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QTL for unique agronomic traits of new-plant-type rice varieties using introgression lines of IR64 被引量:2
1
作者 Analiza G.Tagle Daisuke Fujita +5 位作者 Leodegario A.Ebron Mary Jeanie Telebanco-Yanoria Kazuhiro Sasaki Tsutomu Ishimaru Yoshimichi Fukuta Nobuya Kobayashi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2-20,共9页
To enhance the yield potential of an elite indica rice cultivar,an introgression(BC_3-derived) line of IR64,YTH288,was developed using a new-plant-type cultivar,IR66215-44-2-3,as a donor parent.YTH288 has agronomicall... To enhance the yield potential of an elite indica rice cultivar,an introgression(BC_3-derived) line of IR64,YTH288,was developed using a new-plant-type cultivar,IR66215-44-2-3,as a donor parent.YTH288 has agronomically valu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rge panicles,few unproductive tillers,and large leaves inherited from NPT.To identify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se traits,we used 167 F_2 plant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IR64 and YTH288 to conduct QTL analysis for five agronomic traits:days to heading(DTH),culm length(CL),flag leaf length(FLL),flag leaf width(FLW),and filled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FSN).Six putative QTL were detected:four on chromosome4(for CL,FLL,FLW,and FSN) and two on chromosome 2(for DTH and FLL).All QTL with the IR66215-44-2-3 allele,except that for FLL on chromosome 2,had positive effects on each trait.To confirm the effects of these putative QTL,we developed NILs with the IR64 genetic background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We obser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veral agronomic traits between IR64 and NILs that carried these QTL on chromosomes2 and 4.Additionally,four IR64-NILs carrying chromosomal segment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NPT varieties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4 exhibited similar pleiotropic To enhance the yield potential of an elite indica rice cultivar, an introgression(BC3-derived) line of IR64, YTH288, was developed using a new-plant-type cultivar,IR66215-44-2-3, as a donor parent. YTH288 has agronomically valua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arge panicles, few unproductive tillers, and large leaves inherited from NPT.To identify the genetic basis of these traits, we used 167 F2 plant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IR64 and YTH288 to conduct QTL analysis for five agronomic traits: days to heading(DTH), culm length(CL), flag leaf length(FLL), flag leaf width(FLW), and filled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FSN). Six putative QTL were detected: four on chromosome4(for CL, FLL, FLW, and FSN) and two on chromosome 2(for DTH and FLL). All QTL with the IR66215-44-2-3 allele, except that for FLL on chromosome 2,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each trait. To confirm the effects of these putative QTL, we developed NILs with the IR64 genetic background by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e observ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veral agronomic traits between IR64 and NILs that carried these QTL on chromosomes2 and 4. Additionally, four IR64-NILs carrying chromosomal segment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NPT varieties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4 exhibited similar pleiotropiceffects for unique agronomic traits. These NILs can be used as research materials for studying each trait and as breeding materials for yield improvement of indica rice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nomic trait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Near-isogenic lines New-plant-type RICE variety PLEIOTROPIC effect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遗传改良
2
作者 梁子聪 赵伟 +4 位作者 李佳宜 齐年华 王小凡 姚兴东 谢甫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为了明确辽宁省未来大豆性状的改良方向,选取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46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置为15万株·hm-2,综合分析不同年代间大豆品种的茎秆强度、叶柄夹角、成熟期的株型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趋势。结果表明:随着... 为了明确辽宁省未来大豆性状的改良方向,选取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146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置为15万株·hm-2,综合分析不同年代间大豆品种的茎秆强度、叶柄夹角、成熟期的株型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进,大豆鼓粒期上、中、下层叶柄夹角均逐渐减小,在2020年代均达到最小;而茎秆强度显著增加,在2020年代达到251.49 N。在成熟期株高、植株重量平衡点高度和底荚高度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演替呈显著下降趋势,均在2020年代达到最小。但主茎节数、主茎粗和分枝数变化不显著。随着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籽粒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2020年代育成品种达到3319.63kg·hm^(-2)。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呈上升趋势,百粒重变化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底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和-0.249,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9。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底荚高度和单株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41,-0.304,0.228。综上可知,辽宁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偏重选育株型紧凑株高适宜、底荚高度较低和单株粒数较多的稳产型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株型 农艺性状 产量 遗传改良
