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凝血标志物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
作者 张世杰 孟宪春 +2 位作者 孙萍萍 杨静静 吴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 目的探讨新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在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DIC患儿(观察组),根据其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6例)和死亡组(21例),另外以同期出生的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发生DIC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组别TM、TAT、PIC和t-PAIC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M、TAT、PIC和t-PAIC在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IVH、脓毒症和PI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pgar评分、出生窒息、脓毒症和PIH是新生儿发生DIC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TM、TAT、PIC和t-PAIC联合诊断新生儿DIC的价值优于单独诊断。死亡组TM、TA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2组PIC、t-PA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水平升高是影响新生儿DI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TAT为21.72μg/L时,其预测新生儿DIC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66~0.8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2%。结论TM、TAT、PIC和t-PAIC联合应用对新生儿DIC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TAT、TM、PIC、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2
作者 覃双全 曾宪华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DIC分为观察组(发生DIC,n=37)及对照组(未发生DIC,n=95)。检测2组血浆TAT、TM、PIC、t-PAIC浓度。应用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T、TM、PIC、t-PAIC浓度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临床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对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TAT、TM、PIC、t-PAI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517(95%CI:1.155,1.879)]、TM[OR=1.647(95%CI:1.108,2.186)]、PIC[OR=3.989(95%CI:2.986,4.992)]、t-PAIC[OR=1.111(95%CI:0.854,1.368)]是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T、TM、PIC、t-PAIC是预测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有效指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90,0.939)、0.771(95%CI:0.673,0.870)、0.847(95%CI:0.804,0.889)、0.680(95%CI:0.573,0.787),联合预测效能更优异(P<0.001),AUC为0.904(95%CI:0.875,0.933)。结论TAT、TM、PIC和t-PAIC检测对判断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是否发生DIC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4个指标联合预测DIC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血液毒素 中毒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参考区间的研究
3
作者 张蕾 陈壹明 袁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3期2844-2848,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在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中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表观健康老年人83...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在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中的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表观健康老年人839例,其中男418例(60~<70岁141例、70~<80岁135例、≥80岁142例),女421例(60~<70岁145例、70~<80岁140例、≥80岁136例)。采用广州万孚生物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Shine i2900及配套试剂检测TAT和PIC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TAT在各年龄段男性中的水平均低于女性(P<0.01),60~<70岁与70~<80岁中,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80岁与≥80岁中,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IC水平在男性组与女性比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段,男性组内和女性组内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总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TAT参考区间:男性60~<80岁为0.69~2.42 ng/mL,男性≥80岁为0.87~3.71 ng/mL,女性60~<80岁为0.67~2.82 ng/mL,女性≥80岁为1.00~3.66 ng/mL;PIC参考区间:60~<70岁为0.10~0.89μg/mL,70~<80岁为0.12~0.99μg/mL,≥80岁为0.21~1.06μg/mL。结论健康老年人的TAT和PIC水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中存在差异,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地区表观健康老年人群的TAT和PIC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参考区间 老年人
下载PDF
凝血相关指标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代炼 陈莉 +1 位作者 封彦楠 肖永琴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素(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本院IC...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素(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254例危重症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VTE分为VTE组(106例)和无VTE组(148)。使用高灵敏度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量患者空腹静脉血中TAT、PIC、TM和t-PAIC水平。使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和VTE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它们在区分VTE中的诊断效率。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患者的28 d存活率。结果在纳入患者中,VTE发生率41.7%,包括16.5%肺血栓栓塞(PE),20.5%深静脉血栓(DVT)和4.7%其他(静脉导管或浅静脉)血栓形成。与无VTE组相比,VTE组入院时血管加压药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CRP水平、TAT、PIC、TM、t-PAIC、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TAT、PIC、TM、t-PAIC与危重症患者VTE密切相关(P<0.05)。在4个凝血标志物中,tPAIC的最低曲线下面积(AUC)为0.615,TAT的最高AUC为0.711。当应用TAT、PIC、TM、t-PAIC的组合时,AUC增加到0.814,敏感性增加到74.1%。在4种凝血标志物中,TAT、PIC和TM高水平患者的28 d存活率显著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结论TAT、PIC、TM、t-PAIC联合在评估危重症患者VTE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并优于单一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素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危重症 静脉血栓栓塞
