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he sources and transformations of nitrogen in a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 using a stable isotope approach 被引量:9
1
作者 Jingtao Ding Beidou Xi +5 位作者 Qigong Xu Jing Su Shouliang Huo Hongliang Liu Yijun Yu Yanbo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98-206,共9页
The grea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itrogen(N)processing introduces large uncertainti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 sources and quantifying N cycles in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 The grea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nitrogen(N)processing introduces large uncertainti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N sources and quantifying N cycles in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s. By combining isotopic data with chemical and hydrologic measurements, we determin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N sources and biogeochemical N processes in the Taige River in the East Plain Region of China. The river was polluted more seriously by anthropogenic inputs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Manure and urban sewage effluent were the main nitrate(NO-3) sources, with the nitrification of N-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serving as another important source of NO-3. In the downstream, with minor variations in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nitrification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assimilation for the decreasing ammonium(NH+4-N) concentrations.The N isotopic enrichment factors(ε) during NH+4utilization ranged from- 13.88‰ in March to- 29.00‰ in July. The ratio of the increase in δ^18O and δ^15N of river NO-3in the downstream was 1.04 in January and 0.92 in March. This ratio indicated that NO-3assimilation by phytoplankt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ing δ^15N and δ^18O values of NO-3in wint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δ^15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indicated that the phytoplankton in the Taige River probably utilized NH+4preferentially and mainly in summer, while in winter, NO-3assimilation by phytoplankton was domin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ate Stable isotopes Nitrification Assimilation plain river network region
原文传递
平原河网区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34
2
作者 茹彪 陈星 +2 位作者 张其成 王卫平 许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2,共4页
河湖水系连通在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和改善河湖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的内涵,探讨了水系连通性与水系... 河湖水系连通在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和改善河湖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的内涵,探讨了水系连通性与水系结构连通性的关系及水系结构连通性的影响要素,在分析了传统网络连通性评价方法在水网中的适用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河道自然、社会双重属性的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对吴江市骨干水系结构连通性进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水系连通 结构连通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径流小区和田块尺度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陆海明 孙金华 +1 位作者 邹鹰 狄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3,共8页
选取盐城市射阳县典型圩区作为苏北平原河网地区的代表性区域,通过2 a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径流小区尺度(60 m2)种植棉花、油菜、玉米和大豆等不同旱作作物农田和田块尺度(10 hm2)的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2009和2010年秋熟作物... 选取盐城市射阳县典型圩区作为苏北平原河网地区的代表性区域,通过2 a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径流小区尺度(60 m2)种植棉花、油菜、玉米和大豆等不同旱作作物农田和田块尺度(10 hm2)的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2009和2010年秋熟作物棉田径流小区地表径流总磷负荷分别为356.60和290.28 g.hm-2。2010年玉米和大豆径流小区地表径流总磷负荷分别为169.08和192.20 g.hm-2。2010年春熟作物油菜径流小区地表径流总磷负荷为128.74 g.hm-2。研究期间共观测到11次田块尺度的降雨产流事件,次降雨事件地表径流总磷负荷平均值为50.66 g.hm-2,次降雨事件地表径流总磷的EMC平均值为0.23 mg.L-1。田块尺度地表径流总磷负荷平均值和EMC平均值均高于径流小区尺度。