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lusion of peanut in wheat–maize rotation increases wheat yield and net return and improves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by optimizing bacterial community 被引量:2
1
作者 ZOU Xiao-xia HUANG Ming-ming +5 位作者 LIU Yan SI Tong ZHANG Xiao-jun YU Xiao-na GUO Feng WAN Shu-b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430-3443,共14页
Improving soil quality while achieving higher productivity is the major challenge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maize(Zea mays L.)(W–M) rotation is the dominant planting pattern in the Hu... Improving soil quality while achieving higher productivity is the major challenge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maize(Zea mays L.)(W–M) rotation is the dominant planting pattern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and is important for food security in China. However, the soil quality is deteriorating due to the W–M rotation’s long-term, intensive, and continuous cultivation. Introducing legumes into the W–M rotation system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oil quality.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by exploring efficient planting systems(wheat–peanut(Arachis hypogaea L.)(W–P) rotation and wheat rotated with maize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W–M/P)) to achieve hig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Using traditional W–M rotation as the control, we evaluated crop productivity, net returns, soil microorganisms(SMs), and soil organic carbon(SOC) fraction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at yield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W–P and W–M/P(382.5–579.0 and 179.8–513.1 kg ha-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M. W–P and W–M/P provided significantly higher net returns(58.2 and 70.4%, respectively) than W–M. W–M/P and W–M retained the SOC stock more efficiently than W–P, increasing by 25.46–31.03 and 14.47–27.64%, respectively,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Compared with W–M, W–M/P improved labile carbon fractions;the sensitivity index of potentially mineralizable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was 31.5, 96.5–157.2, and 17.8% in 20–40, 10–40, and 10–20 cm soil layers, respectively.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bacteria function were altered as per the soil depth and planting pattern. W–M/P and W–M exhibited similar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0–20 and 20–40 cm soil layers. Compared with W–P, a higher abundance of functional genes, namely, contains mobile elements and stress-tolerant, and a lower abundance of genes, namely,potentially pathogenic, were observed in the 10–20 cm soil layer of W–M and the 0–20 cm soil layer of W–M/P. SOC and MBC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phingomonadales and Gemmatimonadale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lastocatellales. Organic input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SOC and SMs, which exhibited feedback effects on crop productivity. In summary, W–M/P improved productivity, net returns, and SOC poo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W–M rotation systems, an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plant–soil–microbial interactions be considered while designing high-yield cropp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plant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labile carbon fractio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bacterial functions
下载PDF
高值化等鞭金藻固碳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楠 方静平 +1 位作者 陈必链 何勇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80,共13页
