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spatial relationships in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Huiling Zheng Xiaoshu Cao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1年第1期47-59,共13页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response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Northwest China that aims to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direct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to shorten the...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response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Northwest China that aims to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direct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is to shorten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ance among regions,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and promote socioeconomic linkag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essibility,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on the spatial pattems and county-level economic relationships of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regional accessibility,increases the potential for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radually narrows the gaps in economic potential among cities.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has increased the intensity of extenal economic relations among numerous counties in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and most of the areas with increased connections are located in the direction of routes extension.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economic network of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unbalanced,and a complex network is gradually emerging with a few large cities at the core,bu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is changing the struicture of the economic network.In general,a certain degree of intrinsic coupling exists between regional accessibility change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relations caused by high-speed railway,reflec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gional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ACCESSIBILITY Spatial relation pattern Road network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Expansion Based on a Novel Adjusted Index and GEE: A Case Study of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China
2
作者 SU Yanlin LU Chunyan +3 位作者 SU Yue WANG Zili HUANG Yufei YANG Nuoch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736-750,共15页
It is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for analyzing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functional division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 It is crucial to investigate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for analyzing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functional division and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s.In this study,a novel vegetation-building-nighttime light-adjusted index(VBNAI)was established for rapid and effective mapping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UCL)in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CPUA),China during 2000–2020 based on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dices,VBNAI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blooming effect,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saturation,and soil background of nighttime light data.In addition,the urban expansion indic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model were synthetically adopt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tern of urban expansion.The gravity model and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interaction forces and drivers of urban expansio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BNAI index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to extract UCL with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more than 91%.The UCL of CPUA had increased by 4489.84 km2 during 2000–2020 with the gravity center moving towards southeast continuously.From 2000 to 2010,the urban expansion was in a‘center-hinterland’pattern which had benefit from the favorable effect of the traffic shaft belt.During 2010–2020,the urban network structure had basically established.Urban expansion had been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socio-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actors,and the impact degree varied from region to region.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facilitating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urban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xpansion urban construction land(UCL)mapping vegetation-building-nighttime light-adjusted index(VBNAI)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Google Earth Engine(GEE)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CPUA) China
下载PDF
Spatial expansion effects on urban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y-demand mismatching in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China 被引量:4
3
作者 PENG Lixian ZHANG Liwei +3 位作者 LI Xupu WANG Zhuangzhuang WANG Hao JIAO Le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806-828,共23页
Global urbanization has led to drastic land use change,interfer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s(ES)supply-demand balance,in turn threatening the well-being of humans.However,existing studies mainly stranded at the historica... Global urbanization has led to drastic land use change,interfering the ecosystem services(ES)supply-demand balance,in turn threatening the well-being of humans.However,existing studies mainly stranded at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analysis,and the effect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future are less clear,in particular at an urban agglomeration scale.This study was constructed with a framework of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on ES supply-demand mismatching under different future scenarios in the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GPUA)by using the 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model and expert-based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matrix.The results showed that:(1)Urban expansion is significant in the natural development(ND)scenario,mainly manifesting the great transfer of dry land to construction land.