降雨、农田耕作管理措施和农田沟渠分布是平原河网区农田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棉田 地表径流 磷素 负荷 EMC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SWAT模型子流域概化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罗运祥 苏保林 +2 位作者 李卉 袁军营 张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418,共4页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SWAT模型子流域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于DEM提取的河道和流域与实际不符;2)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常分汊或呈网状,使SWAT模型无法识别;3)水利工程影响汇流过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基于高程值对原始DEM进行...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SWAT模型子流域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于DEM提取的河道和流域与实际不符;2)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常分汊或呈网状,使SWAT模型无法识别;3)水利工程影响汇流过程,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基于高程值对原始DEM进行修正或人工绘制河道和子流域;2)将分汊河道处理成跨流域调水或对网状河流进行合理概化;3)人工划定子流域和增设虚拟水库.该方法在案例研究区的应用结果表明子流域概化结果比较符合平原河网地区实际水文过程,能够满足后续模型构建和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SWAT模型 DEM修正 河道提取 子流域概化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义琴 阮关心 +1 位作者 张宏伟 杨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3-178,共6页
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GIS和Fragstats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2000~2006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区域工业用地增长过快,水域等自然下垫面明显减少,绿色廊道建设不足,区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布有待优... 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GIS和Fragstats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2000~2006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区域工业用地增长过快,水域等自然下垫面明显减少,绿色廊道建设不足,区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布有待优化。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划分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等级及标准,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维度,构建了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河流廊道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值为0.82,三种用地类型得分处于0.79~0.84之间,均为中度适宜等级;工业和居住用地自然生态建设不足,生物资源保护、环境质量和绿地建设是主要自然限制因子;河流廊道生态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河岸建筑密度、河岸带舒适性、河流廊道连续性和植被结构完整性是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土地利用 人文生态 自然生态 生态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羽 许有鹏 +3 位作者 吴雷 王强 高斌 周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4-471,共8页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 鉴于浅层地下水在维持区域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2005-2015年太湖平原水网地区苏州市的14个浅层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及2005-2014年降水、河道水位和蒸发等日尺度数据,开展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浅层地下水总体呈由北往南、自西向东的流场方向,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际及丰水期埋深有所减小,枯水期反之,各区域变化过程不一致;枯水期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受不同量级降水总量和次数的显著影响,且与地表水过程关系密切,汛期反之.此外均受到引排水和下垫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具有滞后性,多滞后1~2 d;通过对地形地貌条件、土地利用类型、河湖密度以及浅层地下水埋深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可表达为耕地区、水网密布区、高度城镇化区及低山林区4种特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滞时 分区 平原水网区 太湖流域
下载PDF
苏北平原河网区典型农村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赋存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陆海明 陈晓燕 +2 位作者 赵海涛 邹鹰 钱晓晴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有水样品总氮质量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ρ=1.0 mg/L),79%的总氮质量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ρ=2.0 mg/L);73%的总磷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体标准(ρ=0.2 mg/L),39%的样品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氮素和磷素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硝态氮是溶解态总氮主要赋存形态,相应的比例约为60%,铵态氮比例最少,约为10%;溶解态活性磷是溶解态磷素主要赋存形态,约为80%。畜禽养殖相对集中区域地表水氮素和磷素浓度高于其他区域;中沟、干渠等小型河流水体在夏季存在水质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中小河流 地表水 苏北平原 苏北农村
下载PDF
漕桥河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污染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婷婷 李秋艳 +3 位作者 陆丽巧 闫刚 李定龙 张文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70-175,共6页
