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D,L-lactic acid) by Nitrogen and Nitrogen/Hydrogen Plasma for Improving Surface Hydrophilicity
1
作者 赵国巍 高俊萍 +1 位作者 高强 陈亚芍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30-234,共5页
Enhancement of the surface hydrophilicity of biodegradable poly (D,L-lactic acid) (PLA) films is studied. The PLA films were treated by nitrogen plasma (PLA-N2) and nitro- gen/hydrogen plasma (PLA-N2/H2), resp... Enhancement of the surface hydrophilicity of biodegradable poly (D,L-lactic acid) (PLA) films is studied. The PLA films were treated by nitrogen plasma (PLA-N2) and nitro- gen/hydrogen plasma (PLA-N2/H2), respectively. The surface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LA-N2 and PLA-N2/H2 were studied by static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surface free energy calcula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surface hydrophilicity of PLA-N2 and PLA-N2/H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ristine PLA, and the surface hydrophilicity of PLA-N2 film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LA-N2/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surface modification pla films hydrophilicity
下载PDF
Influence of air addition on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treated by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plasma brush 被引量:5
2
作者 Jiacun WU Kaiyue WU +3 位作者 Junyu CHEN Caihong SONG Pengying JIA Xuechen L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27-134,共8页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plasma brush with air addition is employed to trea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surfac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hydrophilicit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asma plume generated by the p...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plasma brush with air addition is employed to trea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surface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hydrophilicity.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lasma plume generated by the plasma brush presents periodically pulsed current despite a direct current voltage is applied.Voltage-current curve reveals that there is a transition from a Townsend discharge regime to a glow one during one discharge period.Optical emission spectrum indicates that more oxygen atoms are produced in the plume with increasing air content,which leads to the better hydrophilicity of PET surface after plasma treatment.Besides,an aging behavior is also observed.The hydrophilicity improvement is attribu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oxygen functional groups,which increase in number with increasing air content.Moreover,some grain-like structures are observed on the treated PET surface,and its mean roughn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ir content.These result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hydrophilicity improvement of PET surface with a larg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brush water contact angle surface modification plasma treatment hydrophilicity improvement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R-39 Polymer Film Using RF and DC Glow Discharges Plasma
3
作者 Mohamed Hassouba Nagia Dawood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7年第12期2021-2033,共13页
Surfaces of optical elements are deposited by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ARCs) to decrease the reflection of light. Surface needs treatment before depositing the ARC one of treatment processes by plasma for adhesion imp... Surfaces of optical elements are deposited by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ARCs) to decrease the reflection of light. Surface needs treatment before depositing the ARC one of treatment processes by plasma for adhesion improvement and surface hardening. A comparison of RF and DC glow discharges treated CR-39 polymer films giv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these surface processes.