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扭伤后关节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变化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绯 潘钰 +3 位作者 吴琼 徐泉 李欣 张丽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踝扭伤恢复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肌力、刚度和本体感觉变化,分析踝关节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定量评价对踝扭伤康复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9年4月至7月,选取21例恢复期踝扭伤患者,记录双侧踝关节活动度、肌力,采用踝关节测试训... 目的通过观察踝扭伤恢复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肌力、刚度和本体感觉变化,分析踝关节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定量评价对踝扭伤康复的指导价值。方法 2019年4月至7月,选取21例恢复期踝扭伤患者,记录双侧踝关节活动度、肌力,采用踝关节测试训练系统评估双侧踝关节刚度,即背屈末端、跖屈20°和跖屈末端位置时关节活动所需力矩;同时定量评估踝关节本体感觉,包括关节活动阈值(MPT)和关节位置觉(PAPS)。比较双侧踝关节活动度、肌力、关节刚度和本体感觉,分析关节活动度、关节刚度和本体感觉之间相关性。结果患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活动度小于健侧(|t|> 2.817, P <0.05);背屈和跖屈肌力明显小于健侧(|t|> 5.785,P <0.01);患侧跖屈末端刚度明显大于健侧(t=3.036, P=0.007),而背屈末端和跖屈20°时关节刚度与健侧无显著性差异(t <0.874, P> 0.05);两侧MPT和PAPS无显著性差异(t <0.695, P> 0.05)。患侧跖屈活动度与跖屈末端刚度(r=-0.466, P <0.05)、MPT (r=-0.613, P <0.05)均呈负相关,MPT与跖屈末端刚度呈正相关(r=0.469, P <0.05)。结论踝扭伤恢复期患者背屈、跖屈关节活动度和肌力下降,跖屈末端关节僵硬度升高,且与本体感觉相关。踝关节生物力学和本体感觉定量测量有助于定量指导踝关节康复策略。踝扭伤患者康复需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背屈和跖屈活动度训练,尤其要重视跖屈刚度改善,可能有助于本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扭伤 跖屈 关节活动度 刚度 本体感觉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治疗偏瘫患者踝关节跖屈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哲 王国胜 郭钢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1-454,共4页
目的:研究全身振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另外23例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所有患者训练至少持续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 目的:研究全身振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另外23例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所有患者训练至少持续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进行肌张力、步态、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价。结果:治疗后4周、8周两组患者肌张力、步态、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肌张力、步态、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改善。在治疗后4周、8周全身振动组肌张力、步态、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常规康复组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可降低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改善步态,提高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屈痉挛 脑卒中 全身振动
下载PDF
踝关节跖屈、背屈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贵超 温建民 +1 位作者 潘贵春 徐影鹏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Pilon骨折在治疗中评价踝关节功能,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前后脱位的影像学依据。方法:35例正常成人,男21例(42踝),女14例(28踝);年龄21-48岁,平均31.6岁。踝关节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 目的:研究Pilon骨折在治疗中评价踝关节功能,诊断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前后脱位的影像学依据。方法:35例正常成人,男21例(42踝),女14例(28踝);年龄21-48岁,平均31.6岁。踝关节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大角度,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距骨踝关节面几何中心偏离胫骨中轴线的距离。结果:跖屈主动运动的最大角度,男(40.8°±3.1°),女(43.9°±4.8°);背屈主动运动的最大角度,男(27.6°±5.2°),女(26.5°±6.1°)。下胫腓联合间隙的宽度平均(3.2±0.5)mm。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平均(6.9±2.2)mm。踝关节的跖屈下胫腓联合有逐渐变窄的变化,平均2 mm。距骨中心中轴距:男性跖屈最大值2.4 mm、背屈2.5 mm,女性跖屈最大值1.9 mm、背屈2.0 mm,最小值均为0 mm。结论:男女之间无论是背屈还是跖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踝关节在运动灵活性上无性别差异。踝关节主动跖屈、背屈运动的最大角度为Pilon骨折术中踝关节功能评定提供参考,下胫腓联合宽度>3.5 mm为下胫腓联合分离,胫骨外侧与腓骨的胫侧重叠影宽度<5.5 mm时,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可能。距骨中心中轴距>2 mm提示踝关节前后脱位。Pilon骨折在恢复骨折解剖复位的同时要注意这两个指标,对于恢复踝关节的侧方稳定、前后方向稳定有重要意义,能指导踝关节骨折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跖屈 背屈
下载PDF
TENS配合PNF治疗脑卒中后踝跖屈内翻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倩雯 黄秀金 +1 位作者 赵建华 黄艳萍 《中国康复》 2009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配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踝跖屈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踝跖屈内翻,随机分为A、B2组各24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配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踝跖屈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踝跖屈内翻,随机分为A、B2组各24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关节被动运动及Bobath疗法等。A组同时增加TENS及PNF。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Berg评定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腓肠肌痉挛程度。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BI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SS评分明显下降(P<0.01、0.05);2组间比较A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TENS配合PNF治疗脑卒中后踝跖屈内翻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促进正常步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TENS PNF 踝跖屈内翻 痉挛
下载PDF
Rebuilding motor fun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based 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Xiao-yan Shen Wei Du +1 位作者 Wei Huang Yi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327-1332,共6页