(2)The gap between total ES supply and demand is narrowed from 2000 to 2030 and the mismatch between ES supply and demand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GPUA.The ES budgets were in high surplus in Northern Qinling Mountains and northeast mountain areas,while they were in severe deficit in urban center areas.The budgets deficit under the ND scenario in 2030 is the most severe.(3)The gradient differences of ES budgets of the GPUA between urban centers and suburbs increase from 2000 to 2030 under two scenarios.The deficit region expands largest under ND scenario.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ES declining and supply-demand mismatching were triggered by the drastic land-use change driven by rapid urban expansion.The expansion has brought about an increasing material demand and growing industries,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systems.Scenarios setting could contribute to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and the policy strategies proposed in the study could inform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in the regions facing the similar urbanization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ES supply and demand FLUS expert-based LUCC matrix Guanzhong plain urban Agglomeration
原文传递
Reflections on Plain Greening in Coastal Urban Areas: A Case Study of Plain Greening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Taizhou
4
作者 Zhang Yunsheng Lu Wenme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2期47-49,57,共4页
The 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ing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Taizhou were analyzed,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plain greening in urban areas in the new era... The 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ing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Taizhou were analyzed,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plain greening in urban areas in the new era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plains Main urban area plain greening Existing problems Construction ideas Safeguard measures
下载PDF
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中华 李旭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基于城乡社会发展实际,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城镇空间、乡村空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代表性。基于...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基于城乡社会发展实际,推动我国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城镇空间、乡村空间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代表性。基于新时代背景,构建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内涵和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发展核心问题研判,提出以“中心城镇拉动”“乡村崛起推动”等为代表的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从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乡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健全城乡要素流动保障等方面探索关中城市群适宜性发展路径,助推关中平原城市群城乡空间高质量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城市群 城乡空间 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金昭 高志文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2012—2021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 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2012—2021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但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空间格局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向心集聚、西北-东南方向空间发散的态势,分布重心逐渐向东移动;同时,在不同邻域类型下,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维持稳定的概率要高于向上或向下转移的概率,难以实现跨水平发展;政府支持力和内源拉动力对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通过考察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希冀为其优化布局和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数字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交旅”融合下旅游经济与高速交通协调发展分析——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7
作者 王超 雷婷 +1 位作者 孟晓莎 樊建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1025,共11页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我国西部旅游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其众多旅游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亟需高速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速交通和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剖析高速交通与...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我国西部旅游资源的重要聚集地,其众多旅游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亟需高速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速交通和旅游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剖析高速交通与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并从时空维度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演化态势,最后探究不同高速交通方式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高速交通与旅游经济综合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且城市群内部发展存在较大差异。(2)城市群高速交通和旅游经济尚未形成明显协调发展格局,其耦合协调度在时序上呈逐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逐步向“一圈一轴三带”格局演化。(3)不同的高速交通对系统协调程度和旅游经济边际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旅融合 高速交通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度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IMPACTS OF SEA LEVEL RISE ON MAJOR PROJECTS AND URBANDEVELOPMENT IN CHINA'S COASTAL PLAINS
8
作者 yang Guishan Shi Yafeng(Naning Ihstitute of Goography and Lirnnology, CAS, Naning 210008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6年第4期66-74,共9页
Due to the dual dris oftural and man-made factors, relative sea leverise in China's coastal plains can be 2 to 3 times over the global mean dunng the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it will strongly whuence the van... Due to the dual dris oftural and man-made factors, relative sea leverise in China's coastal plains can be 2 to 3 times over the global mean dunng the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it will strongly whuence the vanous coastal projectsand install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dhes and towns. Research resultsshow that a 50-cm-nse in relative sea leve will cause maed decline in the functionof coastal defense and drainage projects and seriously endangur the functionalworking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coastal harbors. Meanwhile, it will also whuence thedevelopment of coastal dhes and towns throwi deterioratin water quality of thesource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creasing urban fiood risk and damagin seasidetounst resources etc.. Tianin, Shanghai and Guangzhou, the three most importancoastal dhes of China, will be Strongly aff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coastal plains relative sea level rise projects and installations urban development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9