下载PDF
系统发育和植物功能性状对新疆木本植物开花物候变化的影响
3
作者 廖珂 孙楠 +3 位作者 李赛强 孙喜庆 罗旭 杨晓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为揭示系统发育和植物功能性状对新疆木本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以新疆乌鲁木齐、伊宁和喀什三地典型植物园或公园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发育信号值和系统发育广义最小二乘模型(Phylogenetic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PGLS),... 为揭示系统发育和植物功能性状对新疆木本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以新疆乌鲁木齐、伊宁和喀什三地典型植物园或公园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发育信号值和系统发育广义最小二乘模型(Phylogenetic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PGLS),探究开花物候分布特征、谱系保守性以及功能性状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新疆木本植物开花期集中在3月31日至4月20日,持续时间为(13.03±0.38)d。乔木、肉质果、彩色花和风媒植物分别比灌木、非肉质果、非彩色花和虫媒植物的开花早。(2)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开花物候特征越相似,系统发育信号值Pagel’sλ为0.67~0.74。(3)果实类型、花色和传粉方式与开花物候最相关,解释度为17.4%~31.6%。本研究证明系统发育和植物功能性状均能影响新疆木本植物开花物候,研究结果对阐明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和虫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物候 系统发育 植物功能性状 花色 果实类型 木本植物
下载PDF
莲株型调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雪 陈龙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株型是园林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培育丰富的观赏性状是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之一。莲作为我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其理想株型育种应向高大型和极微型2个极端株型发展。本研究对莲株型调控的细胞学基础、生理机制、分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综述,提... 株型是园林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培育丰富的观赏性状是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之一。莲作为我国重要的园林植物,其理想株型育种应向高大型和极微型2个极端株型发展。本研究对莲株型调控的细胞学基础、生理机制、分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综述,提出了深入探究茎顶端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的发育模式及基因调控机理,挖掘GAs、AUX在合成和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发莲株型相QTL位点和相关基因精准定位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型性状 株型调控 生理机制 分子调控 育种
下载PDF
基于叶片功能性状的贺兰山西坡植物生态策略分析
5
作者 李佳婧 梁咏亮 +2 位作者 李静尧 李小伟 杨君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反映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对不同环境梯度产生适应性改变。以贺兰山西坡沿海拔分布的4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浅山灌丛、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优势植物为对象,在物种-群落水平,基于叶片功能特征CSR(竞争...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反映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对不同环境梯度产生适应性改变。以贺兰山西坡沿海拔分布的4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浅山灌丛、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优势植物为对象,在物种-群落水平,基于叶片功能特征CSR(竞争-耐胁迫-杂草型植物)生态策略模型,通过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单位面积碳(LC)、氮(LN)、磷(LP)含量的比较,探究4种植被类型优势植物S-R(耐胁迫-杂草)轴的经济性状权衡策略及该区优势种的生态策略组成;并且研究环境因素对CSR生态策略的作用机理,确定能够影响植物CSR生态策略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1)在物种水平,贺兰山西坡46种优势植物生态策略可分为5类,其中R(杂草型)和SR(耐胁迫-杂草型)策略为主导策略,所占比例分别为52.1%和23.9%。2)在群落水平,贺兰山西坡30个样地生态策略划分为5类,主导策略为R(杂草型策略),占比39.2%。3)S策略与比叶面积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策略与全磷、全碳、叶干物质含量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和比叶面积显著性正相关关系。4)海拔、年均温、年均降雨量、太阳辐射、水蒸气压对C策略有显著影响,随海拔上升C策略降低。土壤全磷与S策略正相关,与R策略负相关。该研究表明植物能够改变功能性状(如比叶面积、叶片碳、氮、磷含量),改变资源获得能力和物质分配,应对不同环境,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海拔梯度 植物功能性状 生态策略 植被类型
下载PDF
互助县黄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长满 贺子腾 +2 位作者 蔡有华 胡生隆 严文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56-60,共5页
为了研究适宜互助县推广应用的黄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移栽时间、移栽密度、种植方式、种苗类型4个方面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互助县黄芪最佳的移栽时间为4月中旬,移栽密度为300000株/hm^(2),种植方式为黑地膜全覆膜移栽,种苗类型... 为了研究适宜互助县推广应用的黄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从移栽时间、移栽密度、种植方式、种苗类型4个方面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互助县黄芪最佳的移栽时间为4月中旬,移栽密度为300000株/hm^(2),种植方式为黑地膜全覆膜移栽,种苗类型为直径>0.5 cm、长度>30 cm、根条均匀光滑、无分叉的优质种苗。运用该栽培技术,黄芪的出苗率高、产量高、品质佳、经济效益好。本研究可为互助县大面积推广黄芪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移栽时间 移栽密度 移栽方式 种苗类型 农艺性状 产量 青海互助