Rebuilding the damaged motor functio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The function of the neural pathway under the damaged sites can be rebuilt using functio... Rebuilding the damaged motor functio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The function of the neural pathway under the damaged sites can be rebuilt using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ology.In this study,the locations of motor function sites in the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were determined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echnology.A three-dimensional map of the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compri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or function sit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uscle was drawn.Based on the individual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and normalized coordinates of the motor function sites,the motor function sites that control a certain muscle were calculated.Phasing pulse sequences were delivered to the determined motor function sites in the spinal cord and hip extension,hip flexion,ankle plantarflexion,and ankle dorsiflexion movements were successfully achiev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p of the spinal cord motor function sites was valid.This map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ites during the rebuilding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building motor function movement control spinal cord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motor function sites hip extension movement hip flexion movement ankle plantarflexion ankle dorsiflex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新型油液阻尼可调式踝足矫形器的跖屈阻尼在脑卒中患者步态中对胸廓和骨盆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凌华 山本澄子 +1 位作者 蔡丽飞 周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644,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跖屈阻尼条件下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中胸廓和骨盆运动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2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跖屈阻尼可调的油液阻尼器(OD)踝铰链的踝足矫形器,采用三维动作捕... 目的探讨不同跖屈阻尼条件下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中胸廓和骨盆运动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对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2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跖屈阻尼可调的油液阻尼器(OD)踝铰链的踝足矫形器,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测量步态中不同跖屈阻尼(OD1、OD2.5、OD4)对胸廓(T)和骨盆(P)的即时影响。观察初始着地(IC)、对侧足离地(CFO)、对侧初始着地(CIC)、足离地(FO)各时相骨盆和胸廓角度;步态周期胸廓角度变化(Tcyclex)、支撑期胸廓角度变化(TSTx)和单支撑期胸廓角度变化(TSSx)。在三个坐标轴上定义胸廓和骨盆运动角度:前后倾(x)、侧倾(y)、旋转(z)。结果三种阻尼条件下承重反应期时间有显著性差异(χ^(2)=7.923, P=0.019),且OD2.5时与OD4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7)。骨盆角度T_(CFOx)、P_(CFOz)、P_(CICx)和P_(FOx),胸廓角度T_(CFOx)、T_(CFOy)、T_(CFOz)和T_(FOx),胸廓和骨盆相对角度TP_(ICx)、TP_(CFOx)和TP_(CICx),以及TSSx在三种阻尼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异(χ^(2)> 6.077, P <0.05)。OD2.5时,各时相骨盆前倾减少;OD4时,骨盆前倾增加。CFO时,胸廓前后倾和侧倾幅度OD2.5时小于OD4时(P <0.05),胸廓旋转角度OD1时小于OD4时(P <0.05)。结论跖屈阻尼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中对胸廓和骨盆的运动产生明显影响。中等阻尼下骨盆前倾角度减少,胸廓和骨盆姿势更为直立,侧倾减少,姿势改善;阻尼过低或过高可导致骨盆前倾增大,胸廓侧倾增大;高阻尼下代偿性旋转运动出现,姿势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跖屈阻尼 胸廓 骨盆 运动学
下载PDF
跑姿再训练对跟腱形态学及等长收缩下跖屈力矩、跟腱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力勤 张希妮 +2 位作者 肖松林 杨洋 傅维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探究12周跑姿再训练(GR)对等长收缩时踝关节跖屈力矩、跟腱形态学及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跟腱传递力、预防和减少跑者跟腱损伤风险提供有效训练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GR组和对照组(CON组),完成干预的受试者共34人,其中GR组20人,CO... 探究12周跑姿再训练(GR)对等长收缩时踝关节跖屈力矩、跟腱形态学及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跟腱传递力、预防和减少跑者跟腱损伤风险提供有效训练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GR组和对照组(CON组),完成干预的受试者共34人,其中GR组20人,CON组14人。GR组穿着极简鞋进行前掌跑训练,CON组穿着原有跑鞋并保持原有的跑姿及强度进行跑步。干预前后使用超声影像联合等长收缩量化受试者跟腱长度及横截面积、跖屈力矩、峰值跖屈发力率、跟腱力、应力和应变。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12周跑姿再训练后,踝关节跖屈力矩存在时间的主效应(P<0.01),其中训练后GR组跖屈力矩增大的比例比CON组高17.1%;跟腱横截面积存在组别主效应(P<0.05),其中GR组的跟腱横截面积显著大于CON组横截面积,训练后GR组横截面积增大的比例比CON组高5.3%;跟腱力峰值存在时间主效应(P<0.01),其中训练后GR组跟腱力峰值增大的比例比CON组高17.1%。结论:12周循序渐进的跑姿再训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以增强踝关节屈肌力量,提高跟腱承载负荷和传递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跑姿再训练 超声影像 跟腱 跖屈力矩 形态学 力学特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尖足畸形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陶成 童光磊 +6 位作者 李飞 张敏 李司南 李红 易昕 董文旭 蔡云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尖足畸形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因下肢痉挛导致尖足的脑瘫患儿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注射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注射组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尖足畸形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因下肢痉挛导致尖足的脑瘫患儿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注射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注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对患儿下肢痉挛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治疗前,注射组患儿MAS评分[(3.31±0.76)分]、PROM值[(108.27±11.38)。]、GMFM-88评分[(54.31±10.31)分]与对照组患儿MAS评分[(3.40±0.65)分]、PROM值[(106.10±11.44)。]、GMFM-88评分[(55.62±10.2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2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治疗2周后外,剩余时间点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组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可快速改善尖足畸形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超声 脑性瘫痪 下肢痉挛 尖足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