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地境结构特征研究——以河南省南太行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开心 王西平 +1 位作者 朱洪生 宁立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2,共9页
【目的】通过调查南太行丘陵与山地区域植物地境中不同层片植物根群结构、土壤肥力,探究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地境结构特征的差异,为南太行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样方调查及植物地境调查,记录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 【目的】通过调查南太行丘陵与山地区域植物地境中不同层片植物根群结构、土壤肥力,探究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地境结构特征的差异,为南太行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样方调查及植物地境调查,记录不同地貌形态下植物的各项指标,统计地境剖面植物根群分布,测试地境剖面各土层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水量等土壤肥分指示性因子的含量。【结果】丘陵区域地下0~30 cm为草本植物根群圈,30~60 cm为灌木植物根群圈,60~100 cm为乔木植物根群圈;山地区域地下0~20 cm为草本植物根群圈,20~40 cm为灌木植物根群圈,40~70 cm为乔木植物根群圈。植物根系数量和土壤肥力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山地区域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属于中等变异,丘陵区域不同土层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不同,属于中等变异或强变异,植物根系空间异质性均属于中等变异。丘陵区域地下30、60 cm左右植物根系的空间异质性出现拐点,山地区域地下20、40 cm左右植物根系的空间异质性出现拐点。【结论】乔灌草植物根系占据不同的地境空间,植物根群圈与土壤肥力对应层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地境剖面垂向上,植物根系空间异质性出现拐点的位置与植物根群圈位置具有相关性。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壤资源异质性对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影响显著。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极度缺乏,生态修复时应注意补充土壤磷肥的含量,根据优势种与亚优势种合理选择植物,本研究可对南太行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境结构 地貌形态 南太行 根系
下载PDF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境异质性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豆靖涛 刘东华 +1 位作者 郭玉娟 梁婉如 《河南科学》 2023年第5期663-669,共7页
地境特征决定植物长势和群落特征,地境构建是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经典统计学法,以多年生植物为研究目标,从地境层片在不同野外调查点与各调查点样坑的垂向剖面上各个理化指标含量分布的差异入手研究地境异质性,并将研究指标含... 地境特征决定植物长势和群落特征,地境构建是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经典统计学法,以多年生植物为研究目标,从地境层片在不同野外调查点与各调查点样坑的垂向剖面上各个理化指标含量分布的差异入手研究地境异质性,并将研究指标含量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分级统计,探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有效磷、水解性氮、有机质是影响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而植物对各个指标利用能力的差异也可能促使地境层片内各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②多年生植物地境层片中某单个指标满足水解性氮30~60mg/kg、速效钾100~200mg/kg、有效磷1~3mg/kg、有机质1%~3%、全盐量0.5~1.0g/kg、含水率20%~30%.研究结果有助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最高水平,从而为研究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地境异质性 新乡市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生存域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徐恒力 汤梦玲 马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1-556,共6页
基于对地境和根群的认识,从系统论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植物物种地境稳定层及生存域概念,运用多种理化指标的组合状态对黑河中下游多年生植物物种地境稳定层层位进行了确定,深度范围为40~100cm.根据各典型植物物种地境稳定层的水土条件相... 基于对地境和根群的认识,从系统论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植物物种地境稳定层及生存域概念,运用多种理化指标的组合状态对黑河中下游多年生植物物种地境稳定层层位进行了确定,深度范围为40~100cm.根据各典型植物物种地境稳定层的水土条件相应地圈划了它们的生存域,并提出了黑河下游地区植被分布与地境关系的一些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境 地境稳定层 根群 植物物种生存域
下载PDF
植物生境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汤梦玲 张玉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1-772,806,共3页
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地境及根群的认识,运用系统论中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探讨了地境稳定层概念。地境稳定层对物种的生境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更客观地表征植物物种的生存条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 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地境及根群的认识,运用系统论中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探讨了地境稳定层概念。地境稳定层对物种的生境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更客观地表征植物物种的生存条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境 分析 探讨 地境稳定层