作者 赵璟 左小茹 +1 位作者 焦炬 薛伟贤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响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呈现“首位”分布,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最大但增长缓慢,而其他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总体不高且大部分降低。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在缓慢集中,且存在正向空间依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工资水平显著提升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而市场化水平抑制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史玉芳 牛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基于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市的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其韧性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剖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内各城市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 基于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市的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其韧性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剖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内各城市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韧性水平呈现出从省会开始向外围降低的态势。(2)城市群韧性网络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稳健,但地区间韧性联系呈现较强的层级性特征,也尚未完全实现互相联通的状态。(3)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的中心性较强,能够对周边或边缘城市产生较多资源溢出,城市群“核心-边缘”结构明显。(4)地理空间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政府财政支持、科技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的差异均显著影响城市群韧性空间网络结构的变化。关中平原城市群可通过建设城际数字化管理与交流平台、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等途径提升城市韧性与城市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公平性评价
11
作者 杨屹 郭一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7,共8页
为提高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公平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在采用水足迹与水行星边界方法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GML指数探讨了城市群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 为提高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公平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在采用水足迹与水行星边界方法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GML指数探讨了城市群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利用基尼系数与贡献系数评价了用水公平程度对城市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足迹、水赤字和灰水足迹分别下降了4.52%、3.62%和59.79%,水资源的不可持续性和水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且未呈现增长趋势,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未实现良性互动;水资源占用相对公平,但水污染同城市发展及水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公平程度均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灰水足迹 超效率SBM模型 GML指数 基尼系数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识别
12
作者 马飞 张东伟 +2 位作者 陈龙 刘擎 委笑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124,共13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较高层次的空间组成形式,其城市韧性的提升对建设韧性城市、促进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测度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构建了城市群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关...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较高层次的空间组成形式,其城市韧性的提升对建设韧性城市、促进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测度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构建了城市群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关中平原城市群2011—2020年各城市分系统韧性和复合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使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的障碍因子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位于中等韧性水平,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西低,中间高”的倒V形。具体而言,经济系统韧性以较低韧性水平和中等韧性水平为主,社会系统韧性以中等韧性水平和较高韧性水平为主,生态系统韧性以较高韧性水平为主,而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则主要分布在较低至较高韧性水平之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全社会用电量因子是影响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从分系统来看,社会系统始终是影响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关键系统。研究表明,城市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BP神经网络模型 关中平原城市群 障碍因子 社会系统 数据壁垒 中心城市
下载PDF
城市群协同立法的困境与出路——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13
作者 袁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城市群区域协同立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实践来看,城市群协同立法存在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立法引导缺失、资源利用效率低、缺乏有效的立法协调组织机构和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等方面。本文借助系统论理论,通过强调法治... 城市群区域协同立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实践来看,城市群协同立法存在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立法引导缺失、资源利用效率低、缺乏有效的立法协调组织机构和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等方面。本文借助系统论理论,通过强调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构建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坚持民主立法原则并建立跨区域监管和执行机制等具体措施,以增强区域系统的意识,形成协同效应,从而促进城市群协同立法的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立法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成渝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琰 王英 +1 位作者 吕园 段莹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为探寻进一步推进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情况,并为制定差别化发展政策及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将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研究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区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方法,缕析二者产业协同发展现状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尚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并存在宏观调控能力较差、城市群内部经济体量差距较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城市群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并提出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副中心城市等宏观策略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城市的优化建议,为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提供发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 产业协同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15