下载PDF
外周血t-PAIC、PIC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下肢DVT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胡素玲 魏彤 +2 位作者 赵辉 南硕 张立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6名疑似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临床... 目的:探讨外周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6名疑似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临床确诊为下肢DVT的患者纳入DVT组(n=41),非下肢DVT患者纳入非DVT组(n=165);DVT组患者再根据分期分为急性期组(n=14)、亚急性期组(n=16)和慢性期组(n=11)。比较DVT组和非DVT组、DVT组中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指标(t-PAIC及PIC水平)、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值)、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下肢DVT分期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其对下肢DVT的诊断价值。结果:DVT组患者t-PAIC及PIC水平、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值、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均高于非DVT组(P<0.05)。DVT组中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t-PAIC及PIC水平、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值、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相关性分析显示,t-PAIC及PIC水平、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值、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与下肢DVT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r=0.654、0.812、0.514、0.711、0.68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PAIC及PIC水平、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值、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及联合检测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65,0.759,0.730,0.752和0.89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P<0.05)。结论:外周血t-PAIC、PIC水平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下肢DVT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有利于疾病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和血栓弹力图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
6
作者 赖媛媛 何振业 +4 位作者 沈化清 林一腾 刘熙君 齐军 林勇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 目的 分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和血栓弹力图(TEG)评估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20例肿瘤患者(病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基于Caprini评分将肿瘤患者细分为不同血栓风险组,比较各组TAT、PIC、TEG各参数的差异。比较不同肿瘤类型患者3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PIC、TEG各参数诊断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效能。结果 病例组TAT、PIC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极高风险组TAT、PIC高于中/低风险组(P<0.05);肝癌、肺癌、肠癌、胃癌患者TAT、PIC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EG评价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性分别为85.0%、55.0%、56.70%,特异性分别为93.3%、81.7%、7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72、0.63。结论 TAT、PIC可早于TEG提示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能更好地提示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肿瘤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文欣 李强 +4 位作者 薛赢俊 邵华卿 李贞 陆文倩 胡晓波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4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其中81例为呼吸道肿瘤组、83例为消化道肿瘤组)和5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分别比较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恶性肿瘤有转移者和恶性肿瘤无转移者之间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TM、TAT、PIC、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道肿瘤组TM、TAT、P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I-C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组TM、TAT、PIC、t-PAI-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有转移者TAT、PIC、t-PAI-C水平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而TM水平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肿瘤组和消化道肿瘤组中恶性肿瘤有转移者的TAT、PIC、t-PAI-C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T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玉虹 江秀娟 +2 位作者 崔杰 姜俊峰 段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淋巴瘤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治和未缓解组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血浆TM、PIC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IC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TM、PIC与LDH预后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DLBCL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DLBCL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下载PDF