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 plasma-treated samples are examined by microscopy techniques include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and refractive index measurem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sma treatment modifies the polymer surface in both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It i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is enhanced after plasma treatment. It is found that, RF plasma is more effective than DC plasma in CR-39 surface modification, as it implants more oxygen atoms into the surface and makes the contact angle declining to a lower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plasma RF DISCHARGE DC DISCHARGE CR-39 Polymer FILM
下载PDF
等离子体聚合改性在丙纶无纺布亲水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然 林彬泽 +4 位作者 马乐 聂千然 田美琳 施昌勇 陈强 《印染助剂》 CAS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使用等离子体通过两步法对丙纶无纺布进行亲水整理。采用氮气等离子体处理丙纶无纺布,在纤维表面产生自由基;抽出氮气导入丙烯酸气体,利用自由基引发其聚合,并应用等离子体放电提高丙烯酸气体能量以加速聚合。采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ATR... 使用等离子体通过两步法对丙纶无纺布进行亲水整理。采用氮气等离子体处理丙纶无纺布,在纤维表面产生自由基;抽出氮气导入丙烯酸气体,利用自由基引发其聚合,并应用等离子体放电提高丙烯酸气体能量以加速聚合。采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AT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对整理后静置3个月的丙纶织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纤维在1700~1725 cm^(-1)处红外吸收略有增强,XPS发现整理后丙纶中存在羰基,说明丙烯酸对丙纶纤维实现了表面改性;整理对纤维形貌改变不大,仅表面出现少量鳞片状突起物;整理前丙纶无纺布的平均接触角为127°,整理后水滴于0.20 s内完全润湿,接触角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纶 丙烯酸 亲水整理 等离子体聚合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含K_(2)SiF_(6)电解液对钛合金膜层组织与亲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梅雁骏 马凤仓 +1 位作者 康彬彬 刘磊 《广州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42-50,共9页
TC4作为一种常见的钛合金材料,其表面改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微弧氧化法,用不同浓度的K_(2)SiF_(6)电解液制备镀件,并与不含K_(2)SiF_(6)的主电解液制备的镀件进行对比,探究K_(2)SiF_(6)-Na_(3)PO_(4)电解液体... TC4作为一种常见的钛合金材料,其表面改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微弧氧化法,用不同浓度的K_(2)SiF_(6)电解液制备镀件,并与不含K_(2)SiF_(6)的主电解液制备的镀件进行对比,探究K_(2)SiF_(6)-Na_(3)PO_(4)电解液体系对钛合金膜层组织及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电导率与K_(2)SiF_(6)含量正相关,K_(2)SiF_(6)的添加增大了反应电压与膜层中TiO_(2)金红石相的比例;相较于不含K_(2)SiF_(6)的主电解液,添加2 g/L、4 g/L的K_(2)SiF_(6)使得膜层的F含量分别增加0.56%、0.94%,Si含量分别增加0.64%、1.02%,孔隙率分别增大2.05%、7.23%,接触角分别减小19.9°、33.7°;4 g/L的K_(2)SiF_(6)添加量制备的镀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六氟硅酸钾 亲水性测试 表面改性 膜层组织
下载PDF
PET薄膜的亲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丁蕊蕊 潘均安 +7 位作者 阳范文 苏昊橼 陈志琪 卓志宁 丁华畅 郑皙月 周馨怡 冯泳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380,共7页
目的 探索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亲水改性的制备工艺,研究其是否能有效提高PET薄膜表面的亲水性。方法 将PET薄膜裁剪成1 cm×4 cm的矩形样条,样条放入盛有无水乙醇的离心管中超声清洗,经烘干后再放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 目的 探索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亲水改性的制备工艺,研究其是否能有效提高PET薄膜表面的亲水性。方法 将PET薄膜裁剪成1 cm×4 cm的矩形样条,样条放入盛有无水乙醇的离心管中超声清洗,经烘干后再放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溶液中进行引发反应,引发完成的PET薄膜样条依次用无水乙醇、水超声清洗后放入PVP溶液进行改性,最后超声清洗并烘干放置24 h进行接触角测试与红外光谱测试,分别评价PET薄膜的亲水性与表面成分变化。结果 使用不同PVP进行改性,PVP-K90对PET薄膜的改性效果最佳,接触角下降最明显,其接触角为21.3°。研究不同浓度TBHP对接触角的影响,随着TBHP浓度增加,接触角逐渐减小,TBHP浓度为1%时,其接触角为28°。探究不同浓度PVP-K90对接触角的影响,随着PVP-K90浓度增加,接触角呈现先减小后略有增大的变化趋势,PVP-K90浓度为5%时达到最小值(24.2°)。最佳配方和工艺为:5%PVP-K90+1%TBHP,温度80℃,转速600 r/min,反应时间1 h。PET薄膜的接触角从改性前的81.7°下降到改性后的29.5°,亲水性显著提高。亲水改性PET薄膜超声清洗20 min以上,接触角仍保持不变,红外光谱在3 427、1 608 cm^(-1)的特征峰明显增强,PVP以化学键合方式接枝在PET表面。结论 以TBHP作引发剂,PVP-K90作改性剂,通过表面接枝方法可有效提高PET薄膜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薄膜 聚乙烯吡咯烷酮 亲水改性 表面接枝 接触角
下载PDF
高纯空气介质阻挡辉光放电对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表面改性研究
7
作者 陈龙溪 孟祥佳 +1 位作者 王进芳 刘姿秀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6-22,共7页