作者 李晗 马芳芳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基于文化吸引力、文化展示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事业投入力和文旅融合力6个维度构建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原城市群文化软实力的空间特征并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实力差异看,高、较高文化软实力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中等实力城市仅有3个,半数城市为低和较低实力。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西半壁呈现以郑汴为引领的中心外围格局,东半壁则表现为亳州、阜阳引领的极化特征,且在东西半壁之间形成聊城至驻马店的低值连绵带。(2)从分维度空间差异看,文化吸引力子系统、文化展示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格局类似,而文化事业投入力子系统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此外,文化传播力子系统、文化创新力子系统呈现与前3个子系统完全不同的格局,表现为以郑汴为核心的低值包围高值的分布结构。(3)从空间集聚和关联看,中原城市群分别围绕郑州和亳州形成了“一主一副”的双核集聚态势,且主核区附近形成了显著的高-高集聚群。其中,文化吸引力子系统与综合实力的集聚格局基本一致,文化展示力子系统的集聚在郑州减弱而在亳州得到加强,文化传播力子系统和文化创新力子系统仅在中部形成集聚核心,文旅融合力子系统则在综合格局的基础上在东南部形成两个集聚核心。(4)从影响因素看,市区GDP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最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交通设施、科教文卫单位数和城镇化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水平评价 空间差异 影响因素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河流冲积平原饱和砂土区地下管线渗漏诱发地面塌陷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李云峰 张庆 +4 位作者 陆远志 葛伟亚 周小平 侯莉莉 郭纪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河流冲积平原区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地层以松散冲洪积物为主,该地区地下管网破损带走松散地层极易形成隐蔽性很高的地下空洞,进而诱发地面塌陷,威胁人身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以安庆市长风路地面塌陷为例,建立渗流、应力多场可控... 河流冲积平原区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地层以松散冲洪积物为主,该地区地下管网破损带走松散地层极易形成隐蔽性很高的地下空洞,进而诱发地面塌陷,威胁人身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以安庆市长风路地面塌陷为例,建立渗流、应力多场可控的等比实体模型箱,开展城市地面塌陷仿真实验,分析带水管线破损后地层中孔洞发育过程及孔洞周边各个方向应力变化特征,旨在揭示地面塌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安庆市长风路地面塌陷从孕育到塌陷,经历了小孔、竖直孔洞、塌陷坑三种形态,可将地下异常孔洞当作前兆进行预警;(2)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地面塌陷的孕灾环境是地层的高渗透性地层和地下水位,诱发因子是管道的破损,尤其是污水排水管道破损;(3)城市地面塌陷危害大小主要受控于管道及地下水位相对埋深,且可以根据地层性质对塌陷坑的大小进行计算评估。该成果可为城市地面塌陷风险评价、防治区划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面塌陷 饱和砂土 致灾机制 冲积平原 长风路 安庆市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光影像的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17
作者 胡苗苗 闫庆武 李建辉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掌握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有助于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中原城市群1993—2018年间建成区范围;并从整体和地级市2个尺度研究了1993—2018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 掌握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有助于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中原城市群1993—2018年间建成区范围;并从整体和地级市2个尺度研究了1993—2018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模型,研究其时空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空间上,以郑州为中心,东北至西南方向为参考,各城市建成区面积及扩张规模总体上呈现出“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格局;以2010年为分界点,扩张类型由边缘式转向飞地式,扩张模式由面状扩张向多中心的点状扩张和沿主要交通线路的线状扩张转变;②时间上,不同城市扩张面积、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差异显著,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均为正且大体呈“W”型波动式变化;建成区重心经历了“西南-东北-东北-西-西北-东南”的变动过程,重心在郑州市和开封市之间“徘徊游走”;③城市群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经济因素,其次是社会、交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扩张影响前5的驱动指标依次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实际利用外资额、教育支出和人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时空演变 驱动力 DMSP/OLS NPP/VIIRS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金铠 董婷婷 魏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旅游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维度,综合构建兼顾质量、效率与协调的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并运用熵权法、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对中...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旅游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维度,综合构建兼顾质量、效率与协调的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并运用熵权法、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对中原城市群2015—2020年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内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演进态势;②区域上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了西部高值集聚和东部低值集聚的两极分化格局;③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其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吻合;④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绿色生产、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经济绩效、游客体验性福利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绿色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沿黄河倾斜平原地区特大城市风道构建路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19
作者 王芳 张波 +2 位作者 孟寒冬 吕锐 唐永 《城乡规划》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科学构建通风廊道,缓解城市通风不畅、热岛效应等气候问题,已成为业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倾斜平原地区在城市冠层(1)的风环境有其独特性,文章以黄河流域特大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气象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融合,从区域、城市两个空间尺... 科学构建通风廊道,缓解城市通风不畅、热岛效应等气候问题,已成为业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倾斜平原地区在城市冠层(1)的风环境有其独特性,文章以黄河流域特大城市郑州市为例,通过气象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融合,从区域、城市两个空间尺度,探索适应特殊地理特征的城市风道构建路径与方法。首先在区域尺度,基于长时段(30年以上)气象观测数据、WRF模型等进行综合背景风环境评估,确定风源;其次在城市尺度,关注倾斜平原地形环境下环流对城市风环境的影响,选取天空开阔度(SVF)和地表粗糙度指数叠加模型,识别计算通风潜力,结合GIS可视化评价,划定一级、二级廊道空间,进行廊道通风效果科学性验证;最后衔接国土空间三类规划体系,探索分级、分类管控通风廊道及冷源等核心空间,促进空间落位和精准实施。借此进一步丰富通风廊道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从气象、规划融合视角为我国黄河流域特大城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河流域 倾斜平原 城市通风廊道 构建路径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时空格局的影响
20
作者 温芮 高燕燕 +1 位作者 吴志豪 钱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2-604,共13页
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的格局关系紧密,研究碳储量的变化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国家战略的实施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进而影响碳储量的时空分布。本文通过集成InVEST模型与PLU... 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的格局关系紧密,研究碳储量的变化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关中平原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第二大城市群,国家战略的实施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进而影响碳储量的时空分布。本文通过集成InVEST模型与PLUS模型,解析2000—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和碳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预测在自然增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3种情景下,203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林地,草地向耕地和林地转换以及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主要方式。2)203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在3种情景下,耕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在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情景下,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存在显著式外延扩张;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面积略有下降。3)2000—2020年,导致碳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林地和草地面积的萎缩,碳储量累计减少7.02×10^(6)t。4)2030年在自然增长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关中平原地区建设用地和耕地扩张明显,碳储量明显降低;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面积相对较小,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碳储量并无明显减小现象,总体碳储量呈散落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未来的城市规划、国土空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关中平原城市群可在生态保护情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关中平原城市群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