作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桥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浜密布,是典型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该文通过对流域内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特征进行了源解析,得出如下规律: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总氮(TN)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 作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桥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浜密布,是典型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该文通过对流域内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特征进行了源解析,得出如下规律: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总氮(TN)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业和干湿沉降;NH4-N来源于干湿沉降、农业种植业、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总磷(TP)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城镇生活污染。4个常规监测断面水质污染指标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河网地区水质可达到国标Ⅳ类水质标准,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为劣Ⅴ类;来自武宜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上游地区水质,来自太滆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下游地区水质。37条主要河浜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结果为:总氮(TN)对漕桥河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NH4-N。该研究对于漕桥河流域河网水利整治与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中国南方河网地区的水利整治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 水质 水分析 小流域 漕桥河 平原河网地区 源解析
下载PDF
水系局部改变对河网水情及水质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韩龙喜 朱羿 杨积德 《水资源保护》 CAS 2004年第4期31-33,41,共4页
给出了平原水网地区水系局部改变后用于预测水情变化的水力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因水系改变造成的水情、水质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苏州市区水系水质变化分析。得出结论:水系变化必然产生局部水流形态的改变,最终影响污染... 给出了平原水网地区水系局部改变后用于预测水情变化的水力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因水系改变造成的水情、水质变化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苏州市区水系水质变化分析。得出结论:水系变化必然产生局部水流形态的改变,最终影响污染物的对流扩散输运;局部水域水系改变愈大,模拟边界涵盖的范围应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变化 水情预测 水质预测 苏州市 平原水网地区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最优化汇流单位线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朱昊 王船海 +4 位作者 李书建 曾贤敏 杜世鹏 乐红玲 李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针对利用现有单位线方法模拟平原河网区汇流特性难以得到较好结果的问题,在传统单位线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平原河网区的实际特点,基于河网多边形和河道水位资料,提出了适用于平原区的单位线模型。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平原区单位线进行率定和... 针对利用现有单位线方法模拟平原河网区汇流特性难以得到较好结果的问题,在传统单位线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平原河网区的实际特点,基于河网多边形和河道水位资料,提出了适用于平原区的单位线模型。通过对典型区域的平原区单位线进行率定和缩放,获得了适用于平原河网的平原区单位线,并利用太湖流域1998年和200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建模和验证。结果表明,平原河网区最优化汇流单位线法能基本消除太湖流域的洪峰(水位)滞时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最优化汇流单位线法 河网多边形 坡面汇流 太湖流域
下载PDF
近50年人类活动引起的杭嘉湖平原区水位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光来 许有鹏 +1 位作者 罗贤 尹义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2-1268,共7页
针对杭嘉湖地区洪涝灾害日益加剧的现状,基于1960-2007年日降水和日水位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有序聚类分析和线性模拟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降水和水位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特征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区域近50 ... 针对杭嘉湖地区洪涝灾害日益加剧的现状,基于1960-2007年日降水和日水位资料,采用Spearman检验、有序聚类分析和线性模拟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降水和水位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特征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区域近50 a降水变化未见明显趋势,水位呈增加趋势,年最高水位、年平均水位和年最低水位增率分别为0.03 m/10a、0.05 m/10a和0.09 m/10a,且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增加达到显著性水平。8个代表站点特征水位均呈增加趋势。空间上沿水流方向,线性坡度值增大。水位降水响应率和平水年水位序列分析显示人类活动是水位变化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最高水位、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变化的贡献值分别为39.0%、56.2%和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水位序列 特征水位变化 人类活动 平原河网 杭嘉湖地区
下载PDF
里下河平原湖区农田涝灾风险评估——以高邮市运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皓锐 王少丽 +3 位作者 韩松俊 顾宏 孙勇 李江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7-896,共10页