设计智能等离子体放电实验系统,并通过高纯空气介质阻挡辉光放电(DBGD)等离子体对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接触角测试仪对样品表面进行接触角测量和固体表面能分析;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BOPP膜表面的化学成分变... 设计智能等离子体放电实验系统,并通过高纯空气介质阻挡辉光放电(DBGD)等离子体对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接触角测试仪对样品表面进行接触角测量和固体表面能分析;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BOPP膜表面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产生介质阻挡辉光放电的间隙与气体气压大小成反比,高纯空气介质阻挡辉光放电对改善BOPP膜表面的固体表面能效果明显,表面液体接触角显著变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效果随处理时间和放电功率密度的增加而显著提升。通过对处理前后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处理后的样品出现了新的C—O基团和C—H键等,薄膜表面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等离子体放电实验系统 高纯空气 介质阻挡辉光放电 BOPP薄膜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郑培超 王金梅 +2 位作者 胡章芳 郝宏刚 王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2-1546,共5页
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大气压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实验研究了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大气压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实验研究了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能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的处理效果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聚酰亚胺薄膜的水接触角逐渐降低,而表面能逐渐增加,并且处理后的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会出现老化效应。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发现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更加粗糙,同时质量也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体射流 表面改性 聚酰亚胺薄膜 亲水性 表面能 老化效应
下载PDF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 被引量:30
9
作者 牛铮 邵涛 +3 位作者 章程 于洋 姜慧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6-1541,共6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等离子体对于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在大气压下DBD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导致处理不均匀,使其应用受限。为此采用单极性重复频率ns脉冲电源在常压空气中产生均匀DBD,利用不同的条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 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等离子体对于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在大气压下DBD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导致处理不均匀,使其应用受限。为此采用单极性重复频率ns脉冲电源在常压空气中产生均匀DBD,利用不同的条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薄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结果显示均匀DBD能有效提高材料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并且改性效果与处理时间、施加电压、重复频率和气隙间距密切相关。较高的施加电压和重复频率,以及较长的处理时间和较窄的气隙间距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可以为聚合物改性应用优化提供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DBD) 等离子体 聚合物 表面改性 亲水性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增强聚合物薄膜表面亲水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建杭 方志 +1 位作者 章程 赵龙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3-887,共5页
为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能,用介质阻挡放电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并研究了DBD等离子体处理对这些材料亲水性的影响;测量了材料表面水接触角和表面能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处理后的材料在空气中... 为提高聚合物材料的表面性能,用介质阻挡放电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并研究了DBD等离子体处理对这些材料亲水性的影响;测量了材料表面水接触角和表面能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处理后的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的老化效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聚合物薄膜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接触角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表面能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均在一定处理时间后达到饱和值;处理后的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会出现老化效应,但即使放置12天后,材料表面水接触角仍远低于处理前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表面改性 聚合物薄膜 亲水性 老化效应
下载PDF
介质阻挡电晕放电用于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穆海宝 高唯 +3 位作者 喻琳 张冠军 廖一帆 李锐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17-2223,共7页
聚丙烯薄膜浸渍特性是电力电容器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改善聚丙烯薄膜的浸渍特性,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薄膜表面进行了改性研究。首先基于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原理制作了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研究了其放电的电学特性。然后利用该装置产... 聚丙烯薄膜浸渍特性是电力电容器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改善聚丙烯薄膜的浸渍特性,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薄膜表面进行了改性研究。首先基于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原理制作了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研究了其放电的电学特性。