下载PDF
Higher leaf area through leaf width and lower leaf angle were the primary morphological traits for yield advantage of japonica/indica hybrids 被引量:4
7
作者 WEI Huan-he YANG Yu-lin +8 位作者 SHAO Xing-yu SHI Tian-yi MENG Tian-yao LU Yu TAO Yuan LI Xin-yue DING En-hao CHEN Ying-long DAI Qi-g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83-494,共12页
The yield potential of japonica/indica hybrids(JIH)has been achieved over 13.5 t ha–1 in large-scale rice fields,and some physiological traits for yield advantage of JIH over japonica inbred rice(JI)and indica hybrid... The yield potential of japonica/indica hybrids(JIH)has been achieved over 13.5 t ha–1 in large-scale rice fields,and some physiological traits for yield advantage of JIH over japonica inbred rice(JI)and indica hybrid rice(IH)were also identified.To date,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morphological traits for yield advantage of JIH over JI and IH.For this reason,three JIH,three JI,and three IH were field-grown at East China(Ningbo,Zhejiang Province)in 2015 and 2016.Compared with JI and IH,JIH had 14.3 and 20.8%higher grain yield,respectively,attributed to its more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relatively high percentage of filled grains.The advantage in spikelets per panicle of JIH over JI and IH was shown in number of grains on the upper,middle,and lower branches.Compared with JI and IH,JIH had higher leaf area through leaf width and lower leaf angle of upper three leaves,higher leaf area index and leaf area per tiller at heading and maturity stages,higher stem weight per tiller and K and Si concentrations of stem at maturity,higher dry matter weight in leaf,stem,and panicle at heading and maturity stages,and higher biomass accumulation after heading and lower biomass translocation from stem during ripening.Leaf width of upper three leaves were correlated positively,while leaf angle of upper three leaves were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biomass accumulation after heading,stem weight per tiller,and per unit length.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yield advantage of JIH was ascribed mainly to the more spikelets per panicle and relatively high percentage of filled grains.Higher leaf area through leaf width and more erect leav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stem weighing during ripening,and were the primary morphological traits underlying higher grain yield of J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onica/indica hybrids plant-type traits leaf morphology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内草地植物叶片解剖性状的变异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莫惟轶 王瑞丽 +5 位作者 高慧蓉 张明 刘欣蕊 王雪 陈昊轩 张硕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5-1146,共12页
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其解剖性状能够相互协调以应对外界环境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反映出植物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适应策略。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地群落中常见11... 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其解剖性状能够相互协调以应对外界环境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反映出植物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适应策略。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草地群落中常见115种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四种功能型植物)叶片进行取样,并运用石蜡制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获得叶片解剖性状(包括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肉厚度和叶片厚度),旨在研究不同植被带内草地植物叶片解剖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群落内物种相对优势度之间的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沿着干旱梯度,从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到荒漠草原带,除叶肉厚度外,植物各叶片解剖性状值均呈现增大趋势,表明干旱地区叶片的旱生结构特征明显。(2)不同功能型植物叶片解剖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各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与降水和土壤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同时,木本植物的叶片厚度与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草本植物表皮厚度仅与土壤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其次,除海绵组织厚度和叶肉厚度外,双子叶植物各解剖性状厚度均与降水和土壤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单子叶植物叶片解剖性状没有明显变化(P>0.05)。(3)在不同植被带中,叶片解剖性状与物种优势度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其中,森林草原带中物种优势度与叶肉、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薄叶植物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典型草原带中物种优势度与叶片解剖性状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荒漠草原带中物种优势度与栅栏组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光合能力强的物种具有高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叶片解剖性状 植物功能型 物种优势度
下载PDF
