促成这种融合。以徐渭艺术馆及青藤广场的建筑光环境设计为例,分析了光环境与建筑界面、街区肌理、城市文脉等三个层面的平衡策略,进而讨论了基于城市公共记忆和市民文化自觉的光环境设计构建日常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建筑 光环境 城市更新 场所感 文脉
下载PDF
基于场所文脉的豫东黄河故道绿道规划设计
4
作者 许苗苗 赵依勃 +3 位作者 周冰杰 陆江祥 梁春玲 杨贵玲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7-103,114,共8页
在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探寻文脉遗产,织补乡村文化,探索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场所文脉”与“产业生态构建的相互关系”、“场所文脉”在乡村生态绿道建设中的重... 在黄河故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探寻文脉遗产,织补乡村文化,探索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实践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场所文脉”与“产业生态构建的相互关系”、“场所文脉”在乡村生态绿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入手,以豫东黄河故道绿道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文脉的乡村绿道规划设计方法,阐明了构建黄河故道生态文化廊道在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激活场所文脉、推动豫东黄河故道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场所文脉 生态 豫东黄河故道
下载PDF
场所精神在带状公园设计中的体现手法研究
5
作者 卜其珍 苏维 王鑫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196-201,共6页
将场所精神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可以延续地域文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对于园林的不同空间营造具有重大意义。从场所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阐述相关概念,总结场所精神理论指导带状公园设计的重要作用,结合西安唐长安城遗址公园... 将场所精神引入城市带状公园设计中,可以延续地域文脉,让人们产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对于园林的不同空间营造具有重大意义。从场所精神的基础理论出发,阐述相关概念,总结场所精神理论指导带状公园设计的重要作用,结合西安唐长安城遗址公园、洛阳洛浦公园两个案例,探讨带状公园实际应用中场所精神的表达。在带状公园设计中,场所精神可以通过3个方面来表达:合理利用场地现有元素,尊重场地历史文脉;以园林景物的象征手法再现场地景观元素;注重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带状公园 地域文化 历史文脉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地方依恋研究脉络与重点领域窥视
6
作者 冯雪丽 张志斌 《开发研究》 2023年第5期72-82,共11页
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议题中的核心内容,其重点强调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青睐。首先,借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1990年以来地方依恋的相关文献,在梳理“... 地方依恋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议题中的核心内容,其重点强调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青睐。首先,借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1990年以来地方依恋的相关文献,在梳理“地方依恋”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刻画了国外“地方”与“地方依恋”理论的演进历程,并按照发文量多寡将其划分为“缓慢发展”“平稳增长”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明晰了国际上地方依恋的研究脉络。其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的提取与共现分析,并对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按其核心要义进行归并,大体可概括为旅游活动、环境变化、社区重构与人口流动4个方面,基本上代表了国际地方依恋研究的重点领域。最后,从游客、旅游地和旅游地居民,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社区营造及个体差异,人口流动与地方再生4个维度出发,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可能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共词分析 研究脉络 重点领域
下载PDF
基于场所文脉的历史风貌型街道更新策略研究——以凤阳县花铺廊街为例
7
作者 康婧妍 汤晶晶 《住宅产业》 2023年第5期27-29,共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日益消解,逐步催生出“千城一面”的风貌危机。历史风貌型街道作为城市文化记忆与地域特征的空间载体,是增强城市可识别性的关键。本文以滁州市凤阳县花铺廊街为例,结合资料搜集与实地调研...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日益消解,逐步催生出“千城一面”的风貌危机。历史风貌型街道作为城市文化记忆与地域特征的空间载体,是增强城市可识别性的关键。本文以滁州市凤阳县花铺廊街为例,结合资料搜集与实地调研,梳理当前历史风貌型街道建设与发展中的实际困境,以场所文脉为基础构建街道更新的路径框架并提出优化改造策略,为历史风貌型街道的建设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文脉 历史风貌 步行街 更新策略
下载PDF
城市的记忆——工业废弃地更新、改造浅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善峰 张俊玲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4期56-59,共4页
针对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工业废弃地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城市的更新、改造,结合当今国内外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改造的实践,从城市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工业废弃地的更新、改造的理论和方法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工业废弃地 更新 改造 场所 文脉
下载PDF
场所的关联耦合——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赛 金笠铭 《规划师》 2003年第4期21-25,共5页
建立城市重要场所之间的关联耦合关系是构架城市秩序整体、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手段。结合东莞城市设计的实践介绍建立场所之间关联耦合的几种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 城市文脉 城市秩序 关联耦合关系 东莞市 城市设计 场所
下载PDF
地域性设计*——关于中国未来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钢 《高等建筑教育》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根据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地域性设计的概念,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相结合起来。地域性设计将会成为中国未来设计的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地域性 场所 文脉 生态设计
下载PDF
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程岚 段渊古 +1 位作者 殷晓彤 孟宇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通过阐述工业废弃地改造过程中场所精神丧失的现状,运用场所理论,依据场地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环境,提出从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再生、文脉延续三方面加强场所归属感及对场所的认同感,恢复场所活力,构建场所... 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通过阐述工业废弃地改造过程中场所精神丧失的现状,运用场所理论,依据场地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环境,提出从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再生、文脉延续三方面加强场所归属感及对场所的认同感,恢复场所活力,构建场所精神,从而探索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弃地 场所精神 景观改造 场地文脉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和文脉保护的历史事件纪念馆设计——以通道转兵纪念馆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成书珊 陈晓明 《华中建筑》 2012年第3期58-61,共4页