长沙健康妊娠妇女新凝血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燕贻 胡芸 +1 位作者 武明阳 项忠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 目的:妊娠妇女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最新的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ound,tPAI-C)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不同妊娠时期的水平变化,并建立其参考区间,为临床医师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产科进行孕期检查和生产的492例健康妊娠妇女,将其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和产褥组,并选取123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TAT、PIC、tPAI-C和TM的水平。分析非妊娠妇女、妊娠妇女、产褥期妇女各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并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结果:TM、TAT在早孕、中孕及晚孕组逐渐升高,在产褥组逐渐降低(P<0.05或P<0.01)。健康非妊娠妇女的PIC水平低于妊娠妇女(P<0.05或P<0.01),而妊娠和产褥期妇女的P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非妊娠妇女tPAI-C水平低于妊娠妇女(P<0.05或P<0.01),产褥期妇女t PAIC水平显著降低(P<0.01)。TM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3.20~4.60 TU/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3.12~7.90 TU/mL,晚孕期为3.42~8.29 TU/mL,产褥期为2.70~6.40 TU/mL。TAT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0.50~1.64 ng/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0.52~6.91 ng/mL,晚孕期为0.96~12.92 ng/mL,产褥期为0.82~3.75 ng/mL。PIC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0.160~0.519 ng/mL,妊娠妇女为0.162~0.770μg/mL。tPAI-C的参考区间:健康非妊娠妇女为1.90~4.80 ng/mL,早孕期和中孕期为2.03~9.33 ng/mL,晚孕期为2.80~14.20 ng/mL,产褥期为1.10~8.40 ng/mL。结论:妊娠妇女的4项新凝血标志物TM、TAT、PIC及tPAI-C的水平随孕期的发展显著升高,生产后逐步恢复正常;本研究建立了妊娠妇女TM、TAT、PIC、tPAI-C的参考区间,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妊娠妇女血栓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的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剂复合物 参考区间
下载PDF
血浆TAT、PIC、TM及t-PAIC联合检测诊断肝癌血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艳 孙家祥 +1 位作者 李依蔓 刘朝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检测诊断肝癌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42例肝癌患者... 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联合检测诊断肝癌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4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形成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35例)和无血栓组(1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两组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以及其联合检测对肝癌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与血浆FDP、D-D水平呈正相关(r=0.275~0.457,P<0.05),与血浆FIB、AT-Ⅲ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浆TAT、PIC、TM、t-PAIC诊断肝癌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550、0.672、0.650,联合诊断的AUC为0.915,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AT、PIC、TM及t-PAIC联合检测肝癌血栓优于单项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_(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静 孙元莹 +3 位作者 张云燕 王汝海 姚国恩 李志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36-1539,15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亚组;在C组及D组中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D组术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尾静脉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并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PAP)水平及血小板数量。结果 A、B组内各时间点均无自然死亡大鼠,C、D两组术后6、12、24 h组均无自然死亡大鼠;术后48 h及72 h,C组的存活数量分别为4只、3只,D组存活数量分别为6只、4只。在各个时间点,4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及血小板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C组,D组的各个时间点的GMP-140水平较低、血小板数目较高(P<0.05),D组术后6 h、24 h、48 h及72 h的PAP浓度较低(P<0.05),D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TAT浓度较低(P<0.05)。C组及D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血小板数目水平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有影响,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小板 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大鼠
下载PDF
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雯雯 殷雨梅 +4 位作者 白洁 柴华 李芳 白利萍 朴文花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18-921,926,共5页
目的探讨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42例,分为DVT组(68例),非DVT组(74例)... 目的探讨出凝血分子标志物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142例,分为DVT组(68例),非DVT组(7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入选者血浆TAT、TM、PIC、t-PAIC、FDP和DD水平差异;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诊断DVT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最佳截断值。结果血浆各分子标记物水平DVT组均高于非DVT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非DVT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显示,TAT、PIC、TM、t-PAIC、DD、FD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842、0.675、0.702、0.811和0.796,TAT+PIC、TAT+PIC+TM+t-PAIC、DD+FDP+PIC+TAT、TAT+PIC+TM+t-PAIC+DD+FDP诊断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AUC高于DD+FDP(0.922、0.927、0.963和0.966 vs.0.872)。