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P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ODERN TIDAL CHANNELS ALONG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COAST 被引量:3
1
作者 尹延鸿 王玉荣 刘宪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9-384,375,共7页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es of tidal channel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Delta: tidal inlets, tidal creeks, and tidal channels developed from abandoned river channels. The tidal inlets develop mainl...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es of tidal channels along the coast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Delta: tidal inlets, tidal creeks, and tidal channels developed from abandoned river channels. The tidal inlets develop mainly in two areas with weak erosion and barrier islands. The tidal channels formed from abandoned river channel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area of the new delta lobes formed since 1934. Tidal creeks developed in the intertidal zone and distributed along almost all parts of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coast, but their scales and features are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CHANNELS TIDAL INLETS TIDAL creeks huanghe river DELTA
下载PDF
Response of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of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to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regulation in 2007
2
作者 马妍妍 李广雪 +6 位作者 叶思源 张志恒 赵广明 李景阳 周春艳 丁文洁 杨欣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362-1370,共9页
The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regulation(WSDR) project,which has been performed since 2002 before flood season every year,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iver management in China.Until 2007,six experiments have be... The water and sediment discharge regulation(WSDR) project,which has been performed since 2002 before flood season every year,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iver management in China.Until 2007,six experiments have been fulfill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proje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o fill the gap of investigations,a study on flood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and channel changing along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of the Huanghe(Yellow) River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WSDR project period in 2007.The lower channel was scoured rapidly and the channel became unobstructed gradually several days after the flood peak water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Within four days after the flood peak at 3 000 m3/s entered the distributary,the channel in the river mouth area was eroded quickly.Both the mean values of area and depth of the main channel were tripled,and the maximum flood carrying capacity increased to 5 500 m3/s or more.Then,the river channel was silted anew in a very short time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WSDR.Favored by the WSDR project,the river status in April 2008 becam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year before.The adjustment ranges of main channel parameters were about 30%,10%,and 10% at sections C2,Q4,and Q7,respectively.The process of rapid erosion-deposition was more active 15 km away in the channel from the river mouth due to the marine influence.It is reasonable for discharging sediment at concentration peak from Xiaolangdi Reservoir at the end of the flood peak.As a result,the sediment peak reached the river mouth about two days later than that of the water current.In addition,the WSDR project has im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stuarine wetland.Wetland vegetation planted along the river banks restrained the water flow as a strainer and improved the main channel stability.It is suggested to draw water at mean rate of 150 m3/s from the Huanghe River during flood periods,because at the rate the water in the wetland would be stored and replenished in balance.Moreover,we believe that cropland on the river shoal of the lower Huanghe River should be replaced by wetland.These activities should achieve the Huanghe River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o concentrate flow to scour sediment,stabilize the main channel,and regulate water and sed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洪水 分流河道 黄河河口 排放法规 沉积物 黄河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河道 监管
下载PDF