然后利用该装置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聚丙烯薄膜的材料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测量材料表面处理前后的表面化学元素、微观形貌和表面静态水接触角的变化,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对材料表面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薄膜经过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表面的极性含氧基团数量增加到10%,静态接触角降低了30%,材料表面粗糙度和浸渍特性都有较大提高;其电学特性也发生了变化,处理之后聚丙烯薄膜的交流击穿电压提高了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电晕放电 聚丙烯薄膜 表面改性 亲水性 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等离子体轰击致聚酰亚胺表面亲水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进 吴臣国 +2 位作者 吴佩璇 王三坡 沈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等离子体轰击聚酰亚胺表面会提高挠性印制电路板中溅射铜膜与聚酰亚胺基板的附着力,同时聚酰亚胺表面亲水性随之改变。本文通过改变轰击等离子体种类、轰击电流、轰击时间和轰击气压等条件,研究这些工艺参数与聚酰亚胺表面亲水性的相互... 等离子体轰击聚酰亚胺表面会提高挠性印制电路板中溅射铜膜与聚酰亚胺基板的附着力,同时聚酰亚胺表面亲水性随之改变。本文通过改变轰击等离子体种类、轰击电流、轰击时间和轰击气压等条件,研究这些工艺参数与聚酰亚胺表面亲水性的相互关系。在等离子体轰击处理后的聚酰亚胺上磁控溅射镀铜并电镀加厚,利用剥离强度测试仪测量铜膜与聚酰亚胺基板的附着力,并分析亲水性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等离子体轰击可以增强聚酰亚胺的亲水性及聚酰亚胺基板与铜膜的附着力,且亲水性越好的样品,溅射镀铜后铜膜与基板的附着力也越好,并得到了等离子体轰击参数与亲水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可以把测量亲水性作为聚酰亚胺表面等离子体轰击效果的一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聚酰亚胺 亲水性 剥离强度
下载PDF
微波等离子体对聚乙烯材料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真 邱晔 +3 位作者 洪品杰 戴树珊 杨爱民 崔永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6-488,共3页
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可以赋予材料表面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提高材料的亲水性、粘结性、电镀和生物匹配性等.在表面改性方法中,新近发展的等离子体改性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工艺干法化,不影响材料本体结构和性能等优点而日... 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可以赋予材料表面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提高材料的亲水性、粘结性、电镀和生物匹配性等.在表面改性方法中,新近发展的等离子体改性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工艺干法化,不影响材料本体结构和性能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2].微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聚乙烯 亲水性
下载PDF
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对聚丙烯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方志 章程 +1 位作者 胡建杭 赵龙章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409,共6页
用大气压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对聚丙烯(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手段,研究了DBD等离子体处理前后PP膜的表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薄膜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其... 用大气压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对聚丙烯(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手段,研究了DBD等离子体处理前后PP膜的表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PP薄膜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其表面结构变粗糙,且引入了极性基团,表面微观样貌和表面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PP膜表面水接触角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处理8s时达到饱和值53°。对改性后的PP薄膜在空气中放置时的老化效应进行研究后发现,即使放置12天后其表面水接触角仍远低于改性前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表面改性 聚丙烯薄膜 亲水性 老化效应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与粘接性能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冬义 钟少锋 +1 位作者 赵玲利 王守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真空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对聚四氟乙烯(Teflon)薄膜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并对等离子体处理后Teflon之间粘接性能作了研究,找到了一些实用的工艺;采用静态接触角、SEM和XPS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Teflon的表面接触角、时效性、微观... 利用自行研制的真空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对聚四氟乙烯(Teflon)薄膜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并对等离子体处理后Teflon之间粘接性能作了研究,找到了一些实用的工艺;采用静态接触角、SEM和XPS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Teflon的表面接触角、时效性、微观结构及表面成分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其表面接触角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存在一个最佳值,随着处理时间的进一步增加,其亲水性又开始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聚四氟乙烯薄膜 表面改性 粘接
下载PDF
