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地区林场森林防灭火规划性建议
1
作者 林存雷 李静 +4 位作者 张琳 石杰 陈月民 耿玉军 周西会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介绍了平原林场形成特点,梳理了平原林场森林防火存在问题和管理弊端,针对这些问题和弊端提出了平原林场森林防火建议,以期为有效减少平原林场森林火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森林防火 平原林场 安全隐患 问题 规划性建议
下载PDF
黑龙江大庆农牧交错区草地-农田界面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汇川 李韦瑶 +4 位作者 宋雪 韦银珠 马晓春 贺菁蕾 秦立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4,共9页
草地-农田界面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对自然因素及人为干扰十分敏感。以松嫩平原大庆市林甸县农牧交错区草地-农田界面为对象,分别向草地和农田延伸50 m,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草地-农田界面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对自然因素及人为干扰十分敏感。以松嫩平原大庆市林甸县农牧交错区草地-农田界面为对象,分别向草地和农田延伸50 m,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酶活性指标进行了空间分布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各指标在农牧交错区草地-农田界面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等指标在草地高于农田。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等指标在界面0点附近变化剧烈,显著高于草地内部和农田内部(P<0.05),表现出明显的界面效应。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性质密切相关,其中土壤pH值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丰富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农田界面的理论基础,为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草地与农田过渡区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 草地-农田界面
下载PDF
农田开垦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种子库影响及湿地恢复潜力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国栋 Beth A Middleton +4 位作者 吕宪国 姜明 王铭 赵魁义 娄彦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5-213,共9页
种子库是湿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时期的耕作土壤中残留的种子对开垦湿地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温室萌发法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对三江平原天然湿地、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子库结构和规模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 种子库是湿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同时期的耕作土壤中残留的种子对开垦湿地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温室萌发法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对三江平原天然湿地、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子库结构和规模进行了研究,以了解不同开垦年限湿地种子库特征及其在湿地植被恢复中的潜力。本次实验共萌发物种50种,随着开垦年限增加,萌发物种逐渐减少,天然湿地、开垦1年、3年、10年、20年的湿地分别为34种、31种、21种、21种和8种,萌发物种数与种子库规模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F1=8.32,F2=5.946,P<0.001)。种子库密度以天然湿地和开垦1年湿地最大,分别为7624粒/m2,9836粒/m2。随着开垦年限增加,种子库规模逐渐减小,开垦3年、10年种子库密度为4336粒/m2,4872粒/m2。开垦20 a后,显著减少为432粒/m2。湿润条件下萌发物种数及种子密度显著高于淹水处理,种子库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0—5 cm土层种子库规模显著高于5—10 cm。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作为该地区优势物种,由最初的1192粒/m2,经过20 a开垦后在种子库中消失。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开垦年限范围内,开垦湿地土壤中仍然保留大量的湿地物种种子,在湿地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开垦 土壤种子库 湿地恢复
下载PDF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田小海 朱建强 +5 位作者 金卫斌 刘章勇 艾天成 鄢圣芝 黄智敏 雷慰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十多年来江汉平原农业地理和涝渍地开发研究实践为基础,综合国内外湿地研究新成果,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国南方湿地农业技术体系的构想。针对本地区涝渍灾害严重和生态脆弱化突出的实际,重点探讨了湿地农业关键技术和建立湿地农业开发模... 以十多年来江汉平原农业地理和涝渍地开发研究实践为基础,综合国内外湿地研究新成果,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国南方湿地农业技术体系的构想。针对本地区涝渍灾害严重和生态脆弱化突出的实际,重点探讨了湿地农业关键技术和建立湿地农业开发模式的问题,湿地农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涝渍地农业小区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与实施;涝渍地排水改良技术;涝渍地土壤肥力特征及改良技术;适生生物资源的发现、引进与鉴定;主要作物抗涝渍的机理及抗渍高产栽培;涝渍地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涝渍地生态环境异化评价与生态恢复技术。基于江汉平原实际,今后湿地农业必须在国土整治与水资源合理分配、调控技术、选择与培育湿地特色产业和恢复优美环境与确保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体系 江汉平原 湿地农业 涝渍灾害 生态脆弱化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精准农业在三江平原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春英 王熙 杨天维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4,共2页
阐述了精准农业技术的组成及实施步骤,结合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实施精准农业的可行性,提出了精准农业在三江平原的应用领域,指出三江平原率先实施精准农业技术,在垦区乃至全国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精准农业 三江平原 农业生产 农业技术
下载PDF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牧草资源特点及畜牧业发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泠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1-609,共9页
以长岭县为例,对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的牧草资源分布格局、牧草资源承载力和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系统(草地林地农田组成)提供的牧草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地畜牧业对牧草资源的需求。草地承载力仅占当前实际载畜量的16.6%,草地... 以长岭县为例,对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的牧草资源分布格局、牧草资源承载力和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系统(草地林地农田组成)提供的牧草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地畜牧业对牧草资源的需求。草地承载力仅占当前实际载畜量的16.6%,草地林地农田放牧系统承载力为实际载畜量的47.3%;作物秸秆转化为牧草资源的潜力巨大。经估算,作物秸秆占总牧草资源的78.3%,是当前畜牧业对牧草资源需求量的2.4倍。当前,农牧交错区牧草资源的粗蛋白含量普遍偏低,不能完全满足动物生长的需要,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根据当地畜牧业现状、牧草资源潜力,提出:应合理利用草地林地农田3个放牧子系统所提供的牧草资源,充分利用其它牧草资源,如作物秸秆;有计划地建立高产优质、富含粗蛋白的人工牧草基地,增加牧草粗蛋白含量,提高牲畜对牧草资源的利用效率(吸收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牧草资源,减轻草地放牧压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农牧交错区 畜牧业 牧草生产力 牧草资源
下载PDF