为研究江苏里下河平原湖区涝灾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以高邮运东地区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农田涝灾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现状和不同措施下各个圩垸的农田涝灾综合风险度.该模型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抗灾能力和承灾体脆弱性4... 为研究江苏里下河平原湖区涝灾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以高邮运东地区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农田涝灾风险评估模型,并分析了现状和不同措施下各个圩垸的农田涝灾综合风险度.该模型考虑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抗灾能力和承灾体脆弱性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致灾因子包括梅雨强度,孕灾环境包括相对地形高程、高程相对标准差、滞涝水面率和产流能力,抗灾能力受堤防挡水能力、排水河道密度和泵站抽排能力3个指标的影响,承灾体脆弱性通过规划排涝模数指标反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该区域只能应对3 a一遇梅雨,当遭遇20 a一遇梅雨时,84.37%的区域处于高风险.将滞涝水面率提高到20%,同时将泵站抽排流量和堤防高度提高到规划水平,可以保证该区域能够应对10 a一遇以下梅雨强度的涝灾,在遭遇20 a一遇梅雨时,高风险面积比例控制在1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平原 农田涝灾 风险评估 河网地区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桥渡壅水平面二维水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姬战生 张飞珍 孙映宏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3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分析平原河网地区桥渡对桥址河段壅水及流速场变化的影响,以杭州市德胜快速路石德立交R4匝道跨备塘河桥为例,根据实测河道水下地形资料进行网格概化,以上塘河流域MIKE11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成果作为控制边界条件,利用MIKE21建立了平面... 为分析平原河网地区桥渡对桥址河段壅水及流速场变化的影响,以杭州市德胜快速路石德立交R4匝道跨备塘河桥为例,根据实测河道水下地形资料进行网格概化,以上塘河流域MIKE11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成果作为控制边界条件,利用MIKE21建立了平面二维桥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桥墩上游一定范围内出现水位雍高,3个桥墩所在断面最大壅水高度达0.04m,最大壅水长度160m;桥墩附近的水流流向发生了改变,流速有所增大,对河道堤防和河床产生明显冲刷。该方法可在平原河网地区桥梁防洪影响分析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桥渡 壅水 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MIKE21
下载PDF
浅谈平原河网地区生态友好型调度——以太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陆志华 蔡梅 +1 位作者 王元元 诸发文 《浙江水利科技》 2017年第5期1-3,12,共4页
太湖流域主要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内众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已初步形成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流域现行综合调度难以充分考虑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统筹兼顾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3个安全... 太湖流域主要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内众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已初步形成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流域现行综合调度难以充分考虑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统筹兼顾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3个安全协调难度较大。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国家战略高度,倒逼太湖流域要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流域水生态文明,因此,流域生态友好型的调度研究迫在眉睫。阐述了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友好型调度的基本概念,结合平原河网地区主要特征以及流域调度理念的转变,初步界定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生态友好型调度的内涵,梳理总结流域生态友好型调度亟需研究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太湖流域面向"三个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综合调度深入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效应 生态调度 生态友好型调度 平原河网地区 太湖流域
下载PDF
MIKE FLOOD耦合模型在杭嘉湖流域嘉兴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叶爱民 刘曙光 +1 位作者 韩超 钟桂辉 《中国防汛抗旱》 2016年第2期56-60,共5页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洪灾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正将防洪策略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进行转变。洪水管理需要进行洪水风险分析,数值模拟则是洪水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依托全国洪...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洪灾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正将防洪策略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进行转变。洪水管理需要进行洪水风险分析,数值模拟则是洪水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依托全国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项目(二期)工作,以浙江嘉兴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MIKE11软件建立该区域一维河网模型,模拟河道水位变化情况。再运用MIKE 21软件建立该区域二维模型,模拟暴雨情况下的洪水演进过程。最后运用MIKE FLOOD耦合模型,模拟河道溃堤洪水在区域内的演进情况,分析洪水风险,为嘉兴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FLOOD 数值模拟 洪水风险图编制 平原河网地区
下载PDF
以农业景观为主体的太湖流域水网平原区域景观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通 王向荣 《风景园林》 2015年第8期23-28,共6页
农业景观虽然占有着国土绝大部分面积,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土的面貌,是区域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却得不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以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为研究对象,以农业景观为主要研究内容,以隋唐五代至近现代为主要研究时期,通过文... 农业景观虽然占有着国土绝大部分面积,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土的面貌,是区域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却得不到人们足够的关注。以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为研究对象,以农业景观为主要研究内容,以隋唐五代至近现代为主要研究时期,通过文献综合、实地考察、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具体地展示了风景园林学视角下,区域景观的研究内容、研究途径和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景观 太湖流域 水网平原 自然景观 农业景观 聚落景观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坡面汇流分布式单位线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乐红玲 张萍霞 +2 位作者 王船海 柳园园 王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28,共4页