结论TAT、PIC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比较高,可作为DVT诊断的良好指标,当联合其他出凝血分子标记物DD、FDP、TM、t-PAIC检测时,可提高骨科患者术后DVT形成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高原地区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栓前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满桂 李生梅 +2 位作者 解承娟 仲海娟 祁云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与稳定期患者血栓前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与稳定期患者血栓前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AECOPD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3 mL,通过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法检测TAT、PIC、TM、t-PAIC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TAT为(4.94±2.75)ng/mL,PIC为(1.13±0.22)μg/mL,TM为(9.10±2.47)IU/mL,t-PAIC为(8.31±2.36)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栓前标志物指标对判断AECOPD患者是否发生血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AECOPD患者的TAT、PIC、TM、t-PAIC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于血栓形成,检测TAT、PIC、TM、t-PAIC水平对判断AE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α_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魏文宁 宋善俊 +1 位作者 刘仲萍 王爱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a_(2-)纤溶酶抑制物(a_(2-)PI)检测方法,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AMI,n=44)TAT和a_(2-)PI)水平分别为(16.00±13.20)μg/L、(1.40±0.46)kU/L,陈旧性心肌梗塞(OMI,n=16)分... 采用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a_(2-)纤溶酶抑制物(a_(2-)PI)检测方法,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AMI,n=44)TAT和a_(2-)PI)水平分别为(16.00±13.20)μg/L、(1.40±0.46)kU/L,陈旧性心肌梗塞(OMI,n=16)分别为(8.76±6.74)μg/L、(1.22±0.41)kU/L;不稳定性心绞痛(UA,n=21)分别为(13.80±8.95)μg/L、(2.05±1.62)kU/L,稳定性心绞痛(SA,n=15)分别为(7.30±4.67)μg/L、(1.18±0.40)kU/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32±4.37)μg/L(n=45)和(1.05±0.14)kU/L(n=33)。结论:冠心病患者除SA组外,其他类型冠心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以及纤溶受抑状态,其中AMI和UA组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溶酶抑制物 TAT 测定
下载PDF
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在诊断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沈薇 周景艺 +2 位作者 顾怡 沈文艳 李敏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6期905-908,共4页
目的评估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制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 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凝血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制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 PAI-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仁济医院收集的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样本66例,32例为慢性期DVT,34例为急性期DVT检测凝血标志物。使用SYSMEX CS5100血凝分析仪测定D-D和FDP,使用SYSMEX HISCL5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TAT、TM、PIC、t PAI-C,均为配套试剂。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样本作为正常对照。数据用SPSS11.0软件分析。结果慢性期DVT患者,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0.079±0.093)μg/ml、(1.60±2.41)μg/ml、(3.36±3.73) ng/ml、(9.89±2.13) TU/ml、(1.008±1.096) ug/ml、(9.83±3.84) ng/ml;急性期DVT患者,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2.47±2.80)μg/ml、(32.6±42.11)μg/ml、(17.64±18.35) ng/ml、(9.74±3.01) TU/ml、(5.658±6.974) ug/ml、(11.58±6.52) ng/ml;正常对照组,D-D、FDP、TAT、TM、PIC、t PAI-C均值分别为(0.073±0.088)μg/ml、(1.62±2.49)μg/ml、(2.60±1.13) ng/ml、(8.08±1.49) TU/ml、(0.459±0.105) ug/ml、(5.59±2.25) ng/ml。组间比较显示,急性和慢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D-D、FDP、TAT、PIC。正常组和急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D-D、FDP、TAT、TM、PIC、t PAI-C;正常组和慢性期DVT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水平)的指标为TM、t PAI-C。结论对于诊断急性DVT来说,D-D、FDP、TAT、TM、PIC、t PAI-C这6项指标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慢性DVT患者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TM、t PAI-C表现增高,说明血栓后血管修复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而对于急性期DVT而言,D-D、FDP、TAT、PIC下降明显,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酶调制蛋白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 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浆sTM变化与凝血和纤溶系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小龙 蔡淑玉 +1 位作者 熊昭君 方习武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为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 法 我们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sTM、蛋白C(PC)、凝血酶原 片段F1+2、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 目的 为评价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与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关系。方 法 我们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名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中sTM、蛋白C(PC)、凝血酶原 片段F1+2、纤溶酶 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1)和D 二聚体(DD)含量。结果 患者血浆中的sTM(P<0.01)、t PA(P<0.05)、PAP(P<0.01)、PC(P<0.05)和F1+2 (P<0.05)较50名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TM和PAP升高更加显著。在糖尿病患者中,sTM 与PC呈负相关(r=-0.50,P<0.001),而与PAP呈正相关(r=0.47,P<0.001);PAI 1和DD与正常对照组相 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均是活化的,高浓度sTM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 活化标志,其能否当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血栓症或冠心病的一个早期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2型糖尿病 血浆 TM 纤溶系统 凝血 PAP 负相关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片段