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CO_(2)是造成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诱因。气候变暖往往伴随着极端恶劣天气的发生,对人类的生活、财产和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减轻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全球变暖,各国纷纷设定了碳达峰和碳减排目... 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CO_(2)是造成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诱因。气候变暖往往伴随着极端恶劣天气的发生,对人类的生活、财产和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减轻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全球变暖,各国纷纷设定了碳达峰和碳减排目标,并致力于对CO_(2)进行固定和资源化利用。海洋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具有生长速度快和固碳效率高的特点,集成废/污水处理和生物固碳,转化合成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高值生物活性物质的等鞭金藻固碳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碳捕获和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和比较了常用的CO_(2)捕获技术的优缺点,强调基于等鞭金藻的碳捕获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固碳效率的优势。其次阐明了海洋等鞭金藻光合固碳机制及其与卡尔文循环、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通路的联系;探讨光和CO_(2)对微藻固碳能力和胞内碳流分布的影响,探究培养条件、光生物反应器、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藻株等影响等鞭金藻固碳效率的因素。最后,概述了等鞭金藻光合固碳与岩藻黄素、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高值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的关系,为精深加工、开发高值化等鞭金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推动等鞭金藻固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协同推进节能减排,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条经济可行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等鞭金藻 固碳 高值化生物质 碳代谢 效率 生物活性成分
下载PDF
办公建筑高效制冷机房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蒋毅 谢昌宏 +6 位作者 王戈兵 李永攀 李彬 张杰 周敏钊 于洋 杨峻 《暖通空调》 2024年第8期56-60,共5页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运行总能耗的40%~60%,研究并推广高效制冷机房技术是建筑行业实现“双碳”战略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技术标准及工程案例更多关注的是高效制冷机房整体能效比(EER),对高效制冷机房EER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技术...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运行总能耗的40%~60%,研究并推广高效制冷机房技术是建筑行业实现“双碳”战略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技术标准及工程案例更多关注的是高效制冷机房整体能效比(EER),对高效制冷机房EER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技术策略研究较少。本文结合理论及工程案例,研究明确了高效制冷机房EER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包含冷水机组选型优化适配、能源梯级利用、输配系统优化、精细化监测与控制等技术策略,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海外大厦项目应用实例,旨在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助力高效制冷机房技术在办公建筑中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高效制冷机房 磁悬浮机组 能源梯级利用 “双碳”战略 能效比
下载PDF
双碳目标导向下城市公园高固碳植物群落设计研究
4
作者 张博通 雒晶晶 高敏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以西安世博园、浐灞湿地公园、城市运动公园、大唐芙蓉园、昆明池遗址公园为调查区域,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城市公园绿地中高固碳植物群落的资源类型,结合调研现状,提出目前城市公园植物群落设计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基于植... 以西安世博园、浐灞湿地公园、城市运动公园、大唐芙蓉园、昆明池遗址公园为调查区域,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城市公园绿地中高固碳植物群落的资源类型,结合调研现状,提出目前城市公园植物群落设计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基于植物碳汇功能的植物群落优化设计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园林绿化设计 高固碳植物群落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的西安地区绿地植物碳汇矩阵量化与配置模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晶懋 范李一璇 +1 位作者 韩都 陈露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如何遵循绿色低碳途径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提升城市绿地植物固碳效益成为新时代植物景观营造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科学问题。结合西安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状况,提出符合场地生...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如何遵循绿色低碳途径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提升城市绿地植物固碳效益成为新时代植物景观营造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科学问题。结合西安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状况,提出符合场地生境斑块连通性需求的4种城市绿色空间碳汇矩阵单元,探索植物碳汇在景观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西安地区典型绿地样方的持续调研观测,结合i-Tree软件总结出常见乔灌、地被植物的年固碳量,筛选出高固碳型植物种类,总结出适用于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高固碳型灌丛-地被型、地被型植物群落设计模式。依托“高固碳型植物群落数字化平台”对灌丛-地被植物群落碳汇效益进行持续智能监测与模拟,为植物种植设计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碳汇矩阵 高固碳型植物群落 数字化平台
下载PDF
绿色智能肥料:从原理创新到产业化实现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福锁 申建波 +14 位作者 危常州 马文奇 张卫峰 黄成东 吕阳 张林 鲁振亚 营浩 程凌云 江荣风 屈凌波 侯翠红 王辛龙 修学峰 马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3-887,共15页