历史事件纪念馆,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人为空间,设计师只有通过较好的领悟和尊重场所精神,才能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该文分析了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营造"场所精神"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并以通道转兵纪念馆为例探... 历史事件纪念馆,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人为空间,设计师只有通过较好的领悟和尊重场所精神,才能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该文分析了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营造"场所精神"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并以通道转兵纪念馆为例探讨了基于场所精神和文脉保护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文脉保护 历史事件纪念馆
下载PDF
深圳科技园商住楼规划及设计方案中的设计方法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敬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1992年第3期88-95,共8页
深圳科技园21万平方米商住楼工程,是深圳1992年度三大建筑工程之一。我们4位应届毕业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了该工程的投标竞赛。最后,凭着我们对建筑场所,文脉的充分考虑,设计出的独特方案一举中标,成为实施方案。
关键词 文脉 商住楼 规划 设计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博物馆室内装饰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文超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推导出室内空间设计应具有的场所精神内涵,进而发掘出博物馆场所空间应具备的场所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场所语境、场所象征物、场所营建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通过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推导出室内空间设计应具有的场所精神内涵,进而发掘出博物馆场所空间应具备的场所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场所语境、场所象征物、场所营建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来阐释博物馆室内设计中既能保留场所文脉和场所记忆,又能够引发公众空间记忆认知的创作方法,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空间文脉 空间记忆 象征物
下载PDF
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特色与认同性建构探索——以上海滨水历史地段更新为例 被引量:49
15
作者 陆邵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7,共7页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所叙事更倾向于将场所中隐含的非物质的社会文化信息展现到物质空间之中,来凸显城市亚文化;同时,场所叙事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框架来建构文化认同,培育场所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论文对上海滨水历史街区"老码头"更新进行考查,从场所叙事角度,来诠释与验证其策略在历史街区重构中的适用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为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塑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叙事 城市文化特色 历史地段 认同 语境
下载PDF
关注本体性的文化建筑创造 被引量:9
16
作者 傅筱 《城市建筑》 2008年第9期18-20,共3页
本文以长兴图书馆、档案馆建筑实践为切入点,探讨文化建筑去除符号图像语言后的创作途径,关注场地属性、空间场所和建造品质,关注建筑本体性实现建筑文化性内涵的创造。
关键词 符号图像语言 场地属性 空间场所 建造品质
下载PDF
工程政治:地点/空间构筑的权力解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三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09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为充实"工程研究"的政治话语,借助工程政治学方法,试图表明工程造物和工程行动的权力在场主题。按照"人—工程—背景"关系,工程造物在"地点/空间构筑"意义上可以被解释为控制、监督和征服以及民主、公正... 为充实"工程研究"的政治话语,借助工程政治学方法,试图表明工程造物和工程行动的权力在场主题。按照"人—工程—背景"关系,工程造物在"地点/空间构筑"意义上可以被解释为控制、监督和征服以及民主、公正和环境友好两种政治意向;从"知识—劳动—资本"关系出发,工程行动包含的专业性、合法性和参照性权力参与基本上代表一种现代性威权,其整体发展尚需公民参与作为补充。为此可以诉诸"强背景化操作"策略,将安全、民主、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公民权利要求作为工程设计的"偏好结构",从而促进工程达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政治学 地点-空间构筑 权力在场 背景化操作 偏好结构
下载PDF
《建筑与城市文脉》课程教学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静 肖莉 王璐 《住区》 2017年第3期60-77,共18页
"建筑与城市文脉"课程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刘克成教授团队创设于20世纪90年代。课程立足西安历史文化资源、联系西安遗产保护实际,探索以"文脉"为关键词的特色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文章介绍了课程的缘起与改... "建筑与城市文脉"课程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刘克成教授团队创设于20世纪90年代。课程立足西安历史文化资源、联系西安遗产保护实际,探索以"文脉"为关键词的特色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文章介绍了课程的缘起与改革,以及近年基于场所操作的教学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 场所 场所操作 建筑设计教学与改革
下载PDF
塔夫里与柯布西耶——关于建筑的现代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明松 《建筑师》 2013年第5期43-47,共5页
本文试图勾勒威尼斯建筑学派的领导人物塔夫里如何透过柯布西耶的系列研究发现,塔夫里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提出了不同的诠释与批判,像乡愁、场所、涵构、技术、自然与乌托邦等概念。最后,塔夫里指出必须在城市的尺度上解决现代性的问... 本文试图勾勒威尼斯建筑学派的领导人物塔夫里如何透过柯布西耶的系列研究发现,塔夫里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提出了不同的诠释与批判,像乡愁、场所、涵构、技术、自然与乌托邦等概念。最后,塔夫里指出必须在城市的尺度上解决现代性的问题,权力的集中与公共部门的整合是必然的,这却与此刻时代的走向相龃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场所 涵构 技术 自然 乌托邦
下载PDF
传承地域文脉,重塑场所特质——以杭州闲林商贸综合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军 张贤都 《新建筑》 2012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脉遭损、场所精神丧失的现象随处可见。以杭州闲林商贸综合体城市设计为例,在湿地特殊地貌与江南水乡文脉引导下,通过"传承湿地地域文脉、重塑埠头场所特质"这两条主线,深度挖掘闲林地域文脉,将其...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脉遭损、场所精神丧失的现象随处可见。以杭州闲林商贸综合体城市设计为例,在湿地特殊地貌与江南水乡文脉引导下,通过"传承湿地地域文脉、重塑埠头场所特质"这两条主线,深度挖掘闲林地域文脉,将其打造成一个重现埠头文化、回归闲林特质的田园主题城市综合体,从规划设计层面探讨了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场所精神的寻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综合体 湿地 地域文脉 埠头文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