重庆主城河岸带植物群落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丽苗 谭雪 +3 位作者 董智 郑杰 袁中勋 李昌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92-1901,共10页
基于功能性状视角开展植物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的适应策略。然而,目前关于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的研究较少。为此选取10项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和14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探究重庆主城3种生境类型河岸带(自然型河岸带(N... 基于功能性状视角开展植物群落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的适应策略。然而,目前关于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的研究较少。为此选取10项植物功能性状指标和14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探究重庆主城3种生境类型河岸带(自然型河岸带(NRZ)、农耕主导型河岸带(FRZ)和开发建设主导型河岸带(BRZ))植物群落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特征及互作机制。结果表明:(1)与NRZ生境相比,FRZ生境中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氧化还原电位和BRZ生境中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偏高(P<0.05);FRZ和BRZ生境中的土壤pH值和全磷含量显著偏高,而土壤有机质、全钾和全氮含量显著偏低(P<0.05)。(2)与NRZ生境相比,FRZ生境中的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显著较高,茎干物质含量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较低;BRZ生境中仅茎干物质含量显著较低(P<0.0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各生境类型河岸带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的土壤因子不同,NRZ生境为土壤容重、含水量和硝态氮,FRZ生境为土壤铵态氮、全磷和有机质,BRZ生境则是土壤含水量、温度和速效磷。研究发现与自然状态相比,农业和建筑类型的人为干扰导致重庆主城河岸带生境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通过权衡功能性状组合的策略提高对生境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岸带 生境类型 植物功能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 生态策略
下载PDF
Predicting plant traits and functional types response to grazing in an alpine shrub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5
10
作者 ZHU ZhiHong WANG XiaoAn +2 位作者 LI YingNian WANG Gang GUO Hu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837-851,共15页
The identification of easily measured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that consistently predict grazing response would be a major advance.The responses to grazing of individual traits and PFTs were analyzed along a graz... The identification of easily measured plant functional types (PFTs) that consistently predict grazing response would be a major advance.The responses to grazing of individual traits and PFTs were analyzed along a grazing gradient in an alpine shrub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Three response types were identified;grazing increaser (GI),grazing decreaser (GD),and neutral (NE) for both traits and PFTs.Seven traits were measured:plant height,economic group,cotyledon type,plant inclination,growth form,life cycle,and vegetative structure.The first five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grazing.Ordinal regressions for grazing response of the seven trai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ingle predictors of response were growth form (including the attributes "Scattered","Bunched" or "Closely Bunched"),and plant inclination ("Rosette","Prostrate",or "Erect"),followed by economic group ("Shrub","Grass","Sedge","Legume","Forb",or "Harmful") and plant height ("Tall","Medium",or "Small").Within the four optimal traits,the summed dominance ratio (SDR) of small plants,forbs,rosette and bunched plants,invariably increased,while that of tall plants,shrubs,grasses,and erect plants decreased,when grazing pressure was enhanced.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identified eleven explanatory PFTs based on 195 defined PFTs,by combining the different attributes of the four optimal traits.Among explanatory PFTs,the most valuable in predicting the community response to grazing were Tall×Shrub×Erect×Scattered and Small×Forb×Rosette,as these have the closest connections with grazing disturbance and include fewer species.Species richness,diversity,and community evenness,did not differ among grazing treatments because turnover occurred in component species and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s along the grazing gradient.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 minimum set of PFTs resulting from optimal individual traits can provide consistent prediction of community responses to grazing in this region.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more accurate indicator of change with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than do univariate measures of species diversity.We hope to provide a link between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forming a basis for future,large scale,plant trait compari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梯度 植物性状 响应预测 功能类型 高寒灌丛 青藏高原 草甸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株型性状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司书丽 刘晓萍 +4 位作者 谢虹 何光荣 李立公 苏立生 张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57-61,共5页