温州市瓯江过江通道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3
作者 王正 陈仙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5期26-29,M0006,共5页
随着温州瓯江两岸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过江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过江通道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两岸衔接不畅、交通拥堵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加快完善跨瓯江通道系统、完善两岸道路交通互联互通,是温州坚持市域一... 随着温州瓯江两岸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过江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过江通道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两岸衔接不畅、交通拥堵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加快完善跨瓯江通道系统、完善两岸道路交通互联互通,是温州坚持市域一体发展,打造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的重要内容。围绕瓯江两岸过江通道现状、需求和规划进行研究梳理,结合相关案例进行总结,提出过江通道规划建设策略及工作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两岸 道路交通 过江通道 规划建设
下载PDF
大型河道治理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探讨——以山东省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为例
4
作者 李亚慧 李莉 李明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3年第12期30-34,共5页
文章以山东省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大型河道治理工程征地移民的特点:工程涉及行政区域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移民安置意愿多样;工程征收土地性质及权属复杂;工程影响专业项目种类多,与其他工程交叉影响,处理难度大等... 文章以山东省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大型河道治理工程征地移民的特点:工程涉及行政区域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移民安置意愿多样;工程征收土地性质及权属复杂;工程影响专业项目种类多,与其他工程交叉影响,处理难度大等。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因地制宜,规划多元化的生产、生活安置方式供移民选择,多渠道查证、厘清土地权属,分门别类确定补偿标准,健全协调沟通机制,构建专业项目处理合作共赢模式等大型河道治理工程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工作重点,为后续大型线性水利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前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河道治理工程 征地移民安置 规划设计
下载PDF
黄河夺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动力、地貌与演变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庆 李道季 +1 位作者 孟庆海 陈吉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1-757,共7页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黄河在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的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因大量多泥沙黄河径流汇入,淮河河口径流量、输沙量增大,但不同时期输沙量又受黄河下游反复进行的沿程淤积的影响而有...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黄河在淮期间淮河入海河口的动力条件、地貌特征及其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因大量多泥沙黄河径流汇入,淮河河口径流量、输沙量增大,但不同时期输沙量又受黄河下游反复进行的沿程淤积的影响而有变化。淮河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其往复潮流和沿岸流系统非常有利于入海泥沙扩散。淮河口呈上窄下宽的喇叭口形,口门内、外侧分别发育有大规模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河口段河道具有典型的弯曲河型,自18世纪以后口门宽度有增大的趋势。淮河口演变的机制是潮流界不断向下游迁移、河口不断向海延伸,而且潮流界下移距离远大于同期河口外延距离,河口段长度急剧缩短。为了适应径流、潮流消能的需要,河口段河型向曲流化发展、口门展宽。古淮河人海河口和现代黄河河口具有不同的动力地貌特性和演变机制,其间不能作简单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潮流界 黄河 入海河口地貌 动力条件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调整对于水沙组合的复杂响应 被引量:22
6
作者 许炯心 张欧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4-280,共7页
以黄河资料为基础 ,揭示了包括非高含沙水流和高含沙水流在内的河道挟沙水流的复杂冲淤行为。由于这种复杂冲淤行为的作用和高含沙水流特殊能耗特征的影响 ,使得河床横断面形态及平面形态对于水沙组合的响应出现非线性特征 ,这可视为流... 以黄河资料为基础 ,揭示了包括非高含沙水流和高含沙水流在内的河道挟沙水流的复杂冲淤行为。由于这种复杂冲淤行为的作用和高含沙水流特殊能耗特征的影响 ,使得河床横断面形态及平面形态对于水沙组合的响应出现非线性特征 ,这可视为流水地貌系统复杂响应的又一表现形式。这种复杂响应不能用 Schumm的河床调整理论来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调整 水沙组合 复杂响应 黄河下游 流水地貌
下载PDF
城市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以宝鸡市渭河河道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永久 赵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4-69,共6页
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也承担着协助河道系统防洪排涝的重任。结合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论述了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指明城... 城市河道在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也承担着协助河道系统防洪排涝的重任。结合宝鸡市渭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案例,论述了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指明城市河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要达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完美结合。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设计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形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河流廊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渭河 景观规划设计
下载PDF
黄河山东段断流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启东 韩慧卿 +2 位作者 何传光 贾兴荣 付春兰 《灾害学》 CSCD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时段、断流河段逐年延长, 断流开始日期逐年提前, 下游黄河面临决口改道的险境。同时, 下游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损失, 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危害、总结过去认识上的不足。