下载PDF
肝脏切除围手术期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锦熙 万晓红 +2 位作者 万林骏 黄青青 毛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结合常规凝血检测指标与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激活片段1+2(F1+2)、纤溶酶(PLA)、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观察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 目的 结合常规凝血检测指标与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激活片段1+2(F1+2)、纤溶酶(PLA)、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观察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手术过程中常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及特异性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如F1+2、PAP、PLA、PAI-1水平变化情况,术中失血量、氨甲环酸使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肝切除术患者术前凝血异常以ATⅢ降低最为常见,术后进一步显著降低;术毕和术后1 d时PT、APTT、DD、FDPs较术前明显升高.FIB在术毕时较术前明显下降(g/L:2.0±0.6比3.7±1.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毕时FIB低与术前FIB水平低、术前肝功能分级高、术中出血量多相关〔优势比(OR)值分别为27.326、0.001、0.986,P值分别为0.002、0.023、0.008〕.患者术前F1+2、PLA、PAP、PAI-1均高于参考范围〔F1+2(nmol/L):644.1±126.1,PLA(μg/L):3612.7±573.4,PAP(ng/L):246.5±41.1,PAI-1(ng/L):797.7±139.8〕,围手术期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共有53例(占70.7%)患者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术毕时未使用氨甲环酸的对照组22例患者FDPs、DD均较使用氨甲环酸组高〔FDPs(mg/L):5.5(2.4,13.1)比2.7(1.6,4.3),DD(mg/L):1.8(0.7,4.1)比1.0(0.6,2.1),均P<0.05〕,两组间凝血和纤溶分子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凝血和纤溶活性都增强,并未表现出低凝状态;FIB在术后降低显著,与术前FIB低、术中出血量多、肝功能下降有关,因此肝脏切除术围手术期应加强FIB监测,术后出血需及时补充FIB;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DD和FDPs,但不影响特异性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凝血 凝血酶片段1+2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纤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氨甲环酸
下载PDF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猛 于丹军 +4 位作者 刘匀 张洪东 王建新 王春华 张晓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22-826,853,共6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重症感染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重症感染引发的DIC疑似患者86例,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积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显性DIC组(n=29)、DIC前期组(n=15)、非显性DIC组(n=42),比较3组患者入住ICU当日的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及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AT、PIC、TM、t-PAIC单项或联合检测对重症感染引发DIC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显性DIC组、DIC前期组患者的血浆TAT、TM、t-PAIC的水平高于非显性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DIC组与DIC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浆PI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AT、TM、t-PAIC联合检测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DIC的价值也比单项检测高。结论:TAT、TM及t-PAIC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重症感染引发DIC的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重症感染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猛 于丹军 +4 位作者 刘匀 张洪东 王建新 王春华 张晓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检测对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62例AL合并DIC疑似患者,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积分诊断标准,分为显性DIC组(n=20)、DIC前期组(n=11)及非显性DIC组(n=31),比较入院当日3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TAT、PIC、TM、t-PAIC水平;按照患者28 d内生存情况再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7)与死亡组(n=15),比较入院当日2组患者的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AT、PIC、TM及t-PAIC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AL合并DIC的诊断效能。结果:显性DIC组与DIC前期组患者入院当日血浆TAT、PIC、TM、t-PAIC水平高于非显性DIC组(P<0.05),显性DIC组患者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与DIC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浆TAT、PIC、TM及t-PAIC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AT、TM、PIC及t-PAIC联合检测应用于AL合并DIC疑似患者,可获得更大的诊断效能(AUC=0.921)。结论:血浆TAT、PIC、TM及t-PAIC联合检测对AL合并DIC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急性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下载PDF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建新 罗伟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活性与抗纤溶活性的产物。PAP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平衡机制,是反映机体许多生理病理状态的良好指标。本文就PAP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临...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PAP)是机体纤溶活性与抗纤溶活性的产物。PAP标志着体内纤溶酶的生成和纤溶平衡机制,是反映机体许多生理病理状态的良好指标。本文就PAP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方法学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