针对平原河网区无明确汇流控制断面,无法采用传统方法直接率定汇流参数的问题,综合河网多边形和地貌单位线理论,采用坡面汇流计算中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流面积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获得了以汇流速度为唯一参数的平原河网区坡面汇流分布式单位... 针对平原河网区无明确汇流控制断面,无法采用传统方法直接率定汇流参数的问题,综合河网多边形和地貌单位线理论,采用坡面汇流计算中不同滞留时间的水流面积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获得了以汇流速度为唯一参数的平原河网区坡面汇流分布式单位线。结合太湖流域1998、2000年的水位资料对分布式单位线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分布式单位线的水位计算过程与实测过程吻合,可运用于平原河网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坡面汇流 河网多边形 分布式单位线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山地丘陵及平原河网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云颖 陈星 张其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9-151,219,共4页
不同地区的农村水污染程度和特点不同,因而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模式至关重要。根据山地丘陵区及平原河网区的地形特点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结合台州市农村污水处理现状,推荐山地丘陵区采用厌氧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厌氧池—跌水充... 不同地区的农村水污染程度和特点不同,因而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模式至关重要。根据山地丘陵区及平原河网区的地形特点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结合台州市农村污水处理现状,推荐山地丘陵区采用厌氧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单户式厌氧一体化处理器—分户式湿地等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平原河网区采用生态塘、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技术、净化池等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并为台州市山地丘陵区下园村和平原河网区五联村设计了适宜的污水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山地丘陵 平原河网 处理模式
下载PDF
基于杭嘉湖平原河网模型的嘉善水厂断面水质达标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铭铭 逄勇 +2 位作者 谢蓉蓉 王健健 徐凌云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3期34-38,共5页
针对杭嘉湖平原地区河网特征,基于MIKE11软件建立杭嘉湖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率定得到河道糙率在0.025~0.05之间,CODMn降解系数在0.08~0.12/d之间,NH3-N降解系数在0.07~0.10/d之间;验证得到水位相对误差小于10%... 针对杭嘉湖平原地区河网特征,基于MIKE11软件建立杭嘉湖河网水环境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率定得到河道糙率在0.025~0.05之间,CODMn降解系数在0.08~0.12/d之间,NH3-N降解系数在0.07~0.10/d之间;验证得到水位相对误差小于10%,CODMn和NH3-N的降解系数平均误差分别为11%和20%,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基于已建立的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内外源权重及嘉善水厂断面水质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①区域内部污染源对嘉善水厂断面影响大于区域外部污染源影响,CODMn和NH3-N的内源权重分别为55.4%和67.2%;②为使嘉善水厂断面水质达标,CODMn需削减68%,NH3-N需削减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11模型 率定验证 断面达标 内外源权重 平原河网 杭嘉湖地区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人类活动对降雨-水位关系的影响——以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杰 许有鹏 +5 位作者 王跃峰 王强 袁甲 高斌 项捷 代晓颖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9-787,共9页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快速城镇化的杭嘉湖地区为例,基于1961—2014年逐日降雨、水位观测资料,构建了水位涨幅(ΔZ)、水位增长速率(k1)和退水速率(k2)等指标,旨在揭示变化...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快速城镇化的杭嘉湖地区为例,基于1961—2014年逐日降雨、水位观测资料,构建了水位涨幅(ΔZ)、水位增长速率(k1)和退水速率(k2)等指标,旨在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雨过程中水位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变化环境下杭嘉湖地区近54年降雨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但降雨过程中的水位涨幅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平均水位涨幅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于2000年左右发生明显变化;突变后水位涨幅下降主要集中在10~50 mm/d的降雨过程中,而大于50 mm/d的降雨过程中突变后水位涨幅较突变前有所升高. 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各站降雨量与水位涨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东强西弱;大部分站点的水位涨幅却呈下降趋势,其中位于区域南部站点的平均水位涨幅下降趋势较东北部更为明显,水位涨幅呈显著下降站点的空间分布与杭嘉湖南排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分布较为一致. 3)通过对杭嘉湖地区降雨过程中水位增长速率和退水速率的变化分析发现,突变后较突变前退水速率有所提高,说明近年来水利工程等设施的完善和有序调度使得杭嘉湖地区的排洪能力有所提高,该变化可能是导致杭嘉湖地区地区突变后一定强度的降雨过程中水位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杭嘉湖地区强降雨过程中水位涨幅依然较高,可能是该地区洪峰水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该地区近年来起涨水位抬升明显,对洪峰水位的抬升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杭嘉湖地区 平原河网地区 水位涨幅 水位增长速率 退水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