对56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35个亲本自交系的株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杂交组合的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个别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交系各个株型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很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对玉米自... 对56个玉米杂交组合及其35个亲本自交系的株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杂交组合的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个别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交系各个株型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很多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对玉米自交系株型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了解自交系株型特征的相似性,从而间接地反映它们遗传背景的差异程度。这些结果对玉米育种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性状 杂交组合 自交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传光 张桂权 +2 位作者 周汉钦 冯道基 郑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901-3911,共11页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叶基角和上三叶曲率则有较显著的改良;穗粒性状中单株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则呈线性增加,千粒重呈阶梯式下降;单株库容量、单株生物产量和单株产量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显著上升,随后上升趋势停滞。【结论】自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未能取得进一步突破。在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方面,叶片形态性状改良显著,品种由大粒穗数型向小粒大穗型演进。今后品种改良的重点是通过株型改良提高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常规籼稻 产量 株型性状 遗传改良
下载PDF
东北地区水稻主要株型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红宇 侯昱铭 +6 位作者 陈英华 权成哲 闫平 刘梦红 武洪涛 陈温福 徐正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1-929,共9页
以2006年和200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辽宁沈阳、吉林公主岭和黑龙江五常研究了水稻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多数品种是穗型直到半直立(82.6%)、着粒密度中到稀(80.2%)、穗重... 以2006年和200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在辽宁沈阳、吉林公主岭和黑龙江五常研究了水稻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多数品种是穗型直到半直立(82.6%)、着粒密度中到稀(80.2%)、穗重轻到中(72.8%)、二次枝梗分布下部优势型(98.8%)。黑龙江主要是弯、半直立穗型品种,吉林以半直立穗型品种为主,辽宁则以直立穗型品种为主。吉林和黑龙江品种多数是中、稀穗型和中、轻穗型,辽宁主要是中、密穗型和中、重穗型。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平均值表现为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上三叶长、宽大于吉林和黑龙江,但叶基角较小。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与一、二次枝梗数和一、二次枝梗粒数及二次枝梗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二次枝梗结实率和千粒重呈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多数处于中、高产量水平,总体上有穗型直立、着粒密度大、重穗型、穗颈维管束数多、上三叶长且宽而角度小、株高和生物产量高有利于高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玉米株型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德林 蔡一林 +5 位作者 吕学高 代国丽 王国强 王久光 孙海艳 覃鸿妮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1,共5页
以玉米自交系L26和095组配的F2世代为作图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茎粗等7个株型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共检出21个QTL,其中茎粗检测到1个位点(qSD1),穗位高、株高均检测到3个QTL位点(qEH1-qEH3、qPH1-qPH3),雄穗分... 以玉米自交系L26和095组配的F2世代为作图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茎粗等7个株型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共检出21个QTL,其中茎粗检测到1个位点(qSD1),穗位高、株高均检测到3个QTL位点(qEH1-qEH3、qPH1-qPH3),雄穗分枝数检测到5个QTL位点(qTBN1-qTBN5),叶片数检测到4个QTL位点(qLN1-qLN4),叶型系数检测到3个QTL位点(qLSC1-qLSC3),叶向值检测到2个QTL位点(qLOV1-qLOV2)。21个QTL中,qTBN1、qTBN4、qLN1、qLN3、qLN4这5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率超过30%,表现出明显的主效QTL效应。研究还发现,有5个影响不同性状的QTL位于染色体上相同标记区间内或与相同标记连锁,分为Ch3-2和Ch8-1两个区段,表现出了成簇分布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性状 SSR QTL定位
下载PDF
紧凑型油菜株型性状的遗传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俊生 田建华 +2 位作者 张继澍 李殿荣 袁志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2,共6页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  选取6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品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将6个亲本及所有杂交组合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于大田,采用ADM模型分析了10多个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效应、显性方向,同时研究了株型性状与主要产量性状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多数株型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但不同性状受基因加性和显性作用的大小不同;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与母本基因型有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对角果长度和角果宽度无显著影响,而对其余多数株型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茎枝夹角、千粒重、角果长和角果宽的狭义遗传率相对较高。株型性状的显性效应分析表明,显性基因对茎枝夹角具有减效作用,而对株高、有效分枝高度、分枝终点高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具有增效作用。大多数株型性状与单株产量以及产量构成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的大小和方向由加性相关、显性相关以及母本相关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油菜 株型性状 遗传 产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 被引量:383