农户非农收入的影响因素:对江汉平原5县市的考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艳芬 陈风波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前对于农户非农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在对非农行为动机的研究上,还需要对农户非农收入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文在回顾农户非农行为理论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 以前对于农户非农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在对非农行为动机的研究上,还需要对农户非农收入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本文在回顾农户非农行为理论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劳动力教育程度、非农活动的从事地点和所从事的职业及农户耕地面积对劳动力的非农收入影响显著,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农户 非农收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水田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碳收集效应估算 被引量:13
8
作者 芮雯奕 周博 张卫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耕作制度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作用显著,探讨耕作制度演变下农田土壤碳库动态,将有助于农田土壤碳收集的技术选择及政策制定。利用已发表的田间定位试验数据,构建不同耕作制度下长江三角洲水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估算模型。... 耕作制度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和积累作用显著,探讨耕作制度演变下农田土壤碳库动态,将有助于农田土壤碳收集的技术选择及政策制定。利用已发表的田间定位试验数据,构建不同耕作制度下长江三角洲水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估算模型。依据该区近20多年来耕作制度演变动态,对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土壤碳收集效应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油菜面积的扩大、小麦的少免耕和作物秸秆的还田分别约增加土壤耕层有机碳0.94 Tg、2.76 Tg和3.95 Tg,其中以麦稻复种转向油稻复种的单位面积碳收集效应为最高。最后,就碳收集效应估算的方法进行了相关讨论,并就土壤碳收集研究和如何提高土壤碳收集潜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保护性耕作制度 土壤有机碳 碳收集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构建及应用——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英男 屠爽爽 +2 位作者 龙花楼 戈大专 李裕瑞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35-342,共8页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农区 空心村整治 潜力测算模型 禹城市
下载PDF
风沙沿线新灌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小气候效益观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金花 王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5-70,共6页
通过对景电灌区农田林网内、灌区边缘农田与沙地交接过渡带和灌区外围沙地小气候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体系能有效地防风阻沙,春季增温,夏季降温,增加空气湿度,明显地改善灌区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确保... 通过对景电灌区农田林网内、灌区边缘农田与沙地交接过渡带和灌区外围沙地小气候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体系能有效地防风阻沙,春季增温,夏季降温,增加空气湿度,明显地改善灌区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确保景电灌区农业稳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电灌区 农田防护林体系 小气候效益 农业气候
下载PDF
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农作制度变迁与农业生产环境演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忠辉 莫兴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2-1079,共8页
一定地域内的农业发展与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紧密相关,而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深受所采取的农作制度的影响,这恰恰是传统研究中重视不够的地方。基于文献回顾,本文以不同农业发展阶段农作制度的变迁及其对农业环境... 一定地域内的农业发展与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紧密相关,而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深受所采取的农作制度的影响,这恰恰是传统研究中重视不够的地方。基于文献回顾,本文以不同农业发展阶段农作制度的变迁及其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论述了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农作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以及农作制度的变迁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发展与黄河下游河道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南宋黄河改道以前,黄河下游在河北平原长期摆动,加上战争的破坏,导致河北平原农业发展大部长期落后于黄淮平原。黄淮平原则在黄河南流的漫长时期内深受河患影响。在现代农业科技光临黄淮海平原以前,黄淮海平原的农作制度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只是在对环境适应的前提下的细微改进,其对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平原自然植被被人工植被安全替代后,因林木需求而导致山地植被的破坏、山地土壤侵蚀加剧,从而导致下游地区的河道淤塞、湖泊消失、排水不畅和大面积的盐碱地出现,最终恶化了农业生产环境,使得农业生产水平长期维持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作制度 环境演变 历史时期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薛荣 贾兵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5028-15030,共3页
从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角度,综合概括了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并简要分析了其产生条件。
关键词 先秦 中原 农耕文化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村储粮技术优化集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若兰 白旭光 +2 位作者 田书普 蔡静平 黄淑霞 《粮食储藏》 2006年第3期51-53,共3页
根据在华北平原三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示范区的调研,针对目前农户储粮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农村储粮实用技术优化集成、农户储粮推荐装具和农户储粮中适用的化学药剂,这对... 根据在华北平原三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示范区的调研,针对目前农户储粮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农村储粮实用技术优化集成、农户储粮推荐装具和农户储粮中适用的化学药剂,这对提高我国农村储粮整体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国家粮库提供高品质粮源,增强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村储粮 技术集成
下载PDF
建三江农垦分局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排序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洁瑜 马克明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 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 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共发现49科133属226个物种;TWINSPAN将样地划分为8种群丛,将优势物种划分为8组,分类结果可以在DCA排序图上很好地反映出来,且优势物种的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丛的分布格局;DCA的前两个排序轴提供了23.5%的信息量,其中第一排序轴提供了14.5%的信息量,主要反映出样地水分条件的变化;样地的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群落 分类 排序 三江平原 建三江农垦分局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在三江平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宏立 张祖立 +1 位作者 张伟 王红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3,共2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的耕作技术,是以作物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为此,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实质及关键技术组成,并结合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三江平原...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的耕作技术,是以作物秸秆还田和免耕,少耕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为此,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实质及关键技术组成,并结合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三江平原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学 保护性耕作 综述 三江平原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质量测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静 张平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9,共7页