增强聚丙烯薄膜表面经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改性后的亲水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源 方志 蔡玲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1-1149,共9页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射流在薄膜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利用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增强其表面亲水性,通过测量电压电流波形、Lissajous图形和发射光谱等来诊断其放电特性,通过水接触角和表面... 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射流在薄膜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利用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增强其表面亲水性,通过测量电压电流波形、Lissajous图形和发射光谱等来诊断其放电特性,通过水接触角和表面能测量等手段来研究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PP薄膜表面特性的影响,为实际应用选择最优的处理条件提供参考。研究了改性距离、处理时间和功率密度等参数对改性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处理后的PP薄膜放置在空气中的老化效应,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氩等离子体射流产生的粒子主要有OH、N2、Ar和少量的O,其气体温度在317~362K范围内变化,是典型的低温等离子体。PP薄膜经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后,其表面水接触角下降,表面能上升,两者均在一定处理时间内达到饱和状态。处理后表面水接触角可下降到最小值55°,表面能可增加到最大值45.313mJ/m2。通过减小改性距离、增加功率密度可以缩短时间并提高改性效果,从而提高处理效率。改性后的PP薄膜存在老化效应,但即使放置10d后,其表面水接触角仍为70.5°,远低于处理前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大气压 表面改性 聚丙烯(PP)薄膜 亲水性 功率密度 改性距离
下载PDF
臭氧化法表面改性聚苯乙烯薄膜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一杨 阚秋斌 +2 位作者 魏胜 张占文 陈素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为增强聚苯乙烯(PS)与聚乙烯醇(PVA)之间的结合力,进而提高PS-PVA双层空心微球存活率。利用臭氧化改性法在酸性介质中对聚苯乙烯薄膜进行表面改性,用红外光谱对处理后的表面进行了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过后聚苯乙烯表面产生羟基... 为增强聚苯乙烯(PS)与聚乙烯醇(PVA)之间的结合力,进而提高PS-PVA双层空心微球存活率。利用臭氧化改性法在酸性介质中对聚苯乙烯薄膜进行表面改性,用红外光谱对处理后的表面进行了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过后聚苯乙烯表面产生羟基、羰基等极性基团;接触角测试证明,处理后的表面由憎水变为亲水,并通过纳米压痕划痕法得到了处理前后PS与PVA薄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臭氧化改性后PS与PVA膜间作用强度增大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膜 表面改性 亲水性 表面形貌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对聚烯烃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丽惠 陈亚芍 刘鹏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0,共4页
用Ar、O2 、N2 、及Ar/O2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聚烯烃膜 ,通过接触角测量 ,观察了不同等离子体、不同处理条件对聚烯烃膜浸润性的影响。以X光电子能谱 (XPS)和显微扫描电镜 (SEM )等为手段 ,探讨并比较了不同等离子体对聚烯烃膜的表面改性... 用Ar、O2 、N2 、及Ar/O2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聚烯烃膜 ,通过接触角测量 ,观察了不同等离子体、不同处理条件对聚烯烃膜浸润性的影响。以X光电子能谱 (XPS)和显微扫描电镜 (SEM )等为手段 ,探讨并比较了不同等离子体对聚烯烃膜的表面改性及刻蚀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不同的等离子体处理的聚烯烃样品的亲水性提高程度不同 ,其中以Ar/O2 混合气体等离子处理的聚乙烯样品亲水性提高最大 ,O2 对聚四氟乙烯的刻蚀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烯烃膜 表面改性 研究 刻蚀 亲水性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聚丙烯薄膜气相接枝丙烯酸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月然 王振欣 +5 位作者 魏俊富 程春祖 任婉婷 付中玉 李健 聂锦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5,共6页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PP)薄膜后在气相环境中引发丙烯酸在其表面接枝聚合。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处理15 min即可使PP薄膜的接触角从97°降至32°,说明亲水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在PP薄膜表面,生...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PP)薄膜后在气相环境中引发丙烯酸在其表面接枝聚合。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处理15 min即可使PP薄膜的接触角从97°降至32°,说明亲水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在PP薄膜表面,生成了众多1~2μm的凸起物。经10 min沸水处理后,接枝PP薄膜的水接触角无明显增加,揭示出气相接枝可有效克服单纯等离子体处理存在的时效性问题。在55℃下接枝丙烯酸15 min,PP薄膜的接枝率和接触角可分别达到0.45%和32°,是较优的接枝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气相接枝 表面改性 亲水性 丙烯酸
下载PDF
大气压下纳秒脉冲弥散放电对铜的表面处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章程 周中升 +3 位作者 王瑞雪 沈苑 方志 邵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8-1465,共8页
纳秒脉冲弥散放电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高功率密度、高电子能量的低温等离子体。为了研究弥散放电等离子体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作用,利用上升沿约150 ns、脉宽约300 ns的MPC-50D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下(空气)管-板电极之间产生弥散放电,... 纳秒脉冲弥散放电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高功率密度、高电子能量的低温等离子体。为了研究弥散放电等离子体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作用,利用上升沿约150 ns、脉宽约300 ns的MPC-50D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下(空气)管-板电极之间产生弥散放电,寻找最佳弥散放电参数,并对金属Cu表面进行了弥散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重复频率的增加,弥散放电增强,瞬时功率增大,沉积能量增多。当施加电压为31 kV,重复频率为800 Hz,间隙距离为3 cm时,得到最佳的弥散放电效果。此外,采用发射光谱检测到空气中弥散放电中N2(C→B,0-0)的第二正带系和N2+(B→X,0-0)的第一负带系。采用大气压弥散放电等离子体对金属Cu表面处理的结果显示处理后的Cu表面出现孔径约0.5μm的熔孔;Cu的亲水性及表面能有明显提高,在处理90 s后趋于饱和。显微硬度测量结果表明,表层硬度在等离子体处理时间480 s后提高约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弥散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发射光谱 亲水性 硬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