下载PDF
植物地境稳定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汤梦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0-603,共4页
基于对地境及根群的认识,运用系统论中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和探讨了地境稳定层概念及层位的确定。地境稳定层对物种的生境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更客观地表征植物物种的生存条件,能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植物地境 分析 地境稳定层 研究
下载PDF
贺兰山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前后植物群落差异及地境结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旭 周建伟 冯海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4-241,共8页
为探究贺兰山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情况,依据生态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根群结构调查,以及植被地下生境土壤肥分养分取样与测试,对背景区与恢复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 为探究贺兰山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情况,依据生态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根群结构调查,以及植被地下生境土壤肥分养分取样与测试,对背景区与恢复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不同植物群落的地下生境范围,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植被恢复的土壤因子。结果表明:(1)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主要存在6种植物群落,背景区为针茅群落和白莲蒿群落,修复区在这两种群落之外新增了华北米蒿群落、寸草苔群落、火炬树群落和香蒲群落;(2)相较于背景区,修复区的针茅群落和白莲蒿群落的植物种类更丰富,且优势种的优势度较低,个体分布较为均匀,表明修复区针茅群落和白莲蒿群落存在向背景区演化的趋势;(3)地表以下0~20 cm土壤深度范围内是研究区植物群落主要的植物根系功能区,在此范围内修复区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远高于背景区,而修复区土壤中全磷含量低于背景区,土壤中磷成为制约植被恢复的主要元素,并且在植物根系功能区范围内,部分矿区仍存在土壤酸性污染,影响了植被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生态修复的覆土厚度、植物类型、土壤肥分等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地下生境 土壤因子 贺兰山露天煤矿
下载PDF
黑河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地境层次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汤梦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2-784,共3页
利用有关系统论的知识,详细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地境各层次的特点,分析表明,表层0~40 cm适于一年生植物生长,40~100 cm深度适于多年生植物生长,这一结论可作为确定物种生存条件的基础,也可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物种 地境层次 特点 分析
下载PDF
荒漠区植被斑块格局演化的生态地质学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古琴 周爱国 邢新丽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以植物根群为纽带,分析荒漠区地下生境结构与地表植被结构间的关系,据此推断荒漠区植被斑块格局演化的生态地质学机制。研究证明:荒漠区地下生境结构对地表植被具有控制作用;相对完善和稳定的地下生境结构是植被斑块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以植物根群为纽带,分析荒漠区地下生境结构与地表植被结构间的关系,据此推断荒漠区植被斑块格局演化的生态地质学机制。研究证明:荒漠区地下生境结构对地表植被具有控制作用;相对完善和稳定的地下生境结构是植被斑块形成和维持的基础;外力作用下地下生境结构的改变与重建则是植被斑块格局演化的深层机制;生态建设中,地下生境的保护与改善应作为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斑块 地下生境 植物根群 风蚀 荒漠区
下载PDF
喀斯特不同地下生境剖面植物根系拓扑结构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符裕红 张代杰 +3 位作者 项蛟 周焱 黄宗胜 喻理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5-874,共10页
喀斯特生境高度异质,根系分布复杂,为揭示喀斯特地下生境植物根系分布特征,明确地下生境剖面植物根系拓扑结构,探索喀斯特地区植物与生境的适应机制,为喀斯特石漠化区植物生长研究、树种选择和植被恢复技术提供依据和指导。以地下生境... 喀斯特生境高度异质,根系分布复杂,为揭示喀斯特地下生境植物根系分布特征,明确地下生境剖面植物根系拓扑结构,探索喀斯特地区植物与生境的适应机制,为喀斯特石漠化区植物生长研究、树种选择和植被恢复技术提供依据和指导。以地下生境类型及其根系分布特征为主线,在贵州区域范围内开展野外剖面调查,涉及39个区域共152个剖面样点,创新性地结合AutoCAD软件技术分析不同剖面生境的基本特征、植物根系的分布特点、根系拓扑构型特征等,探讨不同生境特征与根系拓扑特征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地下生境类型植物根系拓扑结构特征的异同。结果表明,(1)喀斯特植物根系分布与地下生境特征存在相互影响,岩石破碎度指数、土层深度、裂缝宽度、根系分布宽度、岩石斑块数、根系分布长度是导致生境类型差异性的重要表现因素。(2)通过生境指标及植物根系拓扑参数分类,剖面生境可划分为:表层空间类型、单层空间类型,多层空间类型,且多层空间类型数量最多;结合岩石类型和植被类型细分,将表层空间类型细分为2类,单层空间类型细分为4类,多层空间类型细分为4类。(3)喀斯特地下空间类型影响植物根系分布,并受岩石裂隙控制,多层空间中表现更为明显,乔木树种根系分布更为突出。(4)不同生境类型植物根系分支相对复杂,次级分支相对较多,植物根系的分叉分级受制于生境结构,根系拓扑指数范围为0.54—0.77,叉状型分布占66.78%,鱼尾型分布占33.22%,叉状型分支更占优势,植物主要采取多方向分支扩展的觅食性策略适应特殊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地下生境 植物根系 拓扑结构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