垦区城镇是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人口聚居地,是一种特殊的城镇聚落形态。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和牡丹江管理局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与垦区城镇区位相邻的普通农区城镇以及东部沿... 垦区城镇是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以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人口聚居地,是一种特殊的城镇聚落形态。以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和牡丹江管理局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与垦区城镇区位相邻的普通农区城镇以及东部沿海农业大县作为对比样本,并与全国和黑龙江省城镇化质量平均水平横向比较,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法对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垦区城镇化质量普遍偏差;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较显著,但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不强,服务业发展均衡性较低,新增服务行业发展速度已经滞后;城镇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较大,消费需求的实现能力相对较小,城镇社会事业建设缺失公共财政保障;城镇形成的历史较短,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垦区 三江平原
下载PDF
淮北平原气象观测场与农田土壤湿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学贤 李德 +2 位作者 杨太明 祁宦 戚尚恩 《气象科技》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研究在同一气候背景下气象观测场与农田两地土壤湿度之间的互可代替使用关系,对2006—2008年在宿州市气象观测场和农田内开展的3年土壤湿度平行对比监测试验所获取的每旬一次两地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对比差值率、相关性分析等数理... 为研究在同一气候背景下气象观测场与农田两地土壤湿度之间的互可代替使用关系,对2006—2008年在宿州市气象观测场和农田内开展的3年土壤湿度平行对比监测试验所获取的每旬一次两地土壤湿度监测数据,采用对比差值率、相关性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研究分析了两地不同季节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秋、冬4季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的土壤湿度具有一致性,均为统计正相关。春季,取土日前有降水时,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的土壤湿度的差异高于取土日前无降水时的差异。夏季,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0~30cm土层之间的土壤湿度具有强相关性,均通过α=0.01的显著水平检验。夏季低植被覆盖期,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各土层之间的土壤湿度的差异在-4.8%~+2.1%之间。秋季低植被覆盖期期间,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的土壤湿度差异较小,为-4.3%~-1.4%。冬季,气象观测场地与农田各土层之间的土壤湿度差异较大,尤以0~10cm差异显著,大于17%。给出了相关性较好时期不同层次之间的数学模型,可作为两地资料互用时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平原 气象观测场 农田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晓敏 王慧军 李运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9-1105,共7页
农户是农业节水的主体,考察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对太行山前平原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 农户是农业节水的主体,考察太行山前平原区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对太行山前平原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二项Logit模型,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价、信息传播渠道的培训会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水资源短缺程度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的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太行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农艺节水技术应该重点向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较高、家庭年均总收入较高、土地经营规模较大、女性户主、户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示范、推广;研究区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对农民的节水宣传;应加强引导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对农户采用节水技术进行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并应采用培训会等多种渠道传播农艺节水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区 农户 小麦玉米 农艺节水技术 意愿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国营农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研究——以洪河农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潇 韩伟 +3 位作者 郧文聚 吴克宁 魏洪斌 杜国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5期27-36,共10页
以1985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四期Landsat TM/OLI影像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借用DPSIR模型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方面构建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1985—2013年洪... 以1985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四期Landsat TM/OLI影像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借用DPSIR模型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方面构建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1985—2013年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土地生态安全实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趋势呈"V"字形,其主要障碍因素从初期的响应系统,演变为研究期末的压力和状态系统;在土地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压力、负面环境影响不断增大的同时,人类也对自身行为进行了的调整,采取对策进行对系统环境胁迫进行了积极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DPSIR 改进的TOPSIS 障碍因素 三江平原 洪河农场
下载PDF
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农业开发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克林 刘新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42-348,共7页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平原湖区 农业开发 专业化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