关键词 黄河断流 生态平衡 河道演变 水资源规划 山东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天生港水道规划治理调整方案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闻云呈 罗龙洪 +1 位作者 杜德军 夏云峰 《水道港口》 2019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天生港水道位于澄通河段,是一条分流比仅占1%~2%、涨潮流占优的支汊。为稳定河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水利部门对天生港水道整治进行了规划。此后随着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周边深水航道、桥梁及沿岸港口码头等诸工程的建设,河床地形发... 天生港水道位于澄通河段,是一条分流比仅占1%~2%、涨潮流占优的支汊。为稳定河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水利部门对天生港水道整治进行了规划。此后随着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周边深水航道、桥梁及沿岸港口码头等诸工程的建设,河床地形发生调整,特别是华泰重工等企业位于规划切滩范围内,为适应新的水沙和工程环境,降低规划工程实施的难度,文章通过数模计算和物模试验,对原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化研究。调整方案减小了天生港水道进口的切滩宽度,增加疏浚范围及深度。研究表明,调整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与原方案基本一致,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澄通河段 天生港水道 横港沙 整治规划 深化研究
下载PDF
论“以水库调控为中心”的治黄方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直林 冯小香 崔占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在王化云“蓄水拦沙”治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库调控为中心,上中下游一体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水、土、沙资源充分利用”的治黄新方略。分析认为,应抓紧把现有的黄河控制水库体系完备起来,从根本上消除下游特大洪水的威胁,并尽... 在王化云“蓄水拦沙”治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库调控为中心,上中下游一体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水、土、沙资源充分利用”的治黄新方略。分析认为,应抓紧把现有的黄河控制水库体系完备起来,从根本上消除下游特大洪水的威胁,并尽可能实现洪水资源化;在此基础上,对下游河道实行缩窄整治,并做好河口流路规划。为保证水库群的正常运行,当务之急是在多沙支流上建大中型拦泥库,有效地减少入黄沙量。此外,还要改善水库调度的方法,并引入其他措施,以减少水库及下游河道的淤积。各种措施都要围绕着“水库调控”这个中心,互相协调,以取得“兴利除害”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蓄水拦沙” 洪水脊源化 缩窄河道 拦泥库 河口规划 黄河
下载PDF
“宽河固堤,窄河弱防”治理黄河下游宽河道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淑阁 耿明全 杨正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3,共3页
对黄河下游宽河道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应采取“宽河固堤,窄河弱防,整治中水河槽”方略治理黄河下游宽河道,在强力推进标准化堤防和完善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前提下,进一步缩窄河道,修建抵御8 000 m3/s流量的滩区堤防;利用模型试验、移动组... 对黄河下游宽河道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应采取“宽河固堤,窄河弱防,整治中水河槽”方略治理黄河下游宽河道,在强力推进标准化堤防和完善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前提下,进一步缩窄河道,修建抵御8 000 m3/s流量的滩区堤防;利用模型试验、移动组合式导流坝和超低潜坝技术,探索和进行小水河槽整治,提高滩区安全保障能力和控导工程对于中、小水的约束与控制作用,提高中、小水流的河道输沙能力,构建以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为主体的排洪输沙体系,实现黄河下游河道的长期相对稳定和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方略 滩区 堤防 宽河道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上游内蒙古段河床演变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师长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5-901,共7页
对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大断面进行了连续4 a的测量,分析了断面泥沙冲淤与形态调整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河床形态指标变化与水沙条件的相关分析,揭示了河床调整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4 a内不存在河槽萎缩的现象,整个河段河道存在总的冲... 对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大断面进行了连续4 a的测量,分析了断面泥沙冲淤与形态调整的变化过程;通过对河床形态指标变化与水沙条件的相关分析,揭示了河床调整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4 a内不存在河槽萎缩的现象,整个河段河道存在总的冲刷降低的趋势,继承了自2004年以来该段河道以深度加大为主,河槽逐渐缓慢扩大的变化方向。整个河段平均从2011年汛后至2014年汛后,全断面冲刷了64 m2,河槽河底降低了0.16m,河槽断面面积增加了4.4%,平均深度增加了4.9%,河槽宽度只增加了0.88%,河槽宽深比减小了4.8%。河槽冲刷和形态调整主要发生在2011年汛后至2012年汛后期间,与2012年较大的洪峰有关。分析河槽冲淤和断面形态变化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结果显示滩唇高度、河槽过水面积、平均深度及宽深比变率与流量大小关系密切。滩唇高度、河槽过水面积、平均深度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宽深比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减小。相反,河床断面面积和主槽宽度的变化与水沙条件的关系不显著。除了滩唇高度与平均含沙量有关外,平均含沙量和来沙系数与河床冲淤以及河槽形态变化之间关系都不显著。揭示出近年来内蒙河道主槽以垂向冲淤为主,并且流量变化控制着河槽冲淤与形态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河槽形态 河床演变
下载PDF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汊河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梅英 谢越韬 +2 位作者 陈雄波 崔萌 钱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0-41,44,共3页
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的北汊、清8汊及原河道各个组合方案的行河年限、对下游河道淤积反馈的影响、行河费用、防洪效果及对孤东油田防潮堤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寿命还有50年以上。同时,建议清水沟流路行河次序为:... 通过对清水沟流路的北汊、清8汊及原河道各个组合方案的行河年限、对下游河道淤积反馈的影响、行河费用、防洪效果及对孤东油田防潮堤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寿命还有50年以上。同时,建议清水沟流路行河次序为:清8汊河行河至西河口以下65 km左右时改走北汊,北汊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原河道,原河道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清8汊河,清8汊河行河至改汊最终控制条件时改走备用入海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沟流路 清8汉河 北汉 原河道 汉河方案 黄河口
下载PDF
论“稳定主槽、调水调沙”的治河方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璞 高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0,共4页