16
作者 孟婷婷 倪健 王国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植物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将环境、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联系起来(所谓的“植物功能性状”)。该文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体系,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功能性状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地理空间变异... 植物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将环境、植物个体和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联系起来(所谓的“植物功能性状”)。该文介绍了植物功能性状的分类体系,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功能性状与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地理空间变异(包括地形地貌、生态梯度、海拔)、营养、干扰(包括火灾、放牧、生物入侵、土地利用)等环境因素,以及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和CO2浓度升高)对个体和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并应用于全球变化、古植被恢复和古气候定量重建、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保护和恢复等研究中,但大尺度、多生境因子下的植物功能性状研究仍有待于加强,同时需要改进性状的测量手段;我国的植物功能性状研究还需要更加明朗化和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状 植物功能性状 植物功能型 环境 生态系统功能
下载PDF
粳稻新老品种株型性状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万志兵 洪德林 +1 位作者 程海涛 郭玉华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选用日本、韩国、中国的粳稻品种 30个, 将 1990年及以前育成的品种称为老品种, 1991年及以后的品种称为新品种。比较新老品种株型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1) 新品种比老品种株高低, 穗角小, 单株有效穗数少, 每穗... 选用日本、韩国、中国的粳稻品种 30个, 将 1990年及以前育成的品种称为老品种, 1991年及以后的品种称为新品种。比较新老品种株型性状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 (1) 新品种比老品种株高低, 穗角小, 单株有效穗数少, 每穗总粒数多, 着粒密度大; 新品种比老品种倒 2叶基角大, 倒 3叶基角和张角小, 倒 3叶叶长短。 (2) 新老品种的 10穴产量, 穗总粒数, 穗角及着粒密度差异极显著, 新老品种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的叶宽差异极显著。 (3) 根据通径系数, 老品种中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新品种中经济系数、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新老品种中着粒密度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都为最大。新老品种的倒 2叶宽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老品种的剑叶宽和剑叶基角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较大; 新品种的倒 3叶宽和倒 3叶基角对产量的间接效应总和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种 株型性状 比较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晓梅 赵淑琴 +3 位作者 董承光 周小凤 王新 李保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61-1967,共7页
【目的】分析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籽棉产量与株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对产量与株型性状的逐步... 【目的】分析早熟陆地棉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籽棉产量与株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对产量与株型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株型性状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对早熟陆地棉籽棉产量有直接作用且有极显著影响的因子(P<0.01),依次是:株高(X_1)、铃数(X_4)、始节位(X_2),对产量(Y)的直接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 1、0.298 1、-0.216 2;果枝数(X_3)对Y值直接作用较小,系数为0.082 04,通过其他因子对Y值的间接作用较大,简单相关系数为0.403,相关性极显著(P<0.01)。早熟陆地棉株型性状(X_i)对产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Y=173.898+2.279 X_1-17.632 X_2+21.795 X_4。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为0.527,决定系数R^2为0.278。【结论】株高、铃数、果枝始节位对产量性状有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而果枝台数对产量有间接作用,且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产量 株型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玉米株型性状的亲子相关与杂种优势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司书丽 郝学景 +2 位作者 魏春 夏远铁 张旭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利用了80个新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研究了其株型性状的亲子相关、杂种优势,并分析了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株型性状与母本的相关性较大,而与父本的相关性较小;F1杂种优势较大的株高、叶面积等性状的亲子相关表现不受... 利用了80个新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研究了其株型性状的亲子相关、杂种优势,并分析了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株型性状与母本的相关性较大,而与父本的相关性较小;F1杂种优势较大的株高、叶面积等性状的亲子相关表现不受杂种优势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型性状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F_2代亚种属性与株型性状的特点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峰 王鹤潼 +6 位作者 徐海 江奕君 赵明珠 杨莉 徐正进 陈温福 郑家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40-1247,共8页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明显的偏籼分布,生态环境对程氏指数六性状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降低趋势。不同地区株高的类型间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剑叶长表现为籼型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趋势,剑叶张角地区和类型间大多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剑叶宽的类型间差异因组合而异。总之不同地区从籼型到粳型,均有穗长递减而穗弯曲度递增的趋势。籼粳稻杂交F2代植株个体籼粳属性与株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组合间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亚种属性 株型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