肥料作为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在支撑我国粮食产量、农产品品质、人类营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迈入新时代,在全国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农业绿色转型的大好形势下,肥料创新面临着协同实现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友好、营养健... 肥料作为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在支撑我国粮食产量、农产品品质、人类营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迈入新时代,在全国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农业绿色转型的大好形势下,肥料创新面临着协同实现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友好、营养健康、绿色低碳的巨大挑战。为破解这一重大难题,本文提出了绿色智能肥料概念与产业化途径,通过系统阐述土壤-植物-微生物-肥料-环境之间的协同原理,构建了匹配土壤、匹配作物、匹配气候环境条件的绿色智能肥料创制新学术思路,提出了绿色智能肥料的理论框架、关键科学问题、研发路径以及未来突破的重点,为多学科交叉创新、工农融合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解决方案设计与实现提供借鉴,旨在推动我国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智能肥料 植物营养 根际过程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组 养分高效 环境 绿色低碳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敏 石乔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4,共7页
提升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是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反映城市高密度地区空间和人口特征以及绿地发展特征为基础,构建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空间范畴... 提升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是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反映城市高密度地区空间和人口特征以及绿地发展特征为基础,构建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空间范畴,以城市公共空间的绿地为具体评价对象,进行中微观层面的深化实证研究。最后,通过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城市绿色碳汇效能优化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绿色碳汇 效能 评价指标 城市高密度地区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战略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共20页
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耕作制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不断调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模式增多和功能增强等。当前,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 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耕作制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不断调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模式增多和功能增强等。当前,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熟制缩减、耕地撂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自然灾害频发、经济效益降低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等。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与挑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对策与措施,具体是:(1)明确一个目标,即建立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2)遵循三大原则,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发展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3)采取“一保”“二扩”“三建”“四改”“五节”的具体措施,即保护耕地资源;扩种冬作、扩大稻作;建设绿色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普通品种改优质品种、连作改轮作;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耕作制度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 节能降碳 稳产增效 综合种养
下载PDF
常州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优化运行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永利 许光明 +9 位作者 游佳 杨敏 陈俊 陈轶 李鹏峰 范波 隋克俭 戴界红 吕贞 郭亚琼 《建设科技》 2018年第16期114-118,共5页
针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进水碳源不足,影响出水氮磷稳定达标的技术瓶颈问题,结合常州排水管理处下辖的清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江边污水处理厂运行优化工程实施,创新研发并提出了预处理单元跌水复氧及工艺控制技术、回... 针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进水碳源不足,影响出水氮磷稳定达标的技术瓶颈问题,结合常州排水管理处下辖的清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江边污水处理厂运行优化工程实施,创新研发并提出了预处理单元跌水复氧及工艺控制技术、回流污泥内源反硝化技术、内回流混合液溶解氧控制技术、化学除磷对生物除磷的潜在影响及侧流辅助化学除磷技术、反硝化除磷工程强化技术等污水处理全流程碳源高效利用工艺技术路线,构建了基于碳源高效利用和氮磷稳定达标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与优化运行成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厂 全流程碳源高效利用 内源反硝化脱氮 回流混合液溶解氧控制 跌水复氧控制
下载PDF
海南某医院高效制冷机房空调系统及减碳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亮 尹银涛 +3 位作者 杨帆 邓欣梅 刘华斌 马友才 《暖通空调》 2022年第10期43-49,共7页
通过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项目高效制冷机房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冷热源系统设计、输配系统设计、制冷机房系统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计算及碳排放计算。选用四管制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源,冷源侧接入制冷系统免费供冷,降低制冷主机投资。该... 通过对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项目高效制冷机房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冷热源系统设计、输配系统设计、制冷机房系统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计算及碳排放计算。选用四管制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源,冷源侧接入制冷系统免费供冷,降低制冷主机投资。该项目配置二级泵系统,通过精细化设计,制冷机房系统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达到5.49,相较于常规设计制冷机房碳排放量减少2 502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医院 高效制冷机房 大温差 二级泵 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 四管制空气源热泵 碳排放