随着人们对黄河泥沙输移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治黄方略或主张也在不断地更新。微弯整治基于多年游荡河道的防洪抢险经验,其能达到减小游荡范围的治理目标,但主槽没有稳定;双岸整治方案是基于窄深河槽洪水期具有很强的输沙潜力与泄洪能力... 随着人们对黄河泥沙输移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治黄方略或主张也在不断地更新。微弯整治基于多年游荡河道的防洪抢险经验,其能达到减小游荡范围的治理目标,但主槽没有稳定;双岸整治方案是基于窄深河槽洪水期具有很强的输沙潜力与泄洪能力。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必须形成稳定的主槽才能保证防洪的安全,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减淤目的;洪水漫滩机会减小了,才能使黄河滩区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主张束水输沙,认为“稳定主槽、调水调沙”的治河方略符合当今黄河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黄方略 稳定主槽 窄深河槽 输沙泄洪 调水调沙 微弯整治 双岸整治 黄河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对冲淤临界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炯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3-408,共6页
通过实测年系列水沙资料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非萎缩期(1950~1985年)和萎缩期(1986~1999年)两个时期,分别得到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临界值。对于年沙量、>0.05mm年粗沙量、年均含沙量、年均粗泥沙含沙量、年均来沙系数而言,冲... 通过实测年系列水沙资料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非萎缩期(1950~1985年)和萎缩期(1986~1999年)两个时期,分别得到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临界值。对于年沙量、>0.05mm年粗沙量、年均含沙量、年均粗泥沙含沙量、年均来沙系数而言,冲淤临界值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这意味着河道萎缩后,由于输沙功能减弱,在年沙量、>0.05mm年粗沙量、年均含沙量、年均粗沙含量、年均来沙系数处于比非萎缩期更低的水平时,下游河道就有可能出现淤积,从而使得控制河道淤积抬高变得更为困难,使河道防洪面临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临界 河道萎缩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农业、工业的发展思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慈福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没有受到重视,因此,文章探讨其循环型农业与循环型工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循环型农业 循环型工业 总体思路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修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义 周劲松 《中国水利》 2006年第6期34-35,60,共3页
随着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长治工程”逐步发挥作用和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水沙条件与2002年之前编制《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时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迫切需要尽快对《规划报告... 随着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长治工程”逐步发挥作用和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水沙条件与2002年之前编制《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时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迫切需要尽快对《规划报告》进行修编、补充和完善。此次规划修编的特点是充分考虑长江上游三峡工程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影响,体现规划的宏观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增加采砂能力建设的内容,研究将吹填造地等工程类采砂纳入规划范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采砂 规划修编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渤海寿命与治黄方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战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研究表明,按照半个世纪以来黄河入渤海泥沙实际状况推算,渤海将于200年内消亡,100年后已无航海之利,其作为中国陆内最大水体的生态功能也将逐步丧失,治黄方略在传统诸种避害趋利思考的基础上,应增加"拯救渤海"的考虑。为此提... 研究表明,按照半个世纪以来黄河入渤海泥沙实际状况推算,渤海将于200年内消亡,100年后已无航海之利,其作为中国陆内最大水体的生态功能也将逐步丧失,治黄方略在传统诸种避害趋利思考的基础上,应增加"拯救渤海"的考虑。为此提出:浚通黄河故道,"引黄(河)入黄(海)",将黄河泥沙导入黄海;在小浪底以下黄河下游河床上铺设大型输水管道送清水入山东,供下游生产、生活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河 治黄方略 黄河故道 海岸线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陆内水体浅识——兼谈波浪状构造地貌的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战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7-521,共5页
首先阐发了陆内水体的自然功能与社会功能,接着重点对渤海这个我国最大的陆内水体的重要作用以及渤海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性进行了论述,最后强调了应适度维护波浪状地貌景观,因地制宜兴利除弊,并提出了“导黄(河)入黄(海)”以拯救... 首先阐发了陆内水体的自然功能与社会功能,接着重点对渤海这个我国最大的陆内水体的重要作用以及渤海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性进行了论述,最后强调了应适度维护波浪状地貌景观,因地制宜兴利除弊,并提出了“导黄(河)入黄(海)”以拯救渤海的较具体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水体 渤海 波浪状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
下载PDF
京汉铁路桥遗留桥墩对黄河河势的影响与治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勇 王卫红 王万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31,共4页
黄河京汉铁路桥拆除时遗留的桥墩成为影响所在河段河势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河势的干扰作用,找出应对措施,对保障行洪安全、恢复花园口景观和花园口引黄闸取水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多年河势实测资料分析统计京汉桥河段河势变化特点、... 黄河京汉铁路桥拆除时遗留的桥墩成为影响所在河段河势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河势的干扰作用,找出应对措施,对保障行洪安全、恢复花园口景观和花园口引黄闸取水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多年河势实测资料分析统计京汉桥河段河势变化特点、成因及遗留桥墩对河势的影响,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研究表明:京汉铁路桥河段河势下挫,主流趋直,使多处整治工程脱河;遗留桥墩及抛石具有梳篦分散水流作用,对河势影响较大。建议拆除京汉铁路桥治导线靠左岸600m范围内(设计治导线宽度为800m)的遗留桥墩及周边抛石,并结合其附近河段的疏浚措施,使老田庵迎溜段靠溜,使其下游的保合寨、马庄和花园口险工靠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汉铁路桥 河势 治导线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