下载PDF
天津某污水厂地方标准A提标改造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斌 吴子秋 《供水技术》 2018年第4期25-27,共3页
为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天津市某污水厂进行了提标改造,介绍了改造的投资模式、工艺的调整和运行情况。改造后的污水厂生物池污泥浓度增加,生物系统由AAO改造为多级AO,通过增加或提高对活性炭、生物菌剂、PAC、碳源等... 为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天津市某污水厂进行了提标改造,介绍了改造的投资模式、工艺的调整和运行情况。改造后的污水厂生物池污泥浓度增加,生物系统由AAO改造为多级AO,通过增加或提高对活性炭、生物菌剂、PAC、碳源等的投加,工艺对COD、BOD、氨氮、TN等的去除效果大幅度提高,不但出水水质达到新标准要求,而且有助于改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提标改造 活性炭 生物菌剂 A2O 高效沉淀池 转盘滤池
下载PDF
高效制冷机房关键节能技术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分析
12
作者 方兴 李元阳 +5 位作者 邱艺德 胡炯培 黄漫宁 管绪磊 阎杰 梁锐 《制冷技术》 2022年第6期64-72,共9页
为了分析高效制冷机房关键节能技术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佛山某广场为例,介绍了高效制冷机房应用的关键节能技术,包括冷水机组节能技术、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基于负荷预测的节能控制策略以及云能效管理平台,并对采用关键节能... 为了分析高效制冷机房关键节能技术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佛山某广场为例,介绍了高效制冷机房应用的关键节能技术,包括冷水机组节能技术、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基于负荷预测的节能控制策略以及云能效管理平台,并对采用关键节能技术的高效制冷机房全年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空调系统碳排放计量方法,对系统运行所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效制冷机房关键节能技术可以保证制冷机房的全年累计性能系数达到6.04,相对于传统制冷机房,高效制冷机房的总能耗降低38.2%,全年可减少碳排放量1 22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制冷机房 商业综合体 节能技术 能耗分析 碳排放
下载PDF
某污水处理厂改造设计及效果分析
13
作者 丁海燕 《山西建筑》 2021年第21期119-121,131,共4页
以泰州城南第二污水处理厂为例,对该污水厂改造前实际运行情况、改造方案、设计参数和改造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对原初沉池、氧化沟进行改造优化,新增碳源投加装置和高效絮凝沉淀池,改造成适应“低碳... 以泰州城南第二污水处理厂为例,对该污水厂改造前实际运行情况、改造方案、设计参数和改造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出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对原初沉池、氧化沟进行改造优化,新增碳源投加装置和高效絮凝沉淀池,改造成适应“低碳高氮”特点的“A^(2)/O+高效絮凝沉淀池”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总氮和SS的去除率,改造后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改造 低碳高氮 高效絮凝沉淀池
下载PDF
火电厂应对新型电力系统策略研究
14
作者 杨茂林 杜应刚 +2 位作者 胡云龙 秦志 赵轶平 《电工技术》 2022年第15期243-245,248,共4页
为了应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华能沁北电厂积极调整能源供应结构,采取低碳、高效、环保、灵活的生产经营策略,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电力市场竞争力。开拓20 MW光伏电站,完成太阳能电力、火电、工业供汽、居民供热同时输出,构建... 为了应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华能沁北电厂积极调整能源供应结构,采取低碳、高效、环保、灵活的生产经营策略,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电力市场竞争力。开拓20 MW光伏电站,完成太阳能电力、火电、工业供汽、居民供热同时输出,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实现低碳转型。完成百万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供电煤耗下降11.6 g/(kWh),实现高效节能。完成三大空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和废水零排放技术改造,实现清洁环保。完成6台机组30%~100%负荷下宽裕协同运行,实施精确化配煤掺烧,实现灵活调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新型电力系统 低碳 高效 灵活 环保
下载PDF
CO_(2)浓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植物个体尺度短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永娥 赵阳 +5 位作者 路伟伟 余新晓 张晓明 王昭艳 刘冰 辛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5-1510,共6页
分析植物个体短期水分利用效率(WUE_(p))对CO_(2)浓度(C_(a))和土壤含水量(SWC)的响应,可提高对气候变化下个体生存策略的认识。本研究以侧柏幼树为对象,在模拟气候箱中进行培养试验,设400(C_(400))、600(C_(600))和800μmol·mol^(... 分析植物个体短期水分利用效率(WUE_(p))对CO_(2)浓度(C_(a))和土壤含水量(SWC)的响应,可提高对气候变化下个体生存策略的认识。本研究以侧柏幼树为对象,在模拟气候箱中进行培养试验,设400(C_(400))、600(C_(600))和800μmol·mol^(-1)CO_(2)(C_(800))浓度处理和35%~45%田间持水量(FC)、50%~60%FC、60%~70%FC、70%~80%FC、95%~100%FC土壤含水量处理,共15个处理。WUE_(p)对C_(a)和SWC的响应用包裹式茎流计、称重法结合静态同化箱测定。结果表明:个体日间(0.12~1.87 mol·h^(-1))和夜间蒸腾速率(0.01~0.16 mol·h^(-1))均在C_(400)×70%~80%FC时达到最大值,个体日间净光合速率(2.12~22.10 mmol·h^(-1))在C_(800)×70%~80%FC时达到最大值,而个体夜间呼吸速率(0.84~4.41 mmol·h^(-1))随SWC的增加而增加,随C_(a)的增加而减小,在C_(400)×95%~100%FC时达到最大值。WUE_(p)(5.37~24.35 mmol·mol^(-1))在C_(800)×50%~60%FC时达到最大值,表明高C_(a)和干旱条件下,植物个体可通过生理可塑性调整,利用较少的水分固定更多的碳;此外,当个体间形态特征差异较小时,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可以较好地指示WUEP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 干旱胁迫 个体尺度 短期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 固碳
原文传递
农业保险对农业固碳增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佘宗昀 孙乐 陈盛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272,共10页
[目的]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 [目的]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种植专业化 农业技术进步 环境规制 农业固碳增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